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高升力装置 / 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

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

申请号 CN202122083487.2 申请日 2021-08-31 公开(公告)号 CN216443796U 公开(公告)日 2022-05-06
申请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发明人 王菲; 田秋丽; 王菁; 曾宪泽; 魏星龙; 李一帆; 张璇; 宋坤原; 安鑫; 彭丽凡; 李恩情; 夏陆林; 张可欣;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包含三船身式机身、菱形结构机翼、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推进装置等,所述三船身式机身用于实现水面停留、高速滑行、水面滑行稳定性、载荷装载等,菱形翼结构机翼采用复合式菱形结构获得更高升力和结构强度,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提供水面滑行、飞行状态的姿态控制,动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推进力。相较现有水上无人机,本实用新型水面起降无人机升力性能提升35%,航程提高25%以上,具有较好的水面高速滑行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水面搜救、情报跟踪、物资投放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包含三船身式机身、菱形结构机翼、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推进装置;所述三船身式机身由中部船身式机身(11)和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组成,用于实现水面停留、高速滑行、水面滑行稳定性、载荷装载;所述中部船身式机身(11)和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通过菱形结构机翼连接;所述复合舵面控制部分设置于菱形结构机翼上,提供水面滑行、飞行状态的姿态控制;所述推进装置设置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的尾部,为无人机提供推进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船身式机身(11)采用船身式多级断阶技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流线型结构,下层为船底式结构,中层为船身侧板结构,提高水面快速滑行性能和高速滑行时的稳定性,为无人机主要载荷的装载部分;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同样采用船身式多级断阶技术,两翼船身式机身(12)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11)长度的0.3‑0.8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结构机翼由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垂尾(24)组成;前翼(21)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两侧,距其头部5~15%机身长度,后掠角8~30度,上反角2~15度,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其头部15~30%机身长度处,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后翼(22)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两侧,距其尾部20~35%机身长度,前掠角为10~45度,下反角为5~25度,采用上单翼方式安装,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其尾部12~30%机身长度,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外翼(23)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外侧中部位置,距其头部40~60%机身长度,采用中单翼方式连接,上反角5~20度,后掠角3~15度;垂尾(24)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垂直与水平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0~15度,高度为对应机身长度的15~35%;推进装置设置于垂尾(24)顶部,通过垂尾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前翼(21)、后翼(22)展长为无人机展长的35~55%,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可选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超临界翼型中的任意一种;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安装角为0~5度,垂尾(24)为对称翼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舵面控制部分由前襟翼(31)、后襟翼(32)、内副翼(33)、外副翼(34)、方向舵(35)、全动水舵(36)组成;前襟翼(31)位于前翼(21)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30%;后襟翼(32)位于后翼(22)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30%;内副翼(33)、外副翼(34)均位于外翼(23)的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0~30%;方向舵(35)位于垂尾(24)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25%;全动水舵(36)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下方,采用对称翼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由推进螺旋桨(41)和发动机匣(42)组成,推进螺旋桨(41)位于发动机匣(42)前端,采用木质或碳纤维材料;桨叶为2叶、3叶、4叶桨,发动机匣(42)位于垂尾(24)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21)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的中层船身侧板结构处,后翼(22)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的上层流线型结构处,使得前翼(21)和后翼(22)分处不同水平面。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无人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江河湖泊,水上是重要的物资运输途径,也是水生资源的重要生产地,同时,海洋面积大,海上岛屿众多,为进一步改善海上运输效率,无人机
成为重要的运载工具。此外,近年来海洋权益日益复杂化,有必要针对性提高水面搜救、水
上水下兵力侦察、海洋矿产资源勘测、随舰跟踪和监视等作业效率,现有无人机或改装无人
机在巡航效率、巡航速度、有效载荷大小、起降条件上存在诸多限制,市场急需一种可以水
面起降、运载能力强、稳定性高的水上无人机。结合以上需求,本实用新型将高速快艇的船
身设计技术和大载荷、高强度无人机设计技术有效综合起来,提出一种可在水面高速滑行、
水上起降的多功能水上无人机,可广泛应用于水上物资运输、水面快速搜救、海上军事力量
侦察、水上资源勘测等,具有高升力、大载荷、高稳定的优势。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如何提高无人机水上起降过程的高速滑行稳定性和离水着水安全性;(2)如何有效提高无人机巡航状态升力特性,
同时具备较高的抗风性和失速特性;(3)如何有效增加航程和无人机结构强度。以上三个关
键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水上无人机的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为该实
用新型用于多种水面应用方向提供可能。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替换方案,尤其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水面高速起降的多功能无人机。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包含三船身式机身、菱形
结构机翼、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推进装置;所述三船身式机身由中部船身式机身和两翼辅助
船身式机身组成,用于实现水面停留、高速滑行、水面滑行稳定性、载荷装载;所述中部船身
式机身和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通过菱形结构机翼连接;所述复合舵面控制部分设置于菱形
结构机翼上,提供水面滑行、飞行状态的姿态控制;所述推进装置设置于中部船身式机身的
尾部,为无人机提供推进力。
[0006]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船身式机身采用船身式多级断阶技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流线型结构,
下层为船底式结构,中层为船身侧板结构,提高水面快速滑行性能和高速滑行时的稳定性,
为无人机主要载荷的装载部分;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与中部船身式机身同样采用船身式多
级断阶技术,两翼船身式机身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长度的0.3‑0.85倍。
[0007]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结构机翼由前翼、后翼、外翼、垂尾组成;前翼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头部
两侧,距其头部5~15%机身长度,后掠角8~30度,上反角 2~15度,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
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距其头部15~30%机身长度处,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后
翼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尾部两侧,距其尾部20~35%机身长度,前掠角为10~45度,
下反角为5~25度,采用上单翼方式安装,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距其尾部12~
30%机身长度,采用中单翼方式安装;外翼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外侧中部位置,
距其头部 40~60%机身长度,采用中单翼方式连接,上反角5~20度,后掠角3~15度;垂尾
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尾部,垂直与水平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0~15度,高度为对应机身
长度的15~35%;推进装置设置于垂尾顶部,通过垂尾与中部船身式机身尾部连接。
[0008]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前翼、后翼展长为无人机展长的35~55%,前翼、后翼、外翼可选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
超临界翼型中的任意一种;前翼、后翼、外翼安装角为 0~5度,垂尾为对称翼型。
[0009]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舵面控制部分由前襟翼、后襟翼、内副翼、外副翼、方向舵、全动水舵组成;前襟
翼位于前翼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30%;后襟翼位于后翼后缘,弦长为对应
机翼位置弦长的15~30%;内副翼、外副翼均位于外翼的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
10~30%;方向舵位于垂尾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25%;全动水舵位于中部
船身式机身尾部下方,采用对称翼型。
[0010]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由推进螺旋桨和发动机匣组成,推进螺旋桨位于发动机匣前端,采用木
质、碳纤维或其他复合材料;桨叶为2叶、3叶、4叶桨,发动机匣位于垂尾上端。
[0011] 进一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头部的中层船身侧板结构处,后翼翼根连接于中
部船身式机身尾部的上层流线型结构处,使得前翼和后翼分处不同水平面。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1)采用菱形结构机翼,大幅提升水上无人机结构性能,升力性能提升35%左右,结合前襟翼和后襟翼使用,最大失速迎角提升3~5度。
[0013] (2)采用三船身式机身,有效改善并提高了水上高速滑行性能和起降稳定性,提高了水上滑行安全性;采用船身式多级断阶技术,将中部船身式机身分为上中下三层,提高水
面快速滑行性能和高速滑行时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很好的兼顾了飞行过程中空气阻力。
[0014] (3)结合菱形结构机翼和舵面控制,无人机具有平飞高稳定性,载荷空间和载重大小提高40%左右,航程提高25%以上。
[0015] (4)前翼和后翼分处不同水平面,最大限度的获得升力,增加载荷,提高航程。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斜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俯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前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侧视图。
[0020] 图中,11中部船身式机身、12两翼辅助船身式机、21前翼、22后翼、23 外翼、24垂尾、31前襟翼、32后襟翼、33内副翼、34外副翼、35方向舵、36 全动水舵、41推进螺旋桨、42发
动机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所述新型菱形结构三船身水面起降无人机包含三船身式机身、菱形结构机翼、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推进装置
等,所述三船身式机身用于实现水面停留、高速滑行、水面滑行稳定性、载荷装载等,菱形翼
结构机翼采用复合式菱形结构获得更高升力和结构强度,复合舵面控制部分提供水面滑
行、飞行状态的姿态控制,动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推进力。
[0026] 所述三船身式机身由中部船身式机身11和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组成,中部船身式机身11采用船身式多级断阶技术,提高水面快速滑行性能和高速滑行稳定性,为无人机
主要载荷的装载部分;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同样采用船身式多级断
阶技术,两翼船身式机身12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11长度的0.3‑0.85倍。
[0027] 所述菱形结构机翼由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垂尾24组成,前翼21 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距头部5~15%机身长度,后掠角8~30度,上反角2~15度,采用中单
翼方式安装,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头部15~30%机身长度处,中单翼方式
安装;后翼22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 11尾部,距尾部20~35%机身长度,前掠角为10
~45度,下反角为5~25度,采用上单翼方式安装,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尾
部12~30%机身长度,中单翼方式安装;外翼23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中部位
置,距头部40~60%机身长度,采用中单翼方式连接,上反角5~20度,后掠角3~15度;垂尾
24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垂直与水平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 0~15度,高度为对
应机身长度的15~35%。前翼21、后翼22展长为无人机展长的35~55%,前翼21、后翼22、外
翼23可选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超临界翼型等,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安装角可选择0~5
度,垂尾24可选用对称翼型。
[0028] 所述复合舵面控制部分由前襟翼31、后襟翼32、内副翼33、外副翼34、方向舵35、全动水舵36组成。前襟翼31位于前翼21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30%,后襟翼32
位于后翼22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 15~30%,内副翼33、外副翼34均位于外翼
23的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0~30%,方向舵35位于垂尾24后缘,弦长为对应机
翼位置弦长的15~25%,全动水舵36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下方,采用对称翼型。
[0029] 所述推进装置由推进螺旋桨41和发动机匣42组成,推进螺旋桨41位于发动机匣42前端,采用木质、碳纤维或其他复合材料等,桨叶为2叶、3叶、4 叶桨,发动机匣42位于垂尾
24上端。
[0030] 实施例2:
[0031]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翼船身式机身12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11长度的0.35倍。
[0032] 前翼21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距头部5%机身长度,后掠角 8度,上反角2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头部15%机身长度处;后翼22翼根连接于中
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距尾部20%机身长度,前掠角为 40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
机身12距尾部15%机身长度处;外翼23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中部位置,距头
部40%机身长度,上反角5度,后掠角5度;垂尾24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垂直与水平
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3度,高度为对应机身长度的18%。前翼21、后翼22展长为无人机
展长的35%,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可选用低速翼型等,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安装角可
选择0度。
[0033] 前襟翼31位于前翼21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后襟翼32 位于后翼22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内副翼33、外副翼34均位于外翼23的后缘,弦长
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0%,方向舵35位于垂尾24 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
15%。
[0034] 推进螺旋桨41位于发动机匣42前端,采用木质材料,桨叶为2叶桨。
[0035] 实施例3:
[0036]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翼船身式机身12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11长度的0.35倍。
[0037] 前翼21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距头部8%机身长度,后掠角 12度,上反角5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头部20%机身长度处;后翼22翼根连接于中
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距尾部25%机身长度,前掠角为 35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
机身12距尾部18%机身长度处;外翼23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中部位置,距头
部45%机身长度,上反角8度,后掠角10度;垂尾24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垂直与水平
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6度,高度为对应机身长度的20%。前翼21、后翼22展长为无人机
展长的40%,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可选用低速翼型等,前翼21、后翼 22、外翼23安装角可
选择2度。
[0038] 前襟翼31位于前翼21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20%,后襟翼32 位于后翼22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20%,内副翼33、外副翼34均位于外翼23的后缘,弦长
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5%,方向舵35位于垂尾24 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
20%。
[0039] 推进螺旋桨41位于发动机匣42前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桨叶为3叶桨。
[0040] 实施例4:
[0041]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翼船身式机身12长度为中部船身式机身11长度的0.55倍。
[0042] 前翼21翼根连接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头部,距头部12%机身长度,后掠角20度,上反角10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距头部25%机身长度处;后翼22翼根连接于
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距尾部30%机身长度,前掠角为40度,翼梢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
机身12距尾部22%机身长度处;外翼 23翼根连接于两翼辅助船身式机身12中部位置,距头
部50%机身长度,上反角 10度,后掠角12度;垂尾24位于中部船身式机身11尾部,垂直与水
平面,前缘可后掠,后掠角为10度,高度为对应机身长度的25%。前翼21、后翼22展长为无人
机展长的45%,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可选用低速翼型等,前翼 21、后翼22、外翼23安装角
可选择3度。
[0043] 前襟翼31位于前翼21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25%,后襟翼32 位于后翼22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25%,内副翼33、外副翼34均位于外翼23的后缘,弦长
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18%,方向舵35位于垂尾24 后缘,弦长为对应机翼位置弦长的
25%。
[0044] 推进螺旋桨41位于发动机匣42前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桨叶为4叶桨。
[004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部船身式机身11、两翼辅助船身式机12、前翼21、后翼22、外翼23、垂尾24、前襟翼31、后襟翼32、内副翼33、外副翼34、方向舵35、全动水舵36、推进
螺旋桨41、发动机匣4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
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
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