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热词
    • 31. 发明专利
    • 電動扳手
    • 电动扳手
    • TW201710031A
    • 2017-03-16
    • TW104128842
    • 2015-09-01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23/147B25B13/46
    • B25B21/004B25B13/465B25B13/467B25B23/141B25B23/142B25B23/1427B25B23/147
    • 本發明電動扳手包括有本體、驅動裝置、動力裝置、第一、第二傳動裝置與離合裝置,驅動裝置設置於本體並能夠驅動固定件,第一、第二傳動裝置設置於該驅動裝置與該動力裝置之間,第一傳動裝置連接該驅動裝置,第二傳動裝置連接動力裝置,離合裝置設置於第一、第二傳動裝置之間並能夠於連動狀態與脫離狀態之間變換。離合裝置位於脫離狀態時能夠以人力提供大於動力裝置的扭力而扳動本體而帶動驅動裝置,迫使固定件被驅動裝置帶動而通過阻力過大的狀態,離合裝置由脫離狀態再次變換至連動狀態使動力裝置持續驅動第一、第二傳動裝置。
    • 本发明电动扳手包括有本体、驱动设备、动力设备、第一、第二传动设备与离合设备,驱动设备设置于本体并能够驱动固定件,第一、第二传动设备设置于该驱动设备与该动力设备之间,第一传动设备连接该驱动设备,第二传动设备连接动力设备,离合设备设置于第一、第二传动设备之间并能够于连动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变换。离合设备位于脱离状态时能够以人力提供大于动力设备的扭力而扳动本体而带动驱动设备,迫使固定件被驱动设备带动而通过阻力过大的状态,离合设备由脱离状态再次变换至连动状态使动力设备持续驱动第一、第二传动设备。
    • 32. 发明专利
    • 棘輪扳手
    • 棘轮扳手
    • TW201107086A
    • 2011-03-01
    • TW098129319
    • 2009-08-31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B13/463
    • 本發明棘輪扳手提供一種藉由控制件的第一控制塊及第二控制塊直接連動棘動裝置的第一卡掣塊與第二卡掣塊的設計,能夠達到高靈敏的動作及即時的反應;而且驅動體的嚙合段靠近樞接柱的一端係與本體的第一擋壁相鄰且接觸,控制件的內側表面與本體第一擋壁的第一平面相鄰且接觸,故控制件仍然是相當易於切換,同時控制件不會受到旋轉中的驅動體的端面摩擦而發生磨耗的缺點,讓控制件使用上更為順暢而且能增加使用壽命;再者,因本體於第一平面設有一個靠近第一容置槽但遠離第二容置槽的容槽供容置定位裝置,故能夠減少控制件與本體之間的空隙,提高棘輪扳手之使用壽命。
    • 本发明棘轮扳手提供一种借由控制件的第一控制块及第二控制块直接连动棘动设备的第一卡掣块与第二卡掣块的设计,能够达到高灵敏的动作及实时的反应;而且驱动体的啮合段靠近枢接柱的一端系与本体的第一挡壁相邻且接触,控制件的内侧表面与本体第一挡壁的第一平面相邻且接触,故控制件仍然是相当易于切换,同时控制件不会受到旋转中的驱动体的端面摩擦而发生磨耗的缺点,让控制件使用上更为顺畅而且能增加使用寿命;再者,因本体于第一平面设有一个靠近第一容置槽但远离第二容置槽的容槽供容置定位设备,故能够减少控制件与本体之间的空隙,提高棘轮扳手之使用寿命。
    • 33. 发明专利
    • 棘輪扳手
    • 棘轮扳手
    • TW200950932A
    • 2009-12-16
    • TW097121530
    • 2008-06-10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B13/465B25B23/0035
    • 本發明提供一種棘輪扳手,其包括有一本體、一驅動件、至少一卡掣件、一換向裝置及一頂掣裝置。該本體的一端設有一頭部,該頭部連接有一握持部,該頭部設有一穿孔,其內緣環設有齒;該驅動件可轉動的設於頭部的穿孔內,其一端設有至少一容置部,另端設有一結合部,該驅動件的中央設有一軸孔;該卡掣件樞設於該驅動件的容置部內,該卡掣件外側的二端設有多個齒,該卡掣件內側設有一定位部;該換向裝置包括有一控制件及一可連動控制件轉動的撥動件;該控制件可轉動的設於驅動件的軸孔內,並可與驅動件產生軸向的相對位移關係,該控制件的一端設有一卡部,該控制件內設有一頂掣裝置,該頂掣裝置係彈性頂推於該卡掣件的定位部;該撥動件係樞設於驅動件的一端,該撥動件設有一可供該控制件的卡部容置的卡孔,該撥動件可連動該控制件轉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本体、一驱动件、至少一卡掣件、一换向设备及一顶掣设备。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头部,该头部连接有一握持部,该头部设有一穿孔,其内缘环设有齿;该驱动件可转动的设于头部的穿孔内,其一端设有至少一容置部,另端设有一结合部,该驱动件的中央设有一轴孔;该卡掣件枢设于该驱动件的容置部内,该卡掣件外侧的二端设有多个齿,该卡掣件内侧设有一定位部;该换向设备包括有一控制件及一可连动控制件转动的拨动件;该控制件可转动的设于驱动件的轴孔内,并可与驱动件产生轴向的相对位移关系,该控制件的一端设有一卡部,该控制件内设有一顶掣设备,该顶掣设备系弹性顶推于该卡掣件的定位部;该拨动件系枢设于驱动件的一端,该拨动件设有一可供该控制件的卡部容置的卡孔,该拨动件可连动该控制件转动。
    • 34. 发明专利
    • 扳手接桿
    • 扳手接杆
    • TW200702119A
    • 2007-01-16
    • TW094123085
    • 2005-07-08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G1/043
    •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扳手接桿,其接桿可拆卸地結合於搖頭扳手的開口顎,而改變了操作者的握持施力方向,操作者可握持於本體的第二端,此一自然舒適的握持不但符合人體工學,且使操作者的施力可完全的傳遞於搖頭扳手,相對減少了操作搖頭扳手所需的時間,使工作效率大幅提昇。且該本體的卡部係包括有小徑段及大徑段,故於結合時可依搖頭扳手開口顎的開口大小來選擇適當的區段與之結合,相當好用、實用,實為一極具產業利用性及進步性之設計。
    •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扳手接杆,其接杆可拆卸地结合于摇头扳手的开口颚,而改变了操作者的握持施力方向,操作者可握持于本体的第二端,此一自然舒适的握持不但符合人体工学,且使操作者的施力可完全的传递于摇头扳手,相对减少了操作摇头扳手所需的时间,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且该本体的卡部系包括有小径段及大径段,故于结合时可依摇头扳手开口颚的开口大小来选择适当的区段与之结合,相当好用、实用,实为一极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之设计。
    • 35. 实用新型
    • 棘輪扳手
    • 棘轮扳手
    • TW404298U
    • 2000-09-01
    • TW088220578
    • 1999-11-30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棘輪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設有一頭部,其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而一驅動體,其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該驅動體之中段部位主要係容置於頭部之容置空間形成樞固狀態,而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凸出於頭部容置空間之外,其中驅動體與扳手頭部樞設處之間形成一缺口,另設一換向塊容置於頭部之容置空間內並與驅動體產生高度嚙合者,一撥動裝置係套合樞設於驅動體之第一端仍容置於頭部之容置空間,該撥動裝置之一側則連動於上述換向塊,一控制鈕係樞設於驅動體凸出於扳手頭部之第一端,一固定裝置係容置於控制鈕之一端,俾使控制鈕旋擺操作時產生方向上之定位,另有一撥接件穿設過前述之缺口,使之偏心連動於控制鈕與撥動裝置之間,藉由操作控制鈕時能利用撥接件連動撥動裝置之樞擺,繼而帶動換向塊之位移,而達到棘輪扳手具有換向操作之功能者;本創作之控制鈕之旋動中心係與驅動體相同軸心,此為最簡省空間之結構狀態,扳手頭部空間可以達到最小,再者控制鈕與換向塊之間是由撥接件與撥動裝置的連動使控制鈕與換向塊之間為一間接的換向撥動,所以換向塊之齒面與驅動體之棘齒產生空轉時的嚙動,控制鈕不會被帶動或跳動,相對的當驅動體接設套筒扳動時,因控制鈕與換向塊之間為間接帶動,驅動體與換向塊之間就不會因操作者操作工具時習慣性會接觸控制鈕的影響產生棘齒與齒面不密合的情形而影響扭力,故本創作能同時具有頭部小且高扭力之功能者。
    • 本创作系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设有一头部,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而一驱动体,其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该驱动体之中段部位主要系容置于头部之容置空间形成枢固状态,而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凸出于头部容置空间之外,其中驱动体与扳手头部枢设处之间形成一缺口,另设一换向块容置于头部之容置空间内并与驱动体产生高度啮合者,一拨动设备系套合枢设于驱动体之第一端仍容置于头部之容置空间,该拨动设备之一侧则连动于上述换向块,一控制钮系枢设于驱动体凸出于扳手头部之第一端,一固定设备系容置于控制钮之一端,俾使控制钮旋摆操作时产生方向上之定位,另有一拨号上网件穿设过前述之缺口,使之偏心连动于控制钮与拨动设备之间,借由操作控制钮时能利用拨号上网件连动拨动设备之枢摆,继而带动换向块之位移,而达到棘轮扳手具有换向操作之功能者;本创作之控制钮之旋动中心系与驱动体相同轴心,此为最简省空间之结构状态,扳手头部空间可以达到最小,再者控制钮与换向块之间是由拨号上网件与拨动设备的连动使控制钮与换向块之间为一间接的换向拨动,所以换向块之齿面与驱动体之棘齿产生空转时的啮动,控制钮不会被带动或跳动,相对的当驱动体接设套筒扳动时,因控制钮与换向块之间为间接带动,驱动体与换向块之间就不会因操作者操作工具时习惯性会接触摸制钮的影响产生棘齿与齿面不密合的情形而影响扭力,故本创作能同时具有头部小且高扭力之功能者。
    • 36. 外观设计
    • 扳手(一)
    • TWD116658S
    • 2007-05-01
    • TW095302315
    • 2006-05-0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物品用途】本創作係為一種扳手,特別是指雙撥鈕位於同一面之扳手。【創作特點】本創作為「扳手(一)」的設計,本創作之外觀特點,在於扳手設有二撥鈕,且二撥鈕分別設於扳手的上方,二撥鈕皆為似凸形,握柄兩端設有四凹部,四凹部分別以扇形向外漸擴,二凹部延伸至二撥鈕,而另二凹部則延伸至扳動部,另二凹部在扳手側面成似二倒圓角的L字形,二扳動部設有二棘動頭,而二棘動頭的差別在於大棘動頭的四板體下方為一圓形板體,而小棘動頭的四板體下方為一橢圓形板體,小棘動頭的四板體上方為一圓形板體,整體觀之,扳手對稱的外形確實搶眼且令人印象深刻。
    • 【物品用途】本创作系为一种扳手,特别是指双拨钮位于同一面之扳手。【创作特点】本创作为“扳手(一)”的设计,本创作之外观特点,在于扳手设有二拨钮,且二拨钮分别设于扳手的上方,二拨钮皆为似凸形,握柄两端设有四凹部,四凹部分别以扇形向外渐扩,二凹部延伸至二拨钮,而另二凹部则延伸至扳动部,另二凹部在扳手侧面成似二倒圆角的L字形,二扳动部设有二棘动头,而二棘动头的差别在于大棘动头的四板体下方为一圆形板体,而小棘动头的四板体下方为一椭圆形板体,小棘动头的四板体上方为一圆形板体,整体观之,扳手对称的外形确实抢眼且令人印象深刻。
    • 37. 外观设计
    • 扳手(二)
    • TWD116657S
    • 2007-05-01
    • TW095302314
    • 2006-05-0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物品用途】本創作係為一種扳手,特別是指雙撥鈕位於不同面之扳手。【創作特點】本創作為「扳手(二)」的設計,本創作之外觀特點,在於扳手設有二撥鈕,且二撥鈕分別設於扳手的上方和下方,二撥鈕皆為似凸形,握柄兩端設有四凹部,四凹部分別以扇形向外漸擴,二凹部延伸至二撥鈕,而另二凹部則延伸至扳動部,另二凹部在扳手側面成似二倒圓角的L字形,二扳動部設有二棘動頭,二棘動頭上下顛倒,而二棘動頭的差別在於大棘動頭的四板體下方為一圓形板體,而小棘動頭的四板體下方為一圓形板體,小棘動頭的四板體上方為一橢圓形板體,整體觀之,扳手顛倒且對稱的外形確實搶眼且令人印象深刻。
    • 【物品用途】本创作系为一种扳手,特别是指双拨钮位于不同面之扳手。【创作特点】本创作为“扳手(二)”的设计,本创作之外观特点,在于扳手设有二拨钮,且二拨钮分别设于扳手的上方和下方,二拨钮皆为似凸形,握柄两端设有四凹部,四凹部分别以扇形向外渐扩,二凹部延伸至二拨钮,而另二凹部则延伸至扳动部,另二凹部在扳手侧面成似二倒圆角的L字形,二扳动部设有二棘动头,二棘动头上下颠倒,而二棘动头的差别在于大棘动头的四板体下方为一圆形板体,而小棘动头的四板体下方为一圆形板体,小棘动头的四板体上方为一椭圆形板体,整体观之,扳手颠倒且对称的外形确实抢眼且令人印象深刻。
    • 40. 实用新型
    • 扳手展示架
    • TWM328363U
    • 2008-03-11
    • TW096216527
    • 2007-10-03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H
    • A47F7/0028
    • 本創作係為一種扳手展示架,其包括一連接件、一第一扳手及一第二扳手;該連接件於兩端分別形成一限位端;該第一扳手以及第二扳手的柄部係分別以寬面結合於該連接件的二限位端處;而該第二扳手於柄部的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形成有一轉變部位,使該第二扳手柄部兩端的寬面保持九十度之夾角;第一扳手外側的窄面與第二扳手第二段外側的寬面之間保持有一寬度T,以供普通成年人的手掌能夠同時握持於該第一扳手及該第二扳手,使消費者的手掌接觸在第二扳手的寬面,而產生舒適的感覺,從而驅使消費者購買第二扳手,達到推銷產品的效果。
    • 本创作系为一种扳手展示架,其包括一连接件、一第一扳手及一第二扳手;该连接件于两端分别形成一限位端;该第一扳手以及第二扳手的柄部系分别以宽面结合于该连接件的二限位端处;而该第二扳手于柄部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有一转变部位,使该第二扳手柄部两端的宽面保持九十度之夹角;第一扳手外侧的窄面与第二扳手第二段外侧的宽面之间保持有一宽度T,以供普通成年人的手掌能够同时握持于该第一扳手及该第二扳手,使消费者的手掌接触在第二扳手的宽面,而产生舒适的感觉,从而驱使消费者购买第二扳手,达到推销产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