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用于机动车总成系统的液力变矩器装置

申请号 CN200680042074.5 申请日 2006-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1305212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2
申请人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发明人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液 力 变矩器 装置(1),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扭转振动 减振器 (10)、一个由 泵 轮(20)、 涡轮 (24)和导轮(22)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12)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在此,该扭转振动减振器(10)具有一个第一 能量 储存装置(38)以及一个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的接片(86)具有一个自由端部(90)和一个非自由端部(88)。根据 权利要求 1的特征部分,所述非自由端部(88)比所述自由端部(90)设置得在径向上较靠内部。
权利要求

1.变矩器装置,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2),该液力变矩器装置 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10)、一个由轮(20)、涡轮(24)和导轮(22) 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12)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其中,该扭 转振动减振器(10)具有一个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以及一个第二能量 储存装置(40),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能量储存器(42), 该第二能量储存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能量储存器(44),其中,该变矩 器跨接偶合器(14)、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与该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 串联连接,其中,在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与该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 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38,40)串联连接的中间件 (46),其中,该涡轮(24)还具有一个外部的涡轮机壳(26),该外部的 涡轮机壳与该中间件(46)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或构成该中间件,其中, 设置有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 闭合的情况下可通过该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传递的转矩可通过该输入 件来传递以对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施加负荷,其中,该第一能量储 存装置(38)的所述输入件(60)为了对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 对应端侧(150)施加负荷而各具有至少一个形成一个自由端部(90)和一 个非自由端部(88)的接片,其特征在于:对应的接片(86)的对应非自 由端部(88)关于该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 布置在所述对应的接片(86)的自由端部(90)的径向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置该第一能量储 存装置(38)的输入件的被设置用于对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第一 能量储存器(42)施加负荷的接片(86)的自由端部(90)和非自由端部 (88),使得延伸通过所述自由端部(90)和所述非自由端部(88)的连接 直线(152)与相对于该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在径向上 取向的直线(154)夹有一个度(α),该角度小于70°。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变矩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的至少一个或全 部接片(86)各这样延伸,使得所述对应的接片(86)在由对应的第一能 量储存器(42)的可被该接片(86)施加负荷的端侧(150)展开的对应投 影平面中的投影与该端侧(150)的投影在该投影平面中的外圆周(156) 相交至少一次,由此,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156)和所述被投影的接片(86) 在该投影平面中形成一个或多个相交线(158),由此在该投影平面中这样 形成第一相交线(160):所述接片(86)从其非自由端部(88)看沿着其 从所述非自由端部(88)到其自由端部(90)观察的走向在其投影中与所 述被投影的外圆周(156)第一次相交,其中,该第一相交线(160)在该 投影平面中设置在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该扭转振动 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确切 地说尤其是完全设置在该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相交线(160) 这样设置在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该扭转振动减振器 (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使得该第一 相交线(160)在该投影平面中关于该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 的径向方向布置在该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中心的力作用线(162)或该 力作用线(162)穿过该投影平面的点的径向内部,确切地说布置在一个区 域的内部,该区域绕一个径向的直线(154)对称延伸,该径向的直线延伸 通过该中心的力作用线(162)或所述由该中心的力作用线在该投影平面中 形成的点(162),并且该区域在该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所述端侧(150) 的周向方向上覆盖至多140°。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的接片 (86)与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可由该接片(86)加载的对应 端侧(150)在其在该端侧(150)上的投影中在该端侧(150)的关于该端 侧(150)的径向方向在径向上相对置的、尤其是外部的区域中各形成一个 相交面和/或相交线(158)。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的接片 (86)在连接在其自由端部(90)上的区域(164)中构造成直的。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矩器跨接 偶合器(14)构造成片式离合器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造成片式离 合器的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具有一个第一片承载件(72)以及一个第 二片承载件(76),由该第一片承载件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片(74),由该 第二片承载件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二片(78),并且为了对由所述第一片(74) 和所述第二片(78)构成的片组(79)施加负荷以便使该片式离合器(14) 闭合而设置有一个压紧件(80),该压紧件尤其是构造成可轴向移动地被支 承着的活塞并且尤其是可液压操作,其中,该压紧件(80)构成该第二片 承载件(76)或与该第二片承载件无相对转动地、尤其是固定地相耦合, 其中,该压紧件(80)是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或与 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无相对转动地、尤其是固定地 相连接。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变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部的涡轮 机壳(26)与该中间件(46)借助于一个尤其是构造成板的携动件(50) 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其中,该携动件(50)的尤其是关于该扭转振动减 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惯性矩和/或板厚度大于该第一能量储存装 置(38)的输入件(60)或该压紧件(80)的尤其是关于该扭转振动减振 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惯性矩或板厚度。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变矩器装置,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该液力 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一个由轮、涡轮和导轮构成的变 矩器循环圆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

由DE 103 58 901 A1的图4公知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液 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由泵轮、 涡轮和导轮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该扭转振动 减振器具有两个串联连接的能量储存装置、即弹簧装置。关于扭转振动减 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两个能量储存装置在径向上彼此间隔开,由 此,这些能量储存装置中的一个形成内部能量储存装置,另一个形成外部 能量储存装置。在两个能量储存装置之间的力矩流中设置有一个无相对转 动地与变矩器循环圆的涡轮机壳相连接的中间件,该中间件在该构型中一 方面构成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出件,另一方面构成内部能量储存装置的 输入件。变矩器跨接偶合器具有一个可轴向移位的活塞,该活塞在其朝向 变矩器壳体的侧上设置有摩擦片衬,由此,该活塞为了使变矩器跨接偶合 器闭合而可被朝变矩器壳体压。该活塞在此同时是(径向)外部能量储存 装置的输入件并且为了对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能量储存器施加负荷而具有 控制元件。这些控制元件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由该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 动轴线形成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能量储存器首先在轴向 上错位地延伸到这些能量储存器的径向外部区域中,在那里弯曲,并且接 着各倾斜地径向向内延伸到能量储存器端侧的区域中,为了对这些能量储 存器端侧相应施加负荷而设置这些控制元件。因此,就DE 103 58 901 A1 的图4的描述而言,这些控制元件各从径向外部或从上部延伸到外部能量 储存装置的对应的能量储存器的所涉及的端侧。由所述DE 103 58 901 A1 的图5和图6公知了一种液力变矩器装置,在这种液力变矩器装置中,控 制元件构造在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上,该输入件与前面所述形式的 活塞通过销钉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并且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 在轴向上在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对应的能量储存器的径向中间延伸到所述 可由对应控制元件施加负荷的能量储存器的对应端侧。按照上面的措辞, 控制元件就DE 103 58 901 A1的图5和图6的描述而言在径向上在中间或 从侧面延伸到对应的外部能量储存器的所涉及的端侧。

现在,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液力 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设置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一个由泵轮、 涡轮和导轮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该液力变矩 器装置在制造技术上可简单制造并且在组合在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中时可 实现内燃机的转动脉冲工作可靠地得到补偿或仅在很小程度上在朝机动车 驱动轴的方向上传递。

根据本发明,尤其是提出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根据权利要求3的 液力变矩器装置。优选的进一步构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因此,根据本发明,尤其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液 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一个由泵轮、 涡轮和导轮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在此方面需 要注意的是,在此被称为“变矩器循环圆”的装置在在先公开文献中有时 被称为“(液力)变矩器”;但概念“(液力)变矩器”在在先公开文献中有 时也用于这样的装置:这种装置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一个变矩器跨 接偶合器以及一个由泵轮、涡轮和导轮构成的装置或者一个变矩器循环圆 ——用本公开文献的措辞表达。在此背景下,在本公开文献中为了可更好 地区别而使用概念“(液力)变矩器装置”和“变矩器循环圆”。扭转振动 减振器具有一个第一能量储存装置以及一个第二能量储存装置。第一能量 储存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能量储存器,第二能量储存装置具有一个或 多个第二能量储存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与第二能量 储存装置串联连接。因此尤其是提出,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闭合的情况下 第一能量储存装置设置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与第二能量储存装置之间的转 矩流中。

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与第二能量储存装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这两 个能量储存装置串联连接的中间件或第一构件。在此尤其是提出,在变矩 器跨接偶合器闭合的情况下从该变矩器跨接偶合器可传递或所传递的转矩 可借助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或第一构件,并且 可从该中间件或第一构件通过第二能量储存装置在朝液力变矩器装置的输 出侧的方向上传递。

变矩器循环圆的涡轮具有一个外部的涡轮机壳。该外部的涡轮机壳例 如借助于多个无相对转动地彼此相耦合的携动件或借助于一个携动件与中 间件或与第一构件无相对转动地相耦合。但也可提出,这种携动件或外部 的涡轮机壳的一个区段或延续部构成中间件或第一构件或多个中间件或第 一构件中的一个,转矩可通过它或借助于它至少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闭合 的情况下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传递到第二能量储存装置。另外可提出,外 部的涡轮机壳或外部的涡轮机壳的延续部构成该或一个中间件或第一构 件,转矩可通过它或借助于它至少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闭合的情况下从第 一能量储存装置传递到第二能量储存装置。

另外,设置有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闭合 的情况下可由该变矩器跨接偶合器传递的转矩可借助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 的所述输入件或通过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所述输入件传递——尤其是给该 第一能量储存装置——来对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施加负荷。第一能量储存 装置的所述输入件为了对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对应端侧施加负荷而各 具有至少一个形成一个自由端部和一个非自由端部的接片。因此尤其是提 出,输入件对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每个第一能量储存器具有一个或至少 一个接片,对应的能量储存器可通过所述接片尤其是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 的输入侧或输入侧上施加负荷。

对应的接片的对应非自由端部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 方向布置在所述对应的接片的自由端部的径向内部。

在可优选的构型中,这样布置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的被设置用 于对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第一能量储存器施加负荷的接片的自由端部和非 自由端部,使得延伸通过所述自由端部、尤其是所述自由端部的任意点或 中点和所述非自由端部、尤其是所述非自由端部的任意点或中点的连接直 线与相对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在径向上取向的直线夹有一个 度,该角度尤其是在数值上小于70°,优选小于60°,优选小于50°,优选 小于40°,优选小于30°,优选小于20°,优选小于10°。这特别优选适用于 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的设置有自由端部和非自由端部并且被设置用 于对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对应端面或端侧加载的 每个接片。

另外,根据本发明,尤其是提出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力变矩器 装置。在此尤其是提出,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的至少一个被设置用 于对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尤其是输入侧的端面或端侧施 加负荷的接片这样延伸,使得所述接片在由该端侧展开的投影平面中的投 影与该端侧的投影在该投影平面中的外圆周相交至少一次。在此可提出, 该端侧的所述外圆周本来就位于投影平面中,由此,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 与(未被投影的)外圆周相同,或者该外圆周至少部分地处于投影平面的 外部,例如当讨论中的端面或端侧不处于或不精确地处于一个平面中时就 是这种情况。为了简化而讨论被投影的外圆周和被投影的接片,其中,这 些投影涉及所述投影平面。因为所述被投影的接片在投影平面中与所述端 面或端侧的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相交至少一次,所以,所述被投影的外圆 周和所述被投影的接片在该投影平面中形成一个或多个相交线。这尤其是 这样的:在所述被投影的接片在投影平面中与所述端面或端侧的所述被投 影的外圆周相交刚好一次的情况中,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和所述被投影的 接片在所述投影平面中形成刚好一个相交线,在所述被投影的接片在投影 平面中与所述端面或端侧的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相交多次的情况中,所述 被投影的外圆周和所述被投影的接片在所述投影平面中形成多个相交线, 这些相交线沿着所述端面或端侧的被投影的外圆周间隔开地或重叠地或彼 此对接地延伸。由此即不仅在前面所述意义下形成仅一个相交线的情况中 而且在形成多个相交线的情况中都存在一个这样形成的相交线:被投影的 接片从其非自由端部看沿着其从所述非自由端部到其自由端部观察的走向 与被投影的外圆周第一次相交,并且该相交线在此为了较好的一致性或为 了简化参考而被称为第一相交线。该第一相交线在所述投影平面中设置在 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一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 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确切地说尤其是完全设置在该区域中。第一相 交线尤其是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布置在所涉及的第 一能量储存器的中心的力作用线的径向内部或该中心的力作用线穿过所述 投影平面的点的径向内部,确切地说尤其是完全处于其径向内部。

第一能量储存器的端侧的外圆周优选是关于端侧的有利地形成的径向 方向径向向外限定该端侧的边界的圆周。

在有利的进一步构型中,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的被设置用于各 对第一能量储存装置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尤其是输入侧的对应端面 或端侧施加负荷的每个接片以前面所述方式延伸,其中,在此第一能量储 存器的端面或端侧的被投影的外圆周或所述端面或端侧各属于可被对应的 接片加载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相应的也适用于进一步构型和那里所述的进 一步特征,这些进一步特征由此尤其是可以或应该涉及一个接片或就可被 所涉及的接片加载的对应配置的第一能量储存器而言各涉及第一能量储存 装置的输入件的全部接片。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投影尤其是垂直于(对应的)投影平面的投影或 者基本上沿着绕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同心地延伸的(假想)圆形轨 迹投影到投影平面中的投影。

根据一个可优选的进一步构型,第一相交线尤其是完全地在所述投影 平面中这样设置在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一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 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使得该第一相交线在所述投 影平面中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布置在该第一能量储 存器的中心的力作用线的径向内部或该力作用线穿过该投影平面的点的径 向内部,确切地说布置在一个区域的内部,该区域绕一个径向的直线镜像 对称延伸,该径向的直线延伸通过该中心的力作用线或相应的点,该区域 在所述(被投影的)端面或端侧的周向方向上观察覆盖至多140°,优选至 多120°,优选至多100°,优选至多80°,优选至多60°,优选至多40°,优 选至多20°。

在有利的构型中,第一能量储存装置具有第一能量储存器,这些第一 能量储存器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周向方向在周向上分布地和/ 或间隔开地布置。这种第一能量储存器例如可构造成螺线弹簧或弓形弹簧 或直地构造的压力弹簧。第一能量储存装置因此尤其可以是第一弹簧装置。 另外优选的是,例如是第二弹簧装置的第二能量储存装置具有多个关于扭 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周向方向在周向上分布地和/或间隔开地布置的 第二能量储存器。第二能量储存器在有利的构型中是螺线弹簧或直地构造 的压力弹簧或弓形弹簧。在特别有利的构型中,第一能量储存器是弓形弹 簧,第二能量储存器是直地构造的压力弹簧。

在一个可特别优选的构型中,输入件的一个接片或对应的接片这样延 伸,使得该接片在其非自由端部与其自由端部之间具有一个区段,在该区 段中该接片直着延伸。例如可提出,该接片在其在所述投影平面中的投影 中在通过可由该接片施加负荷的端侧的被投影的外圆周限制或夹入的区域 中具有这样一个区段,在该区段中该接片直着延伸。该直地构造的区段例 如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可在径向上延伸,确切地说 尤其是这样的:该区段在所述投影平面中的投影在那里延伸通过中心的力 作用线或由该力作用线在该投影平面中形成的点或穿过点。在特别符合目 的的构型中,接片的这种直地构造的区段延伸直到该接片的自由端部。可 提出,尤其是在这种形成直的区段的接片中也可提出,在所述投影平面中 使第一相交线的点与所涉及的接片的自由端部的点相连接的连接路径与一 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在径向上延伸的、延伸通过 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的中心的力作用线或由该力作用线在所述投影平 面中形成的穿过点的直线夹有一个角度,该角度小于50°,优选小于40°, 优选小于30°,优选小于20°,优选小于10°。在可特别优选的构型中,第 一能量储存装置的输入件的(对应)接片这样延伸,使得该接片关于第一 能量储存器的端面的径向方向可在该端面的在径向上基本上相对置的相应 在径向上基本上处于外部的区域中尤其是在那里各插入地对该端面加载。

尤其是提出,扭转振动减振器可绕一个转动轴线转动。

现在在下面要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表示:

图1根据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1a图1中一个放大的局部;

图2根据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2a图2中一个放大的局部;

图3根据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以及

图3a图3中一个放大的局部。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装置1的不同实施例。 图1a、图2a和图3a各示出了图1或图2或图3中一个放大的局部。

液力变矩器装置1被确定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或者构成机动车动 力总成系统的一部分,这通过参考标号2来示意性地表示。液力变矩器装 置1具有一个扭转振动减振器10、一个由泵轮20、涡轮24和导轮22构成 的变矩器循环圆12以及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

扭转振动减振器10、变矩器循环圆12以及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被接 收在一个变矩器壳体16中。变矩器壳体16基本上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驱 动轴18相连接,该驱动轴例如是内燃机的曲轴发动机输出轴

变矩器循环圆12如所述的那样具有一个泵或一个泵轮20、一个导轮 22以及一个涡轮机或一个涡轮24,它们以公知方式共同作用。变矩器循环 圆12以公知方式具有一个变矩器循环圆内部空间或一个循环圆内部28,该 变矩器循环圆内部空间或该循环圆内部被设置用于接收油或用于流过油。 涡轮24具有一个涡轮机壳26,该涡轮机壳构成一个直接与循环圆内部28 相邻接并且被设置用于限定循环圆内部28的边界的壁区段30。在直接与循 环圆内部28相邻接的壁区段30上连接着涡轮机壳26的延续部32。该延续 部32具有一个直的或构造成环状的区段34。延续部32的该直地构造的区 段34例如可以是这样的:该区段在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 向方向上基本上是直的并且尤其是作为环状的区段处于一个相对于转动轴 线36垂直的平面中或展开该平面。

扭转振动减振器10具有一个尤其是构造成弹簧装置的第一能量储存装 置38以及一个尤其是构造成弹簧装置的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

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例提出,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在绕转动轴线36 延伸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尤其是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的第一能量储存器 42,如螺线弹簧或弓形弹簧。可提出,全部第一能量储存器42构造得相同。 也可提出,设置构造得不同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

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具有多个例如各构造成螺线弹簧或直(压力)弹 簧的第二能量储存器44。在此,在可优选的构型中,多个第二能量储存器 44关于转动轴线36的周向方向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可提出,第二 能量储存器44各构造得相同;但不同的第二能量储存器44也可构造得不 同。

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例,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关于转动轴线36的 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径向内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 以及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串联连接。扭转振动减振器10具有一个第一构 件46,该第一构件设置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与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之 间或与这些能量储存装置38、40串联连接。因此尤其是提出,例如在变矩 器跨接偶合器14闭合的情况下,转矩可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通过第一 构件46传递给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第一构件46也可被称为中间件46, 在下面也是这样。

在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提出,涡轮机壳26与该中间件46这样 相连接,使得负荷、尤其是转矩和/或扭力可从涡轮机壳26传递给中间件 46。

在涡轮机壳26与中间件46之间或在涡轮机壳26与中间件46之间的 负荷流、尤其是转矩流或力流中设置有一个携动件50。也可提出,延续部 32也构成中间件46和/或携动件50,或者承担其功能。另外提出,沿着负 荷传递路径48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装置52、56或者54,负荷可通过该负 荷传递路径从涡轮机壳26传递到中间件46。这种连接装置52、56或者54 例如可以是插接连接装置或铆接连接装置或销栓连接装置(参见图1至图3 中的参考标号56)或焊接连接装置(参见图1至图3中的参考标号52)或 类似连接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中在形成焊接连接装置52的部位上, 为了表示作为替换方案的构型可能性,附加地绘入了铆接连接装置或销栓 连接装置。也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装置也可构造成其它的或也可组合成 其它的。借助于相应的连接装置52、54、56各使所述负荷传递路径48的 彼此相邻接的构件彼此相耦合,负荷可通过该负荷传递路径从涡轮机壳26 传递到中间件46。

本发明提出,全部连接装置52、54、56与涡轮机壳26的直接与壁内 部28相邻接的壁区段30间隔开,借助于这些连接装置沿着涡轮机壳26与 中间件46之间的负荷传递路径48使彼此相邻接的构件(如延续部32与携 动件50或携动件50与中间件46)相连接。

一个第二构件60以及一个第三构件62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第二 能量储存装置40以及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38、40之间的中间构件 46串联连接。第二构件60构成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第三构件 62构成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输出件。从第二构件60引入到第一能量储 存装置38中的负荷或转矩由此可在该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出侧通过 中间件46和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传递到第三构件62。

第三构件62在形成无相对转动的连接的情况下插入到一个轮毂64中, 该轮毂又与变矩器装置1的输出轴66无相对转动地相耦合,该输出轴例如 是机动车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涡轮机壳26借助于一个支撑区段68在 径向上支撑在轮毂64上。尤其是在径向上支撑在轮毂64上的支撑区段68 基本上构造成套筒状。

需要注意的是,涡轮机壳26借助于支撑区段68在径向上的所述支撑 是这样的:使得在此作用在涡轮机壳26上的支撑力不通过第一能量储存装 置38或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从支撑区段68引导到涡轮机壳26。支撑区段 68可相对于轮毂64转动运动。可提出,在轮毂64与支撑区段68之间设置 一个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套或滚动轴承或用于在径向上支撑的类似装置。 另外,可设置用于在轴向上支撑的相应轴承。涡轮机壳26与中间件46之 间的上面已经说明的连接是这样的:使得可从涡轮机壳26传递给中间件46 的转矩可从涡轮机壳26传递给该中间件46,而无需沿着该负荷传递路径 48设置能量储存装置38、40中的一个。从涡轮机壳26到中间件46的这种 转矩传递(通过负荷传递路径48)因此尤其是可借助于基本上刚性的连接 来产生。

在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沿着涡轮机壳26与中间件46之间的 负荷或力或转矩传递路径48各设置有两个连接装置,确切地说一个第一连 接装置52或54以及一个第二连接装置56。第一连接装置52或54使延续 部32与携动件50尤其是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第二连接装置56使携动件 50与中间件46尤其是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转动轴线 36的周向方向在周向方向上可设置或优选设置有多个分布地布置的第一连 接装置52或第二连接装置56。

在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中,套筒状的支撑区域68是携动件50的一 个关于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段。

变矩器跨接偶合器14在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中各构造成片式离合器 并且具有一个第一片承载件72以及一个第二片承载件76,由该第一片承载 件无相对转动地接收第一片74,由该第二片承载件无相对转动地接收第二 片78。在片式离合器14打开的情况下,第一片承载件72可相对于第二片 承载件76相对运动,确切地说这样相对运动:第一片承载件72可相对于 第二片承载件76扭转。第二片承载件76在此关于轴线36的径向方向设置 在第一片承载件72的径向内部,但这也可颠倒过来给出。第一片承载件72 固定地与变矩器壳体16相连接。为了操作片式离合器14,该片式离合器具 有一个压紧件,该压紧件在此是活塞80,该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并且为 了操作片式离合器14例如可被液压加载。活塞80固定地或无相对转动地 与第二片承载件76相连接,这例如可借助于焊接连接来产生。第一片74 和第二片78在转动轴线36的纵向方向上观察彼此交替。在借助于活塞80 对由第一片74和第二片78构成的片组79加载时,该片组79在片组79的 位于活塞80对面的侧上支撑在变矩器壳体16的内侧的一个区段上。在相 邻的片74、78之间以及在两侧在片组79端部侧设置有摩擦片衬81,这些 摩擦片衬例如保持在片74和/或78上。设置在片组79端部侧的摩擦片衬 81在一侧和/或另一侧上也可保持在变矩器壳体16的内侧上或保持在活塞 80上。

在根据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活塞80与第二构件60、即第一能量储 存装置38的输入件构造成一体。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活塞80无相对 转动地或固定地与第二构件60或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相连接, 其中,这种固定的连接在此例如通过焊接部进行。无相对转动的连接原则 上也可用其它方式进行;在根据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在作为替换方案 的构型中活塞80和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也可构造成分开的、 彼此间例如通过焊接部或铆钉或销栓固定地或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件。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为了产生这种(固定的或无相对转动的)连接, 取代焊接连接装置也可在活塞80与输入件60之间设置其它合适的连接装 置,例如销栓连接装置或铆接连接装置或插接连接装置,或者作为替换方 案也可一体地用一个件来制造活塞80与输入件60。

压紧件或活塞80或第二构件60和/或第一构件或中间件46和/或第三 构件62和/或携动件50优选各由板构成。第二构件60尤其是法兰。第一 构件46尤其是法兰。第三构件62尤其是法兰。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携动件50的质量和/或惯性矩和/或板厚度大 于活塞80或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或由这些件60、80组成的 单元的惯性矩或质量或板厚度。

为第一能量储存器42各构造一种壳体82,该壳体关于转动轴线36的 径向方向以及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在两侧以及在径向外部绕对应 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延伸。在根据图1至图3的实施形式中,该壳体82 设置在携动件50上。在大多数应用情况中,在携动件50上的所述无相对 转动的设置从振动技术方面考察是有利的,因为质量或惯性矩更多地移位 到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次级侧上。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能量储存器42各可通过一个具有滚动体 如滚珠或滚子的装置84支撑在所述壳体82上,该装置也可被称为滚动靴 并且用于减小摩擦。在根据图1和图2的构型中,取而代之可设置一个滑 动壳或滑动靴94以减小摩擦,第一能量储存器42可通过该滑动靴支撑在 壳体82上。

另外,在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中,设置有一个用于第二能量储存装 置40的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92,借助于该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限制第 二能量储存装置40或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输入件相对于第二能量储存 装置40的输出件的最大扭转角度或相对扭转角度。这在此是这样的:借助 于该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92这样限制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最大扭转 角度,使得避免第二能量储存器44在转矩负荷相应高的情况下压实,这些 第二能量储存器尤其是弹簧。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92如图1至图3所示 例如是这样的:携动件50与中间件46通过一个尤其是连接装置56的组成 部分的销栓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其中,该销栓延伸通过一个长形孔,该 长形孔设置在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输出件中或第三构件62中。也可设 置一个用于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第一扭转角度限制装置——这在这些图 中未示出,借助于该第一扭转角度限制装置这样限制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 的最大扭转角度,使得避免尤其是各构造成弹簧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压实。 尤其是当第二能量储存器44是直(压力)弹簧并且第一能量储存器42是 弓形弹簧时——有利的方式就是这种情况,可提出,如图1至图3中所示, 仅设置一个用于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因为在这 种构型中在压实时损坏危险在弓形弹簧的情况下比在直弹簧的情况下小, 并且附加的第一扭转角度限制装置会增加构件的数量或制造成本。

在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在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中提出,第一能量储 存装置38的扭转角度被限制到最大第一扭转角度内,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 的扭转角度被限制到最大第二扭转角度内,其中,当在第一能量储存装置 38上施加第一极限转矩时,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达到其最大第一扭转角 度,其中,当在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上施加第二极限转矩时,该第二能量 储存装置40达到其最大第二扭转角度,其中,该第一极限转矩小于该第二 极限转矩。这尤其是可通过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38、40或这两个能量储存 装置38、40的能量储存器42、44的相应协调来实现——必要时或尤其是 也通过第一扭转角度限制装置和/或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可提出,第一 能量储存器42在第一极限转矩时压实,由此使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达到 其最大第一扭转角度,并且借助于用于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第二扭转角 度限制装置来使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在第二极限转矩时达到其最大第二扭 转角度,其中,当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达到止挡位置时,达到该最大第 二扭转角度。

以此方式尤其是可获得部分负荷工况的良好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或第二能量储存装置40的扭转 角度在此严格来讲是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周向方向的 相对扭转角度——相应的也适用于最大第一扭转角度或最大第二扭转角 度,该相对扭转角度相对于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为了传递转矩各直接与所涉 及的能量储存装置38或40相邻接的构件之间的未承受负荷的静止位置形 成。尤其是以所述方式通过对应的最大第一扭转角度或最大第二扭转角度 来限制的该扭转角度尤其是可通过所涉及的能量储存装置38或40的能量 储存器42或44吸收能量或释放所储存的能量来变化。

在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中,活塞80或第二构件或第一能量储存装置 38的输入件60构成多个在周向上分布地布置的接片86,这些接片各具有 一个非自由端部88和一个自由端部90,并且这些接片被设置用于对对应的 第一能量储存器42在端侧、输入侧施加负荷。非自由端部88在此关于转 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对应的接片86的自由端部90的径向内部。

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输入件60的接片86的构型及其对应的相对于 (对应配置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相对布置和其对应的与对应的 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对应的端侧150的共同作用分别基本上相同并且因此 在下面参照一个接片86以及一个可由该接片86施加负荷的对应的第一能 量储存器42或其可由该接片86施加负荷的端侧150来进行描述。

尤其是各基本上在中心延伸通过接片86的自由端部90和非自由端部 88的连接直线152与一个相对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在径向 上取向的直线154夹有一个角度α,该角度小于70°或小于60°或小于50° 或小于40°或小于30°并且在此取值大约为20°,这尤其是适用于在一个投 影平面中的相应投影,该投影平面由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可由接片86施 加负荷的端侧150展开。

接片86在由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可被该接片86施加负荷的端侧150 展开的投影平面中的投影与该端侧150的投影到该投影平面中的外圆周156 根据图1至图3各相交一次,由此,所述被投影的外圆周156和所述被投 影的接片86在该投影平面中形成一个相交线158,由此,在该投影平面中 这样形成一个第一相交线160——该第一相交线在此是所述相交线158:接 片86从其非自由端部88看沿着其从该非自由端部88到其自由端部90观 察的走向在其投影中与被投影的外圆周156第一次相交,其中,该第一相 交线160在投影平面中设置在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扭转 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确切地 说尤其是完全设置在该区域中。但在作为替换方案的构型中也可提出,被 投影的接片86与端侧150的被投影的外圆周156相交多次,由此,所述被 投影的外圆周156和所述被投影的接片86在该投影平面中形成多个相交线 158,其中,一个第一相交线160这样形成:接片86从其非自由端部88看 沿着其从该非自由端部88到其自由端部90观察的走向在其投影中与被投 影的外圆周156第一次相交,其中,该第一相交线160在投影平面中设置 在所涉及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 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确切地说尤其是完全设置在该区域 中。例如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在后面所述意义下可这样变型:接片86在 其自由端部90的区域中关于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直着径向向外延长到 端侧150的外圆周156上,由此,被投影的接片86和端侧150的被投影的 外圆周156在投影平面中形成两个相交线158,其中,第一相交线160在投 影平面中于是也设置在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 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

根据图1至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在投影时在投影平面中出现的第一 相交线160在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可由接片86施加负荷的端侧150的周 向方向上观察这样布置在该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一个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 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处于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使得该第一相交线 160在所述投影平面中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布 置在该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在此作为该力作用线162穿过投影平面的点出 现的中心的力作用线162的径向内部。在此尤其是提出,该第一相交线160 布置一个区域的内部,该区域绕关于扭转振动减振器10的转动轴线36的 径向方向径向的直线154对称延伸,该径向的直线延伸通过该中心的力作 用线162或该由该中心的力作用线在投影平面中形成的点,其中,该区域 在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所述端侧150的周向方向上观察覆盖小于140°、优 选小于120°、优选小于100°,并且根据图1至图3如通过角度β所表示的 那样覆盖大约90°。

接片86在连接在自由端部90上的区域164中构造成直的;这在此是 这样的:接片86在所述区域164中关于转动轴线36的径向方向基本上径 向延伸。

可提出,第一能量储存器42构造成弓形弹簧或螺线弹簧并且该第一能 量储存器的可由接片86施加负荷的端侧150由端部侧或端侧的弹簧圈构 成。尤其是在这种构型中可提出,接片86可在两个在端侧150的周向方向 上间隔开的部位上对端侧150施加负荷,这些部位在该周向方向上彼此间 隔开至少100°,优选间隔开至少110°,特别优选间隔开至少120°。该距离 根据图1至图3取值几乎130°。

可提出,在端部侧在第一能量储存器42上套上一些罩,由此,对应的 接片86通过这种罩对第一能量储存器42的相应端侧施加负荷。

开头已经提到,根据DE 103 58 901 A1,控制元件从径向外部或从上部 或从侧面延伸到外部能量储存装置的对应的能量储存器的所涉及的端侧。 以相应方式可以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元件或接片86从径向内部 或从下部延伸到外部或第一能量储存装置38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 42的所涉及的端侧或者从下部或从径向内部插入到外部或第一能量储存装 置38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储存器42中。

参考标号清单

1   液力变矩器装置

2   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

10  扭转振动减振器

12  由20、22、24构成的变矩器循环圆

14  变矩器跨接偶合器

16  变矩器壳体

18  驱动轴,如内燃机的发动机输出轴

20  泵或泵轮

22  导轮

24  涡轮机或涡轮

26  涡轮机壳

28  变矩器内部

30  26的壁区段

32  26的30上的延续部

34  32的直的区段或32的环形盘状的区段

36  10的转动轴线

38  第一能量储存装置

40  第二能量储存装置

42  第一能量储存器

44  第二能量储存器

46  10的第一构件或中间件

48  负荷传递路径

50  携动件

52  在48中32与50之间的连接装置或焊接连接装置

54  在48中32与50之间的连接装置或销栓连接装置或铆接连接装 置

56  在48中50与46之间的连接装置或销栓连接装置或铆接连接装 置

60  第二构件,38的输入件

62  第三构件

64  轮毂

66  输出轴,变速器输入轴

68  支撑区段

72  14的第一片承载件

74  14的第一片

76  14的第二片承载件

78  14的第二片

79  14的片组

80  用于操作14的活塞

81  14的摩擦片衬

82  壳体

84  滚动靴

86  接片

88  82的非自由端部

90  82的自由端部

92  40的第二扭转角度限制装置

94  滑动靴

150 42的可由86施加负荷的端侧

152 延伸通过90和88的连接直线

154 相对于36在径向上取向的直线

156 150的外圆周

158 被投影的86和被投影的150的相交线

160 第一相交线

162 42的力作用线

164  86的连接在90上的区域

α   152与154之间的角度

β   限制其中设置有160的区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