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织造 / 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

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745134.1 申请日 2023-12-19 公开(公告)号 CN11786771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烟台明远创意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绚丽; 刘慧;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面料织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 碱 溶性涤纶纱与 棉 纱并捻合股,碱溶性涤纶纱为外层,棉纱为内层;制得捻度包芯纱;S2、将棉纱和碱溶性涤纶纱相互缠绕,碱溶性涤纶纱为内层,棉纱为外层,制得无捻包芯纱;S3、将捻度包芯纱和无捻包芯纱进行纺织,形成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而中间双层为无捻包芯纱结构,经碱液清洗溶解碱溶性涤纶纱、后处理,制得面料;具有柔软度高、透气性好且组织结构稳定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溶性涤纶纱与纱并捻合股,碱溶性涤纶纱为外层,棉纱为内层;制得捻度包芯纱;
S2、将棉纱和碱溶性涤纶纱相互缠绕,碱溶性涤纶纱为内层,棉纱为外层,制得无捻包芯纱;
S3、将捻度包芯纱和无捻包芯纱进行纺织,形成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而中间双层为无捻包芯纱结构,经碱液清洗溶解碱溶性涤纶纱、后处理,制得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性涤纶纱是由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拉伸、洗,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切片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对苯二甲酸40‑60份、乙二醇50‑70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5份、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1‑4份、虫胶改性松香树脂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虫胶改性松香树脂是由松香树脂颗粒喷涂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后粘附虫胶粉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香树脂颗粒由质量比为1:0.1‑0.5的松香树脂液和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由质量比为1:0.1‑0.3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和基改性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是由碱木质素均匀喷涂聚乙二醇溶液后喷涂海泡石颗粒,再喷涂聚乙二醇溶液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纱是由棉纱线浸渍壳聚糖胶液后拉丝、干燥制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胶液由质量比为100:1‑3:5‑12的壳聚糖溶液、戊二、聚乙烯醇溶液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10‑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面料织造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平的不断升高,人们对面料具有更高的要求,一般需要服装面料具有柔软、透气、组织结构稳定、舒适、健康、安全、环保等特点,以提高衣物面料的舒适度。
[0003] 而现有的纺织面料如果要求组织结构稳定,不易松散,一般需要提高纺织密度,但纺织密度较高,容易影响面料的柔软度和透气性;但是保证柔软度和透气性的条件下,面料表面容易出现组织松散的问题。
[0004]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柔软度高、透气性好且组织结构稳定的面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制备一种柔软度高、透气性好且组织结构稳定的面料,本申请提供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溶性涤纶纱与纱并捻合股,碱溶性涤纶纱为外层,棉纱为内层;制得捻度包芯纱;S2、将棉纱和碱溶性涤纶纱相互缠绕,碱溶性涤纶纱为内层,棉纱为外层,制得无捻包芯纱;S3、将捻度包芯纱和无捻包芯纱进行纺织,形成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而中间双层为无捻包芯纱结构,经碱液清洗溶解碱溶性涤纶纱、后处理,制得面料。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中间双层为无捻度包芯纱,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由于无捻包芯纱中棉纱为外层,而捻度包芯纱中棉纱为内层,所以随着碱液去除碱溶性涤纶纱的条件下,使得面料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碱溶性涤纶纱被洗去,原本碱溶性涤纶纱的位置空余,实现面料高透气、高柔软的效果,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同时纺织形成的层结构具有较高的纺织致密,即使碱溶性水溶纱消失,棉纱之间仍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稳定性,从而使成品面料具有柔软、透气、组织结构稳定的优点。
[0008] 优选的,所述碱溶性涤纶纱是由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拉伸、水洗,制得。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纱具有高效的碱溶速率,从而保证面料的制备。
[0010] 优选的,所述聚酯切片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对苯二甲酸40‑60份、乙二醇50‑70份、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5份、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1‑4份、虫胶改性松香树脂1‑5份。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相配合,促进聚酯材料的合成;配合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和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利用聚乙二醇表面的羟基以及虫胶表面的羟基,提高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和虫胶改性松香树脂与聚酯的粘结稳定性,从而制得较高强度和分散均匀度的聚酯切片。
[0012] 在碱液清洗过程中,聚酯切片结构致密度越高,越不易溶解,利用碱木质素的填充效果配合松香树脂与聚酯不高的相容性,便于聚酯片内部结构中存在微小缝隙和孔隙,使聚酯切片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内部结构存在微孔隙,从而在聚酯切片内快速渗透碱液以便快速溶解聚酯。
[0013] 聚乙二醇、碱木质素、虫胶、松香树脂均溶于碱性溶液,从而进一步促进聚酯切片快速溶解;并且碱木质素具有吸附性强、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优点,在聚乙二醇快速溶于碱液后,碱木质素能够快速吸附碱液到达聚酯切片内部结构中,配合聚酯切片内部的微孔隙,促进碱液快速分散,并且虫胶粉和松香树脂均能较为快速溶于碱性溶液;在聚酯切片内聚乙二醇、碱木质素、虫胶、松香树脂溶解后,出现结构镂空的情况,从而提高碱液与聚酯切片内部的接触面积,通过内外与碱液接触,促进聚酯切片被快速溶解。
[0014] 优选的,所述虫胶改性松香树脂是由松香树脂颗粒喷涂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后粘附虫胶粉制得。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香树脂颗粒、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虫胶粉相配合,利用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较好的粘性,便于将虫胶粉粘附在松香树脂颗粒表面。
[0016] 羧甲基纤维素、虫胶和松香树脂均能够溶于碱溶液,而羧甲基纤维素成膜后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便于吸附碱液以快速溶解虫胶和松香树脂,从而促进聚酯切片快速被碱液溶解;并且羧甲基纤维素中羧基配合虫胶表面羟基,能够提高虫胶改性松香树脂与聚酯的粘结效果,从而保证纺丝过程中碱溶性涤纶纱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在碱溶解过程中,又能够快速溶于碱液,从而使制备的面料具有高透气、柔软、组织结构稳定的效果。
[0017] 优选的,所述松香树脂颗粒由质量比为1:0.1‑0.5的松香树脂液和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组成。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香树脂液、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相配合,利用松香树脂液的粘性,便于包覆在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表面,随着聚酯合成的高温,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孔隙中吸收的水分能够逐渐蒸发冲出松香树脂液形成的表面膜层,使得成品松香树脂内部分散气孔和小缝隙,从而便于碱液快速溶解松香树脂颗粒,提高碱液对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速率。
[0019] 优选的,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由质量比为1:0.1‑0.3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和基改性组成。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相配合,利用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的羧基配合氨基改性二氧化硅表面的氨基,配合二氧化硅的颗粒填充效果,提高了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成膜后的孔隙率,便于碱液快速渗透羧甲基纤维素膜,进而溶解松香树脂和聚酯切片,从而加快溶解速率,二氧化硅虽然碱不溶,但是能够被碱液洗涤去除,即使成品面料中残留有二氧化硅,对面料也没有影响,反而能够提高面料的强度;同时二氧化硅能够提高涤纶纤维的强度,保证纺织过程的纤维强度,从而保证面料中的碱溶性涤纶纱在溶解去除后,成品面料仍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不易抽丝,而且还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
[0021]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是由碱木质素均匀喷涂聚乙二醇溶液后喷涂海泡石颗粒,再喷涂聚乙二醇溶液制得。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碱木质素、聚乙二醇溶液、海泡石颗粒相配合,利用海藻石和碱木质素的多孔吸附性便于吸附碱液,而聚乙二醇溶于碱液,所以能够快速吸附碱液到达聚酯切片内部结构中,从而加速聚酯切片的碱溶速率。
[0023] 碱木质素和海泡石颗粒在聚酯切片中具有较好的填充分散性,从而提高聚酯切片的强度;但是碱木质素和海泡石颗粒与聚酯切片相容性受限,所以聚酯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同时聚酯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微孔孔隙,从而促进碱液渗透,提高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速率。
[0024] 优选的,所述棉纱是由棉纱线浸渍壳聚糖胶液后拉丝、干燥制得。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纱线利用壳聚糖胶液包覆处理后,提高了棉纱线表面的光滑度、强度,从而使成品面料不易出现勾丝、拉丝温度,并且在碱液去除碱溶性涤纶纱后,棉纱表面壳聚糖胶液能够溶胀、连接,从而提高成品面料的弹性、强度的同时保证成品面料的透气性、柔软度和组织结构稳定性。
[0026]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胶液由质量比为100:1‑3:5‑12的壳聚糖溶液、戊二、聚乙烯醇溶液组成。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溶液、戊二醛、聚乙烯醇溶液相配合,利用戊二醛的交联效果,使壳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形成交联网络,保证棉纱的弹性、韧性和透气性;而聚乙烯醇在碱液的作用下,促进结晶形成更大的晶体结构填充在棉纱表面,起到填充在碱溶性涤纶纱的原位的作用,并且壳聚糖和聚乙烯醇不溶于碱,但是在碱液的水作用下,以及后处理的水洗处理过程中,棉纱表面的壳聚糖容易产生部分膨胀,填充在棉纱层结构中,使棉纱内部虽然流失碱溶性涤纶纱,但是结构仍然较为稳定,不易出现拉丝、断裂问题;同时保证成品面料的透气率和柔软度。
[0028] 优选的,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10‑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从而使成品面料具有较高透气率、较好柔软性的同时组织结构稳定。
[0030]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成品面料制备过程中,中间双层为无捻度包芯纱,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由于无捻包芯纱中棉纱为外层,而捻度包芯纱中棉纱为内层,所以随着碱液去除碱溶性涤纶纱的条件下,使得面料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碱溶性涤纶纱被洗去,原本碱溶性涤纶纱的位置空余,实现面料高透气、高柔软的效果,保证了面料的透气性;同时纺织形成的层结构具有较高的纺织致密,即使碱溶性水溶纱消失,棉纱之间仍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稳定性,从而使成品面料具有柔软、透气、组织结构稳定的优点,可以用来制备无捻毛巾。
[0031] 2、聚乙二醇、碱木质素、虫胶、松香树脂均溶于碱性溶液,从而进一步促进聚酯切片快速溶解;并且碱木质素具有吸附性强、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优点,在聚乙二醇快速溶于碱液后,碱木质素能够快速吸附碱液到达聚酯切片内部结构中,配合聚酯切片内部的微孔隙,促进碱液快速分散,并且虫胶粉和松香树脂均能较为快速溶于碱性溶液;在聚酯切片内聚乙二醇、碱木质素、虫胶、松香树脂溶解后,出现结构镂空的情况,从而提高碱液与聚酯切片内部的接触面积,通过内外与碱液接触,促进聚酯切片被快速溶解。
[0032] 3、碱木质素、聚乙二醇溶液、海泡石颗粒相配合,利用海藻石和碱木质素的多孔吸附性便于吸附碱液,而聚乙二醇溶于碱液,所以能够快速吸附碱液到达聚酯切片内部结构中,从而加速聚酯切片的碱溶速率。
[0033] 4、本申请制备的面料中碱溶性涤纶纱能够在较低碱液浓度的条件下实现溶解,而普通的涤纶溶解所需的碱浓度较高,所以,碱溶性涤纶纱具有碱减量的优点;并且可溶性PVA维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即由固态变成糊状,分子量并无变化,糊状的维纶仍容易在面料中粘附,从而影响成品面料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虫胶改性松香树脂的制备例以下原料中三乙烯四胺购买于山东旺通化工有限公司;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0036] 制备例1:虫胶改性松香树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得质量分数1%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在1kg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均匀喷涂0.5kg三乙烯四胺中搅拌分散均匀,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3‑5μm,然后经干燥、分散,制得氨基改性二氧化硅;
将1kg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与0.2kg氨基改性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0037] 制备例2: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1kg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与0.1kg氨基改性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0038] 制备例3: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1kg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与0.3kg氨基改性二氧化硅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成品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0039] 松香树脂颗粒的制备例以下原料中的松香树脂购买于济南顺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熔点70‑80℃;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0040] 制备例4:松香树脂颗粒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松香树脂加热80℃至全部软化流动,制得松香树脂液;
将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置于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静置10min,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15μm,然后取出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经分散,制得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
将1kg松香树脂液均匀喷涂在0.35kg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表面,然后经干燥、分散,制得成品松香树脂颗粒,成品松香树脂颗粒过500目筛。
[0041] 制备例5: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将1kg松香树脂液均匀喷涂在0.1kg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表面,然后经干燥、分散,制得成品松香树脂颗粒。
[0042] 制备例6: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将1kg松香树脂液均匀喷涂在0.5kg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表面,然后经干燥、分散,制得成品松香树脂颗粒。
[0043] 虫胶改性松香树脂的制备例制备例7:虫胶改性松香树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在1kg制备例4制备的松香树脂颗粒表面均匀喷涂1kg制备例1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然后均匀喷涂0.6kg虫胶粉,虫胶粉的平均粒径为20‑30μm,经干燥,分散,制得成品。
[0044] 制备例8:本制备例与制备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松香树脂颗粒选用制备例5制备的松香树脂颗粒,羧甲基纤维素溶液选用制备例2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0045] 制备例9:本制备例与制备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松香树脂颗粒选用制备例6制备的松香树脂颗粒,羧甲基纤维素溶液选用制备例3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0046] 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的制备例制备例10: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聚乙二醇10000置于水中搅拌溶解,制得质量分数40%的聚乙二醇溶液;
在1kg碱木质素表面均匀喷涂0.5kg聚乙二醇溶液,碱木质素的平均粒径为15‑18μm,然后均匀喷涂0.2g海泡石颗粒,海泡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15μm,再喷涂0.2kg聚乙二醇溶液,经干燥,分散,制得成品。
[0047] 碱溶性涤纶纱的制备例制备例11:碱溶性涤纶纱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50kg对苯二甲酸、60kg乙二醇、3kg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2kg制备例10制备的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3kg制备例7制备的虫胶改性松香树脂;
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在250℃条件下进行酯化,然后添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虫胶改性松香树脂混合,在温度260℃、真空度250Pa的条件下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吐出、切粒,制得聚酯切片;
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拉伸1.25倍、水洗,制得成品。
[0048] 制备例12: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40kg对苯二甲酸、50kg乙二醇、1kg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1kg制备例10制备的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1kg制备例8制备的虫胶改性松香树脂。
[0049] 制备例13: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60kg对苯二甲酸、70kg乙二醇、5kg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4kg制备例10制备的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5kg制备例9制备的虫胶改性松香树脂。
[0050] 棉纱的制备例制备例14:棉纱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壳聚糖置于质量分数2%的醋酸溶液中搅拌至壳聚糖全部溶解,制得质量分数2%的壳聚糖溶液;
称取聚乙烯醇置于水中搅拌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制得质量分数5%的聚乙烯醇溶液;
称取100kg壳聚糖溶液、2kg戊二醛、10kg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壳聚糖胶液;称取棉纱线置于壳聚糖胶液中浸渍,然后取出棉纱线,去除表面多余胶液,经拉丝、干燥,制得成品棉纱;棉纱表面的壳聚糖胶液占棉纱直径的10%。
[0051] 制备例15: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100kg壳聚糖溶液、1kg戊二醛、5kg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壳聚糖胶液。
[0052] 制备例16: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100kg壳聚糖溶液、3kg戊二醛、12kg聚乙烯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壳聚糖胶液。
实施例
[0053] 实施例1:一种柔软透气面料的织造方法:S1、将碱溶性涤纶纱与棉纱并捻合股,碱溶性涤纶纱为外层,棉纱为内层;制得捻度包芯纱;碱溶性涤纶纱选用制备例11制备的碱溶性涤纶纱,棉纱选用制备例14制备的棉纱,捻度为550捻/m;
S2、将棉纱和碱溶性涤纶纱相互缠绕,碱溶性涤纶纱为内层,棉纱为外层,制得无捻包芯纱;碱溶性涤纶纱选用制备例11制备的碱溶性涤纶纱,棉纱选用制备例14制备的棉纱;
S3、将捻度包芯纱和无捻包芯纱进行纺织,形成上下两层为捻度包芯纱,而中间双层为无捻包芯纱结构,制得半成品;将半成品置于质量分数1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45℃条件下碱液清洗20min,以溶解碱溶性涤纶纱,经水洗、干燥,制得面料。
[0054]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碱溶性涤纶纱选用制备例12制备的碱溶性涤纶纱,棉纱选用制备例15制备的棉纱,碱液为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0055]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碱溶性涤纶纱选用制备例13制备的碱溶性涤纶纱,棉纱选用制备例16制备的棉纱,碱液为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0056]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碱溶性涤纶纱制备过程中,聚酯切片未添加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和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
[0057]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酯切片制备过程中,以同等质量的松香树脂替换虫胶改性松香树脂,以同等质量的碱木质素替换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
[0058]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酯切片中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制备,以同等质量的干燥羧甲基纤维素颗粒替换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
[0059]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酯切片中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制备时,以同等质量的二氧化硅替换氨基改性二氧化硅。
[0060]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制备过程中,未添加海泡石颗粒。
[0061]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棉纱为普通市售棉纱,碱溶性涤纶纱为市售的碱溶性涤纶纱。
[0062]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棉纱中壳聚糖胶液制备时,未添加聚乙烯醇溶液。
[0063] 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面料制备过程中未经过碱洗。
[0064] 性能检测试验1、透气性检测
分别采用实施例1‑5、9以及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面料,参考GB/T5453‑
1997检测面料的透气率,记录数据。
[0065] 2、柔软性检测分别采用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面料,对柔软度进行评分,满分十分。
[0066] 3、组织稳定性检测分别采用实施例1‑3、9、10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面料,参考GB/T4802.2在YG401G型织物平磨仪上转动2000转后,观察表面勾丝情况,记录勾丝个数。
[0067] 检测成品面料的径向强和纬向强力,记录数据。
[0068] 4、溶解速率检测分别采用实施例1‑9的制备方法制备碱溶性涤纶纱,取50cm×50cm置于经质量分数20%的碱液中,温度45℃浸泡洗涤20min,记录溶解率;溶解率=(原碱溶性涤纶纱重量‑剩余碱溶性涤纶纱重量)/原碱溶性涤纶纱重量。
[0069] 以下检测数据中“/”代表对应的实施例未检测该项目,所以无数据。
[0070] 表1性能测试表结合实施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的面料具有较高的透气率、柔软度,并且不易勾丝、强度稳定性较高,碱溶性涤纶纱能够全部溶解。
[0071] 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4‑10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4碱溶性涤纶纱制备过程中,聚酯切片未添加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和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实施例5聚酯切片制备过程中,以同等质量的松香树脂替换虫胶改性松香树脂,以同等质量的碱木质素替换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4、5制备的面料透气率、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率均小于实施例1对应数据;说明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和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相配合,能够快速提高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速度,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溶解面料中的碱溶性涤纶纱,使面料暴露出更多的孔隙结构,提高面料的透气性。
[0072] 实施例6聚酯切片中虫胶改性松香树脂制备,以同等质量的干燥羧甲基纤维素颗粒替换吸湿羧甲基纤维素颗粒,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6制备的面料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率均小于实施例1;说明吸湿的羧甲基纤维素颗粒吸湿后随着聚酯切片的制备成型,便于蒸发水分而增加孔隙率,从而便于碱液对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提高溶解速率。
[0073] 实施例7聚酯切片中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制备时,以同等质量的二氧化硅替换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7制备的面料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率均小于实施例1;说明氨基改性的二氧化硅在保证聚酯切片强力的同时,能够在内部形成微孔结构,从而促进碱溶性涤纶纱在碱液中快速溶解。
[0074] 实施例8聚乙二醇改性碱木质素制备过程中,未添加海泡石颗粒,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8制备的面料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率均小于实施例1;说明海泡石颗粒的存在,能够提高聚酯切片的结构孔隙率,从而使聚酯切片快速并较大面积的与碱液相接触,从而提高碱液对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效率。
[0075] 实施例9棉纱为普通市售棉纱,碱溶性涤纶纱为市售的碱溶性涤纶纱,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9制备的面料透气率、强力和碱溶性涤纶纱的溶解率均小于实施例1对应数据,勾丝数大于实施例1;说明本申请制备的棉纱和碱溶性涤纶纱制造的面料具有较高的透气率和柔软度,并且不易勾丝,强度较高、结构稳定。
[0076] 实施例10棉纱中壳聚糖胶液制备时,未添加聚乙烯醇溶液,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10制备的面料强力小于实施例1;说明聚乙烯醇和壳聚糖胶液的配合,在棉纱表面形成覆层,从而提高面料的强度。
[0077]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面料制备过程中未经过碱洗,相比于实施例1,对比例1制备的面料透气率和柔软度分数小于实施例1对应数据;说明碱液清洗能够洗去碱溶性涤纶纱,从而使面料暴露更多的孔隙结构,以提高面料的透气性。
[0078]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