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二裂酵母培养装置

申请号 CN202221528899.0 申请日 2022-06-16 公开(公告)号 CN218026102U 公开(公告)日 2022-12-13
申请人 蝶泉(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光有;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二裂 酵母 厌 氧 培养装置,包括氮气罐和厌氧室,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上方的储 水 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两侧的两个水 泵 ,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一侧的 控制器 ,所述厌氧室内部设置有转动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架组件两侧的散 热管 ,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内壁上的两盏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灯上方的 温度 传感器 和氧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底部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在放置培养皿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组件,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轻易放置培养皿;所述 散热 管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厌氧室内部温度过高时,通过水泵输水散热;所述两盏紫外线灯用于对厌氧室内部进行消菌杀毒;这样的厌氧培养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且实用性高。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裂酵母培养装置,包括氮气罐和厌氧室,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上方的储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两侧的两个水,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一侧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室内部设置有转动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架组件两侧的散热管,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内壁上的两盏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灯上方的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底部的加热器,所述散热管为S型散热管,散热管设置在厌氧室内部两侧的内侧壁上,述散热管一端与水泵相连接,另一端与储水箱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组件包括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上方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两个转动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设置有培养皿放置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罐和厌氧室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气压增量泵和电磁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室设置有密封

说明书全文

一种二裂酵母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二裂酵母又名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生物。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生理性有益菌,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0003] 二裂酵母为厌氧菌,由于专性厌氧菌不能产生降解氧气毒害作用的SOD和触媒,因此在有氧的环境中不能生存。目前专业的厌氧培养装置成本都较高,结构复杂;且现有专利一种厌氧菌培养装置(专利申请号:201922097567.6
[0004] )公开的结构为“一种厌氧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传感器控制器、氮气瓶、紫外线灯、电磁、加热器、冷管和培养皿,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培养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为设置在培养箱外侧壁上的PLC控制器,所述氮气瓶通过输气管连通培养箱,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和气体增压,所述加热器、水冷管和紫外线灯均安装在培养箱内,所述水冷管上设置水泵且与外部循环水源连接,所述培养箱上设置有用于取出或放入培养皿的活动密封箱,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电磁阀、气体增压泵、加热器和水泵连接,所述培养箱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紫外线灯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器和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上述结构并没有公开该装置的散热系统,且根据一种厌氧菌培养装置的说明书附图来看,其冷却管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成本较低、散热效果好的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包括氮气罐和厌氧室,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上方的储水箱,设置在所述储水箱两侧的两个水泵,设置在所述厌氧室一侧的控制器,所述厌氧室内部设置有转动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架组件两侧的散热管,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内壁上的两盏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灯上方的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厌氧室底部的加热器,所述散热管为S型散热管,散热管设置在厌氧室内部两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散热管一端与水泵相连接,另一端与储水箱相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架组件包括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上方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两个转动盘。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设置有培养皿放置槽。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氮气罐和厌氧室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连通管道上设置有气压增量泵和电磁阀。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室设置有密封门。
[0012]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本实用新型在放置培养皿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组件,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轻易放置培养皿;所述散热管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厌氧室内部温度过高时,通过水泵输水散热;所述两盏紫外线灯用于对厌氧室内部进行消菌杀毒;这样的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且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1中转动盘的俯视图;
[0016] 图4为图1中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8]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20] 一种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氮气罐1和厌氧室2,所述氮气罐1和厌氧室2通过连通管道101相连接。所述连通管道101上设置有气压增量泵102和电磁阀103。
[0021] 设置在所述厌氧室2上方的储水箱3,设置在所述储水箱3两侧的两个水泵4,具体的,两个水泵4可以分别向设置向厌氧室2两侧的散热管22输送冷却水,进而对厌氧室2进行降温;所述厌氧室2一侧的控制器5,所述厌氧室2内部设置有转动架组件21,所述转动架组件21包括转动电机211,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211上方的转动轴212,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12上的两个转动盘213。具体的,转动电机211转动所述转动轴212,使得转动轴212上的两个转动盘213可以随着旋转。在放置培养皿时,每当转动轴212转动90°,转动盘213就可以转动出一个培养皿放置槽2131,方便工作人员放置培养皿。
[0022] 设置在所述转动架组件21两侧的散热管22,设置在所述厌氧室2内壁上的两盏紫外线灯23,具体的,所述紫外线灯12用于对厌氧室2内进行杀菌消毒。设置在所述紫外线灯23上方的温度传感器24和氧气浓度传感器25,设置在所述厌氧室2底部的加热器26。具体的,加热器26为电加热板。
[0023]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管22为S型散热管,散热管22设置在厌氧室2内部两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散热管22一端与水泵4相连接,另一端与储水箱3相连接。具体的,当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厌氧室2内部温度过高时,所述水泵4会对厌氧室2内部两侧的散热管22注入冷却水,再通过输送回储水箱3中。
[0024]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盘213设置有培养皿放置槽2131。
[0025] 如图4所示,所述厌氧室2设置有密封门26。具体的,密封门26通过橡胶密封圈密封。
[0026] 工作原理:首先设定控制器5控制厌氧室2内的温度范围为25‑35℃和氧气浓度范围为0‑5%,打开紫外线灯12保持30min对厌氧室2内进行杀菌消毒,然后打开密封门26,往转动盘213上放置培养皿,关上密封门26后温度传感器24检测到厌氧室2内温度大于35℃时,控制器5控制水泵4打开,厌氧室2内部两侧内侧壁上的S型散热管22,加快了水循环冷却,对厌氧室2进行循环水冷降温降至30℃时停止。当厌氧室2内温度小于25℃时,控制器5控制加热器26加热升温至30℃时停止。
[0027] 另一方面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5测得厌氧室2内氧气浓度高于5%时,控制器5控制气压增量泵102和电磁阀103打开向厌氧室2内输送氮气,挤出厌氧室2内原有空气降低厌氧室2内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5测得氧气浓度达到1%时关闭气压增量泵102和电磁阀103,最后等待培养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取出培养皿即可获得。
[0028]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本实用新型在放置培养皿时,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架组件,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轻易放置培养皿;所述散热管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厌氧室内部温度过高时,通过水泵输水散热;所述两盏紫外线灯用于对厌氧室内部进行消菌杀毒;这样的二裂酵母厌氧培养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且实用性高。
[0029]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