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其管节修正方法、支护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252982.2 申请日 2023-03-07 公开(公告)号 CN116446923A 公开(公告)日 2023-07-18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炜; 周艳家; 刘招伟; 姚爱军; 杨国华; 刘啸辰; 龚逸非; 袁凯; 王帅; 张立; 李彦霖; 姚三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 支撑 台车及其管节修正方法、支护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支撑台车包括台车本体,台车本体周向布设有若干对能够伸缩的支撑脚,台车本体上设有用于测量管节直径大小的测量装置。管节修正方法包括S1、测量管节初始洞径Dn;S2、监测支撑脚对应管节的变化洞径Dnt;S3、根据收敛值ΔDn进行修正。支护方法包括S1、下行隧道内预设初始管节支护数量并布设支撑台车;S2、盾构行进至末端的支撑台车管节末端上方时暂停开挖,所有支撑台车移动一个管节;S4、盾构再次暂停开挖时,所有支撑台车再次移动一个管节;S5、重复步骤S4步骤,直至上行隧道完成开挖。既能够有效对下行隧道进行支撑,而且能够对 变形 管节进行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沿隧道的轨道行走的台车本体,所述台车本体的周向均匀的布设有若干对能够伸缩的支撑脚,每对中的两个所述支撑脚沿隧道管节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台车本体上设有用于测量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的管节处直径大小的测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本体包括台车支架,所述台车支架的底部设有自带车轮止器的轨道轮,所述台车支架的顶部固定有核心轴筒,所述核心轴筒外套设有承载轴筒,所述承载轴筒和所述核心轴筒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核心轴筒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承载轴筒制动的制动器,所述支撑脚周向布置在所述承载轴筒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电液制动器,所述核心轴筒内设有液压伺服控制器,所述电液制动器通过油压管与所述液压伺服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为伺服液压千斤顶,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设有弧形脚撑,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轴筒的外壁上,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通过油压管与所述液压伺服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周向布设在所述承载轴筒外壁上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支撑脚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为激光位移传感器声波测距装置。
7.一种叠合盾构隧道管节修正方法,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若干对所述支撑脚按顺序进行编号,通过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管节处的直径,并记为初始洞径Dn,n表示某对编号;
S2、通过所述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管节处的直径,并记为变化洞径Dnt,t表示某一时刻;
S3、通过公式ΔDn=Dn‑Dnt,得到每对所述支撑脚对应的管节在某一时刻的收敛值ΔDn,当某对所述支撑脚的对应管节的收敛值ΔDn>0时,该对所述支撑脚同步增长,且共同增长量为ΔDn,当某对所述支撑脚的ΔDn<0,该对所述支撑脚无需伸长。
8.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沿上行隧道内盾构的行进方向,在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内预设初始管节支护数量,并在每个管节下方的轨道上布设支撑台车进行支护;
S2、启动所述盾构对上行隧道进行开挖,在行进至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所在管节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由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所述支撑台车整体向所述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
S4、启动所述盾构继续进行开挖,直至行进至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所在管节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再次由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所述支撑台车整体向所述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
S5、重复步骤S4中的步骤,直至上行隧道内与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全部开挖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管节支护数量根据所述盾构开挖过程产生的扰动范围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车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所述盾构开挖过程中各所述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时对管节进行修正。

说明书全文

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其管节修正方法、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其管节修正方法、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地下设施的日益增多,不可避免会出现新建盾构隧道近接运营隧道施工,由于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限制,有些区段会将两隧道空间位置平并行式改为上下重叠式,即叠合盾构隧道。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长距离小净距的叠合隧道工程实例较少,且主要为短距离小度重叠交叉隧道。下行盾构隧道先行施工完成后,上行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下行已建盾构隧道产生扰动发生变形,为了减小叠合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有必要在下行隧道内进行支撑,尽可能减小施工影响。目前,对于涉及重叠隧道的工程中对于已建成隧道内的支撑体系主要采用支撑体系,利用支撑在管片上的钢支撑承受外部荷载,减小管片的变形。但钢支撑体系安装和在隧道内的运输比较困难,且无法在隧道管片发生变形收敛时,对管片收敛处进行修正,智能化程度较低。
[0003] 为此,专利号为“201510074563.X”,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重叠盾构隧道施工的支撑台车及支撑台车系统”公开了一种支撑台车及支撑台车系统,支撑台车包括车架体,车架体的底部设有行走轮,车架体周向设有多个沿隧道径向设置的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端部设有托架,托架端面上设有胶皮垫,车架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油缸的站。通过在下行隧道内设置若干组支撑台车,能够对下行隧道的管节进行支撑,以在盾构对上行隧道进行开挖时,降低对下行隧道的扰动,随着盾构的掘进,可由首端的支撑台车开始依次移动支撑台车,从而适应盾构开挖的进度。相较于传统钢支撑体系,上述支撑台车系统在安装和运输上的方便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无法对管片变形收敛处进行修正,而且上述支护方法中支撑台车移动是由首端开始先按间距进行移动,然后再依次进行移动,最后才是末端移动的支护方式,不仅繁琐、不合理,而且行进间距需复杂的计算,导致施工方式复杂,不易于推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其管节修正方法、支护方法,不仅能够对下行隧道的管节进行有效支撑,降低上行隧道施工时带来的干扰,而且能够对发生收敛式的变形的管节进行修正,承载上行隧道施工时带来的附加应,实时且有效的保证下行隧道的安全,降低管节变形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包括能够沿隧道的轨道行走的台车本体,所述台车本体的周向均匀的布设有若干对能够伸缩的支撑脚,每对中的两个所述支撑脚沿隧道管节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台车本体上设有用于测量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的管节处直径大小的测量装置。
[0006] 优选地,所述台车本体包括台车支架,所述台车支架的底部设有自带车轮止器的轨道轮,所述台车支架的顶部固定有核心轴筒,所述核心轴筒外套设有承载轴筒,所述承载轴筒和所述核心轴筒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核心轴筒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承载轴筒制动的制动器,所述支撑脚周向布置在所述承载轴筒的外壁上。
[0007]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为电液制动器,所述核心轴筒内设有液压伺服控制器,所述电液制动器通过油压管与所述液压伺服控制器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为伺服液压千斤顶,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设有弧形脚撑,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轴筒的外壁上,所述伺服液压千斤顶通过油压管与所述液压伺服控制器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周向布设在所述承载轴筒外壁上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支撑脚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相对应。
[0010] 优选地,所述测距装置为激光位移传感器声波测距装置。
[0011] 还公开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管节修正方法,采用了上述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包括以下步骤:
[0012] S1、对若干对所述支撑脚按顺序进行编号,通过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管节处的直径,并记为初始洞径Dn,n表示某对编号;
[0013] S2、通过所述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每对所述支撑脚所对应管节处的直径,并记为变化洞径Dnt,t表示某一时刻;
[0014] S3、通过公式ΔDn=Dn‑Dnt,得到每对所述支撑脚对应的管节在某一时刻的收敛值ΔDn,当某对所述支撑脚的对应管节的收敛值ΔDn>0时,该对所述支撑脚同步增长,且共同增长量为ΔDn,当某对所述支撑脚的ΔDn<0,该对所述支撑脚无需伸长。
[0015] 还公开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S1、沿上行隧道内盾构的行进方向,在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内预设初始管节支护数量,并在每个管节下方的轨道上布设支撑台车进行支护;
[0017] S2、启动所述盾构对上行隧道进行开挖,在行进至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所在管节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由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所述支撑台车整体向所述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
[0018] S4、启动所述盾构继续进行开挖,直至行进至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所在管节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再次由末端的所述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所述支撑台车整体向所述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
[0019] S5、重复步骤S4中的步骤,直至上行隧道内与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全部开挖完成。
[0020] 优选地,所述初始管节支护数量根据所述盾构开挖过程产生的扰动范围确定。
[0021]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车采用上述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所述盾构开挖过程中各所述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及时对管节进行修正。
[0022]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3] 1.本发明中的支撑台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支撑台车能够通过测量装置检测已建成的下行隧道的管节收敛值,并且通过支撑脚恒定的传递压力到管节上,不仅可对下行隧道的管节进行有效的支撑,而且可以根据收敛值的变化实时调整压力,达到对管节收敛式的变形进行修正,实时且有效的保证下行隧道的安全,降低上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扰动对下行隧道带来的管节变形问题。
[0024] 2.本发明中的支撑台车,可衡压加载、实时调整,通过承载轴筒的转动,可使液压千斤顶对隧道环向任意位置施加恒定的荷载,并且可以通过台车上布置的测距装置实时获得隧道的收敛值,动态调整施加在管节内壁上的荷载值,做到平衡下行隧道中管节受到的上行隧道施工带来的附加压力,实时且有效的保证下行隧道的断面形态不超限,管节结构安全稳定。
[0025] 3.本发明中的管节修正方法,通过对下行隧道管节的初始洞径和盾构开挖过程中的下行隧道管节实时变化洞径进行比对,通过反馈的收敛值调整施加的荷载,对发生收敛变化处的管节进行相应的加载,以对管节收敛变化处进行修正,智能化程度高。
[0026] 4.本发明中的支护方法,下行隧道中的支撑台车,根据上行隧道中的盾构掘进进度,按环做到连续不间断的支撑,使得下行隧道的支撑能够与上行隧道施工同步进行,大幅保证下行隧道管片稳定性,同时支撑台车这种由末端至首端依次按环移动的方式,相较于现有的按首端至末端顺序依次按间距移动的方式,本发明中按末端至首端顺序依次按管节移动的方式,移动顺序更加合理,移动间距无需计算更为简单,易于推广,上述这种移动方式同步性更好。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为支撑台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图1支撑台车的AA’剖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支撑台车的支撑脚示意简图;
[0031] 图4为支护方法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1、管节;2、轨道;3、台车支架;4、轨道轮;5、车轮锁止器;6、核心轴筒;7、轴承;8、承载轴筒;9、法兰盘A;10、法兰盘B;11、法兰螺栓;12、伺服液压千斤顶;13、连接杆底座;14、弧形脚撑;15、型钢连接杆;16、测距装置;17、靶点;18、位移数据采集箱;19、液压伺服控制器;20、油压管;21、电液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实施例1
[003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能够沿隧道内的轨道2行走的台车本体,台车本体的周向均匀的布设有若干对能够伸缩的支撑脚,每对中的两个支撑脚沿隧道管节1的径向对称设置,台车本体上设有用于测量每对支撑脚所对应的管节1处直径大小的测量装置。支撑脚对数至少有两对,参考图2为设有四对支撑脚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即共有八个支撑脚。
[0036] 工作原理
[0037] ①支撑过程:台车本体沿下行隧道的轨道2移至与上行隧道重叠的重叠段后,支撑脚伸长并抵在下行隧道的管节1上,便可实现对下行隧道的重叠段支撑,以在盾构在掘进上行隧道中的重叠段时,降低对下行隧道的扰动,降低下行隧道的管节1的变形程度。
[0038] ②修正过程:通过测量装置可预先测出每对支撑脚所支撑的管节1处的直径大小,然后实时监测盾构掘金过程中的每对支撑脚所支撑的管节1处的直径大小,然后将预先测出的直径大小与后面某一时刻测出的直径大小进行比对,并得到变化量,当后测出的直径缩小时,增大每对支撑脚的伸长量,伸长量总和与变化量相同,即可对管节1进行修正,若后测出的直径变大,则无需修正。需注意的时,每对支撑脚中的两个支撑脚伸长量需一致。
[0039]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台车本体包括台车支架3,台车支架3的底部设有轨道轮4,轨道轮4自带车轮锁止器5。台车支架3的顶部固定有核心轴筒6,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为了保证核心轴筒6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和刚度,核心轴筒6的筒壁厚度≥50mm。核心轴筒6外套设有承载轴筒8,承载轴筒8和核心轴筒6之间通过轴承7转动连接,轴承7可采用滚珠轴承。核心轴筒6上设有用于对承载轴筒8制动的制动器21,支撑脚周向设置在承载轴筒8的外壁上。通过手动转动承载轴筒8,可改变承载轴筒8上支撑脚对应的管节1的位置,并通过制动器21锁止承载轴筒8。
[0040]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制动器21为电液制动器,核心轴筒6内设有液压伺服控制器19,电液制动器通过油压管20与液压伺服控制器19连接。液压伺服控制器19可通过螺栓与核心轴筒6相连,并通过油压管20向电液制动器提供油压。电液制动器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核心轴筒6的外侧。
[0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脚为伺服液压千斤顶12,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伸缩端设有弧形脚撑14,弧形脚撑14的弧度与管节1的弧度相适应,弧形脚撑14和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伸缩端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固定端固定在承载轴筒8的外壁上。伺服液压千斤顶12通过油压管20与液压伺服控制器19连接,液压伺服控制器19可通过油压管20向伺服液压千斤顶12提供油压。作为优选地,弧形脚撑14的端面还可以设置橡胶垫,以避免对管节1造成损伤。
[0042]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固定端与承载轴筒8法兰连接,具体预先在承载轴筒8的外壁上设置法兰盘A9,并用法兰螺栓11固定法兰盘A9,然后在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固定端设置法兰盘B10,并用法兰螺栓11固定。然后法兰盘A9和法兰盘B10通过普通螺栓进行固定。
[0043] 为了提高伺服液压千斤顶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相邻的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固定端之间通过型钢连接杆15连接。具体的在每个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固定端上预先焊接连接杆底座13,型钢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安装到相邻两个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连接杆底座13上。
[0044]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测量装置包括周向布设在承载轴筒8外壁上的测距装置16,测距装置16与支撑脚(伺服液压千斤顶12)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相对应。两个相对的测距装置测出其与管节1的距离,再加上承载轴筒8的直径,便是此时管节1的直径。核心轴筒6的内壁设有位移数据采集箱18,位移数据采集箱18与测距装置16电连接。测距装置16把位移数据传输到位移数据采集箱18内,位移数据采集箱18通过螺栓固定在核心轴筒6上。
[0045]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测距装置16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装置。考虑到成本和精度,优选激光位移传感器。且为了提高测试精度,还可以预先在管节1上布设靶点17,靶点17采用100mm×100mm的亚克力板,可以通过胶结连方式固定在管节1上。
[0046] 实施例2
[004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管节修正方法,采用了如实施例1中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48] S1、对若干对支撑脚按顺序进行编号,通过测量装置测量每对支撑脚所对应管节1处的直径,并记为初始洞径Dn,n表示某对编号;
[0049] S2、通过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每对支撑脚所对应管节1处的直径,并记为变化洞径Dnt,t表示某一时刻;
[0050] S3、通过公式ΔDn=Dn‑Dnt,得到每对支撑脚对应的管节1在某一时刻的收敛值ΔDn,当某对支撑脚的对应管节1的收敛值ΔDn>0时,该对支撑脚同步增长,且共同增长量为ΔDn,当某对支撑脚的ΔDn<0,该对支撑脚无需伸长。
[0051] 工作过程:
[0052] 以设有四对(八个)支撑脚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为例(参考图2和图3):
[0053] 对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四对支撑脚按顺序进行编号,并依次记为1、2、3、4,记四对支撑脚所对应管节1处的初始洞径(直径)为D1、D2、D3、D4。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开始对管节1施加荷载,并通过台车上的测量装置实时收集管节1的收敛值,此时四对支撑脚所对应管节1处的变化洞径(直径)为D1t、D2t、D3t、D4t。通过公式ΔDn=Dn‑Dnt得到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的收敛值为ΔD1、ΔD2、ΔD3、ΔD4。计算过程如下:
[0054] ΔD1=D1‑D1t;
[0055] ΔD2=D2‑D2t;
[0056] ΔD3=D2‑D2t;
[0057] ΔD4=D2‑D2t。
[0058] 加载策略为当收敛值为正,即ΔDn>0,方向增加荷载,每对支撑脚增长量为ΔDn。当收敛值为负,即ΔDn<0,此此方向无需增加荷载。即若ΔD1>0,编号1的该对支撑脚进行伸长,两个支撑脚的增长量总共为ΔD1。需注意的是,两个支撑脚增长量相同。
[0059] 实施例3
[006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护方法,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61] S1、沿上行隧道内盾构的行进方向,在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内预设初始管节支护数量,并在每个管节1下方的轨道2上布设支撑台车进行支护,每个管节1下方的支撑台车数量根据实际施工支护要求设置,作为优选地每个管节1下方设置一台支撑台车即可;
[0062] S2、启动盾构对上行隧道进行开挖,在行进至末端的支撑台车所在管节1的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由末端的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支撑台车整体向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1;
[0063] S4、启动盾构继续进行开挖,直至行进至末端的支撑台车所在管节1的末端的上方时暂停开挖,再次由末端的支撑台车开始将所有支撑台车整体向盾构行进方向移动一个管节1;
[0064] S5、重复步骤S4中的步骤,直至上行隧道内与下行隧道的重叠段全部开挖完成。
[0065] 上述中的支撑台车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台车,也可以选用实施例1中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但现有的支撑台车不具备修正功能,因此若需要修正功能,则需要实施例1中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
[0066] 工作过程:
[0067] 以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重叠段为100m为例,支撑台车数量可选择8~12台,此处以8台为例,支护总长度为八节管节1,通常管节1的长度为1.2m,因此支护总长度可看作8X1.2=9.6m,参考图4:
[0068] ①对8台支撑台车依次编号为1、2、3…8。
[0069] ②上行隧道的盾构从小里程方向往大里程方向掘进,下行隧道的支撑台车可预先从从大里程方向的端头井送入隧道内,然后从大里程方向往小里程方向挨个预先布置,在既定需要支撑位置的就位,然后伸长支撑脚对管节1进行支撑加压。即1号支撑台车先向重叠段移动,移动至重叠段首端的管节1下方,即预设初始管节的第一个管节1,然后2~8号支撑台车依次进入,并对应第二个管节1至第八个管节1。
[0070] ③上行隧道中的盾构开始开挖,当上行隧道掘进至第八环管节1的末端时暂停开挖,8号支撑台车的支撑脚收缩卸压,8号支撑台车向大里程方向移动一环管节1,然后8号支撑台车的支撑脚伸长再次对管节1施加指定荷载,随后7号支撑台车卸压向前移动一环并开始加压,逐次递进直到1号支撑台车完成加载。
[0071] ④启动盾构进续掘进,上行隧道中的盾构每向前掘进一环,重复步骤③中的操作完成卸压‑再加载这一循环。
[0072]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初始管节支护数量根据盾构开挖过程产生的扰动范围确定。如盾构开挖扰动为9m左右,便可支护8节管节1,8X1.2m=9.6m。如盾构开挖扰动为12m左右,便可支护10节管节1,10X1.2m12m。以此类推。
[0073]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台车采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盾构开挖过程中各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要及时对管节1变形进行修正,修正方法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法即可。
[0074] 工作过程:
[0075] 仍以上述重叠段为100m,支撑台车数量选择8台为例,每台支撑台车具有4对支撑脚:
[0076] 即在步骤②中8台支撑台车对管节1进行支撑之前,先用测量装置对1~8号的支撑台车上各自的4对支撑脚所对应的管节1所在处进行直径测距,得到初始洞径R1~R4。
[0077] 在步骤③中盾构行进过程中,1~8号支撑台车上的测量装置要实时监测各自4对支撑脚的变化洞径R1t~R4t,(t表示某一时刻),然后根据公式ΔDn=Dn‑Dnt得到叠合盾构隧道支撑台车的收敛值为ΔD1、ΔD2、ΔD3、ΔD4,根据ΔD1的正负值进行修正。随着上行盾构隧道的掘进,下行隧道相应位置台车开始加载,做到下行隧道的同步支撑与上行隧道施工同步进行。
[0078] 在步骤④中上行隧道中的盾构每向前掘进一环,重复步骤③中的操作完成卸压‑再加载‑监测‑实时调整荷载这一循环。
[0079]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