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引诱剂 / 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及引诱方法

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及引诱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260175.7 申请日 2022-10-14 公开(公告)号 CN115633686A 公开(公告)日 2023-01-24
申请人 虫捕头(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农芯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远界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红霞; 郝玉杰; 荆小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的引诱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和引诱方法,使用方便、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成本低、有效期长。
权利要求

1.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2: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6.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1: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2:1:1:1。

9.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

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三种组合中的一种,将其非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后制成引诱剂;之后将其滴入天然橡胶塞小反口中,置于三角形诱捕器中的粘板上方,制成诱捕器;将诱捕器悬挂于油松树枝上,挂在上风口,距地面0.5~1.2米,诱捕器之间相距50米左右。

说明书全文

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及引诱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和引诱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落叶松实小卷蛾(Retinia perangustana Snellen),蛹长4.5 6.5mm,黄褐色;茧~白色,长椭圆形;幼虫体长8 10mm,黄白色,头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后部暗褐色,趾钩单~
序一式;卵长0.6 0.7mm,宽0.4mm 左右,白色或微带红色,临孵化时桃红色,扁椭圆形,一端~
尖。成虫体长3.2 5.2mm,褐色,翅展10 15mm。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国外分~ ~
布于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及欧洲部分地区。
[0003] 落叶松实小卷蛾1年或2年1代,以蛹(少数幼虫)结茧在树干老翘皮下越冬,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并产卵,5月下旬为盛期;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中、下旬为盛期。幼虫于
7月中旬至8月上旬离开球果化蛹,7月下旬为盛期。幼虫4龄,幼虫期约36d,危害期40~45d。
羽化均在白天进行,羽化后蛹壳挂在茧壳外面。成虫单产卵于球果基部的苞鳞上,每球果常着卵多粒、2~3粒的少见,卵期约10d。幼虫孵化后即钻入鳞片内蛀食;蜕皮1次后,幼虫转移并取食未成熟种子的胚乳及附近的鳞片,吐丝封闭虫道出口,活动于果轴周围,使球果内充满虫粪;1条幼虫可危害1个球果70%的果鳞,大发生时每球果有幼虫2~15条,该虫分布以阳坡最多,山顶次之,阴坡最少。天敌有卷蛾绒茧蜂、长体茧蜂、松茧蜂、怒茧蜂等,寄生率20%~
45%;蛹期真菌寄生率达40%,是落叶松球果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正在发育的球果,沿果轴蛀食为害,取食鳞片和种子,受害鳞片变成枯黄色,球果弯曲变形,球果内未受害的种子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及质量。
[0004] 关于落叶油松小卷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林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林业措施主要有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生物防治包括保护、人工繁殖、利用天敌来等;物理防治主要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内进行灯光诱杀;化学防治主要利用农药进行防治。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可保护环境等优点,作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害虫防治手段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目前,全世界已鉴定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达1000多种,数千万公顷农业作物与林区在使用性信息素产品进行害虫防治,我国投入使用的性信息素产品有100多种。
[0005]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落叶松实小卷蛾信息素的相关文献或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和引诱方法,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引诱剂和引诱方法,使用方便、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成本低、有效期长。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0009] 优选的是,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中,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0010] 优选的是,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中,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0011] 优选的是,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中,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中,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2: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0013] 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0014] 优选的是,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中,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1:1。
[0015] 优选的是,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中,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2:1:1:1。
[0016] 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三种组合中的一种,将其非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后制成引诱剂;之后将其滴入天然橡胶塞小反口中,置于三角形诱捕器中的粘板上方,制成诱捕器;将诱捕器悬挂于油松树枝上,挂在上风口,距地面0.5~1.2米,诱捕器之间相距50米左右。
[0017] 本发明的应用前景和效果分析:1.监测虫情:本发明虫情测报可及时而准确地了解果树林中落叶松实小卷蛾种群的发生和消长情况,为进行适时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用本发明的引诱剂测报虫情,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使用方便,费用低廉,适于普遍推广。
[0018] 2.大量诱捕:根据虫情监测结果绘制出成虫发生曲线,在成虫发生期,将本发明提供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悬挂于受害的果树林中,可诱捕到落叶松实小卷蛾的雌雄成虫,可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
[0019] 本发明经实验室和林间反复试验而成,不论是用来做虫情测报,还是大量诱捕,都有利于保护天敌,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有效期长,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落叶松实小卷蛾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 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其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3]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4]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5]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6]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活性组分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按质量份比例为1‑2:1: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其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按质量份计为1:1的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0028]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1:1。
[0029] 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剂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组分还包括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质量份比例为1‑2:1:1:1。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落叶松实小卷蛾引诱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或者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三种组合中的一种,将其非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后制成引诱剂;之后将其滴入天然橡胶塞小反口中,置于三角形诱捕器中的粘板上方,制成诱捕器;将诱捕器悬挂于油松树枝上,挂在上风口,距地面0.5~1.2米,诱捕器之间相距50米左右。
[0031] 申请人在2022年6月采集了被害油松果,发现球果蛀果率在90%以上。鉴于油松虫害分布范围广、发生迅猛的特性,如果能够分析并研究主要为害虫种落叶松实小卷蛾的致害机理,并对其进行室内外生物活性测定,不仅可以为油松林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还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0032] 实验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五枝树村,39.872673N,111.087528E;
引诱方法:配制包括单组分以及多种组分的落叶松实小卷蛾性诱剂,有效成分与烃类有机溶剂石油醚50μL(60‑90℃ )按一定比例配置,滴入天然橡胶塞小反口中,制成诱芯,置于三角形诱捕器中的粘板上方。将装有含本发明的明落叶松实小卷蛾性诱剂的诱捕器悬挂于油松树枝上,挂在上风口,距地面0.5~1.2米,诱捕器之间相距50米左右,每组试验设5个重复,对照为只加50μL石油醚的空白诱芯。每日记录诱捕数量并更换粘板。
[0033] 实施例1:A: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反‑9‑十二碳烯醇 200μg
顺‑9‑十二碳烯醇 200μg
B: 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反‑8‑十二碳烯醇 200μg
顺‑8‑十二碳烯醇 200μg
C: 顺‑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反‑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反‑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D:顺‑8‑反‑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顺‑8‑反‑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反‑8‑顺‑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反‑8‑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0034] 由实施例1可以看出,含有A、B、C三种成分的混合型性诱剂的诱捕效率比较高。
[0035] 实施案例2:A1:反‑9‑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A2: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A3:反‑9‑十二碳烯醇 200μg
A4:顺‑9‑十二碳烯醇 200μg
B1: 反‑8‑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B2:顺‑8‑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B3:反‑8‑十二碳烯醇 200μg
B4:顺‑8‑十二碳烯醇 200μg
C1: 顺‑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C2:顺‑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C3:反‑10‑十二碳烯醇 200μg
C4:反‑10‑十二碳烯乙酸酯 200μg
由表2可知,单组分中A1、A2、B2和C2的诱捕效率较高。
[0036]由表3可以看出,含有A1、A2、B2、C2四种成分,且当A1:A2:B2:C2为400μg:200μg:
200μg:200μg时的混合型性诱剂的诱捕效率最高。
[0037]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