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前缘缝翼 / 飞机的前缘缝翼及机翼

飞机的前缘缝翼及机翼

申请号 CN202410123016.5 申请日 2024-01-30 公开(公告)号 CN117775272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9
申请人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李艳; 陈梦颖; 汪波;
摘要 一种飞机的前缘缝翼及机翼,前缘缝翼包括朝向机翼外的外型面和与外型面相反的内型面,外型面和内型面围绕形成腔体,其中,前缘缝翼还包括:至少一个活动板,这些活动板通过枢轴设置在所述内型面的固定板上,并且相对内型面的固定板具有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活动板与内型面的固定板平齐,在打开位置中,活动板围绕枢轴从内型面的固定板倾斜地突起,枢轴设置在活动板的位于前侧的第一边缘;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使活动板进入并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机翼包括这种前缘缝翼。这种前缘缝翼使得当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气流的流过活动板的部分被引导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延迟气流分离。
权利要求

1.一种飞机的前缘缝翼,包括朝向机翼外的外型面和与外型面相反的内型面,所述外型面和所述内型面围绕形成腔体,其中,所述内型面包括固定板和至少一个活动板;

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板定位成处于所述前缘缝翼的气流流动分离区域中,通过枢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且相对所述固定板具有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平齐,

在打开位置中,所述活动板围绕所述枢轴从所述固定板倾斜地突起,所述枢轴设置在所述活动板的位于前侧的第一边缘;以及

所述前缘缝翼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活动板进入并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紧靠所述前缘缝翼的侧面设置所述活动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展向宽度不超过所述前缘缝翼的气流流动分离区域的展向宽度,并且,所述活动板的弦向长度不超过所述前缘缝翼的弦向长度的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第二边缘,当所述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边缘从所述固定板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活动板的第二边缘与所述固定板所分离的距离的范围在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还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造成当所述活动板打开时密封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分离形成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成形为手风琴状,和/或所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缘缝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两端分别抵靠所述外型面与所述活动板的弹簧,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弹簧受压压缩,

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弹簧回弹使所述活动板进入并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9.一种飞机的机翼,所述机翼包括滑轨、固定翼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缘缝翼,其中,所述滑轨连接到所述前缘缝翼与所述固定翼使所述前缘缝翼相对所述固定翼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滑轨带动所述前缘缝翼运动到缩回位置时,所述前缘缝翼抵靠所述固定翼,所述活动板处于关闭位置;

当所述滑轨带动所述前缘缝翼运动到伸出位置时,所述前缘缝翼与所述固定翼间隔开,所述活动板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处于打开位置。

说明书全文

飞机的前缘缝翼及机翼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增升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的前缘缝翼和包括这种前缘缝翼的机翼。

背景技术

[0002] 飞机前缘缝翼是重要的飞机升力辅助机构,其设置在飞机的机翼上,用于在起飞和降落期间增加升力。常规地,前缘缝翼由多个滑轨连接到固定翼,当飞机处于静止、滑行或巡航阶段,不需要前缘缝翼增加升力时,滑轨缩回,前缘缝翼处于关闭位置,接合到固定翼;当飞机处于起飞或降落阶段,需要前缘缝翼增加升力时,滑轨伸出,带动前缘缝翼处于打开位置,与固定翼隔开一定距离而形成缝隙,使得下翼面压强较高的气流通过该缝隙流向上翼面,增大了上翼面边界层中气流的附着能量,降低机翼上下的压强差,增大飞机的临界失速迎角,从而提高升力系数。
[0003] 然而,当前缘缝翼处于打开位置时,在翼展方向上的流场存在差异性。当流体在前面缝翼侧端附近流过前缘缝翼时,受缝翼滑轨、缝翼侧端及固定翼的端面的影响,会产生分离涡,这使得机翼上翼面产生较大的分离区,进而影响飞机的失速特性。
[0004] 为了解决气流分离问题,存在增加额外装置或者通过改变展向结构或布局的解决方案。增加额外装置通常选择增加涡流发生器/装置、隔离片或导流片,该解决方案能够延缓气流分离,但明显增加了飞机的结构复杂度,不利于飞机的可维修性。改变展向结构或布局一般通过改变弦长或外形来实现,然而,目前改变弦长的方法对改善缝翼滑轨对气流的不利影响的效果不明显。存在将飞机前缘缝翼构造成能够部分地旋转变形以引导气流转向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延缓气流分离,但其改变了缝翼外表面的曲率连续性,对飞机升力系数造成了影响。在设计缝翼时,需要考虑包括前缘缝翼偏角、搭接量、缝道宽度等缝道参数,这些参数反应了前缘缝翼相对于固定翼的位置和距离,影响前缘缝翼性能。使前缘缝翼部分地旋转变形的这种方法将前缘缝翼整体地分为两段,使得缝道参数整体变化,从而优化缝翼在缝翼运行期间的气流控制性能。然而,前缘缝翼,尤其是内翼面上各处的气流流动情况不同,使得对于该处而言的最佳缝道参数也不同。整体地改变缝道参数不能使每个位置的缝道参数都最优化,因此该方法只能达成全局平衡,得到较优而非最优的气流控制效果。由此,为解决气流分离问题的飞机前缘缝翼设计还有改进空间。
[0005]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改进的飞机前缘缝翼,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飞机前缘缝翼,其能够较佳地引导气流流向,在不影响飞机升力且不明显增加结构复杂度的情况下增大飞机的失速迎角。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的前缘缝翼,其包括朝向机翼外的外型面和与外型面相反的内型面,外型面和内型面围绕形成腔体,其中,内型面包括固定板和至少一个活动板,这些活动板通过枢轴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且相对固定板具有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活动板与固定板平齐,在打开位置中,活动板围绕枢轴从固定板倾斜地突起,枢轴设置在活动板的位于前侧的第一边缘;该前缘缝翼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使活动板进入并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以此布置,当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气流的流过活动板的部分被引导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延迟气流分离。
[0008]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活动板定位成至少部分地处于前缘缝翼的气流流动分离区域中。处于气流流动分离区域中的气流需要转向以消除涡流,延迟气流分离。因此,将活动板定位在这些位置以达到最佳的作用效果。由于前缘缝翼的两个侧面处的气流分离现象最为严重,因此较佳地紧靠所述前缘缝翼的侧面设置所述活动板。当然,前缘缝翼的内型面的其他气流分离区域也可以设置活动板。
[0009]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活动板的展向宽度不超过前缘缝翼的气流流动分离区域的展向宽度,并且,活动板的弦向长度不超过前缘缝翼的弦向长度的60%。这种设置是为了达到较佳的气流控制效果。
[0010]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活动板还包括与第一边缘相反的第二边缘,当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边缘从固定板分离,所分离的距离的范围在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对应地,活动板绕枢轴旋转的角度在2°到5°之间。根据每个活动板所处的气流分离区域中的气流分离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离距离,从而达到较佳的延缓气流分离的效果。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在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还设有密封件,密封件构造成当活动板打开时密封活动板和固定板分离形成的间隙。密封件可以仅在活动板的第二边缘的长度上在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延伸,以防止流过第二边缘的气流逆流进前缘缝翼的腔体,也可以在活动板的与固定板分离的所有边缘的长度上在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延伸,以防止有气流流进前缘缝翼的腔体。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密封件成形为手风琴状,和/或所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由此,密封件可以伸缩,使得当活动板处于关闭位置时不阻碍活动板与固定板平齐,而当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
[0013]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驱动件包括两端分别抵靠外型面与活动板的弹簧。当活动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弹簧受压压缩;当活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弹簧回弹使活动板进入并保持在打开位置。
[0014]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飞机的机翼,该机翼包括滑轨、固定翼和根据前述变型所述的前缘缝翼,其中,滑轨连接到前缘缝翼与固定翼,使前缘缝翼相对固定翼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当滑轨带动前缘缝翼运动到缩回位置时,前缘缝翼抵靠固定翼,活动板处于关闭位置;当滑轨带动前缘缝翼运动到伸出位置时,前缘缝翼与固定翼间隔开,活动板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处于打开位置。具体地,当滑轨使前缘缝翼运动到缩回位置时,前缘缝翼的内型面连同活动板一起抵靠固定翼,固定翼以其与前缘缝翼配合的轮廓将活动板压向固定板,使得弹簧受压而压缩,活动板与固定板平齐;当滑轨使前缘缝翼运动到伸出位置时,固定翼不再压迫活动板,弹簧由此伸展而将活动板推向打开位置。
[0015] 本发明的飞机前缘缝翼在内型面处设置活动板,其能够绕枢轴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运动。当飞机处于静止、滑行或巡航阶段,前缘缝翼与机翼的固定翼接合时,活动板与主翼彼此抵靠而处于关闭位置;当飞机处于起飞或降落阶段时,前缘缝翼运动以与固定翼隔开一定距离,此时活动板受驱动件作用而处于打开位置,在内型面处凸起一斜面。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板至少部分地改变来流在内型面处的流向,具体地,针对内型面各处不同的气流流动状况来改变该处的缝道参数,使得前缘缝翼的各位置处的缝道参数都最佳,从而得到最佳的气流流动情况,有效延迟前缘缝翼处的气流分离,增加飞机的失速迎角。活动板设置在内型面而非外型面,外型面是连续表面,使得缝翼外表面的曲率连续性得以保持,不会对飞机升力造成影响;活动板的设计构造简单,也不会增加飞机的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完全理解本公开,可参考结合附图来考虑示例性实施例的下述描述。附图并不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其所描绘的特定实施例,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的。附图中:图1是具有的活动板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飞机的前缘缝翼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缘缝翼的另一立体图;
图3a是从前缘缝翼的内型面看的处于关闭位置的图2的活动板的立体图;
图3b是从前缘缝翼的外型面看的处于关闭位置的图2的活动板的立体图,其中活动板以虚线示出;
图4a是从前缘缝翼的内型面看的处于打开位置的图2的活动板的立体图;
图4b是从前缘缝翼的外型面看的处于打开位置的图2的活动板的立体图。其中活动板以虚线示出;
图5是处于关闭位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缘缝翼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处于打开位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缘缝翼的侧视示意图;
图7a是现有技术的机翼的表面的流线图;
图7b是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的机翼的表面的流线图;
图8a是现有技术的机翼附近的空间流线图;
图8b是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的机翼附近的空间流线图;
图9是使用现有技术前缘缝翼对比使用本发明前缘缝翼的低速构型升力曲线图;
图10是使用现有技术前缘缝翼对比使用本发明前缘缝翼的低速构型阻力曲线图。
[0017] 附图标记列表:100 前缘缝翼;
101 腔体;
1 外型面;
2 内型面;
21 固定板;
3 前缘;
4 后缘;
5a、5b 侧面;
6 活动板;
61 第一边缘;
62 第二边缘;
63a、63b 侧边缘;
7 枢轴;
8 驱动件;
9 密封件;
200 机翼;
200’ 现有技术的机翼;
201 滑轨;
202 固定翼;
w 活动板的展向宽度;
l1 活动板的弦向长度;
l2 前缘缝翼的弦向长度;
d 活动板的第二边缘与固定板的分离距离;
X 气流流动方向;
Y 活动板旋转方向;
A 弦向方向;
B 展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的对于具体实施方式的以下阐述参考附图,附图示出了其中可以实践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实施例旨在充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改变。因此,以下关于具体实施方式的阐述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来限定。在所有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19] 本文中,除另有说明外,“前”、“后”、“内”、“外”等方位术语是根据图1中的前缘缝翼100相对于气流流动方向X为参照的对应方位而考虑的,而“内”、“外”等方位术语是根据图5和图6中的飞机前缘缝翼100与固定翼202的相对关系而考虑的。具体地,若飞机前缘缝翼100的第一部件沿气流流动方向X处于第二部件的上游,则第一部件处于第二部件前,而第二部件处于第一部件后;若前缘缝翼100的第一部件相对于其第二部件更靠近固定翼202,则第一部件处于内侧,而第二部件处于外侧。此外,“弦向A”为图1所示沿前缘缝翼的前缘到其后缘的方向,“展向B”为如图7a至图7b所示沿机翼200的靠近飞机机身一侧到其远离飞机机身一侧的方向。
[0020] 图5和图6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前缘缝翼100的机翼200的局部侧视示意图。机翼200包括前缘缝翼100、固定翼202、以及与前缘缝翼100和固定翼202滑动连接的滑轨201。滑轨201能带动前缘缝翼100在如图5所示的缩回位置与如图6所示的伸出位置之间运动。
[0021] 图1和图2总体示出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飞机的前缘缝翼100。结合图5和图6所示的机翼200的视图可看出,前缘缝翼100总体包括面向机翼200外的外型面1和与外型面1相反的面向机翼200的固定翼202的内型面2。特别地,前缘缝翼100在内型面2上包括固定板21和至少一个活动板6,活动板6能在如图3a、图3b所示的关闭位置与如图4a、图4b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运动。
[0022] 如图1所示,前缘缝翼100沿气流流动方向X或弦向方向A从前至后包括前缘3和后缘4,沿展向方向B包括相反的两个侧面5a、5b。如图5和图6所示,外型面1和内型面2围绕形成腔体101。内型面2包括静止的固定板21和可动的多个活动板6。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三个活动板6,但可以根据需要在各种不同位置设置活动板6,其数量也可以不同于三个。此处,图1和图2中的活动板6的位置并不严格对应。
[0023] 为了解决气流分离的问题,这些活动板6设置在前缘缝翼100的气流分离区域。气流分离区域可由仿真模拟等手段得到,为了清楚起见,本文不单独示出气流分离区域,而是示出对应的示例性的各活动板6。由于气流分离现象在前缘缝翼的沿展向方向B的两个侧面5a、5b处尤为严重,因此较佳地在紧靠侧面5a和5b设置活动板6,较佳地,活动板6的第二边缘62与前缘缝翼100的后缘4对齐。此外,前缘缝翼的内型面的靠近滑轨201的部分也常存在气流分离区域,因此,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这些区域设置活动板。
[0024] 如图1至图6所示,活动板6具有与展向方向B平行的位于前侧的第一边缘61、与第一边缘61相反的位于后侧的第二边缘62、以及与弦向方向A平行的与第一边缘61和第二边缘62相邻的两个侧边缘63a、63b。为了达到较佳的气流控制效果,活动板6的展向宽度w(即第一边缘61的长度)不大于该活动板6所处的气流分离区域的展向宽度。为了不显著影响内型面2的曲率连续性,活动板6的弦向长度l1(即侧边缘63a或63b的长度)不大于内型面2的弦向长度l2的60%。
[0025] 如图5和图6所示,活动板6借助设置在腔体101中的枢轴7和驱动件8安装在内型面2上。具体地,枢轴7设置在第一边缘61处,以使得活动板6能绕第一边缘61(即枢轴7)旋转,第二边缘62由此与固定板21间隔开分离距离d,活动板6从固定板21倾斜地突起。驱动件8设置在外型面1与活动板6之间,以驱动活动板6旋转。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件8为两端分别抵靠外型面1和活动板6的弹簧,但也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设想诸如液压杆和电驱动机构之类的合适驱动机构。
[0026] 如图2所示,活动板6能绕枢轴7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沿方向Y旋转运动。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从内型面2看和从外型面1看的处于关闭位置的活动板6,而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从内型面2看和从外型面1看的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板6。与此对应地,当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如图5所示处于缩回位置时,前缘缝翼100抵靠固定翼202,活动板6处于关闭位置;当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如图6所示处于伸出位置时,前缘缝翼100相对于固定翼202间隔开一定距离,活动板6则处于打开位置。
[0027] 当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回到缩回位置时,前缘缝翼100的内型面2抵靠机翼200的固定翼202,因此,设置在内型面2上的活动板6也与固定翼202接触。由于内型面2倾向于与固定翼202完全邻抵,因此固定翼202将活动板6压向前缘缝翼100的外型面1,设置在外型面1与活动板6之间的驱动件8(本例中为弹簧)由此受压压缩,允许活动板6回到关闭位置。如图3a和图3b所示,处于关闭位置的活动板6与内型面2的固定板21平齐,内型面2形成整体平面。
[0028] 当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处于伸出位置时,前缘缝翼100与固定翼202间隔开一定距离。由于固定翼202不再压迫活动板6,因此驱动件8(本例中为弹簧)回弹,驱动活动板6如图2所示沿方向Y旋转,直到处于打开位置为止。如图4a和图4b所示,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板6从内型面2的固定板21倾斜地突起,使得内型面2的包含活动板6的区域的曲率与仅有固定板21的区域的曲率不同,从而达到引导气流转向的目的。此时,活动板6的第二边缘62与内型面2的固定板21沿垂直于弦向方向A的方向间隔开分离距离d,即转动后的第二边缘62相对于原位置间隔开分离距离d。对于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处于靠近内型面2的侧面5b的位置处的示例性活动板6而言,则可以更具体地看到转动后的第二边缘62相对于前缘缝翼100的后缘4(由固定板21构成)间隔开分离距离d。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活动板6,可以根据活动板6所处的气流分离区域中的气流分离情况来设置不同的分离距离d,以利用固定板21至活动板6的不同曲率将气流引导成不同程度地转向,从而达成较佳的气流控制效果,有效延缓气流分离。总体上,分离距离d在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其中,处于前缘缝翼100的侧面5a、5b处的活动板6的分离距离d较佳地设置成20毫米。对应地,当处于打开位置时,活动板6绕枢轴7旋转过2°到5°之间,处于前缘缝翼100的侧面5a、5b处的活动板6较佳地旋转过3°。
[0029] 在设计前缘缝翼时,需要考虑缝道参数,诸如前缘缝翼偏角、搭接量、缝道宽度等。采用不同缝道参数的前缘缝翼的气动性能不同。由于前缘缝翼、尤其是内型面各位置的气流流动情况不同,如果各位置采用的缝道参数相同,则对于气流的控制性不够,某些位置处会出现气流分离、气流流速减弱等问题,从而对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产生影响。因此,对于不同位置而言的最佳缝道参数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内型面2的不同位置(发生气流分离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活动板6,通过设置具有不同的展向宽度w、弦向长度l1及旋转角度的活动板6来改变活动板6所处位置的缝道参数。这样,能够针对不同位置的气流控制需求获得对其而言的最佳缝道参数,从而使得流过前缘缝翼100的气流的流动情况最佳,进而消除涡流,有效延迟气流分离现象。
[0030] 较佳地,从图4a、图4b和图6中可以看出,还设有密封件9,以对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板6和固定板21分离的间隙进行密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二边缘62、侧边缘63a和63b与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都进行密封,即密封件9在第二边缘62、侧边缘63a、63b的长度上在它们与固定板21之间延伸,以防止气流经由该间隙流入腔体101。然而,设置密封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气流倒流入腔体101产生噪声,因此,出于降低结构复杂度的目的,也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设想,密封件9仅在第二边缘62的长度上在第二边缘62与固定板21之间延伸,以密封第二边缘62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气流倒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倒流入处于打开位置的活动板6与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的气流较少,其对部件的整体功能的影响可能不大,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结构复杂度,也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设想不设置密封件。
[0031] 密封件9较佳地设置成手风琴状和/或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密封件9能伸缩。这样,当活动板6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收起,允许处于关闭位置的活动板6与固定板21平齐;当活动板6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件张开,对活动板6与固定板2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0032] 虽然本发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件8为弹簧,但如上文所述,也可以使用其它驱动件,只要在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处于缩回位置时使活动板6处于关闭位置,在滑轨201带动前缘缝翼100处于伸出位置时使活动板6处于打开位置即可。
[0033] 图7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机翼200’的下翼面(安装到飞机时更靠近地面的表面)附近的流线图,图7b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100的机翼200的下翼面的流线图。二图对比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机翼200’在其下翼面的后侧有明显涡流,出现气流分离,而本发明的机翼200的下表面无明显涡流,明显减小了翼面上的流动分离区,改善了机翼的下翼面的流动分离情况。
[0034] 图8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机翼200’附近的空间流线图,图8b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100的机翼200附近的空间流线图。对比可得,本发明的前缘缝翼100减小了机翼后缘空间分离区,改善了机翼内侧(机翼的最靠近机身的一侧)后缘的空间流动分离情况。
[0035] 图9示出了使用现有技术的前缘缝翼对比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的低速构型升力曲线图,其中,横轴为迎角,纵轴为升力系数,并且其中,使用现有技术的前缘缝翼所得的升力由虚线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所得的升力由实线示出。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前缘缝翼不影响升力提升,同时有效增大了失速迎角。其中,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所得的最大升力系数与使用现有技术的前缘缝翼所得的最大升力系数相比提高了3.3%。
[0036] 图10示出了使用现有技术的前缘缝翼对比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的低速构型阻力曲线图,其中,横轴为迎角,纵轴为阻力系数,并且其中,使用现有技术的前缘缝翼所得的阻力由虚线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前缘缝翼所得的阻力由实线示出。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前缘缝翼对阻力不构成显著影响。
[0037] 本发明的飞机前缘缝翼在前缘缝翼的内型面处设置活动板,当飞机处于起飞或降落阶段时,活动板随前缘缝翼打开而打开,引导流过前缘缝翼的内型面的气流的流向,从而有效降低了前缘缝翼、固定翼内侧端面和缝翼滑轨交界处的流动不利干扰,延迟了机翼上表面流动分离的发生。这种活动板构造简单,并且当处于打开位置时,其旋转角度较小,因此避免了明显改变缝翼的内型面的曲率。由此,本发明的飞机前缘缝翼在不影响升力系数、不增加机构复杂度、不增加阻力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气流分离问题。
[0038]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或其任何另外的变型,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例如,包括一系列元素的方法、物品或设备并不一定仅限于这些元素,还可能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这种方法、物品或设备所固有的其他元素。
[0039]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可以做出任何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