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热词
    • 51. 发明专利
    • 電動棘輪扳手
    • 电动棘轮扳手
    • TW201641225A
    • 2016-12-01
    • TW104116570
    • 2015-05-2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23/147B25B13/46
    • B25B21/004B25B13/465B25B23/0035B25B23/141
    • 本發明電動棘輪扳手包括有本體、棘動裝置、彈性裝置、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棘動裝置可轉動地設置於本體並包括一個棘動件、一個樞設於棘動件的棘齒塊組與可轉動地套設於棘動件的一個第一齒環,彈性裝置設置於第一齒環與棘動件之間,動力裝置包括一個馬達,傳動裝置包括一個傳動桿,傳動桿一端連接馬達,傳動桿另一端選擇性地與第一齒環嚙合或脫離,藉由馬達帶動傳動桿而使棘動件旋轉,另能夠以人力扳動本體以克服驅動過程的阻力大於馬達扭力而產生傳動桿與第一齒環之間的跳齒現象。
    • 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包括有本体、棘动设备、弹性设备、动力设备与传动设备,棘动设备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并包括一个棘动件、一个枢设于棘动件的棘齿块组与可转动地套设于棘动件的一个第一齿环,弹性设备设置于第一齿环与棘动件之间,动力设备包括一个马达,传动设备包括一个传动杆,传动杆一端连接马达,传动杆另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一齿环啮合或脱离,借由马达带动传动杆而使棘动件旋转,另能够以人力扳动本体以克服驱动过程的阻力大于马达扭力而产生传动杆与第一齿环之间的跳齿现象。
    • 52. 发明专利
    • 換向棘輪扳手
    • 换向棘轮扳手
    • TW201601881A
    • 2016-01-16
    • TW103123784
    • 2014-07-10
    • 胡厚飛
    • 胡厚飛羅啟瑞
    • B25B13/46
    • B25B13/463
    • 本發明換向棘輪扳手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棘輪環及一個棘動裝置,本體設有一個容置空間及一個容室,容室位於容置空間的一側,本體設有一個容孔,棘輪環可轉動地設置於本體的容置空間,棘動裝置包括有一個撥鈕、一個棘齒塊、一個彈性件及一個頂掣件,撥鈕可轉動的設於容孔,棘齒塊設於本體的容室並位於棘齒環與撥鈕之間,棘齒塊與棘輪環可脫離地互相嚙合,彈性件及頂掣件設於撥鈕,頂掣件遠離彈性件的一端棘齒塊,撥鈕鄰近棘齒塊的一側具有一個接觸部,藉由接觸部選擇性地頂靠於棘齒塊,避免棘齒塊與棘輪環無法分離。
    • 本发明换向棘轮扳手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棘轮环及一个棘动设备,本体设有一个容置空间及一个容室,容室位于容置空间的一侧,本体设有一个容孔,棘轮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棘动设备包括有一个拨钮、一个棘齿块、一个弹性件及一个顶掣件,拨钮可转动的设于容孔,棘齿块设于本体的容室并位于棘齿环与拨钮之间,棘齿块与棘轮环可脱离地互相啮合,弹性件及顶掣件设于拨钮,顶掣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棘齿块,拨钮邻近棘齿块的一侧具有一个接触部,借由接触部选择性地顶靠于棘齿块,避免棘齿块与棘轮环无法分离。
    • 54. 发明专利
    • 開口扳手結構
    • 开口扳手结构
    • TW201219161A
    • 2012-05-16
    • TW099139068
    • 2010-11-1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B13/08B25B13/481
    • 本發明係為一種開口扳手結構,該開口扳手具有一握持部及一扭轉部,其中該扭轉部具有一第一卡摯部及一第二卡摯部,該第一卡摯部與第二卡摯部間形成一開口,該第一卡摯部於該開口一側為第一扳動邊,該第二卡摯部於該開口一側為第二扳動邊,該第一扳動邊與第二扳動邊於該開口中心垂直線與該開口底端取一長度L1,所述第一扳動邊與第二扳動邊之朝向開口之端緣位置與該螺帽之端緣接觸間距之公差相差上下於該長度L1之5%,第一扳動邊與第二扳動邊與該開口之底端連接處形成轉角A1與A2,該轉角A1於第一扳動邊垂直向外的方向上與第一卡摯部外圍形成有H1厚度,該轉角A2於第二扳動邊垂直向外的方向上與第二卡摯部外圍形成有H2,該最大厚度H1與H2之長度為限制於螺帽外圍寬度W之35%長度,且製造公差限制在寬度W之35%長度之上下15%內,使得本發明之開口扳手結構得在狹隘空間中操作者。
    • 本发明系为一种开口扳手结构,该开口扳手具有一握持部及一扭转部,其中该扭转部具有一第一卡挚部及一第二卡挚部,该第一卡挚部与第二卡挚部间形成一开口,该第一卡挚部于该开口一侧为第一扳动边,该第二卡挚部于该开口一侧为第二扳动边,该第一扳动边与第二扳动边于该开口中心垂直线与该开口底端取一长度L1,所述第一扳动边与第二扳动边之朝向开口之端缘位置与该螺帽之端缘接触间距之公差相差上下于该长度L1之5%,第一扳动边与第二扳动边与该开口之底端连接处形成转角A1与A2,该转角A1于第一扳动边垂直向外的方向上与第一卡挚部外围形成有H1厚度,该转角A2于第二扳动边垂直向外的方向上与第二卡挚部外围形成有H2,该最大厚度H1与H2之长度为限制于螺帽外围宽度W之35%长度,且制造公差限制在宽度W之35%长度之上下15%内,使得本发明之开口扳手结构得在狭隘空间中操作者。
    • 55. 发明专利
    • 三向棘輪扳手
    • 三向棘轮扳手
    • TW201004746A
    • 2010-02-01
    • TW097128446
    • 2008-07-25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B13/463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三向棘輪扳手,其包括有一本體、一棘動件、二卡掣件及一控制件。該本體的一端設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連接有一握持部,該驅動部設有一第一容置部、一第二容置部及一第三容置部。該棘動件可轉動的設於本體的第一容置部內,該棘動件外緣的側壁面環設有齒。該二卡掣件係分別可滑移的設於本體的第二容置部內,該二卡掣件相對於棘動件的一側設有齒,該二卡掣件朝向棘動件的第一端分別設有一導引部。該控制件樞設於本體的第三容置部內,該控制件內側的一端設有一控向部,該控向部可選擇性的頂推卡掣件的導引部。其中,該第三容置部的深度不越過該第二容置部的中心線,使卡掣件的第一端可大面積的鋼性抵靠於本體的第二容置部的壁面,提高了卡掣件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向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本体、一棘动件、二卡掣件及一控制件。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有一握持部,该驱动部设有一第一容置部、一第二容置部及一第三容置部。该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该棘动件外缘的侧壁面环设有齿。该二卡掣件系分别可滑移的设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内,该二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齿,该二卡掣件朝向棘动件的第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引部。该控制件枢设于本体的第三容置部内,该控制件内侧的一端设有一控向部,该控向部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掣件的导引部。其中,该第三容置部的深度不越过该第二容置部的中心线,使卡掣件的第一端可大面积的钢性抵靠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的壁面,提高了卡掣件所能承受的扭力值。
    • 56. 实用新型
    • 扳手壓字結構
    • 扳手压字结构
    • TWM306160U
    • 2007-02-11
    • TW095214868
    • 2006-08-2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
    • B25G1/00B25B13/04B25B13/08B25B13/56G09F3/00Y10S81/05
    • 本創作係為一種扳手壓字結構,其包括有一握柄、一設於握柄上之防滑部與標示區;該握柄表面形成有二握持面與二側面,該握柄至少一端部設有驅動頭用以扳轉工作物;該防滑部係設於握持面上,且該防滑部係具有多數個浮凸狀或凹陷狀的文字單元,該些文字單元係可採用規則性或不規則性的排列方式設置於防滑部內;該標示區設於握持面上並位於防滑部內,該標示區係與該些文字單元設呈不同大小之文字者;藉此,具有文字單元與標示區之防滑部不但可提供良好的防滑效果,更可提供顯明的商業辨識效果。
    • 本创作系为一种扳手压字结构,其包括有一握柄、一设于握柄上之防滑部与标示区;该握柄表面形成有二握持面与二侧面,该握柄至少一端部设有驱动头用以扳转工作物;该防滑部系设于握持面上,且该防滑部系具有多数个浮凸状或凹陷状的文本单元,该些文本单元系可采用守则性或不守则性的排列方式设置于防滑部内;该标示区设于握持面上并位于防滑部内,该标示区系与该些文本单元设呈不同大小之文本者;借此,具有文本单元与标示区之防滑部不但可提供良好的防滑效果,更可提供显明的商业辨识效果。
    • 57. 外观设计
    • 搖頭棘輪扳手
    • 摇头棘轮扳手
    • TWD105030S
    • 2005-06-11
    • TW092306746
    • 2003-11-07
    • 胡厚飛
    • 胡厚飛
    • (一)物品用途:
      本創作係有關於扳手,尤指一種搖頭棘輪扳手之新式樣設計。(二)創作特點:
      請參看諸圖示所示者,本創作其主要係提供一種特殊造型之搖頭棘輪扳手,首先提到在審查基準第3-2-15頁圖十八文中提到:成熟期的產品因受限較大故近似範圍較窄,必須近乎相同才可判斷相同;而本案搖頭棘輪扳手的線條皆是以流暢之導弧線條相連,整體營造出一種圓潤而厚實的造形;再者,棘輪扳手頭部的棘輪環呈現出立體凹凸的線條,其環狀排列的特殊形態,不但造型特殊新穎,且非常具有摩登現代感,給予棘輪扳手一種抽象之藝術造型,有別於一般棘輪扳手之平凡設計,有效地加強了棘輪扳手之新視覺新美感,如此之組合使得原本較為死板剛硬氣息之棘輪扳手亦能展現運用特別造型及現代感之一面,同時展現出一種特殊的風格,並灌注了棘輪扳手一種新的設計生命,更能給予消費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故本案符合新式樣申請之要件。
    • (一)物品用途: 本创作系有关于扳手,尤指一种摇头棘轮扳手之新式样设计。(二)创作特点: 请参看诸图标所示者,本创作其主要系提供一种特殊造型之摇头棘轮扳手,首先提到在审查基准第3-2-15页图十八文中提到:成熟期的产品因受限较大故近似范围较窄,必须近乎相同才可判断相同;而本案摇头棘轮扳手的线条皆是以流畅之导弧线条相连,整体营造出一种圆润而厚实的造形;再者,棘轮扳手头部的棘轮环呈现出三維凹凸的线条,其环状排列的特殊形态,不但造型特殊新颖,且非常具有摩登现代感,给予棘轮扳手一种抽象之艺术造型,有别于一般棘轮扳手之平凡设计,有效地加强了棘轮扳手之新视觉新美感,如此之组合使得原本较为死板刚硬气息之棘轮扳手亦能展现运用特别造型及现代感之一面,同时展现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并灌注了棘轮扳手一种新的设计生命,更能给予消费者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故本案符合新式样申请之要件。
    • 58. 发明专利
    • 電動棘輪扳手
    • 电动棘轮扳手
    • TW201641222A
    • 2016-12-01
    • TW104116572
    • 2015-05-22
    • 胡厚飛
    • 胡厚飛
    • B25B13/46
    • B25B21/004B25B13/465B25B21/00B25B23/0035B25B23/141
    • 本發明電動棘輪扳手包括有本體、棘動裝置、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棘動裝置可轉動地設置於本體並包括一個棘動件、一個樞設於棘動件的棘齒塊組與可轉動地套設於棘動件的一個齒環,動力裝置包括一個馬達,傳動裝置包括一個傳動桿,傳動桿的一端連接馬達,傳動桿另一端選擇性地與齒環嚙合或脫離,藉由馬達帶動傳動桿而使棘動件旋轉,另能夠以人力扳動本體以克服驅動過程的阻力大於馬達扭力而產生傳動桿與齒環之間的跳齒現象。
    • 本发明电动棘轮扳手包括有本体、棘动设备、动力设备与传动设备,棘动设备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并包括一个棘动件、一个枢设于棘动件的棘齿块组与可转动地套设于棘动件的一个齿环,动力设备包括一个马达,传动设备包括一个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连接马达,传动杆另一端选择性地与齿环啮合或脱离,借由马达带动传动杆而使棘动件旋转,另能够以人力扳动本体以克服驱动过程的阻力大于马达扭力而产生传动杆与齿环之间的跳齿现象。
    • 60. 外观设计
    • 換向棘輪扳手
    • 换向棘轮扳手
    • TWD105031S
    • 2005-06-11
    • TW092306747
    • 2003-11-07
    • 胡厚飛
    • 胡厚飛
    • (一)物品用途:
      本創作係有關於扳手,尤指一種換向棘輪扳手之新式樣設計。(二)創作特點:
      請參看諸圖示所示者,本創作其主要係提供一種特殊造型之換向棘輪扳手,首先提到在審查基準第3-2-15頁圖十八文中提到:成熟期的產品因受限較大故近似範圍較窄,必須近乎相同才可判斷相同;而本案換向棘輪扳手的線條皆是以流暢之導弧線條相連,整體營造出一種圓潤而厚實的造形;再者,扳手頭部的棘輪環呈現出立體凹凸的線條,其環狀排列的特殊形態,不但造型特殊新穎,且非常具有摩登現代感,給予棘輪扳手一種抽象之藝術造型,有別於一般棘輪扳手之平凡設計,有效地加強了棘輪扳手之新視覺新美感,如此之組合使得原本較為死板剛硬氣息之棘輪扳手亦能展現運用特別造型及現代感之一面,同時展現出一種特殊的風格,並灌注了棘輪扳手一種新的設計生命,更能給予消費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故本案符合新式樣申請之要件。
    • (一)物品用途: 本创作系有关于扳手,尤指一种换向棘轮扳手之新式样设计。(二)创作特点: 请参看诸图标所示者,本创作其主要系提供一种特殊造型之换向棘轮扳手,首先提到在审查基准第3-2-15页图十八文中提到:成熟期的产品因受限较大故近似范围较窄,必须近乎相同才可判断相同;而本案换向棘轮扳手的线条皆是以流畅之导弧线条相连,整体营造出一种圆润而厚实的造形;再者,扳手头部的棘轮环呈现出三維凹凸的线条,其环状排列的特殊形态,不但造型特殊新颖,且非常具有摩登现代感,给予棘轮扳手一种抽象之艺术造型,有别于一般棘轮扳手之平凡设计,有效地加强了棘轮扳手之新视觉新美感,如此之组合使得原本较为死板刚硬气息之棘轮扳手亦能展现运用特别造型及现代感之一面,同时展现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并灌注了棘轮扳手一种新的设计生命,更能给予消费者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故本案符合新式样申请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