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珍珠养殖 / 珍珠养殖方法

珍珠养殖方法

申请号 CN200910107139.5 申请日 2009-04-30 公开(公告)号 CN101695290B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申请人 普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新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珍珠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养殖池中,按照1000-1200只河蚌/亩的密度培育体内植有珠核的育珠蚌,水深首先控制1.4-1.6米范围内;当水温≥10℃时,按照30-40千克/亩的标准向养殖池中投放生物饵料;再通过进水口向所述养殖池中进水,使水深增加到1.7-1.9米;然后通过排水口对养殖池排水,使所述水深恢复到1.4-1.6米范围,并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间隔在8-12天,优选为10天,并在育珠成熟前,重复前述进水-排水步骤;采用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育珍珠生长快、效率高且所育珍珠光泽度高、品相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珍珠养殖方法,依次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1.1在养殖池中,按照1000-1200只育珠蚌/亩的密度培育体内植有珠核的育珠蚌,水深首先控制1.4-1.6米范围内;

1.2在水温≥10摄氏度时,按照30-40千克/亩的标准向所述养殖池中投放生物饵料;

1.3通过进水口向所述养殖池中进水,使水深增加到1.7-1.9米;

1.4通过排水口对所述养殖池排水,使所述水深恢复到1.4-1.6米范围,并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间隔在8-12天;

1.5监测珍珠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则在育珠蚌体内收取珍珠;如不是,则再继续所述步骤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养殖池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珍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并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在10天左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珍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步骤1.3所述养殖池的水深

2-3天后,对所述养殖池排水。

说明书全文

珍珠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淡水中养殖珍珠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珍珠养殖方法,通常为在一个固定的池水中,养殖体内植有珠核的育珠蚌,待育珠成熟后,获取珍珠;还有一种方式为在湖面上用网圈出其中一块水面,养殖体内植有珠核的育珠蚌。
[0003] 上述前一种养殖方法的主要缺陷是:由于珍珠的成龄周期较长,一般要5-7年,在培育的过程中还经常需要往池水中添加饵料,而池水自身没有流动性,长期养殖后,病毒或有害病菌的聚集、积累会导致水质老化,甚至会产生水质污染,这对育珠蚌的正常生长非常不利,导致珍珠的生长速度缓慢,所育珍珠的光泽度以及品相较差;水质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育珠蚌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样珍珠养殖成本就会显著提高。
[0004]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在监测到池水水质下降到不适于育珠蚌生长时,比如水中的蓝藻较多,溶解氧降低,氨氮含量升高,水质明显富营养化时,适度更换池水的做法,但毕竟,这是一种被动的措施,并不能彻底克服前述珍珠生长速度不理想的缺陷;此外,待池水水质下降时再予以更换、排放,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0005] 上述第二种养殖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湖水虽然由于自然风浪的原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较池水养殖而言,不易产生病毒或有害病菌的自然聚集、积累,但是湖水水质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实际操作中,很难有效控制或保证湖水水质始终如一地满足河蚌、珍珠的生长条件,由于珍珠养殖周期非常长,一般需要5-7年的时间,因此,在湖水中规模化养殖时,因环境水质的影响会使得投资的风险很大;此外,湖水养殖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当部分水域的育珠蚌出现生病现象时,不能有效地对病体育珠蚌实现隔离,因而很难彻底断绝病菌的传染,从而进一步增大投资风险。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提供一种水质质量可控性较好,珍珠生长速度较快、污染较小的珍珠养殖方法。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珍珠养殖方法,依次采用以下养殖步骤:
[0008] 1.1在养殖池中,按照1000-1200只育珠蚌/亩的密度培育内体植有珠核的育珠蚌,水深首先控制1.4-1.6米范围内;
[0009] 1.2在水温≥10摄氏度时,按照30-40千克/亩的标准向所述养殖池中投放生物饵料;
[0010] 1.3通过进水口向所述养殖池中进水,使水深增加到1.7-1.9米;
[0011] 1.4通过排水口对所述养殖池排水,使所述水深恢复到1.4-1.6米范围,并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间隔在8-12天;
[0012] 1.5监测珍珠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则育珠蚌体内收取珍珠;如不是,则再继续所述步骤1.2。
[0013] 所述养殖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养殖池的相对两侧。对于长方形养殖池来说,进水口与排水口最好对角分布。
[0014] 所述步骤1.4中,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最好为10天左右;最好同时还保持步骤1.3所述养殖池的水深2-3天后,对所述养殖池排水。
[0015] 采用上述珍珠养殖方法后,一方面,由于养殖池池水相对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水质较易控制,且万一在养殖池中的育珠蚌出现病体现象时,也可以较快、有效地将该养殖池与相邻的其他养殖池加以隔离,避免病体现象的扩散;另一方面,本发明一改现有技术中通常的静水养殖珍珠的方法,以近似流水养殖的方式培育育珠蚌。在投放饵料后,主动向养殖池大规模进水,对池水主动增氧以改善水质,既有利于饵料,尤其是生物饵料的繁殖,也使池水更适合于育珠蚌以及珍珠的快速生长;在水质中生物饵料出现下降后,就主动对池水进行规模排放,因此,池水出现有害物质和病菌的聚集、积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在池水水质明显下降前,就予以排放,这样,从养殖池中所排出的池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长期养殖后被动排出的池水水质来说,要好很多,尤其是水中蓝藻的含量显著减少,实践中,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排出的池水基本不存在水质污染超标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育珍珠,具有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育珠快、效率高且所育珍珠光泽度高、品相好。
[0016]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所述珍珠养殖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参照图1,本发明所述的珍珠养殖方法在实际过程中上,由于珍珠的生长过程非常缓慢,一般在珍珠培育的前三年,仅凭经验判断,基本不需要实际监测育珠是否已经成熟或符合要求,直接循环执行步骤1.2-1.4即可,形成实际上的近似流水养殖。
[0019] 以500米×200米水面,埂高设计在2.3米左右的养殖池为例,按照1100只河蚌/亩的密度培育珍珠;由于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河蚌一般不进食,因此,只有在水温≥10摄氏度时,才有向池水中投放生物饵料的必要,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一般不在水温较冷的冬天实施。每次投放30-40千克/亩饵料;在前述饵料投放后,再向养殖池中注水,使水深从1.4-1.6米升高到1.7-1.9米为止;再通过排水口对所述养殖池排水,使所述水深重新降低到1.4-1.6米范围,实践中,具体的初始水深为1.5米,进水后水深为1.8米,并控制前述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间隔在8天、10天、12天,其中时间间隔在10天、12天时,保持养殖池的水深为1.8米在2-3天后再行排水,目的是让投放的生物饵料在水中被充分消化;
排水后,再重新投放饵料,并不断循环进水-排水的工艺步骤。显然,这里所说的时间间隔,并非绝对严格为时间点,只要控制在相对准确的范围内即可,因为,珍珠本身的养殖周期较进水-排水要长得多。
[0020] 培育的珍珠实验数据统计如下表所列,表中的时间间隔均指进水起始时间到排水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即时间间隔。
[0021]
[0022] 前述静水养殖珍珠的方法,其池中换水主要来自自然降雨,一般无法对池水实施更换,其主要污染指标为养殖一年左右监测的数据。
[0023] 从上述各种实施例中,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换水周期太短,换水越快,虽然也能得到较快的育珠效果,如换水周期为8天时,珍珠每年可以生长到1.8mm左右,但由于饵料未被充分消耗,且养殖成本相对较长换水周期的养殖方法来说,成本也相对较高;2.只要定期换水,珍珠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现有的养殖方式,一般每年只生长1mm左右,而流水养殖,每年可生长1.5-1.8mm/年左右;3.换水周期的延长,珍珠的培育效果变慢,但仍旧较静水养殖好很多,所得珍珠的品相:圆度高、光泽亮;但总体来说10天的换水周期仍然是投入产出比最佳的养殖珍珠方法;4.所排的水质污染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