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用于污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

申请号 CN202210213364.2 申请日 2022-03-04 公开(公告)号 CN114684962A 公开(公告)日 2022-07-01
申请人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郑孝怡; 方晓敏; 郑逸; 刘晓龙; 林繁昌;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污 水 处理 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及 污水处理 系统,包括设于一处理箱内的过滤机构本体,过滤机构本体包括设于处理箱内的过滤筒,过滤筒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伸出处理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处理箱内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 套管 ,半套管间形成罩于过滤筒外的外筒,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出水管上设有用于对出水管进行开闭的封堵机构,改道机构和封堵机构均与半套管相互配合设置。通过上述构造,使得改道机构和封堵机构的配合设置,使得半套管形成罩于过滤筒外的外筒时,改道机构能够将进水管内的水流导入外筒内,同时封堵机构使出水管打开,从而使过滤筒得到 反冲 洗,保证了过滤筒的过滤效果。
权利要求

1.用于污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一处理箱(100)内的过滤机构本体,过滤机构本体包括设于处理箱(100)内的过滤筒(210),过滤筒(210)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伸出处理箱(210)的进水管(110)和出水管(240);处理箱(210)内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套管(250),半套管(250)间形成罩于过滤筒(210)外的外筒,进水管(110)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出水管(240)上设有用于对出水管(240)进行开闭的封堵机构,改道机构和封堵机构均与半套管(250)相互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10)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过滤筒(210)相连接的法兰(410);改道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进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一堵(420),进水管(24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漏槽(411),第一堵块(420)上设有伸入进水管(240)内的移动管(510),移动管(510)上对应第一漏槽(411)设有第二漏槽(511),第一堵块(420)上均匀布设有贯穿对应法兰(410)的第一导杆(421),第一导杆(421)上套设有推动第一堵块(420)移向过滤筒(210)内的第一弹簧(422),进水管(240)外套设有与半套管(250)相配合驱动第一堵块(420)封堵进水管(240)的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40)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过滤筒(210)相连接的法兰(410);封堵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堵块(610),第二堵块(610)上均匀布设有穿过对应法兰(410)的第二导杆(620),出水管(240)上套设有第一套环(630),第二导杆(620)连接在第一套环(630)上,第二导杆(620)上套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堵块(610)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弹簧(621),第一套环(630)上设有第一斜面(63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631)驱动第一套环(630)移向对应法兰(4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10)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31);驱动机构包括套于进水管(110)外的第二套环(44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位于对应滑槽(431)内滑动的第一齿条(52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第二斜面(441);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对应滑槽(431)处的安装座(450),安装座(450)间设有可转动且与第一齿条(520)相配合的齿轮(530);进水管(110)外套设有安装环板(460),所述第一导杆(421)穿过安装环板(460)设置,第一导杆(421)上螺纹设有用于将安装环板(460)固定在法兰(410)上的紧固螺母,安装环板(460)上设有与齿轮(530)相配合的第二齿条(46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411)驱动第二套环(440)移向对应法兰(4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处理腔(200)的侧壁上沿半套管(250)的移动方向设有滑动槽(321),半套管(250)上设有位于对应滑动槽(321)内滑动的滑动块(3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处理箱(10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半套管(250)移动的气缸(14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座(450)通过螺丝钉安装于进水管(110)的外侧壁上。
8.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00),处理箱(100)内设有权利要求1‑
7中任一所述的过滤机构。

说明书全文

用于污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污水预处理过程中,对于任何一种污水,其中都会存在一定量的固相污染物,且该种固相污染物粒径不一,性质不同。目前,为了能够达到较佳的污水预处理效果,在对污水处理时,通常需要对污水进行过滤预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固相污染物,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较佳地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的进水过滤机构。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 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过滤机构,包括设于一处理箱内的过滤机构本体,过滤机构本体包括设于处理箱内的过滤筒,过滤筒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伸出处理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处理箱内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套管,半套管间形成罩于过滤筒外的外筒,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出水管上设有用于对出水管进行开闭的封堵机构,改道机构和封堵机构均与半套管相互配合设置。
[0006]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改道机构和封堵机构的配合设置,使得半套管形成罩于过滤筒外的外筒时,改道机构能够将进水管内的水流导入外筒内,同时封堵机构使出水管打开,从而使过滤筒得到反冲洗,从而保证了过滤筒的过滤效果。
[0007] 作为优选,进水管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过滤筒相连接的法兰;改道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内且用于对进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一堵,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漏槽,第一堵块上设有伸入进水管内的移动管,移动管上对应第一漏槽设有第二漏槽,第一堵块上均匀布设有贯穿对应法兰的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上套设有推动第一堵块移向过滤筒内的第一弹簧,进水管外套设有与半套管相配合驱动第一堵块封堵进水管的驱动组件。
[0008]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半套管相互靠近时带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堵块的移动,实现对进水管进行封堵,并使第一漏槽和第二漏槽相对,使进水管内的水流向外筒内,从而实现对过滤筒的反冲洗。
[0009] 作为优选,出水管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过滤筒相连接的法兰;封堵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内且用于对出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二堵块,第二堵块上均匀布设有穿过对应法兰的第二导杆,出水管上套设有第一套环,第二导杆连接在第一套环上,第二导杆上套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堵块对出水管进行封堵的第二弹簧,第一套环上设有第一斜面,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驱动第一套环移向对应法兰。
[0010] 通过本发明中的结构,使得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驱动第一套环移动,进而使第二堵块移动,实现其对出水管的开闭,便于进行对过滤筒进行反冲洗。
[0011] 作为优选,进水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驱动机构包括套于进水管外的第二套环,第二套环上设有位于对应滑槽内滑动的第一齿条,第二套环上设有第二斜面;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对应滑槽处的安装座,安装座间设有可转动且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的齿轮;进水管外套设有安装环板,所述第一导杆穿过安装环板设置,第一导杆上螺纹设有用于将安装环板固定在法兰上的紧固螺母,安装环板上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条;半套管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驱动第二套环移向对应法兰。
[0012]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半套管相互靠近时挤压第一斜面推动第二套环移向过滤筒,进而驱动第一堵块移向进水管,实现对进水管的封堵,从而使进水管内的水流入外筒内。
[0013] 作为优选,处理腔的侧壁上沿半套管的移动方向设有滑动槽,半套管上设有位于对应滑动槽内滑动的滑动块,较佳地实现半套管活动安装在处理腔内。
[0014] 作为优选,处理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半套管移动的气缸,较佳地实现半套管的移动。
[0015] 作为优选,安装座通过螺丝钉安装于进水管的外侧壁上,较佳地实现安装座的拆装。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内设有上述的过滤机构。
[0017] 本发明中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过滤机构能够对污水中的较大粒径的固相污染物进行过滤预处理,较佳地实现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分离,使污水得到较佳的预处理。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处理箱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处理箱的剖视示意图;
[0020]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处理箱和过滤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0021] 图4为实施例1中的改道机构在进水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实施例1中的改道机构在进水管上的剖视示意图;
[0023] 图6为实施例1中的封堵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7为实施例1中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实施例1中的密封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6] 图9为实施例1中的立杆和转动环板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储料盒的示意图;
[0028] 图11为实施例1中的储料盒的剖视示意图;
[0029] 图12为实施例1中的出料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0031] 实施例1
[003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能够较佳地对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过滤、沉淀,能够较佳地对污水中的固相污染物进行分离处理。
[0033] 本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箱100,处理箱100内设有处理腔200,处理腔20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机构和沉淀机构,污水能够进入过滤机构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机构内进行沉淀,最终的清水和污泥分别排出处理箱100;其中,过滤机构能够对污水中的较大粒径的固相污染物进行过滤预处理,沉淀机构能够对污水中较小粒径的固相污染物进行沉淀处理,较佳地实现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分离。
[0034]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其处理箱100内是同时设置了过滤机构和沉淀机构的,实际上,在处理箱100内单独设置过滤机构、沉淀机构也是能够运行的。
[0035] 如图1~3所示,过滤机构包括设于处理腔200上方处的过滤筒210,过滤筒210的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100的进水管110,过滤筒210内间隔设有隔板211;
[0036] 沉淀机构包括设于处理腔200内且位于过滤筒210下方的安装件230,安装件230用于将其上方的处理腔200分隔成过滤腔202,安装件230包括沿过滤筒210轴向设置的安装板310,安装板310的两侧设有与处理腔200侧壁相连的导流板312,安装板310上对应隔板设有用于将安装件230下方的处理腔200分隔成多个沉淀腔201的分隔板220;
[0037] 安装板310上对应沉淀腔201设有进水孔311,进水孔311处设有用于对进水孔311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260;沉淀腔201的侧壁上且位于上部处设有加料槽120,沉淀腔201的下方处设有排污口131和清水出水管132。
[0038] 本实施例中,污水通过进水管110注入过滤筒210内进行过滤,使污水中较大粒径的固相污染物得到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污水由进水孔311进入沉淀腔201内进行沉淀,其中,通过加料槽120的设置,便于用户向沉淀腔201内添加絮凝剂,进而便于沉淀腔201内污水的沉淀,其中,在沉淀过程中,排渣口131和清水出水管132均闭合,完成沉淀时,打开清水出水管132进行出水,打开排渣口131进行污泥排放;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组件260对进水孔311进行密封后,过滤腔202内过滤后的污水无法进入对应的沉淀腔201内,实现对应沉淀腔201内污水的静置沉淀作业;通过隔板211的设置,使进入过滤筒210内的污水得到阻隔,进而使过滤后的污水能够依次进入下方的沉淀腔201内进行沉淀处理,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进水管110内污水的流量,能够较佳地使第一个沉淀腔201完成沉淀作业时,第三个沉淀腔201处于污水向内添加的状态,从而较佳地保持处理箱100能够持续工作。
[0039] 结合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滤筒210的另一端设有伸出处理箱100的出水管240,出水管110和进水管240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过滤筒210相连接的法兰411;过滤筒210外对称设有可移动的半套管250,半套管250间可形成罩于过滤筒210外的外筒;进水管240上设有用于将水流导入外筒内的改道机构,改道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进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一堵块420,进水管24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漏槽411,第一堵块420上设有伸入进水管240内的移动管510,移动管510上对应第一漏槽411设有第二漏槽511,第一堵块
420上均匀布设有贯穿对应法兰410的第一导杆421,第一导杆421上套设有推动第一堵块
420移向过滤筒210内的第一弹簧422,进水管240外套设有与半套管250相配合驱动第一堵块420封堵进水管240的驱动组件;
[0040] 出水管240上设有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位于过滤筒210内且用于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堵块610,第二堵块610上均匀布设有穿过对应法兰410的第二导杆620,出水管240上套设有第一套环630,第二导杆620连接在第一套环630上,第二导杆620上套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堵块610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的第二弹簧621,第一套环630上设有第一斜面63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斜面631驱动第一套环630移向对应法兰410。
[0041]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簧422驱动第一堵块420移向过滤筒210内,使移动管510上的第二漏槽511连通过滤筒210,同时,移动管510能够对进水管110上的第一漏槽411进行密封,使得进水管110内的污水进入过滤筒210内,此时,使得第二弹簧621驱动第二堵块610对出水管240进行封堵,进而使过滤筒210能够较佳地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污水因重作用直接由过滤筒210外周下方滤出,进入下方的沉淀腔201内进行沉淀,此时,过滤筒210外的两个半套管250处于分开的状态,使得过滤后的污水对半套管250的干涉较小,使得半套管250更加的耐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半套管250相互靠近能够形成罩于过滤筒210外的外筒,此时,进水管110内停止污水的注入,半套管250挤压第一斜面631使第一套环630沿出水管240移向过滤筒210,进而使第二堵块610移向过滤筒210内,实现出水管240的打开,同时,半套管250相互靠近带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堵块420对进水管110进行封堵,使移动管510移入进水管110内使第二漏槽511和第一漏槽411相对应,从而使由进水管110注入的清水能够进入外筒内,经过滤筒210中由出水管240排出,从而实现对过滤筒210的反冲洗,保证过滤筒210的过滤效果。
[0042]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10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31;驱动组件包括套于进水管110外的第二套环44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位于对应滑槽431内滑动的第一齿条520,第二套环440上设有第二斜面441;驱动组件还包括设于对应滑槽431处的安装座450,安装座450间设有可转动且与第一齿条520相配合的齿轮530;进水管110外套设有安装环板
460,所述第一导杆421穿过安装环板460设置,第一导杆421上螺纹设有用于将安装环板460固定在法兰410上的紧固螺母,安装环板460上设有与齿轮530相配合的第二齿条461;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411驱动第二套环440移向对应法兰410。
[0043]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两个半套管250相互靠近挤压第二斜面441使第二套环440沿着进水管110移向过滤筒210,带动第一齿条520沿滑槽431移向过滤筒210,通过安装座450、齿轮530、安装环板460和第二齿条461的设置,使得第一齿条520移向过滤筒210时通过齿轮530作用使第二齿条461远离过滤筒210,带动第一堵块420对进水管110进行封堵,从而较佳地实现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堵块420移动实现对进水管110内水流的改道;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50通过螺丝钉固定在进水管110的外侧壁上,较佳地便于改道机构的组装。
[0044] 本实施例中,处理腔200的侧壁上沿半套管250的移动方向设有滑动槽321,半套管250上设有位于对应滑动槽321内滑动的滑动块322,处理箱10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半套管250移动的气缸140。
[0045]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槽321和滑动块322的配合设置,较佳地实现半套管250在处理腔200内的活动安装,实现其相互靠近能够合并罩于过滤筒外,其在实际使用时,可在其相贴合的部位设置橡胶垫层,避免形成的外筒出现漏水的情况;其中,通过气缸140的设置,较佳地实现半套管250的移动,从而较佳地实现对过滤筒210的反冲洗。
[0046] 结合图7~10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260包括设于安装板310下板面上的安装管710,安装管710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阶梯槽711;安装管710内设有立杆720,立杆720上螺纹设有两个螺母820,位于两个螺母820间的立杆720上套设有第三套环,第三套环通过连杆921连接在一位于阶梯槽711内的安装环920上,阶梯槽711内螺纹设有固定安装环920的第一限位环740;立杆720内设有通孔912,通孔912内设有可升降的活动杆850,活动杆850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安装管710进行封堵的浮块851,活动杆850的上端螺纹设有用于将活动杆850安装在通孔912内的固定螺母852。
[0047]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环740的限位作用使得安装环920能够固定在阶梯槽711内,其通过两个螺母820对第三套环的限位作用以及连杆921的连接作用,进而能够使立杆720能够安装在安装管710内;其中,通过通孔912、活动杆820和浮块851的设置,使得沉淀腔201内的污水液面上升驱动浮块851上升,进而使浮块851对安装管710的开口进行封堵,使其得到密封,避免过滤腔202内的污水继续进入沉淀腔201内,使沉淀腔201内的污水得到静置沉淀;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螺母852的设置,使得活动杆850在通孔912内得到安装,使浮块851限位在安装管710的正下方处,便于其对安装管710进行封堵;本实施例中,安装管
710通过法兰连接在安装板310的下板面上。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杆72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管710内,安装管710的下端部处设有外径大于安装管710外径的转动环板730,转动环板730通过连接板811与立杆720的下端部相连;沉淀腔201内且位于加料槽120处设有储料盒1010,储料盒1010上设有出料孔,转动环板730用于对出料孔进行封堵,转动环板730上对应出料孔设有漏孔731。
[0049]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立杆72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环板730转动,进而使转动环板730上的漏孔731间隔地与出料孔相对应,使储料盒1010内的絮凝剂能够间隔地加入沉淀腔201内,保证沉淀腔201内的污水沉淀效果;本实施例中,储料盒1010能够由加料槽120放入对应的沉淀腔201内,储料盒1010的侧壁上设置有呈L型的固定部1011,固定部1011通过螺栓固定在处理箱100上,实现储料盒1010在沉淀腔201内的安装;本实施例中,连接板
811倾斜地伸入安装管710内且连接在立杆720的下端部上,所述的连接板811间形成呈圆台状的空腔,浮块851位于转动环板730的下方处且能够卡入空腔内对安装管710的下端部进行密封,其在实际使用时,浮块851上升挤压转动环板730贴合安装管710下端面,避免其间的缝隙漏水,保证密封组件260的密封效果。
[0050] 本实施例中,立杆720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槽911,位于两个螺母820间的立杆720上套设有第四套环830,第四套环830上设有卡入对应卡槽911内的卡块,第四套环830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桨叶831。
[0051]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两个螺母820的限位作用能够使第四套环830转动安装在立杆720上,其中,通过卡块和卡槽911的配合设置,使得第四套环830转动能够驱动立杆720转动;其中,通过螺旋桨叶831的设置,使得经安装管710注入沉淀腔201内的污水能够驱动螺旋桨叶831转动,进而带动立杆720转动带动转动环板730转动,使储料盒1010内的絮凝剂能够随着污水的注入间隔地加入沉淀腔201内,当污水停止注入时同时停止絮凝剂的加入,避免絮凝剂的用量过多的同时便于沉淀腔201内的絮凝剂溶入污水中,使污水的沉淀效果更佳。
[0052] 结合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储料盒1010外且位于出料孔处设有出料组件1020,出料组件1020包括抵于转动环板730上的出料筒1110,出料筒1110内设有与漏孔731相配合的活动腔1211;活动腔1211内设有上端伸出出料筒1110的升降柱1220,升降柱1220的侧面上设有位于活动腔1211内的安装部1221,位于活动腔1211内的升降柱1220外套设有推动升降柱1220缩回活动腔1211内的第三弹簧1230,升降柱1220内设有下端开口的出料腔
1222,升降柱1220的侧面上且位于上端处设有连通出料腔1222的通道1223,活动腔1211的下端部螺纹设有用于将升降柱1220安装于活动腔1211内的第二限位环1240。
[0053]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转动环板730挤压升降柱1220使其缩回出料筒1110内,使升降柱1220的上端伸至储料盒1010内,使储料盒1010内的絮凝剂能够由通道1223进入出料腔1222内,此时,转动环板730能够对出料腔1222的开口进行封堵,使絮凝剂存留于出料腔1222内;当转动环板730转动使漏孔731与出料筒1110相对时,第三弹簧1230推动升降柱1220伸至漏孔731内,使其内的絮凝剂加入沉淀腔201内,同时,升降柱1220上端缩回出料筒1110内,此时,升降柱1220上的通道1223下降至出料筒1110内,避免储料盒1010内的絮凝剂不断进入出料腔1222内,导致其无法间隔添加絮凝剂;本实施例中,升降柱1220的下端部呈半球状且球径略大于漏孔731的直径,从而较佳地便于转动环板730转动带动升降柱1220在出料筒1110内的升降移动;本实施例中,出料筒1110的上端部通过法兰连接在储料盒1010上。
[0054]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沉淀腔20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进水管110的导水管150,导水管150上设有用于将沉淀腔201内的清水入进水管110内的水泵。
[0055]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较佳地使沉淀腔201沉淀处理后的清水泵入进水管110内,实现对过滤筒210的反冲洗。
[005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中固相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57] S1、污水通过进水管110加入过滤筒210内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粒径较大的固相污染物进行过滤;
[0058] S2、经过滤筒210内隔板211的阻隔作用,过滤筒210过滤后的污水依次注入下方的沉淀腔201内,污水由安装管710注入对应的沉淀腔201内时驱动螺旋桨叶831驱动转动环板730转动控制出料组件1020开闭,对沉淀腔201内添加絮凝剂,通过螺旋桨叶831的转动,保证间隔地添加絮凝剂,保证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保证其沉淀效果。
[0059] S3、注入沉淀腔201内的污水驱动浮块851封堵安装管710,避免污水继续注入沉淀腔201内,便于沉淀腔201内的污水进行静置沉淀,最后进行出水。
[0060]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