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清洁 / 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

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检测设备

申请号 CN202311790840.8 申请日 2023-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7870923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鑫; 车志全; 许永; 邓督; 盛伟; 罗亮; 张彬; 孙继忠; 顾华东; 许峥嵘; 沈靖宇; 王俊杰; 周明;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用于 电子 产品玻璃件的应 力 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 应力 检测机和下料装置;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用于对 工件 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应力检测机包括第一取放机构、搬运机构、 喷涂 机构、第二取放机构、应力检测装置、下料机构和除油缓冲装置,第一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从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取放至搬运机构上,第二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从搬运机构取放至应力检测装置上,下料机构用于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下料至除油缓冲装置上,除油缓冲装置用于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并对除油后的工件进行缓冲放置。本申请操作方便、快捷, 精度 高,效率高,提高了产能和产品 质量 ,便于产品的品质管控,降低了成本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应力检测机和下料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工件取放至所述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上;
所述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
所述应力检测机包括:第一取放机构、搬运机构、喷涂机构、第二取放机构、应力检测装置、下料机构和除油缓冲装置,所述第一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从所述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取放至所述搬运机构上,所述喷涂机构位于所述搬运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取放机构用于将喷涂完遮光剂的工件从所述搬运机构取放至所述应力检测装置上,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工件从所述应力检测装置下料至所述除油缓冲装置上,所述除油缓冲装置用于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并对除油后的工件进行缓冲放置;
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除油缓冲装置上的工件取出进行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治具板,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第四避让通孔和第五避让通孔,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工件,所述第四避让通孔和所述第五避让通孔位于所述治具板上的工件放置区域;
厚度检测组件,所述厚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位于所述第四避让通孔的下方;
扫码组件,所述扫码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五避让通孔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围成定位放置工件的第四定位区间,多个所述定位柱分为两组第一定位柱和两组第二定位柱,两组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定位区间的两端,两组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定位区间的两侧;
第十四驱动件,所述第十四驱动件驱动两组所述第一定位柱相互靠近/远离;
第十五驱动件,所述第十五驱动件驱动两组所述第二定位柱相互靠近/远离;
用于吸住工件的多个第一吸头,每个所述第一吸头位于所述第四定位区间内,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安置每个所述第一吸头的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上设置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第一治具上的工件除油;
第二治具;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第二治具之间,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除油后的工件从所述第一治具翻转至所述第二治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机构包括:
除油,所述除油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油孔,所述除油块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及第一接头,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除油块内,每个所述吸油孔均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第一底座,所述除油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设置有吸油布,所述第一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除油块相对应的第七避让通孔,所述除油块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七避让通孔的上沿,所述第一压板将所述吸油布盖设在所述除油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安置所述除油块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接头位于所述除油块的底部,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配合的第三避让通孔,所述除油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配合的第二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除油机构设置在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治具位于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治具上设置有与所述除油机构相对应的第一避让通孔,所述除油机构穿过所述第一避让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中,所述除油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治具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块,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块分布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块,各个所述第三定位块与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块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一定位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放机构包括:
第一吸料组件,所述第一吸料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吸取工件的第一吸盘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吸料组件翻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吸料组件一起上下运动;
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吸料组件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治具,所述第三治具上设置有夹紧组件、多个第三定位柱、多个第一支撑块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避让槽,多个所述第三定位柱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定位区间,各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分布在所述第三定位区间内,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三定位区间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三定位柱的顶部高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所述夹紧组件能够夹紧所述第三定位区间中的工件;
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座横向往复直线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测试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测试台,所述测试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应力检测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应力测试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调节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所述应力检测机和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机台上,所述下料装置包括:
多个第二放盘机构,每个所述第二放盘机构分别对应有第二输送机构、支撑机构、升降落盘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升降落盘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下方,所述出料机构位于所述升降落盘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放盘机构用于将空料盘逐个释放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将料盘输送至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上能够将料盘释放至所述升降落盘机构上,所述升降落盘机构能够将料盘放置在所述出料机构上;
第四取放机构,所述第四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分类取放至不同的所述支撑机构上的料盘中。

说明书全文

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玻璃件应力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之一,为了更加美观、操作感更好等,电子产品上越来越多地使用玻璃件,比如智能手机的玻璃后盖等,电子产品玻璃件通常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扫码、应力检测等加工,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等。但是,对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加工,传统的方式都是人工对工件进行取放以及对工件喷涂相应的液剂,应力检测过程中附在工件上应力检测油也都是人工去除,操作不便,也容易产生工件放反、造成工件污染等,精度低,效率低,影响产能和产品质量,增加了成本,而现有的设备大多也存在占用空间大、操作不便、精度低、效率低、对于放反的工件需要人工调整、不能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稳定性和可靠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应力检测机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将工件取放至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上;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应力检测机包括:第一取放机构、搬运机构、喷涂机构、第二取放机构、应力检测装置、下料机构和除油缓冲装置,第一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从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取放至搬运机构上,喷涂机构位于搬
运机构的上方,第二取放机构用于将喷涂完遮光剂的工件从搬运机构取放至应力检测装置
上,下料机构用于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下料至除油缓冲装置上,除油缓冲装置用于去除
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并对除油后的工件进行缓冲放置;下料装置用于将除油缓冲装置上的
工件取出进行下料。
[0006]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治具板,治具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第四避让通孔和第五避让通孔,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工件,第四避让通孔和第五避让通孔位于治具板上的工件放置区域;厚度检测组件,厚度检测组件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位于第四避让通孔的下方;扫码组件,扫码组件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位于第五避让通孔的下方。
[0007]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定位组件包括: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围成定位放置工件的第四定位区间,多个定位柱分为两组第一定位柱和两组第二定位柱,两组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第四定位区间的两端,两组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第四定位区间的两
侧;第十四驱动件,第十四驱动件驱动两组第一定位柱相互靠近/远离;第十五驱动件,第十五驱动件驱动两组第二定位柱相互靠近/远离;用于吸住工件的多个第一吸头,每个第一吸头位于第四定位区间内,治具板上设置有安置每个第一吸头的槽体。
[0008]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除油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治具,第一治具上设置有除油机构,除油机构用于对放置在第一治具上的工件除油;第二治具;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位于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之间,翻转机构用于将除油后的工件从第一治具翻转至第二治具上。
[0009]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除油机构包括:除油,除油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油孔,除油块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及第一接头,第一通道位于除油块内,每个吸油孔均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一接头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一底座,除油块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一底座之间设置有吸油布,第一压板上设置有与除油块相对应的第七避让通孔,除油块的顶部高于第七避让通孔的上沿,第一压板
将吸油布盖设在除油块的上表面,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安置除油块的第一槽体,第一接头位
于除油块的底部,第一槽体的底面设置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相配合
的第三避让通孔,除油块的底部设置有与定位凸台相配合的第二槽体。
[0010]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治具和除油机构设置在第一支座上,第一治具位于第一支座的顶部,第一治具上设置有与除油机构相对应的第一避让通孔,除油
机构穿过第一避让通孔或位于第一避让通孔中,除油块的上表面与第一治具的上表面平
齐,第一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块,多个第一定位块分布在第一压板的两侧,第一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块,各个第三定位块与各个第一定位块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
一定位区间。
[0011]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取放机构包括:第一吸料组件,第一吸料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吸取工件的第一吸盘;第一驱动件,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吸料组件翻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吸料组件一起上下运动;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吸料组件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
[0012]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搬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座,第一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治具,第三治具上设置有夹紧组件、多个第三定位柱、多个第一支撑块及与第一连接板相对应的第一避让槽,多个第三定位柱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定位区间,各个第一支撑块分布在第三定位区间内,第一避让槽与第三定位区间相连通,每个第三定位柱的顶部高于每个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夹紧组件能够夹紧第三定位区间中的工件;
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一移动座横向往复直线运动。
[0013]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应力测试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测试台,测试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应力检测油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应力测试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四调节机构。
[0014]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料装置、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应力检测机和下料装置设置在机台上,下料装置包括:多个第二放盘机构,每个第二放盘机构分别对应有第二输送机构、支撑机构、升降落盘机构和出料机构,升降落盘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下方,出料机构位于升降落盘机构的下方,第二放盘机构用于将空料盘逐个释放至第二输送
机构上,第二输送机构用于将料盘输送至支撑机构上,支撑机构上能够将料盘释放至升降
落盘机构上,升降落盘机构能够将料盘放置在出料机构上;第四取放机构,第四取放机构用于将工件分类取放至不同的支撑机构上的料盘中。
[0015]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6]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能够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应力检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因检测人员造成的操作误差,通过在工件上表面喷涂遮光剂,能够减少干扰,保证更加精确、稳定地检测工件的应力,除油缓冲装置还能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等杂物以及对工件进行缓存,检测精度高,效率高,不易造成工件污染和划伤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便于产品的品质管控,降低了成本等。
[0017] 另外,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厚度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扫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应力检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应力检测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取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搬运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3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喷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4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取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5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应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6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7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油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8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油缓冲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9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油缓冲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0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油机构的剖视图;
[0039] 图2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2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3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4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 参见图1~2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
[004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应力检测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3000、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应力检测机2000和下料装置4000。
[0047] 其中,上料装置3000用于将工件取放至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上,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用于对工件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应力检测机2000分别与厚度检测及扫码装
置1000和下料装置4000相对应。
[0048] 应力检测机包括:第一取放机构2100、搬运机构2200、喷涂机构2300、第二取放机构2400、应力检测装置2700、下料机构2800和除油缓冲装置2600。其中,搬运机构2200分别与第一取放机构2100、喷涂机构2300和第二取放机构2400相对应,喷涂机构2300位于搬运机构2200的上方,第二取放机构2400通常位于应力检测装置2700的上方,第一取放机构
2100用于将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上的工件取放至搬运机构2200上,喷涂机构2300用于
对搬运机构2200上的工件喷涂遮光剂,第二取放机构2400用于将喷涂完遮光剂的工件从搬
运机构2200取放至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下料机构2800用于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2700下
料至除油缓冲装置2600上,除油缓冲装置2600用于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并对除油后的
工件进行缓冲放置,下料装置4000用于将除油缓冲装置2600上的工件取出进行下料。
[0049] 需要说明书的是,本申请的应力检测装置2700采用光学检测装置,比如应力检测装置2700包括波导耦合模块和激光散射模块等,激光散射模块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散射器
等,波导耦合模块检测工件的表面应力,激光散射模块检测工件的中心张应力和压应力,也就是说,通过应力检测装置2700对工件进行无损检测;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工件放置的位
置设置有应力检测油,工件的下表面与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的应力检测油接触。另外,遮光剂可以采用黑色油墨或其他合适的遮光材料。
[0050] 本申请的检测过程为:上料装置3000先将待检测的工件依次上料至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上,然后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对工件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确定工件的厚
度是否合格,并扫码识别、记录产品的尺寸、规格等信息,然后应力检测机2000的第一取放机构2100将工件从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取放至搬运机构2200上,然后搬运机构2200将
工件搬运至与喷涂机构2300相对应的位置,喷涂机构2300对搬运机构2200上的工件喷涂遮
光剂,使工件的上表面被遮光剂遮盖,工件喷涂完成后,搬运机构2200将工件搬运至与第二取放机构2400相对应的位置,第二取放机构2400将工件从搬运机构2200取放至应力检测装
置2700上,工件的下表面与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的应力检测油接触,然后通过应力检测装
置2700的光学检测组件对工件进行应力检测,检测工件的表面应力、中心张应力和压应力
等是否合格,工件检测完成后,下料机构2800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2700取放至除油缓冲
装置2600上,然后除油缓冲装置2600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并对除油后的工件进行缓
冲放置,然后下料装置4000再根据具体要求将除油缓冲装置2600上的工件取出进行下料,
从而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应力检测。
[0051] 本申请的应力检测设备,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应力检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因检测人员造成的操作误差,通过在工件上表面喷涂遮光剂,能够减少干扰,保证更加精确、稳定地检测工件的应力,除油缓冲装置2600还能去除工件上的应力检测油等杂物以及对工件进行缓存,检测精度高,效率高,不易造成工件污染和划伤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便于产品的品质管控,降低了成本等。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包括:固定座1200、厚度检测组件1400及扫码组件1500,固定座1200通常设置在机架1100上。其中,固定座12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治具板1210,治具板1210上设置有定位组件1300、第四避让通孔1211和第五避让通孔1212,定位组件1300用于定位工件,第四避让通孔1211和第五避让通孔1212位于治具板
1210上的工件放置区域,厚度检测组件1400设置在固定座1200上且位于第四避让通孔1211
的下方,扫码组件1500设置在固定座1200上且位于第五避让通孔1212的下方,厚度检测组
件1400用于对待测玻璃件的厚度进行测试,扫码组件1500用于对待测玻璃件上的识别码进
行扫码。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组件1300、厚度检测组件1400和扫码组件150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也就是说,治具板1210上可以放置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待测的工件,定位组件1300、厚度检测组件1400和扫码组件1500分别与待测的工件一一对应。
[0054] 当对相应的玻璃件进行检测时,上料装置3000先将待检测的工件取放至治具板1210上,治具板1210上的定位组件1300对玻璃件进行定位,保证玻璃件的位置准确,然后第四避让通孔1211下方的厚度检测组件1400对玻璃件进行厚度检测,确定玻璃件的厚度是否
合格,同时第五避让通孔1212下方的扫码组件1500对玻璃件上的识别码进行扫码,扫码识
别、记录产品的尺寸、规格等信息,从而能够快速、精确地对玻璃件进行厚度检测和扫码。由此,结构紧凑、稳定,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精度高,效率高,不易出错,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0055] 另外,扫码组件1500也可以识别确定待检测的玻璃件是否放反,便于保证玻璃件后续的应力检测等加工,比如待检测的玻璃件需要正面朝上放置在治具板1210上,如果待
检测的玻璃件是正面朝下放置在治具板1210上,玻璃件的识别码的位置就会改变,使得扫
码组件1500扫描不到识别码,从而确定待检测的玻璃件的正反面,便于后续对反向的工件
进行翻转,提高了效率等。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0包括:多个定位柱1310,多个定位柱1310围成定位放置工件的第四定位区间1311,定位柱1310的数量和排布等根据待检测工件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待检测的工件定位放置在多个定位柱1310围成的第四定位区间1311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0还包括:第十四驱动件1320和第十五驱动件1330,多个定位柱1310分为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和两组第二定位柱1313,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分别位于第四定位区间1311的两端,第十四驱动件1320分别与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连接,两
组第二定位柱1313分别位于第四定位区间1311的两侧,第十五驱动件1330分别与两组第二
定位柱1313连接,第十四驱动件1320驱动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相互靠近/远离,第十五驱动件1330驱动两组第二定位柱1313相互靠近/远离。由此,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与两组第二定位柱1313相配合,对中夹持第四定位区间1311中的玻璃件,从而更加精确地定位治具板
1210上的玻璃件,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另外,每组第一定位柱1312中的定位柱1310和每组第二定位柱1313中的定位柱131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可以由
同一个第十四驱动件1320驱动,结构紧凑,能耗低等;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也可以由两个第十四驱动件1320分别驱动,两组第二定位柱1313和第十五驱动件1330同理,驱动件可以采
电机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方式。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20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板1220,第三安装板1220位于治具板1210的下方,第十四驱动件1320和第十五驱动件1330安装在第三安装板1220上且位于
治具板1210的下方,治具板1210上设置有与每个定位柱1310移动相配合的第六避让通孔
1213,第六避让通孔1213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柱1310的移动方向一致。由此,结构更加紧凑,操作更加方便。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定位柱1310上还设置有第一保护套1314。其中,第一保护套1314可以采用橡胶胶、泡等柔性材料制成。由此,通过在定位柱1310上设置第一保护套1314,能够避免损伤玻璃件等。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定位柱1312单独安装在一个第四连接座1340上,第三安装板1220上设置有与每个第四连接座1340相配合的第一导向件1230,第十四驱动件1320
驱动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分别沿第一导向件1230同步反向直线往复运动。示例性地,第十
四驱动件1320包括:第一电机1321、传送带1322、主动轮1323及从动轮1324,主动轮1323靠近第四定位区间1311的一端,从动轮1324靠近第四定位区间1311的另一端,第一电机1321
与主动轮1323连接,传送带1322连接主动轮1323与从动轮1324,两个第四连接座1340分别
与传送带1322连接,第一电机1321驱动主动轮1323转动,使得传送带1322驱动两个第四连
接座1340分别沿第一导向件1230同步反向往复直线运动,即两组第一定位柱1312相互靠
近/远离。其中,第一电机1321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变频电机等,传送带1322可以采用同步带齿形带等,第一导向件1230为直线导轨。由此,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精度更高。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板1220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座1340一一相对应的第二感应器1223,第二感应器1223可以采用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红外传感器等,每个第四连接座1340上设置有与第二感应器1223相对应的第一感应片1341。由此,第二感应器1223与第
一感应片1341相配合,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第四连接座1340的位置,定位精度更高。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板1220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板1221和第五连接板1222,第一电机1321安装在第四连接板1221上,从动轮1324安装在第五连接板1222上,第五连接
板1222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电机1321通常位于第四连接板1221的下方,主动轮1323通常
位于第四连接板1221的上方,第五连接板1222上可以设置有调节长孔,调节长孔的方向与
定位柱1310的运动方向一致。由此,通过调节第五连接板1222的位置,便于对传送带1322进行张紧等。
[0063]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1321、主动轮1323及从动轮1324均位于治具板1210的外部。也就是说,第四连接板1221和第五连接板1222至少一部分位于治具板1210的外部,使得第一电机1321、主动轮1323及从动轮1324均位于治具板1210的外部,从而治具板1210与第三安
装板1220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小,降低了固定座1200的高度,而且安装、维护等也操作更加方便。
[0064]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五驱动件1330与第十四驱动件1320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另外,如图2、图3所示,两套定位组件1300可以定位放置两个工件,两套定位组件1300可以共用一个第十五驱动件1330,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体积更小。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200上设置有第一底板1240,第一底板1240位于第三安装板1220的下方,第一底板1240与第三安装板1220以及第三安装板1220与治具板1210分别
通过多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连接。由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0还包括:用于吸住工件的多个第一吸头1350,每个第一吸头1350位于第四定位区间1311内。其中,第一吸头1350可以采用真空吸嘴、吸盘等。由此,待检测的工件定位放置在第四定位区间1311,同时多个第一吸头1350吸住工件,使得工件更加稳固。进一步地,治具板1210上设置有安置每个第一吸头1350的槽体,由此,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检测组件1400包括:第三支架1410,第三支架1410安装在固定座1200的第一底板1240上,第三支架1410上设置有激光测厚仪1420和第一调节机构1430,第一调节机构1430用于调节激光测厚仪1420的高度,调节机构可以采用直线模组、气缸、油缸、电缸、手动直线滑台、顶丝等。由此,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0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码组件1500包括:第四支架1510和第二底板1540,第二底板1540安装在固定座1200的第一底板1240上,第四支架1510安装在第二底板1540上,第四支
架1510上设置有扫码器1520及第二调节机构1530,第二调节机构1530用于调节扫码器1520
的高度,第二底板1540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第四支架1510水平位置的第三调节机构1550,
固定座120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底板1540水平位置的第四调节机构1250。其中,扫码器
1520可以采用扫码枪、相机等,调节机构可以采用直线模组、气缸、油缸、电缸、手动直线滑台、顶丝等。由此,扫码器1520的高度位置和水平位置都可以调节,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
另外,扫码组件1500还可以包括光源等,从而保证良好地扫码环境,提高扫码精度。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取放机构2100包括第一吸料组件2110、第一驱动件2120、第二驱动件2130及第三驱动件2140,第一吸料组件2110用于吸取工件,第一吸料组件2110与第一驱动件2120连接,第一驱动件2120驱动第一吸料组件2110翻转,第一驱动件2120与第
二驱动件2130连接,第二驱动件2130驱动第一驱动件2120和第一吸料组件2110一起上下运
动,第三驱动件2140与第二驱动件2130连接,第三驱动件2140驱动第二驱动件2130、第一驱动件2120和第一吸料组件2110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其中,第一驱动件2120可以采用电
机、旋转气缸、电滑环等驱动件,第二驱动件2130和第三驱动件2140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驱动件。由此,能够将工件快速、精确、稳定地取放至搬运机构2200上,而且根据扫码组件1500的扫码结果,当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为反向时,比如工件正面
朝上,第一驱动件2120驱动第一吸料组件2110翻转180°,使得放反的工件转正,比如工件反面朝上,保证工件的方向正确,然后再将工件放置在搬运机构2200上,不需要人工调整,便于后续对工件的应力检测,效率更高。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料组件2110包括第一连接板2111,第一连接板2111与第一驱动件2120连接,第一连接板2111上设置有用于吸取工件的第一吸盘2112,第一吸盘
211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由此,当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为反向时,第一驱动件2120驱动第一连接板2111翻转180°,使得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翻转180°,保
证工件的方向正确,不需要人工调整,效率更高。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构2200包括第一移动座2210及第四驱动件2230,第一移动座2210与第四驱动件2230连接,第四驱动件2230驱动第一移动座2210横向往复直线运
动。其中,第一移动座221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治具2220,第三治具222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2111相对应的第一避让槽2221,驱动件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由此,第四驱动件2230驱动第一移动座2210横向往复直线运动,便于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与第三治具2220相对应以及搬运工件;当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为反向
时,第一驱动件2120驱动第一连接板2111翻转180°,使得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的工件翻
转180°,第一避让槽2221对第一吸料组件2110的第一连接板2111进行避让,使得第一吸料
组件2110翻转后也能直接将工件放置在第三治具2220上,结构简单、紧凑,更加稳定、可靠。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治具2220上设置有夹紧组件2240、多个第三定位柱2222及多个第一支撑块2223,多个第三定位柱2222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三定位区间2224,各个
第一支撑块2223分布在第三定位区间2224内,第一避让槽2221与第三定位区间2224相连
通,每个第三定位柱2222的顶部高于每个第一支撑块2223的顶部,夹紧组件2240能够夹紧
第三定位区间2224中的工件。其中,夹紧组件224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可以在第三定位区间2224的一侧和一端分别设置有夹紧组件2240,也可以在第三定位区间2224的四周
分别设置有夹紧组件2240。由此,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将工件夹紧在第三定位区间2224
中,同时第一支撑块2223对工件进行支撑,减小工件的接触面,减少对工件的损伤等。另外,第三治具2220上也可以只设置夹紧组件2240、第三定位柱2222或第一支撑块2223中的一种
或两种。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区间2224的一侧和一端分别设置有夹紧组件2240,每个夹紧组件2240包括第一夹头2241及第五驱动件2242,第一夹头2241与第五驱动件2242连
接,第五驱动件2242驱动第一夹头2241运动,使得第一夹头2241进入/退出第三定位区间
2224,驱动件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由此,第五驱动件2242分别驱动第一夹头2241进入第三定位区间2224中,使得两个第一夹头2241将工件顶靠在相对应的第三定
位柱2222上,从而将第三定位区间2224中的工件夹紧,结构简单,更加稳定、可靠。另外,由于第三定位区间2224的一侧和一端分别设置有夹紧组件2240,所以多个第三定位柱2222可
以只分布在第三定位区间2224的另一侧和另一端,也就是说,两个第一夹头2241与多个第
三定位柱2222围成第三定位区间2224,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三定位柱2222、每个第一支撑块2223和第一夹头2241上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可以采用橡胶、硅胶、泡棉等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减少对工件的损伤等,更加安全、可靠。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头2241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243上,第五驱动件2242与第一连接座2243连接,第一连接座2243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杆2244滑动连接的第一通孔,第一
导杆2244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且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用于对第一导杆2244的端
部进行限位,第一导杆2244的另一端与第一夹头2241固定连接,第一夹头2241与第一连接
座224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45,随着第一导杆2244沿第一通孔滑动,第一弹性件
2245弹性形变。其中,第一导杆2244和第一限位件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杆2244的一端可以设置与第一夹头2241连接的螺纹部,第一限位件可以是螺母、弹性挡圈、挡块等,第一限位件能够防止第一导杆2244与第一连接座2243分离,第一导杆2244通常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或更多,第一弹性件2245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一弹性件2245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每个第一导杆2244上套设有压缩弹簧,也可以压缩弹簧设置在两个第一导杆2244之间,压
缩弹簧的一端压靠在位于第一夹头2241上的槽体中,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压靠在位于第一连
接座2243上的槽体中。
[0076] 当两个夹紧组件2240的第一夹头2241将第三定位区间2224中的工件顶靠在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柱2222上进行夹紧时,第一夹头2241在相应的反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导杆
2244沿第一通孔滑动且第一弹性件2245弹性形变,即弹性夹紧工件,从而起到缓冲保护的
作用等;当两个夹紧组件2240的第一夹头2241退出第三定位区间2224而松开工件后,第一
弹性件2245依靠弹性恢复力也能推动第一夹头2241自动复位。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头2241可以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三定位区间2224,U型结构的开口两端为弧形。由此,结构更加稳固,也能够减小对工件的损伤等。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涂机构2300包括第一喷头2310,第一喷头2310朝下且设置在第二连接座2320上,第二连接座2320上设置在第二支架2330上,第二支架2330安装在第一
固定架2500上。由此,操作方便,便于对搬运机构2200上的工件喷涂遮光剂。
[007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喷头2310的高度能够调节,从而保证更加能够精确、稳定地对搬运机构2200上的工件喷涂遮光剂。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座2320上设置有第一夹块,第二连接座2320和第一夹块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喷头2310相配合的半孔体,螺钉等固件将第一夹块与第二连接座2320连接,从而将第一喷头2310夹紧固定,也便于调节
第一喷头2310的高度。另外,第二支架2330和/或第二连接座2320上可以设置有调节长孔,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调节长孔将两个零部件连接,从而便于调节第二支架2330和/或第二连
接座2320的位置。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330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2320相配合的基准挡板,基准挡板在附图中未示出。其中,基准挡板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基准挡板可以是L型或其他合适的形状。由此,第二连接座2320抵靠在基准挡板上定基准,安装等操作更加便捷,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取放机构2400包括第二吸料组件2410、第六驱动件2420、第七驱动件2430和第八驱动件2440,第二吸料组件2410用于吸取工件,第二吸料组件2410与第六驱动件2420连接,第六驱动件2420驱动第二吸料组件2410上下运动,第六驱动件2420
与第七驱动件2430连接,第七驱动件2430驱动第六驱动件2420和第二吸料组件2410一起纵
向往复直线运动,第八驱动件2440与第七驱动件2430连接,第八驱动件2440驱动第七驱动
件2430、第六驱动件2420和第二吸料组件2410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其中,第六驱动件
2420、第七驱动件2430和第八驱动件2440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驱动件。
[0082] 当取放工件时,第一吸料组件2110吸取搬运机构2200上喷涂完成后的工件,第六驱动件2420驱动第二吸料组件2410上下运动,第七驱动件2430驱动第六驱动件2420和第二
吸料组件2410一起纵向往复直线运动,第八驱动件2440驱动第七驱动件2430、第六驱动件
2420和第二吸料组件2410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将喷涂完遮光剂的工件从搬运机构
2200精确、稳定地取放至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料组件2410包括第二连接板2411,第二连接板2411与第六驱动件2420连接,第二连接板2411上设置有用于吸取工件的第二吸盘2412。其中,第二吸盘241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二吸盘2412的数量和排布等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等
具体情况而定。
[0084] 在使用过程中,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的应力检测油可能会产生气泡而影响检测精度。为了避免气泡对应力检测的影响,第二吸料组件2410上的第二吸盘2412尽量与工件的
应力检测位置一致,使得第二吸料组件2410将工件放置在检测台上时,在第二吸盘2412的
压力作用下,将气泡排向工件的应力检测位置外部,从而保证更加精确地检测工件的应力。
[0085]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241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二吸盘2412相配合的第一调节孔2413,第一调节孔2413可以采用长圆孔或腰形孔等。由此,通过第一调节孔2413调节第二吸盘2412的位置,使得第二吸盘2412与工件的应力测试位置基本一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等。
[0086]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力测试装置27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测试台2710,测试台27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应力检测油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第
一凹槽、进油孔和回油孔在附图中未示出。其中,进油孔位于第一凹槽的一端,回油孔位于第一凹槽的另一端,应力检测油从进油孔进入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的应力检测油通过回
油孔回流至相应的容器中。由此,第二取放机构2400将工件定位放置在测试台2710上,工件的下表面与第一凹槽内的应力检测油接触,从而保证更加稳定、可靠地进行检测。
[0087] 进一步地,应力测试装置27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调节机构,第五调节机构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五调节机构可以采用可调脚,第五调节机构也可以采用垫片或其他调节机构。
由此,通过第五调节机构调节应力测试装置2700的倾斜度,使得回油孔的高度低于进油
孔的高度,更加便于应力检测油回流以及应力检测油中的气泡从回油孔排出,提高了检测
精度。
[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油缓冲装置2600包括:第一治具2610、第二治具2620及翻转机构2630。其中,翻转机构2630位于第一治具2610与第二治具2620之间,翻转机构2630分别与第一治具2610和第二治具2620相对应配合,第一治具2610上设置有除油机构2640,除油机构2640用于对放置在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除油,翻转机构2630用于将除油后的工件从第
一治具2610翻转至第二治具2620上。
[008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治具2610与第二治具2620通常一一对应,第一治具2610与第二治具2620可以一对、两对或者多对,翻转机构2630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也可以是两对或者多对第一治具2610与第二治具2620共用一个翻转机构2630。示例性地,如8图所示,第一治具2610与第二治具2620为两对且共用一个翻转机构2630。
[0090] 当工件在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检测完成后,下料机构2800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2700取放至第一治具2610上,然后除油机构2640对放置在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进行除
油,当工件除油完成后,翻转机构2630将除油后的工件从第一治具2610翻转至第二治具
2620上进行缓冲,不影响下一组工件进行除油,也便于对除油后的工件进行后续分选等处
理。由此,本申请的用于电子产品玻璃件的缓冲翻转装置,除油机构2640能够对放置在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进行除油,而且翻转机构2630能够除油后的工件从第一治具2610翻转至
第二治具2620上进行缓冲,不影响下一组工件进行除油,也便于对下料装置4000将除油后
的工件进行下料。由此,结构紧凑、稳固,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精度高,不易对工件造成污染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提高了设备的产能和产品质量。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机构2630包括第三支座2631,第三支座263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632和第十驱动件2633,第一转轴2632与第十驱动件2633连接,第一转轴2632上设置
有第三吸料组件2634,第十驱动件2633驱动第一转轴2632转动,第三吸料组件2634随第一
转轴2632一起转动,使得第三吸料组件2634进行翻转。其中,第十驱动件2633可以采用电
机、旋转气缸等方式。由此,当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除油完成后,第三吸料组件2634吸住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然后第十驱动件2633驱动第一转轴2632转动,第三吸料组件2634
随第一转轴2632移动转动,使得工件从第一治具2610翻转至第二治具2620上进行缓冲,结
构简单,操作便捷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吸料组件2634通常与第一治具2610和第二治具
2620一一对应,第三吸料组件2634的数量根据第一治具2610和第二治具2620的数量而定。
[0092] 进一步地,第三吸料组件2634包括连接杆26341,连接杆26341与第一转轴2632固定连接,连接杆26341上设置有用于吸料的第三吸盘26342,第三吸盘2634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连接杆26341与第一转轴2632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由此,通过第三吸盘
26342能够稳定地吸住工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另外,连接杆2634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转轴2632相配合的槽体,连接更加紧密、牢靠。
[0093] 进一步地,第十驱动件2633与第一转轴2632通过连轴器连接。由此,装卸、维护等更加方便,连轴器也具有补偿偏移、缓和冲击、吸振、过载保护等作用。
[0094]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26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感应盘2635,第三支座2631上设置有与第一感应盘2635相对应的第一感应器2636及与第一转轴2632相配合的第一轴承。其中,
第一感应器2636可以采用光电开关、红外传感器、接近开关、形成开关等,第一轴承在附图中未示出。由此,第一感应盘2635与第一感应器2636相配合,第一转轴2632与第一轴承相配合,使得第一转轴2632的转动更加精确、稳定地转动,从而保证翻转机构2630更加精确、稳定地翻转,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治具2620设置在第二支座2660的顶部,第二治具26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块2621,多个第二定位块2621围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二定位区间2622,
第二治具2620上设置有与第三吸料组件2634相对应的第二避让通孔2623。由此,结构更加
简单、紧凑,操作更加方便,工件定位放置在多个第二定位块2621围成的第二定位区间2622中,更加稳定、可靠。
[0096] 进一步地,第二避让通孔2623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三吸料组件2634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2624,第一限位件2624与第二治具2620的底部连接。由此,通过第一限位件2624对第三吸料组件2634的连接杆26341的翻转位置进行限位,更加安全、可靠。
[0097]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2624上设置有与第三吸料组件2634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6241,第一限位槽26241的开口朝上且与第二避让通孔2623相连通,比如第一限位件2624
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由此,通过第一限位槽26241对第三吸料组件2634的连接杆26341进行限位,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0098] 第一限位槽26241的底面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三吸料组件2634相对应的限位螺丝26242,限位螺丝26242上可以设置有弹性保护帽等,弹性保护帽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由此,通过限位螺丝26242便于进行调节,弹性保护帽也能够减少零件的损伤等。另外,限位螺丝26242也可以采用限位块等替代,限位块也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油机构2640包括除油块2641,除油块2641的上表面设置有吸油孔26411,吸油孔26411通过管路与外部相应的抽吸装置连接。其中,吸油孔26411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吸油孔26411的数量和排布等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由此,放置在第一治具2610上的工件与除油块2641的上表面接触且工件位于吸油孔26411的
上方,抽吸、抽真空装置等相应的抽吸装置与吸油孔26411连接进行抽吸,从而将工件上的测试油除去,除油精度高,效率高。
[0100] 进一步地,吸油孔26411为多个,多个吸油孔26411均匀分布在除油块2641的上表面,除油块2641上设置有第一通道26412及第一接头26413,第一通道26412位于除油块2641内,每个吸油孔26411均与第一通道26412相连通,第一接头26413与第一通道26412相连通,第一接头26413通过管路与外部相应的抽吸装置连接。由此,多个吸油孔26411形成抽吸除
油区域,不仅能够保证更加彻底地除油,而且通过第一接头26413也便于进行连接,安装、调节等操作更加方便。
[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油块2641设置在第一底座2642上,第一底座264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板2643,第一压板2643与第一底座2642之间设置有吸油布,第一压板2643上设置
有与除油块2641相对应的第七避让通孔26431,除油块2641的顶部高于第七避让通孔26431
的上沿,即除油块2641的顶部伸出到第七避让通孔26431的外部,第一压板2643将吸油布盖设在除油块2641的上表面。其中,吸油布在附图中未示出,吸油布可以采用白色无尘布等。
由此,通过设置吸油布,不仅能够保证更加彻底地除油,还能防止测试油扩散而造成工件二次污染等。
[0102]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2642上设置有安置除油块2641的第一槽体26421,第一接头26413位于除油块2641的底部。第一槽体26421的底面还设置有定位凸台26422,定位凸台
26422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26413相配合的第三避让通孔26423,除油块2641的底部设置有
与定位凸台26422相配合的第二槽体26414。由此,结构更加紧凑、稳固,连接更加紧密,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操作更加方便。
[0103] 进一步地,第一压板2643与第一底座264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板2645,第三连接板2645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在第一底座2642的顶部,第一压板2643通过螺钉等紧
固件安装在第三连接板2645上,第三连接板2645上也设置有与除油块2641相对应的避让通
孔,吸油布位于第一压板2643与第三连接板2645,第一压板2643与第三连接板2645夹紧固
定吸油布。由此,操作更加方便等。
[0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治具2610和除油机构2640设置在第一支座2650上,第一治具2610位于第一支座2650的顶部,第一治具2610上设置有与除油机构2640相对应的第一避
让通孔2611,除油机构2640穿过第一避让通孔2611或位于第一避让通孔2611中。由此,结构更加紧凑、稳定,操作更加方便。
[0105] 进一步地,除油块2641的上表面与第一治具2610的上表面平齐,第一治具26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块2612,多个第一定位块2612分布在第一压板2643的两侧,第一压板
26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块2644,各个第三定位块2644与各个第一定位块2612围成
用于放置工件的第一定位区间2613。由此,相应的工件放置在第一定位区间2613,工件的两端分别由第三定位块2644定位,工件的两侧分别由第一定位块2612进行定位,第三定位块
2644设置在第一压板2643上且第一定位块2612设置在第一治具2610上,不仅能够保证工件
与除油块2641更好地接触进行除油,而且第一压板2643与工件之间留有间隙,减小了除油
块2641的尺寸以及工件的接触面,防止除油时造成工件的二次污染等。另外,如果除油块
2641的尺寸过大,除油时容易造成工件的二次污染等,而如果除油块2641的尺寸过小,又无法保证更加彻底地除油,所以为了更好地防止除油时造成工件的二次污染,除油块2641的
大小与工件上的测试油区域的大小要尽量一致。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2650上设置有第一支架2651,第一底座2642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2651上,第一底座2642和第一支架2651上也可以设置有调节长孔等。由此,结构简单,安装、调节等操作更加方便。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座2660与第一支座2650结构基本相同,第二支座2660参照第一支座2650的结构进行设置,这里不再具体描述。
[0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机构2800包括:第四吸料组件2820、第十一驱动件2830、第十二驱动件2840及第二固定架2810。其中,第十二驱动件2840安装在第二固定架2810上,第四吸料组件2820与第十一驱动件2830连接,第十一驱动件2830与第十二驱动件2840连接,第四吸料组件2820用于吸取工件,第四吸料组件2820位于所述应力检测装置2700的上方,
第十一驱动件2830驱动第四吸料组件2820上下运动,第十二驱动件2840驱动第十一驱动件
2830和第四吸料组件2820一起横向往复直线运动。由此,稳定、快速地将工件从应力检测装置2700取放至除油缓冲装置2600上。另外,第四吸料组件282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二吸料组
件2410。
[0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取放机构2100、第二取放机构2400和喷涂机构2300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500上,第一取放机构2100和第二取放机构2400位于搬运机构2200的上方。示
例性地,第一固定架2500包括横向设置的两组立柱,每组立柱的顶部分别与横梁连接,两个横梁之间通过纵梁、加强杆、顶板等连接。由此,结构简单、稳固,也便于与相应的机构连接。
另外,第二固定架281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固定架2500。
[0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取放机构2400与对称设置的两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相对应,每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对应有一个下料机构2800,每个下料机构2800对应有一个除油
缓冲装置2600,搬运机构2200位于两组应力检测装置之间,每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包括一
个、两个或多个应力检测装置2700。此外,第一驱动件2120、第一吸料组件2110、第六驱动件
2420、第二吸料组件2410、第一移动座2210、第十一驱动件2830、第四吸料组件2820及第三吸料组件2634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
[0110] 示例性地,两个第一驱动件2120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150上,每个第一驱动件2120上连接有一个第一吸料组件2110,第二驱动件2130驱动第一安装板2150上下运动,两
个第一移动座2210对称设置在第三底板2250上,每个第一移动座2210上均设置有第三治具
2220,第四驱动件2230驱动第三底板2250横向往复直线运动,两组第六驱动件2420对称设
置在第三连接座2450上,每组第六驱动件2420为对称设置的两个第六驱动件2420,每个第
六驱动件2420均连接有第二吸料组件2410,即第二吸料组件2410为对称排布的两组,应力
检测装置2700为两组,第二取放机构2400与对称设置的两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相对应,每
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对应有一个下料机构2800,每个下料机构2800对应有一个除油缓冲装
置2600,搬运机构2200位于两组应力检测装置之间,每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包括两个应力
检测装置2700,每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对应一组第二吸料组件2410,两个第十一驱动件
2830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860上,每个第十一驱动件2830连接有第四吸料组件2820,第十驱
动件2633驱动两个第三吸料组件2634翻转,每个第三吸料组件2634分别对应一个第一治具
2610和一个第二治具2620。
[0111] 也就是说,两个第一吸料组件2110将两个工件分别取放至两个第三治具2220,两个第二吸料组件2410将两个第三治具2220上的工件分别取放至每组两个应力检测装置
2700上,每个下料机构2800的两个四吸料组件2820将每组两个应力检测装置2700上的工件
取放至相对应的除油缓冲装置2600的两个第一治具2610上,翻转机构2630将两个第一治具
2610上的工件翻转至第二治具2620上;当其中一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对两个工件进行检测
时,搬运机构2200从第一取放机构2100接收新的工件并搬运至与另一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
相对应,第二取放机构2400再将工件从搬运机构2200上取放至另一组应力检测装置2700进
行检测,然后搬运机构2200继续搬运从第一取放机构2100接收新的工件进行搬运,此操作
重复进行,从而实现双工位循环供料以及循环交替检测,减小等待的时间等,效率更高。
[0112] 进一步地,第三底板2250上还设置有第九驱动件2260,第九驱动件2260与其中一个第一移动座2210连接,第九驱动件2260驱动第一移动座2210横向往复直线运动。其中,第九驱动件2260可以采用气缸、油缸、电缸、直线模组等驱动件。由此,第九驱动件2260驱动其中一个第一移动座2210运动,从而调节两个第三治具2220的间距,使得两个第三治具2220
能够与两个第一吸料组件2110一一对应,并且两个第三治具2220能够与每组的两个第二吸
料组件2410一一对应,操作更加方便等。另外,同理,第二安装板2860上设置有第十三驱动件2850,第十三驱动件2850驱动其中一个第十一驱动件2830横向往复直线运动,从而调节
两个第四吸料组件2820的间距,使得两个第四吸料组件2820不仅能够与两个应力检测装置
2700一一对应,还能够与两个第一治具2610一一对应。
[0113] 上料装置3000包括:第一放盘机构3100、第一输送机构3200、第一收盘机构3300及第三取放机构3400。其中,第一放盘机构310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3200的一端,第一收盘机构330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3200的另一端,第三取放机构340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上方且位于
第一放盘机构3100与第一收盘机构3300之间。由此,摆满工件的料盘依次叠放在第一放盘
机构3100的料仓中,第一放盘机构3100将料盘依次释放至第一输送机构3200上,然后第一
输送机构3200将料盘输送至与第三取放机构3400对应的位置,第三取放机构3400再将料盘
中的工件取放至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上,然后第一输送机构3200将空料盘输送至与第
一收盘机构3300对应的位置,第一收盘机构3300将空料盘依次叠放进行收盘。需要说明的
是,第三取放机构3400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取放机构2100、第二取放机构2400等,第一放盘机构3100、第一输送机构3200和第一收盘机构330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机构,这里不再详细
描述。
[0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24所示,下料装置4000包括:第四取放机构4000、第二放盘机构4200、第二输送机构4300、支撑机构4400、升降落盘机构4500和出料机构4600。其中,升降落盘机构4500位于支撑机构4400的下方,出料机构4600位于升降落盘机构4500的下方,空料盘依次叠放在第二放盘机构4200的料仓中,第二放盘机构4200将空料盘逐个释
放至第二输送机构4300上,然后第二输送机构4300将料盘输送至支撑机构4400上,第四取
放机构4000再将工件从除油缓冲装置取放至支撑机构4400上的料盘中,支撑机构4400上的
料盘中摆满工件后,支撑机构4400上再将料盘释放至升降落盘机构4500上,升降落盘机构
4500通过升降将料盘依次叠放在出料机构4600上。由此,实现产品的自动下料以及料盘的
更换收放,提高了效率等。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取放机构4000可以参照上述第二取放机构
2400等,第二放盘机构4200和第二输送机构430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机构,这里不再详细
描述。
[0115] 第二放盘机构4200、第二输送机构4300、支撑机构4400、升降落盘机构4500和出料机构460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示例性地,第二放盘机构4200、第二输送机构4300、支撑机构4400、升降落盘机构4500和出料机构4600均为三个,即分为三组下料,第四取放机构4000分别与三组下料的支撑机构4400相对应。由此,根据检测的结果,第四取放机构4000将合格的工件、厚度检测及扫码不良的工件和应力检测不良的工件分类取放至不同的支撑机
构4400上的料盘中,从而实现产品的自动分选和储存,效率更高,更加便于品质管控等。
[0116] 支撑机构440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连接有气缸等驱动件,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板靠近/远离;升降落盘机构4500包括第一放料板,第一放料板位于两个支撑板的下方,气缸、直线模组等驱动件驱动第一放料板上下运动;出料机构4600包括第二放料板,气缸、直线模组等驱动件驱动第二放料板横向往复直线运动,第二放料板位于第一放料板的下方,第一放料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放料板相对应的避让区间,第二放料板
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料盘的定位区间。由此,料盘的两侧分别放置在支撑机构4400的两个支
撑板上,当料盘中摆满工件后,相应的驱动件驱动两个支撑板远离,使得料盘落在升降落盘机构4500的第一放料板上,相应的驱动件驱动第一放料板向下运动,直至料盘依次叠放在
出料机构4600的第二放料板上,此操作不断重复进行,当第二放料板上叠放的料盘到达要
求的数量后,相应的驱动件驱动第二放料板运动,使得第二放料板移动到出料位置进行出
料,实现料盘的叠放、储存和出料,更加高效。
[011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装置3000、厚度检测及扫码装置1000、应力检测机2000和下料装置4000设置在机台上。机台2900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可调脚和/或脚轮。另外,机台2900上还可以设置有上机壳,相应的装置和机构都位于上机壳内,上机壳上还可以设置有
机过滤机组、安全警示灯、安全光栅等。
[0118] 基于上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在没有明确否定或冲突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有益地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互结合。
[0119]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创造构思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