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申请号 CN202110707892.9 申请日 2021-06-24 公开(公告)号 CN113404516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申请人 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季; 杨志安; 史新生;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 铁 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涉及隧道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钻孔,在基岩面的出 水 点钻圆柱形的底孔,并在底孔的开口 位置 钻出直径大于底孔的台阶孔;S2,抽水,利用处理装置将底孔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并排放至施工地点以外的空旷地区;S3,防 水处理 ,将圆柱形且带有台阶状开口的防水卷材铺设于底孔和台阶孔内,使防水卷材与底孔和台阶孔内壁相平齐,并将 钢 圈嵌入台阶孔内,实现防水卷材的压紧固定;S4,浇筑,在防水卷材内部浇筑 混凝土 ,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S5,撒砂,在基岩面的施工表面喷洒一层砂石。本申请保证工作环境的干燥,实现隧道基岩面的干燥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钻孔,在基岩面的出点钻圆柱形的底孔(1),并在底孔(1)的开口位置钻出直径大
于底孔(1)的台阶孔(11);
S2,抽水,利用处理装置将底孔(1)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并排放至施工地点以外的空
旷地区;
S3,防水处理,将圆柱形且带有台阶状开口的防水卷材(12)铺设于底孔(1)和台阶孔
(11)内,使防水卷材(12)与底孔(1)和台阶孔(11)内壁相平齐,并将圈(13)嵌入台阶孔
(11)内,实现防水卷材(12)的压紧固定;
S4,浇筑,在防水卷材(12)内部浇筑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S5,撒砂,在基岩面的施工表面喷洒一层砂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
在铺设防水卷材(12)前,先在底孔(1)内撒布水泥干灰,并将水泥干灰抹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
在浇筑前,先在防水卷材(12)内壁涂布胶水。
4.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管(2)、设置于所述总管(2)上
端位置的水(3)以及多个连通所述总管(2)下端的分管(4),所述总管(2)竖直设置,且用
于插入底孔(1)内,多个所述分管(4)均匀设置于所述总管(2)的下端,且背离所述总管(2)
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4)
包括与所述总管(2)相连接的外管(41)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外管(41)的柔性的内管(42),所
述外管(4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内管(42)滑移的驱动机构(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2)
的管口位置呈扁口状设置,且端面呈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
(5)包括双联齿轮(51)和双联齿条(52),所述双联齿条(52)沿所述内管(42)的长度方向设
置于所述内管(42)的外侧壁,所述外管(41)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双联齿条(52)嵌入的滑槽
(53),所述滑槽(5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54),所述双联齿轮(51)位于所述凹槽(54)内,
且与所述双联齿条(52)相啮合,并且所述总管(2)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双联齿轮(51)旋转的
控制机构(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
(6)包括控制杆(61)和多个拉绳(62),所述控制杆(61)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总管(2),且下
端贯穿所述总管(2),所述控制杆(61)的下端设置有垫板(64),且外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垫板
(64)和所述总管(2)下端之间的弹簧(65),多个所述拉绳(6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杆
(61)的上端,且另一端贯穿所述外管(41)的端面以及凹槽(54)后向内缠绕固定于所述双联
齿轮(51),并且双联齿轮(51)上设置有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4)
的下端以及所述垫板(64)的下端面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43)。

说明书全文

一种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基岩面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物质(土壤和底土)底下的坚硬岩层面。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度的不断加强,各种隧道建设工程数量也逐渐增多,在隧道建设工程中,通
常需要在基岩面上进行施工。
[0003] 但是在富地区,隧道建设工程的修筑过程中,隧道基岩面很容易出现一些出水点,不但给施工作业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后期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对隧道基岩
面的出水点进行及时处理,并保证隧道基岩面的干燥施工将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保证隧道基岩面的干燥施工,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钻孔,在基岩面的出水点钻圆柱形的底孔,并在底孔的开口位置钻出直径大于
底孔的台阶孔;
S2,抽水,利用处理装置将底孔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并排放至施工地点以外的空
旷地区;
S3,防水处理,将圆柱形且带有台阶状开口的防水卷材铺设于底孔和台阶孔内,使
防水卷材与底孔和台阶孔内壁相平齐,并将圈嵌入台阶孔内,实现防水卷材的压紧固定;
S4,浇筑,在防水卷材内部浇筑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S5,撒砂,在基岩面的施工表面喷洒一层砂石。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出水点钻底孔和台阶孔,并铺设防水卷材,同时对底孔进行浇筑封堵,实现出水点的封堵,以保证不会再有渗水影响正常施工。同时在基岩面
喷洒砂石,对基岩面表面的残留水进行吸附,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干燥,实现隧道基岩面的干
燥施工。
[0008] 可选的,在步骤S2中,在铺设防水卷材前,先在底孔内撒布水泥干灰,并将水泥干灰抹匀。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孔内撒布水泥干灰,使水泥干灰与底孔内的残留水相结合,以形成覆盖出水点的硬壳,保证出水点的稳定封堵。同时保证底孔与防水卷材
的充分贴合,增大防水性和密封性
[0010] 可选的,在步骤S2中,在浇筑前,先在防水卷材内壁涂布胶水。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涂布胶水,使防水卷材与混凝土充分的粘结固定在一起,避免出现窜水现象,从而提高出水点的防水效果。
[0012] 为了保证隧道基岩面的高效施工,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
[0013]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包括总管、设置于所述总管上端位置的水
及多个连通所述总管下端的分管,所述总管竖直设置,且用于插入底孔内,多个所述分管均
匀设置于所述总管的下端,且背离所述总管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底孔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时,将总管和分管嵌入底孔内,并利用水泵将底孔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以实现底孔内残留水的高效外排,从而
保证隧道基岩面的高效施工。
[0015] 可选的,所述分管包括与所述总管相连接的外管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外管的柔性的内管,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内管滑移的驱动机构。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底孔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时,利用驱动机构控制内管向外运动,此时分管的管口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位置残留水的连续抽吸和高效
抽吸。同时分管的使用长度能够调节,因此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底孔,提高适配性。
[0017]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管口位置呈扁口状设置,且端面呈圆弧形。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内管的管口设置为扁口状,并设置为圆弧形,使内管的管口形状更加贴合底孔的内侧壁,尽可能的实现残留水的全部抽吸。同时扁口状的内
管自带铲除力,因此可以将底孔底壁的碎渣铲除至边缘位置,并一同抽吸,实现残留水和残
渣的同步抽吸,实现隧道基岩面的高效施工。
[0019]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联齿轮和双联齿条,所述双联齿条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所述外管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双联齿条嵌入的滑槽,所
述滑槽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双联齿轮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双联齿条相啮合
并且所述总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双联齿轮旋转的控制机构。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内管滑移时,控制双联齿轮旋转,随后利用双联齿轮带动双联齿条同步运动,以实现内管的滑移控制和伸缩控制。因此通过设置结构简
洁和巧妙的驱动机构,实现内管的稳定滑移和伸缩控制。
[0021]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和多个拉绳,所述控制杆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总管,且下端贯穿所述总管,所述控制杆的下端设置有垫板,且外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垫板和
所述总管下端之间的弹簧,多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杆的上端,且另一端贯穿
所述外管的端面以及凹槽后向内缠绕固定于所述双联齿轮,并且双联齿轮上设置有扭簧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内管伸出时,按压总管,使控制杆滑移嵌入总管内,并压动弹簧压缩。此时驱动杆拉动拉绳同步运动,并控制拉绳放卷,此时拉绳控制双联
齿轮向外旋转,并控制内管伸出。当控制内管缩回时,驱动总管向上运动,此时弹簧弹开并
驱动控制杆反向运动,随后双联齿轮自动旋转并实现拉绳的卷绕,并控制内管缩回。因此通
过设置自调节的控制机构,实现双联齿轮的自动旋转控制,从而实现内管的自动伸缩控制。
[0023] 可选的,所述分管的下端以及所述垫板的下端面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增大垫板以及分管与底孔之间的流畅度,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对基岩面上的出水点进行封堵,以保证不会再有渗水影响正常施工,同时在
基岩面喷洒砂石,对基岩面表面的残留水进行吸附,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干燥,实现隧道基岩
面的干燥施工;
通过设置高效的处理装置实现底孔内残留水的高效抽吸和外排,从而保证隧道基
岩面的高效施工;
通过设置使用长度能够自调节的分管,实现不同位置残留水的连续抽吸和高效抽
吸,同时能够可以适配不同直径的底孔,提高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总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底孔;11、台阶孔;12、防水卷材;13、钢圈;2、总管;3、水泵;4、分管;41、外管;42、内管;43、万向轮;5、驱动机构;51、双联齿轮;52、双联齿条;53、滑槽;54、凹
槽;6、控制机构;61、控制杆;62、拉绳;63、导向杆;64、垫板;6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
[0034] 参照图1,该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钻孔,在基岩面寻找出水点,并在基岩面的出水点钻圆柱形的底孔1,底孔1的
孔径为50cm,深度为60cm。然后再在底孔1的开口位置钻出直径大于底孔1的台阶孔11,台阶
孔11的孔径为60cm,深度为10cm。
[0035] S2,抽水,利用处理装置将底孔1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并将残留水排放至施工地点以外的空旷地区,且保证空旷地区不会走车和行人。然后将水泥干灰均匀撒布在底孔1
内,以形成水泥湿灰,最后将水泥湿灰抹匀,以实现出水点的初步封堵。
[0036] S3,防水处理,将防水卷材12取出,防水卷材12为圆柱形且带有台阶状开口,并与底孔1和台阶孔11的形状相同。然后将防水卷材12由下到上铺设于底孔1和台阶孔11内,使
防水卷材12与底孔1和台阶孔11内壁相平齐。最后将钢圈13卡接嵌入至台阶孔11内,实现防
水卷材12上端位置的压紧固定。
[0037] S4,浇筑,先在防水卷材12内壁均匀涂布胶水,然后再将混凝土浇筑至防水卷材12内,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实现浇筑作业。
[0038] S5,撒砂,在基岩面的施工表面喷洒一层砂石,以实现基岩面表面残余水的吸附,保证隧道基岩面的干燥施工。
[0039] 实施例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铁路隧道基岩面的处理装置。
[0040] 参照图1、图2,该处理装置包括总管2、水泵3以及多个分管4。总管2竖直设置,且用于插入底孔1内。水泵3设置于总管2的上端,且水泵3的进水口连通总管2的上端。多个分管4
连通且均匀设置于总管2的下端,多个分管4背离总管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且用于嵌入底
孔1内,以实现底孔1各个位置残留水的同步抽吸和排放。
[0041] 参照图2、图3,分管4包括外管41和内管42,外管41与总管2相连接,内管42为柔性的硬质橡胶管,且滑动连接于外管41,以实现分管4使用长度的调节,实现不同位置残留水
的抽吸,同时也能实现不同直径底孔1内残留水的抽吸。
[0042] 参照图2、图3,其中内管42位于外管41外部的管口位置呈扁口状设置,且端面呈圆弧形,以用于贴合底孔1底壁的外边缘位置,从而实现残留水的完全抽吸,同时实现残渣的
刮铲和抽吸清除。同时分管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抵触底孔1底壁的万向轮43,以增大分管4运
动时候的流畅性。
[0043] 参照图3、图4,外管4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内管42往复滑移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双联齿轮51和双联齿条52,双联齿条52沿内管4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内管42的外侧壁,
且双联齿轮51为断齿,以保证内管42弯折时不会对双联齿条52造成影响。
[0044] 参照图3、图5,外管41的内壁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滑槽53,滑槽53靠近总管2的一端呈封堵状,且另一端贯穿外管41的端面,并用于供双联齿条52滑移嵌入。
[0045] 参照图3、图5,滑槽5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54,双联齿轮51位于凹槽54内,其鳄鱼凹槽54内壁转动连接,同时双联齿轮51与双联齿条52相啮合,以用于控制双联齿轮51运
动,从而实现内管42的伸缩控制。
[0046] 参照图3、图5,总管2上设置有控制双联齿轮51旋转的控制机构6。控制机构6包括控制杆61和多个拉绳62,控制杆61位于总管2内部,且下端贯穿总管2,并与总管2竖直滑动
连接。总管2的内部水平设置有供控制杆61穿设的导向杆63,以用于保证控制杆61竖直运动
过程中的稳定性
[0047] 参照图3、图5,控制杆61的下端设置有垫板64,垫板64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抵触底孔1底壁的万向轮43,且外壁套设有弹簧65,并且弹簧65设置于垫板64和总管2下端之间,以
实现垫板64的自动运动控制。
[0048] 参照图3、图5,多个拉绳62的一端固定于控制杆61的上端,且另一端贯穿外管41的端面以及凹槽54后位于凹槽54内部。拉绳62位于凹槽54内的部分缠绕固定于双联齿轮51,
且缠绕方向向内卷,以保证拉绳62放卷时,双联齿轮51向外旋转,即用于控制内管42向外伸
出。其中双联齿轮51上还设置有扭簧(图中未示出),以用于实现拉绳62的自动收卷。
[0049] 因此当对底孔1内的残留水进行抽吸时,将总管2和分管4嵌入底孔1内,并使垫板64下端面的万向轮43抵触底孔1的底壁,以实现底孔1内残留水的抽吸。随后缓慢的松开总
管2,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自动驱动控制杆61滑移嵌入至总管2内,同时垫板64将压动弹簧
65压缩。
[0050] 与此同时,驱动杆将拉动拉绳62同步运动,并控制拉绳62放卷,此时拉绳62控制双联齿轮51向外旋转,并通过双联齿轮51与双联齿条52的配合,控制内管42自动向外伸出,以
实现底孔1内不同位置残留水的同步抽吸。
[0051] 当底孔1内的残留水抽吸完毕时,提拉驱动总管2向上运动,此时弹簧65将会弹开并驱动控制杆61反向运动,随后控制杆61解除对拉绳62的作用力,并且双联齿轮51自动反
向旋转以实现拉绳62的卷绕,并控制内管42自动缩回。
[005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