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无毒基因 / 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

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0610034333.1 申请日 2006-03-16 公开(公告)号 CN1831008A 公开(公告)日 2006-09-13
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潘庆华; 王玲; 林菲; 马俊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新无毒基因Avr-Pii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多肽序列,该基因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本发明还涉及了根据该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设计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将该基因和相应的抗病基因共价导入水稻等寄主植物培育抗病品种;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分子标记在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根据监测的结果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

1、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该序列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而形成的具有 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多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核苷酸序 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其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 NO:1所示。

5、含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的载体。

6、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在设计农药分子靶点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5所述载体转化的转基因植物。

8、利用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培育抗病植物的方法。

9、权利要求3或4所述基因在建立分子检测体系,监测植物稻瘟病发病情 况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 的分离克隆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而且该 菌还能够侵染麦类、谷类等50多种禾本科植物。稻瘟病菌菌株能否在特定品种 上生长是由该病原菌菌株的无毒基因的产物和寄主抗病基因产物之间的互作决 定的。因此,无毒基因产物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是了解病原菌小种和寄主品种专 化性互作的生化基础,对于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稻瘟病菌与水稻的相互关系是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的(Flor,1947;Silue et al.,2000;Bryan et al.,2000;Orbach et al.2000),也就是说,抗病品种的感病化 是由于原来与抗病品种所持的抗病基因对应的、稻瘟病菌所具有的无毒基因向致 病性方向发生了突变而导致的(Kiyosawa 1966;Joosten et al.,1994;Zeigler et al., 1994;Bryan et al.,2000;Orbach et al.2000)。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抗病品种的 感病化问题,就必须把焦点集中在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上,以分子生物学手段为 先导,结合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来深 入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毋庸质疑,这些研究一 旦获得突破将使人们深刻地了解植物与病原菌之间存在的基因对基因关系的实 质,继而为其防治提供全新的理论与途径(de Wit,1992;Bryan et al.,2000;Orbach et al.2000)。
迄今,已克隆的5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无毒基因编码种间特异性的激发子。这一类包括了对弯叶画眉草表现 非致病特异性的PWL(pathogenicity on weeping lovegrass)基因家族。在这个基 因家族中,PWL2首先通过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被克隆到,该基因起着阻止稻瘟病 菌株侵染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的作用(Sweigard et al.,1995)。用PWL2 转化对弯叶画眉草有致病性的野生型菌株,转化子失去对弯叶画眉草的致病性, 却完全保留了对其它寄主的致病性。这说明PWL2尽管是一个决定寄主范围的基 因,但其功能与经典定义的无毒基因是一样的。PWL2编码富含甘氨酸的亲水性 蛋白,内含一个信号肽。研究还发现PWL2等位基因在遗传上不稳定,经常会产 生对弯叶画眉草有致病性的自发突变体,而且PWL2位点在不同地理来源的水稻 菌株中有高度的多态性,这也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稻瘟菌无毒基因的变异性。 Kang等(1995)进一步研究了PWL基因家族PWL1、PWL3和PWL4的结构和 功能。它们与PWL2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75%、51%和57%的同源性,但是不 在同一位点上。PWL1是从龙爪稷菌株上分离的,与PWL2功能同源,阻止病菌 对弯叶画眉草的致病性;PWL3和PWL4在自然情况下是无功能的,但将PWL4 置于PWL1或PWL2的启动子之后,就变为有功能,表明PWL是一个快速进化 的基因家族。
稻瘟菌中第二类无毒基因为通常意义上的无毒基因,即编码品种特异性(专 化性)的激发子。这一类基因包括AVR-Pita(以前称AVR2-YAMO),ACE1和 AVR1-CO39。AVR-Pita是与水稻抗病基因Pita特异互作的无毒基因。AVR-Pita编 码一个金属蛋白酶,尽管尚无直接的生化依据,但改变该金属蛋白酶结构域中的 一个氨基酸,它就不能与抗病基因Pita互作(Jia et al.,2000)。功能分析表明, AVR-Pita176直接与水稻细胞内的Pita蛋白的富亮氨酸区域(Leucine-rich-domain, LRD)结合,激发Pita调控的防卫反应,导致水稻的抗病反应(Jia et al.,2000)。 这是第二个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编码的产物直接互作的例子,也是第一次从分子 水平上证实了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和水稻抗病基因之间符合基因对基因的假说。不 同于AVR-Pita,对应于抗病基因Pi33的无毒基因ACE1编码一个大分子量的聚酮化 合物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NRPS)复合体(Berruyer et al.,2003;Bohnert at al.,2004)。利 用Ace1-GFP融合蛋白研究发现,Ace1定位于附着胞的细胞质中,表明Ace1不是 通过泌出胞外并被植物细胞识别。通过对Ace1的B-聚酮合成酶区域的点突变研究 发现点突变导致Ace1p的蛋白产物活性丧失而不再表现无毒,表明ACE1的存在是 水稻抗病品种识别真菌信号的必要条件。与已报道的真菌无毒基因不同,ACE1 编码的蛋白酶并不直接与水稻作用,而是Ace1的代谢产物被水稻识别(Fudal et al., 2002)。另一个无毒基因AVR1-CO39虽已被克隆,但是其功能目前尚未确定 (Farman和Leong,1998),在此不赘。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由病原真菌Magnapothe grisea Barr.(无性态:Pyricularia grisea Sacc.)引起的稻瘟 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10-30%的水稻产量损 失(Baker et al.,1997)。从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使用抗病 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但是,由于稻瘟病菌群体的 多样性及易变性,使得抗病品种的抗性不稳定。以致抗病品种的感病化问题一直 没有得到解决。从病原菌无毒基因着手,可望阐释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关系, 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从而,为稻瘟病抗病育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至少有40多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已经 被分子定位。其中,PWL1,PWL2,Avr1-CO39,Avr-Pita and ACE1已经被克隆 (Bhnert et al.2004;Farman and Leong 1998;Kang et al.1995;Orbach et al.2000; Sweigard et al.1995)。本发明申请提出之前还没有稻瘟病菌第6染色体上稻瘟病 菌无毒基因被克隆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离克隆稻瘟病菌菌株CHL346中携带的一个稻瘟病菌无 毒基因Avr-Pii和包含调控这个基因的启动子的DNA片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稻瘟病菌无毒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含有上述无毒基因的载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载体转化的转基因植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基因在设计农药分子靶点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基因培育抗病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上述基因在建立分子检测体系,监测植物稻瘟病 发病情况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离和应用一种包含基因Avr-Pii的DNA片段,该片段赋予稻瘟 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对水稻产生特异性(专化性)的非致病性反应。其 中,所述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或者基本上相当于SEQ ID NO:1所 示的DNA序列,或者其功能相当于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亚片段,结构如图 4所示。该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该序列替换、 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而形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多肽。本发 明所示的DNA片段在稻瘟病菌菌丝体中呈组成型表达。所分离、克隆的Avr-Pii 无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稻瘟病菌端粒解旋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源。对Avr-Pii基 因进行修饰或改造,可改变或增加基因的某种功能。对该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定点 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无毒性的丧失或改变。
本发明同样包括将包含该基因的片段和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连接,该启 动子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和侵入植株的不同时期表达。这种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包 括花椰菜花叶病毒35S的启动子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该基因和一个组织特异 性表达的启动子或精确环境诱导的启动子连接,这些启动子称之为诱导型启动 子。这样,环境的改变,侵入植株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其中环 境条件包含植株的生长状况,温度,湿度等,侵入植株的不同时期包括孢子萌发、 附着胞形成、侵染钉分化和侵染菌丝扩展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Avr-Pii基因序列信息(SEQ ID NO:1),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容易地获得与Avr-Pii等同的基因:(1)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 (2)以Avr-Pii基因片段为探针筛选稻瘟病菌或其它病原菌的基因组文库或 cDNA文库获得;(3)根据Avr-Pii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寡核苷酸引物,用PCR扩 增的方法从稻瘟病菌或其它病原菌的基因组、mRNA和cDNA中获取;(4)在 Avr-Pii基因序列的基础上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获得;(5)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 得该基因。
本发明提供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用之一是 根据该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来设计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
应用之二是将所述的Avr-Pii基因序列连接到任何一种转化载体,用任何一 种转化方法将Avr-Pii无毒基因和相应的抗病基因Pii共价导入水稻或其他植物细 胞。也就是说,将无毒基因置于病原菌侵入诱导表达的启动子,而将相应的抗病 基因置于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下,一起导入寄主植物中,当寄主受到病原菌侵染 时,无毒基因便被诱导表达无毒蛋白,然后无毒蛋白作为激发子,激发其特异的 抗病基因表达,产生对应的受体蛋白,它们之间相互识别,导致寄主产生过敏性 反应,以阻止入侵病原菌的定殖和扩展。由于这种工程植物是基于寄主抗病反应 后各种防卫反应的综合表达和作用,因此,这种新型的抗性是稳定而持久的。
本发明提供的无毒基因的另一个应用是根据所述基因序列信息产生特异性 的分子标记,包括但不限于SNP(单核苷酸多态)、SSR(简单序列重复多态)、 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CAP(切割扩增片段多态)。用这些标记可监 测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的生理小种及其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该无毒基因在田 间自然群体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鉴定和稻瘟病菌小种的鉴 定;也有助于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以更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供或应用利用上述DNA片段获得的无毒性的转基因菌 株,以及用本发明的基因转化的菌株。也可以用有性杂交的方式将本发明的基因 转入其他的菌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有助于揭示稻瘟病菌小种与水稻品种间特异性互作及其进化的分子机理。在实践 上可以根据该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设计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可以将该基因和相 应的抗病基因共价导入水稻等寄主植物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有助于建立稻瘟病菌 自然群体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检测体系,研究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在田间自然群体中 的分布情况,揭示稻瘟病菌群体中小种的组成和变异特点;也有助于水稻品种的 抗病性鉴定及其合理布局和轮换,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图位克隆示意图;
图2为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高解析度遗传图谱和电子物理图谱;
图3为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部分抗性转化体的选择标记潮霉素基因 的PCR(3a)和Southern(3b)检测结果图;
图4为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基因结构图;
图5为水稻稻瘟病无毒基因Avr-Pii表达特性的RT-PCR检测图;
图6为分子标记MS6-1鉴定亲本及其后代个体的Avr-Pii位点基因型结果图; 其中,图2中A为Avr-Pii位点的高解析度遗传图谱。水平线表示染色体区域, 上方为SSR标记,括号内数字为各标记位点的重组体数,下方数字为标记间的 遗传距离(cM);B为Avr-Pii位点区域的电子物理图谱。长的水平线表示染色体 区域,短的水平线表示BAC克隆,垂直线表示连锁标记的着陆位置;C为Avr-Pii 位点端粒区域的电子物理图谱;水平线表示基因组区域,黑色的箭头所示为2 个候选无毒基因。
图3a中泳道1-5为无毒基因Avr-Pii的转化菌株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R扩增产 物;泳道6为受体菌株CHL42的非转化体;泳道7为载体pBHt1质粒的潮霉素 抗性基因的PCR产物;M为分子量标记DL2000。图3b中泳道1-4为无毒基因 Avr-Pii的转化菌株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的Southern杂交带;泳道5为受体菌株 CHL42的非转化体;泳道6为载体pBHt1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的Southern杂 交带;M为分子量标记DL2000。
图4中绿色方盒表示无毒基因AvrPii的外显子,带斜线的方盒分别为5’和3’非 翻译区,直线则表示内含子。
图5为无毒菌株CHL346以及健康水稻,接种后24h、128h的无毒基因表达情况; tubullin为内参照。
图6中P1为无毒亲本CHL346;P2为有毒亲本CHL42,A为无毒的子囊孢子后 代个体,V为有毒的子囊孢子后代个体;M:分子量标记DL20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本发明利用图位克隆法克隆了无毒基因Avr-Pii。首先,为了发掘和鉴定稻 瘟病菌新无毒基因,利用由CHL346(MAT1-1)and CHL42(MAT1-2)杂交得到的 242个后代子囊孢子菌株接种水稻品种Fujisaka 5(藤坂5号,含有抗病基因Pii), 结果表明,这个作图群体中非致病菌株与致病菌株的分离比符合1∶1。由此推断, CHL346所表现的对水稻品种Fujisaka 5的非致病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为了快速地确定无毒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利用参考菌株75-10的参考序列 (reference sequence),开发并构建了由121个微卫星标记(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组成的遗传图谱。然后,通过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了全部121个SSR标记,得到了7个与无毒基因连锁的位 于第6染色体上的SSR标记,进一步用242个后代菌株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 表明,该无毒基因位点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的端粒11。为了精细定位该无毒基 因,利用参考菌株70-15的第6染色体的末端序列以及端粒特异的重复序列 (TTAGGG)n设计引物,通过LR-PCR(long-range PCR)技术获得了端粒序列。
实施例2: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精细定位及电子物理作图
为了精细地确定Avr-Pii位点的位置,我们利用获得的端粒序列开发了2个 候选无毒基因标记(candidate avirulence gene,CAG),结果表明其中一个CAG 标记CAG6-1与目的基因完全共分离,因此,Avr-Pii位点被精细定位在端粒11。 为了构建该位点的物理图谱,我们利用参考菌株70-15的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以及本研究获得的端粒序列,通过生物信 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BIA),构建了该位点的电子物理图谱。结果表 明,Avr-Pii位点被物理定位在大约8.0kb的区域内(图2)。
实施例3: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候选基因的预测注释及序列分析
为了确定Avr-Pii的候选基因,我们利用菌株70-15的参考序列,通过基因预 测软件Softberry的FGENESH(http://www.softberry.com)对目的基因区域进行了 基因预测及注释分析,初步确定了Avr-Pii的候选无毒基因为Avr-Pii-L1和 Avr-Pii-L2,因此,通过以下的基因功能互补实验确认其功能。
实施例4: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的转化与转化菌株的无毒性鉴定
利用LR-PCR技术分别扩增了2个候选基因的1.9kb和2.0kb的片段并将其 克隆至双元载体转化体系pBHt1,然后导入了农杆菌菌株AGL1。把含有目的基 因转化载体的AGL1在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中28℃培养2天; 收集细菌细胞并用诱导培养基(induction medium,IM)洗两次,然后这些菌体 用含200μM乙酰丁香酮(AS)的诱导培养基(IM+AS)重新悬浮,28℃下培养 6h;将上述悬浮液与等体积的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1×106个孢子/ml) 混合。取200μl的混合液涂在加入AS(200μM)的共培养基(co-cultivation medium,CM)的硝酸纤维素滤膜上,25℃下共培养48h;用MM液体培养基 来收集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真菌和细菌细胞,然后取200μl收集到的共培养菌液 涂布于含有潮霉素B(300μg/ml),头孢噻肟钠(200μg/ml)和羧苄青霉素(250 μg/ml)的筛选培养基(screening medium,SM)上,25℃下培养7-10d;将单菌 落再次转入筛选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25℃下生长3-4周后,将存活下来的菌落 转入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待菌丝长满斜面,将灭菌的稻秆放置于菌盖上;2 周后取出稻秆,擦掉稻秆上的菌丝;36h后,挑取稻杆上的单个分生孢子即为转 化子菌株。
在对100个Avr-Pii-L1转化菌株和150个Avr-Pii-L2转化菌株进行了致病性 鉴定。结果表明,只有30个Avr-Pii-L2转化菌株在毒性菌株CHL42的遗传背景 下,表现了与无毒基因供体菌株CHL346相同的无毒性。由此说明,候选基因 Avr-Pii-L2就是无毒基因Avr-Pii。
对实现了功能互补的转化菌株进行了潮霉素基因的PCR和Southern blot鉴 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已经导入这些转化体(部分个体见图3)。由此说明 转化菌株的无毒性是由无毒基因Avr-Pii的表达而产生的。以上结果说明,无毒 基因Avr-Pii已经被成功地克隆了。
实施例5:Avr-Pii基因的结构
采用移步法对Avr-Pii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利用5’和3’RACE反应, 获得了Avr-Pii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是 Avr-Pii的DNA序列。Avr-Pii基因DNA长度为1938bp,其全长cDNA为750bp, 含有一个174bp的开放读码框,5’和3’非翻译区分别为136bp和441bp。通过 比较基因组DNA和cDNA,发现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只有1个外显子,而3’非 翻译区含有2个内含子(图4)。
实施例6:Avr-Pii无毒蛋白的结构
Avr-Pii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无毒基因 Avr-Pii编码1个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多肽。数据库比较发现该无毒基 因与端粒解旋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源。
实施例7:定点突变
Avr-Pii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经过序列分析比较,发现无毒菌 株CHL346的DNA序列的第251个碱基为T,而有毒菌株CHL42则是C,最终 导致该位点氨基酸由亮氨酸(Leu)变为色氨酸(Ser)。因此,根据无毒菌株该 位点的序列设计一对互补的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通过重叠延伸法两 次PCR扩增,利用PCR扩增的碱基错配,将毒性菌株的C突变为无毒菌株的T, 最后将获得的含有突变位点的片段克隆到pBHt1载体上,并进行遗传转化及功 能互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毒性菌株在进行定点突变后,表型恢复为无毒性。
实施例8:Avr-Pii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利用RT-PCR技术对Avr-Pii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从无毒菌株 CHL346和用无毒菌株CHL346接种的水稻叶片中提取总RNA,利用反转录试 剂盒SuperScriptTM Reverse TranscriptaseIII进行反转录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RT-PCR引物为:For:5’atcgaagttggtccagggc3’;Rev:5’ttatacgggttccgggg 3’;PCR 反应为:94℃预变性4min;接下来是35个循环,循环程序如下:94℃变性30sec, 56℃退火45sec,72℃延伸1min;最后72℃延伸7min,温度降到4℃即完成扩 增。实验结果表明,无毒菌株CHL346和用它接种后的叶片组织的RNA反转录 模板均能扩增出特异的片段,说明Avr-Pii是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图5)。
实施例9:Avr-Pii基因的应用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Avr-Pii基因的序列信息,根据该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设计 新型农药的分子靶点;将该基因和相应的抗病基因共价导入水稻等寄主植物培育 抗病品种;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分子标记在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监测中的应用 (图6);以及根据监测的结果指导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中的应用。
                           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序列表
                   SEQUENCE LISTING
<110>华南农业大学
<120>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
<130>
<160>2
<170>PatentIn version 3.2
<210>1
<211>1938
<212>DNA
<213>稻梨孢属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性态:Pyricularia grisea Sacc.))
<220>
<221>5’UTR
<222>(1)..(135)
<220>
<221>CDS
<222>(136)..(306)
<220>
<221>exon
<222>(136)..(309)
<220>
<221>gene
<222>(136)..(309)
<220>
<221>3’UTR
<222>(310)..(873)
<400>1
ggacggtggg tagaggtggc aggggacgag ggacagttcc ggttgcgaac gggggcggat    60
tgcgacaaaa aaagggtgtt gtttgaggtg gttgcaggat ttcaaaacca ggcgccggag    120
ttgttccggg aggaa atg aaa acg agg atg ggg gat agg cat tgg gat gga     171
                 Met Lys Thr Arg Met Gly Asp Arg His Trp Asp Gly
                 1               5                   10
aaa ttc gaa ggg agg gag gcg tgg aaa cgg atg gga aag cgg gtt aaa      219
Lys Phe Glu Gly Arg Glu Ala Trp Lys Arg Met Gly Lys Arg Val Lys
        15                  20                  25
tgg gga agg atg gaa acg aac gag ttg tgt ata tta ttt ttt cga tta      267
Trp Gly Arg Met Glu Thr Asn Glu Leu Cys Ile Leu Phe Phe Arg Leu
    30                  35                  40
gtt gaa att tgg agc agg gag atg gag ggc ggt ggg att taa    309
Val Glu Ile Trp Ser Arg Glu Met Glu Gly Gly Gly Ile
45                  50              55
atgcgtaagt attaacaatt tgtaaatgga tatatataaa taaaataaac gcagataaaa    369
taaaagtaat tagcaaaaaa ggcaaataaa attaaaatcg aagttggtcc agggccgtga    429
atataaaatt agcaaacacg aatattaaaa tgataaatat gttttaaaag cgcagaaaga    489
cgaaaaatag tgattataag ggtaaagggc cgggaaggtt agggttagaa gtggttgtgg    549
ttaaagaaat gcaaagcgtc cccgtaaccc gtttaatggc gcggagcgcc catgtccggt    609
ggcgtggagg ccggaaggtt agggttaaaa ataattatgg tttaaaaaag cgcggagcgc    669
ccccggaacc cgtataatgg cggcggagcg cccatgtccg gcggcgtgga ggccggaagg    729
ttagggttaa aagtgattgt ggtttaaaaa aacacggagc gtcccatgtt cggcggcgtt    789
                                 水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i及其应用序列表
gaggccggaa ggttagggtt atatggaggc gggagggtga gggttatata agatgcgttg    849
ggattaaaat agtggaagta taacgaaaat agtgcagaaa agttgaaatt gaaataaagg    909
ggaaaatata ataaatcaaa taatagaaaa aagttgaggg gattaaaaaa acatatggaa    969
aaataaattt gaagttgtta taaattatga ttgggcgaaa tgaaatgcgg tcaaattggg    1029
aaagcaaaag gagttaaaat ataaaagcaa attacaaaca agtattatac cagtaaggga    1089
aaatgttgaa atatgacaaa ataaaagaga aatataaaaa caatcgaaaa agaatatttt    1149
ttaatatgtg gtgtgaaaag ataataaaac ataaaatagg tataaaataa tatttaataa    1209
tacgtatata aaataaatgt tatatggatg gaatataaac caaatataac caaaagaaaa    1269
gaaaatataa aatagcgcaa ttacggtaat ataaaccgtt taatggttat atataaaaac    1329
ggttaaatag gggttaatta ttaaggaaat taagcgtaaa agcggttaaa attattagaa    1389
ataaaatggt aagaagtatt gaaagttgca ataagtccgg gttatatata acgcaaaaaa    1449
ataaacgaaa aaaataaaaa aggaaagggt atgaattatt ttgtaaaaaa gtaaaaatat    1509
aaaaaaacgt taaaaataaa attgtaaaaa atggcgttat aaggcccggg cgcgaagcgc    1569
gtaaccaatc gagcagggcg gcaaaggtaa aaagagagtt aaaataatcc gtgggcgcga    1629
agcgcggcca attatattcc aaaaagccag ccgcaaatgg cacgcgtttt atatatttga    1689
tttaatggtt aaaaaaagtg gaaggaagga aatagcatgg ttaaaaaccc gatacggttt    1749
acggatttga cgaaataaag cacggaaaaa gaaaaaagac gttggcggat aaaacggcgt    1809
attggtttaa aattgcaatt aaagcaaata ttggacgaaa aaacggagtt ttgcggagtg    1869
taaaacccgg cgttataaat aattatacag agaaccagcc cggtaataat ggtagtaggt    1929
acgagtggc                                                            1938
<210>2
<211>57
<212>PRT
<213>稻梨孢属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性态:Pyricularia grisea Sacc.))
<400>2
Met Lys Thr Arg Met Gly Asp Arg His Trp Asp Gly Lys Phe Glu Gly
1               5                   10                  15
Arg Glu Ala Trp Lys Arg Met Gly Lys Arg Val Lys Trp Gly Arg Met
            20                  25                  30
Glu Thr Asn Glu Leu Cys Ile Leu Phe Phe Arg Leu Val Glu Ile Trp
        35                  40                  45
Ser Arg Glu Met Glu Gly Gly Gly Ile
    50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