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尾翼 / 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

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

申请号 CN202310079030.5 申请日 2023-01-13 公开(公告)号 CN115923952A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申请人 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倪辉辉; 龙帅; 陈进;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底部支架、第一连杆、顶部支架与第二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首尾顺次连接,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杆均带动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第一驱动杆转动时通过第二驱动杆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顶部支架以及扰流板按照既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第一驱动杆正反转带动扰流板举升或者下降;由于第一驱动杆带动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之间形成机械自锁,除了转动第一驱动杆外无法从其他结构上施加外力抬升或者关闭绕流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底部支架用于支撑固定在车辆上,所述顶部支架用于与扰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底部支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首尾顺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装配在所述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用于与车辆尾翼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第一驱动杆在往复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并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举升或者下降,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均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杆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底部支架周向挡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个顶角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杆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底部支架周向挡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架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架上还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与扰流板的卡扣卡装。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间隔布置有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装配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转动装配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8.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包括扰流板、驱动机构和尾翼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固定布置在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扰流板升降,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空气动力学,汽车高速行驶时会遇到较大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存在不利影响。为了减少汽车高速行驶空气阻力对汽车的影响,车辆上会配备电动尾翼,在高速行驶时抵消部分升力,提供较小风阻系数,增大汽车在地面的附着力。
[0003]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729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尾翼结构和汽车,包括尾翼外板、运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尾翼外板包括沿扰流方向设置的外板前端和外板后端。运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转动,以带动第二连杆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连杆带动外板前端运动和/或通过第四连杆带动外板后端运动。
[0004] 上述的尾翼结构的运动组件形成四连杆组件,驱动尾翼外板升降,连杆组件的移动由驱动组件驱动,当尾翼外板处于完全展开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尾翼外板若承受外力会关闭或者打开,影响尾翼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翼升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翼外板承受外力时会关闭或者打开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该尾翼升降机构的车辆尾翼系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翼升降机构,包括顶部支架、底部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底部支架用于支撑固定在车辆上,所述顶部支架用于与扰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底端与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底部支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
[0007] 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首尾顺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装配在所述底部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用于与车辆尾翼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支架转动装配,所述第一驱动杆在往复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并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举升或者下降,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杆均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杆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底部支架周向挡止配合。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杆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个顶角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块。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杆驱动所述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底部支架周向挡止配合。
[0011] 优选地,所述顶部支架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顶部支架上还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与扰流板的卡扣卡装。
[0013] 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间隔布置有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装配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转动装配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包括扰流板、驱动机构和尾翼升降机构,所述扰流板固定布置在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扰流板升降,所述尾翼升降机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尾翼升降机构。
[0015]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驱动杆转动时通过第二驱动杆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顶部支架以及扰流板按照既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第一驱动杆正反转带动扰流板举升或者下降;由于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杆均带动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扰流板展开或者关闭时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之间形成机械自锁,除了转动第一驱动杆外无法从其他结构上施加外力抬升或者关闭绕流板,保证尾翼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尾翼升降机构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的尾翼升降机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1的尾翼升降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的尾翼升降机构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的尾翼升降机构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过死点的状态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的尾翼升降机构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过死点的状态示意图。
[0022] 图中,1、顶部支架,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2、底部支架,21、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一驱动杆,51、第一限位块,6、第二驱动杆,61、第二限位块,7、驱动轴,8、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 本发明的一种尾翼升降机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该尾翼升降机构包括顶部支架1、底部支架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顶部支架1用于与尾翼系统的扰流板固定连接,底部支架2用于与尾翼系统的底板固定连接并支撑固定在车辆上,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驱动杆5、第二驱动杆6连接在顶部支架1、底部支架2之间,以驱动顶部支架1升降,从而带动扰流板升降。
[0025] 第一连杆3的顶端与顶部支架1转动装配、底端与底部支架2转动装配,第二连杆4的顶端与顶部支架1转动装配、底端与底部支架2转动装配。顶部支架1和底部支架2上均设置有孔位,第一连杆3的顶端与第二连杆4的顶端在顶部支架1上间隔布置,第一连杆3的底端与第二连杆4的底端在底部支架2上间隔布置,使得底部支架2、第一连杆3、顶部支架1与第二连杆4形成四连杆机构。当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绕各自的底端转动时,可带动顶部支架1沿既定轨迹运动。
[0026] 该尾翼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轴7,驱动轴7与第一驱动杆5传动连接,驱动轴7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杆5在底部支架2上转动。底部支架2上还开设有孔位,用于与驱动轴7的连接,驱动轴7穿过底部支架2上的孔位后与第一驱动杆5连接,驱动轴7的动力可以传递给第一驱动杆5,带动第一驱动杆5旋转。
[0027] 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首尾顺次连接,第一驱动杆5的底端转动装配在底部支架2上,第二驱动杆6的顶端与顶部支架1转动装配。第一驱动杆5、第二驱动杆6上均设置有孔位,通过转轴连接,驱动轴7带动第一驱动杆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杆6以及顶部支架1运动。
[0028] 驱动轴7可带动第一驱动杆5往复运动,即驱动轴7正转或者反转时可改变第一驱动杆5的转动方向。第一驱动杆5在往复运动时带动第二驱动杆6转动,并通过四连杆机构驱动顶部支架1举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尾翼系统的扰流板展开或者关闭,当四连杆带动扰流板做举升运动的时候扰流板还能转动一定角度。
[0029] 顶部支架1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杆5均带动第二驱动杆6转动超过死点。扰流板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第一驱动杆5带动第二驱动杆6不能继续向下转动,且第一驱动杆5、第二驱动杆6的轴心连接线形成一个在死点位置后的角度,形成关闭位置机械自锁,除转动驱动轴7或者转动第一驱动杆5外无法从其他零件上施加外力抬升扰流板。
[0030] 扰流板处于完全展开位置,第一驱动杆5不能继续向下转动,且第一驱动杆5、第二驱动杆6的轴心连接线形成一个在死点位置后的角度,形成展开位置机械自锁,除转动驱动轴7或者转动第一驱动杆5外无法从其他零件上施加外力关闭扰流板。
[0031] 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顶部支架1和底部支架2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驱动杆5转动时通过第二驱动杆6带动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转动,从而带动顶部支架1以及扰流板按照既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第一驱动杆5正反转带动扰流板举升或者下降;由于顶部支架1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杆5均带动第二驱动杆6转动超过死点,扰流板展开或者关闭时第一驱动杆5和第二驱动杆6之间形成机械自锁,除了转动第一驱动杆5外无法从其他结构上施加外力抬升或者关闭绕流板,保证尾翼安全使用。
[0032] 优选地,第一驱动杆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1,第一驱动杆5驱动顶部支架1位于完全升起状态时第一限位块51与底部支架2周向挡止配合。
[0033] 第一限位块51与底部支架2挡止配合,可以限定第一驱动杆5的转动行程,当顶部支架1位于完全升起状态时,第一驱动杆5转动超过死点后即不再向下转动,以使第一驱动杆5与第二驱动杆6之间形成机械自锁。
[0034] 优选地,第一驱动杆5为三角形结构,第一驱动杆5的一个顶角形成第一限位块51。
[0035] 第一驱动杆5采用三角形结构,利用顶角形成第一限位块51,既限定了第一驱动杆5的转动角度,同时简化了第一驱动杆5的结构,保证第一驱动杆5的强度。
[0036] 优选地,第二驱动杆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61,第一驱动杆5驱动顶部支架1位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二限位块61与底部支架2周向挡止配合。
[0037] 第二限位块61可以限定第二驱动杆6的转动行程,当顶部支架1下落至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二驱动杆6转动至第二限位块61与底部支架2接触,不会继续向下转动,使得第二驱动杆6转动至超过死点形成机械自锁。
[0038] 优选地,顶部支架1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连杆3的顶端与第一转轴11连接,第二连杆4的顶端以及第二驱动杆6的顶端均与第二转轴12连接。
[0039] 第二连杆4的顶端、第二驱动杆6的顶端均与第二转轴12连接,第二驱动杆6、第二连杆4、顶部支架1三个零件共轴连接,简化了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减少了传动级数以及能量损耗。
[0040] 优选地,顶部支架1上还开设有卡口8,卡口8用于与扰流板的卡扣卡装。
[0041] 扰流板装配在顶部支架1上时需要调节位置,卡口8可以与扰流板的卡扣卡装,对扰流板实现预装固定,便于在调节扰流板的位置时扰流板不会大范围移动。
[0042] 优选地,底部支架2包括底板,底板上间隔布置有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第一驱动件转动装配在第一立板21上,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均转动装配在第二立板22上。
[0043] 底部支架2上布置第一立板21、第二立板22,第一立板21和第二立板22间隔布置后可以为第一驱动件、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提供装配空间,避免各个零件之间干涉。
[004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包括扰流板、驱动机构和尾翼升降机构,扰流板固定布置在尾翼升降机构上,驱动机构与尾翼升降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扰流板升降,尾翼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尾翼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作详细叙述。
[0045]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尾翼升降机构,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驱动杆转动时通过第二驱动杆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顶部支架以及扰流板按照既定运动轨迹进行运动,第一驱动杆正反转带动扰流板举升或者下降;由于顶部支架位于完全升起或者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杆均带动第二驱动杆转动超过死点,扰流板展开或者关闭时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之间形成机械自锁,除了转动第一驱动杆外无法从其他结构上施加外力抬升或者关闭绕流板,保证尾翼安全使用。
[004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