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申请号 CN202311261857.4 申请日 2023-09-27 公开(公告)号 CN117770594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9
申请人 株式会社爱德兰丝; 发明人 津村佳宏; 高野龙一;
摘要 目的在于容易设计美观性良好的外观的吹 风 机,抑制因 吹风机 的内部的 空气阻 力 被提高造成的故障,并且容易将朝向毛发或头部输出的空气的量也设定为没有过量或不足的适当的量。具备具有输出空气的吹出口(2)的主体部(4)和相对于主体部(4)向下方侧突出的 手柄 部(5);以相对于吹出口(2)的 水 平方向侧的两端部分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置有 通风 口 (3),所述通风口(3)在由于障碍物 接触 于或接近于吹出口(2)的前侧而从吹出口的空气的输出变得困难的输出困难状态下,与成为该输出困难状态之前相比,能够使空气穿过的量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吹机,具备具有输出空气的吹出口的主体部、相对于该主体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手柄部,构成为相对于前述主体部,在从前述吹出口输出空气的前侧部分能够拆装附属零件,所述附属零件能够向与前述吹出口不同大小的范围输出空气,所述吹风机的特征在于,
前述吹出口为,在以相对于前述主体部设置前述手柄部的方向侧为下方侧时的前方侧观察时,呈与上下方向侧交叉的规定的方向侧为长边方向的形状;
在前述主体部,以相对于前述吹出口的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部分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置有通风口,在由于障碍物与前述吹出口的前侧接触或接近而从前述吹出口的空气的输出变得困难的输出困难状态下,所述通风口能够与成为该输出困难状态之前相比使空气穿过的量变化或使行进方向不同而令空气能够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主体部设置有构成前述吹出口的外周部分的外周边缘部;
在前方侧观察时,在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且沿着前述规定的方向的两端部分处以能够目视的方式设置前述通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周边缘部具有:
两端侧边缘部,构成前述吹出口的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部分;
上侧边缘部,构成比该两端侧边缘部靠前述吹出口的上侧的部分,
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上方侧的第1假想平面的形状;以及
下侧边缘部,构成比前述两端侧边缘部靠前述吹出口的下侧的部分,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下方侧的第2假想平面的形状;
前述通风口被设置在相当于前述两端侧边缘部的后方侧的高度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在前述主体部的内部且用来从前述吹出口输出空气的送风装置,在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设置有外周侧间隙部,所述外周侧间隙部在前方侧观察时遍及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的整周形成,在相对于前述外周边缘部隔着前述外周侧间隙部的内侧,设置有形成从前述送风装置输出空气的输出通路的出口部分的内周侧壁部;
前述通风口被设置在与前述外周侧间隙部的后方侧连续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内周侧壁部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在前方侧观察时从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侧朝向中央侧从正面侧看向前述吹出口的中央侧凹入,
该槽部呈朝向后方侧凹陷逐渐变浅直到不再形成前述槽部的位置而连续的形状,前述主体部构成为,与前述通风口连通的内部通路的前端部分位于与不再形成前述槽部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或比该位置靠后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附属零件具有:
插入部,被形成为比前述外周边缘部小一圈,能够插入到前述外周侧间隙部;以及内侧突起部,被设置在该插入部的沿着前述规定的方向的两侧的内周部分,向前述内周侧壁部的外表面侧突出,在前后方向上连续;
作为前述内侧突起部,设置有第1内侧突起部和第2内侧突起部,所述第2内侧突起部在从前方侧观察的规定的截面中,相对于前述第1内侧突起部设置在前述通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所位于的一方侧;
在前述规定的截面中,前述槽部被设置在前述第1内侧突起部与前述第2内侧突起部之间部分的前述吹出口的中央侧。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空气的输出部分安装扩散器等的附属零件的吹风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吹风机的附属零件,已知有通过安装在空气的输出部分而能够向与无安装的状态不同的范围输出空气的零件。例如,作为附属零件已知有扩散器,通过经由扩散器从吹风机输出空气,能够将被扩散到大范围的空气向毛发喷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但是,如果使得在吹风机的空气的输出部分能够安装扩散器等的附属零件,则根据是否安装有附属零件、附属零件的形状的差异等,吹风机的空气的流动变化。此外,在头发、皮肤与来自吹风机的空气的输出部分接触的状况或接近的状况、在附近什么都没有的状况下,空气的流动也变化。该空气的流动的变化有可能使吹风机的内部的空气阻增大而成为吹风机的故障的原因,此外,如果为了使空气的流动变好而设置排出口,则有可能损害美观性。因此,关于用来根据吹风机的使用状况而适当地输出空气的结构,有可能还有改良的余地。
[0008]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即,目的在于易于设计美观性良好的外观的吹风机,抑制因吹风机的内部的空气阻力被提高而导致的故障,并且易于将朝向毛发或头部输出的空气的量也设定为没有过量或不足的适当的量。
[0009]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技术方案1所述的吹风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输出空气的吹出口的主体部和相对于该主体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手柄部,构成为相对于前述主体部,在从前述吹出口输出空气的前侧部分能够拆装附属零件,所述附属零件能够向与前述吹出口不同大小的范围输出空气,前述吹出口为,在相对于前述主体部以设置前述手柄部的方向侧为下方侧时的前方侧观察时,呈以与上下方向侧交叉的规定的方向侧为长边方向的形状;在前述主体部,以相对于前述吹出口的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部分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置有通风口,在由于障碍物与前述吹出口的前侧接触或接近而从前述吹出口的空气的输出变得困难的输出困难状态下,所述通风口能够与成为该输出困难状态之前相比使空气穿过的量变化或使行进方向不同而令空气能够穿过。
[0011] 技术方案2所述的吹风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吹风机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主体部,设置有构成前述吹出口的外周部分的外周边缘部;在前方侧观察时,在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且沿着前述规定的方向的两端部分处以能够目视的方式设置前述通风口。
[0012] 技术方案3所述的吹风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吹风机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外周边缘部具有:两端侧边缘部,构成前述吹出口的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部分;上侧边缘部,构成比该两端侧边缘部靠前述吹出口的上侧的部分,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上方侧的第1假想平面的形状;以及下侧边缘部,构成比前述两端侧边缘部靠前述吹出口的下侧的部分,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下方侧的第2假想平面的形状;前述通风口被设置在相当于前述两端侧边缘部的后方侧的高度位置
[0013] 技术方案4所述的吹风机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吹风机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前述主体部的内部且用来从前述吹出口输出空气的送风装置,在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设置有外周侧间隙部,所述外周侧间隙部在前方侧观察时遍及前述外周边缘部的内侧的整周形成,在相对于前述外周边缘部隔着前述外周侧间隙部的内侧,设置有形成从前述送风装置输出空气的输出通路的出口部分的内周侧壁部;前述通风口被设置在与前述外周侧间隙部的后方侧连续的位置处。
[0014] 技术方案5所述的吹风机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吹风机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内周侧壁部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在前方侧观察时从前述规定的方向侧的两端侧朝向中央侧从正面侧看向前述吹出口的中央侧凹入,该槽部呈朝向后方侧凹陷逐渐变浅直到不再形成前述槽部的位置而连续的形状,构成为,在前述主体部,与前述通风口连通的内部通路的前端部分位于与不再形成前述槽部的位置大致相同或比该位置靠后侧。
[0015] 技术方案6所述的吹风机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吹风机中,其特征在于,前述附属零件具有:插入部,被形成为比前述外周边缘部小一圈,能够插入到前述外周侧间隙部;以及内侧突起部,被设置在该插入部的沿着前述规定的方向的两侧的内周部分,向前述内周侧壁部的外表面侧突出,在前后方向上连续;作为前述内侧突起部,设置有第1内侧突起部和第2内侧突起部,所述第2内侧突起部在从前方侧观察的规定的截面中,相对于前述第1内侧突起部设置在前述通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所位于的一方侧;在前述规定的截面中,前述槽部被设置在前述第1内侧突起部与前述第2内侧突起部之间部分的前述吹出口的中央侧。
[0016]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吹风机,能够从在前方侧观察时形成在远离吹出口的中央的位置处的通风口输出空气。因此,即使是小型的通风口,也能够根据附属零件的有无、空气的输出状况,容易地使从通风口输出的空气的量、空气的行进方向变化。由此,容易设计美观性良好的外观的吹风机,能够抑制因吹风机的内部的空气阻力被提高造成的故障,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朝向毛发、头部输出的空气的量也设定为没有过量或不足的适当的量。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吹风机的前方侧立体图。
[0019] 图2是吹风机的后方侧立体图。
[0020] 图3(a)是吹风机的侧视图,(b)是吹出口部分的主视图。
[0021] 图4(a)是图3(b)的SA-SA线的剖视图,(b)是图3(b)的SB-SB线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在前方侧观察内周侧壁部的图,(a)是内周侧壁部的前端部分,(b)是比图5(a)靠后方侧的内周侧壁部的剖视图。
[0023] 图6是示出对应于吹出口的前侧的状况而从通风口输出的空气的流量变化的状况的说明图。
[0024] 图7(a)是扩散器的立体图,(b)是扩散器的使用状态。
[0025] 图8(a)是扩散器的后视图,(b)是图8(a)的SF‑SF线的剖视图,(c)是图7(b)的SG-SG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的吹风机1构成为,在从吹出口2输出空气的使用中,能够对应于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况而使自吹出口2之外的通风口3的空气的输出变化。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吹风机1的单体进行说明后,对安装了附属零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0027] <吹风机1的结构>
[0028] 图1至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吹风机1的图,图1是吹风机1的前方侧立体图,图2是吹风机1的后方侧立体图。此外,图3(a)是吹风机1的侧视图,图3(b)是在前方侧观察吹出口2的周边的主视图。此外,图4(a)是图3(b)的SA-SA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3(b)的SB-SB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及图2中,还一起示出了将由单点划线包围的一部分放大观察的图,在图4中示意地示出了主体部4的内部构造。
[0029] 本发明的吹风机1如图1所示,具备:主体部4,具有输出空气的吹出口2;以及手柄部5,相对于主体部4向下方侧突出;在主体部4,设有能够在吹风机1的外侧与内侧之间令空气的穿过成为可能的通风口3。主体部4被左右对称地形成。通风口3在主体部4的左右两侧设有各1个,朝向与从吹出口2输出空气的前方侧相反的后方侧开口构成为,能够沿着主体部4的侧面向后方侧输出空气。
[0030] 通风口3如图3(a)所示,在侧面观察时不能目视到开口,如图2所示,通过从斜后方侧观察而能够目视到在主体部4的外表面形成有开口。通风口3的形状详细而言以朝向斜下侧的方式开口。由此,在侧面观察或从上方侧观察吹风机1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功能上需要的通风口3难以目视到,能够实现简洁的设计。
[0031] 在主体部4,如图1及图2所示,设置有进气口7和吹出口2。在主体部4的内部,如图4(a)所示,设置有送风装置8。送风装置8是用来将从进气口7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2输出的装置,例如具备叶片部件8a、驱动叶片部件8a的达等的驱动机构8b和将空气加温的加热器8c而构成。从送风装置8输出的空气如由图4(a)的箭头示出的那样向输出口9侧行进,构成为能够从吹出口2输出暖风。
[0032] 在手柄部5,如图1所示,配置有使吹风机1动作的多个操作部6。操作部6构成为,能够针对电源的开启关闭、温度的设定、风量的调节、冷风输出等的各操作的每个内容而进行按压操作或滑动操作,在手柄部5的前侧设置有操作部6的一部分(前侧操作部6a),在手柄部5的侧面侧设置有侧面侧操作部6b。
[0033] 侧面侧操作部6b如图3(a)所示,被设置在将手柄部5在上下方向上大致3等分时的除了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以外的中央部分。由此,使得拇指、食指位于容易操作侧面侧操作部6b的高度位置,在握住手柄部5的情况下,从通风口3输出的空气能够容易地向比握住手柄部5的手靠上方侧离开而行进。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从通风口3输出的暖风被直接喷吹到握住手柄部5的手的境况。另外,在侧面侧操作部6b,优选地配置在吹风机1的使用中被操作的操作部6,优选地配置能够进行下述操作的操作部:执行变更温度的高低的操作、调节风量的强弱的操作。
[0034] <吹出口2及通风口3>
[0035] 接着,主要参照图3、图5及图6,对吹出口2和通风口3进一步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在前方侧观察(正面观察)吹出口2的内侧部分(内周侧壁部16)的图,图5(a)是内周侧壁部16的前端部分(输出口9),图5(b)是比图5(a)靠后方侧的内周侧壁部16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对应于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况而从通风口3输出的空气的流量、行进方向变化的状况的说明图,图6(a1)至图6(a3)是图3(b)的SC-SC线的剖视图,图6(b1)及图6(b2)是图3(b)的SD-SD线的剖视图,图6(c)是图3(b)的SE-SE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同时示出了吹出口2及通风口3的外形形状,图6(a1)、图6(b1)及图6(c)示出了在吹出口2的前方侧没有障碍物H的状态,图6(a2)及图6(b2)示出了障碍物H位于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态,图6(a3)示出在吹出口2的前侧安装有附属零件D的状态。
[0036] 吹出口2如图3(b)所示呈下述横长的形状:在前方侧观察时,在以相对于主体部4设置有手柄部5的方向侧为下方侧的情况下以平方向侧为长边方向。吹出口2的横宽的最大部分设定为位于比上下方向中的中央靠下侧,在该横宽的最大部分的内侧设置有通风口3。换言之,通风口3被设置在比上下方向中的中央靠下侧,与设置了通风口3相对应,呈与上下方向的中央相比下侧在横向上被扩大的形状。
[0037] 吹风机1构成为吹出口2的中央附近比远离中央的位置更多地输出空气、此外容易将空气以高速输出。因此,通风口3被形成在从风量多、风速为高速的中央侧较远离开的位置,能够使穿过通风口3的空气的流量、行进方向不易较大地受向前方侧行进的空气的影响。由此,能够根据需要容易使空气的流量减少,或使行进方向反转而向后方侧行进,即使是小型的通风口3,也能够效率良好地使空气的流量、行进方向变化。
[0038] 另外,前方侧观察时的吹出口2的长边方向虽然不需要设定为一定与水平方向一致,但优选设定为与水平方向接近(例如,相对于水平方向为30度以下的倾斜范围内)。由此,能够实现具有范围较大的稳定感的设计。
[0039] 在主体部4,如图3(b)所示,设置有构成吹出口2的外周部分的外周边缘部11。通风口3设置为,在前方侧观察时位于外周边缘部11的内侧且沿着水平方向的两侧的端部分处,能够从前方侧目视到。此外,通风口3相当于将吹出口2的内侧部分与主体部4的外表面部分连接的内部通路13的出口部分,内部通路13的出口部分在前方侧观察时位于吹出口2的内侧。因此,能够抑制主体部4向横向的扩大而容易成为纤细的设计,并且能够避免从通风口3输出的空气行进到使用者侧而导致的产生不适感的境况。
[0040] 另外,通风口3优选地设置为,在相对于吹出口2的水平方向侧的两端部分靠后方侧、相对于形成吹出口2的外周的外周边缘部11在靠后方侧通风口3的一部分重叠。此外,通风口3为与横宽相比在纵向上较长的形状,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形成为与通风口3的最大的横宽部分相比在纵向上具有2倍以上的长度的纵长形。通过这些形状设定,能够在确保通风口3的大小(开口面积)的同时,抑制主体部4的横宽而实现纤细的设计。
[0041] 在相对于通风口3靠后侧,如图2所示,设置有使主体部4的外表面向内侧凹入而形成的后侧凹陷部12。后侧凹陷部12为,向主体部4的内侧凹入的部分与后方侧连续而构成,以使通风口3的形状(详细地讲,相当于主体部4的内侧的一部分的形状)从比通风口3靠前侧的内部通路13到比通风口3靠后侧连续。在图2中,作为后侧凹陷部12,将相当于朝向主体部4的内侧凹入的曲面的上下方向中的中央的位置用双点划线示出。通过将该后侧凹陷部12较长地形成到主体部4的后方侧,在从通风口3输出空气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空气沿着主体部4的外表面向后方侧直线行进,能够使空气难以向使用者侧行进。
[0042] 吹出口2如图3(b)所示,其外周部分由位于主体部4的前侧部分的外周边缘部11构成。吹出口2的外周边缘部11形成向前方侧输出空气的通路的外周部分。
[0043] 外周边缘部11如图3(a)所示,被设定为下述形状,即,比形成吹出口2的外周边缘部1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稍靠下侧的高度部分最向前侧(图3(a)的左侧)突出。优选外周边缘部11中最向前侧突出的部分的高度位置相当于设置通风口3的高度位置,设定为包含在设置通风口3的高度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被设定为与通风口3的横宽为最大的位置大致相同。由此,即使将通风口3的数量设定得较少,也能够成为容易与障碍物的有无等的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况对应的通风口3。
[0044] 这里,吹出口2的外周边缘部11如图3(b)所示,将两端侧边缘部11a、上侧边缘部11b和下侧边缘部11c组合而构成。两端侧边缘部11a构成吹出口2的水平方向侧的两端部分,在两端侧边缘部11a的内侧,在前方侧观察时设置有通风口3。上侧边缘部11b构成比两端侧边缘部11a靠吹出口的上侧的部分。下侧边缘部11c构成比两端侧边缘部靠吹出口的下侧的部分。
[0045] 上侧边缘部11b如图3(a)所示,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上方侧的第1假想平面P1的形状。下侧边缘部11c为沿着朝向前方斜下方侧的第2假想平面P2的形状。上侧边缘部11b和下侧边缘部11c被构成为在上方侧和下方侧朝向不同的方向侧,从而即使障碍物接触到吹出口2的前侧,也能够容易地在吹出口2的上方侧或下方侧的某侧形成前后方向的间隙。
[0046] 第1假想平面P1和第2假想平面P2如图3(a)所示,被设定为在侧面观察时以形成倾斜度A的方式交叉的朝向。该倾斜角度A可以设定在10度到60度的范围内,优选的是设为20度到45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30度的设定。
[0047] 在吹出口2的内侧,以相对于第1假想平面P1和第2假想平面P2向后方侧偏移了稍稍的量(例如1mm~2mm)的位置成为前端面的方式,设置有输出口9。输出口9是将从送风装置8送风来的空气输出的部分。
[0048] 主体部4如图4(a)所示,构成为外侧部件4a和内侧部件4b的双层构造。外侧部件4a构成吹风机1的外表面部分,形成空气穿过的筒状部分的外侧。内侧部件4b构成在外侧部件4a的内侧形成为筒状的输出通路14的外周部分。在相当于输出通路14的上游侧的后侧(图4(a)的右侧),设置有送风装置8,内侧部件4b被做成将送风装置8的空气的输出部分(图4(a)中的送风装置8的左侧部分)包围的形状。在相当于输出通路14的下游侧的前侧(图4(a)的左侧),设置有在吹出口2的内侧开口形成的输出口9。从送风装置8输出的空气经由输出通路14被从输出口9向吹风机1的前方侧输出。
[0049] 此外,输出通路14如图4(b)所示那样,形成为具有在距输出口9较近的部分将空气向中央侧集中的形状。由此,容易从吹出口2的中央附近输出高速的空气,相应地,在从吹出口2的中央离开而设置的通风口3中能够容易地使空气的流量、行进方向变化。
[0050] 输出口9如图1所示,在吹出口2的内侧将离开设置的多个的以大致V字状开口形成的部位组合而构成。在被多个输出口9包围的中央侧,设置有在前方侧观察时呈大致圆形的圆柱状的磁性体15。磁性体15在向吹出口2的前侧安装附属零件的情况下,能够在附属零件设置磁而将其用磁力吸附在磁性体15的前侧。
[0051] 输出口9如图5(a)所示,由构成以大致V字状开口的外周部分的壁部(内周侧壁部16)形成。内周侧壁部16设置为相对于吹出口2(外周边缘部11)位于隔开外周侧间隙部17的内侧。
[0052] 在吹出口2(外周边缘部11)与输出口9(内周侧壁部16)之间,作为外周侧间隙部17而设置有在前方侧观察时遍及外周边缘部11的内侧的整周的大致一定宽度的间隙。外周侧间隙部17是通过将形成于附属零件的筒状的插入部33(参照图7(b))插入而能够安装附属零件的部位。
[0053] 内周侧壁部16为将大致V字状的输出口9包围的形状,从吹出口2的周缘侧朝向中央侧,形成在前方侧观察时以大致V字状凹入的槽部19。槽部19如图5(a)、图5(b)及图6(a1)所示,为朝向后方侧而凹陷逐渐变浅且构成槽部19的底部分的棱线21向吹出口2的外周部分(外侧部件4a)逐渐接近的形状。在图5(b)中,示意地示出了槽部19的深度大致为一半的位置处的内周侧壁部16的截面形状。
[0054] 槽部19呈在后端侧直到最终槽部19消失的位置而直线地连续的形状。由此,能够使距吹出口2的中央侧较近的部分的空气也朝向通风口3,或将从通风口3进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距吹出口2的中央较近的位置朝向前方侧输出。另外,槽部19并不需要一定为朝向后方侧直线地连续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弯曲的形状、折线状等其他的形状而连续。但是,为了使经由通风口3的空气的行进变得顺畅,优选的是由直线状、接近于直线的曲线或折线、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此外,槽部19不需要在前方侧观察时一定呈以大致V字状(大致三角形状)凹入的形状,也可以呈以大致U字状、大致梯形状等其他形状凹入的形状,在呈其他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输出口9的形状也与槽部19的形状对应而做成大致U字状、大致I字状等其他形状。
[0055] 主体部4如图6(a1)所示那样构成为,槽部19的底部分(棱线21)到达外周侧间隙部17(构成外周边缘部11的外侧部件4a的内表面附近),与通风口3连通的内部通路13的前端部分位于比不再形成槽部19的位置稍靠后侧。由此,朝向通风口3,由槽部19形成的空气能够穿过的部分容易以接近于直线的形状连续,能够效率良好地实施利用了通风口3的空气的穿过。
[0056] 这里,槽部19如图5(a)所示,对于多个输出口9分别形成在多个部位,不仅是向设置通风口3的水平方向侧扩展而设置的槽部19a,还形成有向没有设置通风口3的斜上方侧扩展的槽部19b、向下方侧扩展的槽部19c。经由这些向没有设置通风口3的方向侧扩展的槽部19b、19c的空气利用位于外周侧间隙部17的里侧的里侧壁部22被向通风口3侧引导。
[0057] 里侧壁部22如图3(a)所示,形成吹出口2的内周部分的后端侧(图3(a)的右侧)的端面,如图4(a)所示,形成被外侧部件4a的内表面、内侧部件4b的外表面和里侧壁部22包围以向通风口3连通的通路。由此,不仅是向设置通风口3的一侧扩展的槽部19,关于其他槽部19也能够实现利用了通风口3的空气的穿过。另外,附属零件的插入部33(参照图7(b))嵌在外周侧间隙部17,借助插入部33的长度、厚度的设定,能够设定是否利用通风口3的功能、穿过的空气的量。
[0058] 例如,如果以在附属零件的插入部33(参照图7)与里侧壁部22之间在整周形成一定以上(例如1mm以上)的间隙的方式设定插入部33的长度,则能够充分地发挥通风口3的功能。如果将插入部33与里侧壁部22的间隙消除,则能够使得通风口3的功能不发挥。在扩散器DF(参照图7)等将空气的输出部分设定为比吹出口2大范围的附属零件的情况下,在插入部33与里侧壁部22之间设定空气能够穿过的间隙,能够对利用了通风口3的空气的输出的变化进行利用,这一点能够减小吹风机1的内部的空气阻力增大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是优选的。
[0059] 在形成多个输出口9的内周侧壁部16之间,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多个部位设置有比槽部19朝向吹出口2的中央侧更深地凹入的深槽M。这些深槽M与槽部19同样,呈向后方侧逐渐变浅的形状,通过利用里侧壁部22而形成向通风口3连续的通路。另外,并不一定需要设置深槽M,也可以在设置深槽M的部分也设置与槽部19大致相同深度的凹陷,或者也可以将深槽M省略而将相当于多个输出口9之间部分的壁部用共用的1片壁部构成。
[0060] 接着,主要参照图6,对因障碍物的有无导致的通风口3的空气的输出的变化进行说明。如图6(a1)及图6(b1)所示,在吹出口2的前侧没有障碍物的通常的状况下,经由位于吹出口2的内侧的输出口9,将来自送风装置8(参照图4)的高速的空气大量地输出。吹出口2的外周部分(外周侧间隙部17)为,被从输出口9向前侧行进的空气的流动牵引,比输出口9低速且少量的空气向前侧行进。此外,如图6(a1)所示,来自通风口3的空气也经由槽部19向前侧行进。
[0061] 如果障碍物位于吹出口2的前侧,则来自通风口3的空气的输出与通常的状况不同,成为输出困难的状态(输出困难状态)。图6(a2)及图6(b2)例示了障碍物H位于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况。作为障碍物H,可以例示人的头部、衣服等。如果在吹出口2的前侧有障碍物H,则从输出口9输出的空气不能向前方行进,相应地要向吹出口2的外侧行进。此时,能够使空气经由外周侧间隙部17、槽部19向通风口3侧行进,能够将空气从通风口3向吹风机1的后方侧输出。
[0062] 这里,输出口9(内周侧壁部16)被构成为,前端部分位于比吹出口2(外周边缘部11)靠后方侧。因此,即使是障碍物H很接近于或接触于吹出口2的状况,通过向吹出口2的外侧行进,也能够容易地使空气经由外周侧间隙部17向通风口3侧行进。由此,能够减轻比输出口9距送风装置8近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阻力过度增大的异常境况,容易使送风装置8以接近于正常的状态动作。
[0063] 在图6(a3)中,示出了在吹风机1的前侧利用磁铁30安装着附属零件D的状况。此外,例示了作为附属零件D而设置了空气的输出部分的情况,所述空气的输出部分在比吹出口2的中央部距周缘近的部分处输出大量的空气。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空气的输出部分形成得较小,能够提高吹风机1的内部的空气阻力,由此,能够在由附属零件D将空气的输出范围扩大为大范围的同时,使大量的空气从远离吹出口2的中央的输出部分高速地行进。在此情况下,如果障碍物接触于或接近于附属零件D的前侧,则吹风机1的内部的空气阻力被过度地提高,有可能发生吹风机1的异常的温度上升而难以继续使用。相对于此,通过相对于远离吹出口2的中央的输出部分在后方侧设置通风口3,能够抑制异常的温度上升,即使安装附属零件D也能够安全地使用吹风机1。
[0064] 这样,在吹风机1设置通风口3,所述通风口3在由于障碍物接触于或接近于吹出口2的前侧而从吹出口2的空气的输出困难的输出困难状态下,与成为输出困难状态之前的通常的状况相比,能够使空气穿过的量变化,能够根据障碍物的有无及位置、附属零件的有无等,使从通风口3输出的空气的行进方向从前方向后方而不同。由此,能够抑制吹风机1的异常的温度上升,能够安全地使用吹风机1。
[0065] 此外,通风口3以相对于吹出口2的水平方向侧的两端部分位于后方侧的方式设置(参照图3(b))。因此,能够从在前方侧观察时形成在远离吹出口2的中央的位置处的通风口3向后方侧输出空气。由此,即使是小型的通风口3,也能够根据附属零件D的有无、空气的输出状况,容易地使从通风口3输出的空气的量、空气的行进方向变化。因而,能够容易设计美观性良好的外观的吹风机1,并且容易将朝向毛发、头部输出的空气的量也设定为没有过量或不足的适当的量。
[0066] 接着,参照图7及图8对安装着扩散器DF的吹风机1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扩散器DF的图,图7(a)是扩散器DF的立体图,图7(b)是在吹风机1的前侧安装着扩散器DF的使用状态。此外,图8(a)是扩散器DF的后视图,图8(b)是图8(a)的SF‑SF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c)是示出吹风机1与扩散器DF的嵌合部分的说明图。另外,在图8(b)及图8(c)中,将与扩散器DF的安装部分相关联的吹风机1的形状用双点划线示出。
[0067] 扩散器DF是在吹风机1的从吹出口2输出空气的前侧部分能够向与吹出口2不同大小的范围输出空气的附属零件。扩散器DF如图7(a)所示,具备设置有输出空气的许多个孔的输出面部31及突起部32、以及在后方侧以环状突出的插入部33。
[0068] 插入部33被形成为比吹风机1的外周边缘部11(参照图1)小一圈,如图8(b)所示,其外侧部分被形成为与外周边缘部11的内侧嵌合的大小。插入部33的内表面的大小如图8(c)所示,被形成为与内周侧壁部16的外侧嵌合的大小。从吹风机1的吹出口2输出的空气经由插入部33向扩散器DF的前侧行进,被从输出面部31及突起部32的孔向吹风机1的前方侧输出。
[0069] 在插入部33的沿着水平方向的两侧部分,如图8(b)及图8(c)所示,设置有朝向筒状的空间内突出、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内侧突起部34。内侧突起部34如图8(c)所示,从水平方向的上下两侧的4个部位朝向内周侧壁部16的外表面突出。该内侧突起部34能够进行吹风机1和扩散器DF的定位及防松脱,此外,构成为容易在内侧突起部34与插入部33之间确保一定以上的间隙。由此,能够确保经由位于外周侧间隙部17的后侧的内部通路13向通风口3连续的路径。由此,在安装着扩散器DF的状况下,也能够利用来自通风口3的空气的输出的变化而从扩散器DF安全地输出空气。
[0070] 这里,作为内侧突起部34,如图8(c)所示,设置有第1内侧突起部34a和第2内侧突起部34b。在从前方侧观察的截面中,第2内侧突起部34b位于相对于第1内侧突起部34a靠通风口3所位于的下方侧。此外,构成为在从前方侧观察的截面中,槽部19位于第1内侧突起部34a与第2内侧突起部34b之间部分的吹出口2的中央侧。由此,相对于从由内侧突起部34形成的间隙向通风口3连续的通路,经由槽部19的空气也能够容易穿过,能够可靠地利用槽部
19和通风口3发挥根据吹出口2的前侧的状况变化使空气的输出变化的功能。
[0071] 此外,在插入部33的内周侧,在图8(b)中由粗实线包围的范围(第1内侧突起部34a与第2内侧突起部34b之间部分)中,设置有与其他部分相比被设定为较薄的厚度的薄壁部35。薄壁部35被设定为比其他部分大约薄0.5mm的厚度,在第1内侧突起部34a与第2内侧突起部34b之间使向通风口3连续的空间扩大。由此,也能够为容易形成连通到通风口3的通路而容易发挥通风口3的效果的吹风机1。
[0072]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更为发挥与上述的各效果同样的效果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风口3在前方侧观察时在吹出口2的内侧设置在能够目视到的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风口3在前方侧观察时在吹出口2的内侧不能目视到。
[0074]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吹出口2的外周边缘部11呈具有沿着第1假想平面P1和第2假想平面P2的部分的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也可以呈具有沿着单一的平面的部分的形状,也可以呈由沿着曲面的部分构成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呈包含沿着3个以上的平面的部分的形状等其他形状。
[0076] 本发明的吹风机能够在使人的头发干燥或整理发型时使用。
[0077] 附图标记说明
[0078] 1:吹风机
[0079] 2:吹出口
[0080] 3:通风口
[0081] 4:主体部
[0082] 5:手柄部
[0083] 8:送风装置
[0084] 9:输出口
[0085] 11:外周边缘部
[0086] 11a:两端侧边缘部
[0087] 11b:上侧边缘部
[0088] 11c:下侧边缘部
[0089] 13:内部通路
[0090] 14:输出通路
[0091] 16:内周侧壁部
[0092] 17:外周侧间隙部
[0093] 19、19a、19b、19c:槽部
[0094] 33:插入部
[0095] 34:内侧突起部
[0096] 34a:第1内侧突起部
[0097] 34b:第2内侧突起部
[0098] D:附属零件
[0099] DF:扩散器(附属零件)
[0100] P1:第1假想平面
[0101] P2:第2假想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