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密封填料环

申请号 CN201310718830.3 申请日 2013-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3727242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申请人 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志刚; 朱建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密封填料环,它包括多层金属泊片和多层柔性材质层,密封填料环的最顶层和最底层均为金属泊片,每层柔性材质层设置在相邻的两层金属泊片之间,金属泊片上均匀分布有冲刺加工所形成的多个凸孔和多个凹孔。本发明密封填料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柔性密封材料和多层金属冲刺泊片结合而成,具有结构强度高、材料间结合 力 好、抗高压、耐磨损的优点。
权利要求

1. 一种密封填料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层金属泊片(1)和多层柔性材质层(2),所述密封填料环的最顶层和最底层均为所述的金属泊片(1),每层所述的柔性材质层(2)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所述的金属泊片(1)之间,所述的金属泊片(1)上均匀分布有冲刺加工所形成的多个凸孔(3)和多个凹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填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泊片(1)的与柔性材质层(2)相连接的部分嵌入所述的凸孔(3)和凹孔(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填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泊片(1)的材料为不锈锌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填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材质层(2)的材料为石墨、聚四氟、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填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孔(3)和凹孔(4)间隔排列。

说明书全文

密封填料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填料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止或线速度较小的轴类密封填料环。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用于静止或线速度较小的轴类密封填料环,是以单一的柔性材料构成,材料的结构强度较低,不能抵抗较高压的工况,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材料被介质吹出或磨损,也有在填料环表面增加金属压盖或配合金属编织线来改善材料强度问题,但金属压盖为平滑的泊与柔性密封材料结合力差,安装时容易脱落和使用时出现泄漏问题,同时金属压盖仅存在表面,对强度提高很有限,金属编织线也同样存在强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填料环强度高、材料间结合力的密封填料环。
[0004]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密封填料环,它包括多层金属泊片和多层柔性材质层,密封填料环的最顶层和最底层均为金属泊片,每层柔性材质层设置在相邻的两层金属泊片之间,金属泊片上均匀分布有冲刺加工所形成的多个凸孔和多个凹孔。
[0005] 进一步地,金属泊片的与柔性材质层相连接的部分嵌入凸孔和凹孔中。
[0006] 进一步地,金属泊片的材料为不锈钢锌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07] 进一步地,柔性材质层的材料为石墨、聚四氟、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08] 进一步地,凸孔和凹孔间隔排列。
[0009] 本发明密封填料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柔性密封材料和多层金属冲刺泊片结合而成,具有结构强度高、材料间结合力好、抗高压、耐磨损的优点。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密封填料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密封填料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标号为:1、金属泊片;2、柔性材质层;3、凸孔;4、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填料环,它包括多层金属泊片1和多层柔性材质层2,密封填料环的最顶层和最底层均为金属泊片1,每层柔性材质层2设置在相邻的两层金属泊片1之间,金属泊片1上均匀分布有冲刺加工所形成的多个凸孔3和多个凹孔4。凸孔3和凹孔4间隔排列。
[0014] 金属泊片1与柔性材质层2之间通过凸孔3和凹孔4相结合。柔性材质层2的与金属泊片1相连接的部分嵌入凸孔3和凹孔4内,从而使金属泊片1与柔性材质层2之间紧密结合,不易脱离。
[0015] 金属泊片1的材料为不锈钢、镀锌板、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各层金属泊片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6] 柔性材质层2的材料为石墨、聚四氟、云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各层柔性材质层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7] 附图2中密封填料环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菱形、V形等。
[0018]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