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具有防翻转机构的伞

申请号 CN201780065107.6 申请日 2017-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9982599A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申请人 什德雷恩公司; 发明人 D·哈赫恩斯怀特; A·哈赫恩斯怀特;
摘要 一种伞,其具有通过主支柱附接到滑动件的多个伞支骨。所述伞具有由多个防翻转支柱形成的防翻转机构。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相应的主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连接到浮动接头构件,该浮动接头构件可沿一个相应的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地移动。防翻转机构还包括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的止动件,该止动件用于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 定位 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 力 而导致的翻转。
权利要求

1.一种伞,包括:
细长轴,所述细长轴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反的第二端;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围绕细长轴设置并可沿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多个伞支骨,所述伞支骨通过多个主支柱连接到滑动件,所述主支柱在撑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撑开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撑开、伸出的位置,而当处于收合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收合、折叠的位置;
防翻转机构,所述防翻转机构包括多个防翻转支柱,其中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联接到一个相应的主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沿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的浮动接头构件,所述防翻转机构还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固定地连接到伞支骨并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定位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而导致的翻转;
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具有第一面、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一面形成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其中,在伞的收合位置,多个伞支骨中的一个伞支骨被接收容纳在第一槽内并且多个主支柱中的一个被接收容纳在第二槽内,以形成嵌套布置,由此增加了伞的紧凑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每个主支柱在近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且在远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浮动接头包括主体和接头连接件,所述主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用于接收所述伞支骨的孔,所述接头连接件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防翻转支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主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在第一端和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处均具有凹形端接头,所述的一个主支柱具有与第一端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接头连接件,所述浮动接头构件包括与第二端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接头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浮动凹口,所述浮动凹口围绕轴设置且配置为沿该轴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浮动凹口设置在与多个伞支骨可枢转地连接的顶部凹口和所述滑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每个伞支骨包括远端尖端,所述远端尖端由中空主体限定,所述中空主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孔,所述孔用于容纳伞支骨的远端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伞支骨的远端和孔的一端之间,用于向伞罩施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主支柱通过支柱-伞支骨接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所述支柱-伞支骨接头采用双接头形式,其中一端接头用于将主支柱连接到伞支骨,另一端接头用于将主支柱连接到防翻转支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主支柱的远端包括远端接头,所述远端接头具有与所述伞支骨上的固定凸形接头配合的凹形部分以及与作为所述伞支骨的一部分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部分。
11.一种伞,包括:
细长轴,所述细长轴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反的第二端;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围绕细长轴设置并可沿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多个伞支骨,所述伞支骨通过多个主支柱连接到滑动件,所述主支柱在撑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撑开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撑开、伸出的位置,而当处于收合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收合、折叠的位置;
防翻转机构,所述防翻转机构包括多个防翻转支柱,其中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相应的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具有第一面、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使得在伞的收合位置,多个伞支骨中的一个被接收在第一槽内并且多个支柱中的一个被接收在第二槽内,以形成嵌套的布置,增加了伞的紧凑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多个伞支骨包括多个第一伞支骨和多个第二伞支骨,所述多个支柱包括一多个第一支柱和多个第二支柱,其中单个伞支骨连杆组件包括:
一个第一伞支骨,其在轴的一端与第一凹口可枢转地相连;
一个第二伞支骨,其远端具有用于连接到伞罩的尖端;
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的一个第一支柱;
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支柱和第二伞支骨的伞支骨接头;
以及
压缩臂,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相反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顶部凹口;
其中,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支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伞支骨的一端具有在一端形成的槽,所述第一支柱穿过所述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浮动接头构件,所述浮动接头构件能够沿所述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所述防翻转机构还包括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定位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力而导致的翻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一个支柱在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并且在其第二端通过第一伞支骨接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所述防翻转件在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接头,并且在其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面的槽在拐点处过渡到凸起部分,所述第二面的槽在所述拐点处过渡到凸起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槽的深度被选择,使得其中一个伞支骨能够被接收并捕获在其中;所述第二槽的深度被选择,使得其中一个支柱能够被接收并捕获在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一端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接头部分;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二端部包括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接头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终止于第一对指状件,在所述第一对指状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终止于第二对指状件,在第二对指状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槽,其中第一接头连接件容纳在第一槽内,用于将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第二接头连接件容纳在第二槽内,用于将防翻转件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相应的支柱。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弯曲,所述第二端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弯曲。
22.一种用于伞的防翻转机构的防翻转支柱,包括:
支柱主体,所述支柱主体具有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一面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的第二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1.一种伞,包括:
细长轴,所述细长轴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反的第二端;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围绕细长轴设置并可沿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多个伞支骨,所述伞支骨通过多个主支柱连接到滑动件,所述主支柱在撑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撑开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撑开、伸出的位置,而当处于收合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收合、折叠的位置;
防翻转机构,所述防翻转机构包括多个防翻转支柱,其中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联接到一个相应的主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沿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的浮动接头构件,所述防翻转机构还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固定地连接到伞支骨并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定位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力而导致的翻转;
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具有第一面、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一面形成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其中,在伞的收合位置,多个伞支骨中的一个伞支骨被接收容纳在第一槽内并且多个主支柱中的一个被接收容纳在第二槽内,以形成嵌套布置,由此增加了伞的紧凑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每个主支柱在近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且在远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浮动接头包括主体和接头连接件,所述主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用于接收所述伞支骨的孔,所述接头连接件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防翻转支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主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在第一端和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处均具有凹形端接头,所述的一个主支柱具有与第一端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接头连接件,所述浮动接头构件包括与第二端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接头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浮动凹口,所述浮动凹口围绕轴设置且配置为沿该轴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浮动凹口设置在与多个伞支骨可枢转地连接的顶部凹口和所述滑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每个伞支骨包括远端尖端,所述远端尖端由中空主体限定,所述中空主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孔,所述孔用于容纳伞支骨的远端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伞支骨的远端和孔的一端之间,用于向伞罩施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主支柱通过支柱-伞支骨接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所述支柱-伞支骨接头采用双接头形式,其中一端接头用于将主支柱连接到伞支骨,另一端接头用于将主支柱连接到防翻转支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主支柱的远端包括远端接头,所述远端接头具有与所述伞支骨上的固定凸形接头配合的凹形部分以及与作为所述伞支骨的一部分的凹形端接头配合的凸形部分。
11.一种伞,包括:
细长轴,所述细长轴具有第一端以及相反的第二端;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围绕细长轴设置并可沿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多个伞支骨,所述伞支骨通过多个主支柱连接到滑动件,所述主支柱在撑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撑开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撑开、伸出的位置,而当处于收合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收合、折叠的位置;
防翻转机构,所述防翻转机构包括多个防翻转支柱,其中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相应的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具有第一面、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使得在伞的收合位置,多个伞支骨中的一个被接收在第一槽内并且多个支柱中的一个被接收在第二槽内,以形成嵌套的布置,增加了伞的紧凑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多个伞支骨包括多个第一伞支骨和多个第二伞支骨,所述多个支柱包括多个第一支柱和多个第二支柱,其中单个伞支骨连杆组件包括:
一个第一伞支骨,其在轴的一端与第一凹口可枢转地相连;
一个第二伞支骨,其远端具有用于连接到伞罩的尖端;
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的一个第一支柱;
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支柱和第二伞支骨的伞支骨接头;
以及
压缩臂,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相反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顶部凹口;
其中,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支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伞支骨的一端具有在一端形成的槽,所述第一支柱穿过所述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浮动接头构件,所述浮动接头构件能够沿所述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所述防翻转机构还包括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定位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力而导致的翻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一个支柱在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并且在其第二端通过第一伞支骨接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所述防翻转件在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接头,并且在其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伞支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面的槽在拐点处过渡到凸起部分,所述第二面的槽在所述拐点处过渡到凸起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槽的深度被选择,使得其中一个伞支骨能够被接收并捕获在其中;所述第二槽的深度被选择,使得其中一个支柱能够被接收并捕获在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一端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接头部分;所述防翻转支柱的第二端部包括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接头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终止于第一对指状件,在所述第一对指状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终止于第二对指状件,在第二对指状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槽,其中第一接头连接件容纳在第一槽内,用于将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第二接头连接件容纳在第二槽内,用于将防翻转件可枢转地连接到一个相应的支柱。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弯曲,所述第二端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弯曲。
22.一种用于伞的防翻转机构的防翻转支柱,包括:
支柱主体,所述支柱主体具有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其中,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一面的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的第二槽,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一面形成的凸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第二槽,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第二面形成的凸面。

说明书全文

具有防翻转机构的伞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14,906的优先权,同时也是美国专利申请14/614,906的部分继续申请,并要求于2016年11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2/423,708以及于2016年8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2/377,042的优先权,上述各文件的全部内容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伞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伞,其设计成能够在包括强等不利条件下防止翻转。

背景技术

[0004] 众所周知,伞具是一种用于保护使用者免受来自雨雹或阳光等这些天气因素影响的装置。传统的伞具有以下部件:伞杆、伞罩、伞支骨、滑动件、弹片和伞尾。伞杆是自底部的伞柄(或庭院伞座)延伸至顶部的伞罩的金属杆或木质杆。伞罩是伞具的织物部分,可以接挡雨水、风和阳光。伞支骨构成伞具的结构和形状。伞外支骨用于支撑伞罩,而伞内支骨(有时称为支架骨)用作支撑件并将伞外支骨连接到伞杆。滑动件连接到支骨/支架骨,同时能够在伞杆上下滑动,负责撑开和收起伞罩。许多伞具设计包括顶部弹片以在伞罩打开时将滑动件保持在上方位置,还包括底部弹片以在伞罩收起时将滑动件保持在下方位置,并且有时还包括中心球形弹片以在伸缩伞中延伸伞杆的长度。伞的尖顶饰(也称为伞尾),其位于伞的最顶部、处于伞罩之上,主要起装饰作用。
[0005] 伞支骨在用于支撑伞罩织物的折叠结构中起作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当伞罩完全展开并被阵风吹得倾向于翻转时,作用在伞罩织物上的增向峰值。这些力从伞罩传递到伞罩支骨,并且根据风的方向以相反的方向作用在伞支骨上。因此,伞支骨必须足够坚固以承受来自两个主要相反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作用于它们的力。
[0006] 上述结构是伞具的最常见结构,且其伞罩呈现向下凸圆的形状。当发生强风或突然阵风时,这种设计会带来一个重要问题,即强风或突然阵风会对伞罩的内表面施加力,导致伞罩从其正常的位置向上翻转至向上凸起的位置。
[0007] 目前已经有伞具提出解决阵风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在伞罩内设置孔,由于该孔允许空气流过伞罩,从而减小伞罩所经受的总力。然而,孔径大小不足以使气流充分流过以将力大大减小,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伞罩仍然会翻转。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增设从伞形支柱连接到尖端区域的弦。然而,该解决方案还存在缺陷,即这些弦在使用期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松或发生断弦或缠弦等。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伞,其作用是防止伞具在强风中发生翻转。

发明内容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伞具包括细长轴,该细长轴具有第一端和相反的第二端,以及可滑动地围绕该细长轴设置的滑动件,该滑动件可沿该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伞具有多个伞支骨,这些伞支骨通过多个主支柱连接到滑动件上,所述主支柱在撑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处于撑开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撑开、伸出的位置;而当处于收合位置时,伞支骨处于收合、折叠的位置。
[0010] 根据本发明,伞具有由多个防翻转支柱形成的防翻转机构。每个防翻转支柱可枢转地联接到一个相应的主支柱并且可枢转地联接到浮动接头构件,该浮动接头构件可沿着伞支骨的长度方向自由地移动。防翻转机构还包括止动件,该止动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并限制浮动接头构件沿伞支骨的行程长度,且定位成防止相应的伞支骨响应于施加的力而导致的翻转。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手动类型的伞的侧视图,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轴和伞支骨组件,并且示出了其处于完全打开的位置,其中出于说明目的仅显示单个伞支骨组件;
[0012] 图2是图1的伞支骨组件处于半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0013] 图3是图1的伞支骨组件处于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0014] 图4是具有多个伞支骨组件的图1所示的伞的透视图,其示出的伞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0015] 图5是图4的伞的处于完全收合位置的透视图;
[0016] 图6是图1的伞支骨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其示出了本发明的防翻转特征;
[0017] 图7A是在图1的伞支骨组件中的支柱与伞支骨接头的透视图;
[0018] 图7B是图7A的支柱与伞支骨接头的侧视图;
[0019] 图7C是图7A的支柱与伞支骨接头的俯视图;
[0020] 图7D是图7A的支柱与伞支骨接头的一端部视图;
[0021] 图8A是在图1的伞支骨组件中的浮动接头的透视图;
[0022] 图8B是图8A的浮动接头的侧视图;
[0023] 图8C是图8A的浮动接头的俯视图;
[0024] 图8D是图8A的浮动接头的一端部视图;
[0025] 图9A是在图1的伞支骨组件中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透视图;
[0026] 图9B是图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侧视图;
[0027] 图9C是图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俯视图;
[0028] 图9D是图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一端部视图;
[0029] 图10A是伞支骨尖端的透视图;
[0030] 图10B是伞支骨尖端的俯视图;
[0031] 图10C是伞支骨尖端的侧视图;
[0032] 图10D是伞支骨尖端的一端部视图;
[0033]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伞支骨尖端组件的俯视图;
[0034] 图12是处于收合/未压缩状态的尖端组件的剖视图;
[0035] 图13是处于打开/压缩状态的尖端组件的剖视图;
[0036] 图14是在图1的伞中的轴组件的侧视图;
[0037] 图15是轴的放大侧视图,其中该轴锁是轴组件的一部分;
[0038] 图16是轴锁的剖视图;
[0039] 图17A是轴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滑动件处于解锁位置;
[0040] 图17B是图17A的滑动件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图;
[0041] 图18A是轴组件的侧视图,其中滑动件处于锁定位置;
[0042] 图18B是轴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滑动件处于锁定位置;
[0043]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动类型的伞的侧视图,其包括轴和伞支骨组件,并且示出了其处于完全打开的位置,其中仅显示单个伞支骨组件(仅用于说明目的);
[0044] 图20是根据一实施例的防翻转支柱的俯视图;
[0045] 图21是防翻转支柱的侧视图;
[0046]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伞(例如,两段可折叠类型的伞)的侧视图,其包括轴和伞支骨组件,并且示出了其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其中仅示出了单个伞支骨组件(仅出于说明目的);
[0047] 图23是图22的伞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透视图;
[0048] 图24是图22的伞处于半开位置的侧视图;
[0049] 图25是图22的伞处于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0050] 图26是图22的伞处于完全收合位置的透视图;
[0051] 图27A是一示例性伞支骨尖端的透视图;
[0052] 图27B是伞支骨尖端的俯视图;
[0053] 图27C是伞支骨尖端的侧视图;
[0054] 图27D是伞支骨尖端的一端部视图;
[0055] 图28A是在图22的伞支骨组件中的浮动接头的透视图;
[0056] 图28B是图28A的浮动接头的侧视图;
[0057] 图28C是图28A的浮动接头的俯视图;
[0058] 图28D是图28A的浮动接头的一端部视图;
[0059] 图29A是在图22的伞支骨组件中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透视图;
[0060] 图29B是图2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侧视图;
[0061] 图29C是图2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俯视图;
[0062] 图29D是图29A的浮动接头止动件的一端部视图;
[0063] 图30A是在图22的伞支骨组件中的防翻转支柱的透视图;
[0064] 图30B是图30A的防翻转支柱的侧视图;
[0065] 图30C是图30A的防翻转支柱的仰视图;
[0066] 图30D是图30A的防翻转支柱的一端部视图;
[0067] 图31A是在图22的伞支骨组件中的第二伞支骨接头的透视图;
[0068] 图31B是图31A的第二伞支骨接头的侧视图;
[0069] 图31C是图31A的第二伞支骨接头的俯视图;
[0070] 图31D是图31A的第二伞支骨接头的一端部视图;
[0071] 图32A是在图22的肋组件中的第一伞支骨的透视图;
[0072] 图32B是图31A的第一伞支骨接头的侧视图;
[0073] 图32C是图31A的第一伞支骨接头的俯视图;
[0074] 图32D是图31A的第一伞支骨接头的一端部视图;
[0075] 图3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伞的侧视图,其中伞处于第一(完全打开)位置;
[0076] 图34是图33的伞处于第二位置的侧视图;
[0077] 图35是图33的伞处于第三(完全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0078] 图36是图33的伞处于第一位置的透视图;
[0079] 图37是图33的伞处于第三(完全收合)位置的侧视图;以及
[0080] 图38是其中一个伞支骨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1] 如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涉及伞具的多个部件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轴结构以及伞支骨组件。如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的特征可以用手动伞和自动伞来实现。此外,其他特征可以用其他类型的伞具实现。因此,通过以下讨论及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的教导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008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伞100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其中一个组件并且简化了对本发明的讨论。伞100通常被称为高尔夫伞,其通常被认为是超大的伞,用于保护高尔夫球手及其球车免受雨淋。高尔夫伞的长轴通常不可折叠。应当理解的是,除了高尔夫伞之外,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可以在其他类型的伞中实施。
[0083] 如图1和图14所示,伞100包括轴110,该轴110具有第一(顶部)端112和相反的第二(底部)端114。轴110本身可由任何数量的不同构件配合形成轴110,并且图1中所示的轴110是手动伞组件的一部分,其中如本文所述使用者可手动撑开和收起伞。在第一端112处,通常提供伞盖或伞尾(未示出)以封闭轴110;在第二端114处,设置手柄130以供使用者抓握。
[0084] 如图14-图16所示,图示的轴110由多个不同的轴部分形成,这些轴部分共同配合组装形成该轴。更具体地,轴110可以由三个不同的轴部分形成,即,第一轴部分111、第二轴部分113和第三轴部分115。第一轴部分111的一端20安装在伞盖/伞尾处,另一端则安装在第二轴部分113的一端。第二轴部分113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轴部分115的一端。第三轴部分115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手柄130。由此,第一轴部分111表示顶轴部分;第二轴部分113表示中轴部分;以及,第三轴部分115表示底轴部分;各个轴部分111、113、115的尺寸可以有所区别,并且特别地,其长度和/或宽度(例如,直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不同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轴部分111、113、115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中轴部分113具有比轴部分111、115更长的长度,其中的轴部分111、115则显示为等长。例如,三个轴部分111、113、115可以是直径为
14mm并由制成。
[0085] 轴部分111、113、115通过联接构件105彼此连接。其中,在轴部分111、113、115的相邻之间各连接有一个联接构件105。联接构件105可以被认为是轴锁定构件(锁定插入件)并且由诸如的金属材料制成。锁定构件105可以是中空构件(管),其具有沿其外表面形成的第一环形脊(唇缘)107以及与第一环形脊107间隔开并沿锁定构件105外表面形成的第二环形脊(唇缘)109。在脊107、脊109之间形成空间108。环形脊107、109限定了用于相关轴部分的止动件。更具体地,选择锁定构件105的外径(除环形脊107、109之外),使得其可以插入到相关轴部分111、113、115的中空管内,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摩擦配合(机械配合)。由于环形脊107、109的直径大于轴部分111、113、115的内径,因此锁定构件105无法插入相应的轴部分中。相反,这些环形脊107、109用作止动件以防止锁定构件105往相应的轴部分内进一步插入。当组装时,可以看到两个脊107、109之间的锁定构件105的表面。
[0086] 因此,锁定构件105能够提供刚性联接,其牢固地连接轴部分111、113、115以形成完整的组装轴。
[0087] 如上所述,伞的主要构件之一是滑动件150。该滑动件150是伞的一部分,随着滑动件150沿轴110的移动,伞100能够被撑开和收合。滑动件150是围绕轴110形成的中空构件,其可沿轴110移动并且可锁定在一个或多个不同位置。图17A、图17B、图18A和图18B更详细地示出了滑动件150。滑动件150由若干部件或部分形成,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基部152和轴滑动锁154。滑动件150的顶部153构造成接收容纳多个支柱并牢固地附接在其上,如下所述,以实现伞支骨200的运动。顶部153包括在其周向形成的多个槽155,该槽155用于接收容纳支柱。轴滑动锁154位于顶部153和基部152之间。
[0088] 轴滑动锁154设计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滑动件150锁定在沿轴110的多个锁定位置中的其中一个。图18A和图18是滑动件150的横截面视图。图17A和图17B示出了相对于锁定构件105处于解锁(打开)位置的滑动件150,而图18A和图18B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滑动件150,其中滑动件150相对于轴锁定就位(即,相对于锁定构件105锁定)。
[0089] 因此,锁定构件105可以是机加工铝制件(或其他材料),其提供凹槽(空间108)以锁定滑动件150位置,从而形成连接。
[0090] 轴滑动锁154设计成用于锁定和接合轴锁定构件105。轴滑动锁154能够推动/拉动滑动件使其沿轴移动。更具体地,轴滑动锁154具有弹性锁定构件(滑动锁扣)157,其接合并位于环形脊107、109之间形成的空间108内。弹性锁定构件157可包括环形锁定构件157,该环形锁定构件157具有向内指向的唇缘,当它与空间108对准时,该唇缘位于空间108内。锁定构件157的弹性(可挠性)允许锁定构件157向外挠曲,从而允许其脱离于空间108。当锁定构件157(特别是其唇缘159)脱离了轴锁定构件105,滑动件150便可以沿轴110自由移动。
[0091] 在使用中,当滑动件150到达某一点时,此时它无法再垂直向上移动,接着压力被引导到滑动锁扣157并使得滑动锁扣157锁定到锁定插入件105。这种设计的一个优点是通常需要以某种方式来模锻或减小轴的直径以允许滑动件接合锁定机构或者必须在轴本身的外部添加材料以形成锁定位置。然而,添加材料的轴不够雅观并且还会使得折叠收起后的伞的直径更大。
[0092]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处于解锁位置的滑动件150,其中滑动件150可沿轴自由移动。在该解锁位置,滑动锁扣157没有主动地与空间(凹槽/通道)108接合,而在图18A和图18B中,滑动锁扣157则主动地与空间(凹槽)108接合,从而将滑动件150锁定到轴上。如本文所述,当推动滑动件150时,当它到达了某一点(例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点),它便不能再垂直地移动。在垂直方向上继续向滑动件施加力会导致力被施加到滑动锁扣157上,从而导致滑动锁扣157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朝向锁定插入件105变形
[0093] 通过克服保持力,滑动锁扣157可以从锁定凹槽108脱离,这意味着当使用者向滑动件150施加足够的力时,滑动锁扣157便会脱离出锁定凹槽108并且滑动件150可以自由移动。
[0094] 如本文所述,锁定构件105因此沿着轴110定位,以将滑动件150锁定在期望的位置,例如如本文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收合位置。
[0095] 应当理解,滑动件150仅仅是说明性的而并非对本发明范围作出限制,因为其他滑动件结构也可以与本发明的伞一起使用。
[0096] 为了使滑动件150沿着轴110的任一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使用者只需施加足够的力以使锁定构件157从锁定槽(空间108)脱离。
[0097] 伞100还包括顶部凹口119,该顶部凹口119是围绕轴110的呈环形构件,其附接到轴110。顶部凹口119构造成用于接收容纳伞支骨200并因此用作这些伞支骨的附接点。伞支骨通过适配到顶部凹口119中而附接到轴110,之后通过金属丝或其他装置保持固定。顶部凹口119可以是薄的圆形尼龙件或塑料件,其边缘周围具有齿。
[0098] 如将通过以下描述所理解的,每个伞支骨200联接到顶部凹口119以及滑动件150,这会促使伞支骨200和附接的伞罩(未示出)基于滑动件150的移动方向而打开和收合。伞支骨200和滑动件150之间连接有一支柱300(主支柱)。该支柱300呈细长结构,其具有第一端302和相反的第二端304,其中第一端302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150,第二端304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200。支柱300和滑动件150之间以及支柱300和伞支骨200之间的枢转连接均可以通过固件(例如铆钉或销等)来实现。更具体地,第一支柱接头310在第一端302处形成于支柱300和滑动件150之间,第二支柱接头320在第二端304处形成于支柱300和伞支骨200之间。
[0099] 如图6所示,第一支柱接头310可以采用凸形接头的形式,其配置成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150,以允许支柱300在打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枢转。
[0100] 如图6以及图7A-图7D所示,第二支柱接头320的结构呈双接头形式。第二支柱接头320也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将支柱连接到伞支骨的接头,并且包括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其中第一端321用于连接到支柱300的远端,第二端322包括互相平行的一对间隔指状件且其中形成有相互对准的开口,并且在这对间隔指状件之间限定一开放空间324,以允许紧固件等穿过从而将接头连接到另一个结构(伞支骨),如下所述。如图7A-图7D所示,第二支柱接头320还包括接头连接件315,其可以构造成从接头310的主体向外突出的翅片(即,连接件
315被形成为垂直于连接件315的主体)。接头连接件315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以允许紧固件穿过其中从而将另一结构枢转地附接到该接头连接件315。
[0101] 支柱300可由任何数量的不同材料形成,包括金属(例如,锌合金)。
[0102] 如图所示,伞支骨200呈细长结构,其连接到伞的其他部件,以提供用于限定打开和收合动作的由多个伞支骨200限定的伞支骨组件。
[0103] 每个伞支骨200呈细长柔性结构,其具有第一端(近端)210和相对的第二端(远端)212。第一端210可枢转地附接到顶部凹口119,更具体地,第一伞支骨接头220设置在第一端
210处并且设计成允许伞支骨200相对于顶部凹口119枢转。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伞支骨接头220采用凸形接头的形式,其可以具有与作为支柱组件的一部分的第一伞支骨接头310类似或相同的结构。
[0104] 如图6所示,伞支骨200还包括第二伞支骨接头230,其沿伞支骨200的长度设置。该第二伞支骨接头230可以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200的特定位置处。因此,第二伞支骨接头230可以采用中空结构的形式,其用于接收伞支骨200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200,使得在使用期间,第二伞支骨接头230不移动而是保持在固定位置。第二伞支骨接头230具有呈翅片(突起)形式的连接部件232,其沿第二伞支骨接头230的径向向外延伸。因此,连接部件232可以垂直于第二伞支骨接头230的主体而形成。该连接部件232包括穿过其自身的开口。
[0105] 参照图6和7A-图7D,连接部件232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使其能够放置在第二支柱接头320的一对间隔指状件323之间限定的开放空间234内。当插入开放空间234时,连接部件232中的开口与指状件323中的开口轴向对齐,以允许紧固件(例如销或铆钉或金属丝等)穿过,由此第二支柱接头320能够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200(并且因此,支柱300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200)。
[0106]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翻转机构(特征)400,其配置成在挑选的使用环境(特别是在刮风环境或其他不利环境)期间抵抗施加到伞的翻转力。如伞的使用者所熟知的,如果突然的一阵风朝向伞的内部向上吹去,则由风施加的压力将导致伞支骨反作用地将伞罩向外推动,从而使伞罩翻转。当发生翻转时,伞罩通常呈凹形或类似的形状,且伞支骨被迫往不期望的方向枢转,可能会导致一个或多个伞支骨断裂。这使得伞具将不再可用。本发明的伞具有防翻转机构400,该防翻转机构400由下面单独讨论的几个部件组成。
[0107] 如图6和图8A-图8C所示,防翻转机构400包括防翻转支柱410,其具有联接到支柱300的第一端412和用于联接到伞支骨200的相反的第二端414。更具体地,第一端412联接到第二支柱接头320,第二端414联接到伞支骨200。防翻转支柱410在第一端412处具有第一端接头411,在第二端414处具有第二端接头413。第一端接头411和第二端接头413采用凹形接头的形式,并且特别地,第一端接头411由一对间隔指状件415限定,这对间隔指状件415在其间形成一开放空间,第二端接头413同样由一对间隔指状件417限定,且这对间隔指状件
417之间形成有一开放空间。接头连接件315(凸形接头)容纳在位于第一端接头411的指状件415(凹形接头)之间的开放空间中,从而将防翻转支柱410联接到支柱300,其中防翻转支柱410可相对于支柱300枢转。
[0108] 第一端接头411和第二端接头413可以机械地固定到细长的支柱主体,或者端接头411、413可以模制到现有的支柱材料上。
[0109] 防翻转支柱410可由任何数量的不同材料形成,包括金属及合成材料。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防翻转支柱410包括6mm碳纤维杆。
[0110] 防翻转机构400还包括浮动接头500,该浮动接头500滑动地联接到伞支骨200并且构造成与第二端接头413配合。图8A-图8D示出了浮动接头500。浮动接头500具有主体510,该主体51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孔512,该孔512为通孔,其示出为从主体510的一端穿过另一端。浮动接头500还包括呈翅片形式的接头连接件520,该接头连接件520从主体510径向地向外延伸。连接件520垂直于主体510形成。连接件5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因此,连接件520代表凸形接头。
[0111] 通过将连接件510插入第二端接头413的间隔指状件417之间,将防翻转支柱410连接到伞支骨200。如在另一接头中的那样,可以使用紧固件等将连接件510连接到指状件417。
[0112] 伞支骨200容纳在孔512内并穿过孔512,且孔512的尺寸(直径)和伞支骨200的尺寸(直径)选择成使得浮动接头500能够沿着伞支骨200的长度在其纵向方向上自由移动。这允许了浮动接头500能够在当伞打开时自由地向上(朝向顶部凹口119)移动以及能够在当伞收合时自由地向下(朝向伞支骨尖端)移动。
[0113] 应当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浮动接头可以是包括凸形连接件520的凸形部件;并且,浮动接头定位在伞支骨200的内部,使得浮动接头能够在伞支骨200(例如,铝挤压支骨或成形支骨)的中空内部自由移动。因此,伞支骨20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线性槽,以供连接件520穿过。浮动接头的操作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在该替代实施例中,浮动接头的“浮动动作“发生在伞支骨200的内侧,而不是在所示实施例的伞支骨200的外侧。
[0114] 参照图6和图9A-图9D,防翻转机构400还包括浮动接头止动件530,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200。该浮动接头止动件530设置在浮动接头500和第二伞支骨接头230之间,并沿着伞支骨200保持在固定的位置。止动件530包括延伸穿过自身的孔532,其用于接收伞支骨200。采用常规技术将止动件530固定到伞支骨200,以便将止动件530固定在沿着伞支骨200的长度方向的特定目标位置。在此示例中,止动件530优选地通过机械或包覆成型来固定。
止动件530构造成使其能够限制浮动接头500往顶部凹口119的方向移动。
[0115] 应当理解,当伞处于打开位置时,浮动接头500沿伞支骨200滑行直到其接触浮动接头止动件530。浮动接头500与浮动接头止动件530的组合防止了伞支骨200受强风的作用力而翻转。由于浮动接头止动件530的阻挡作用,伞支骨不能向上弯曲,因此避免了翻转。
[0116] 图10A-图10D以及图11-图13示出了伞支骨200的尖端600的细节。该尖端600包括附接到伞支骨200的远端的结构。尖端600由具有孔603的中空主体602限定,该孔603用于接收伞支骨200的远端并将尖端600固定到其上。通常地,尖端600具有由第一翼部620和第二翼部630限定的三翼形状,该第一翼部620和第二翼部630从主体610向外和向后延伸。每个翼部620、630分别具有成角度的前缘625、635以及成角度的后缘627、637。此外,如图10D所示,翼部620、630相对于彼此成角度,且它们不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尖端600构造和设计成使得当伞罩处于打开位置时,尖端600能成角度以匹配伞罩的角度。
[0117] 图11-图13示出了尖端600的又一个特征,其中主体602的孔603包括偏压构件640,例如弹簧。弹簧640设置在伞支骨200的远端和止动件605(形成于主体602中)之间。止动件605表示孔603的一端。孔603设计成允许伞支骨200的远端移动,以便允许伞支骨200和伞在打开和收合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弹簧630将基于伞支骨200作用在其上的方式来存储和释放能量。图12示出了处于收合/未压缩状态的尖端组件,而图13示出了处于打开/压缩状态的尖端组件。参照图13的伞罩和尖端之间的关系,当伞打开时,尖端的内弹簧640处于压缩状态。
[0118] 在替代实施例中,尖端可包括凸形单元(结构),其具有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容纳在伞支骨(例如,铝挤压支骨或成型钢支骨)的远端中形成的开口(例如,孔)内。因此,通过将尖端的凸出部分插入伞支骨的开口(孔)中来形成联接。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诸如弹簧的偏压构件可以设置在伞支骨中的开口(孔)内并且与尖端的凸出部分接触,该凸出部分设置在尖端的开口(孔)内。
[0119] 图2示出了伞100,特别地示出了处于半打开位置的单个伞支骨组件;而图4示出了伞,特别地示出了处于完全收合位置的单个伞支骨组件。
[0120] 图4示出了伞100,其中多个伞支骨组件处于完全打开位置,而图5示出了伞100,其中多个伞支骨组件处于完全收合位置。
[0121] 虽然伞的各个部分对于伞的正常操作均是必需的,但是滑动件150是其中用于撑伞和收伞的部分。当滑动件150一直向下移动时,支柱300折叠靠在轴上并且伞被“收合”,防水材料和伞支骨围绕轴包覆。为了将伞打开,使用者需要把滑动件150一直滑动到顶部。此时支柱300延伸并抬起它们所附接的伞支骨200,该伞支骨200上的材料(伞罩)紧绷地展开。
[0122] 图19-图21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伞700。伞700类似于伞100,因此,编号相同的元件表示相同的元件。伞700包括轴110和滑动件150,该滑动件可以沿轴110滑行地移动。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由支柱300将伞支骨200和滑动件150连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支柱300和伞支骨200之间没有设置防翻转支柱400。相反,图19-图21的伞700包括不同于防翻转支柱400的防翻转支柱机构800。
[0123] 在该实施例中,防翻转支柱机构800包括防翻转支柱810,其具有第一端812和与第一端812相对的第二端814。第一端812可操作地连接到浮动凹口815,该浮动凹口815围绕轴110可移动地设置。更具体地,浮动凹口815滑动地联接到轴110并且能够像滑动件150一样沿轴110上下移动。浮动凹口815位于滑动件150和顶部凹口119之间。
[0124] 浮动凹口815在其构造方面可以类似于顶部凹口119,并且可以是围绕轴110的呈环形构件,其附接到轴110。浮动凹口815配置为容纳防翻转支柱810并因此作为这种支柱的附接点。支柱810通过适配到浮动凹口815中而附接到轴110,之后通过金属丝或其他装置保持固定。浮动凹口815可以是薄的圆形尼龙件或塑料件,其边缘周围具有齿。
[0125] 防翻转支柱810的第一端812可操作地连接到浮动凹口815,且防翻转支柱810的第二端814可操作地连接到伞支骨200。
[0126] 图19-图21示出了支柱810的细节。防翻转支柱810由第一平行杆820和第二平行杆830形成。第一和第二平行杆820、830的第一端在第一端812处联接到第一接头840,并且第一和第二平行杆820、830的第二端在第二端814处联接到第二接头850。第一接头840可以是凸形接头和凹形接头中的其中一个,同样地,第二接头850可以是凸形接头和凹形接头中的其中一个。例如,第一接头840可以采用凸形接头(双杆凸形接头)的形式,第二接头850可以采用凹形接头(双杆凹形接头)的形式。凸形接头(例如,接头840)由单个凸起(指状件)841限定,而凹形接头(例如,接头850)由一对间隔凸起(指状件)843限定,在该凸起843之间限定有一空间845。
[0127] 第一接头840构造成可枢转地附接到浮动凹口815,第二接头850构造成可枢转地附接到伞支骨200。将第一接头840的凸起841容纳在形成于浮动凹口815中的互补空间(槽)中,从而形成在接头840之间的联接。
[0128] 第二接头850可操作地连接到浮动接头,例如浮动接头500。如前所述,浮动接头500滑动地连接到伞支骨200并且构造成与第二接头850配合。图8A-图8D示出了浮动接头
500。浮动接头500由主体510限定,该主体51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孔512,该孔512为通孔,其示出为从主体510的一端穿过另一端。浮动接头500还包括从主体510径向地向外延伸的呈翅片形式的接头连接件520(如图8A所示)。连接件520可以垂直于主体510形成。连接件5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因此,连接件520代表凸形接头。
[0129] 将连接件520插入在位于第二端接头413的间隔指状件(凸起)843之间的空间845中,使得防翻转支柱810连接到伞支骨200。如在另一接头中的那样,可以使用紧固件等将连接件520连接到指状件843。
[0130] 伞支骨200容纳在孔512内并穿过孔512(如图8A所示),且孔512的尺寸(直径)和伞支骨200的尺寸(直径)选择成使得浮动接头500能够沿着伞支骨200的长度在其纵向方向上自由移动。这允许了浮动接头500能够在当伞打开时自由地向上(朝向顶部凹口119)移动以及能够在当伞收合时自由地向下(朝向伞支骨尖端)移动。
[0131] 支柱300穿过在防翻转支柱810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杆820、830之间形成的开放空间。杆820、830之间的这个开放空间从第一接头840延伸到第二接头850,并且该开放空间在伞的所有位置(从完全收合位置到完全折叠位置)容纳支柱300。
[0132]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伞700的伞支骨200包括浮动接头止动件530,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200。浮动接头止动件530设置在浮动接头500和第二伞支骨接头230之间,并沿着伞支骨200保持在固定位置。止动件530包括延伸穿过自身的孔532,用于接收容纳伞支骨200。采用常规技术将止动件530固定到伞支骨200,以便将止动件530固定在沿着伞支骨200的长度方向的特定目标位置。在此示例中,止动件530优选地通过机械或包覆成型来固定。止动件530构造成使其能够限制浮动接头500往顶部凹口119的方向移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止动件530能够防止伞支骨200在压力下翻转。
[0133] 因此,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防翻转机构位于可枢转支柱和伞支骨之间,在伞700中形成的防翻转机构用于将浮动凹口815连接到浮动接头500。
[0134] 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凸/凹形连接可以逆转,因为本文描述的包含凸形连接件的部分可以用包含凹形连接件的部分代替,相反地,本文描述的包含凹形连接件的部分可以用包含凸形连接件的部分代替。例如,浮动接头500示出为具有凸形连接件520;而且,浮动接头500可以用具有一对间隔指状件(凸缘)代替,该间隔指状件在其间限定一空间(凹形连接件)。因此,防翻转支柱的远端将成形为具有凸形接头,而不是所示的凹形接头。联接关系与上述相同,即凸形接头插入在凹形接头形成的空间中。类似地,其它连接的性质,例如支柱和固定接头(例如,接头230)之间的连接可以颠倒。
[0135] 本发明的滑动锁定特征也提供了优于传统设计的许多优点。特别地,锁定插入件在轴段之间提供连接特征,使得无需额外添加锁定特征便能够将滑动件锁定在适当位置,因为额外的锁定特征将会使得滑动件增加不希望的直径。
[0136] 图22-图32D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伞900。伞900类似于其他伞,因此,编号相同的元件表示相同的元件。伞900包括轴110和滑动件150,该滑动件能够沿轴110滑行地移动。沿着轴110还设置有顶部凹口910,其能够沿着轴110滑行地移动。顶部凹口910设置在滑动件150上方,并且设置有固定凹口,例如设置在轴110的顶端的压缩凹口920。因此,顶部凹口
910位于压缩凹口920和滑动件150之间。
[0137] 压缩凹口920在第一伞支骨930的第一端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930。第一伞支骨930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压缩臂950的第二端。压缩臂950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顶部凹口910。图32A-图32D示出了第一伞支骨930。第一伞支骨930呈细长结构,其本质上是不对称的。第一伞支骨930的第一端具有凸形特征,其形状为成角度的三个延伸件(指状件)931,该延伸件从第一伞支骨930的主体932向外凸出。如图所示,主体932具有大致U形的结构。延伸件931具有一通孔。延伸件931配置为与可压缩凹口920配合(例如,紧固件可以延伸穿过延伸件931的通孔以将两者联接在一起)。在相反的第二端处,第一伞支骨930具有呈一对间隔臂933形式的凹形特征,该间隔的臂933彼此平行。如图32C的俯视图所示,在两个臂933之间形成一开放空间934。
[0138] 如图32B的侧视图所示,延伸件331沿第一方向向下倾斜,两个臂933沿第二方向向上倾斜。沿着两个臂933,存在两个附接点,即第一附接点935和第二附接点936。压缩臂950的第二端在第一附接点935处(例如,通过使用紧固件等)可枢转地附接到第一伞支骨930。
[0139] 如图23和图30C所示,在臂933之间形成的空间934允许第一支柱960从中穿过。第一支柱960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150。第一支柱960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伞支骨接头970。第二支柱980在第一端处(例如,通过使用紧固件等)枢转地连接到第一伞支骨930的第二连接点936。第二支柱980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伞支骨接头970。
[0140] 图31A-图31D示出了第二伞支骨接头970。第二伞支骨接头970由通常呈U形的主体971形成。如图所示,第二伞支骨接头970沿其长度具有微小的曲率。主体971具有第一附接点972和第二附接点973。第一附接点972位于主体971的中端,而第二附接点973位于主体
971的一端。第一支柱960使用紧固件等可枢转地附接到第二附接点973。第二支柱980在其端部可枢转地附接到第一附接点972。主体971的端部(与包括第二附接点973的端部相反)包括成形开口974,该成形开口974通向中空内部的空间。图示的开口974和中空内部空间呈现D形。
[0141] 第二伞支骨接头970同样地在其第一端处附接到第二伞支骨990。更具体地,第二伞支骨990的第一端通过开口974插入到中空内部空间中。第二伞支骨990的第二端附接到尖端,例如本文所述的尖端1400。图27A-图27D示出了一个示例性尖端1400。该尖端1400包括主体1410,该主体1410具有敞开的第一端1412和闭合的呈翅片形的第二端1414。
[0142] 第一支柱960的长度长于第一伞支骨930和压缩臂950的长度。
[0143] 如同前述的实施例,伞800包括防翻转机构1000。该防翻转机构1000以与本文所述的防翻转机制类似的方式操作。
[0144] 防翻转机构1000包括防翻转支柱1010;防翻转滑动接头1100以及滑动接头止动件1200。
[0145] 如图30A-图30D所示,防翻转支柱1010呈细长结构,其具有第一端1012和相对于第一端1012的第二端1014。图30A-图30D最佳地示出了防翻转支柱1010的形状和构造。在某些方面,防翻转支柱1010类似于骨。如图所示,防翻转支柱1010并非对称的,而是具有中心拐点1011,其限定了第一支柱部分1020和第二支柱部分1030,其中第一支柱部分1020自该中心拐点1011延伸至第一端1012并终止,第二支柱部分1030自该中心拐点1011延伸至第二端1014并终止。如本文将更详细描述的,从端部视图(如图30D所示)可以看出,由于曲率接合在第一支柱部分1020和第二支柱部分1030中的每一个,所以防翻转支柱1010通常具有H形。
[0146] 从图30B所示的侧视图可以看出,防翻转支柱1010由第一面1013和相对的第二面1015限定。如在附图中可以看到并且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第一支柱部分1020具有沿着第一面1013的凹形形状和沿着第二面1015的凸形形状,并且相反地,第二支柱部分1030具有沿着第一面1013的凸形形状和沿着第二面1015的凹形形状。
[0147] 从图30C所示的俯视图可以看出,第一端1012和第二端1014均具有形成在其中的U形凹口(开口)1040。形成的U形凹口1040限定了第一指状件延伸部1050和第二指状件延伸部1052,它们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平行。第一指状件延伸部1050和第二指状件延伸部1052的自由端均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轴向对齐的开口1060,以用于接收紧固件等从而将防翻转支柱1010连接到本文所述的另一结构。
[0148] 如图30A所示的透视图,第一支柱部分1020和第二支柱部分1030中的每一个的凹入部分限定了由一对相对的直立侧壁1019限定的槽1018。由于防翻转支柱1010的形状,沿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第一面1013形成的槽的深度和沿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第二面1015形成的槽的深度往中心拐点1011的方向逐渐减小。在中心拐点1011处,第一面1013和第二面1015中的每一个在一端的凹形槽和另一端的凸形表面之间过渡。
[0149] 直立侧壁1019在第一支柱部分1020中的轮廓与在第二支柱部分1030中的轮廓相同。换言之,直立侧壁1019的高度在两个支柱部分1020、1030中是相同的,但如本文所述的,它们的朝向相反。
[0150] 第一支柱部分1020附接到第二支柱980。更具体地,AIS(防翻转支柱)接头1070沿第二支柱980设置,并配置成与第一支柱部分1020配合。特别地,AIS接头1070可以具有凸出部或凸缘(突出部分),用于插入到臂1050、1052之间的空间1040。紧固件穿过开口1060并且穿过AIS接头1070的突出部中的开口,以将两者枢转地连接在一起。AIS接头1070位于第二支柱980的两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并保持在选定的固定位置。如下所述,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槽1018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用于在伞折叠并呈现收合位置时接收容纳第二支柱980。
[0151] 防翻转机构1000还包括浮动(滑动)接头1100,其滑动地联接到第二伞支骨990并构造成与防翻转支柱1010的第二支柱部分1030配合。图28A-图28D示出了浮动接头1100,其构造成能够沿第二伞支骨990滑行地移动。浮动接头1100具有主体1110,该主体111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孔1112,该孔1112为通孔,其示出为从主体1110的一端穿过另一端。浮动接头1100还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呈翅片形式的接头连接件1120,其从主体1110径向地向外延伸。
连接件1120垂直于主体1110形成。连接件11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因此,连接件1120表示为凸形接头并且定位在孔1112下方,以便不与孔1112干涉。
[0152] 将接头连接件(两个翅片)1120插入到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臂1050、1052之间并使得穿过的开口轴向对齐,从而完成防翻转支柱1010的第二部分1030与滑动接头1100的配合。接着,紧固件等穿过孔以允许防翻转支柱1010的第二部分1030与滑动接头1100之间的连接。
[0153] 如图24所示,当防翻转支柱1010以本文所述的方式附接到周围部件时,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凸形第一面1013和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凹形第一面1013面向第二伞支骨990。类似地,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凹形第二面1015和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凸形第二面1015面向第二支柱980。
[0154] 因此,防翻转支柱1010通过联接到滑动接头1100而联接到第二伞支骨990。
[0155] 应当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浮动接头可以是包括凸形连接件(部件1120)的凸形部件;而且,它位于第二伞支骨990的内部,使得浮动接头能够在第二伞支骨990(例如,铝挤压支骨或成形钢支骨)的中空内部自由地移动。因此,伞支骨99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线性槽,以供连接件1120穿过。浮动接头的操作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因此,在该替代实施例中,浮动接头的“浮动动作”发生在第二伞支骨990的内侧,而不是在所示实施例的第二伞支骨990的外侧。
[0156] 参照图22和29A-图29D,防翻转机构1000还包括浮动接头止动件1200,其固定地附接到第二伞支骨990的选定的固定位置。该浮动接头止动件1200设置在浮动接头1100和第二伞支骨接头970之间,并沿着伞支骨200保持在固定位置。止动件1200包括延伸穿过自身的孔1210,用于容纳第二伞支骨990。采用常规技术将止动件1200固定到第二伞支骨990,以便将止动件1200固定在沿着第二伞支骨990的长度方向的特定目标位置。在此示例中,止动件1200优选地通过机械或包覆成型来固定。止动件1200构造成使其能够限制浮动接头1100往第二伞支骨接头970的方向移动。
[0157] 应当理解,当伞处于打开位置时,浮动接头1100沿第二伞支骨990滑行直到其接触浮动接头止动件1200。浮动接头1100与浮动接头止动件1200的组合防止了第二伞支骨990受强风的作用力而翻转。由于浮动接头止动件1200的阻挡作用,伞支骨不能向上弯曲,因此避免了翻转。
[0158] 如本文所述,防翻转支柱1010的形状设计成有助于将伞折叠成小的占地面积(即,薄的轮廓),如图25所示。更具体地,如图25所示,防翻转支柱1010设计成使得当伞900折叠到其完全折叠位置时,防翻转支柱1010安置于第二伞支骨990和第二支柱980之间从而允许更紧凑的折叠组装。如图25所示,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槽1018以嵌套的方式接收第二伞支骨990的远端部分(尖端1400和接头止动件1200之间的部分),并且类似地,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槽1018以嵌套的方式接收第二支柱980。如图25所示,第二伞支骨990和第二支柱980的这种嵌套方式减小了伞900在完全折叠位置的总体占地面积。
[0159] 图33-图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伞1300。伞1300类似于本文公开的其他伞,并且特别地包括如本文所述的浮动接头布置和如本文所述的骨形元件。
[0160] 伞1300包括具有手柄1312的轴1310。伞1300还包括设置在轴1310的一端的顶部凹口1320以及可滑动的滑动件1330。为简单起见,图33-图35示出了一个伞支骨组件。
[0161] 顶部凹口1320构造成接收伞支骨1400并因此用作这种伞支骨的附接点。伞支骨1400通过适配到顶部凹口1320中而附接到轴1310,之后通过金属丝或其他装置保持固定。
顶部凹口1320可以是薄的圆形尼龙件或塑料件,其边缘周围具有齿。
[0162] 如将通过以下描述所理解的,每个伞支骨1600联接到顶部凹口1320以及滑动件1330,这会促使伞支骨1600和附接的伞罩(未示出)基于滑动件1330的移动方向而打开和收合。伞支骨1600和滑动件1330之间由支柱1500(主支柱)连接。支柱1500呈细长结构,其具有第一端1502和相反的第二端1504,其中第一端1502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1330,第二端
1504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1600。支柱1500和滑动件1330之间以及支柱1500和伞支骨1600之间的枢转连接均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铆钉或销等)来实现。更具体地,第一支柱接头
1510在第一端1502处形成于支柱1500和滑动件1330之间,第二支柱接头1520在第二端1504处形成于支柱1500和伞支骨1600之间。
[0163] 第一支柱接头1510可以采用凸形接头的形式,其配置成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1330,以允许支柱1500在打开位置和收合位置之间枢转。
[0164] 如图6以及图7A-图7D所示,第二支柱接头1520的结构呈双接头形式。第二支柱接头320也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将支柱连接到伞支骨的接头,并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用于连接到支柱1500的远端,第二端包括互相平行的一对间隔指状件且其中形成有相互对准的开口,并且在这对间隔指状件之间限定一开放空间以允许紧固件等穿过从而将接头连接到另一结构(伞支骨),如下所述。在图7A-图7D中,示出了一个第二支柱接头1520的相对于第二支柱接头320增加的额外细节,其中第二支柱接头320可以具有与接头1520相同的结构。
[0165] 支柱1500可由任何数量的包括金属(例如,锌合金)的不同材料形成。
[0166] 如图所示,伞支骨1600呈细长结构,其连接到伞的其他部件,以提供用于限定打开和收合动作的多个伞支骨1400限定的伞支骨组件。
[0167] 每个伞支骨1600是细长的柔性结构,其具有第一端(近端)和相对的第二端(远端)。第一端可枢转地附接到顶部凹口1320,更具体地,第一伞支骨接头设置在第一端处并且设计成允许伞支骨1600相对于顶部凹口1320枢转。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伞支骨接头采用凸形接头的形式,其可以具有与作为支柱组件的一部分的第一伞支骨接头类似或相同的结构。
[0168] 伞支骨1600还包括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其可以与接头230相同),其沿伞支骨160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可以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1600的特定位置。因此,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可以采用中空结构的形式,其用于接收伞支骨1600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1600,使得在使用期间,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不移动而是保持在固定位置。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具有呈翅片(突起)形式的连接部件1527(如图38所示),其沿第二伞支骨接头
1525的径向向外延伸。因此,连接部件1527可以垂直于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的主体形成。连接部件1527包括穿过其自身形成的开口。
[0169] 连接部件1527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使其能够放置在第二支柱接头1520的一对间隔指状件之间限定的开放空间内。当插入开放空间时,连接部件1527中的开口与指状件中的开口轴向对齐,以允许紧固件(例如销或铆钉或金属丝等)穿过,由此第二支柱接头1520能够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1600(因此,支柱1500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1600)。
[0170] 与前述实施例一样,伞1300具有防翻转机构。防翻转机构包括防翻转支柱1010;防翻转滑动接头1100以及滑动接头止动件530。
[0171] 在伞1300中使用的防翻转支柱1010已在上文中详细描述并在图30A-图30D示出。图30A-D与先前实施例一样,该防翻转支柱101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柱1500,而另一端通过滑动接头1100可枢转地连接到伞支骨1600。如前所述并根据某些方面,防翻转支柱
1010类似于骨。如图所示,防翻转支柱1010并非对称的,而是具有中心拐点1011,其限定了第一支柱部分1020和第二支柱部分1030,其中第一支柱部分1020自该中心拐点1011延伸至第一端并终止,第二支柱部分1030自该中心拐点1011延伸至第二端并终止。如本文将更详细描述的,从端部视图(如图30D所示)可以看出,由于曲率接合在第一支柱部分1020和第二支柱部分1030中的每一个,所以防翻转支柱1010通常具有H形。
[0172] 第一支柱部分1020附接到支柱1500。
[0173] 防翻转机构还包括浮动(滑动)接头1100,其滑动地联接到伞支骨1600并且构造成与防翻转支柱1010的第二支柱部分1030配合。图28A-图28D示出了浮动接头1100,并且在此描述了防翻转支柱1010的第二部分1030与滑动接头1100之间的连接。
[0174] 防翻转机构还包括浮动接头止动件530,其固定地附接到伞支骨1600。该浮动接头止动件530设置在浮动接头1100和第二伞支骨接头1525之间,并沿着伞支骨1600保持在固定位置。止动件530包括延伸穿过其自身的孔532,用于接收伞支骨200。采用常规技术将止动件530固定到伞支骨200,以便沿将止动件530固定在沿伞支骨200的长度方向的特定目标位置。在此示例中,止动件530优选地通过机械或包覆成型来固定。止动件530构造成使得其能够限制浮动接头1100往顶部凹口1320的方向移动。
[0175] 应当理解,当伞处于打开位置时,浮动接头1100沿伞支骨1600滑行直到其接触浮动接头止动件530。浮动接头1100与浮动接头止动件530的组合防止了伞支骨1600受强风的作用力而翻转。由于浮动接头止动件530的阻挡作用,伞支骨不能向上弯曲,因此避免了翻转。
[0176] 伞1300还包括如本文所述的尖端600或尖端1400,其在图10A-图10D和图11-图13以及图27A-图27D示出。
[0177] 防翻转支柱1010设计成使得当伞1300折叠到其完全折叠位置时,防翻转支柱1010安置于伞支骨1600和支柱1500之间从而允许更紧凑的折叠组装。第一支柱部分1020的槽以嵌套的方式接收伞支骨1400的远端部分(即尖端1400和接头止动件530之间的部分),并且类似地,第二支柱部分1030的槽以嵌套的方式接收支柱1500。如图35所示,伞支骨1400和支柱1500的这种嵌套方式减小了伞1300在完全折叠位置的总体占地面积。
[0178]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形式并使用其他材料和结构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由所附叙述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