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重航空器 / 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

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

申请号 CN201410687125.6 申请日 2014-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4390687A 公开(公告)日 2015-03-04
申请人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唐宝峰;
摘要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重量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包括前机轮电子称、主机轮电子称、升降平台、激光测距单元、显控单元,激光测距单元发送数据给显控单元,显控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到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依据显控单元给出信号调整升降平台的升降实现飞机水平调整,显控单元采集前机轮电子称和主机轮电子称以及激光测距单元数据进行重量和重心计算然后显示。所述激光测距单元为激光测距仪将飞机左右前后测量点的高度差数据以及水平平行数据发送至显控单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目前飞机重量重心测量工作量大、称重效率不高、提高准确度难以及设备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包括前机轮电子称、主机轮电子称、升降平台、激光测距单元、显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激光测距单元发送数据给显控单元,显控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到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依据显控单元给出信号调整升降平台的升降实现飞机水平调整,显控单元采集前机轮电子称和主机轮电子称以及激光测距单元数据进行重量和重心计算然后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单元为激光测距仪将飞机左右前后测量点的高度差数据以及水平平行数据发送至显控单元。

说明书全文

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重量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开发飞机重量与重心监测设备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电子称重设备曾填补了我国航空工程中飞机维修称重的空白,亦有其他飞机称重系统问世。这类国产化设备曾在飞机维修领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应用,尤其军方的轻量级飞机和部分飞机制造厂曾经是这类设备的主要用户。但是,他们基本未能进入民航飞机维修行业。据分析,由于这些设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借助飞机腹下顶孔作为承力点,在顶孔与承力杆之间用轮辐式传感器作为测量部件,由液压千斤顶提升飞机是传感器称重的方式。该形式虽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传感器数量少和成本低的特点。但是由于3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距离很难保证精度同步,往往产生的倾斜分力使传感器承重状态出现误差,因此在操作中的不安全隐患较大。尤其是对重达几十吨乃至数百吨的飞机,因为要通过3台液压千斤顶提升,使位于顶杆与飞机顶孔的球头接触顶杆下的轮辐式传感器在稳定承载状态下完成测量,而且传感器在承重时无法介入任何辅助安全措施稳固飞机。当测量结束,3台液压千斤顶需要平稳同步下降为传感器卸除载荷。整个操作过程存在难于预料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
[000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包括前机轮电子称、主机轮电子称、升降平台、激光测距单元、显控单元,激光测距单元发送数据给显控单元,显控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到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依据显控单元给出信号调整升降平台的升降实现飞机水平调整,显控单元采集前机轮电子称和主机轮电子称以及激光测距单元数据进行重量和重心计算然后显示。
[0005] 所述激光测距单元为激光测距仪将飞机左右前后测量点的高度差数据以及水平平行数据发送至显控单元。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目前飞机重量重心测量工作量大、称重效率不高、提高准确度难以及设备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参见图1。
[0009] 一种航空器重量和重心智能测定仪,包括前机轮电子称1、主机轮电子称2、升降平台3、激光测距单元4、显控单元5,激光测距单元4发送数据给显控单元5,显控单元5发出控制信号到升降平台3,升降平台3依据显控单元5给出信号调整升降平台3的升降实现飞机水平调整,显控单元5采集前机轮电子称1和主机轮电子称2以及激光测距单元4数据进行重量和重心计算然后显示。
[0010] 所述激光测距单元4为激光测距仪6将飞机左右前后测量点的高度差数据以及水平平行数据发送至显控单元5。
[0011]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之一也,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