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减振装置

申请号 CN201880067159.1 申请日 2018-11-14 公开(公告)号 CN111212988B 公开(公告)日 2021-09-24
申请人 爱信艾达工业株式会社;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吉川卓也; 木下友则; 谷口彻郎; 加藤晃祥; 大井阳一;
摘要 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旋转构件,包括输入构件以及输出构件;弹性体,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 扭矩 ;以及旋转惯性 质量 减振器 ,具有质量体,所述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包括: 太阳轮 ; 行星架 ,将多个小 齿轮 支撑 为能够自由旋转;以及齿圈,与多个 小齿轮 啮合 ,并且作为质量体发挥作用,在各个小齿轮的轴向上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 垫圈 ,所述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小齿轮啮合的多个内齿; 配重 体,以与内齿齿轮的侧面 接触 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配重体的内周面被小齿轮的齿顶或者所述垫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
权利要求

1.一种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旋转构件,包括被传递来自发动机扭矩的输入构件以及
输出构件;弹性体,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以及旋转惯性质量减振
器,具有根据第一旋转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不同的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而
旋转的质量体,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为多个所述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其中,
所述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具有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包括:太阳轮,与所述第一旋转构
件一体旋转;行星架,将多个小齿轮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体旋
转;以及齿圈,与多个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作为所述质量体发挥作用,
在各个所述小齿轮的轴向上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垫圈
所述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所述小齿轮啮合的多个内齿;配重体,以与所述
内齿齿轮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或者直径比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大的所述垫
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齿圈包括以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的配重体,
所述齿圈的所述内齿齿轮以及所述太阳轮的齿宽小于所述小齿轮的齿宽,
所述内齿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在所述轴向上偏移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以及能
够与所述配重体的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以及能
够与所述配重体的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垫圈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以
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的另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垫圈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以
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的另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小齿轮的周围,以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与所述配重体侧相反一侧的侧面或所
述配重体的与所述内齿齿轮侧相反一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有第二垫圈,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至少一对所述垫圈以及所述第二垫圈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小齿轮的周围,以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与所述配重体侧相反一侧的侧面或所
述配重体的与所述内齿齿轮侧相反一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有第二垫圈,
所述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至少一对所述垫圈以及所述第二垫圈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体包括:第一配重体,以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
齿齿轮;第二配重体,以与所述内齿齿轮的另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配重体的内周面被一对所述垫圈中的一个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第二配重体的内周面被一对所述垫圈中的另一个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所述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
述垫圈中的所述一个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的所述另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中的
所述另一个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配重体以及所述第二配重体的内周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
所述齿圈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的所述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
述垫圈中的一个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的所述另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中的另一
个限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是所述输出构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是所述输入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构件包括中间构件,
所述弹性体包括:输入侧弹性体,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以及
输出侧弹性体,在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是所述中间构件,所述第二旋转构件是所述输入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构件与变速器输入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构件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构件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说明书全文

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括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弹性体以及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种减振装置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已知具有行星齿轮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该行星齿轮包括与输出构件一体旋转的太阳轮、将多个小齿轮支撑为能够自
由旋转并且与输入构件一体旋转的行星架、以及与多个小齿轮啮合并且作为质量体发挥作
用的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中,小齿轮包括在外周具有外
齿的环状的齿轮主体、配置在齿轮主体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多个滚针轴
承、以及嵌合于齿轮主体的两端部而限制滚针轴承的轴向上的移动的一对间隔件。小齿轮
的齿轮主体包括环状的径向支撑部,该环状的径向支撑部在比外齿的齿底更靠小齿轮的径
向上的内周侧朝向该外齿的轴向上的两侧突出,并且具有圆柱面状的外周面。另外,作为质
量体的齿圈包括在内周形成有内齿的环状的齿轮主体、分别形成为圆环状且具有凹圆柱面
状的内周面的两个侧板、以及用于将各侧板固定于齿轮主体的轴向上的两侧的侧面的多个
铆钉。并且,在各小齿轮的外齿与齿圈的内齿啮合时,该齿圈的各侧板的内周面被小齿轮的
齿轮主体的对应的径向支撑部在径向上支撑。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208767号

发明内容

[0006] 在上述现有的减振装置中,能够通过多个小齿轮的径向支撑部将齿圈相对于输出构件的轴心高精度地调心,从而能够使该齿圈顺畅地旋转(摆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
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但是,在上述减振装置中,有可能因小齿轮的部件
数量的增加、制造、组装工序的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
[0007]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既能够抑制减振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成本上升,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
[0008] 本发明的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旋转构件,包括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输入构件以及输出构件;弹性体,在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以及旋转惯性质
量减振器,具有根据第一旋转构件和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不同的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相对
旋转而旋转的质量体,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为多个所述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其中,所述旋
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具有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包括:太阳轮,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体旋
转;行星架,将多个小齿轮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体旋转;以及
齿圈,与多个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作为所述质量体发挥作用,在各个所述小齿轮的轴向上
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垫圈,所述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所述小齿轮啮合的多个
内齿;配重体,以与所述内齿齿轮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所述配重体的内周
面被所述小齿轮的齿顶或者所述垫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
[0009] 在该减振装置中,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小齿轮啮合的多个内齿;配重体,以与内齿齿轮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配重体的内
周面被小齿轮的齿顶或者配置在该小齿轮的侧方的垫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由此,作
为小齿轮,能够采用简单结构的外齿齿轮,从而能够抑制因小齿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制
造、组装工序的增加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另外,通过利用小齿轮的齿顶或者垫圈的外周面在
径向上支撑齿圈的配重体的内周面,能够使齿圈相对于行星架、太阳轮的轴心高精度地调
心,从而能够使该齿圈顺畅地旋转(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
的振动衰减效果。而且,在该减振装置中,通过调整配重体的重量,能够适当地设定齿圈的
惯性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其结果,既能够抑
制减振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成本上升,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
振动衰减效果。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起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1]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截面图。
[001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1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5]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所包括的从动板以及内齿齿轮的俯视图。
[0016] 图7是包括本发明的其他减振装置的起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7]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18] 图9是表示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9] 图10是表示其他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0] 图11是表示又一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1] 图12是表示其他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2] 图13是表示又一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减振装置10的起步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起步装置1的截面图。这些附图所示的起步装置1搭载于包括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内燃机)EG
的车辆,该起步装置1除了减振装置10以外,还包括与发动机EG的曲轴连结而传递来自该发
动机EG的扭矩的作为输入构件的前盖3、固定于前盖3的轮(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4、与泵
轮4同轴地旋转的涡轮(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5、与减振装置10连结并且固定于自动变速器
(AT)或无级变速器(CVT)即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的作为输出构件的减振轮毂7、离合器
8等。
[0025]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有特别的明确记载之外,“轴向”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的中心轴(轴心)的延伸方向。另外,除有特别的明确记载之外,“径向”基本上表
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的径向,即从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
10的中心轴向与该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的延伸方向。并且,除有特别
的明确记载之外,“周向”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构件
的周向,即沿该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方向。
[0026] 泵轮4具有紧密固定于前盖3的泵壳40和配置在泵壳40的内表面的多个泵叶片41。涡轮5具有涡轮壳50和配置于涡轮壳50的内表面的多个涡轮叶片51。涡轮壳50的内周部经
由多个铆钉固定于减振轮毂7。泵轮4与涡轮5相互相对,在两者之间同轴地配置有对从涡轮
5向泵轮4的工作油(工作流体)的液流进行整流的导轮6。导轮6具有多个导轮叶片60,导轮6
的旋转方向被单向离合器61(参照图1)设定为一个方向。这些泵轮4、涡轮5以及导轮6形成
使工作油循环的环路(环状流路),作为具有扭矩放大功能的变矩器(流体传动装置)发
挥作用。但是,在起步装置1中,也可以省略导轮6、单向离合器60,使泵轮4以及涡轮5作为液
耦合器发挥作用。
[0027] 锁止离合器8执行经由减振装置10将前盖3与减振轮毂7连结的锁止,并且能够解除该锁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离合器8是包括粘贴有摩擦件81的锁止活塞80的油压式单
板离合器。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活塞80以在前盖3的内部以减振装置10为基准而位于涡轮5
的相反一侧的方式,在轴向上能够自由移动地与减振轮毂7嵌合,并与前盖3的发动机EG侧
的内壁面相对。但是,锁止离合器8也可以是油压式多板离合器。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减振装置10包括作为旋转构件的主动构件(输入构件)11和从动板(输出构件)15。而且,减振装置10包括作为扭矩传递元件(扭矩传递弹性体)的在主动构
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并列地作用而传递扭矩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第一弹
簧(第一弹性体)SP1和能够在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并列地作用而传递扭矩的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第二弹簧(第二弹性体)SP2。
[0029] 即,如图1所示,减振装置10在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具有包括多个第一弹簧SP1在内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TP1和包括多个第二弹簧SP2在内并且与第一扭矩传递路径
TP1并列设置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TP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主动构件11输入的输入扭矩
(驱动扭矩)或者从车轴侧向从动板15赋予的扭矩(被驱动扭矩)为比与减振装置10的最大
扭转θmax对应的扭矩T2(第二阈值)小的预定的扭矩(第一阈值)T1以上且主动构件11与
从动板15的扭转角为规定角度θref以上时,第二扭矩传递路径TP2的多个第二弹簧SP2与第
一扭矩传递路径TP1的第一弹簧SP1并列地发挥作用。由此,减振装置10具有两个阶段(两
级)的衰减特性。
[00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采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直线型螺旋弹簧,其以在未被施加负载时具有笔直地延伸的轴心的方式卷绕成螺旋状。由
此,与使用弧形螺旋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更合适地沿着轴
心伸缩。其结果,能够降低在主动构件11(输入构件)与从动板15(输出构件)的相对位移逐
渐增加时从第一弹簧SP1等传递到从动板15的扭矩与在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的相对位移
逐渐减少时从第一弹簧SP1等传递到从动板15的扭矩之差即滞后现象。但是,作为第一弹簧
SP1和第二弹簧SP2中的至少任一个,也可以采用弧形螺旋弹簧。
[0031] 如图2所示,减振装置10的主动构件11包括:环状的第一输入板12,与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活塞80连结;以及环状的第二输入板13,以与第一输入板12相对的方式经由多个铆
钉(连结构件)90(参照图3)与该第一输入板12连结。由此,主动构件11即第一输入板及第二
输入板12、13与锁止活塞80一体地旋转,通过锁止离合器8的卡合,前盖3(发动机EG)与减振
装置10的主动构件11连结。
[0032] 第一输入板12是通过对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环状的冲压加工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输入板12包括:分别圆弧状地延伸并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
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内侧弹簧容纳窗(第一容纳窗)12wi、沿着各内侧弹
簧容纳窗12wi的内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弹簧支撑部12a、沿着
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外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弹簧支撑部
12b、以及设置在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
12个)内侧弹簧抵接部12ci。由图3可知,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具有与第一弹簧SP1的自然
长度相对应的周长。
[0033] 而且,第一输入板12包括:分别圆弧状地延伸并且在对应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径向外侧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外侧
弹簧容纳窗(第二容纳窗)12wo、沿着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外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
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弹簧支撑部12d、以及设置在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周向上的两
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如图3所示,各外侧弹簧容纳
窗12wo具有比第二弹簧SP2的自然长度长的周长。
[0034] 另外,第一输入板12的外周部12o形成为平坦且环状,包括以位于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
中,例如3个)小齿轮支撑部12p和位于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而且,第
一输入板12的外周部12o从分别包括多个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及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内
周部12i沿整周在减振装置10的轴向上向与弹簧支撑部12a、12b、12d相同的一侧偏移。而
且,该外周部12o为沿着多个小齿轮支撑部12p及多个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延伸的短筒状且
经由无端状的连接部12r与内周部12i相连。
[0035] 第二输入板13是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环状的冲压加工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输入板13包括:分别圆弧状地延伸并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
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内侧弹簧容纳窗(第一容纳窗)13wi、沿着各内侧弹
簧容纳窗13wi的内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弹簧支撑部13a、沿着
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的外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弹簧支撑部
13b、以及设置在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
12个)内侧弹簧抵接部13ci。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与第一输入板12的各内侧弹簧容纳窗
12wi相同,具有与第一弹簧SP1的自然长度相对应的周长。
[0036] 而且,第二输入板13包括分别圆弧状地延伸并且在对应的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的径向外侧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3个)外侧弹簧
容纳窗(第二容纳窗)13wo、沿着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的外侧缘部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
方式中,例如为3个)弹簧支撑部13d、以及设置在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的周向上的两侧的
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例如6个)外侧弹簧抵接部13co。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与第一输
入板12的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相同,具有比第二弹簧SP2的自然长度长的周长。
[0037] 另外,第二输入板13的外周部13o形成为平坦且环状,包括以位于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
中,例如为3个)小齿轮支撑部13p和位于各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而且,
第二输入板13的外周部13o从分别包括多个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及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的
内周部13i沿整周在减振装置10的轴向上向与弹簧支撑部13a、13b、13d相同的一侧偏移。而
且,该外周部13o为沿着多个小齿轮支撑部13p和多个外侧弹簧容纳窗13wo延伸的短筒状且
经由无端状的连接部13r与内周部13i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
入板13,采用具有相同形状的构件,由此,能够减少部件的种类的数量。
[0038] 从动板(输出板)15是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板状且环状的冲压加工件,该从动板15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入板13之间,并且经由多个铆钉
固定于减振轮毂7。如图2和图3所示,从动板15包括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置的
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设置在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
周向上的两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12个)内侧弹簧抵接部15ci、配置于对应的
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外侧弹簧保持窗
15wo(第二保持窗)、设置在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o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
中,例如为6个)外侧弹簧抵接部15co。
[0039] 由图3可知,各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具有与第一弹簧SP1的自然长度对应的周长,各外侧弹簧保持窗15wo具有与第二弹簧SP2的自然长度对应的周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从动板15包括以从外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突出部15e,在各突出部15e各形成有一个上述外侧弹
簧保持窗15wo。
[0040] 在从动板15的各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分别配置(嵌合)有一个第一弹簧SP1,多个第一弹簧SP1在同一圆周上排列。另外,设置于各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内
侧弹簧抵接部15ci与该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内的第一弹簧SP1的一端或另一端抵接。而且,
在从动板15的各外侧弹簧保持窗15wo分别配置(嵌合)有一个第二弹簧SP2,多个第二弹簧
SP2在比多个第一弹簧SP1更靠从动板15的径向上的外侧在同一圆周上排列。另外,设置于
各外侧弹簧保持窗15wo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5co与该外侧弹簧保持窗15wo
内的第二弹簧SP2的一端或另一端抵接。
[0041] 主动构件11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以从减振装置10的轴向上的两侧夹入从动板15、多个第一弹簧SP1及多个第二弹簧SP2的方式经由多个铆钉90相互连结。由此,
各第一弹簧SP1的侧部容纳在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入板13的对应的内侧弹簧容纳窗
12wi、13wi内,被弹簧支撑部12a、13a从径向内侧支撑(引导)。而且,各第一弹簧SP1也能够
由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弹簧支撑部12b、13b支撑(引导)。另
外,在减振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设置于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内侧弹
簧抵接部12ci以及设置于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3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内侧弹簧抵接部13ci
与该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13wi内的第一弹簧SP1的一端或另一端抵接。由此,主动构件11
和从动板15经由多个第一弹簧SP1连结。
[0042] 而且,各第二弹簧SP2的侧部容纳在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入板13的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13wo内,能够由位于径向外侧的弹簧支撑部12d、13d支撑(引导)。在减振
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各第二弹簧SP2位于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13wo的周向上的大致中央
部,不与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13co中的任一个抵接。然
后,当向主动构件11输入的输入扭矩(驱动扭矩)或从车轴侧向从动板15赋予的扭矩(被驱
动扭矩)达到上述扭矩T1而主动构件11相对于从动板15的扭转角变为规定角度θref以上
时,第二弹簧SP2的一个端部与设置在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对应的外侧弹簧容
纳窗12wo、13wo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13co中的一个抵接。
[0043] 此外,减振装置10包括限制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限制件ST。在向主动构件11输入的输入扭矩达到与减振装置10的最大扭转角θmax对应的上述扭矩T2
时,限制件ST限制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的相对旋转,与此相伴,第一弹簧SP1和第二
弹簧SP2的所有的挠曲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件ST由连结主动构件11的第一输入板
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多个铆钉90和从动板15的各突出部15e构成。即,当多个铆钉90中的
至少任一个与从动板15的对应的突出部15e的周向上的端部抵接时,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
15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0044]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减振装置10包括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与包括多个第一弹簧SP1在内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TP1和包括多个第二弹簧SP2在
内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TP2两者并列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具有配
置在减振装置10的作为输入构件的主动构件11与作为输出构件的从动板15之间的单小齿
轮式的行星齿轮21(参照图1)。
[0045] 行星齿轮21由在外周包括外齿15t并作为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发挥作用的从动板15、将分别与外齿15t啮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3个)小
齿轮2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作为行星架发挥作用的主动构件11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
入板12、13、以及与各小齿轮23啮合并且与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外齿15t)配置在同心圆
上的齿圈25构成。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多个小齿轮23以及齿圈25在流体室9内从减振装
置10的径向观察,至少在轴向上与第一弹簧SP1和第二弹簧SP2局部重合。由此,能够缩短旋
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轴长甚至减振装置10的轴长。
[0046]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外齿15t形成于在从动板15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确定的多个部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齿15t在周向上形成于从动板15的外周面的
相邻的突出部15e之间。因此,外齿15t相比在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即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
15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簧SP1更靠径向外侧。此外,在从动板15上未形成有突出部15e的
情况下,外齿15t也可以形成于从动板15的整个外周。
[0047] 构成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的第一输入板12的各小齿轮支撑部12p与第二输入板13的对应的小齿轮支撑部13p在轴向上相对,相互成对的小齿轮支撑部12p、13p分别支撑插通
于小齿轮23的小齿轮轴24的对应的端部。由此,行星齿轮21的多个小齿轮23配置为与多个
第二弹簧SP2在周向上排列,多个第二弹簧SP2相比多个第一弹簧SP1更靠从动板15的径向
上的外侧配置,并且相比该齿圈25更靠该径向上的内侧配置。而且,在小齿轮轴24的周向上
的两侧配置有用于紧固连结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入板13的铆钉90。
[0048] 如图4所示,小齿轮23是在外周具有外齿23t的环状构件,该小齿轮23的齿宽被设定为,比外齿15t的齿宽即从动板15的板厚大。另外,在小齿轮23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24的
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多个滚针轴承230。而且,在各小齿轮23的轴向上的两侧配置有一对大径
垫圈231,在大径垫圈231与小齿轮支撑部12p或13p之间配置有直径比该大径垫圈231小的
一对小径垫圈232。
[0049] 如图4所示,行星齿轮21的齿圈25包括在内周形成有内齿250t的环状的内齿齿轮250、以与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图4中的左侧的侧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配重体251、以
及用于将内齿齿轮250与配重体251相互固定的多个铆钉252。内齿齿轮250及配重体251均
为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环状的冲压加工件。内齿齿轮250的内齿250t形成
于内齿齿轮250的整个内周面。但是,内齿250t也可以在形成于在内齿齿轮250的内周面沿
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确定的多个部位。而且,内齿齿轮250的齿宽小于小齿轮23的齿
宽,且与外齿15t的齿宽即从动板15的板厚大致相同。
[00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体251是具有凹圆柱面状的内周面的圆环状构件,具有与内齿齿轮25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并且具有比内齿250t的齿根圆的半径稍小的内
径。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被确定为,该配重体251的轴长与内齿齿轮
250的轴长(厚度)之和与小齿轮23的轴长大致相同。而且,内齿齿轮250、配重体251以及多
个铆钉252一体化而作为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质量体(惯性质量体)发挥作用。这样,通
过将配置于行星齿轮21的最外周的齿圈25用作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质量体,能够进一
步增大该齿圈25的惯性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振动衰减性
能。此外,配重体251也可以包括多个扇形体(segment),所述多个扇形体通过分割上述那样
的圆环状的构件而形成,分别经由铆钉252固定于内齿齿轮250。
[0051] 如图4所示,齿圈25的内齿齿轮250相对于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在轴向上偏移配置,内齿齿轮250的内齿250t与各小齿轮23的轴向上的端部啮合。另外,如图5所示,齿圈25
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小齿轮23的外齿23t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由此,齿圈25的整体相
对于作为行星架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的轴心被高精
度地调心。而且,齿圈25在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内齿齿轮250(内齿250t)的侧面抵接的大
径垫圈231以及能够与配重体251的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限制。
[0052] 即,大径垫圈231的外径被设定为,在各小齿轮23与齿圈25的内齿250t啮合时,该大径垫圈231与小齿轮23的侧面相对,并且与齿圈25的内齿250t的侧面或配重体251的侧面
相对。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大径垫圈231的外周部相比齿圈25的内齿250t的齿根以及
配重体251的内周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径垫圈232的外径小于小
齿轮23的外齿23t的齿根圆的外径,小径垫圈232的外周相比滚针轴承230更靠径向外侧。
[0053]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起步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0054] 在起步装置1中,在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被解除时,从图1可知,从发动机EG传递至前盖3的扭矩(动力)经由泵轮4、涡轮5以及减振轮毂7这样的路径而向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
传递。与此相对,当通过起步装置1的锁止离合器8执行锁止时,从发动机EG经由前盖3以及
锁止离合器8传递至主动构件11的扭矩在输入扭矩等小于上述扭矩T1且主动构件11相对于
从动板15的扭转角小于规定角度θref的期间,经由包括多个第一弹簧SP1的第一扭矩传递
路径TP1和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向从动板15以及减振轮毂7传递。
[0055] 此时,若主动构件11相对于从动板15旋转(扭转),则多个第一弹簧SP1挠曲,并且根据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的相对旋转,作为质量体的齿圈25以轴心为中心旋转(摆
动)。这样,在主动构件11相对于从动板15旋转(摆动)时,行星齿轮21的输入构件即作为行
星架的主动构件11即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转速比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的转
速高。因此,此时,齿圈25通过行星齿轮21的作用而被增速,以比主动构件11高的转速旋转。
由此,能够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质量体即齿圈25经由小齿轮23向减振装置10的输出
构件即从动板15赋予惯性扭矩,从而能够使该从动板15的振动衰减。
[0056] 更详细而言,在多个第一弹簧SP1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并列作用时,从多个第一弹簧SP1(第一扭矩传递路径TP1)向从动板15传递的扭矩(平均扭矩)依赖(成比例)于第
一弹簧SP1的位移(挠曲量即扭转角)。与此相对,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向从动板15传递
的扭矩(惯性扭矩)依赖(成比例)于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的角加速度的差,即主动构件11
与从动板15之间的第一弹簧SP1的位移的二次微分值。由此,如果假设传递到减振装置10的
主动构件11的输入扭矩周期性地振动,则从主动构件11经由多个第一弹簧SP1传递到从动
板15的振动的相位和从主动构件11经由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传递到从动板15的振动的
相位之间错开180°。其结果,在减振装置10中,利用从多个第一弹簧SP1向从动板15传递的
振动和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向从动板15传递的振动中的一方来抵消另一方的至少一
部分,从而能够使从动板15的振动良好地衰减。此外,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主要在主动构
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传递惯性扭矩,不传递平均扭矩。
[0057] 另外,当输入扭矩等变为上述扭矩T1以上且主动构件11相对于从动板15的扭转角变为规定角度θref以上时,各第二弹簧SP2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
12、13的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13wo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13co中的一个抵
接。由此,传递至主动构件11的扭矩经由上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TP1、包括多个第二弹簧SP2
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TP2、以及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向从动板15以及减振轮毂7传递,直
至输入扭矩等达到上述扭矩T2而通过限制件ST限制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之间的相对旋
转。即,在减振装置10中,多个第二弹簧SP2在抵接于从动板15的对应的外侧弹簧抵接部
15co和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13co这两者之前不传递扭
矩(不挠曲),随着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的相对扭转角增加,与第一弹簧SP1并列地发挥作
用。由此,能够根据主动构件11与从动板15的相对扭转角的增加而提高减振装置10的刚性,
并通过并列作用的第一弹簧SP1及第二弹簧SP2传递较大的扭矩,或承受冲击扭矩等。
[0058] 而且,在减振装置10中,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齿圈25包括具有与多个小齿轮23啮合的多个内齿250t的内齿齿轮250、以及以与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经由
多个铆钉252固定于该内齿齿轮250的配重体251,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小齿轮23的外齿
23t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由此,不需要在小齿轮23上设置在径向上支撑齿圈25的专用的径
向支撑部,作为该小齿轮23,能够采用简单结构的外齿齿轮。因此,能够抑制因小齿轮23的
部件数量的增加、制造/组装工序的增加而导致的成本上升。
[0059] 另外,通过利用外齿23t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齿圈25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能够使齿圈25相对于作为行星架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12、13、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的
轴心高精度地调心,从而能够使该齿圈25顺畅地旋转(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
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振动衰减效果。而且,在减振装置10中,通过调整配重体251的重量,
能够适当地设定齿圈25的惯性矩,从而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振动衰减
效果。此外,通过仅在齿圈25的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侧设置配重体251,也能够减少该齿
圈25的部件数量。
[0060] 其结果,既能够抑制减振装置10的部件数量的增加、成本上升,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振动衰减效果。另外,在减振装置10中,由于省略了中间构
件,因此,也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0061]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250的内齿250t以及从动板15的外齿15t的齿宽小于小齿轮23的齿宽,内齿齿轮250相对于外齿15t在轴向上偏移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
增大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而使齿圈25的惯性矩更大,并且能够充分确保由配重体251的
小齿轮23的外齿23t的齿顶支撑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齿圈25的调心精度。此外,从图6可
知,在使齿圈25的内齿齿轮250以及外齿15t的齿宽两者小于小齿轮23的齿宽的情况下,由
于也能够通过所谓的双切削来制作作为冲压加工件的从动板15以及内齿齿轮250,因此,能
够有效地利用母材而提高成品率。
[006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齿圈25在轴向上的移动被配置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各小齿轮23的侧方而能够与内齿齿轮250的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以及能够与配重
体251的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限制。由此,与例如通过作为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发挥作
用的第一输入板12和第二输入板13限制齿圈25在轴向上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良好地降
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滞后现象。
[0063] 图7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其他减振装置10B的起步装置1B的概略结构图,图8是表示减振装置10B的主视图。此外,对在起步装置1B、减振装置10B的结构构件中的、与上述的
起步装置1等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64] 图7和图8所示的减振装置10B包括作为旋转构件的主动构件(输入构件)11B、中间板(中间构件)14以及从动板(输出构件)15B。而且,减振装置10B包括作为扭矩传递构件(扭
矩传递弹性体)的在主动构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传递扭矩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
为3个)输入侧弹簧(输入侧弹性体)SP11、在中间板14与从动板15B之间传递扭矩的多个(在
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输出侧弹簧(输出侧弹性体)SP12、以及在主动构件11B与中间板
14之间能够传递扭矩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第二弹簧(第二弹性体)SP2。
[0065] 减振装置10B的主动构件11B包括作为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的行星齿轮21B的行星架发挥作用的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是具
有与减振装置10的主动构件11基本相同的结构的冲压加工件。但是,如图8所示,第一输入
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等及弹簧支撑部12a、12b等形成为,具有比
输入侧弹簧SP11的自然长度与输出侧弹簧SP12的自然长度之和长的周长。如图8所示,从动
板15B是具有以从外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弹簧抵接部15c的环状的冲压加工件。而且,在周向上在相邻
的弹簧抵接部15c的之间,形成有圆弧状地延伸的切口状的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
[0066] 另外,中间板14是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环状的冲压加工件,在外周包括外齿14t而作为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的(行星齿轮21B)的太阳轮发挥作用。即,减
振装置10B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由在外周包括外齿14t而作为太阳轮发挥作用的中间
板14、将分别与外齿14t啮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小齿轮23支撑为能够自
由旋转并作为行星架发挥作用的主动构件11B的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以及与
各小齿轮23啮合并且与作为太阳轮的中间板14(外齿14t)配置在同心圆上而作为质量体发
挥作用的齿圈25构成。
[0067] 如图8所示,中间板14除了具有外周的外齿14t以外,还具有以从内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内
侧弹簧抵接部14ci、以从外周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突出部14e、作为在各突出部14e各形成有一个的缺口
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3个)弹簧保持窗14w、以及在各弹簧保持窗14w在周向上
的两侧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外侧弹簧抵接部14co。如图8所示,各弹簧
保持窗14w具有与第二弹簧SP2的自然长度对应的周长。另外,外齿14t在周向上形成于相邻
的突出部14e之间。
[0068] 在从动板15B的各内侧弹簧保持窗15wi上各配置有一对相互成对地串联作用的输入侧弹簧SP11和输出侧弹簧SP12。另外,从动板15B被中间板14包围,在各内侧弹簧保持窗
15wi内的输入侧弹簧SP11与输出侧弹簧SP12之间,以与两者的端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有中间
板14的内侧弹簧抵接部14ci。由此,在减振装置10B的安装状态下,各输入侧弹簧SP11的一
端与从动板15B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5c抵接,各输入侧弹簧SP11的另一端与中间板14的对
应的内侧弹簧抵接部14ci抵接。而且,在减振装置10B的安装状态下,各输出侧弹簧SP12的
一端与中间板14的对应的内侧弹簧抵接部14ci抵接,各输出侧弹簧SP12的另一端与从动板
15B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5c抵接。另外,在中间板14的各弹簧保持窗14w各配置(嵌合)有一
个第二弹簧SP2,设于各弹簧保持窗14w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4co与该弹簧保
持窗14w内的第二弹簧SP2的一端或另一端抵接。
[0069] 主动构件11B的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以从减振装置10B的轴向上的两侧夹入中间板14、从动板15B、多个输入侧弹簧SP11、输出侧弹簧SP12、以及第二弹簧SP2的
方式经由多个铆钉90而相互连结。由此,成对的输入侧弹簧SP11和输出侧弹簧SP12的侧部
容纳在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对应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等内,被弹簧支撑部
12a等从径向内侧支撑(引导)。而且,成对的输入侧弹簧SP11和输出侧弹簧SP12也能够被位
于径向外侧的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弹簧支撑部12b等支撑(引导)。另外,在减
振装置10B的安装状态下,设置于各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内侧弹簧抵接
部12ci以及设置于第二输入板13B的各内侧弹簧容纳窗的周向上的两侧的内侧弹簧抵接部
与该内侧弹簧容纳窗12wi等内的输入侧弹簧SP11的上述一端或输出侧弹簧SP12的上述另
一端抵接。由此,主动构件11B和从动板15B经由多个输入侧弹簧SP11、中间板14以及多个输
出侧弹簧SP12连结。
[0070] 而且,各第二弹簧SP2的侧部容纳在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等内,能够由位于径向外侧的弹簧支撑部12d等支撑(引导)。在减振装置
10B的安装状态下,各第二弹簧SP2位于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等的周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不
与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等中的任一个抵接。并且,在向
主动构件11B输入的输入扭矩(驱动扭矩)或者从车轴侧向从动板15B施加的扭矩(被驱动扭
矩)达到预定的扭矩T1(第一阈值)而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从动板15B的扭转角变为规定角度
θref以上时,第二弹簧SP2的一个端部与设置在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对应的
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等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等中的一个抵接。
[0071] 此外,如图7所示,减振装置10B包括限制中间板14与从动板15B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第一限制件ST1、以及限制主动构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第二限制件ST2。第一
限制件ST1在向主动构件11B输入的输入扭矩或者从车轴侧向从动板15B施加的扭矩达到上
述扭矩T1而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从动板15B的扭转角变为规定角度θref以上时,限制中间板
14与从动板15B之间的相对旋转。在减振装置10B中,第一限制件ST1由在中间板14的内周部
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限制部14st和从从动板15B的各弹簧抵接部15c
的外周部沿周向延伸的弹簧支撑部15st构成。即,在中间板14的各限制部14st与对应的弹
簧抵接部15c的弹簧支撑部15st抵接时,中间板14与从动板15B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0072] 另外,在向主动构件11B输入的输入扭矩或者从车轴侧向从动板15B施加的扭矩达到与减振装置10B的最大扭转角θmax对应的扭矩T2(第二阈值)时,第二限制件ST2限制主动
构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的相对旋转。在减振装置10B中,第二限制件ST2由连结主动构件
11B的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多个铆钉90、以及中间板14的各突出部14e构成。
即,在多个铆钉90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中间板14的突出部14e的周向上的端部抵接时,主动构
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由此,输入侧弹簧SP11、输出侧弹簧SP12以及第
二弹簧SP2所有的挠曲被限制。
[0073]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起步装置1B中,在锁止离合器8的锁止被解除时,从图7可知,从发动机EG传递至前盖3的扭矩(动力)经由泵轮4、涡轮5以及减振轮毂7这样的路径而向变
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与此相对,当通过起步装置1B的锁止离合器8执行锁止时,从发动
机EG经由前盖3以及锁止离合器8传递至主动构件11B的扭矩,在输入扭矩等小于上述扭矩
T1且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从动板15B的扭转角小于规定角度θref的期间,经由包括多个输入
侧弹簧SP11、中间板14以及多个输出侧弹簧SP12在内的扭矩传递路径和与多个输入侧弹簧
SP11并列配置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向从动板15B以及减振轮毂7传递。
[0074] 此时,当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中间板14或从动板15B旋转(扭转)时,输入侧弹簧SP11和输出侧弹簧SP12中的至少任一个挠曲,并且根据主动构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的相
对旋转,作为质量体的齿圈25以轴心为中心旋转(摆动)。这样,在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中间
板14旋转(摆动)时,行星齿轮21B的输入构件即作为行星架的主动构件11B即第一输入板
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转速比作为太阳轮的中间板14的转速高。因此,此时,齿圈25通过行
星齿轮21B的作用而被增速,以比中间板14高的转速旋转。由此,能够从作为旋转惯性质量
减振器20B的质量体的齿圈25经由小齿轮23向中间板14赋予惯性扭矩,由此使从动板15B的
振动衰减。
[0075] 即,在减振装置10B中,利用从输出侧弹簧SP12向从动板15B传递的振动和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经由中间板14以及输出侧弹簧SP12向从动板15B传递的振动中的一方
来抵消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能够使从动板15B的振动良好地衰减。此外,在减振装置
10B中,由于输出侧弹簧SP12介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与连结于从动板15B的变速器TM
之间,因此,也能够降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整体的惯性矩对由变速器TM的轴构件(输
入轴IS、输出轴、中间轴等)的惯性矩确定的固有振动频率的影响。此外,旋转惯性质量减振
器20B也主要在主动构件11B与中间板14之间传递惯性扭矩,不传递平均扭矩。
[0076] 另外,当输入扭矩等变为上述扭矩T1以上且主动构件11B相对于从动板15B的扭转角变为规定角度θref以上时,通过第一限制件ST1来限制中间板14与从动板15B之间的相对
旋转以及各输出侧弹簧SP12的挠曲。进而,当输入扭矩等变为上述扭矩T1以上时,各第二弹
簧SP2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第一输入板12B和第二输入板13B的对应的外侧弹簧容纳窗12wo
等的两侧的外侧弹簧抵接部12co等中的一个抵接。
[0077] 由此,传递至主动构件11B的扭矩经由多个输入侧弹簧SP11、与该多个输入侧弹簧SP11并列地作用的多个第二弹簧SP2、以及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传递至中间板14,直至
输入扭矩等达到上述扭矩T2而由第二限制件ST2限制主动构件11B与从动板15B之间的相对
旋转,进而,经由挠曲被限制的输出侧弹簧SP12及第一限制件ST1而向从动板15B及减振轮
毂7传递。即,在减振装置10B中,随着主动构件11B与从动板15B的相对扭转角增加,多个第
二弹簧SP2与多个输入侧弹簧SP11并列地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根据主动构件11B与从动板
15B的相对扭转角的增加而提高减振装置10B的刚性,能够通过并列作用的输入侧弹簧SP11
和第二弹簧SP2来传递较大的扭矩或者承受冲击扭矩等。
[0078] 另外,减振装置10B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除了代替从动板15B而中间板14作为行星齿轮21B的太阳轮发挥作用这一点之外,具有与上述减振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
在减振装置10B中,也能够获得和与上述减振装置10中的齿圈25的结构相关联的作用效果
相同的作用效果。
[0079] 而且,在减振装置10B中,作为太阳轮的中间板14、齿圈25的内齿齿轮250以及配重体251是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冲压加工件。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中间板14以及齿圈25的
制造成本,从而能够更良好地抑制包括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B的减振装置10B的成本上
升。此外,在减振装置10B中,也能够通过所谓的双切削来制作中间板14、从动板15B以及内
齿齿轮250,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母材而提高成品率。
[0080] 图9是表示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C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对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C的结构构件中的、与上述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相同的构件标注
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1] 图9所示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C的齿圈25C包括在内周形成有内齿250t的环状的内齿齿轮250、两个圆环状的配重体251(第一及第二配重体)、以及用于将内齿齿轮250与
两个配重体251相互固定的多个铆钉252。内齿齿轮250及配重体251均为通过对钢板等进行
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冲压加工件。两个配重体251分别以与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或另一个
侧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该内齿齿轮250的轴向上的两侧。另外,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被
设定为,两个配重体251的轴长与内齿齿轮250的轴长(厚度)之和与小齿轮23的轴长大致相
同。而且,如图所示,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小齿轮23的外齿23t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进
而,齿圈25C在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各自对应的配重体251的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限
制。
[0082] 在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C中,也能够获得和与上述减振装置10中的齿圈25的结构相关联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图9可知,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C
中,由于能够使齿圈25C的内齿齿轮250的轴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与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
(外齿15t)的轴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抑制齿圈25C的倾斜,从而
能够使该齿圈25C顺畅地旋转(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0083] 图10是表示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D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对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D的结构构件中的、与上述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等相同的构件标注
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4] 在图10所示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D中,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被设定为比上述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的配重体251小。另外,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小齿轮23的外齿23t
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而且,在小齿轮23(外齿23t)的周围,以能够与内齿齿轮250的与配重
体251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垫圈(第二垫圈)235。垫圈235的轴长(厚度)根
据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和内齿齿轮250的轴长(厚度)之和与小齿轮23的轴长的差值来
确定。
[0085] 由此,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D中,齿圈25在轴向上的移动被一对大径垫圈231和垫圈235限制。其结果,与例如通过作为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发挥作用的未图示的主动构件
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限制齿圈25的轴向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良好地降低旋转惯
性质量减振器20D的滞后现象。该垫圈235的应用在齿圈25所要求的惯性矩比较小,不需要
增大配重体251的轴长(厚度)的情况下特别有用。另外,如图11所示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
20E那样,垫圈235也可以以能够与配重体251的与内齿齿轮250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抵接的
方式配置在小齿轮23(外齿23t)的周围。
[0086] 图12是表示又一变形方式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对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的结构构件中的、与上述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等相同的构件
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7] 在图12所示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中,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的厚度(外齿15t的齿宽)、小齿轮23的轴长(外齿23t的齿宽)以及内齿齿轮250的轴长(内齿250t的齿宽)
被设定为大致相同。另外,齿圈25的配重体251具有比内齿齿轮250的内齿250t的齿根圆的
半径稍大的内径。并且,齿圈25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其中一个大径垫圈231在径向上支
撑。
[0088] 在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中,也不需要在小齿轮23上设置在径向上支撑齿圈25的专用的径向支撑部,作为该小齿轮23,能够采用简单的结构的外齿齿轮,从而能够抑制
小齿轮23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制造、组装工序的增加所引起的成本上升。另外,通过用大径
垫圈231沿径向支撑齿圈25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能够使齿圈25相对于作为行星架的第一
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15的轴心高精度地调心,从而能够使该齿圈25
顺畅地旋转(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的振动衰减效果。
而且,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中,也能够通过配重体251的重量的调整适当地设定齿圈
25的惯性矩来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效果。此外,通过仅在齿圈25的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
侧设置配重体251,也能够减少该齿圈25的部件数量。
[0089] 而且,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中,齿圈25在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内齿齿轮250(内齿250t)的一个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250(内齿250t)的另
一个侧面抵接的大径垫圈231限制。由此,与例如通过作为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发挥作用的未
图示的主动构件的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限制齿圈25的轴向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良
好地降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F的滞后现象。
[0090] 另外,如图13所示的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G的齿圈25G那样,两个圆环状的配重体251(第一及第二配重体)也可以配置于内齿齿轮250的轴向上的两侧。两个配重体251分
别以与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或另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通过多个铆钉252固定于该内齿
齿轮250。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G中,两个配重体251分别具有比内齿齿轮250的内齿
250t的齿根圆的半径稍大的内经。另外,各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对应的大径垫圈231沿径
向支撑。进而,齿圈25G在轴向上的移动被能够与内齿齿轮250(内齿250t)的一个侧面抵接
的一个大径垫圈231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250(内齿250t)的另一个侧面抵接的另一个大
径垫圈231限制。在该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G中,能够进一步增大齿圈25G的惯性矩而进一
步提高振动衰减效果。另外,在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G中,能够使齿圈25G的内齿齿轮250
的轴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与作为太阳轮的从动板(外齿15t)的轴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位于
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抑制齿圈25G的倾斜,从而能够使该齿圈25G顺畅地旋转(摆动),由
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衰减效果。
[009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减振装置(10、10B),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旋转构件,包括被传递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的输入构件(11、11B)以及输出构件(15、15B);弹性体
(SP1、SP11),在所述输入构件(11、11B)与所述输出构件(15、15B)之间传递扭矩;以及旋转
惯性质量减振器(20、20B、20C、20D、20E、20F、20G),具有根据第一旋转构件(15、14)和与所
述第一旋转构件不同的第二旋转构件(11、11B、12、12B、13、13B)之间的相对旋转而旋转的
质量体(25、25C、25G),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为多个所述旋转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其中,所述旋
转惯性质量减振器(20、20B、20C、20D、20E、20F、20G)具有行星齿轮(21、21B),该行星齿轮包
括:太阳轮(15、15t、14、14t),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体旋转;行星架(11、11B、12、12B、13、
13B),将多个小齿轮(23)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体旋转;以及齿
圈(25、25C、25G),与多个所述小齿轮(23)啮合,并且作为所述质量体发挥作用,在各个所述
小齿轮(23)的轴向上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垫圈(231),所述齿圈(25、25C、25G)包括:内齿
齿轮(250),具有与多个所述小齿轮(23)啮合的多个内齿(250t);配重体(251),以与所述内
齿齿轮(250)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250),所述配重体(251)的内周面被所
述小齿轮(23)的齿顶或者所述垫圈(231)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
[0092] 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中,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小齿轮啮合的多个内齿;配重体,以与内齿齿轮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配重
体的内周面被小齿轮的齿顶或者配置在该小齿轮的侧方的垫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由
此,作为小齿轮,能够采用简单结构的外齿齿轮,从而能够抑制因小齿轮的部件数量的增
加、制造、组装工序的增加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另外,通过利用小齿轮的齿顶或者垫圈的外
周面在径向上支撑齿圈的配重体的内周面,能够使齿圈相对于行星架、太阳轮的轴心高精
度地调心,从而能够使该齿圈顺畅地旋转(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
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而且,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中,通过调整配重体的重量,能够适当
地设定齿圈的惯性矩,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其
结果,既能够抑制减振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增加、成本上升,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旋转惯性
质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效果。
[0093] 另外,所述齿圈(25)也可以包括以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25)的配重体(250),所述齿圈(25)的所述内齿齿轮(250)以及所述太阳
轮(15、15t、14、14t)的齿宽也可以小于所述小齿轮(23)的齿宽,所述内齿齿轮(250)也可以
与所述太阳轮(15、15t、14、14t)在所述轴向上偏移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配重体的减
振装置的轴向上的长度(厚度)而使齿圈的惯性矩更大,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被配重体的小齿
轮的齿顶或者垫圈支撑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齿圈的调心精度。而且,通过仅在齿圈的内齿
齿轮的一个侧面侧设置配重体,也能够减少该齿圈的部件数量。此外,在使齿圈的内齿齿轮
以及太阳轮的齿宽双方小于小齿轮的齿宽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所谓的双切削来制作太阳
轮以及齿圈的内齿齿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母材而提高成品率。
[0094] 而且,所述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所述小齿轮(23)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所述齿圈(25)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也可以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侧面抵接的所述
垫圈(231)以及能够与所述配重体(251)的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231)限制。由此,与例如通
过作为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发挥作用的构件来限制齿圈的轴向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良好
地降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滞后现象。
[0095] 另外,所述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所述垫圈(231)在径向上支撑,所述齿圈(25)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也可以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
圈(231)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250)的另一个侧面抵接的所述垫圈(231)限制。即使采用
该结构,与例如利用作为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发挥作用的构件来限制齿圈的轴向的移动的情
况相比,也能够良好地降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的滞后现象。
[0096] 而且,在所述小齿轮(23)的周围,也可以以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与所述配重体(251)侧相反一侧的侧面或所述配重体(251)的与所述内齿齿轮(250)侧相反一侧的侧
面抵接的方式配置有第二垫圈(235),所述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所述小齿轮(23)
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所述齿圈(25)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也可以被至少一对所述垫圈
(231)以及所述第二垫圈(235)限制。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与利用作为行星齿轮的行
星架发挥作用的构件来限制齿圈在轴向上的移动的情况相比,也能够良好地降低旋转惯性
质量减振器的滞后现象。该结构在齿圈所要求的惯性矩比较小,不需要增大配重体的轴长
(厚度)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0097] 另外,所述配重体(25C、25G)也可以包括:第一配重体(251),以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250);第二配重体(251),以与所述内齿齿
轮(250)的另一个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250)。
[0098] 而且,所述第一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一个在径向上支撑,所述第二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另一个在径向
上支撑,所述齿圈(25G)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也可以被能够与所述内齿齿轮(250)的所述一
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所述一个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250)的所述另一
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所述另一个限制。
[0099] 另外,所述第一配重体以及所述第二配重体(251)的内周面也可以被所述小齿轮(23)的齿顶在径向上支撑,所述齿圈(25C)在所述轴向上的移动也可以被能够与所述内齿
齿轮(250)的所述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一个以及能够与该内齿齿轮
(250)的所述另一个侧面抵接的一对所述垫圈(231)中的另一个限制。
[0100] 而且,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也可以是所述输出构件(15),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也可以是所述输入构件(11)。这样,通过从减振装置中省略中间构件,能够进一步降低该减振装置
的成本。
[0101] 另外,所述旋转构件也可以包括中间构件(14),所述弹性体也可以包括:输入侧弹性体(SP11),在所述输入构件(11B)与所述中间构件(14)之间传递扭矩;以及输出侧弹性体
(SP12),在所述中间构件(14)与所述输出构件(15B)之间传递扭矩,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也可
以是所述中间构件(14),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也可以是所述输入构件(11B)。在该减振装置
中,由于输出侧弹性体介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与连结于输出构件的构件之间,因此,能够
降低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整体的惯性矩对由与输出构件连结的构件的惯性矩确定的固有
振动频率的影响。
[0102] 而且,所述输出构件(15、15B)也可以与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作用性地(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0103] 并且,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当然,在本发明的外延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且,用于实施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发明
的具体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发明的构件。
[010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5] 本发明能够在减振装置的制造领域等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