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联接装置

申请号 CN201180025803.7 申请日 2011-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2918303B 公开(公告)日 2015-07-08
申请人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发明人 T·德格尔; M·屈纳; I·霍费尔纳;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湿式运转的 离合器 组件 ,所述湿式运转的 离合器组件 包括填充或可填充有 流体 的壳体组件(30)、可与所述壳体组件(30)一起绕旋 转轴 线(A)旋转的第一摩擦 面层 状结构(106)、可与从动构件(44)一起绕所述 旋转轴 线(A)旋转且可通过离合器 活塞 (118)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引入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从动构件之间的 扭矩 传递路径中设置旋转减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旋转减振组件包括输入区域(52)和输出区域(82),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52)和所述输出区域(82)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和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并联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以及用于使通过所述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 叠加 的联接组件(50),其中,所述旋转减振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中还包括移相组件(56)以用于产生通过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 相位 偏移。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所述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包括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30)、能与所述壳体组件(30)一起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能与从动构件(44)一起绕所述旋转轴线(A)旋转且能通过离合器活塞(118)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进入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30)和所述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旋转减振组件(29)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旋转减振组件(29)包括输入区域(52)和输出区域(82),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52)和所述输出区域(82)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和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并联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以及用于使通过所述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叠加的联接组件(50),其中,所述旋转减振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中还包括移相组件(56)以用于产生通过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相位偏移,其中,所述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构造为,通过取消在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之间的摩擦接合,所述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基本上不传递扭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30)和所述旋转减振组件(29)之间或所述旋转减振组件(29)和所述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流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设置在所述移相组件(56)和所述联接组件(50)之间的扭矩流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30)和所述联接组件(50)之间的扭矩流中。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包括至少一个环盘形的摩擦元件(108、112),通过离合器活塞(118)能将其中一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的至少一个环盘形的摩擦元件与另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的环盘形的摩擦元件(108、112)压入摩擦接合中。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组件(56)包括振动系统(66),所述振动系统具有初级侧(60)和能克服弹簧组件(64;64、64′)的作用相对于所述初级侧(60)绕所述旋转轴线(A)旋转的次级侧(62;62′)。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区域(82)包括另一振动系统(90),所述另一振动系统具有另一振动系统(90)的初级侧(94)和能克服弹簧组件(98)的作用相对于另一振动系统(90)的初级侧(94)旋转的次级侧(96)。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构件(44)包括与从动轴(20)联接或能联接以共同地绕所述旋转轴线(A)旋转的从动轮毂(44)。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20)是变速器输入轴(20)。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用于驱动流体以将流体输送到所述壳体组件(30)中的驱动层状结构(36)。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组件(50)包括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处的行星齿轮架(70),该行星齿轮架具有多个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该行星齿轮架上的行星齿轮(72)。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处的与所述行星齿轮(72)啮合接合的第一联接轮组件(78;78′)和连接到所述输出区域(82)处的与所述行星齿轮(72)啮合接合的第二联接轮组件(80;80′)。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轮组件(78;78′)与所述行星齿轮(72)相结合地以及所述第二联接轮组件(80;80′)与所述行星齿轮(72)相结合地提供彼此不同的传动比
15.按照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轮组件(78)和所述第二联接轮组件(80)分别包括一个齿圈组件(78,80)。
16.按照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轮组件(78′)和所述第二联接轮组件(80′)分别包括一个太阳轮组件(78′,
80′)。
17.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66)和/或所述另一振动系统(9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串联地布置的分别带有初级侧(60、60′)和能相对于所述初级侧(60、60′)旋转的次级侧(62、62′)的减振器(58,58′)。
1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66)和/或所述另一振动系统(9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并联地作用的分别带有初级侧和能相对于所述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的减振器。
1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66)和/或所述另一振动系统(90)包括转速适应的减振组件,该转速适应的减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在周向上能从基础位置偏移且在此改变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的间距的偏移质量
2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66)和/或所述另一振动系统(90)包括固定频率减振组件,该固定频率减振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能克服回位弹簧组件的作用偏移的振动质量。
2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66)和/或另一振动系统(90)配有抵抗在其初级侧(60、94)和次级侧(62、96;62′)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摩擦减振组件(85、85′,99)。

说明书全文

联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例如可应用在车辆的传动系中。

背景技术

[0002] 首先在构造有内燃机的传动系中,由于在内燃机中周期性地出现点火以及在此释放的能量被转化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基本上不会有恒定的扭矩被引入传动系中。不仅由曲轴给出的扭矩、而且其转速经受波动或振动、总地来说经受旋转不均匀性。由于这种类型的旋转不均匀性在行驶中能够被察觉,通常存在尽可能消除该旋转不均匀性的目标。
[0003] 例如已知的是,通过应用力或能量储存器、即例如弹簧或运动的质量或其组合,暂时地储存在这种类型的旋转不均匀性中出现的能量并且之后将其输送到传动系中,从而可实现平稳的转速或扭矩变化。作为转速适应的减振器已知的质量摆锤将在行驶状态中出现的旋转不均匀性转化成振动质量的振荡偏移,其中,可与离心力相反地进行该偏移并且通过预定偏移轨道或同样待偏移的质量实现与一定的激励转速或激励频率的协调。这种类型的减振器显然可与通过应用弹簧或类似部件而振动的质量系统组合。
[0004] 由于在现代车辆结构中越来越窄的空间情况,在解耦质量方面(即在减小出现的旋转不均匀性方面)具有相应损失的较小结构空间可供用于减振的系统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特别是用于带有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实现更好地减小被引入传动系中的旋转不均匀性。
[0006]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实现,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包括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可与该壳体组件一起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 )、可与从动构件一起绕该旋转轴线旋转且可通过离合器活塞与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进入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其中,在壳体组件和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旋转减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旋转减振组件包括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其中,在该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和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联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以及用于使通过这些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扭矩叠加的联接组件,其中,该旋转减振组件还至少在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中包括移相组件以用于产生通过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相位偏移。
[0007] 在根据本发明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中,通过应用该移相组件确保,首先通过分配传递的扭矩并且之后通过在此引入的相位偏移再次结合传递的扭矩,出现在待传递的扭矩中的振动分量的抵消的叠加。在理想情况中,至少在特别临界的频率范围中实现几乎完全消除旋转不均匀性。通过将至少一个联接组件集成到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中实现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该流体和由该流体引入的润滑效应(特别是当该流体为油时)特别是在联接组件的区域中减小磨损。同样可对振动性能产生影响,因为运动的组件需与流体的阻力相反地运动并且在此消耗能量。在此可规定,该壳体组件包围移相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备选的变型方案中,该移相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壳体组件之外。
[0008] 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中,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可设置在壳体组件和旋转减振组件之间或旋转减振组件和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
[0009] 在备选的设计变型方案中可规定,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设置在移相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如果通过取消在摩擦面层状结构之间的摩擦接合中断在移相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连接,则通过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基本上不可传递扭矩。
[0010] 在另一备选的变型方案中提出,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设置在壳体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在此,例如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可固定地联接到壳体组件处。之后,通过选择性地取消和建立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的摩擦接合可相应地中断或建立通过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扭矩流。
[0011] 摩擦面层状结构中的每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元件,通过离合器活塞可将该至少一个摩擦元件与另一摩擦面层状结构的环盘形的摩擦元件压入摩擦接合中。
[0012] 为了可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有效地实现该相位偏移,提出,该移相组件包括带有初级侧和可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该初级侧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次级侧的振动系统。
[0013] 由此,基本上根据双质量振荡器的功能原理构造该移相组件,在该双质量振荡器中通过一方面选择弹簧刚度且另一方面选择在初级侧和次级侧的质量比例或惯性给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彼此振动的两个质量、即主要是初级侧和次级侧提供期望的振动特性。特征为,这种类型的振动系统具有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之下的频率范围中,这种类型的振动系统在临界以下振动,也就是说系统的激励和反应基本上同时出现。在超过共振频率时出现相位突变,从而系统的激励和反应基本上以彼此相位偏移的方式出现,即,该系统超临界地工作。本发明利用了这种在理想情况中最大值为180°的相位突变,以用于通过使如此相位偏移的扭矩振动分量与未相位偏移的扭矩振动分量叠加实现期望的旋转不均匀性的减小。
[0014] 为了可实现在到从动构件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进一步改进的减振性能提出,该输出区域包括另一振动系统,其具有初级侧和可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
[0015] 该从动构件例如可与从动轴、优选地变速器输入轴相联接或可联接以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从动轮毂
[0016] 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保证壳体组件的流体供给,即,该壳体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流体以将流体输送到壳体组件中的驱动层状结构(Antriebsformation)。那么当为了绕旋转轴线旋转而驱动壳体组件时,始终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激活流体泵并且由此保证在运行中充分地利用流体填充壳体组件。
[0017] 在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可紧凑地实现的设计变型方案中提出,联接组件包括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为此例如可规定,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处的行星齿轮架,该行星齿轮架带有多个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处的行星齿轮。在此应指出的是,该行星齿轮可基本上构造成圆形、即构造成带有完全地环绕的齿部的齿轮,或者备选地也可构造成分段齿轮( )。
[0018] 为了可以简单的方式利用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或其行星齿轮以用于共同引导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扭矩或扭矩分量,提出,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处的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的第一联接轮组件和连接到输出区域处的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的第二联接轮组件。
[0019] 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待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扭矩或扭矩分量的影响,即,与行星齿轮相连接的第一联接轮组件和与行星齿轮相连接的第二联接轮组件提供彼此不同的传动比
[0020] 该第一联接轮组件和该第二联接轮组件可分别构造成齿圈组件,即,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与行星齿轮共同作用。备选地可规定,该第一联接轮组件和第二联接轮组件分别包括太阳轮组件。
[0021] 为了进一步影响减振性能,可规定,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彼此串联地布置的分别带有初级侧和可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的减振器。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规定,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并联地作用的分别带有初级侧和可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的减振器。
[0022] 当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在周向上可从基础位置偏移且在此改变其相对于旋转轴线的间距的偏移质量(Auslenkungsmasse)的转速适应的减振组件时,进一步实现,使减振性能与特定的激励频率或该激励频率的阶次相匹配。
[0023] 在一个备选的设计变型方案中,这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可克服回位弹簧组件的作用偏移的振动质量的固定频率减振组件。
[0024] 此外有利地可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减振性能,即,给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分配一个抵抗在其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摩擦减振组件。附图说明
[0025]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0026] 图1示出了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0027] 图2示出了相应于图1的视图,在图中说明了在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壳体组件的内部中的流体流动;
[0028] 图3示出了带有旋转减振组件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原理上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0029] 图4示出了带有旋转减振组件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0030] 图5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1] 图6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2] 图7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3] 图8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4] 图9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5] 图10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6] 图11示出了带有旋转减振组件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0037] 图12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8] 图13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39] 图14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0040] 图15示出了一个备选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在图1中以部分纵向剖视视图出了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包括带有发动机侧的罩壳100和变速器侧的罩壳102的壳体
30,该罩壳100和罩壳102在径向外部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地相连接。待以接合到变速器中的方式定位的泵驱动轮毂36例如通过焊接与变速器侧的罩壳102相连接。总地利用104表示的罩壳轮毂通过焊接与发动机侧的罩壳100相连接。由此,壳体30的内腔40基本上流体密封地被封装。仅仅通过由泵驱动轮毂36包围的体积区域存在与变速器的交换流体的连接。
[0042] 在内腔40中设置有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其包括多个薄片式的、环盘形的第一摩擦元件108。该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径向外部地设有齿部层状结构并且由此与构造在发动机侧的罩壳100处的齿式的接合层状结构110处于旋转联接接合。在此,该第一摩擦元件108基本上可相对于壳体30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运动。在两个第一摩擦元件108之间分别为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的一个薄片式的、环盘形的第二摩擦元件112。这些第二摩擦元件112在其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具有齿部结构并且由此与摩擦元件架116处于旋转联接接合,然而原则上可相对于该摩擦元件架116在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运动。
[0043] 离合器活塞118径向外部地在发动机侧的罩壳100处且径向内部地在壳体轮毂104处流体密封地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将内腔40分成包含摩擦面层状结构
106、114的第一空间区域120和第二空间区域122。通过以下还将解释的到该第二空间区域
122中的流体输送,可使该离合器活塞118轴向地运动到摩擦面及层状结构106、114上并且在此将第一摩擦元件108和第二摩擦元件112引入彼此的摩擦接合。底座(Widerlager)形成摩擦元件108中的在轴向上距离合器活塞118最远的摩擦元件,其通过支承环124轴向地固定。通过相对于壳体轮毂104被支撑的预紧层状结构126(例如包括多个碟形弹簧或类似部件),离合器活塞118在第二空间区域122的最小的体积的方向上、即基本上在脱开的方向上被预紧。到第二空间区域122或从该第二空间区域122中的流体输送通过在壳体轮毂104中构造的通道128实现,这些通道径向地向内引导且在那里通入轴向地朝向内腔140敞开的孔130中。
[0044] 在内腔40中设置有总地利用58表示的扭转减振器。该扭转减振器的初级侧60包括两个彼此轴向成间距的盖盘元件132、134,其在其径向内部区域中通过铆接螺栓136相互连接且也与摩擦元件架116相连接。沿轴向在初级侧60的这两个盖盘元件132、134之间设有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的中央盘元件138轴向。该中央盘元件138径向内部地例如通过铆接、但必要时也通过集成的设计方案与构造成从动轮毂的从动构件44固定地相连接。
[0045] 为了传递扭矩,初级侧60和次级侧62借助于弹簧单元64相联接。该弹簧单元64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周向上彼此相继的弹簧或弹簧组,其一方面可支撑在盖盘元件132、134处并且另一方面可支撑在中央盘元件138处并且在压缩的情况下允许在初级侧60和次级侧62之间的相对旋转。
[0046] 设有内周齿部且可通过这种方式与从动轴、例如变速器输入轴相联接以共同旋转的从动构件44通过轴承140轴向地和/或径向地相对于壳体轮毂104支撑。该轴承140可构造成滚动体轴承,但是显然也可构造成滑动轴承。在另一轴向的方向上,从动构件44通过支撑环142和另一轴承144轴向地被支撑或支承,从而特别是也对于扭转减振器58不仅在轴向的方向上而且在径向的方向上预先给出了在壳体30中限定的定位。
[0047] 图2示出了不同的在运行中在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中出现的流体流动。如以上已经指出的那样,可通过轴向敞开的孔130和通道128给第二空间区域122供给压力流体,这通过在图2中的流动箭头P1指出。在此,该流体可在到轴向地敞开的孔130的方向上被引导穿过在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中央孔。通过给第二空间区域122的流体输送和由此产生的流体压力,产生与预紧组件126的预紧作用相反地朝接合的方向对离合器活塞118进行加载的力。
[0048] 为了从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的区域中导出热(特别是在滑动运行中这是必须的),可如通过流动箭头P2示出的那样,穿过设置在从动构件44中的孔146将流体引入第一空间区域120中。该流体径向向外进入在离合器活塞118和扭转减振器58或同样摩擦元件架116之间的体积区域中。在到摩擦元件108、112的方向上径向向外地发生流体的强制引导并且由此发生该流体的强制的环绕流动。在环流摩擦元件108、112之后,该流体径向向外地朝向在盖盘元件132和罩壳102之间形成的体积区域的方向流动,如通过流动箭头P3指出的那样。在此,该流体径向向内地到达并且可穿过在支撑环142中的未示出的孔。
[0049] 为了在将该流体引导到第一空间区域120中之前以及在将流体从该第一空间区域120中引出之后使这些流体流分开,可在未示出的变速器输入轴和泵驱动轮毂之间设置隔离套筒148,从而一方面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外周和隔离套筒148之间并且另一方面在隔离套筒148和泵驱动轮毂36之间形成环形的流动路径。
[0050] 为了在此使不同的流动路径彼此分开,在罩壳轮毂104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在从动构件44和支撑套筒148之间以及在离合器活塞118和罩壳100或壳体轮毂104之间分别设置例如动态的密封件
[0051] 从以上描述中得出,在图1和2中示出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原则上为所谓的三管路式(Drei-Leitungs-Typ)。通过第一管路为第二空间区域122供给压力流体或者将压力流体从其中导出,以由此通过相对于在第一空间区域120中的流体压力提高在该第二空间区域122中的流体压力,朝向接合的方向挤压离合器活塞118。通过基本上通过箭头P2表示的第二管路将流体引入第一空间区域120中,而通过由箭头P3表示的第三管路将流体从第一空间区域120中引出。在此,穿过第一空间区域的流动方向显然也可为相反的。此外应指出的是,显然不仅在流体流动引导方面而且在特别是在摩擦面层状结构的区域中的设计方面可以有利的方式改变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
[0052] 下面参考图3至15在其原理上的工作方式或同样结构上的实施方案方面描述本发明。应指出的是,显然在如以上解释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中可实现以下解释的发明方面。特别是以下解释的对于旋转减振有贡献的结构上的措施可被集成到在摩擦面层状结构和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即,基本上代替或补充以上解释的扭转减振器的功能性。
[0053] 在图3中以原理的方式示出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包括壳体30,其在驱动侧被联接或可被联接到驱动轴32、例如仅仅示意性地指出的内燃机34的曲轴处。通过该联接,壳体30可与该驱动轴32一起绕旋转轴线A旋转,该旋转轴线A例如也相应于变速器输入轴20的旋转轴线。
[0054] 在面对变速器10的一侧,壳体30具有泵驱动轮毂36。由此通过壳体30的旋转与同样在液力变矩器中相似地激活变速器内部的流体泵,并且可将流体输送到壳体30的内腔40中或者再次从中引出。通过动态的密封件150相对于变速器壳体密封壳体30或泵从动轮毂36,从而壳体30的内腔40向外完全被封装。
[0055] 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在壳体30的内腔40中包括从动构件44,该从动构件44例如通过齿部接合与变速器输入轴20联接货可联接以共同旋转。在壳体30和从动构件
44之间存在旋转减振组件29的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其在构造成从动轮毂的从动构件
44之前的联接组件50的区域中在联接组件50中结合并且在输入区域52中分支。该输入区域52通过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联接到或可联接到壳体30处。
[0056] 在输入区域52中,这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分支。其中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包括移相组件56,其引起通过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扭矩经历相对于通过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引导的扭矩的相位偏移。
[0057] 移相组件56包括扭转减振器58,该扭矩减振器带有初级侧60、次级侧62和抵抗在初级侧60和次级侧62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弹簧单元64。在此应指出的是,该扭转减振器58可为传统的结构并且例如作为初级侧可包括轮毂盘并且作为次级侧可包括位于其两侧且相互固定连接的两个盖盘元件。该弹簧单元64可包括多个在周向上彼此相继的弹簧、优选地螺旋压力弹簧,其以支撑在初级侧60和次级侧62上的方式引起该初级侧60和次级侧
62相对于彼此的朝向中间相对旋转位置方向的回位力。即,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扭转减振器58基本上提供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中导致通过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旋转不均匀性或扭矩振动的相位偏移的振动系统66。由在初级侧66和次级侧62处存在的质量以及在此提供振动系统66的弹簧组件的扭转减振器58的弹簧单元64所决定,该振动系统66具有固有频率或共振频率。在该固有频率下的振动激励时,待传递的振动基本上无相位偏移地被传递。如果超过该共振频率,出现在理想情况中且最大可为180°的相位突变,从而激励的振动和被传输的振动彼此反相地变化。
[0058] 在联接组件50中将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或扭矩分量再次结合。为此,该联接组件50构造成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并且包括联接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8处的行星齿轮架70。该行星齿轮架70载有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行星齿轮72。这些行星齿轮72具有两个彼此轴向地错开的齿部74、76,其在图3中示出的设计示例中在行星齿轮架70上具有相对于行星齿轮72的旋转轴线彼此不同的直径。
[0059] 第一齿圈78与扭转减振器58或振动系统66的次级侧62相连接并且与行星齿轮72的齿部74处于啮合接合。基本上也提供旋转减振组件46的输出区域82的第二齿圈80与行星齿轮72的齿部76啮合接合。该第二齿圈80固定地连接到从动构件44处,从而在该输出区域82、即在联接组件50和从动构件44之间并非设定成可选择性地中断或建立扭矩流,而是设定持久的扭矩流。这也适用于旋转减振组件28的位于在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
48的在输入区域52中的分支和在联接组件50的区域中的结合之间的区域。该次级侧62或与此联接的齿圈78可例如通过轴承(Lagerung)86支承在输出区域82处。
[0060] 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通过基本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行星齿轮架70上的行星齿轮72与两个齿圈78、80的共同作用引起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的结合。如果该扭矩包含振动分量并且如果这些振动或波动分量的频率在振动系统66的共振频率下,则这两个扭矩或扭矩分量在联接组件50中相位相同地被结合或叠加。由此,被传输到输出区域82中的扭矩也在其波动变化方面几乎相应于在输入区域52中由止离合器54承受的扭矩。
[0061] 然而,如果振动分量的频率大于振动系统66、即在此扭转减振器58的共振频率,则通过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的两个振动分量在联接组件50中抵消地叠加。在理想的情况中、即在180°的相位偏移时,在此可实现振动分量的完全的消除,从而在输出区域82处承受的扭矩具有基本上光滑的、但是至少振动明显减小的变化。
[0062] 为了可进一步影响旋转减振组件42的减振特性,例如可给次级侧62分配一个附加质量84,以由此提高次级侧的质量并且由此影响共振频率。此外,可给振动系统66分配一个总地以85表示的摩擦减振组件,其例如与弹簧单元64并行地在初级侧60和次级侧62之间作用并且可构造成库仑(Coulombsche)摩擦装置或者可构造成流体摩擦装置。提供这种类型的与弹簧单元64并行地作用的摩擦减振组件85基本上也影响通过振动系统66引入的相位偏移的大小。
[0063] 通过扭转减振器58的设计方案、即在初级侧60处的质量、在次级侧62处的质量、弹簧单元64的刚性以及辅助该次级侧的质量的附加质量84,通常力求振动系统66的尽可能低的固有频率,以由此在相对低的振动激励的频率、即在相对低的转速时已经实现到超临界的、即以相位偏移工作的运动状态中的过渡。
[0064] 通过两个齿部74、76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或至少有效直径、因此也就是两个齿圈78、80也具有彼此不同的齿圈,实现对扭矩到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上的分配的影响。齿圈78、80的直径越接近、即由此齿部74、76的直径越接近,通过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扭矩份额越接近100%。在图3中示出的与齿圈78共同作用的齿部74具有较大直径的设计示例中,实现小于1的传动比,在相反的尺寸比例时实现大于1的传动比。在第一种情况中,在利用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中的扭矩流折回的情况下提高通过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扭矩,具体而言在支撑在联接组件50处的情况下。同样在此在本发明的思想中使用在这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两个扭矩流的抵消的叠加,以便在输出区域82处得到基本上平滑的总扭矩。在第二情况中、即在齿部76较大而齿部74较小时,在输入区域52处被引入的扭矩根据该尺寸比例分配,使得在两个扭矩传递路径46、48中实现相同方向的扭矩流并且这两个在相同的方向上引导的扭矩分量在联接装置50中彼此叠加。
[0065] 通过作为封闭的系统提供可在图3中看到的离合器组件28、即提供基本上通过壳体30封装的容积,实现,通过在运行中在壳体30中存在的流体保护不同的对旋转减振有贡献的系统区域不受过度磨损。这首先涉及联接组件50或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在其中两个通过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分量被结合。同样,例如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或同样扭转减振器58在通常需视为粘性介质的流体中的运动也影响减振性能,因为通过必须排挤流体的必要性消耗能量。
[0066] 离合器组件28的这种类型的结构主要适合与自动变速器相结合,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保证内腔40的流体供给。在此可规定,在自动变速器10中存在变速器控制器,其可操控不同的以打开或中断到壳体30的内腔40中的流动路径。在此,通过借助于壳体30自身驱动的泵将该流体从流体箱中引出并且也再次引导回该流体箱中。
[0067] 图4示出了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的一个设计方式,其根据图3的结构原理实现。可看出,摩擦元件架116与在此基本上提供扭转减振器58的初级侧60的中央盘元件138相连接。该中央盘元件138特别是通过其径向内部的区域同样地形成支承在从动构件
44上的行星齿轮架70。
[0068] 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包括两个盖盘元件132、134。盖盘元件134径向向内地延伸并且支承在从动构件44上。盖盘元件132在其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形成齿圈78,即,例如通过板坯变形与该齿圈78构造成集成的。通过将这两个盖盘元件132、134相互连接的铆接螺栓136也将例如由板材成型的附加质量件84连接到次级侧62处由此连接到振动系统66的输出侧处。齿圈80径向向内被引导并且在该处例如通过铆接与从动构件44相连接。
[0069] 在该设计方案中,两个次级侧的盖盘元件132、134与质量件84一起对初始质量的运动做出贡献并且由此影响传递的振动的相位偏移。
[0070] 不同的用于轴向支撑的支承部位(Lagerstelle)、例如用于相对于中央盘元件138或与罩壳104相连接的活塞承载元件150轴向地支撑盖盘元件134的支承部位以及中间盘元件138相对于从动构件44的轴向支撑可通过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实现。原则上,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的支承也是可能的。
[0071] 在图5中示出了这样的设计方式,即,在其中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未设有齿圈而是设有太阳轮78′或80′以用于与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中在周向上彼此相继地支撑在行星齿轮架70上的行星齿轮72共同作用。这两个太阳轮78′,80′可径向向内地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20上。
[0072] 两个为了建立扭矩传递状态可进入摩擦接合的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在此位于总地以29表示的旋转减振组件和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流中,即,例如被集成到输出侧82中。
[0073] 图6示出了一个设计变型方案,在其中,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再次基本上被集成到旋转减振组件29的输出侧82中,即在扭矩流中位于移相组件56或联接组件50之后。在此,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可与齿圈80一起旋转,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可与从动构件44一起旋转。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或与此相联接的齿圈78通过轴承86支承在输出区域82处或者如有可能也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处。
[0074] 在图7中示出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的设计变型方案中,旋转减振组件29的振动系统66包括两个彼此并联地作用的扭转减振器58、58′。这两个扭转减振器58、58′的两个初级侧60、60′共同地与输入区域52相联接。两个次级侧62、62′与联接组件
50或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8的齿圈78相联接。附加质量84也连接到这两个次级侧62、62′处。此外,这两个次级侧62、62′可通过轴承86支承在输出区域82处。
[0075] 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在扭矩流中位于旋转减振组件29之前,即,被构造成用于将输入区域52联接到壳体30处以传递扭矩。
[0076] 如在图7中以原理的方式指出的那样,两个扭转减振器58、58′可在轴向上相继布置。同样可能的是,这两个扭转减振器58、58′定位成沿径向套在彼此中或设置成在轴向和径向上彼此错开。
[0077] 图8示出了一个设计变型方案,在其中,在联接组件50和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流中、即基本上在输出区域82中设置有另一振动系统90。该振动系统90包括带有初级侧94、次级侧96和在初级侧94与次级侧96之间作用的弹簧单元98的扭转减振器92。摩擦减振组件99可与弹簧单元98并行地作用。
[0078] 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布置在输出侧的齿圈80和该另一振动系统90的初级侧94之间的扭矩流中。然而如通过虚线指出的那样,也可选择性地中断或建立在次级侧96和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流。
[0079] 例如,输出侧的齿圈80可通过轴承86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20上。该驱动侧的齿圈78可例如通过轴承152支承在输出侧的齿圈80上。
[0080] 在图9中示出的设计变型方案(其在基本结构方面相应于图8的设计变型方案)中,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再次布置在旋转减振组件29的输入区域52和壳体30之间的扭矩流中。在通过虚线指出的备选的变型方案中,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也可布置在扭转减振器58或振动系统66的次级侧和联接组件50或其齿圈78之间的扭矩流中。
[0081] 图10示出了一个设计变型方案,在其中,振动系统66再次包括两个扭转减振器58、58′。然而,现在这两个扭转减振器58、58′串联地连接,从而在扭矩流中第一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与随后的第二扭转减振器58′的初级侧60′相联接。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其同时也提供振动系统66的次级侧)一方面与附加质量84相联接并且另一方面连接到齿圈78处。该次级侧62′例如也与齿圈80一起可通过轴承86支承在旋转减振组件29的输出侧82上。
[0082] 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106、114设置在输出区域82中,即,位于联接组件50和从动构件44之间的扭矩流中。在该输出区域82中还布置有另一振动系统90,其初级侧94与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相联接并且其次级侧96与从动构件44相联接。该初级侧94以及由此同样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可例如通过轴承154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20上。
[0083] 即,在该设计方式中,旋转减振组件29的输入区域52固定地连接到壳体30处。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与齿圈80相联接并且通过轴承86也在径向的方向上定位。
[0084] 在图11中示出了相应于图10的该结构原理的结构上的实施方案。在此,基本上通过壳体30的罩壳100提供该旋转减振组件29的输入区域52。一方面行星齿轮架70例如通过铆接固定地连接到该壳体30处,而另一方面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的引向振动系统66的联接元件156通过啮合接合被保持在罩壳100处以用于共同的旋转。该联接元件156与扭转减振器58的、在此基本上利用中央盘元件构成的初级侧60相连接。次级侧62包括两个盖盘元件,其一方面与多件式地构造的齿圈78相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径向向内地支承在输出区域82上。该齿圈80通过啮合接合与输出侧82的中间元件158相联接。在轴向的方向上,在此多件式地构造的齿圈80不仅支承在行星齿轮架70处而且支承在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处,该次级侧62又在轴向的方向上支撑在中间元件158处。中间元件158径向向内地支承在行星齿轮架70的轴向的凸肩部上。
[0085] 中间元件158通过啮合接合与摩擦元件架160相联接,该摩擦元件架160径向外部地包围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的第一摩擦元件108并且通过啮合接合与其相联接。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的摩擦元件架116连接到另一振动系统90的扭转减振器92的包括两个盖盘元件的初级侧94处。其次级侧96(在此通过中央盘元件提供)连接到从动构件44处。
[0086] 另一中间元件162例如通过铆接与摩擦元件架160固定地相连接。该另一中间元件162具有用于将流体输送到第二空间区域122中的通道128,其在此基本上被限制在离合器活塞118和摩擦元件架160之间。该中间元件162径向内部地包围变速器输入轴20的轴向端部区域并且由此与该变速器输入轴20流体交换地相连接。通道128到变速器输入轴20处的流体密封的联接通过设置在中间元件162的内周处的动态的密封件实现。该密封件可通过轻轻的预挤压固定在变速器输入轴上,使得可补偿在变速器输入轴20和中间元件162或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28之间的径向的错位。原则上,该密封元件也可布置在变速器输入轴的外周处或在中间元件162的内周处的槽中。
[0087] 可通过在从动构件44中的通道146实现流体或油到该第二空间区域120中的输送。为此在套筒148和变速器输入轴20之间形成径向的流动通道,其通过从动构件44到套筒148处的流体密封的联接借助于动态的密封件或类似部件相对于在泵驱动轮毂36和套筒148之间形成的流动通道封闭。
[0088] 从动构件44通过相应的轴承一方面轴向地相对于中间元件162支撑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另一振动系统90轴向地相对于壳体30支撑。应指出的是,所有以上提及的轴承可构造成滚动体轴承、然而同样也可构造成滑动轴承。此外显然可能的是,可改变支承部位(Lagerstelle),则例如中间元件148也径向向内地支承在还继续延伸的变速器输入轴20上。
[0089] 在图12中以原理的方式示出另一改进的设计方式。该设计方式在结构方面基本上相应于以上已经参考图6描述的结构。可看出,在此除了附加质量84,减振组件89附加地连接到振动系统66或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处。减振组件89′也连接到该输出区域82处。该减振组件89和89′可构造成带有一个或多个偏移质量的转速适应的减振器,这些偏移质量可沿着相应地在周向上延伸的引导轨迹偏移。该引导轨迹具有顶峰区域,在该顶峰区域中引导轨迹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A的最大距离。在偏移质量从该顶峰区域中偏移时,该偏移质量不仅在周向上、而且径向向内地被引导,从而其在此吸收势能(potentielle Energie)。通过该引导轨迹的几何结构和对偏移质量的质量的选择,实现与激励的振动或更高的阶次、例如点火频率相协调。备选地也可能的是,这种类型的减振组件89、89′设计成固定频率减振器。为此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振动质量。这些振动质量可与弹簧(通常为弹性的元件)的回位力相反地偏移,从而一方面通过选择质量并且另一方面选择弹性系数与待减振的频率协调。
[0090] 应指出的是,显然在其它设计方式中也可组合地或者单个地且同样在其它定位处设置该减振组件89或89′中的一个或多个以用于影响振动性能。
[0091] 在图13中示出了另一变型方案。其在其基本的设计上的结构方面相应于参考图1描述的设计方式。在此,例如分别利用参考标号89表示的转速适应的减振器连接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的行星齿轮架70处和输出侧82处。构造成固定频率减振器的减振组件
89′连接到该振动系统66的次级侧62处。
[0092] 在图14中示出的设计变型方案基本上相应于已经参考图9的描述。在此例如构造成固定频率减振器或转速适应的减振器的减振组件89连接到振动系统66或扭转减振器58的次级侧62处。除了附加质量84,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设置该减振组件89。
[0093] 在图15中示出了一个设计变型方案,其基本上以在图10中示出的原理构造。然而在此,振动系统66包括仅仅唯一的扭转减振器58,其次级侧62联接到联接组件50的齿圈78处。然而,此构造成固定频率减振器的减振组件89构造成带有该次级侧62,即带有可克服一个或多个弹簧的回位作用偏移的、然而基本上自由振动的质量。对于该弹簧,可再次选择不同的结构形状,例如螺旋压力弹簧或螺旋拉力弹簧,例如由材料、或者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构成。
[0094] 此外应强调的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在旋转减振组件有效时仅仅在由振动系统的弹性确定的度范围中实现其输入区域相对于输出区域的相对旋转。这意味着,联接组件也仅仅经受在一方面行星齿轮和另一方面齿圈或太阳轮之间的相对小的相对旋转运动。虽然由于对称原因且由于相对简单的结构,行星齿轮、齿圈或太阳轮的设计方案可构造成分别完全地绕其旋转轴线环绕的齿轮,同样可能的是,在此应用分段齿轮一方面用于行星齿轮以及另一方面用于齿圈或太阳轮,其中如此设计段的尺寸,即,其在保持啮合接合的情况下允许需要的相对旋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