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固件

申请号 CN202080026579.2 申请日 2020-03-31 公开(公告)号 CN113645872A 公开(公告)日 2021-11-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朴宪永;
摘要 提供一种绳 紧 固件 ,能够实现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绳紧固件(10)具有收纳一对滑 块 (16、17)的壳体(12)以及收纳于该壳体(12)的第一滑块(16)及第二滑块(17),在穿过的绳(1)收缩时,通过第二滑块(17)的突部(25b)钩挂于收缩的绳(1)而拉起第二滑块(17),通过突部(25a、25b)彼此相向,绳(1)卡定在突部(25a、25b)彼此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绳固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一对滑,其使绳穿过,并且沿该绳纵向排列;以及
壳体,其收纳有一对所述滑块,
一对所述滑块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自由地与所述绳相对位移,
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绳被卡定在一对所述滑块彼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滑块具有朝向所述绳突出的突部,
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突部相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是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伸缩的弹性绳。
4.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方的所述滑块的所述突部钩挂于收缩的所述绳,该滑块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壳体沿着所述绳按压一个所述滑块,由此一
对所述滑块相互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所述绳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引导部,
在一对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侧引导部嵌合的外侧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滑块具有:外侧防脱部,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卡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以及内
侧防脱部,其从内侧卡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绳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筒状,
一对所述滑块为筒状,并且为彼此相同的形状,
各个所述滑块具有: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筒状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
为不同高度;以及头部,其与所述前端部的相反侧连接,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的外侧,且
直径比该主体部大。

说明书全文

固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穿过的绳卡定的绳紧固件。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例如带兜头帽的衣服、运动等以适当的长度固定绳,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绳紧固件。该绳紧固件在上下贯通孔,绳穿过该孔。绳紧固件是插口和插头嵌合而成
的部件,绳穿过各个孔。插口相对于插头以孔为轴旋转。当插口旋转时,孔偏心,绳在孔中弯
曲。弯曲的绳与绳紧固件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例如,兜头帽的绳以适当的长度被绳紧
固件固定,由此兜头帽维持被收紧的状态。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特公昭64‑11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根据上述的绳紧固件,改变绳紧固件的位置的操作是使绳紧固件沿着绳移动或者相对于绳紧固件拉拽绳的操作,另一方面,将绳紧固件固定在绳上的操作是使插口相对于
插头旋转的操作。因此,两种操作不同,有时难以操作。
[0008]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的绳紧固件。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滑,其使绳穿过,并且沿着该绳纵向排列;以及壳体,其收纳有一对所述滑块,一对所述滑块在相互分离的状
态下,自由地与所述绳相对位移,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绳被卡定在一对
所述滑块彼此之间。
[0011]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绳是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伸缩的弹性绳。另外,在该情况下,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滑块,其被具有弹性的绳穿过,并且沿着该绳
纵向排列;以及壳体,其收纳有一对所述滑块,一对所述滑块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自由地
与所述绳相对位移,伸长的所述绳收缩,从而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并且所述绳被卡定在
一对所述滑块彼此之间。
[0012]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块具有朝向所述绳突出的突部,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突部相向。
[0013]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通过一方的所述滑块的所述突部钩挂于收缩的所述绳,该滑块移动。
[0014]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通过在一对所述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所述壳体沿着所述绳按压一个所述滑块,从而一对所述滑块相互分离。
[0015]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所述绳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引导部,在一对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侧引导部嵌合的外侧引导部。
[0016]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块具有:外侧防脱部,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卡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以及内侧防脱部,其从内侧卡定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0017]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筒状,一对所述滑块为筒状,并且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各个所述滑块具有: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筒状的轴向的
前端部形成为不同高度;以及头部,其与所述前端部的相反侧连接,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的外侧,且直径比该主体部大。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具有使绳穿过并且沿该绳纵向排列的一对滑块和收纳有一对滑块的壳体,一对滑块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自由地与绳相对位移,在一对滑块相互接近的
状态下,绳被卡定在一对滑块彼此之间。即,改变绳紧固件的位置的操作是使绳紧固件沿着
绳移动或者相对于绳紧固件拉拽绳的操作,另一方面,将绳紧固件固定在绳上的操作是将
绳从外释放的操作。因此,实现了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另外,绳是能够在
长度方向上伸缩的弹性绳,本发明的绳紧固件具有:一对滑块,其被具有弹性的绳穿过,并
且沿着该绳纵向排列;以及壳体,其收纳有该一对滑块,一对滑块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自
由地与绳相对位移,若为通过伸长的绳收缩而一对滑块相互接近并且绳被卡定在一对滑块
彼此之间的结构,则将绳紧固件固定在绳上的操作是将伸长的绳从外力释放的操作。另外,
在绳收缩时,一方的滑块追随绳自动地接近另一方的滑块,绳被卡定在滑块彼此之间。
[0020]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一对滑块具有朝向绳突出的突部,在一对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突部相向。根据该结构,通过一对滑块相互接近,突部彼此相向而将绳夹持在中间。换
言之,在一对滑块相互分离的状态下,突部彼此在绳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因此绳穿过突部彼
此的间隙。即,通过一对滑块在绳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绳紧固件在卡定于绳的状态和能够相
对于绳改变位置的状态之间变化。因此,实现了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
[0021]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通过一方的滑块的突部钩挂于收缩的绳,该滑块移动。即,在绳收缩时,一方的滑块的突部钩挂于收缩的绳,由此该滑块接近另一方的滑块,绳被卡定在滑
块彼此之间。因此,通过利用绳的收缩,实现将绳紧固件固定在绳上的操作。
[0022] 在本发明的绳紧固件中,在一对滑块相互接近的状态下,壳体沿着绳按压一个滑块,由此一对滑块相互分离。通过滑块相互分离,绳紧固件沿着绳自由地移动。即,释放被滑
块夹持的绳的操作是使滑块沿着绳移动的操作,该操作与使绳紧固件沿着绳移动(或者,相
对于绳紧固件拉拽绳)来改变绳紧固件的位置的操作连续。因此,实现了简便、观念简单且
具有一贯性的操作。
[0023]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在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沿着绳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引导部,在一对滑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内侧引导部嵌合的外侧引导部。即,通过夹设内侧引导部以及外侧引
导部,壳体与滑块被引导为在直线上位移。
[0024]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一对滑块具有:外侧防脱部,其从壳体的外侧卡定于壳体的端部;以及内侧防脱部,其从内侧卡定于壳体的端部。即,滑块不会从壳体脱离,而是在各防
脱部的范围内相对于壳体移动,换言之,壳体不会从滑块脱离,而是在各防脱部的范围内相
对于滑块移动。因此,能够实现简便的操作。
[0025] 本发明的绳紧固件的壳体为筒状,一对滑块为筒状,并且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各个滑块具有:主体部,其配置于壳体的内侧,并且筒状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为不同高度;以及
头部,其与前端部的相反侧连接,配置于壳体的端部的外侧,且直径比该主体部大。绳紧固
件由壳体和一对滑块这三个部件构成,由于各滑块的结构相同,因此由壳体和滑块这两种
部件构成,是简便的。
附图说明
[0026]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的立体图。图1(b)是从前面观察的绳紧固件的主视图。图1(c)是从右方观察绳紧固件的右侧视图。图1(d)是从上方或下方观察绳紧
固件的俯视图或仰视图。
[0027]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从与图2(a)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滑块的立体图。
[0028]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中的壳体的主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IIIb剖视图。图3(c)是壳体的侧视图。图3(d)是图3(c)的IIId‑IIId剖视图。图3(e)是
壳体的仰视图。
[0029] 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中的滑块的主视图。图4(b)是滑块的右侧视图。图4(c)是从后方观察滑块的后视图。图4(d)是滑块的仰视图。
[0030] 图5(a)是能够改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的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b)是绳紧固件固定在绳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c)是绳从绳紧固件释放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进行说明。图1(a)、(b)、(c)、(d)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绳紧固件10的外观,图2(a)、(b)表示分解后的绳紧固件10的外
观。
[0032] 如图1(a)、(b)、(c)、(d)所示,绳紧固件10为圆筒状,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筒状的中央的孔11。孔11被具有弹性的绳1穿过(参照图5(a))。绳1例如是由天然橡胶线、合成
橡胶线等编织而成的橡胶绳等。另外,以下,将筒(或绳1)的长度方向设为上下,将与上下方
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左右。
[0033] 如图2(a)、(b)所示,绳紧固件10由三个部件构成。即,绳紧固件10具有收纳一对滑块16、17的壳体12以及收纳于该壳体12的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
[0034] 在此,基于附图详细说明各部件12、16、17。图3(a)、(b)、(c)、(d)、(e)表示壳体12的外观及剖面,图4(a)(b)(c)(d)表示第一滑块16的外观。另外,由于各滑块16、17为彼此相
同的形状,因此以下仅说明一方的第一滑块16,通过图示与第一滑块16相同的附图标记而
省略说明作为相同结构的第二滑块17。
[0035] 如图3(a)、(b)、(c)、(d)、(e)所示,壳体12为圆筒状。即,壳体12在内侧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收纳孔13,上下端部开口。壳体12的内表面形成有相互相向的一对内侧引导部14a、
14b。内侧引导部14a、14b是形成于壳体12的内表面的槽,从上端部至下端部,朝向上下呈直
线状延伸。前侧(在图3(b)中为左侧)的内侧引导部14a的下端开放,另一方面,内侧引导部
14a的上端即壳体12的上端部封闭而具有终端部15a。同样地,后侧(在图3(b)中为右侧)的
内侧引导部14b的上端开放,另一方面,在内侧引导部14b的下端且壳体12的下端部封闭而
具有终端部15b。终端部15a、15b不是槽,而是与内侧引导部14a、14b相比,朝向收纳孔13突
出。
[0036] 如图4(a)、(b)、(c)、(d)所示,第一滑块16为大致圆筒状。即,第一滑块16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绳通路孔18a,上下端部开口。第一滑块16具有圆环状的头部19a和与该头部19a的
下方连接的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21a。头部19a形成为直径比主体部21a大,形成有与主体部
21a相比向外侧伸出的外侧防脱部20a。主体部21a的筒状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为高度不同。
即,主体部21a的前侧(在图4(b)中为左侧)是形成为朝向下方较长的长筒片22a,后侧(在图
4(b)中为右侧)是与长筒片22a相比形成得较短的短筒片23a。长筒片22a在外表面形成有外
侧引导部24a。外侧引导部24a是突起,并且从头部19a至前端部,朝向上下呈直线状延伸。长
筒片22a在内表面形成有朝向绳通路孔18a突出的突部25a。突部25a连接两个倾斜面而形成
为山型。即,突部25a由随着从前端部朝向上方而朝向绳通路孔18a倾斜的第一倾斜面部26a
和与该第一倾斜面部26a的顶上连接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长筒片22a侧倾斜的第二倾斜
面部27a形成。另一方面,短筒片23a在前端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内侧防脱部28a。内侧防脱部
28a是突起。
[0037] 如上所述,构成各部12、16、17。在此,基于附图对组装了各部12、16、17的状态和动作进行说明。图5(a)、(b)、(c)是绳紧固件10的剖面,表示动作的状态。
[0038] 如图5(a)、(b)、(c)所示,第一滑块16从壳体12的上端部侧插入收纳孔13而配置在壳体12的内侧。此时,第一滑块16的外侧引导部24a与壳体12的内侧引导部14b嵌合,第一滑
块16的内侧防脱部28a越过内侧引导部14a的终端部15a而与内侧引导部14a嵌合。外侧引导
部24a沿着内侧引导部14b,内侧防脱部28a沿着内侧引导部14a,由此第一滑块16相对于壳
体12被上下直线地引导。第一滑块16的外侧防脱部20a从外侧卡定于壳体12的上端部,内侧
防脱部28a从内侧卡定于壳体12的终端部15a。即,通过将壳体12的终端部15a配置在第一滑
块16的外侧防脱部20a与内侧防脱部28a之间,壳体12与第一滑块16在各防脱部20a、28a之
间的范围内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
[0039] 同样地,第二滑块17从壳体12的下端部侧插入收纳孔13而配置在壳体12的内侧。第二滑块17的外侧引导部24b与壳体12的内侧引导部14a嵌合,第二滑块17的内侧防脱部
28b越过内侧引导部14b的终端部15b而与内侧引导部14b嵌合。壳体12和第二滑块17在各防
脱部20b、28b之间的范围内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
[0040] 第一滑块16的长筒片22a和第二滑块17的短筒片23b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并与相同的内侧引导部14b嵌合。同样地,第一滑块16的短筒片23a与第二滑块17的长短筒片22b在上
下方向上相向,并与相同的内侧引导部14a嵌合。
[0041] 当绳1穿过各滑块16、17的绳流通路18a、18b时,各滑块16、17成为沿着绳1纵向排列的状态。各滑块16、17的突部25a、25b朝向绳1突出,但在各滑块16、17分离的状态下,绳1
穿过在突部25a、25b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绳紧固件10与绳1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参
照图5(a))。另一方面,在各滑块16、17接近的状态下,突部25a、25b彼此相向,咬入绳1,因此
绳紧固件10与绳1卡定(参照图5(b))。
[0042] 另外,也可以是在组装了各部12、16、17之后绳1穿过绳紧固件10的情况,另外,也可以是在预先使绳1穿过第二滑块17、壳体12、第一滑块16的状态下组装各部12、16、17的情
况。
[0043] 如上那样组装的绳紧固件10进行如下动作。另外,以下,以将绳紧固件10安装于衣服(省略图示)中的兜头帽的绳1的情况为前提进行说明。图5(a)、(b)、(c)中的孔眼2安装在
绳1穿过的兜头帽的孔中。
[0044] 图5(a)所示的是各滑块16、17相互分离的状态,是绳1和绳紧固件10能够自由地相对移动的状态(以下,记为“调节状态”)。在调节状态下,由于各滑块16、17朝向上下方向分
离,因此各滑块16、17的突部25a、25b彼此也分离,在突部25a、25b彼此之间产生绳1穿过的
程度的间隙。壳体12与各滑块16、17能够相对地相互移动,因此,若使用者把持壳体12而使
其相对于绳1上升,则在滑块16、17彼此分离的状态下,壳体12相对于各滑块16、17移动。进
而,若壳体12上升,壳体12的终端部15a卡定于第一滑块16的外侧防脱部20a,则第一滑块16
与壳体12一起被拉起而上升。同时,第二滑块17的内侧防脱部28b与壳体12的终端部15b卡
定,第二滑块17也与壳体12一起被拉起而上升。另外,当使壳体12下降时,在滑块16、17彼此
分离的状态下,壳体12相对于各滑块16、17移动,与上升的情况同样地,各滑块16、17也被拉
下。另外,在绳1相对于绳紧固件10被拉拽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动作。
[0045] 在调节状态下,在第一滑块16的头部19a与孔眼2接触的状态下,若将绳1相对于绳紧固件10朝向下方拉拽,则绳1在因与孔眼2的摩擦而产生的向上方的摩擦力和向下方拉拽
的外力下伸长。
[0046] 图5(b)所示的是各滑块16、17相互接近的状态,是绳1在滑块16、17彼此之间卡定的状态(以下,记为“卡定状态”)。当绳1从向下方的外力释放时,由于复原力P而收缩,此时,
第二滑块17的突部25b钩挂于收缩的绳1,由此第二滑块17被拉起,而接近第一滑块16。当突
部25a、25b彼此相向时,绳1卡定于突部25a、25b彼此之间,因此绳紧固件10不相对于绳1移
动。
[0047] 图5(c)所示的是各滑块16、17因壳体12的下降而相互分离而使绳1从滑块16、17释放的状态(即调节状态)。在卡定状态下,壳体12的终端部15b卡定于第二滑块17的外侧防脱
部20b,因此,若使用者把持壳体12而使其相对于绳1下降,则第二滑块17也被壳体12按压而
下降。若各滑块16、17相互分离,则各滑块16、17的突部25a、25b彼此也分离,在突部25a、25b
彼此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成为调节状态。
[0048] 绳紧固件10按照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接着,说明绳紧固件10的效果。
[0049] 在各滑块16、17分离的调节状态下,绳1穿过在突部25a、25b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绳紧固件10与绳1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参照图5(a))。当绳1被拉拽而从向下方的外力
释放时,由于复原力P而收缩,此时,第二滑块17的突部25b钩挂于收缩的绳1,由此第二滑块
17被拉起(参照图5(b))。当突部25a、25b彼此相向而咬入绳1时,成为绳1卡定在突部25a、
25b彼此之间的卡定状态,因此绳紧固件10不相对于绳1移动。即,调节状态下的操作是使绳
紧固件10沿着绳1移动或者相对于绳紧固件10拉拽绳1的操作,另一方面,向卡定状态的操
作是将伸长的绳1从外力释放的操作。无论哪种操作,都是使用者使绳紧固件10和绳1上下
移动的动作,因此,实现了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
[0050] 另外,在各滑块16、17相互接近的卡定状态下,若使用者把持壳体12而使其相对于绳1下降,则第二滑块17也被壳体12按压而下降。若各滑块16、17相互分离,则各滑块16、17
的突部25a、25b彼此也分离,在突部25a、25b彼此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成为调节状态。即,释
放被各滑块16、17夹持的绳1的操作是使绳紧固件10沿着绳1移动的操作,该操作与向调节
状态的操作连续。因此,实现了简便、观念简单且具有一贯性的操作。
[0051] 绳紧固件10在壳体12的内表面具有与绳1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侧引导部14a、14b,在各滑块16、17的外表面具有与内侧引导部14a、14b嵌合的外侧引导部24a、24b。
即,通过夹设各引导部14a、14b、24a、24b,壳体12与各滑块16、17能够在直线上位移。
[0052] 绳紧固件10的各滑块16、17具有:从壳体12的外侧卡定于壳体12的端部的外侧防脱部20a、20b以及从内侧卡定于壳体12的端部的内侧防脱部28a、28b。即,各滑块16、17不会
从壳体12脱离,在各防脱部20a、20b、28a、28b的范围内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因此,实现了
简便的操作。
[0053] 绳紧固件10由壳体12、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这三个部件构成,由于各滑块16、17的结构相同,因此由壳体12和各滑块16、17这两种部件构成,是简便的。
[0054]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省略图示)中,外侧引导部是不是直线状而是在上下排列的多个突起或者单一的突起。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省略图示)中,内侧引导部是突起,外
侧引导部是与内侧引导部嵌合的槽。另外,用于使绳1伸长的外力只要是与使用者拉拽的力
相反的方向且欲使绳1固定的外力,则并不限定于由孔眼2产生的摩擦力。另外,在其他实施
方式(省略图示)中,使用不伸缩的绳。
[005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且,本发明只要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就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本
发明安装穿过衣服的兜头帽、袖子、腰、下摆、鞋等的绳、穿过袋、背包等的袋的口的绳等。
[0056] 符号说明
[0057] 1—绳,2—孔眼,10—绳紧固件,11—孔,12—壳体,13—收纳孔,14a、14b—内侧引导部,15a、15b—终端部,16—第一滑块(滑块),17—第二滑块(滑块),18a、18b—绳通路孔,
19a、19b—头部,20a、20b—外侧防脱部,21a、21b—主体部,22a、22b—长筒片,23a、23b—短
筒片,24a、24b—外侧引导部,25a、25b—突部,26a、26b—第一倾斜面部,27a、27b—第二倾
斜面部,28a、28b—内侧防脱部,P—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