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在制备预防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申请号 CN202311317173.1 申请日 2023-10-12 公开(公告)号 CN117535175A 公开(公告)日 2024-02-09
申请人 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新; 喻扬; 郁雪平; 温海霞; 李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复合 益生菌 及其在制备 预防 或 辅助 治疗 结直肠癌 的产品中的应用,涉及 生物 医药技术领域。该复合益生菌由 发酵 乳杆菌ZS40和嗜酸乳杆菌LA3组成;所述发酵乳杆菌ZS40保藏在中国 微生物 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226;所述嗜酸乳杆菌LA3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28。该复合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具体可以降低AOM/DSS诱导的肠道 炎症 ,减轻AOM/DSS诱导的结直肠组织炎症浸润程度,降低AOM/DSS诱导的结直肠癌 肿瘤 的数量和体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 预防 结 直肠 癌 的复 合益 生 菌,其特 征 在于 ,由 发 酵乳 杆 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ZS40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3组成;
所述发酵乳杆菌ZS40保藏在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226;
所述嗜酸乳杆菌LA3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9628。
2.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备预防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直肠癌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5.一种预防结直肠癌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直肠癌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药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备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的产品中的应用。
9.一种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药物。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在制备预防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产品

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在制备预防或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认为其与宿主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其中,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结肠炎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易影响结直肠的粘膜层,具有进一步发展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险。
[0003] 胃肠道炎症和癌症都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通常是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环境、免疫系统等多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共生菌群失调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是胃肠道发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肠道菌群成分组成的差异性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微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并且可以通过发挥各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做出重要贡献。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不仅为微生物群提供营养丰富和有利代谢的环境,还有利于宿主获取营养物质。本发明拟通过开发一种复合益生菌,来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有效预防和辅助治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及其在制备预防或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复合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 本发 明提 供一 种预防 结 直肠 癌的复 合益 生菌 ,由 发酵 乳杆 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ZS40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3组成;
[0007] 所述发酵乳杆菌ZS40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226。
[0008] 所述嗜酸乳杆菌LA3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28。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微生物成分包括上述的复合益生菌。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复合益生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备预防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结直肠癌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结直肠癌的产品,活性成分包括上述的复合益生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结直肠癌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为药物。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复合益生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备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的产品,活性成分包括权上述的复合益生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
[0017]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为药物。
[0018]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 本发明将不同的益生菌分别与发酵乳杆菌ZS40联用,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LA3与发酵乳杆菌ZS40联用,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具体可以降低AOM/DSS诱导的肠道炎症,减轻AOM/DSS诱导的结直肠组织炎症浸润程度,并降低AOM/DSS诱导的结直肠癌肿瘤的数量和体积。
[0020] 本发明还发现,将嗜酸乳杆菌LA3与发酵乳杆菌ZS40联用还可以辅助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22]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23]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24]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25]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26] 本发明所指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ZS40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226;
[0027] 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CP515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186;
[0028] 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B‑10ABC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011;
[0029]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3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28;
[0030]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10A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012。
[0031] 实施例1
[0032] 1.实验材料
[0033] 实验动物:C57BL/6J小鼠110只,雄性,4周龄,体重为(17±1)g,购自重庆医科大学。
[0034] 菌悬液的制备:
[0035] 将发酵乳杆菌ZS40、卷曲乳杆菌CP515、乳双歧杆菌BB‑10ABC、嗜酸乳杆菌LA3和嗜酸乳杆菌LA‑10A,分别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37℃培养18h,之后离心获得菌体,再利用生9
理盐对菌体重悬,分别得到5种菌体浓度均为10CFU/mL的菌悬液。
[0036] 2.5%DSS溶液的配制:称取2.50g DSS(葡聚糖硫酸钠)溶于100mL无菌超纯水中。
[0037] 2.实验方法
[0038] 2.1分组实验
[0039] 将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11组,每组10只,各组按照表1所示给药
[0040] 表1预防实验分组和给药情况
[0041]
[0042]
[0043] 2.2检测方法
[0044] 2.2.1小鼠生长发育检测
[0045] 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饮食量、活动量、毛色和精神状态等,同时每周称量小鼠体重,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0046] 2.2.2疾病活动指数
[0047] 实验期间收集小鼠新鲜粪便,检测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同时结合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进行DAI评分。DAI评分(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评分之和)越高,表明小鼠炎症程度越严重,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0048] 体重变化评分:0=体重未出现下降;1=体重下降1‑5%;2=体重下降5‑10%;3=体重下降10‑15%;4=体重下降大于15%。
[0049] 粪便性状评分:0=正常;1=粪便成型略软;2=大便成型但拿起变形;3=大便不成型;4=痢疾样症状。
[0050] 便血情况评分:0=未便血;1=粪便隐血;2=可见便中带血;3=可见直肠出血;4=脱肛症状。
[0051] 2.2.3肿瘤个数及体积
[0052] 采集小鼠结直肠组织,测量结直肠长度,统计其中的肿瘤数量,并测量肿瘤的长径2
(X)和短径(Y),按照公式肿瘤体积(V)=X×Y/2,计算得到各肿瘤体积,各肿瘤体积之和即为小鼠结直肠组织的肿瘤体积。
[0053] 3.实验结果
[0054] 3.1DAI评分结果
[0055] DAI指数直接反映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DAI评分越高表明小鼠体重下降、腹泻和便血等症状越明显。第11周实验结束后,对各实验组小鼠进行DAI评分,结果见表2。根据表2可以看出,ZS40+LA3组相对于模型组,DAI评分明显降低,由此说明小鼠经ZS40和LA3菌株预防给药后,有效降低了AOM/DSS诱导的肠道炎症。
[0056] 表2各实验组小鼠的DAI评分
[0057]
[0058]
[0059] 注:相对于模型组,***P<0.001。
[0060] 3.2结直肠长度
[0061] 结直肠长度是肠道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炎症浸润程度越高,结直肠长度越短,相反,炎症浸润程度越低,结直肠长度越长。各实验组小鼠的结直肠长度的测量结果见表3。根据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模型组,各给药实验组的小鼠结直肠长度都有所增加,其中以ZS40+LA3组的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表明ZS40与LA3菌株联用可以有效减轻AOM/DSS小鼠的结直肠组织炎症浸润程度。
[0062] 表3各实验组小鼠的结直肠长度
[0063] 实验组 结直肠长度(cm)正常对照组 15±0.08
模型组 10.3±0.14
***
ZS40组 12.2±0.12
***
CP515组 11±0.16
***
BB‑10ABC组 11.4±0.2
***
LA3组 12±0.12
***
LA‑10A组 11.9±0.32
***
ZS40+CP515组 12±58
***
ZS40+BB‑10ABC组 12.8±0.44
***
ZS40+LA3组 13.9±0.32
***
ZS40+LA‑10A组 13.3±0.46
[0064] 注:相对于模型组,***P<0.001。
[0065] 3.3肿瘤个数及体积
[0066] 肿瘤个数及体积可以直接反应结直肠癌的严重程度,对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个数及体积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根据表4可以看出,模型组经AOM/DSS干预,小鼠结直肠出现了较多的肿瘤;各给药实验组的小鼠结直肠虽然也出现了肿瘤,但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本发明将卷曲乳杆菌CP515、乳双歧杆菌BB‑10ABC、嗜酸乳杆菌LA3和嗜酸乳杆菌LA‑10A分别与发酵乳杆菌ZS40联用,以期发现能够与发酵乳杆菌ZS40产生协同作用的菌株,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LA3与发酵乳杆菌ZS40联用,对结直肠癌肿瘤的数量和体积的降低更加明显,并且虽然同为嗜酸乳杆菌,LA3菌株的效果显然相对于LA‑10A菌株更好。
[0067] 表4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个数及体积
[0068]
[0069]
[0070] 注:相对于模型组,*P<0.05,**P<0.01,***P<0.001。
[0071] 实施例2
[0072] 1.实验材料
[0073] 实验动物:C57BL/6J小鼠,雄性,4周龄,体重为(17±1)g,购自重庆医科大学。
[0074] 菌悬液的制备:
[0075] 将发酵乳杆菌ZS40、嗜酸乳杆菌LA3和嗜酸乳杆菌LA‑10A,分别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37℃培养18h,之后离心获得菌体,再利用生理盐水对菌体重悬,分别得到3种菌体浓9
度均为10CFU/mL的菌悬液。
[0076] 2.5%DSS溶液的配制:称取2.50g DSS溶于100mL无菌超纯水中。
[0077] 2.实验方法
[0078] 2.1分组实验
[0079] C57BL/6J小鼠利用AOM/DSS方法(参考实施例1)造模后,得到结直肠癌模型小鼠。选取结直肠癌模型小鼠140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每组20只。其中5组作为益生菌给药组,1组作为药物对照组,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表5所示,5个益生菌给药组进行益生菌给药和丝裂霉素治疗;药物对照组仅进行丝裂霉素治疗,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益生菌给药;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益生菌和丝裂霉素给药,治疗实验持续3个月。
[0080] 表5治疗实验分组和给药情况
[0081]
[0082]
[0083] 2.2肿瘤体积检测
[0084] 3个月后,检测各实验组的结直肠癌肿瘤体积(方法同实施例1),并统计小鼠的存活数量。
[0085] 3.实验结果
[0086] 本发明将益生菌与丝裂霉素联用,以治疗结直肠癌,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小鼠的肿瘤体积和存活数量,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使用复合益生菌ZS40+LA3可以有效辅助提高丝裂霉素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降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提高小鼠存活数量。
[0087] 表6小鼠的肿瘤体积以及存活数量统计结果
[0088] 实验组 肿瘤体积(mm3) 小鼠存活数量空白对照组 65.13±0.67 5
药物对照组 37.01±0.50 13
***
ZS40组 32.69±0.78 14
***
LA3组 36.22±0.75 13
***
LA‑10A组 35.16±0.59 13
***
ZS40+LA3组 21.50±0.46 18
***
ZS40+LA‑10A组 28.01±0.44 15
[0089] 注:相对于药物对照组,***P<0.001。
[009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