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可转换分离油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304560.0 申请日 2022-03-21 公开(公告)号 CN114681953A 公开(公告)日 2022-07-01
申请人 浙江农林大学; 发明人 周灵玥; 车文博; 俞友明; 侯俊峰; 彭云燕;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转换分离油 水 乳液的非对称 润湿性 木材膜制备方法,现有油水乳液分离材料的基底多为人造材料,需要高能耗制备工艺、难以自然降解且废弃后不易处理。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其一侧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而另外一侧为超疏水/超亲油性;该木材膜能够可转换的分离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所述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先通过木质素脱除处理制备成超亲水木材膜,再通 过喷 涂的方法将疏水剂负载在超亲水木材膜一侧而得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解决了人造材料的高能耗,废弃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油水乳液处理材料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转换分离油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取任意木材的弦切片作为木材膜,其木材的弦切面为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面;
(2)木材膜超亲水性处理:通过木材膜脱木质素处理并冷冻干燥后形成超亲水木材膜;
(3)木材膜超疏水性处理:配置超疏水剂,通过将超疏水剂均匀喷涂在超亲水木材膜一侧,干燥后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所述的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过滤通量大于480L ‑2 ‑1 ‑2 ‑1
m h ,油包水乳液过滤通量大于730L m h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木材膜用2.5‑3mol/L氢化钠和0.4‑0.8mol/L亚硫酸钠混合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然后用2.5‑3mol/L过氧化氢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将处理后的木材膜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超亲水木材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超疏水剂包括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烷、水、乙醇、纳米二氧化硅,重量比为1:(1.5‑2):(48‑50):(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1H,1H,2H,2H‑三氯硅烷、水、乙醇混合,再在混合后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超声分散,得到超疏水剂,将超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喷涂时间为3‑9s,最后在温度为40~65℃的烘箱中干燥20~40min,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7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4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超疏水剂喷涂时间为6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疏水面水接触为157.4°,所述亲水面水接触角为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为99.87%,油包水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为99.75%。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转换分离油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环境排放的含油废水量迅速增加,意外漏油事故也频繁发生,含油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含油废水按油滴大小可分为游离油(>150um)、分散油(150~20um)和乳化油(20um),其中由微/纳米油滴组成的油水乳液最难分离。油水乳液的成分复杂多样,且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传统处理油水乳液的方式有:离心、原位燃烧、吸附、电化学分散等处理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而且不能有效的分离油水乳液。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超润湿界面多孔材料被应用于乳液分离。由于其分离效率高、操作过程简单、选择性高,是目前存在的一种高效的油水乳液分离技术。尽管超润湿材料已展现出高效的油水乳液分离能,但是大多数超润湿性材料表现出单一且固定的润湿性(疏水/亲油或亲水/疏油)。单一的疏水/亲油材料只能选择性分离油包水乳液,而不能分离水包油乳液,亲水/疏油材料则正好相反。因此,单一的润湿性材料难以应付不同分散状态的油水乳液分离,这就明显增加了乳液分离的操作复杂性和劳动成本。
[0004] 针对上述问题,非对称润湿性材料应运而生。非对称润湿性材料通过在基底材料两侧构建亲水和疏水表面,以双面不对称润湿性同时实现水包油和油包水乳液的分离。这些基底材料大多为人造材料,如陶瓷膜、金属网格、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等。但是,人造基底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和复杂的工艺过程,成本较高,而且难以自然降解,废弃后不易处理,具有较大的环境危害。因此,开发一种可再生、可降解、低成本、制作工艺简单和可同时分离水包油和油包水乳液的新型非对称润湿性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0005] 对此,木材也是一种较好的基底材料之一。木材是一种廉价的、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孔隙(包括射线细胞、纹孔和细胞壁纳米间隙)和润湿性。以木材为基底制备油水乳液处理材料,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和成本,而且可以减轻材料废弃后的处理压力。
[0006] 当木材作为分离过滤材料时,其横切面往往被选择作为使用面,因为木材为多孔结构,具有丰富的纵向管道可以加以利用。但横切面的孔径较大,难以用于分离粒径较小的废液,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后方能使用,而且横切材料的尺寸受限于木材的粒径,难以进行大量的废液处理。因此,如何克服木材作为分离过滤材料的缺点,并通过简单的工艺制备出可同时进行水包油和油包水乳液处理的新型非对称润湿性材料,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这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解决了人造材料的高能耗,废弃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油水乳液处理材料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 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选材:选取任意木材的弦切片作为木材膜,其木材的弦切面为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面;
[0011] (2)木材膜超亲水性处理:通过木材膜脱木质素处理并冷冻干燥后形成超亲水木材膜;
[0012] (3)木材膜超疏水性处理:配置超疏水剂,通过将超疏水剂均匀喷涂在超亲水木材膜一侧,干燥后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13] 所述的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过滤通量大于‑2 ‑1 ‑2 ‑1480L m h ,油包水乳液过滤通量大于730L m h 。
[0014] 通常而言,选取横切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操作,使用弦切面,而本申请中的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为柔性多孔结构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其使用面为弦切面。柔性木材膜方便收纳和运输,在同等输送成本下,可运输更多数量的木材膜,并且在收纳木材膜时减少木材膜堆放所用的占地面积。木材膜具有独特的中空分层结构,除了导管和管胞等主要运输通道外,还具有沿着这些通道排列的更小的微孔,包括射线细胞、纹孔(~4um)和纳米孔。步骤(1)中将木材的弦切面作为使用面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直接以这些较小的天然孔隙作为水通道,能更好的阻挡水滴(油滴),通过分层流体输送的方法进行高效的油水乳液分离,且弦切材料的尺寸选择范围较大,通过旋切的方法可轻易获得大幅面的弦切材料。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木材膜用2.5‑3mol/L氢化钠和0.4‑0.8mol/L亚硫酸钠混合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然后用2.5‑
3mol/L过氧化氢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将处理后的木材膜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超亲水木材膜。
[0016] 上述步骤将木材膜进行脱木质素处理,去除掉木材膜中的木质素后,木材膜由刚性向柔性转变,质地软化。同时,木质素去除提高了木材膜的亲水性,使得木材膜本身所具有的亲水性发展成为超亲水性。超亲水性木材膜能够有效对油水乳液进行过滤,同时在油滴(水滴)通过超亲水性木材膜时相比较于普通木材膜而言,油滴(水滴)不易附着在木材膜内的孔隙表面,保证木材膜内部孔隙的洁净,延长木材膜多次使用后的使用寿命。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超疏水剂包括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烷、水、乙醇、纳米二氧化硅,重量比为1:(1.5‑2):(48‑50):(1~2)。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1H,1H,2H,2H‑三氯硅烷、水、乙醇混合,再在混合后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超声分散,得到超疏水剂,将超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喷涂时间为3‑9s,最后在温度为40~65℃的烘箱中干燥20~40min,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19] 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是通过对木材旋切板进行两步化学处理,先通过脱木质素处理形成超亲水木材,再通过喷涂的方法将疏水剂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负载在超亲水木材一侧而得到。经过试验可知,当缺少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时,其疏水性大幅度下降,通过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共同作用,保证其喷涂在超亲水性木材膜表面时使得木材膜表面具备超疏水性。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75%,最佳为100%。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超疏水剂喷涂时间为6s。
[0022] 经过试验,当超疏水剂的喷涂时间为6s时,亲水面的亲水性能以及疏水面的疏水性之间的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002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疏水面水接触为157.4°,所述亲水面水接触角为0°。
[0024] 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亲水面为超亲水,疏水面为超疏水。
[002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为99.87%,油包水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为99.75%。
[0026]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述的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较高,接近100%,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及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0027] 本发明的创造性效果如下:
[0028]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人造过滤材料成本高,废弃处理不易的问题,设计了油水乳液过滤较为经济的木材作为基底材料用于分离石油工业中常见的乳化油。由于乳化油的粒径较小,为小于20um,使用木材作为基底材料用于过滤乳化油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木材本身虽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但是工业乳化油可能是油包水乳液,也有可能是水包油乳液,并且,由于其油滴(水滴)的粒径较小,将木材的横切面用于过滤乳化油,其孔径较大,过滤效果差。横切面所用木材由于其本身的亲水性不足,导致油水分离的效果不佳。
[0029]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使用弦切面,利用弦切面孔径较小的结构用于本申请,从而使得木材膜具备了作为微小粒径的乳化油油水分离的基本条件,之后,通过对木材膜进一步亲水化处理至超亲水性,与现有技术反其道而行之,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对木材进行疏水处理,提高木材的疏水性能,从而使得木材能够分离油包水,其成本较高,且木材本身具备亲水性,需要在木材表面浸渍一层疏水剂方可使用。而本申请通过反其道提高木材的亲水性,使得木材的亲水性发展至强亲水性,一方面提高木材对水包油乳化液的过滤效率(如所述的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过滤通量均‑2 ‑1 ‑2 ‑1大于480L m h ,油包水乳液过滤通量均大于730L m h ),另一方面通过配合所选用的弦切面小孔径,使得微小粒径的水包油乳化液能够被其所分离。由于脱木质素后的木材膜具备强亲水性,通过喷涂方式而不是浸渍方式直接在木材表面喷涂强疏水剂,配合其强亲水性,使得疏水剂得以初步喷涂在木材的另一面。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木片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相比较而言,木质素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和刚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具有强亲水性和柔性,同时,木质素主要包裹在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表面。通过脱木质素的处理方式,将表面的木质素去除后留下纤维素与半纤维素部分,使得木片具备强亲水性和柔性。
[0031] 喷涂方式将强疏水剂附着在木片表面的主要原理是:强疏水剂内的1H,1H,2H,2H‑三氯硅烷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之后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并在喷涂时通过接枝与木片中的纤维素上的活性羟基连接。由于纤维素中的活性羟基的存在,使得本申请中的强疏水剂能够快速且稳定地附着在木片表面,展现出更强的疏水性。其次,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提高了木材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提高了强疏水性。而现有技术中的木材相比较于本申请而言更难附着,疏水性更差。因此,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将木材长时间浸渍在疏水剂中使得木材表面包裹一层疏水剂膜,从而赋予木材具备一定的疏水性。
[003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 1、采用的基底材料为木材旋切材,价格低廉且易获得,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材料,可自然降解,尺寸选择范围大,且该油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简单,成本低;
[0034] 2、制备成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一侧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另一侧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可同时分离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
[0035] 3、制备成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具有高效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能高效分离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分离效率均达99%以上,最高分离效率达到99.9%。
[0036] 4、制备成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在经过多次乳液分离循环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0037] 5、制备成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是柔性的,更方便收纳储存和降低运输成本。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实施例三制备的柔性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双面的实拍图和电镜图;
[0039] 图2为实施例三制备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超疏水/超亲油面的水接触角和油接触角测试图,以及超亲水/水下超疏油面的水接触角和水下油接触角测试图。
[0040] 图3为实施例三制备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分离前后乳液和滤液的数码图片和光学显微镜图;
[0041] 图4为实施例三制备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对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进行10次分离后的分离效率以及过滤通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主要组成物质为疏水剂(疏水剂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和化学处理后的超亲水木材,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喷涂的方法负载在超亲水木材的单侧表面上,使木材未负载的一面仍然保持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性,而被修饰的一面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进而制备成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44] 所述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面为木材的弦切面,该木材膜对木材的采取部位没有任何限制,具体的可以取自树枝或树干,木材的树龄和体积没有任何限制,具体的可以为任何树龄、任何大小的木材,木材的树种没有任何限制,具体的可以为任何树种。
[0045] 先用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溶液去除木材膜中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随后的过氧化氢溶液化学处理进一步去除了剩余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对木材膜进行漂白。使疏水和刚性的木质素组分被去除,而亲水和柔性的纤维素组分被保留。
[0046]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7] 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0048] (1)选材:选取任意木材的弦切片作为木材膜,其木材的弦切面为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面;
[0049] (2)木材膜超亲水性处理:将木材膜用2.5‑3mol/L氢氧化钠和0.4‑0.8mol/L亚硫酸钠混合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然后用2.5‑3mol/L过氧化氢溶液在60~9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6h,将处理后的木材膜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超亲水木材膜;
[0050] (3)木材膜超疏水性处理:将1H,1H,2H,2H‑三氯硅烷、水、体积分数大于75%的乙醇混合,再在混合后溶液中加入粒径为10~40nm纳米的二氧化硅,超声分散,超声频率为25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30min,得到超疏水剂,将超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喷涂时间为3‑9s,最后在温度为40~65℃的烘箱中干燥20~40min,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51] 其中,所述的木材膜材质为巴沙木(阔叶材),所述的木材膜尺寸为40mm×40mm×1mm(弦向×纵向×径向)。
[0052] 实施例1:
[0053] 一种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0054] (1)选材:选取任意木材的弦切片作为木材膜,其木材的弦切面为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面;
[0055] (2)木材膜超亲水性处理:将木材膜用2.5mol/L氢氧化钠和0.4mol/L亚硫酸钠混合溶液在8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h,然后用2.5mol/L过氧化氢溶液在80℃的恒温水浴下化学处理3h,将处理后的木材膜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超亲水木材膜;
[0056] (3)木材膜超疏水性处理:将1H,1H,2H,2H‑三氯硅烷、水、体积分数为100%的乙醇混合,再在混合后溶液中加入粒径为10纳米的二氧化硅,其重量比为:重量比为1:1.5:48:1.5,超声分散,超声频率为25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30min,得到超疏水剂,将超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喷涂时间为3s,最后在温度为60℃的烘箱中干燥30min,得到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57] 其中,所述的木材膜材质为巴沙木(阔叶材),所述的木材膜尺寸为40mm×40mm×1mm(弦向×纵向×径向)。
[0058]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将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4.5s。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9]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将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6s。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0]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将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7.5s。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1]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将疏水剂均匀地喷涂在超亲水木材的一侧9s。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2]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木材膜尺寸为40mm×40mm×0.5mm(弦向×纵向×径向)。其它与实施例三相同。
[0063]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木材膜尺寸为40mm×40mm×2mm(弦向×纵向×径向)。其它与实施例三相同。
[0064]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木材膜尺寸为40mm×40mm×3mm(弦向×纵向×径向)。其它与实施例三相同。
[0065] 综上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8的参数具体如表1‑1所示:
[0066] 表1‑1:各实施例参数表
[0067]
[0068]
[0069] 应用实施例1:
[0070] 如图2、表2所示,对实施例1至8进行水接触角测试:可转换分离油水乳液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中未被疏水剂修饰过的亲水/疏油面以及疏水剂负载后的疏水/亲油面进行水接触角测试。
[0071] 表2:1mm厚度下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表面亲/疏水性能
[0072]
[0073] 由表2可知:实施例1至5制备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中亲水面和疏水面初始接触角均随疏水剂喷涂时间而增大,其中实施例3中疏水剂喷涂时间为6s时,亲水面的亲水性能以及疏水面的疏水性之间的平衡达到最佳状态,形成良好的双面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
[0074] 表3:疏水剂喷涂时间为6s时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表面亲/疏水性能[0075]
[0076]
[0077] 由表3可知:随木材试样厚度的增加,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仍能保持良好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疏水面最终水接触角可达157.4°,亲水面最终水接触角均为0°。
[0078] 应用实施例2:
[0079] 对实施例1至8以及对照例1至3进行油水乳液分离测试:将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用作油水乳液分离材料,将其装备于微型过滤设备,并在0.05~0.15MPa的负压驱动下进行测试;以Tween 20为乳化剂,油和水(V/V=1:50)与0.10g Tween 20混合制备了水包油乳液;以Span 80为乳化剂,水和油(V/V=1:50)与0.10gSpan 80混合,形成油包水乳液,在分离前强烈搅拌乳状液至少3.0小时;以正十六烷、正己烷、甲苯、石油醚为油相的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作为实验模拟溶液,使乳液通过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计算如下:分离效率(%)=(1‑C1/C0)×100%,其中C0、C1分别为分离前后的油(水)含量;过滤通量计算如下:过滤通量(L m‑2h‑1)=V/(T×A),其中V为过滤液的体积,T为分离时间,A为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有效面积。
[0080] 表4 1mm厚度下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0081]
[0082]
[0083] 表5:疏水剂喷涂时间为6s时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油水乳液分离性能[0084]
[0085] 表6:
[0086] 由表4、表5以及图3可知: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可以实现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的分离,水包油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可达99.87%,油包水乳液的最高分离效率可达99.75%,水包油乳液过滤通量均大于480L m‑2h‑1,油包水乳液过滤通量均大于730L m‑
2h‑1。由上述实例可知,本发明制备的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具有优良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结论: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一侧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另一侧负载了疏水剂,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
[0087] 由表4可知:对照例1‑3与实施例1‑3之间比对后发现,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的超疏水剂在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时,其水包油乳液分离效率油包水乳液分离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通过添加二氧化硅,能够有效提高超疏水剂喷涂在木材膜上时木材膜一侧的超疏水性。
[0088]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对照例4中将木材膜厚度增加至10mm后,发现其对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对比对照例1‑3大幅度上升,但是仍未达到实施例1‑8的水平,该对照例4参照现有技术对厚度大木材处理时的情况,说明了在木材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不添加纳米二氧化硅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油水乳液分离能力,但是会较大程度上的增加木材亲水处理的成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水包油乳液(20um)若不经过超亲水化处理,木材无法对水包油乳液进行分离。
[0089] 如图4可知,非对称润湿性木材膜可同时实现水包油乳液和油包水乳液的高效分离,且在经过多次乳液分离循环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009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