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织造 / 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78566.X 申请日 2024-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7841502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9
申请人 苏州科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卜向阳; 俞晓栋; 卜勤康;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所述外层远离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 耐磨性 大于外层的耐磨性,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有若干缓冲空间,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缓冲空间内且与耐磨片固定连接的 支撑 片,所述支撑片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所述支撑片的开口与内层的底面垂直,本发明通过设置耐磨片来减少外层与面料内部的 接触 面积,延长了外层被磨损的时间,锦纶 纤维 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通过锦纶纤维的设置来加强面料使用时的耐磨性。
权利要求

1.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远离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耐磨片(3),所述耐磨片(3)的耐磨性大于外层(2)的耐磨性,所述内层(1)与外层(2)之间形成有若干缓冲空间,所述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缓冲空间内且与耐磨片(3)固定连接的支撑片(4),所述支撑片(4)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所述支撑片(4)的开口与内层(1)的底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片(3)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固定连接有耐磨球(6),所述耐磨球(6)通过锦纶纤维一揉搓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支撑条(7),所述内层(1)与外层(2)通过支撑条(7)形成缓冲空间,所述支撑条(7)具有弹性形变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容纳槽(8),所述支撑片(4)远离耐磨片(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纳槽(8)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片(3)通过耐磨纱线(9)编织而成,所述耐磨纱线(9)包括耐磨芯纱一及耐磨芯纱二,所述耐磨芯纱一通过涤纶纤维一(10)加捻而成,所述耐磨芯纱二通过锦纶纤维二(11)加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通过加强纱线(12)编织而成,所述加强纱线(12)包括加强芯纱一及加强芯纱二,所述加强芯纱一通过亚麻纤维(13)加捻而成,所述加强芯纱二通过涤纶异形纤维(14)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及支撑片(4)均通过复合纱线(15)编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15)包括复合芯纱一及复合芯纱二,所述复合芯纱一通过纶纤维(16)加捻而成,所述复合芯纱二通过涤纶纤维二(17)加捻而成。
8.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加工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沿外层(2)的厚度方向切割形成通槽并在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热压形成容纳槽(8);
步骤二:先在耐磨片(3)的两端通过热压形成若干放置槽(5),并在放置槽(5)内涂覆胶液,最后将耐磨球(6)粘接在放置槽(5)内;
步骤三:将支撑片(4)进行热压使其截面形状为波浪,再将其进行切割;
步骤四:在容纳槽(8)的内壁上涂覆胶液,并将内层(1)与外层(2)缝合在一起,并将经由步骤三处理完成的支撑片(4)粘接在容纳槽(8)内;
步骤五:在支撑片(4)的顶面涂覆胶液,并将经由步骤二加工完成的耐磨片(3)粘接在支撑片(4)上;
步骤六:将经由步骤五加工完成的面料进行收卷处理。

说明书全文

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涤纶是一种弹性好强度高的纤维,面料挺括且具有保形性好的特点,是一种用途广、耗量大的纤维。
[0003] 涤纶织物是通过涤纶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的,利用涤纶纤维的特点,涤纶织物常被用来制作家纺、服饰等日常用品。
[0004] 沙发套是一种常见的利用涤纶织物制成的家纺种类,夏季温度较高,当人们在沙发上休息时,使用者体表产生的汗液会被沙发套织物所吸收从而在织物内部滋生细菌,因此会使用较薄的织物来进行制作,但沙发套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与使用者体表的衣物发生摩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沙发套织物内部的纤维会逐渐发生断裂从而造成织物的损坏,因此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部分织物无法兼顾耐磨性及透气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透气涤纶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布料整体耐磨透气性能的目的。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及外层,所述外层远离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耐磨性大于外层的耐磨性,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有若干缓冲空间,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缓冲空间内且与耐磨片固定连接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所述支撑片的开口与内层的底面垂直。
[000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片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耐磨球,所述耐磨球通过锦纶纤维一揉搓而成。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支撑条,所述内层与外层通过支撑条形成缓冲空间,所述支撑条具有弹性形变性能。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容纳槽,所述支撑片远离耐磨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纳槽内。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片通过耐磨纱线编织而成,所述耐磨纱线包括耐磨芯纱一及耐磨芯纱二,所述耐磨芯纱一通过涤纶纤维一加捻而成,所述耐磨芯纱二通过锦纶纤维二加捻而成。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通过加强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加强纱线包括加强芯纱一及加强芯纱二,所述加强芯纱一通过亚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加强芯纱二通过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及支撑片均通过复合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包括复合芯纱一及复合芯纱二,所述复合芯纱一通过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复合芯纱二通过涤纶纤维二加捻而成。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加工方法,用于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生产,包括,
[0014] 步骤一:沿外层的厚度方向切割形成通槽并在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热压形成容纳槽;
[0015] 步骤二:先在耐磨片的两端通过热压形成若干放置槽,并在放置槽内涂覆胶液,最后将耐磨球粘接在放置槽内;
[0016] 步骤三:将支撑片进行热压使其截面形状为波浪,再将其进行切割;
[0017] 步骤四:在容纳槽的内壁上涂覆胶液,并将内层与外层缝合在一起,并将经由步骤三处理完成的支撑片粘接在容纳槽内;
[0018] 步骤五:在支撑片的顶面涂覆胶液,并将经由步骤二加工完成的耐磨片粘接在支撑片上;
[0019] 步骤六:将经由步骤五加工完成的面料进行收卷处理。
[0020]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耐磨片的设置减少了外层与外界物质的接触面积,通过耐磨球的设置来进一步减少耐磨片与外界物质的接触面积,当耐磨球被完全磨损后耐磨片才会与外界物质发生接触,当耐磨片被完全磨损后外层才会与外界物质接触,通过延长外层被磨损的时间来加强面料使用时的耐磨性。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中面料的剖视图;
[0023]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中耐磨纱线的切片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中加强纱线的切片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中复合纱线的切片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中设备的剖视图一;
[0029] 图9为图8中B部的放大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中设备的剖视图二;
[0031] 图11为图10中C部的放大图;
[0032] 图12为本发明中设备的剖视图三;
[0033] 图13为本发明中设备的剖视图四;
[0034] 图14为图13中D部的放大图。
[0035] 图中:1、内层;2、外层;3、耐磨片;4、支撑片;5、放置槽;6、耐磨球;7、支撑条;8、容纳槽;9、耐磨纱线;10、涤纶纤维一;11、锦纶纤维二;12、加强纱线;13、亚麻纤维;14、涤纶异形纤维;15、复合纱线;16、氨纶纤维;17、涤纶纤维二;18、涂胶箱;19、收卷辊;20、操作台一;21、下压褶板;22、切割刀;23、承接板;24、热压杆;25、吸附板;26、涂胶片;27、布片;28、夹板;29、贯穿槽;30、上胶箱;31、出胶管;32、切槽刀;33、上压褶板;34、切条刀;35、折叠杆;
36、传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37] 该耐磨透气涤纶织物,如图1所示,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内层1及外层2,内层1与外层2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来延长面料被磨损的时间,保证了面料使用时的耐磨性,外层2远离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耐磨片3,耐磨片3的耐磨性大于外层2的耐磨性,耐磨片3的设置减少了外层2与外界物质的接触面积,当耐磨片3被完全磨损后外层2才会与外界物质发生接触,通过延长外层2被磨损的时间来加强面料使用时的耐磨性。
[0038] 如图1所示,内层1与外层2之间形成有若干缓冲空间,缓冲空间的设置可以为外层2的受过程提供稳定的让位作用,使得外层2在受到外界对其施加的使其发生磨损的力时,面料能在缓冲空间的作用下稳定的实现对磨损过程的稳定让位,减少外力对于面料整体的磨损程度,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耐磨稳定性
[0039] 如图1及图3所示,沿外层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供支撑片4穿过的通槽,耐磨片3的截面积大于通槽的截面积,减少了耐磨片3自通槽中穿出的情况,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缓冲空间内且与耐磨片3固定连接的支撑片4,支撑片4的一端与耐磨片3粘接,支撑片4的另一端与内层1粘接,支撑片4的截面形状为波浪状,支撑片4的开口与内层1的底面垂直,将支撑片4进行压褶定型,从而保证了支撑片4结构的稳定性,将支撑片4设置为波浪状,增加了结构内部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实现稳定让位的空间,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体表的灰尘会沿通槽进入面料内部,通过支撑片4的设置来增加结构与外界灰尘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片4能更好的吸附进入面料内部的灰尘量,加强了面料的整体性能。
[0040] 如图1‑图3所示,耐磨片3的两侧均热压形成有若干放置槽5,放置槽5内粘接有耐磨球6,耐磨球6通过锦纶纤维一加捻而成,放置槽5的开设增大了耐磨片3与耐磨球6的接触面积,减少面料在与外界物质摩擦过程中耐磨球6自放置槽5中滑出的情况,保证了结构使用时的稳定性,将锦纶纤维一放入切断机内切割形成若干短纤,再将切割后的锦纶纤维一放入自动毛球机内揉搓形成耐磨球6,利用锦纶纤维一具有的良好的结构强度及耐磨性来保证耐磨球6的耐用性。
[0041] 如图1‑图3所示,耐磨球6的设置一方面减小了耐磨片3与外界物质的接触面积,当耐磨球6被完全磨损后耐磨片3才会与外界物质发生摩擦,当耐磨片3被完全磨损后外层2才会与外界物质发生摩擦,进一步延长了外层2被磨损的时间,加强了面料使用使得耐磨性,另一方面,通过耐磨球6的设置使得耐磨片3与外层2之间长时间存在供外界空气流经的通道,利用外界流动的空气来带走面料所吸收的使用者体表的汗液,通过减少面料处于潮湿状态的时间来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加强了面料使用时的透气舒适性。
[0042] 如图1所示,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支撑条7,内层1设置为凸条组织,凸条组织的地组织为内层1,凸条组织的表组织为支撑条7,通过凸条组织的设置使得内层1在编织时能自然形成支撑条7,保证了结构制作及使用时的稳定性,内层1与外层2通过支撑条7形成缓冲空间,支撑条7具有弹性形变性能,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对其施加的压力从而使其发生压缩的形变,由于支撑条7具有弹性形变性能,从而使得当面料受到的压力消失后会在自身弹性性能的作用下复位,保证了面料使用时的稳定性。
[0043] 如图1‑图3所示,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通过热压形成有若干容纳槽8,支撑片4远离耐磨片3的一端粘接在容纳槽8内,容纳槽8的设置增大了内层1与支撑片4的接触面积,当外层2向靠近内层1的方向移动时,外层2会对支撑条7施加压力使其发生挤压的形变,被压缩的支撑条7会有部分收纳在容纳槽8内,当面料受到的压力消失后,支撑条7在自身弹性性能的作用下复位,保证了结构的稳定使用,且容纳槽8的设置在减少了内层1厚度的同时还增加了内层1供外界空气流经的通道,
[0044] 如图1及图4所示,耐磨片3通过耐磨纱线9编织而成,耐磨纱线9包括耐磨芯纱一及耐磨芯纱二,耐磨芯纱一及耐磨芯纱二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耐磨芯纱一由涤纶纤维一10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涤纶纤维一1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及保形性,通过涤纶纤维一10的设置来加强面料使用时的耐磨性,耐磨芯纱二由锦纶纤维二11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
[0045] 如图1及图5所示,外层2通过加强纱线12编织而成,加强纱线12包括加强芯纱一及加强芯纱二,加强芯纱一及加强芯纱二通过加捻机加捻形成加强纱线12,加强芯纱一由亚麻纤维13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亚麻纤维13具有良好的散湿透气性能,通过亚麻纤维13的设置来保证加强纱线12及外层2的透气性,加强芯纱二由涤纶异形纤维14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涤纶异形纤维14的截面形状为十字,通过涤纶异形纤维14的设置来增加面料内部供和空气流经的通道,通过涤纶异形纤维14的设置使得外层2在保证整体耐磨性的同时加强了面料使用时的透气舒适性。
[0046]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内层1及支撑片4均通过复合纱线15编织而成,复合纱线15包括复合芯纱一及复合芯纱二,复合芯纱一由氨纶纤维16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氨纶纤维16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通过氨纶纤维16的设置来保证面料受到的使其形变的压力消失后能在自身弹性形变性能的作用下复位,保证了结构使用时的稳定性,复合芯纱二由涤纶纤维二17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
[0047] 如图1‑图3所示,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加工方法,用于耐磨透气涤纶织物的生产,包括,
[0048] 步骤一:沿外层2的厚度方向切割形成通槽并在内层1靠近外层2的一侧热压形成容纳槽8;
[0049] 步骤二:先在耐磨片3的两端通过热压形成若干放置槽5,并在放置槽5内涂覆胶液,最后将耐磨球6粘接在放置槽5内,放置槽5的深度小于耐磨球6的直径,从而保证了耐磨球6与外界物质的稳定接触,且放置槽5的设置保证了耐磨球6的稳定放置;
[0050] 步骤三:将支撑片4进行热压使其截面形状为波浪,再将其进行切割,将氨纶纤维16及涤纶纤维二17放入芳香溶液中,使得支撑片4在编织及使用时能其内部能散发香味,面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使用者体表的汗液,且将服饰面料上的一些灰尘也会进入内部并与汗液混合,且当空气温度较高时,面料内部会不断滋生细菌从而产生异味,面料及支撑片4在使用时会受到外界对其施加的压力,当支撑片4受到挤压后,支撑片4内部的味道会更多的散发出来从而覆盖住面料产生的异味;
[0051] 步骤四:在容纳槽8的内壁上涂覆胶液,并将内层1与外层2缝合在一起,并将经由步骤三处理完成的支撑片4粘接在容纳槽8内;
[0052] 步骤五:在支撑片4的顶面涂覆胶液,并将经由步骤二加工完成的耐磨片3粘接在支撑片4上;
[0053] 步骤六:将经由步骤五加工完成的面料进行收卷处理,收卷后的面料方便了后续的存放及取用。
[0054] 如图1、图7及图12所示,用来制作该面料的设备包括主制作部及分别位于其两侧的附加制作部一及附加制作部二,主制作部包括操作台一20及放置在操作台一20上的上制作部及下制作部,操作台一20上焊接有分隔台,上制作部放置在分隔台上,下制作部放置在操作台一20上,上制作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分隔台上的上料辊一及滑动连接在分隔台上的切槽刀32,分隔台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上料辊一转动的电机一,将经由喷水织机编织而成的外层2放置在上料辊一上,再启动电机一使其带动上料辊一转动从而带动外层2向前移动,分隔台的顶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切槽刀32一滑动的气缸一,当外层2传送至切槽刀32下方时,启动气缸一使其带动切槽刀32向靠近面料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外层2上形成通槽。
[0055] 如图1、图2、图3、图7及图12所示,下制作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操作台一20上的上料辊二及滑动连接在操作台一20上的热压涂胶部,操作台一20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上料辊二转动的电机二,将经由喷水织机编织而成的内层1放置在上料辊二上,驱动电机二使其带动内层1向前移动,热压涂胶部包括滑动板一及上胶箱30,操作台一20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滑动板一滑动的气缸二,滑动板一靠近操作台一20的一侧焊接有若干热压板,当内层1移动至滑动板一下方时,启动气缸二使其带动滑动板一及热压板向靠近操作台一20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面料相抵,上胶箱30靠近操作台一20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出胶管31,通过出胶管31的设置使得上胶箱30内的胶液能稳定的滴落在容纳槽8内。
[0056] 如图1及图8所示,附加制作部一放置在操作台二上,附加制作部一包括上料辊三、切断部、电动轨道一及滑动在电动轨道一上的若干加工部,操作台二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上料辊三转动的电机三,将由喷水织机编织形成的耐磨层放置在上料辊三上,再由电机三驱动上料辊三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耐磨层向前移动,切断部包括滑动连接在操作台二上的滑动板二及焊接在滑动板二靠近操作台二一侧的若干切割刀22,操作台二的顶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滑动板二滑动的气缸三,当耐磨层滑动至切割刀22下方时,气缸三会带动滑动板二及切割刀22向靠近面料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操作台二相抵,从而将耐磨层切割形成若干耐磨片3。
[0057] 如图1、图7、图8及图11所示,操作台二开设有转动槽,沿操作台二的宽度方向并沿转动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转动槽连通的承接槽,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架,与转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转动架的两端设置为夹板28,将切割形成的若干耐磨片3通过夹板28固定在转动架上,转动架未形成夹板28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连接在承接槽内的转动杆,远离操作台一20的转动杆与电机四的输出轴相连,通过电机四来控制转动架的转动,操作台二上开设有贯穿槽29,贯穿槽29内滑动连接有承接板23,从而对耐磨片3的加工提供了支撑作用。
[0058] 如图1、图2、图3、图8及图9所示,电动轨道一上依次设置有若干热压杆24、涂胶片26、放置杆及吸附板25,这些部件均通过电动伸缩杆一滑动在电动轨道一上,将承接板23自操作台二内滑出,使其封闭转动槽,并在电动伸缩杆一的作用下驱动热压杆24向操作台二的方向移动并与面料相抵,再由操作人员将承接板23推回操作台二内,从而驱动电机四使其带动转动架转动一周,再将承接板23从操作台二内滑出,再次驱动热压杆24使其向靠近面料的方向移动并与面料相抵,以此过程重复使得涂胶片26及放置杆依次与面料相抵,涂胶片26的靠近操作台二的一端套设有浸有胶液的布片27,当涂胶片26向靠近面料的方向移动时,涂胶片26远离电动轨道一的一端会与面料相抵从而将布片27上的胶液涂覆在面料上,吸附板25在初始状态下存在吸力,从而能稳定的将耐磨球6吸附在吸附板25上,当吸附板25在电动伸缩杆一的作用下向靠近面料的方向移动并使得耐磨球6与面料相抵时,吸附板25对耐磨球6的吸力丧失,从而使耐磨球6在胶液的作用下粘接在面料上。
[0059] 如图7及图13所示,附加制作部二放置在操作台三上,附加制作部二包括上料辊四、压褶部、电动轨道二及滑动在电动轨道上的提取部,操作台三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上料辊四转动的电机五,将经由喷气织机编织形成的支撑层放置在上料辊四上,再启动电机五使其带动上料辊四的转动从而带动支撑层向前移动,压褶部包括滑动连接在操作台三上的上压褶板33及通过螺栓固定在操作台四上的下压褶板21,操作台三的顶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上压褶板33滑动的气缸四,当支撑层移动至上压褶板33下方时,启动气缸四使其带动上压褶板33向靠近下压褶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支撑层上形成褶皱。
[0060] 如图3、图13及图14所示,操作台三上设置有电动轨道二,电动轨道二上滑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二,电动伸缩杆二上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折叠杆35,折叠杆35的另一端焊接有传递板36,传递板36的截面形状为U形,传递板36朝向开口的一侧具有吸力,传递板36的一侧与传递板36具有吸力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支撑层传送至提取部下方时,传递板36具有吸力的一侧与操作台三垂直,传递板36可转动的一侧穿出操作台三,这时传递板36具有吸力的一侧将面料吸附住,再驱动电动伸缩杆二使其长度缩短,从而通过折叠杆35对传递板36施加拉力从而使得传递板36具有吸力的一侧与操作台三平行,操作台三上滑动连接有若干切条刀34,操作台三的底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切条刀34滑动的气缸五,当传递板36沿电动轨道二移动至切条刀34下方时,启动气缸五使其带动切条刀34向靠近传递板36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支撑层切割成若干支撑片4。
[0061]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操作台一20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缝纫机,将制作完成的内层1与外层2通过缝纫机缝合在一起,再将切割完成的支撑片4在传递板36的带动下向靠近操作台一20的方向移动,从使其穿过外层2粘接在内层1上,操作台一20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涂胶箱18,当面料传递至涂胶箱18下方时,使得涂胶箱18里的胶液涂覆在支撑片4穿出外层2的一端,将制作完成的耐磨片3沿电动轨道一传送至操作台一20上方并粘接在支撑片4上,操作台一20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辊19,操作台一20的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收卷辊19转动的电机六,通过电机六来驱动收卷辊19的转动,从而将加工外层2的面料收卷在收卷辊19上,从而方便了面料后续的使用及收纳。
[006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