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引诱剂 / 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及含有该引诱剂的杀灭剂

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及含有该引诱剂的杀灭剂

申请号 CN202110440253.0 申请日 2021-04-23 公开(公告)号 CN113180044A 公开(公告)日 2021-07-30
申请人 四川桐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贺彬;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及含有该引诱剂的杀灭剂,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所述信息素引诱剂的原料包括:亚油酸1‑15份、亚麻酸1‑15份、花生四烯酸1‑15份、Ω‑3脂肪酸1‑20份、油酸1‑15份、乙酸1‑10份、脂肪酸甘油酯1‑15份、乙酸酯1‑15份、甘露醇1‑15份、山梨醇1‑12份、丁烯二醇1‑15份、松脂醇1‑15份、二氢香芹醇1‑15份、萜二醇1‑15份、乙醇1‑50份、桃金娘烯醇1‑20份,所述杀灭剂所述还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和/或细菌、真菌、昆虫病原虫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同时具有红火蚁诱食信息素和红火蚁示踪信息素的作用,显著增加红火蚁对诱杀剂的取食量,提高红火蚁杀灭剂的诱杀效果,同时具有极度的敏感性和高度的专一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亚油酸1‑15份、亚麻酸1‑15份、花生四烯酸1‑15份、Ω‑3脂肪酸1‑20份、油酸1‑15份、乙酸1‑10份、脂肪酸甘油酯1‑15份、乙酸酯1‑15份、甘露醇1‑15份、山梨醇1‑12份、丁烯二醇1‑

15份、松脂醇1‑15份、二氢香芹醇1‑15份、萜二醇1‑15份、乙醇1‑50份、桃金娘烯醇1‑20份、丙酮1‑50份、1‑异薄荷酮1‑80份、丁烯酮1‑15份、β‑蒎烯1‑15份、双戊烯1‑15份、松油烯1‑15份、蛋白胨1‑10份、火腿肠1‑10份、肉蛆1‑10份、黄粉虫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赤藓糖醇1‑2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

亚油酸5‑10份、亚麻酸5‑10份、花生四烯酸5‑10份、Ω‑3脂肪酸5‑15份、油酸5‑25份、乙酸3‑7份、脂肪酸甘油酯5‑10份、乙酸乙酯5‑10份、甘露醇15‑200份、山梨醇50‑150份、丁烯二醇10‑30份、松脂醇10‑30份、二氢香芹醇10‑30份、赤藓糖醇30‑150份、萜二醇10‑35份、乙醇10‑40份、桃金娘烯醇30‑150份、丙酮10‑40份、1‑异薄荷酮100‑600份、丁烯酮10‑35份、β‑蒎烯10‑40份、双戊烯10‑35份、松油烯10‑40份、蛋白胨10‑70份、火腿肠10‑80份、肉蛆5‑35份、黄粉虫10‑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

亚油酸8份、亚麻酸9份、花生四烯酸6份、Ω‑3脂肪酸11份、油酸15份、乙酸5份、脂肪酸甘油酯7份、乙酸乙酯8份、甘露醇100份、山梨醇115份、丁烯二醇20份、松脂醇15份、二氢香芹醇15份、赤藓糖醇110份、萜二醇20份、乙醇30份、桃金娘烯醇90份、丙酮30份、1‑异薄荷酮

300份、丁烯酮20份、β‑蒎烯30份、双戊烯15份、松油烯30份、蛋白胨50份、火腿肠50份、肉蛆

30份、黄粉虫15份。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所述份数称量,然后烘干粉碎加工成80‑120目的粉剂,所有原料混合一起,即得。

6.一种红火蚁杀灭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还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和/或细菌、真菌、昆虫病原虫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火蚁杀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氧化物选自石英砂、二氧化硅、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

说明书全文

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及含有该引诱剂的杀灭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及含有该引诱剂的杀灭剂。

背景技术

[0002] 红火蚁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亚科、火蚁属,原产于南美洲,红火蚁的拉丁名为“无敌的”蚂蚁,是世界检疫性害虫,难于防治。于2004年入侵到我国,目前已蔓延到我国12
个省份,435个县市,尤其是近五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较2016年增长一
倍。
[0003] 红火蚁对人和动物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它影响入侵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农业、牲畜、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有严重的影响,它还损坏公共设施
电子仪器,导致通讯、医疗和害虫控制上的财力损失。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
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红火蚁取食多种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为害
幼苗,造成产量下降。它损坏灌溉系统,降低工作效率,侵袭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红火
蚁对野生动植物也有严重的影响。它可攻击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对小型哺乳动物的密
度和无脊椎动物群落有负面的影响。
[0004] 因红火蚁的危害巨大,红火蚁的入侵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物理防治方法如采用了火烧、挖巢浸泡、机械破坏、蚁巢沸水处理,化学防治方法如蚁巢灌药、毒饵诱杀等。
[0005] 这些防治方法均有一定的缺点,如采用物理方法和蚁巢灌药会惊扰红火蚁,促使它们建立新的巢穴,产生新的危害;蚁巢灌药、毒饵诱杀会产生环境污染;比如申请号为
201810366153.6、发明名称为“害虫控制配制物以及制造和使用其的方法”的专利,虽然该
专利公开了使用“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异薄荷酮、蒎烯和乙醇”等,但是,经发明人试验,其
杀灭红火蚁的效果有待提高,申请号为201880068239.9发明名称为“具有杀虫_杀螨特性的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使用“松油烯”,但是仅使用松油烯几乎没有杀灭
效果,申请号为201510104993.1、发明名称为“一种甜味剂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的专
利,该专利公开了使用“赤藓糖醇”,其是作为甜味剂。
[0006] 现有的毒饵诱杀的方法,普遍存在红火蚁引诱剂原料配方不合理,不会被红火蚁主动取食,引诱效果不佳,且从红火蚁自身提取的信息素保持引诱的时间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
亚油酸1‑50份、亚麻酸1‑50份、花生四烯酸1‑50份、Ω‑3脂肪酸1‑20份、油酸1‑30
份、乙酸1‑100份、脂肪酸甘油酯1‑30份、乙酸酯1‑50份、甘露醇15‑200份、山梨醇1‑200份、
丁烯二醇1‑50份、松脂醇1‑50份、二氢香芹醇1‑50份、萜二醇1‑50份、乙醇1‑50份、桃金娘烯
醇1‑200份、丙酮1‑50份、d,1‑异薄荷酮1‑800份、丁烯酮1‑50份、β‑蒎烯1‑50份、双戊烯1‑50
份、松油烯1‑50份、蛋白胨1‑100份、火腿肠1‑100份、肉蛆1‑50份、黄粉虫1‑50份。
[0008] 上述的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异薄荷酮、蒎烯、松油烯等是信息素的组成成分,以上物质不融于水,乙醇是作为溶解液体。
[0009]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赤藓糖醇1‑200份。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加入有对于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更好。
[001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亚油酸5‑10份、亚麻酸5‑10份、花生四烯酸5‑10份、Ω‑3脂肪酸5‑15份、油酸5‑25份、乙酸3‑7份、脂肪酸甘油酯5‑10
份、乙酸乙酯5‑10份、甘露醇15‑200份、山梨醇50‑150份、丁烯二醇10‑30份、松脂醇10‑30
份、二氢香芹醇10‑30份、赤藓糖醇30‑150份、萜二醇10‑35份、乙醇10‑40份、桃金娘烯醇30‑
150份、丙酮10‑40份、1‑异薄荷酮100‑600份、丁烯酮10‑35份、β‑蒎烯10‑40份、双戊烯10‑35
份、松油烯10‑40份、蛋白胨10‑70份、火腿肠10‑80份、肉蛆5‑35份、黄粉虫10‑30份。
[0011] 上述上述的比例,引诱效果更好。
[00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亚油酸8份、亚麻酸9份、花生四烯酸6份、Ω‑3脂肪酸11份、油酸15份、乙酸5份、脂
肪酸甘油酯7份、乙酸乙酯8份、甘露醇100份、山梨醇115份、丁烯二醇20份、松脂醇15份、二
氢香芹醇15份、赤藓糖醇110份、萜二醇20份、乙醇30份、桃金娘烯醇90份、丙酮30份、1‑异薄
荷酮300份、丁烯酮20份、β‑蒎烯30份、双戊烯15份、松油烯30份、蛋白胨50份、火腿肠50份、
肉蛆30份、黄粉虫15份。
[0013] 采用上述的比例,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最好。
[0014]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诱杀过程中,红火蚁群体是否主动选择毒饵,这是影响诱杀效果的重要因素。怎样引诱红火蚁去优先取食毒饵才是毒饵发挥防治作
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红火蚁诱杀剂中添加信息素更能显著增加红火蚁对毒饵的取食量,
从而显著提高红火蚁毒饵的诱杀效果。同巢红火蚁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对一个红火蚁巢体的
协调功能而言是不能缺少的。而同巢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又主要依靠红火蚁外分泌腺产生的
起诱导和调节红火蚁行为反应作用的信息素来获得。试验证明,诱杀红火蚁是目前最好的
方法,用药量少,对环境无污染。
[0015] 上述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份数称量,然后烘干粉碎加工成80‑120目的粉剂,所有原料混合一起,形成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
[0016] 上述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在其中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硅藻土等非金属氧化物进行物理杀灭的方式进行诱杀;也可以通过在其中加入细菌、真菌、
昆虫病原虫等进行生物杀灭的方式进行诱杀;
上述的非金属氧化物、细菌、真菌、昆虫病原虫等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药,
没有残留,对非靶标昆虫没有杀灭作用的原料。
[0017] 杀灭剂的剂量的准确度是诱杀红火蚁的关键,因此预留红火蚁工蚁搬运杀灭剂到巢穴后2‑3天才能死亡,要预留出红火蚁群体取食后死亡的时间。剂量过大,红火蚁工蚁还
未将毒饵搬回到巢穴前死亡,毒饵未被整个巢群食用,没有能传播致病菌,非金属氧化物在
红火蚁群体的沉淀量不够,不能达到消灭红火蚁群体的目的;剂量过小,红火蚁群体取食
后,自身产生的抵抗力会杀死致病菌,非金属氧化物沉淀量不够,不能起到上述作用,红火
蚁群体不会被杀灭。而本发明的杀灭剂原料用量能够达到上述杀灭目的。
[0018] 其中,物理诱杀是将上述的至少一种非金属氧化物与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混合后制成晶体颗粒,作用机理为:进入红火蚁体内,扰乱红火蚁的运动、呼吸、消化和生殖系统,
具体而言:
A) 晶体颗粒堵塞气门致使红火蚁窒息死亡;
B) 晶体颗粒擦伤红火蚁的皮肤,,致使红火蚁过量失水而死;
C) 晶体颗粒吸收红火蚁体内的水份,使其失水而死;
D) 晶体颗粒到达红火蚁全身关节,并在关节中沉淀,致使全身僵硬而亡;
E) 晶体颗粒到达红火蚁的各器官,引起功能障碍,致使器官衰竭而亡;
F) 晶体颗粒到达红火蚁的卵巢,致使蚁后产卵量降低。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红火蚁引诱剂原料配方不合理,不会被红火蚁主动
取食,引诱效果不佳,且从红火蚁自身提取的信息素保持引诱的时间短的问题;本发明对红
火蚁信息素的组成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红火蚁诱杀的核心难点在于怎样引诱红火
蚁去优先取食毒饵,本发明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通过在红火蚁诱杀剂中添加化学信息
素,同时具有红火蚁诱食信息素和红火蚁示踪信息素的作用,显著增加红火蚁对诱杀剂的
取食量,提高红火蚁杀灭剂的诱杀效果,同时具有极度的敏感性和高度的专一性;
2、本发明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同时具有红火蚁诱食信息素和红火蚁示踪信息
素的作用,通过诱食信息素引诱红火蚁工蚁搬运毒饵到巢穴,在搬运的过程中,由于红火蚁
示踪信息素的不断散发,使红火蚁工蚁大量聚集搬运,工蚁在搬运毒饵的同时,因为呼吸和
接触毒饵,在采用物理杀灭时,使非金属氧化物进入红火蚁的体内,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肺门
沉淀,回到巢穴中喂哺蚁后、兵蚁、幼蚁等时,全巢群体摄入大量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
物随着体内循环,到达红火蚁体内的关节以及脏器,达到作用机理所述效果;在采用化学杀
灭时,红火蚁工蚁在搬运毒饵时已感染细菌、真菌、昆虫病原线虫,在工蚁喂哺蚁后、兵蚁、
幼蚁等时再感染群体的所有成员,最终全巢红火蚁死亡,该红火蚁杀灭剂采用红火蚁引诱
剂,结合特定的杀灭剂,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在放置在土壤上没有残留,对人
类健康、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没有影响;另外该诱杀剂杀虫目标准确,不伤害天
敌,只针对红火蚁,目标专一,威力强大,杀灭红火蚁彻底,不产生抗药性,对其他昆虫没有
作用,白红火蚁天敌在食用了已感染致病菌的红火蚁后,不产生二次中毒,有效保护了红火
蚁的天敌;
3、由于信息素组成的浓度配比的准确性和信息素的剂量、微量组分的含量、合成
化合物的纯度和抑制物的含量、以及稳定剂的组成和释放材料的选择都会影响信息素的质
量,所以本发明考虑了上述因素,采用合理的配方,从而得到本发明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
剂;本发明的红火蚁引诱剂模拟红火蚁群体所特有的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优化配比和剂量
组成的物质,具有极度的敏感性和高度的专一性,不诱杀非靶标昆虫。
[0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实施例1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亚油酸8份、亚麻酸9份、花生四烯酸6份、Ω‑3脂肪酸11份、油酸15份、乙酸5份、脂
肪酸甘油酯7份、乙酸乙酯8份、甘露醇100份、山梨醇115份、丁烯二醇20份、松脂醇15份、二
氢香芹醇15份、赤藓糖醇110份、萜二醇20份、乙醇30份、桃金娘烯醇90份、丙酮30份、1‑异薄
荷酮300份、丁烯酮20份、β‑蒎烯30份、双戊烯15份、松油烯30份、蛋白胨50份、火腿肠50份、
肉蛆30份、黄粉虫15份;
按所述份数称量,然后烘干粉碎加工成100目的粉剂,所有原料混合一起,即得。
[0023] 实施例2一种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亚油酸30份、亚麻酸35份、花生四烯酸15份、Ω‑3脂肪酸6份、油酸6份、乙酸50份、
脂肪酸甘油酯15份、乙酸乙酯35份、甘露醇60份、山梨醇200份、丁烯二醇35份、松脂醇45份、
二氢香芹醇5份、赤藓糖醇10份、萜二醇5份、乙醇5份、桃金娘烯醇160份、丙酮5份、1‑异薄荷
酮700份、丁烯酮3份、β‑蒎烯5份、双戊烯45份、松油烯5份、蛋白胨90份、火腿肠5份、肉蛆15
份、黄粉虫50份;
按所述份数称量,然后烘干粉碎加工成100目的粉剂,所有原料混合一起,即得。
[0024] 需要说明的是,红火蚁有存粮的习性,食物搬运到巢穴后,会存储一段时间后再取食,诱杀红火蚁要求药物的降解缓慢,而且药量精准,还不能对环境有污染。不能让红火蚁
死得过早,也不能红火蚁中毒时间过长,过早药物在红火蚁群体中没有传递,达不到杀灭红
火蚁群体的效果,过长会使红火蚁产生抗药性,也达不到杀灭效果。发明人曾用了多种化学
农药如:吡虫啉、氟虫腈等,以及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白僵菌、绿僵菌等做对照试验,化学农
药和阿维菌素的残留时间能达到标准,但对环境的污染太大,而其它类生物农药如白僵菌
和绿僵菌等降解时间短,达不到杀灭效果。而用本申请的信息素引诱剂及其组成的杀灭剂,
既能有效全部杀灭红火蚁,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25] 效果测试例1地点:凉山州西昌市邛海公园:此公园内经常发生红火蚁咬伤游客事件。
[0026] 方法:在邛海公园环海选择4个红火蚁巢穴带,每个巢穴带选20个红火蚁巢穴作为4个试验区;
(1)号、空白对照区: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玉米淀粉47 
wt%;
(2)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25 
wt%+硅藻土22 wt%);
(3)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绿僵菌22 
wt%;
(4)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二氧化硅
22 wt%;
试验在1、2、3、4号试验区进行,施药前在试验区插上4个小旗,标注4个区域,每个
区域用红火蚁诱捕器在蚁巢上或其周边放置20个试验样品(5克/个),每周放置一次(即每
周放置100g),总计放置4次,放置诱捕器后观察到4个区域的红火蚁在10分钟内都倾巢而
出,搬运毒饵,说明红火蚁信息素对红火蚁有强烈的引诱效果;
放置1周后,1号里的有7个蚁巢出现大量有翅繁殖蚁飞出,并进行正常的社交活
动;2号、3号、4号里周围出现死亡工蚁,并大量死亡的有翅繁殖蚁;
在第5周,挖开蚁巢检查是否有红火蚁工蚁活动,如有大量工蚁活动,判断该蚁巢
为健康蚁巢,如果没有出现工蚁活动,且以该蚁巢为中心,周围10m内没有出现新的蚁巢,则
认为该蚁巢已死亡:
结果:1号20个蚁巢健康,正常活动,周围出现5个新蚁巢(因为1号仅含有信息素引
诱剂,而信息素引诱剂只是作为引诱而不具备杀灭的效果);2号蚁巢死亡率为91%,3号蚁巢
死亡率为97%,4号蚁巢死亡率为99%,并出现多个蚁巢坍塌,没有出现新蚁巢;另外,均未见
除红火蚁外的其他昆虫被杀灭。
[0027] 效果测试例2地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香蕉种植地,相继发生多起红火蚁伤人事
件,村里的小牛和狗也被咬伤。
[0028] 方法:在香蕉种植地里选择3个红火蚁巢穴田,每个巢穴田选20个红火蚁巢穴作为3个试验区:
(1)号、实施例2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25 
wt%+硅藻土22 wt%);
(2)号、实施例2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绿僵菌22 
wt%;
(3)号、实施例2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二氧化硅
22 wt%
试验在1、2、3号试验区进行,施药前在试验区插上3个小旗,标注3个区域,每个区
域用红火蚁诱捕器在蚁巢上或其周边放置20个试验样品(5克/个),每周放置一次,总计放
置4次,放置诱捕器后观察到3个区域的红火蚁在10分钟内都倾巢而出,搬运毒饵,说明红火
蚁信息素对红火蚁有强烈的引诱效果。
[0029] 放置1周后,1号、2号、3号里周围出现死亡工蚁,并大量死亡的有翅繁殖蚁。
[0030] 在第5周,挖开蚁巢检查是否有红火蚁工蚁活动,如有大量工蚁活动,判断该蚁巢为健康蚁巢,如果没有出现工蚁活动,且以该蚁巢为中心,周围10m内没有出现新的蚁巢,则
认为该蚁巢已死亡,结果:
1号蚁巢死亡率为83%,2号蚁巢死亡率为85%,3号蚁巢死亡率为89%,并出现多个蚁
巢坍塌,没有出现新蚁巢,另外,均未见除红火蚁外的其他昆虫被杀灭。
[0031] 效果测试例3地点:广西省崇左市江州区水云农场甘蔗种植地,多人被红火蚁咬伤,田间地头随
处可见被红火蚁咬死的动物,如昆虫、青蛙等。
[0032] 方法:在香蕉种植地里选择3个红火蚁巢穴田,每个巢穴田选20个红火蚁巢穴作为3个试验区
(1)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25 
wt%+硅藻土22 wt%);
(2)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绿僵菌22 
wt%;
(3)号、实施例1所制得的红火蚁信息素引诱剂53 wt%+短稳杆菌25 wt%+二氧化硅
22 wt%;
试验在1、2、3号试验区进行,施药前在试验区插上3个小旗,标注3个区域,每个区
域用红火蚁诱捕器在蚁巢上或其周边放置20个试验样品(5克/个),每周放置一次,总计放
置4次,放置诱捕器后观察到3个区域的红火蚁在10分钟内都倾巢而出,搬运毒饵,说明红火
蚁信息素对红火蚁有强烈的引诱效果。
[0033] 放置1周后,1号、2号、3号里周围出现死亡工蚁,并大量死亡的有翅繁殖蚁。
[0034] 在第5周,挖开蚁巢检查是否有红火蚁工蚁活动,如有大量工蚁活动,判断该蚁巢为健康蚁巢,如果没有出现工蚁活动,且以该蚁巢为中心,周围10m内没有出现新的蚁巢,则
认为该蚁巢已死亡,结果:
1号蚁巢死亡率为87%,2号蚁巢死亡率为91%,3号蚁巢死亡率为97%,并出现多个蚁
巢坍塌,没有出现新蚁巢,另外,均未见除红火蚁外的其他昆虫被杀灭。
[0035]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杀灭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混合使用的效果要高与单独使用,其原理为先让红火蚁感染病菌,非金属氧化物在红火蚁体内
加重因感染病菌的疾病病情,加速红火蚁群体的死亡。
[0036] 信息素缓释效果验证:用加了实施例1所制得的信息素引诱剂的饵料500克和普通的饵料(“普通的饵料”
是指按重量比计的白糖:食用油:面粉=20:10:70配置而成)500克一起在田间进行试验,采
用实施例1所制得的信息素引诱剂的饵料放置5分钟内红火蚁的工蚁就源源不断搬运到巢
穴;而普通的饵料是在其将信息素饵料搬运完后的第一天才开始搬运。
[0037]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申请的信息素引诱剂的缓释效果,发明人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测定信息素释放量,结果每天释放0.008纳克的信息素量,每个诱杀瓶里为
1.5纳克可以保持180天。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