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148614.8 申请日 2024-02-02 公开(公告)号 CN11786889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聂君; 林良方; 陈晓克; 钟新海; 王宁;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隧道壁,隧道壁内侧安装有加固复合组件,加固复合组件内侧安装有便捷移动组件;加固复合组件包括管片模 块 、 支撑 模块、连接模块和通行模块,隧道壁内侧呈阵列设置安装有多个管片模块,管片模块内周侧安装有支撑模块,支撑模块内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模块,支撑模块内侧底部安装有通行模块。本发明通过加固复合组件的设置,通过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可拆卸操作,从而能够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模仿 蜂巢 的六边形支撑设计,可为盾构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加固效果,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为隧道内部预留出行动空间,从而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包括隧道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壁(1)内侧安装有加固复合组件(2),所述加固复合组件(2)内侧安装有便捷移动组件(3);
所述加固复合组件(2)包括管片模(4)、支撑模块(5)、连接模块(6)和通行模块(7),所述隧道壁(1)内侧呈阵列设置安装有多个管片模块(4),所述管片模块(4)内周侧安装有支撑模块(5),所述支撑模块(5)内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模块(6),且所述支撑模块(5)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模块(6)与所述管片模块(4)和所述隧道壁(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模块(5)内侧底部安装有通行模块(7),且所述便捷移动组件(3)位于所述通行模块(7)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模块(4)包括第一梯形管片(8)、第二梯形管片(9)和连接滑条(10),所述隧道壁(1)内侧呈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且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的接缝位置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条(10),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连接滑条(10)与所述滑动槽为滑动连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模块(4)还包括连接固定条(11)、定位条(12)和定位块(13),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相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条(11),且所述连接固定条(11)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另一侧均为插接设置,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条(12),且每两个所述定位条(12)均位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的中心位置,所述定位条(12)内周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5)包括支撑板(14)、第一转轴(15)、第一翻转板(16)、第二转轴(17)和第二翻转板(18),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呈六边形设置有六个支撑板(14),且所述支撑板(14)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定位块(13)为插接设置,所述支撑板(14)内周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支撑板(14)内周侧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16),且所述第一翻转板(16)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二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转轴(17)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18),且所述第二翻转板(18)远离所述第二转轴(17)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所述第二翻转板(18)的凹槽与相邻所述第一翻转板(16)的凸块为插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5)还包括滑动梯形块(19)、第一从动滑块(20)、第二从动滑块(21)、第三从动滑块(22)和限位插杆(23),所述凸块内侧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翻转板(16)内侧开设有第二移动槽,且所述第一移动槽与所述第二移动槽为垂直联通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梯形块(19),所述滑动梯形块(19)两侧均呈斜面设置,所述滑动梯形块(19)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从动滑块(20),所述第一从动滑块(20)远离所述滑动梯形块(19)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二从动滑块(21),所述第二从动滑块(21)远离所述第一从动滑块(20)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三从动滑块(22),所述第三从动滑块(22)远离所述第二从动滑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23),且所述限位插杆(23)和所述第三从动滑块(22)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侧为滑动连接设置,所述限位插杆(23)与所述第二翻转板(18)的凹槽两侧为插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5)还包括带动板(24)和限位插板(25),所述滑动梯形块(19)远离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的内周侧固定连接有带动板(24),且所述带动板(24)贯穿所述第二移动槽内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14)外侧,所述带动板(24)靠近所述第二翻转板(18)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插板(25),且所述限位插板(25)与所述第二翻转板(18)为插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6)包括固定套筒(26)和螺纹杆(27),所述第一梯形管片(8)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9)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6),所述支撑板(14)内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7),且所述螺纹杆(27)与所述固定套筒(26)内侧为螺纹连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模块(7)包括通行板(28)和安装块(29),所述隧道壁(1)内周侧设置有通行板(28),位于所述隧道壁(1)内周侧底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板(14)顶部互相远离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29),且所述通行板(28)两端与所述安装块(29)为插接限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捷移动组件(3)包括滑轨槽(30)、弧形梯(31)和滑动座(32),所述通行板(28)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槽(30),所述通行板(28)顶部设置有弧形梯(31),所述弧形梯(31)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座(32),两个所述滑动座(32)均与两个所述滑轨槽(30)为滑动连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捷移动组件(3)还包括弧形安全杆(33)和限位轴(34),所述弧形梯(31)两侧均设置有弧形安全杆(33),所述弧形梯(31)和所述弧形安全杆(33)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轴(34),且多个所述限位轴(34)呈圆周阵列设置,所述弧形安全杆(33)通过多个所述限位轴(34)与所述弧形梯(31)的两侧为固定连接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盾构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面、周边建筑物负载等多种因素影响,隧道不可避免的产生收敛变形,随着隧道运营时间增长,一方面会给隧道本身的结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另一方面隧道收敛变形过大会侵入隧道建筑限界,甚至是设备限界,严重威胁运营安全。
[0003] 参考已授权专利号“CN116241282A”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加固支撑装置,其中记载了:“通过设有的支撑架装置与内嵌板的配合,进而能够对于外部的紧固模具进行一个主要支撑,并且通过特有的卡扣板装置使得各组支撑架装置的拆装更加方便,同时特有的液压装置可对于外围的支撑架装置进行一个挤压调节,使得多个方向的力更为紧密,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操作过程也更加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4] 本申请人在具体实施该专利的过程中,发现该专利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 由于该专利中所设定的支撑装置设置的液压部分虽然对外界压力起到缓冲的效果,但是活动的部分也削弱了对加固装置的支撑效果,从而会影响对隧道的加固效果,同时支撑装置位于盾构隧道内部的中间位置,从而对隧道内部的人员行进和机械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提出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6] 基于此,提供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下技术问题:由于该专利中所设定的支撑装置设置的液压部分虽然对外界压力起到缓冲的效果,但是活动的部分也削弱了对加固装置的支撑效果,从而会影响对隧道的加固效果,同时支撑装置位于盾构隧道内部的中间位置,从而对隧道内部的人员行进和机械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0007]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8] 所述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具体包括隧道壁,所述隧道壁内侧安装有加固复合组件,所述加固复合组件内侧安装有便捷移动组件;
[0009] 所述加固复合组件包括管片模、支撑模块、连接模块和通行模块,所述隧道壁内侧呈阵列设置安装有多个管片模块,所述管片模块内周侧安装有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内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模块,且所述支撑模块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管片模块和所述隧道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模块内侧底部安装有通行模块,且所述便捷移动组件位于所述通行模块顶部。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管片模块包括第一梯形管片、第二梯形管片和连接滑条,所述隧道壁内侧呈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管片和第二梯形管片,且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两端的接缝位置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梯形管片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条,所述第一梯形管片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连接滑条与所述滑动槽为滑动连接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管片模块还包括连接固定条、定位条和定位块,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相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条,且所述连接固定条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另一侧均为插接设置,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内周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条,且每两个所述定位条均位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内周侧的中心位置,所述定位条内周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板、第一转轴、第一翻转板、第二转轴和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内周侧呈六边形设置有六个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定位块为插接设置,所述支撑板内周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支撑板内周侧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且所述第一翻转板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二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且所述第二翻转板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所述第二翻转板的凹槽与相邻所述第一翻转板的凸块为插接设置。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滑动梯形块、第一从动滑块、第二从动滑块、第三从动滑块和限位插杆,所述凸块内侧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翻转板内侧开设有第二移动槽,且所述第一移动槽与所述第二移动槽为垂直联通设置,所述第二移动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梯形块,所述滑动梯形块两侧均呈斜面设置,所述滑动梯形块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从动滑块,所述第一从动滑块远离所述滑动梯形块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二从动滑块,所述第二从动滑块远离所述第一从动滑块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三从动滑块,所述第三从动滑块远离所述第二从动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且所述限位插杆和所述第三从动滑块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侧为滑动连接设置,所述限位插杆与所述第二翻转板的凹槽两侧为插接设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带动板和限位插板,所述滑动梯形块远离所述第一梯形管片的内周侧固定连接有带动板,且所述带动板贯穿所述第二移动槽内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外侧,所述带动板靠近所述第二翻转板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插板,且所述限位插板与所述第二翻转板为插接设置。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固定套筒和螺纹杆,所述第一梯形管片和所述第二梯形管片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支撑板内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固定套筒内侧为螺纹连接设置。
[0016] 进一步地,所述通行模块包括通行板和安装块,所述隧道壁内周侧设置有通行板,位于所述隧道壁内周侧底部的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互相远离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且所述通行板两端与所述安装块为插接限位设置。
[0017] 进一步地,所述便捷移动组件包括滑轨槽、弧形梯和滑动座,所述通行板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槽,所述通行板顶部设置有弧形梯,所述弧形梯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座,两个所述滑动座均与两个所述滑轨槽为滑动连接设置。
[0018] 进一步地,所述便捷移动组件还包括弧形安全杆和限位轴,所述弧形梯两侧均设置有弧形安全杆,所述弧形梯和所述弧形安全杆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轴,且多个所述限位轴呈圆周阵列设置,所述弧形安全杆通过多个所述限位轴与所述弧形梯的两侧为固定连接设置。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通过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可拆卸操作,从而能够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模仿蜂巢的六边形支撑设计,可为盾构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加固效果,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为隧道内部预留出行动空间,从而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002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近距离的检查和维护,从而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加固装置维护的便捷性。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加固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加固复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管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连接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第一翻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带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滑动梯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滑动梯形块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通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便捷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7] 1、隧道壁;2、加固复合组件;3、便捷移动组件;4、管片模块;5、支撑模块;6、连接模块;7、通行模块;8、第一梯形管片;9、第二梯形管片;10、连接滑条;11、连接固定条;12、定位条;13、定位块;14、支撑板;15、第一转轴;16、第一翻转板;17、第二转轴;18、第二翻转板;19、滑动梯形块;20、第一从动滑块;21、第二从动滑块;22、第三从动滑块;23、限位插杆;24、带动板;25、限位插板;26、固定套筒;27、螺纹杆;28、通行板;29、安装块;30、滑轨槽;31、弧形梯;32、滑动座;33、弧形安全杆;34、限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如背景技术的,由于该专利中所设定的支撑装置设置的液压部分虽然对外界压力起到缓冲的效果,但是活动的部分也削弱了对加固装置的支撑效果,从而会影响对隧道的加固效果,同时支撑装置位于盾构隧道内部的中间位置,从而对隧道内部的人员行进和机械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0040]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通过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可拆卸操作,从而能够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模仿蜂巢的六边形支撑设计,可为盾构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加固效果,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为隧道内部预留出行动空间,从而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0041]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3,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具体包括隧道壁1,隧道壁1内侧安装有加固复合组件2,加固复合组件2内侧安装有便捷移动组件3;
[0042] 加固复合组件2包括管片模块4、支撑模块5、连接模块6和通行模块7,隧道壁1内侧呈阵列设置安装有多个管片模块4,管片模块4内周侧安装有支撑模块5,支撑模块5内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模块6,且支撑模块5通过多个连接模块6与管片模块4和隧道壁1固定连接,支撑模块5内侧底部安装有通行模块7,且便捷移动组件3位于通行模块7顶部。
[0043]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 实施例1:
[0045] 请参考图1‑图3,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其包括隧道壁1,隧道壁1内侧安装有加固复合组件2,加固复合组件2内侧安装有便捷移动组件3;
[0046] 加固复合组件2包括管片模块4、支撑模块5、连接模块6和通行模块7,隧道壁1内侧呈阵列设置安装有多个管片模块4,管片模块4内周侧安装有支撑模块5,支撑模块5内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模块6,且支撑模块5通过多个连接模块6与管片模块4和隧道壁1固定连接,支撑模块5内侧底部安装有通行模块7,且便捷移动组件3位于通行模块7顶部。
[0047] 在使用过程中,可将管片模块4放置到隧道壁1内周侧,随后将支撑模块5放置到管片模块4内周侧,随后通过连接模块6的设置,对支撑模块5和管片模块4起到固定效果,可将支撑模块5和管片模块4固定到隧道壁1内周侧;
[0048] 通过支撑模块5的设置,可模仿蜂窝的六边形设计,可为隧道壁1内部和管片模块4提供稳定的加固效果,同时将通行模块7放置到支撑模块5内侧底部,从而能够为隧道壁1内侧提供方便移动的空间,提升加固装置的实用性;
[0049] 同时通过能够对管片模块4和支撑模块5进行可拆卸操作,从而能够提升管片模块4和支撑模块5安装时的便捷性;
[0050] 随后通过便捷移动组件3的设置,可使工作人员能够更贴近加固复合组件2内侧表面,从而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加固复合组件2进行近距离的检查和维护的便捷性。
[0051] 实施例2:
[0052] 本实施例2用于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开了加固复合组件2的具体结构,通过加固复合组件2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配合,从而达到通过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可拆卸操作,从而能够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模仿蜂巢的六边形支撑设计,可为盾构隧道内部提供稳定的加固效果,同时在安装过后能够为隧道内部预留出行动空间,从而提升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0053] 对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4定位条12所示,管片模块4包括第一梯形管片8、第二梯形管片9和连接滑条10,隧道壁1内侧呈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且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交错设置,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的接缝位置为倾斜设置,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条10,第一梯形管片8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且连接滑条10与滑动槽为滑动连接设置。
[0054] 具体的: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梯形管片8放置到指定位置,随后将第二梯形管片9插入到两个第一梯形管片8之间,第二梯形管片9插入到两个第一梯形管片8之间的同时,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的连接滑条10会插入到第一梯形管片8两端的滑动槽内侧进行滑动,从而能够持续为第一梯形管片8起到挤压和稳定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两端的接缝位置为倾斜设置,还可避免接缝位置统一,从而能够减少第二梯形管片9和第一梯形管片8接缝位置受到外界因素的压力,从而能够提升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55] 管片模块4还包括连接固定条11、定位条12和定位块13,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相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条11,且连接固定条11与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另一侧均为插接设置,通过连接固定条11的设置,能够为多个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之间的安装产生连接效果,使多个第一梯形管片8个第二梯形管片9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提升对隧道壁1的加固效果,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条12,且每两个定位条12均位于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的中心位置,定位条12内周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3。
[0056] 支撑模块5包括支撑板14、第一转轴15、第一翻转板16、第二转轴17和第二翻转板18,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呈六边形设置有六个支撑板14,且支撑板14的两端均位于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的中心位置,并与定位块13为插接设置,支撑板14内周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支撑板14内周侧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16,且第一翻转板16远离第一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第二转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18,且第二翻转板18远离第二转轴17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第二翻转板18的凹槽与相邻第一翻转板16的凸块为插接设置。
[0057] 支撑模块5还包括滑动梯形块19、第一从动滑块20、第二从动滑块21、第三从动滑块22和限位插杆23,凸块内侧开设有第一移动槽,第一翻转板16内侧开设有第二移动槽,且第一移动槽与第二移动槽为垂直联通设置,第二移动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梯形块19,滑动梯形块19两侧均呈斜面设置,滑动梯形块19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从动滑块20,第一从动滑块20远离滑动梯形块19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二从动滑块21,第二从动滑块21远离第一从动滑块20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并滑动连接有第三从动滑块22,第三从动滑块22远离第二从动滑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23,且限位插杆23和第三从动滑块22与第一移动槽内侧为滑动连接设置,限位插杆23与第二翻转板18的凹槽两侧为插接设置。
[0058] 支撑模块5还包括带动板24和限位插板25,滑动梯形块19远离第一梯形管片8的内周侧固定连接有带动板24,且带动板24贯穿第二移动槽内侧并延伸至支撑板14外侧,带动板24靠近第二翻转板18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插板25,且限位插板25与第二翻转板18为插接设置。
[0059] 具体的:在安装支撑板14时,可将支撑板14的两端放置到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内周侧的中心位置,并与定位条12的位置对应,随后将支撑板14的两端通过定位块13进行固定,从而可达到对支撑板14的便捷安装,同时通过定位条12和定位块13的设置,可对支撑板14的位置起到限定作用,从而可实现将六个支撑板14模仿蜂窝六边形的设置进行安装,进而提升对隧道的加固效果;
[0060] 在将六个支撑板14进行初步安装后,可将支撑板14两端的第一翻转板16和第二翻转板18进行翻转,并将支撑板14端部的第一翻转板16与临近支撑板14端部的第二翻转板18进行插接限位,随后可进一步提升六个支撑板14之间的连接效果;
[0061] 在第一翻转板16的凸块与第二翻转板18的凹槽插接之后,可移动带动板24,并将带动板24向第二翻转板18的方向进行移动,随后可通过带动板24的设置带动滑动梯形块19在第二移动槽内侧进行移动,在滑动梯形块19移动的同时,滑动梯形块19两侧的斜面会与两个第一从动滑块20进行挤压滑动,直至滑动梯形块19与两个第一从动滑块20形成一体,随后可通过滑动梯形块19的继续移动,带动两个第一从动滑块20与两个第二从动滑块21继续进行挤压滑动,直至滑动梯形块19、第一从动滑块20和第二从动滑块21形成一体时,可带动第一从动滑块20和第二从动滑块21继续移动,并对两个第三从动滑块22继续进行挤压滑动,并使第三从动滑块22在第一移动槽内侧进行向外移动的效果,通过第三从动滑块22与限位插杆23的固定连接设置,可带动限位插杆23与第三从动滑块22在第一移动槽内侧进行同步的移动效果,随后可达到带动两个限位插杆23与第二翻转板18凹槽内侧的两侧进行插接的效果,通过限位插杆23的设置,可避免第一翻转板16与第二翻转板18之间的连接脱落,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翻转板16与第二翻转板18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提升六个支撑板14之间的连接效果;
[0062] 在滑动梯形块19移动到第一移动槽内侧后,带动板24靠近第二翻转板18的端部也会同步移动到第二翻转板18内周侧的表面,随后可带动限位插板25在带动板24内侧进行滑动,并与第二翻转板18外周侧的表面进行插接限位,从而可避免带动板24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产生移动或脱落的现象发生;
[0063] 连接模块6包括固定套筒26和螺纹杆27,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6,支撑板14内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7,且螺纹杆27与固定套筒26内侧为螺纹连接设置。
[0064] 具体的:随后可通过将固定套筒26插入到螺纹杆27内侧,并进行转动,通过固定套筒26与螺纹杆27的螺纹连接设置,可为支撑板14与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供稳定的效果,同时还可将支撑板14、第一梯形管片8和第二梯形管片9固定到隧道壁1内周侧,从而进一步提升加固复合组件2的加固效果;
[0065] 通行模块7包括通行板28和安装块29,隧道壁1内周侧设置有通行板28,位于隧道壁1内周侧底部的两个支撑板14顶部互相远离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29,且通行板28两端与安装块29为插接限位设置。
[0066] 具体的:通过将通行板28与安装块29进行插接,可为六个支撑板14之间的空间提供一个方便工作人员和器械通行的通道,从而可提升加固复合组件2的便捷性。
[0067] 实施例3:
[0068] 本实施例3用于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开了便捷移动组件3的具体结构,通过便捷移动组件3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配合,从而达到能够对加固装置进行近距离的检查和维护,从而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加固装置维护的便捷性。
[0069] 对实施例1和对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加固装置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定位块13所示,便捷移动组件3包括滑轨槽30、弧形梯31和滑动座32,通行板28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槽30,通行板28顶部设置有弧形梯31,弧形梯31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座32,两个滑动座32均与两个滑轨槽30为滑动连接设置。
[0070] 便捷移动组件3还包括弧形安全杆33和限位轴34,弧形梯31两侧均设置有弧形安全杆33,弧形梯31和弧形安全杆33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轴34,且多个限位轴34呈圆周阵列设置,弧形安全杆33通过多个限位轴34与弧形梯31的两侧为固定连接设置。
[0071] 具体的:工作人员在对加固复合组件2内周侧进行检查维护时,可通过弧形梯31进行攀爬,从而能够使工作人员更接近加固复合组件2内周侧,在攀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安装绳等装置固定到弧形安全杆33外侧,通过弧形安全杆33的设置可为工作人员进行攀爬的过程中提供安全效果;
[0072] 同时通过限位轴34的设置,可为安全绳等提供进一步保险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在工作人员掉落后,安全绳等装置从弧形安全杆33外侧直接滑落到弧形安全杆33的底部;
[0073] 同时通过滑动座32和滑轨槽30的滑动连接设置,可使弧形梯31能够在隧道壁1内侧进行滑动,使弧形梯31能够移动到加固复合组件2内周侧的任意位置,从而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加固复合组件2内周侧进行检查维护的便捷性。
[007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