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 用于治疗淀粉样蛋白病症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用于治疗淀粉样蛋白病症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申请号 CN202280048074.5 申请日 2022-05-18 公开(公告)号 CN117915949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田纳西大学研究基金会; 阿特拉斯公司; 发明人 J·S·沃尔; J·S·福斯特; S·格思里; J·庞斯; M·L·克莱因;
摘要 本文提供了包含与 抗体 连接的 淀粉 样蛋白 反应性 肽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本文还提供了通过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来 治疗 基于淀粉样蛋白的 疾病 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重链或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
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轻链包含轻链恒定区,并且所述重链包含重链恒定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轻链的所述C末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间隔区选自由SEQ ID NO:83和SEQ ID NO:86组成的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5%、90%、95%、96%、
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并且其中每条轻链在所述C末端与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
a)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
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b)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或
c)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
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其中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
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
a)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d)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e)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f)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H包含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全长抗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Fc区属于IgG1同种型。
15.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所述抗体包含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轻链的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以及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重链的第三和第四多肽,以及
连接至所述轻链或所述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
a)所述第一多肽和所述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所述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b)所述第一多肽和所述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所述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c)所述第一多肽和所述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所述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d)所述第一多肽和所述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所述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6.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
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
(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
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所述C末端连接,
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17.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
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
(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
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所述C末端连接,
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对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小于1.5nM的EC50。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其中所述可检测标记包括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射性标记是I‑123、I‑124、F‑18、ZR‑89或Tc‑
99m。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体内特征,所述体内特征选自与参考IgG抗体相比改善的生物分布、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和增强的吞噬作用。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rVλ6Wil、Aβ、Aβ(1‑40)、IAAP、ALκ4、Alλ1、ATTR、α‑突触核蛋白或Tau 441原纤维。
23.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ii)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重链或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所述抗体连接;并且
其中至少90%的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完整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不超过10%的裂解产物,其中所述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所述N末端或所述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或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所述N末端或所述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
26.如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EC50结合亲和,其中所述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1.5nM。
27.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28.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29.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核苷酸。
30.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载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任选地是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
32.一种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适合表达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灌注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宿主细胞;以及
b)大约每12‑36小时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ii)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所述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所述抗体连接。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b)中回收的抗体‑肽融合物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并从所述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与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开洗脱。
35.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36.如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CHO细胞。
37.如权利要求32‑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使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测定,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或其组合。
38.如权利要求32‑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被纯化为至少
90%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
39.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其通过如权利要求32‑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产生。
40.一种治疗患有包含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是系统性或局部淀粉样变性。
42.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L、AH、Aβ2M、ATTR、甲状腺素运载蛋白、AA、AApoAI、AApoAII、AGel、ALys、ALEct2、AFib、ACys、ACal、AMed、AIAPP、APro、AIns、APrP、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或Aβ淀粉样变性。
43.如权利要求40‑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通过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调理。
44.如权利要求40‑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所述受试者引起所述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吞噬。
45.一种治疗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或疑似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通过以下确定所述受试者是否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i)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权利要求1‑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以及ii)确定是否能够从所述受试者检测到与所述可检测标记相关的信号;并且
b)如果检测到所述信号,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淀粉样变性治疗。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未检测到信号,则监测所述受试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后期发展。
47.如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高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受试者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48.如权利要求45‑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通过SPECT/CT成像、PET/CT成像、γ闪烁扫描术或光学成像来检测。
49.如权利要求45‑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变性治疗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权利要求1‑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50.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如权利要求1‑
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以及检测来自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
51.一种监测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清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底物与如权利要求1‑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
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接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并且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肽对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结合亲和力;以及
测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淀粉样蛋白清除。
52.如权利要求40‑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是人。
53.一种药盒,所述药盒包含如权利要求1‑22和3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药盒用于如权利要求40‑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

说明书全文

用于治疗淀粉样蛋白病症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21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190,191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
[0003] ASCII文本文件上的序列表的提交
[0004] 关于ASCII文本文件的以下提交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CRF)(文件名:165992000640SEQLIST.TXT,记录日期:2022年5月18日,大小:
69,104字节)。

技术领域

[0005] 本申请涉及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及使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方法。

背景技术

[0006]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致命的蛋白质折叠病症,其特征在于蛋白质原纤维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重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聚集和沉积(Merlini,G.等人(2003)
N.Engl.J.Med.349,583‑596;Merlini,G.等人(2004)J.Intern.Med.255,159‑178;De 
Lorenzi,E.等人(2004)Curr.Med.Chem.11,1065‑1084;Merlini,G.(2004)Neth.J.Med.62,
104‑105)。淀粉样蛋白的不断累积总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发病或死亡。沉积物可以是脑部的,如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亨廷顿氏病或朊病毒病患者中;或者是外周的,如在轻链相关(AL)淀粉样变性、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ATTR)淀粉样变性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
见。进一步细分为局部或全身分别指示前体蛋白是局部产生(在沉积部位)还是在血流中循
环并沉积在远处解剖部位(Westermark,P.等人(2007)Amyloid.14,179‑183)。淀粉样蛋白
可影响任何器官或组织,但肾脏、胰腺、肝脏、脾脏、神经组织和心脏构成患有家族性或散发性形式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中的主要沉积部位。阿尔茨海默氏病目前影响超过400
万美国人,并且这一数字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至1600万以上。它是迄今为止最常见形式的
淀粉样变性,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大。它是迄今为止最常见形式的淀粉样变性,通常被认为是孤儿病症,但在美国广泛诊断不足,估计有超过200,000例。
[0007] 其中,主要的外周淀粉样变性是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ATTR)淀粉样变性,其次是轻链相关(AL)淀粉样变性。前者是由野生型(散发性)或变体甲状腺素运载蛋白(遗传性)
沉积引起,并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和心脏;然而,肌肉骨骼受累常见,并且可能比器官沉积早数十年。后者是导致由免疫球蛋白轻链蛋白组成的原纤维沉积的散发性单克隆
浆细胞恶液质。AL占所有外周淀粉样蛋白病例的约三分之二,并且在美国的计算发病率为
每年每100,000人约1.4例,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计算发病率相
当(Group,U.S.C.S.W.(2007)United States Cancer Statistics:1999‑2003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eb‑Based Report,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tlanta)。尽管AL是与相关的浆细胞恶液质多发性骨髓瘤一样常见的五分之一,但它可能
更具破坏性,中值存活期仅13.2个月,这部分是因为器官破坏的快速进展性质、缺乏有效的抗淀粉样蛋白治疗剂和在器官衰竭发生之前无法有效地诊断疾病。不到5%的所有AL患者
从诊断时起存活10年或更长时间(Comenzo,R.L.等人(2002)Blood 99,4276‑4282)。此外,在患有心脏AL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中,中值存活期少于5个月。
[0008] ATTR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一种形式。25%的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在诊断后24个月内死亡。(Gertz和Dispenzieri JAMA 324(1)79‑89(2002)。)目前的疗法不能预防器官损伤。ATTR淀粉样变性是由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原纤维引起的。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制造的有助于在血液中携带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的蛋白质。通常,TTR是由4个单链单体组成的四聚体。在遗传性ATTR淀粉样变性中,TTR基因突变被认为使蛋白质不稳定并导致四聚体解离成单体,所述单体聚集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野生型ATTR淀粉样变性中,正常TTR蛋白变得不稳定、错误折叠并形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0009] 这些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然后在全身多个器官中累积,例如手腕,在称为腕管的狭窄通道中。这可导致腕管综合征,从而引起手和手臂变得麻木和刺痛。椎管,其可导致脊柱变窄(椎管狭窄)。心脏,其可导致心衰竭和/或心律不齐,称为心房颤动。
[0010] 在美国,另一种流行形式的外周淀粉样变性是炎症相关(AA)淀粉样变性,其与诸如关节炎、结核病和家族性地中海热的慢性炎症性病症相关。AA的发病率在欧洲某些地区
最高,并且频率因种族群体而异(Buck,F.S.等人(1989)Mod.Pathol.2,372‑377)。在家族性地中海热流行且未经治疗的地区,AA的发病率可达100%。在欧洲,基于在丹麦进行的尸检研究,发病率估计为0.86%(Lofberg,H.等人(1987)Acta pathologica,microbiologica,
et immunologica Scandinavica 95,297‑302);然而,在患有类湿性或屑病性关节炎患者中,AA的发生率可高达26%。如此高的流行率可能需要筛查计划来更早地检测到所述
疾病。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其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前体)的血浆
浓度的持续增加相关(Rocken,C.等人(2002)Virchows Arch.440,111‑122)。AA与AL在所沉积的前体蛋白的类型方面不同,但两者具有与原纤维形成和沉积相关的共同机制特征
(Rocken,C.等人(2006)J.Pathol.210,478‑487;Rocken,C.等人(2001)Am.J.Pathol.158,
1029‑1038)。
[0011] 除了淀粉样蛋白的病因病理学得到充分确定的病症外,在其它综合征中也鉴定了具有淀粉样蛋白的结构和着色性质的纤维状沉积物,尽管它们与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尚未确
定。例如,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IAPP)在朗格汉斯胰岛中以淀粉样蛋白的形式沉积(Jaikaran,E.T.等人(2001)Biochim.Biophys.Acta1537,179‑203)。IAPP的
聚集导致对胰腺细胞有毒的寡聚体结构(Lin,C.Y.等人(2007)Diabetes 56,1324‑1332)。
因此,提出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IAPP淀粉样蛋白的形成促成β细胞破坏并导致向胰岛素依赖性的转变(Jaikaran,E.T.等人(2001)Biochim.Biophys.Acta1537,179‑203)。在另一个实
例中,已在超过一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鉴定了含有由载脂蛋白A‑I组成的淀粉样蛋
白原纤维的斑(Westermark,P.等人(1995)Am.J.Pathol.147,1186‑1192;Mucchiano,
G.I.等人(2001)J.Pathol.193,270‑275)。这些原纤维的沉积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但
apoA‑I无疑存在于斑块发展的早期(Vollmer,E.等人(1991)Virchows Arch.A.Pathol.An
at.Histopathol.419,79‑88)。作为最后一个实例,最近在获自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膝关节半月板中也鉴定了Apo‑A‑I淀粉样蛋白,并且可能促成关节的物理恶化(Solomon,A.等人(2006)Arthritis Rheum.54,3545‑3550)。
[0012] 总计,超过29种蛋白质已在化学上或血清学上鉴定为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中原纤维的成分。正是这些蛋白质的性质区分疾病、决定治疗和确立预后。尽管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与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相关,并且可由结构不同且功能多样的前体蛋白形成,但沉积物本身
具有许多非常相似的特征,包括原纤维结构、原纤维表位和类似辅助分子,包括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的积累。淀粉样蛋白是一种异质复合物,所述复合物除原纤维外还包含
糖胺聚糖(GAG)且特别是串珠蛋白聚糖HSPG(Ancsin,J.B.(2003)Amyloid 10,67‑79;
Ailles,L.等人(1993)Lab.Invest.69,443‑448;Kisilevsky,R.(1994)Mol.Neurobiol.9,
23‑24;Kisilevsky,R.(1990)Lab.Invest.63,589‑591;Snow,A.D.等人(1987)
Lab.Invest.56,120‑123;Li,J.P.等人(2005)Proc.Natl.Acad.Sci.U S A 102,6473‑
6477)。
[0013] 迄今为止,可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并带来改善的预后的最有效的去除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治疗性干预涉及使用淀粉样蛋白反应性抗体作为免疫疗法。针对淀粉样蛋白相关
疾病已开发出多种免疫疗法(抗体),包括用于治疗AL淀粉样变性的单克隆抗体11‑1F4、用于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NEOD001、用于淀粉样变性的GSK2398852(抗SAP单克隆抗体)、用于
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索拉珠单抗(Solanezumab)、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静脉内IgG(IVIG)和
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巴品珠单抗(Bapineuzumab)。以及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
Aducamumab。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局限性或未达到后期临床试验(2/3期)的主要结果。
[0014] 因此,需要淀粉样变性和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发明内容
[0015] 本文提供了包含与抗体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及制备和使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
[0016] 在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
述重链或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
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001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
[001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选自由SEQ ID NO:83和SEQ ID NO:86组成的组。
[001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还包含轻链恒定区,并且重链包含重链恒定区。
[00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5%、90%、95%、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002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并且其中每条轻链在其C末端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002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00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0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
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02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
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
列,VH包含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2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2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Fc区属于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IgG1同种型。
[0028]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所述抗体包含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轻链的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以及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重链的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以及连接至所述轻链或所述
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
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
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
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29]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
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
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0030]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003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于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小于1.5nM的EC50。
[003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其中所述可检测标记包括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放射性标记是I‑123、I‑124、F‑18、ZR‑89或Tc‑99m。
[003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体内特征,所述体内特征选自与参考IgG抗体相比改善的生物分布、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和增强的吞噬作用。
[003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rVλ6Wil、Aβ、Aβ(1‑40)、IAAP、ALκ4、Alλ1、ATTR、α‑突触核蛋白或Tau 441原纤维。
[0035]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组合物,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ii)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链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无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所述抗体连
接;并且其中至少90%的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完整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
[003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不超过10%的裂解产物,其中所述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VH
和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的VL。
[003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EC50结合亲和力,其中所述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1.5nM。
[003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39]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多核苷酸。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载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任选地是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
[0040]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适合表达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灌注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宿主细胞;和b)大约每12‑36小时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ii)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
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无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所述抗体连
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至抗体轻链的恒定结构域的C末端。
[004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b)中回收的抗体‑肽融合物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并从所述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004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与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开洗脱。
[004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是CHO细胞。
[004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使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测定,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毛细管电泳(CE‑SDS)、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或其组合。
[004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被纯化为至少90%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046]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其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产生。
[0047] 在一些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包含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是系统性或局部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L、AH、Aβ2M、ATTR、甲状腺素运载蛋白、AA、AApoAI、AApoAII、AGel、ALys、ALEct2、AFib、ACys、ACal、AMed、AIAPP、APro、AIns、APrP、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或Aβ淀粉样变性。
[004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通过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调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受试者引起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吞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受试者产生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的一种或多种临床特征的改善:下肢肿胀、严重疲劳、严重虚弱、呼吸短促、呼吸困难、麻木、手、手腕或脚疼痛、腹泻、便秘、非意愿性体重减轻、舌头肥大、皮肤变化、心跳不规则、吞咽困难。
[0049]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或疑似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通过以下来确定所述受试者是否
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i)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和ii)确定是否能够从所述受试者检测到与所述可检测标记相关的信
号;并且b)如果检测到所述信号,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淀粉样变性治疗。
[005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未检测到信号,则监测受试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后期发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测定信号的强度并将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高于阈值确定受试者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通过SPECT/CT成像、PET/CT成像、γ闪烁扫描术或光学成像来检测。
[005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治疗包括向受试者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引起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吞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导致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清除。
[0052]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
记,以及检测来自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
[0053]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监测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清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底物与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并且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肽对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结
合亲和力;以及确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淀粉样蛋白清除。
[005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是人。
[0055] 在另一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本文提供的方法中的药盒,所述药盒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
附图说明
[0056] 图1示出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示意图,其中肽通过刚性短间隔区与轻链的N末端融合。
[0057] 图2示出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示意图,其中肽通过刚性短间隔区与重链的C末端融合。
[0058] 图3示出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示意图,其中肽通过刚性短间隔区与轻链的C末端融合。
[0059] 图4示出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示意图,其中肽通过长的柔性间隔区与轻链的C末端融合。
[0060] 图5A示出来自铕连接免疫吸附测定(EuLISA)的数据,其测量嵌合(c)11‑1F4和人源化变体VH10/VL4、VH9/VL4、VH8/VL4、VH7/VL4或VH6/VL3与合成rVλ6Wil轻链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的结合。图5B示出来自测量VH6/VL3‑p5(6‑3‑p5)、VH6/VL3‑p5R(6‑3‑p5R)、c11‑
1F4或VH6/VL3与rVλ6Wil原纤维的结合的EuLISA的数据。图5C示出来自测量VH9/VL/4‑p5R与rVλ6Wil原纤维、Per125 wtATTR提取物、Ken ATTR提取物、SHI ALλ肝脏提取物或TAL ALκ肝脏提取物的结合的EuLISA的数据。图5D示出来自测量VH9/VL/4‑p5与rVλ6Wil原纤维、
Per125 wtATTR提取物、Ken ATTR提取物、SHI ALλ肝脏提取物或TAL ALκ肝脏提取物的结合的EuLISA的数据。图5E示出来自测量c11‑1F4、m11‑1F4或VH9/VL4与rVλ6Wil原纤维的结合的EuLISA的数据。图5F示出来自测量VH6/VL3‑p5与Sno ATTR提取物(深灰色圆圈)或Ken 
ATTR提取物(浅灰色圆圈)的结合以及c11‑1F4与Sno ATTR提取物(黑色正方形)的结合的
EuLISA的数据。图5G示出来自测量VH6/VL3‑p5R与Per125 wtATTR(灰色圆圈,参见标记)、Sno ATTR提取物(深灰色圆圈)或Ken ATTR提取物(浅灰色圆圈)的结合以及c11‑1F4与Sno 
ATTR提取物(黑色正方形)的结合的EuLISA的数据。单克隆抗体的对数转换摩尔浓度(‑log
(M))显示在x轴上,并且结合的平(飞摩尔铕)显示在y轴上。
[0061] 图6示出125I‑mIgp5与rVλ6Wil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和在下拉测定中从组织获得的125
人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结合的结果。y轴示出结合的 I‑mIgG‑p5的百分比,并且对于每种样品结合的百分比显示在直方图的条形上方。x轴示出所测试的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类型,包括rVλ6Wil原纤维、SNO遗传(h)ATTR、KEN hATTR、Per 125wtATTR、Per253野生型(wt)
ATTR、ALκHIG提取物、ALκTAL提取物、ALλSHI提取物和ALλTYL提取物。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
[0062] 图7A示出人THP‑1巨噬细胞单独或在人(h)IgG对照、ch11‑1F4、muIgp5(在expiHEK293细胞系中产生)、VH6/VL3‑p5或VH6/VL 3‑p5R(如x轴上从左到右所指示)存在下的pHrodo红标记的rVλ6Wi l原纤维摄取。y轴示出rVλ6Wil原纤维摄取的水平(以荧光单位测量),并且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图7B示出在THP‑1单独或与hIgG对照、c11‑1F4、mIgp5、VH9/VL4‑p5或VH9/VL4‑p5R(如x轴上从左到右所指示)一起存在下巨噬细胞对pHrodo红标
记的rVλ6Wil原纤维的吞噬作用。y轴示出吞噬作用(荧光单位)的水平,并且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图7C示出在hIgG对照、5μg美罗华(Rituxan)(作为阴性对照的嵌合mAb)、5μg c11‑
1F4、5μg VH6/VL3、5μg VH9/VL4、VH6/VL3‑p5R或VH6/VL3‑p5(如x轴上从左到右所指示)存在下巨噬细胞对pHrodo红标记的rVλ6Wil原纤维的吞噬作用。y轴示出吞噬作用(pHrodo荧
光)的水平,并且误差条表示标准偏差。
[0063] 图8A示出用于产生完整VH9‑D54E/VL4‑N33S‑VSPSV‑p5R的补料分批和灌注工作流程。每种生产方法均标明了纯度(完整融合蛋白%)。图8B示出测试补料分批纯化的FB.1和灌注纯化的PF.1对rVλWIL的亲和力的结合实验的结果。左侧y轴标度用于补料分批纯化的
FB.1,并且右侧y轴标度用于灌注纯化的PF.1。
[0064] 图9A示出与放射性标记的(125I)抗体hIgG1对照相比,放射性标记的(125I)PF.1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凝胶分析。显示还原(Red.)和未还原(NR)样品,并指示每种蛋白质的
IgG、IgH和IgL的位置。游离放射性碘(125I)也被标记。图9B示出注射PF.1或125I‑hIgG1 24小时后系统性AA淀粉样变性小鼠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和计算机断层摄
影术(CT)成像。图9C示出注射后24小时后125I‑PF.1和125I‑hIgG1在AA小鼠的不同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图9D示出AA小鼠注射125I‑PF.1或125I‑hIgG1 24小时后肝脏(左)、脾脏(中)和心脏(右)组织的显微放射自显影术。
[0065] 图10A‑10E示出用生物素化的PF.1和刚果红对含有ATTR、AL、ALETC2或Aβ淀粉样蛋白的不同人组织(心脏、肾、脾脏和脑)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黑色箭头突出显示与组织样品结合的生物素化PF.1,并且白色箭头突出显示组织样品中淀粉样蛋白的存在(刚果红染色)。
[0066] 图11A示出注射pHrodo红标记的淀粉样蛋白后来自小鼠中的pHrodo红的定量荧光发射,其中注射的淀粉样蛋白与PF.1一起预孵育或单独预孵育。荧光发射增加表明淀粉样
蛋白吞噬作用。图11B示出注射后12天PF.1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小鼠的荧光发射。
[0067] 图12A‑12D示出用PF.1和人IgG1(hIgG1)对照针对ALκ、ALλ、ATTRv和ATTRwt淀粉样蛋白提取物进行的离体吞噬测定的结果。通过用pH敏感性染料琥珀酰亚胺基‑pHrodo红色荧光团进行标记来检测吞噬作用,其中荧光发射增加表明吞噬作用增强。ATTRwt是一种野
生型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ATTRv是一种变体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淀粉样
变性。
[0068] 图13A示出测试PF.1对rVλWIL Aβ(1‑40)、ATTRwt、ATTRV、ALλ和ALκ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亲和力的结合实验的结果。ATTRwt是一种野生型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ATTRv是一种变体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图13B示出测试人IgG1对照对图
12A中使用的相同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组的亲和力的结合实验的结果。
[0069] 图14示出测试PF.7对合成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α‑突触核蛋白、Tau 441和Aβ(1‑40)的亲和力的结合实验的结果。PF.7是灌注培养7天后收集的VH9‑D54E/VL4‑N33S‑VSPSV‑p5R抗体‑肽融合蛋白。
[0070] 图15示出在存在或不存在作为人补体来源的20%人血清的情况下用PF.1对rVλWIL(WIL)和ALκ(TAL)原纤维进行的离体吞噬测定的结果。+C表示人血清补体的存在。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本文提供了结合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072] I.定义
[0073] 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个/种(a/an)”和“所述”是指单数以及复数两者,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缩写“e.g.”源自拉丁语例如(exempli gratia),并且在本文中用于指示非限制性实例。因此,缩写“e.g.”与术语“例如(for example)”同义。如本文所用,术语“包含(comprises)”意指“包括(includes)”。
[0074] 范围在本文中可表示为从“约”一个特定值和/或至“约”另一个特定值。当表述这种范围时,另一个方面包括从范围的一个特定值和/或至范围的另一个特定值。将进一步理解,所述范围的每个端点相对于另一个端点以及独立于另一个端点都是有意义的。类似地,当值表述为近似值时,通过使用先行词“约”,将理解特定值形成另一个方面。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术语“约”被理解为在本领域的正常公差范围内,例如在平均值的2个标准偏差内。约可理解为在所陈述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以内。除非从上下文显而易见,否则本文提供的所有数值都可用术语约来修饰。此外,本文使用的术语,如“实例(example)”、“示例性(exemplary)”或“例示(exemplified)”并不意味着显示偏好,而是解释此后论述的方面仅仅是所呈现的方面的一个实例。
[0075] 还应理解,针对核酸或多肽给出的所有基大小或氨基酸大小以及所有分子量或分子质量值都是近似值,并且提供用于描述。尽管与本文描述的那些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
效的方法和材料可于本公开的实践或测试中,但以下描述适合的方法和材料。在冲突的情
况下,将以本说明书(包括术语的解释)为准。此外,材料、方法和实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0076] 为了便于审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提供对特定术语的以下解释:
[0077] 术语淀粉样蛋白、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和淀粉样蛋白纤维是指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不溶性纤维状蛋白质聚集体。蛋白质聚集体具有例如由几种不同蛋白
质中的任一种的聚集形成并且由垂直于纤维轴堆叠的有序排列的β折叠组成的三级结构。
参见Sunde等人,J.Mol.Biol.(1997)273:729‑39。器官中淀粉样蛋白的异常累积可导致淀
粉样变性。尽管它们的出现方式不同,但所有淀粉样蛋白都具有共同的形态学性质,因为它们可用特定染料(诸如刚果红)染色,并且在染色后在偏振光中具有特征性红绿色双折射外
观。淀粉样蛋白还共享共同的超微结构特征和共同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
[0078] 淀粉样变性是指以淀粉样蛋白的存在,如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存在为特征的病理性疾患或疾病。“淀粉样蛋白病”或“淀粉样变性”是与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形成、沉积、累积或持续存在相关的疾病。此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氏病、唐氏综合征、荷兰型遗传性脑出血伴淀粉样变性和脑β‑淀粉样蛋白血管病。其它淀粉样蛋白病如系统性AA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性、ATTR淀粉样变性、ALect2淀粉样变性以及II型糖尿病的IAPP淀粉样变性也是淀粉样蛋白病。
[0079] 淀粉样蛋白生成是指产生或倾向于产生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例如,某些可溶性单体蛋白可经历广泛构象变化,从而导致它们聚集成良序、无分支的8‑10‑nm宽的原纤维,所述原纤维最终形成淀粉样蛋白聚集体。例如,已发现超过三十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形成淀粉
样蛋白沉积物(或淀粉样蛋白)。并非不同蛋白质类别(如免疫球蛋白轻链)中的所有蛋白质
都能够形成淀粉样蛋白,即,一些蛋白质是非淀粉样蛋白生成性的,这意味着它们不倾向于形成淀粉样蛋白。然而,所述类别的其它蛋白质可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并且因此是淀粉样蛋白生成性的。此外,在轻链蛋白质类别中,基于它们形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难易程
度,一些蛋白质可能被认为比其它蛋白质更具“淀粉样蛋白生成性”。某些轻链蛋白质被认为是非淀粉样蛋白生成性的或较少淀粉样蛋白生成性的,因为它们不能在患者体内或在体
外容易地形成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0080] 动物:活的多细胞脊椎动物生物体,包括例如哺乳动物和类的一种类别。术语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哺乳动物。类似地,术语“受试者”包括人类受试者和兽医受试者。在一些实例中,受试者是受试者,诸如患有淀粉样蛋白病的受试者。
[0081] 清除:术语“清除(clear)”或“清除(clearance)”是指减少或去除可测量的程度。例如,如本文所述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清除涉及将沉积物减少或去除至可测量或可辨别
的程度。清除可导致100%去除,但不是必需的。相反,清除可导致小于100%去除,如约
10%、20%、30%、40%、50%、60%或更多去除。
[0082] 缀合物:如本文所用,术语“缀合物”是指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偶联或连接的产物,所得产物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元件,如至少两个结构域。偶联材料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这种偶联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基团进行。例如,“蛋白质缀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偶联产生。例如,两种蛋白质的缀合物产生单一蛋白质,所述单一蛋白质具有对应于单独连接的蛋白质中的每一者的结构域。
[0083] 本文的术语“抗体”以最广泛意义使用且具体地涵盖单克隆抗体(包括全长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片段,只要它们表现出所需的生物活性。
[0084] “分离的”抗体是已经鉴别并且与其天然环境的组分分离和/或从其天然环境的组分回收的抗体。其天然环境中的污染物组分是将干扰抗体的研究、诊断或治疗用途的物质,并且可包括酶、激素和其它蛋白质或非蛋白质溶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被纯化:(1)至大于95重量%的抗体,如通过例如劳里法(Lowry method)所测定,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大于99重量%;(2)至足以通过使用例如旋杯式测序仪获得N末端或内部氨基酸序列的至
少15个残基的程度,或(3)至通过SDS‑PAGE在还原或非还原条件下使用例如考斯蓝或银
染色获得的同质性,分离的抗体包括重组细胞内的原位抗体,因为抗体的天然环境的至少
一种组分将不存在。然而,通常通过至少一个纯化步骤制备分离的抗体。
[0085] “天然抗体”通常是约150,000道尔顿的异四聚糖蛋白,其由两条相同的轻(L)链和两条相同的重(H)链构成。每个轻链通过一个共价二硫键连接于重链,而在不同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的重链之间,二硫键的数目有变化。每个重链和轻链还具有规律间隔的链内二硫桥。每个重链在一端具有可变结构域(VH),继之以许多恒定结构域。每条轻链在一端具有可变
结构域(VL)并且在其另一端具有恒定结构域;轻链的恒定结构域与重链的第一恒定结构域
对准,并且轻链可变结构域与重链的可变结构域对准。据信,特定氨基酸残基形成轻链可变结构域与重链可变结构域之间的界面。
[0086] 术语“恒定区”是指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相对于免疫球蛋白的含有抗原结合位点的其它部分即可变结构域具有更保守氨基酸序列的部分。恒定区含有重链的CR1、CR2和CR3结构域(也称为CH1、CH2和CH3;统称为CH)和轻链的CHL(或CL或CL1)结构域。
[0087] 抗体的“可变区”或“可变结构域”是指抗体重链或轻链的氨基末端结构域。重链的可变结构域可被称为“VH”。轻链的可变结构域可被称为“VL”。这些结构域通常是抗体的最可变部分,并且含有抗原结合位点。
[0088] 术语“可变”是指抗体中可变结构域的某些部分在序列中差异非常大,并且用于每种特定抗体对其特定抗原的结合和特异性。然而,可变性并非均匀分布在抗体的整个可变结构域中。在轻链可变结构域和重链可变结构域中,可变性集中在称为互补决定区(CDR)的三个区段中。可变结构域的更高度保守部分被称为框架区(FR)。天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结
构域各自包含四个FR区,主要采用由三个CDR连接的β‑折叠构型,所述CDR形成连接β‑折叠结构的环,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形成β‑折叠结构的一部分。每个链中的CDR通过FR区紧密邻近固持在一起,并且与来自另一链的CDR一起促进形成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参见Kabat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Bethesda,Md.(1991))。恒定结构域不直接涉及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中,但展现各
种效应子功能,诸如抗体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
[0089] 来自任何哺乳动物物种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都可基于它们的恒定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而被指定为称为kappa(“κ”)和lambda(“λ”)的两种明确不同类型中的一者。
[0090]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IgG“同种型”或“子类”意指免疫球蛋白的根据它们的恒定区的化学和抗原特征来定义的任何子类。
[0091] 视抗体(免疫球蛋白)的重链的恒定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而定,抗体(免疫球蛋白)可被指定为不同类别。存在五种主要类别的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和IgM,并且这些类别中的若干可进一步分成子类(同种型),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和IgA2。对应于不同免疫球蛋白类别的重链恒定结构域分别称为α、δ、ε、γ和μ。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的亚单位结构和三维构型是熟知的,并且一般地描述于例如Abbas等人Cellular and 
Mol.Immunology,第4版(W.B.Saunders,Co.,2000)中。抗体可为通过所述抗体与一个或多
个其它蛋白质或肽的共价或非共价缔合形成的较大融合分子的一部分。
[0092] 术语“全长抗体”、“完整抗体”和“完全抗体”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以指代呈它的大致上完整形式,而非如下定义的抗体片段的抗体。所述术语特别是指具有含有Fc区的重链的抗体。
[0093] 用于本文目的的“裸抗体”是未缀合至细胞毒性部分或放射性标记的抗体。
[0094] “抗体片段”包含完整抗体的一部分,优选地包含所述完整抗体的抗原结合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片段是抗原结合片段。抗体片段的实例包括Fab、Fab'、F(ab')2和Fv片段;双功能抗体;线性抗体;单链抗体分子;以及由抗体片段形成的多特异性抗体。
[0095] 木瓜蛋白酶消化抗体会产生两个相同抗原结合片段,称为“Fab”片段,各自具有单一抗原结合位点;以及残余“Fc”片段,其名称反映它能够易于结晶。胃蛋白酶处理会产生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并且仍然能够交联抗原的F(ab’)2片段。
[0096] “Fv”是含有完全抗原结合位点的最小抗体片段。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链Fv物质由处于紧密、非共价缔合的一个重链可变结构域和一个轻链可变结构域的二聚体构成,在单链Fv(scFv)种类中,一个重链可变结构域和一个轻链可变结构域可由柔性肽接头共价连
接以致轻链和重链可缔合成与在双链Fv种类中的结构类似的“二聚”结构。在此构型中,每个可变结构域的三个CDR相互作用以限定VH‑VL二聚体表面上的抗原结合位点。总之,六个CDR赋予抗体抗原结合特异性。然而,即便是单一可变结构域(或是仅包含对抗原具有特异
性的三个CDR的Fv的一半)也具有识别并结合抗原的能力,尽管其亲合力低于完整的结合位
点。
[0097] Fab片段含有重链可变结构域和轻链可变结构域,并且还含有轻链的恒定结构域和重链的第一恒定结构域(CHI.)。Fab'片段与Fab片段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重链CHI结构域的
羧基末端添加少量残基(包括来自抗体铰链区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Fab′‑SH在本文中是Fab′的名称,其中恒定结构域的一个或多个半胱氨酸残基具有游离硫醇基。F(ab')2抗体片段起初以Fab'片段对的形式产生,所述Fab'片段对在Fab'片段之间具有铰链半胱氨酸。
抗体片段的其它化学偶联也是已知的。
[0098] “单链Fv”或“scFv”抗体片段包含抗体的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其中这些结构域存在于单一多肽链中。通常,scFv多肽还包含在VH结构域与VL结构域之间的多肽接头,所述多肽接头使得scFv能够形成为抗原结合所需的结构。对于scFv的综述,参见例如,Pluckthün,在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nburg和Moore编,(Springer‑Verlag,New York,1994),第269‑315页中。
[0099]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单克隆抗体”是指从大致上同质抗体群体获得的抗体,例如构成所述群体的单个抗体是相同的,例外之处是可少量存在的可能突变,例如天然存在的突变。因此,修饰语“单克隆”将抗体的特性指示为不是无关联抗体的混合物。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此种单克隆抗体通常包括包含结合靶标的多肽序列的抗体,其中靶标结合多肽序列通
过包括从多个多肽序列选择单一靶标结合多肽序列的过程来获得。举例来说,选择过程可
为从诸如杂交瘤克隆、噬菌体克隆或重组DNA克隆的汇合物的多个克隆选择独特克隆。应了解可进一步改变所选靶标结合序列例如以改善对靶标的亲和力,使靶标结合序列人源化,
改善它在细胞培养中的产量,降低它的体内免疫原性,创建多特异性抗体等,并且包含经改变靶标结合序列的抗体也是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不同于通常包括针对不同决定簇(表位)
的不同抗体的多克隆抗体制剂,单克隆抗体制剂的每个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上的单一决定
簇。除它们的特异性之外,单克隆抗体制剂还因为它们通常未受其它免疫球蛋白污染而是
有利的。
[0100] 修饰语“单克隆”指示从基本上同质的抗体群体获得的抗体的特性并且不应解释为需要通过任何特定方法产生该抗体。举例来说,待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可通过
多种技术制备,所述技术包括例如杂交瘤方法(例如Kohler和Milstein,Nature 256:495‑
97(1975);Hongo等人,Hybridoma,.1.4(3):253‑260(.1995),Harlow等人,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第2版1988);Hammerling
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Cell Hybridomas 563‑681(Elsevier,N.Y.,
1981))、重组DNA方法(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8.16,567号)、噬菌体展示技术(参见例如
Clackson等人,Nature 352:624‑628(1991);Marks等人,,J.Mol.Biol.222:581‑597
(1992);Sidhu等人,J.Mol.Biol.338(2):299‑310(2004);Lee等人,J.Mol.Biol.340(5):
1073‑1093(2004);Fellouse,Proc.Natl.Acad.Sci.USA 101(34):12467‑12472(2004);以及Lee等人,J.Immunol.Methods284(1‑2):119‑132(2004))、以及用于在具有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座的部分或全部或编码人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基因的动物中产生人抗体或人样抗体的
技术(参见例如WO 1998/24893;WO 1996/34096;WO 1996/33735;WO 1991/10741;
Jakobovits 11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90:2551(1993);Jakobovits等人,Nature 
362:255‑258(1993);Bruggemann等人,Year in Immunol 7:33(1993);美国专利第5,545,
807;5,545,806;5,569,825;5,625,126;5,633,425;和5,661,016号;Marks等人,Bio/
Technology 10:779‑783(1992);Lonberg等人,Nature 368:856‑859(1994);Morrison,
Nature 368:812‑813(1994);Fishwild等人,Nature Biotechnol.14:845‑851(1996);
Neuberger,Nature  Biotechnol 14:826(1996);以及Lonberg和Huszar,
Intern.Rev.Immunol 13:65‑93(1995))。
[0101] 本文单克隆抗体明确包括“嵌合”抗体,其中重链和/或轻链的一部分与源于特定物种或属于特定抗体类别或子类的抗体中的相应序列相同或同源,而一个或多个链的其余
部分与源于另一物种或属于另一抗体类别或子类的抗体中的相应序列相同或同源;以及此
类抗体的片段,只要它们展现所需生物活性即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816,567号;以及
Morrison等人,Proc.Natl Acad.Sci.USA 81:6851‑6855(1984))。嵌合抗体包括灵长类化
抗体,其中抗体的抗原结合区源于通过例如用目标抗原使猕猴免疫所产生的抗体。
[0102] 非人(例如鼠)抗体的“人源化”形式是含有源于非人免疫球蛋白的最小序列的嵌合抗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是人免疫球蛋白(接受体抗体),其中来自接受体的CDR的残基被来自非人物种(供体抗体)诸如小鼠、大鼠、兔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CDR的具有
所需特异性、亲和力和/或能力的残基替换。在一些情况下,人免疫球蛋白的FR残基被对应非人残基替换。此外,人源化抗体可包含不见于接受体抗体中或供体抗体中的残基。可进行这些修饰以进一步改进抗体性能。一般来说,人源化抗体将包含大致上全部至少一个,并且通常是两个可变结构域,其中全部或大致上全部高变环对应于非人免疫球蛋白的那些,并
且全部或大致上全部FR是人免疫球蛋白序列的那些。人源化抗体任选地还将包含至少一部
分免疫球蛋白恒定区(Fc),通常是人免疫球蛋白的至少一部分恒定区。对于其它细节,参见例如Jones等人,Nature 321:522‑525(1986);Riechmann等人,Nature 332:323‑329
(1988);以及Presta,Curr.Op.Struct.Biol2:593‑596(1992),也参见例如Vaswani和
Hamilton,Ann.Allergy,Asthma&Immunol.1:105‑115(1998);Harris,
Biochem.Soc.Transactions23:1035‑1038(1995);Hurle和Gross,Curr.Op.Biotech.5:
428‑433(1994);以及美国专利号6,982,321和7,087,409。
[0103] “人抗体”是具有对应于由人产生和/或已使用如本文公开的用于制备人抗体的任何技术制备的抗体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的抗体。人抗体的这个定义明确排除包含非
人抗原结合残基的人源化抗体。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技术包括噬菌体展示文库来产
生人抗体。Hoogenboom和Winter,J.Mol.Biol.227:381(1991);Marks等人,
J.Mol.Biol.222:581(1991)。也可用于制备人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描述于Cole等人,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Alan R.Liss,第77页(1985);Boerner等
人,J.Immunol,147(l):86‑95(1991)中的方法。也参见van Dijk和van de Winkel,
Curr.Opin.Pharmacol.,5:368‑74(2001),可通过将抗原施用至转基因动物来制备人抗体,所述转基因动物已被修饰来应答于抗原激发产生此类抗体,但其内源性基因座已被失能,
TM
例如经免疫异种小鼠(关于XENOMOUSE 技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6,075,181和6,150,584
号) 。关 于通 过人 B细 胞杂 交瘤 技术 产生 的人 抗体 ,也 参见 例如 Li ,
Proc.Natl.Acad.Sci.USA,103:3557‑3562(2006)。
[0104] 术语“互补决定区”或“CDR”在本文中使用时是指结合至表位(如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可变结构域的区域。通常,抗体包含六个CDR;三个在VH中(H1、H2、H3),并且三个在VL中(L1、L2、L3)。在天然抗体中,H3和L3显示六个CDR的最大多样性,并且特别是H3被认为在对抗体赋予精细特异性方面起独特作用。参见例如,Xu等人,Immunity 13:37‑45(2000);Johnson和Wu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8:1‑25(Lo编,Human Press,
Totowa,NJ,2003)中)。实际上,天然存在的仅由重链组成的骆驼科动物抗体在不存在轻链
的情况下具有功能性和稳定性。参见例如,Hamers‑Casterman等人,Nature 363:446‑448(1993)和Sheriff等人,Nature Struct.Biol.3:733‑736(1996)。
[0105] 许多CDR描绘在使用中并且涵盖在本文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R可以是基于序列可变性的Kabat CDR并且是最常使用的(Kabat等人,同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R可以是Chothia CDR。而Chothia是指结构环的位置(Chothia和Lesk J.Mol.Biol.196:901‑917
(198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hothia CDR可以是AbM CDR。AbM CDR表示Kabat CDR与
Chothia结构环之间的折衷,并且是通过Oxford Molecular的AbM抗体建模软件来使用。在
一些实施方案中,CDR可以是“contact”CDR。“Contact”CDR基于可获得的复杂晶体结构的分析。这些CDR各自的残基如下所示。
[0106]
[0107]
[0108] CDR可包括如下的“延长CDR”:在VL中,24‑36或24‑34(L1)、46‑56或50‑56(L2)、以及89‑97或89‑96(L3),并且在VH中,26‑35(H1)、50‑65或49‑65(优选的实施方案)(H2)、以及93‑102、94‑102、或95‑102(H3)。对于这些延长CDR定义中的每个,可变结构域残基根据Kabat等人,同上来编号。
[0109] “框架”或“FR”残基是除了如本文所定义的CDR残基以外的那些可变结构域残基。
[0110] 如本文所用,术语“特异性结合至”或“对……具有特异性”是指靶标与抗体之间的可测量和可重现相互作用诸如结合,此在包括生物分子的分子的异质群体存在下,确定所述靶标的存在。举例来说,特异性结合至靶标(其可为表位)的抗体是相比于它结合其它靶
标,以更大亲和力、亲合力,更易于和/或以更久持续时间结合这个靶标的抗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与无关靶标结合的程度小于所述抗体与靶标结合的约10%,如例如通过放射
免疫测定(RIA)所测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特异性结合至靶标的抗体的解离常数(Kd)为<1Μ、<100μM、<10nM、<1nM或<0.1n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特异性结合至在来自不同物种的蛋白质中保守的蛋白质上的表位。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特异性结合可包括但不要求排他
性结合。
[0111] 有效量或治疗有效量:足以预防、治疗(包括预防)、减轻和/或改善任何病症或疾病的症状和/或根本原因,例如预防、抑制和/或淀粉样变性的剂的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有效量”足以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症状。有效量可施用一次或多次。例如,肽的有效量是足以结合淀粉样蛋白的量。例如,当以高于约1μg/kg体重至约30mg/kg的量肠胃外施用时,肽可以是有效的。
[0112] 抑制:减少可测量的程度。例如,抑制不需要完全丧失功能或完全停止被测量的方面。例如,抑制斑块形成可意味着终止斑块的进一步生长、减缓斑块的进一步生长或减小斑块的大小。
[0113] 抑制或治疗疾病:抑制疾病或疾患的全面发展,例如抑制淀粉样变性。“治疗”是指在疾病或病理性疾患开始发展后改善其体征或症状的治疗性干预。关于疾病或病理性疾患的术语“改善”是指治疗的任何可观察到的有益效果。有益效果可通过例如在易感受试者中疾病的临床症状的延迟发作、疾病的一些或所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疾病的较慢进
展、受试者的总体健康或福祉的改善或本领域熟知的特定疾病所特有的其它参数来证明。
“预防性”治疗是向未表现出疾病的迹象或仅表现出早期迹象的受试者施用治疗,目的是降低发展病理的风险。
[0114] 关于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形成,“抑制”是指防止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形成减少,如当与对照相比时。例如,与对照相比,抑制可导致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减少约10%、20%、30%、40%、50%、60%或更多。
[0115] 标记是指直接或间接地缀合至另一个分子以促进所述分子的检测的任何可检测的化合物或组合物。标记的具体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荧光标签、化学发光标签、半抗原、酶键联和放射性同位素。例如,“可检测标记”的蛋白质意味着所述蛋白质的存在可通过与所述蛋白质缔合的标记来确定。
[0116] 分离的:“分离的”生物组分,如肽(例如,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肽)、细胞、核酸或血清样品已经与所述组分天然存在于其中的生物体的细胞中的其它生物组分(例如,其它染色体和染色体外DNA和RNA以及蛋白质)基本上分离、除了所述其它生物组分以外产生或
从所述其它生物组分中纯化出来。因此,已“分离”的核酸、肽和蛋白质包括通过标准纯化方法纯化的核酸和蛋白质。术语还包括通过在细胞中重组表达制备的核酸、肽和蛋白质以及
化学合成的肽和核酸。术语“分离的”或“纯化的”不需要绝对纯度;相反,它旨在作为相对术语。因此,例如,分离的肽制剂是其中肽或蛋白质比所述肽或蛋白质在其细胞内的天然环境中更富集的一种肽制剂。优选地,对制剂进行纯化,使得蛋白质或肽占所述制剂的总肽或蛋白质含量的至少50%,如肽或蛋白质浓度的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
90%、至少95%或甚至至少99%。
[0117] 连接:如本文所用,术语“连接(join)”、“连接的(joined)”、“连接(link)”或“连接的(linked)”是指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功能性地连接蛋白质和/或蛋白质结构域的任何方法。例如,一个蛋白质结构域可通过共价键连接至另一个蛋白质结构域,如在重组融合蛋白中,有或没有插入序列或结构域。连接还包括例如将两个序列整合在一起,如将两个核酸序列
一起放置在同一核酸链中,使得序列一起表达。
[0118] 核酸:由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单元(核糖核苷酸、脱核糖核苷酸、相关的天然存在的结构变体和合成的非天然存在的类似物)、其相关的天然存在的结构变体和
合成的非天然存在的类似物组成的聚合物。因此,所述术语包括核苷酸聚合物,其中核苷酸和它们之间的键联包括非天然存在的合成类似物,例如但不限于硫代磷酸酯、氨基磷酸酯、膦酸甲酯、手性膦酸甲酯、2‑O‑甲基核糖核苷酸、肽核酸(PNA)等。此类多核苷酸可例如使用自动化DNA合成仪来合成。术语“寡核苷酸”通常是指短多核苷酸,通常不超过约50个核苷酸。应理解,当核苷酸序列由DNA序列(即A、T、G、C)表示时,这也包括其中“U”替代“T”的RNA序列(即A、U、G、C)。
[0119] 核苷酸包括但不限于单体,所述单体包含与糖连接的碱基,如嘧啶、嘌呤或其合成类似物,或与氨基酸连接的碱基,如在肽核酸(PNA)中。核苷酸是多核苷酸中的一个单体。核苷酸序列是指多核苷酸中的碱基的序列。
[0120] 本文中使用常规符号来描述核苷酸序列:单链核苷酸序列的左端是5'‑端;将双链核苷酸序列的左侧方向称为5'‑方向。将核苷酸的5'至3'添加至新生RNA转录物的方向被称为转录方向。与mRNA具有相同序列的DNA链被称为“编码链”;在具有与从DNA转录的mRNA相同的序列的所述DNA链上并且位于RNA转录物的5'至5'端的序列被称为“上游序列”;在具有与RNA相同的序列的DNA链上并且是编码RNA转录物的3’至3'端的序列被称为“下游序列”。
[0121] cDNA是指以单链或双链形式与mRNA互补或相同的DNA。
[0122] 编码是指多核苷酸(如基因、cDNA或mRNA)中的核苷酸的特定序列充当在生物学过程中合成具有限定的核苷酸序列(例如,rRNA、tRNA和mRNA)或限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其它聚
合物和大分子的模板的固有性质和由此产生的生物学性质。因此,基因编码蛋白质,如果由所述基因产生的mRNA的转录和翻译在细胞或其它生物系统中产生所述蛋白质的话。其核苷
酸序列与mRNA序列相同且通常在序列表中提供的编码链,以及用作基因或cDNA的转录模板
的非编码链都可被称为编码所述基因或cDNA的蛋白质或其它产物。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编码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为彼此的简并型式且编码同一氨基酸序列的所有核苷酸
序列。编码蛋白质和RNA的核苷酸序列可包含内含子。
[0123]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使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常规的。由E.W.Martin所著的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lishing Co.,Easton,PA,第19版
(1995)描述适于药物递送本文公开的融合蛋白的组合物和制剂。
[0124] 一般而言,载体的性质将取决于所采用的特定施用方式。例如,肠胃外制剂通常包含可注射流体,所述可注射流体包含药学上和生理学上可接受的流体,如水、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右旋糖水溶液、甘油等作为媒介物。对于固体组合物(例如粉末、丸剂、片剂或胶囊形式),常规的无毒固体载体可包括例如药物级的甘露醇、乳糖、淀粉或硬脂酸镁。除了生物中性载体之外,待施用的药物组合物还可含有少量无毒辅助物质,如润湿剂或乳化剂、防腐剂和pH缓冲剂等,例如乙酸钠或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
[0125] 多肽:其中单体是通过酰胺键连接在一起的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当氨基酸是α‑氨基酸时,可使用L‑旋光异构体或D‑旋光异构体,优选L‑异构体。如本文所用,术语“多肽”或“蛋白质”旨在涵盖任何氨基酸序列并且包括经修饰的序列,如糖蛋白。术语“多肽”专意图涵盖天然存在的蛋白质,以及重组或合成产生的那些蛋白质。在一些实例中,肽是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肽。
[0126] 纯化的:术语“纯化的”不需要绝对纯度;相反,它旨在作为相对术语。因此,例如,纯化的蛋白质制剂是其中所提及的蛋白质比细胞内或生产反应室(在适当情况下)内其天然环境中的蛋白质更纯的蛋白质制剂。
[0127] 重组:重组核酸是具有非天然存在的序列或具有通过两个否则分离的序列区段的人工组合而制成的序列的核酸。这种人工组合通常通过化学合成或更常见地通过人工操作
分离的核酸区段来完成,例如通过遗传工程化技术。
[0128] 序列同一性:两个核酸序列或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以序列之间的相似性来表示,也称为序列同一性。序列同一性通常以同一性(或相似性或同源性)百分比来衡量;
百分比越高,两个序列越相似。
[0129] 比对用于比较的序列的方法是本领域中熟知的。各种程序和比对算法描述于:Smith和Waterman Adv.Appl.Math.2:482,1981;Needleman和Wunsch J.Mol.Biol.48:443,
1970;Pearson和Lipman Proc.Natl.Acad.Sci.USA 85:2444,1988;Higgins和Sharp Gene 
73:237‑244,1988;Higgins和Sharp CABIOS 5:151‑153,1989;Corpet等人Nuc.Acids 
Res.16,10881‑90,1988;Huang等人Computer Appls.In the Biosciences 8,155‑65,
1992;以及Pearson等人Meth.Mol.Bio.24,307‑31,1994。Altschul等人(J.Mol.Biol.215:
403‑410,1990)提出了对序列比对方法和同源性计算的详细考虑。
[0130] NCBI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Altschul等人J.Mol.Biol.215:403‑410,1990)可自若干来源,包括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Bethesda,MD)和在因特网上获得以与
序列分析程序blastp、blastn、blastx、tblastn和tblastx结合使用。
[0131] 可操作地连接:当第一核酸序列与第二核酸序列处于功能关系时,所述第一核酸序列与所述第二核酸序列可操作地连接。例如,如果启动子影响编码序列的转录或表达,则启动子与编码序列可操作地连接。一般来说,可操作地连接的DNA序列是连续的,并且在必要时在同一阅读框中连接两个蛋白质编码区。
[0132] 药剂:当适当地施用于受试者或细胞时能够诱导所需的治疗或预防效果的化学化合物或组合物。
[0133] 载体:引入宿主细胞中、从而产生转化的宿主细胞的核酸分子。重组DNA载体是具有重组DNA的载体。载体可包含允许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核酸序列,如复制起点。载体还可包含本领域已知的一种或多种选择性标记基因和其它遗传元件。病毒载体是具有源自一
种或多种病毒的至少一些核酸序列的重组DNA载体。术语载体包括质粒、线性核酸分子,并且如在整个腺病毒载体和腺病毒中所描述的。
[0134] 受试者或个体是指哺乳动物,例如人。受试者可以是人患者。受试者可以是患有或疑似患有疾病或疾患的患者,并且可能需要治疗或诊断或者可能需要监测疾病或疾患的进展。患者也可能正在接受需要监测功效的治疗疗法。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包括患有淀粉样变性如阿尔茨海默氏病、亨廷顿氏病或朊病毒病或如在患有轻链(AL)淀粉样变
性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所见的外周淀粉样变性的个体。
[0135] 优选地,不同一的残基位置因保守氨基酸取代而不同。术语“保守氨基酸取代”是指具有相似侧链的残基的可互换性。例如,具有脂肪族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具有脂肪族‑羟基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丝氨酸和苏氨酸;具有含酰胺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具有芳香族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苯丙
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具有碱性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并且具有含硫侧链的一组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优选的保守氨基酸取代组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0136] 如本文所论述,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中的微小变化被认为涵盖在本发明中,条件是氨基酸序列中的变化保持至少75%,更优选至少80%、90%、95%且最优选99%。特别地,考虑保守氨基酸置换。保守置换是在它们的侧链中相关的氨基酸的家族内发生的那些置换。遗传编码的氨基酸通常分成以下家族:(1)酸性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谷氨酸;(2)碱性氨基酸是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3)非极性氨基酸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以及(4)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是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亲水性氨基酸包括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以及苏氨酸。疏水性氨基酸包括丙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缬氨酸。其它氨基酸家族包括(i)丝氨酸和苏氨酸,它们是脂肪族‑羟基家族;(ii)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它们是含有酰胺的家族;(iii)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它们是脂族家族;(iv)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它们是芳香族家族。例如,合理地预期用异亮氨酸或缬氨酸分离置换亮氨酸、用谷氨酸分离置换天冬氨酸、用丝氨酸分离置换苏氨酸或用结构上
相关的氨基酸类似地置换氨基酸将不会对所得分子的结合或性质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
置换不涉及框架位点内的氨基酸的情况下。氨基酸改变是否产生功能性肽可通过测定多肽
衍生物的特异性活性容易地确定。测定在本文中详细描述。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片段
或类似物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制备。片段或类似物的优选氨基和羧基末端出
现在功能性结构域的边界附近。可通过将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数据与公开或专有序列
数据库进行比较来鉴定结构性和功能性结构域。优选地,计算机化的比较方法用于鉴定在
具有已知结构和/或功能的其它蛋白质中出现的序列基序或预测的蛋白质构象结构域。用
于鉴定折叠成已知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序列的方法是已知的。(Bowie等人Science 253:164
(1991)。因此,前述实例证明,根据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识别可用于定义结构性和功能性结构域的序列基序和结构构象。
[0137] 优选的氨基酸取代是以下取代:(1)降低对蛋白水解的敏感性,(2)降低对氧化的敏感性,(3)改变用于形成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亲和力,(4)改变结合亲和力,以及(4)赋予或改变此类类似物的其它物理化学或功能性质。类似物可包括除天然存在的肽序列以外的
序列的各种突变蛋白。例如,单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优选保守氨基酸取代)可在天然存在
的序列中进行(优选在形成分子间接触的结构域外部的多肽部分中进行)。保守性氨基酸取
代不应实质上改变亲本序列的结构特征(例如,置换氨基酸不应倾向于打断亲本序列中存
在的螺旋,或破坏表征亲本序列的其它类型的二级结构)。本领域公认的多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实例描述于Proteins,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inciples(Creighton编辑,
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84));Introduction to Protein Structure
(C.Branden和J.Tooze编辑,Garland Publishing,New York,N.Y.(1991));和Thornton等
人Nature 354:105(1991)中。
[0138] 除了VH中的CDR1外,CDR通常包含形成高变环的氨基酸残基。CDR还包含“特异性决定残基”或“SDR”,其为接触抗原的残基。SDR包含在CDR的称为缩短CDR或a‑CDR的区域内。示例性a‑CDR(a‑CDR‑Ll、a‑CDR‑L2、a‑CDR‑L3、a‑CDR‑Hl、a‑CDR‑H2和a‑CDR‑H3)出现在LI的氨基酸残基31‑34、L2的氨基酸残基50‑55、L3的氨基酸残基89‑96、HI的氨基酸残基31‑35B、H2的氨基酸残基50‑58和H3的氨基酸残基95‑102。参见Almagro和Fransson,Front.Biosci.13:1619‑1633(2008)。)
[0139] II.抗体‑肽融合蛋白
[0140] 本文提供了靶向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此类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例如与抗体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诸如通过抗体、其片段、抗原结合(Fab)区的轻链蛋白的N末端或C末端的延伸或通过抗体的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从而形成肽‑抗体融合物,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抗体‑肽融合蛋白可用于例如,诸如通过向受试者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来治疗患有淀粉样变性或疑似患有淀粉样变性的
受试者。
[014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诱导吞噬作用或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调理素是结合至靶标并诱导所述靶标的吞噬作用的蛋白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调理素包含抗体或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的抗体‑肽融合蛋白通过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并促进淀粉样蛋白的吞噬作用而充当调理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含有重
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
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和/或C末端和/或重链的N和/或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
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抗体连接的多于一个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肽
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
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
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如下表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14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抗体融合物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依次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区、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抗体融合物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依次包含
VH、CH1、CH2、CH3、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抗体融合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依次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
隔区、VL和C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抗体融合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依次包含VL、CL、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0143] 表1.示例性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序列
[0144]
[0145] 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据信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施用于受试者时使抗体‑肽融合蛋白靶向淀粉样蛋白沉积物。Fc结构域然后在淀粉样蛋白
的位点触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淀粉样蛋白的去除,如通过调理作用。此外,据信抗体‑肽融合蛋白与单独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相比具有更长的半衰期。例如,IgG在人体中的循环半衰期为约21天,而单独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为约11小时。因此,Ig增强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循环中的半衰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单独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相比,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半衰期增加约10%、20%、30%、40%、50%、60%、70%、80%或更多。因此,当施用于受试者时,抗体‑肽融合蛋白可在淀粉样蛋白沉积位点更长时间地发挥其免疫刺激作用,从而增加淀粉样蛋白沉积位点的免疫应答。
[014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淀粉样蛋白反应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中的任一个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80%、85%、90%或更多同一,诸如与如SEQ ID NO:1‑13中的任一个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
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抗体或其功能片段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可包含约10至约55个氨基酸或由其组成。本发明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可例如包含10、11、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或55个氨基酸或由其组成。
例如,此类肽例如在国际专利申请WO2016032949和Wall等人(PLoS One.2013年6月4日;8
(6):e66181)中进行了描述,所述文献特此整体并入本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0%、85%、
90%、95%或更高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0%、85%、90%、95%或更高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如SEQ ID NO:1‑
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包含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13中的任一个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147] 形成与抗体或其片段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的全部或部分的氨基酸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非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经翻译后修饰的氨基酸、酶促合成的氨基酸、衍生化的氨基酸、被设计用于模拟氨基酸的构建体或结构等的立体异构体和修饰。形成本发
明的肽的氨基酸可以是在天然存在的蛋白质中发现的20种常见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或
者是经修饰的和不常见的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抗体‑肽融合蛋白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
员已知的任何技术制备,所述技术包括化学合成或使用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重组手段。
[014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如表2中所示的抗体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CDR。
[0149] 表2.m11‑1F4 CDR的氨基酸序列
[0150]11‑1F4 CDR 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
CDR‑H1 GFSLSSYGVS 17
CDR‑H2 VIWGDGSTNYHPNLMS 18
CDR‑H3 LDY 19
CDR‑L1 RSSQSLVHRNGNTYLH 20
CDR‑L2 KVSNRFS 21
CDR‑L3 FQTTYVPNT 22
[0151] 在一个特定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VH,所述VH包含(a)包含SEQ ID NO: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b)包含SEQ ID NO: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c)包含SEQ ID NO: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其中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
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52] 在一个特定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a)包含SEQ ID NO: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l;(b)包含SEQ ID NO:21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c)包含SEQ ID NO:22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015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和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其中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下文提供了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
列。
[0154] m11‑1F4 VH SEQ ID NO:15
[0155] QVQLKESGPGLVAPSQSLSI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KDISKSQVLFKLNSLQTDDTATYYCVTLDYWGQGTSVTVSS
[0156] m11‑1F4 VL SEQ ID NO:16
[0157] DVVMTQTPLSLPVSLGDQ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KPGQSPK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LGLYFCFQTTYVPNTFGGGTKLEIK
[0158] 在另一个方面,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和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l、包含SEQ ID NO:21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其中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表1中列出的任何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
[0159] 在另一个方面,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具有SEQ ID NO:15中所示的序列的VH的VH CDR1、VH CDR2和VH CDR3以及具有SEQ ID NO:16中所示的序列的VL的VL CDR1、VL CDR2和VL;并且其中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表1中列出的任何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
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
[016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
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而无C末端赖氨酸残基的VH;和包含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抗体与淀粉样蛋白
反应性肽连接。
[0161] 在另一个方面,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表1中列出的任何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至抗体轻链的N末端或C末
端或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还包含在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与抗体
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或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之间的间隔区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间隔区是肽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柔性或刚性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
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和SEQ ID NO:86组成的组
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至轻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SEQ ID NO:2中所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连接至
轻链的C末端。
[016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其中所述重链与包含表1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其中所述重链与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
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其中所述重链与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
的VH,其中所述重链与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表1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
体,所述抗体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
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表1的任何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N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C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
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N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C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
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重链,所述抗体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轻链,所述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1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其中所述轻链与包含SEQ ID NO:1‑13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N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C末端与轻链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
隔区与抗体连接。
[0168] 本文还提供了包含人源化抗体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人源化抗体结合至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的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本文所述的人源化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源自m11‑1F4的人源化VH
和/或VL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国际申请号PCT/US2020/060596中所述的人源化抗体,所述申请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人源化VH和VL区的示例性氨
基酸序列提供在以下表3‑4中。在表3‑4中,CDR序列加下划线,并且回复突变残基和引入到人源化变体VL4和VH9中的其它突变加粗和斜体。引入到VL4和VH9中的其它突变列于表3‑4
的IgG列中;这些突变相对于VL或VH的N末端进行编号。与VL4和VH9相比,具有经修饰的CDR的VL4和VH9的变体的CDR氨基酸序列呈现在下表5和表6中。
[0169] 表3.人源化轻链可变区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170]
[0171]
[0172] 表4.人源化重链可变区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173]
[0174]
[0175]
[0176] 表5.VL4 CDR的氨基酸序列
[0177]
[0178] 表6.VH9 CDR的氨基酸序列
[0179]
[018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其中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
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2中所示的抗体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CDR。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CDR‑H1、CDR‑H2和CDR‑H3,分别包含具有SEQ ID NO:15中所示的序列的VH的CDR‑H1、CDR‑H2和CDR‑H3的氨基酸序列;
以及CDR‑L1、CDR‑L2和CDR‑L3,分别包含具有SEQ ID NO:16中所示的序列的VL的CDR‑L1、CDR‑L2和CDR‑L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8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其中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
CDR‑L2(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
CDR‑L3(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的CDR‑H3(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2中所示的抗体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CDR,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CDR‑H1、CDR‑H2和CDR‑H3,分别包含具有SEQ ID NO:15中所示的序列的VH的CDR‑H1、CDR‑H2和CDR‑H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以及CDR‑L1、CDR‑L2和CDR‑L3,分别包含具有SEQ ID NO:16中所示的序列的VL的CDR‑L1、CDR‑L2和CDR‑L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氨基酸取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
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8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
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18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8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8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选自由SEQ ID NO:64‑70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19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2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选自由SEQ ID NO:71‑81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
连接。
[020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和VH,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
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和SEQ ID NO:86组成
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
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
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
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SEQ ID NO:2中所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全长抗
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IgG1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依次包含VL、CL、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轻链的C末端。
[020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VL:VL2、VL3、VL4、VL4‑N33S、VL4‑N33Q、VL4‑N33E、VL4‑N33A、VL4‑N33H、VL4‑G34A或VL4‑G34V,如表3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包含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4中所示的VH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VH:VH2、VH3、VH4、VH5、VH6、VH7、VH8、VH9、VH10、VH9‑D54S、VH9‑D54Q、VH9‑D54E、VH9‑D54A、VH9‑D54H、VH9‑G55A、VH9‑G55V、VH9‑M64V、VH9‑M64I、VH9‑M64L或VH9‑M64A,如表4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包含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0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4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4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4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选自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1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2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6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6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6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选自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6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
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
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
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3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
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
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通过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轻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
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
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和
SEQ ID NO: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
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SEQ ID NO:2中所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024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4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9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
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4‑N33S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9‑D54E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
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3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6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
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4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10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
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4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8的VH。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
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表3中所示的VL4的VL和如表4中所示的VH7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VL,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VH,所述VH包含SEQ ID 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
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4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表1中所示的一种或多种肽。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中列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列出的氨基酸序列。
[024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至轻链的N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至轻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所述轻链的N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所述轻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间隔区是肽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柔性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甘氨酸和丝氨酸残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氨基酸序列GGGYS。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2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刚性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不带电。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
83‑86中所列的氨基酸序列。
[024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至重链的N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至重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重链,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所述重链的N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人源化抗体,其中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重链,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融合至所述重链的C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间隔区是肽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柔性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刚性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不带电。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
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249]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可包含在轻链的C末端或N末端或重链的C末端或N末端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之间的氨基酸的间隔序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肽‑Ig缀合物可在肽的N末端与从表达试剂的细胞分泌Ig‑肽所需的前导序列之间包含氨基酸的间
隔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柔性间隔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是刚性间隔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不带电。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可包含约3至约55个氨基酸或由其组成。本发明的间隔肽可包含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45、46、47、48、49、50、51、52、53、54或55个氨基酸或由其组成。如本文所用,如果核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在序列上彼此接近,则此类核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与另一个核酸序列或氨基酸
序列“相邻”。例如,如本文所述,两个核酸序列可彼此相邻,但仍包含插入的间隔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如以下表9中所列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86中所列的氨基酸序列。
[0250] 表7.示例性间隔序列
[0251]描述 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
刚性短间隔区 VSPSV SEQ ID NO:83
刚性长间隔区 VSPSVVSPSV SEQ ID NO:84
柔性短间隔区 GGGSGG SEQ ID NO:85
柔性长间隔区 GGGGSGGGGS SEQ ID NO:86
[025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1中所示的一种或多种肽可通过轻链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或重链的C末端或N末端连接至人源化抗体或其功能片段,从而形成包含人源化抗体的抗
体‑肽融合蛋白。即,以下表1中鉴定的任何序列可独立地或同时地连接至人源化抗体或其功能片段的重链或轻链以形成抗体‑肽融合蛋白。例如,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中的两者可与单一抗体连接,如通过将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氨基酸序列连接至人源化抗体轻链的N末端,或将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氨基酸序列连接至人源化抗体轻链的C末端。
[025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还包含轻链恒定区(例如,包含CL1)的轻链和包含重链恒定区(例如,包含CH1、CH2和CH3)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
[025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方向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区、可变轻链区和恒定轻链区;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5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轻链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方向包含可变轻链区、恒定轻链区、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5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肽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区、VL和CL1;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5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轻链、间隔肽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CL1、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5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分泌前导肽、第一间隔肽、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第二间隔肽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
[025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分泌前导肽、第一间隔肽、轻链、第二间隔肽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
[026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6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CH3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CH3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6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肽、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区、VH、CH1、CH2和CH3,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6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L是本文所述的VL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CH3、间隔肽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肽包含SEQ ID NO:83‑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VH是本文所述的VH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和第二轻链,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L和CL1;以及第一和第二重链,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CH3、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第一和第二重链的CH2和CH3形成二聚体。
[026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肽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3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VH、CH1、CH2和CH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5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和重链,所述重链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连接至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N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
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
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
[026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重链,所述重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重链、间隔肽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3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5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和重链,所述重链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
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连接至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C末端的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
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
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
[026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含可变轻链区、恒定轻链区、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3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5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和重链,所述重链包含
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连接至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
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9
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图3中所示的结构。
[026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从N末端至C末端包含轻链、间隔肽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6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链包含含有SEQ ID NO:36的氨基酸序列的V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重链包含含有SEQ ID NO:55的氨基酸序列的V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和重链,所述重链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连接至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
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
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
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
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图4中所示的结构。
[026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所述抗体包含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轻链的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以及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重链的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连接至轻链或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
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
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
氨基酸,并且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
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
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1‑1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
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抗体,所述抗体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SEQ ID NO:2中所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026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含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含可变轻链区、恒定轻链区、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27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淀粉样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生成性λ6可变结构域蛋白(Vλ6Wil)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免疫球蛋白轻链(AL)、Aβ(1‑40)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Aβ前体蛋白或血清淀粉样蛋白蛋白质A(AA)。在其它实
施方案中,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包含以下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形式:免疫球蛋白重链(AH)、β2‑微球蛋白(Aβ2M)、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变体(ATTR)、载脂蛋白AI
(AApoAI)、载脂蛋白AII(AApoAII)、凝溶胶蛋白(AGel)、溶菌酶(ALys)、白细胞趋化因子
(ALect2)、纤维蛋白原a变体(AFib)、胱抑素变体(ACys)、降素(ACal)、乳凝集素(AMed)、胰岛淀粉样蛋白多肽(AIAPP)、催乳素(APro)、胰岛素(AIns)、前体蛋白(APrP)、α‑突触核蛋白(AαSyn)、tau(ATau)、心房利钠因子(AANF)或IAAP、ALκ4、ALλ1其它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
由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片段或蛋白质
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包含重组淀粉样蛋白
生成性蛋白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是疾病病理学的一部分。
[027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至淀粉样蛋白轻链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结合至各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如淀粉样蛋白生成性λ
6可变结构域蛋白(Vλ6Wil)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免疫球蛋白轻链(AL)、Aβ(1‑40)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Aβ前体蛋白或血清淀粉样蛋白蛋白质A(AA)。在其它实施
方案中,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包含以下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形式:免疫球蛋白重链(AH)、β2‑微球蛋白(Aβ2M)、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变体(ATTR)、载脂蛋白AI(AApoAI)、载脂蛋白AII(AApoAII)、凝溶胶蛋白(AGel)、溶菌酶(ALys)、白细胞趋化因子(ALect2)、纤维蛋白原a变体(AFib)、胱抑素变体(ACys)、降钙素(ACal)、乳凝集素(AMed)、胰岛淀粉样蛋白多肽(AIAPP)、催乳素(APro)、胰岛素(AIns)、前体蛋白(APrP)、α‑突触核蛋白(AαSyn)、tau(ATau)、心房利钠因子(AANF)或IAAP、ALκ4、ALλ1其它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结合至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
[027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位于一个或多个器官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位于一种或多种组织类型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位于肝脏、脾脏、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和血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位于至少1、2、3、4、5、6、7、8、9或10种器官或组织类型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针对位于肝脏、脾脏、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和/或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的反应性。
[027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含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含可变轻链区、恒定轻链区、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针对位于肝脏、脾脏、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和/或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的反应性。
[027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高结合亲和力结合至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高结合亲和力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小于500nM、400nM、300nM、200nM、
100nM、50nM、40nM、30nM、20nM、10nM、5nM、4nM、3nM、2nM或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小于50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小于10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小于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小于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合亲和力介于0.05nM与100nM之间、介于0.1nM与50nM之间、介于0.2nM与25nM之间、介于0.3nM与10nM之间、介于0.4nM与5nM之间、介于0.5nM与2nM之间、介于0.6nM与1nM或介于0.2nM与1.5nM之
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不同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人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合成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
[027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含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
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由EC50结合亲和力描述的结合亲和力
结合至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由EC50结合亲和力描述的结合亲和力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
亲和力小于500nM、400nM、300nM、200nM、100nM、50nM、40nM、30nM、20nM、10nM、5nM、4nM、3nM、
2nM或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不同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人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合成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
[0276]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片段抗原结合(或Fab区)是与靶抗原天然相互作用的抗体的头部。例如,Fab区的组分允许抗体结合至特定配体,并通过所述相互作用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对于IgG、IgA、IgD、IgE和IgM抗体同种型,Ig由两种蛋白质组成,即成对相互作用以形成包含2条重链和2条轻链的完整Ig的重链和轻链。重链和轻链两者进一步分为可变
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包含Fab功能区的轻链和重链可变结构域以及形成与细胞受体和补
体相互作用的片段可结晶(Fc)结构域的重链。Ig的Fc区携带高度保守的N‑糖基化位点。
[0277]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以下表1中所示的一种或多种肽可通过轻链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或重链的C末端或N末端连接至抗体或其功能片段,从而形成抗体‑肽融合蛋白。
即,以下表1中鉴定的任何序列可独立地或同时地连接至抗体或其功能片段的重链或轻链
以形成肽‑抗体缀合物。例如,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中的两者可与单一抗体连接,如通过将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氨基酸序列连接至Ig轻链蛋白的N末端。
[0278]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采用重组DNA技术,其中将编码本发明的肽的核苷酸序列克隆、融合至Ig轻链、至表达载体中、转化或转染至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并在适合表达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分离肽‑Ig轻链融合物。有利地,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鉴于本公开将理解的,本文所述的方法可用于将任何肽序列连接至抗体。即,虽然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用作连接至抗体的肽的实例,但将肽连接至抗体如连接至轻链蛋白的N末端和/或C末端和/或
Ig重链蛋白的N末端和/或C末端的方法可用于多种不同的肽,以将肽连接至抗体。
[0279]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肽可连接至单一抗体或其功能片段。例如,第一表达载体可包含与编码肽A的核酸序列整合的轻链核酸序列,其中肽A的核酸序列位于载体中,使得肽A被表达为连接至轻链蛋白的N末端。此外,第二表达载体可包含与编码肽B的核酸序列整合的重链核酸序列,其中肽B的核酸序列位于载体中,使得肽B被表达为连接至轻链蛋白的N末端。
[0280] 在此类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两种表达载体在同一细胞内表达时,所得Ig蛋白可在每条轻链的N末端具有一个肽A序列(获得总共两个肽A),并且在重链的N末端上具有肽B。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载体可在C末端上包含肽C,从而产生具有两个肽A序列(每条轻
链上一个)、在重链的N末端上的肽B序列和连接至重链的C末端的肽C序列的抗体。因此,并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基于本公开内容理解的,可定制表达载体以修饰免疫球蛋白来具有
相同或不同的蛋白质组合。作为使用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的具体实例,抗体‑肽融合蛋白可包含两个p5蛋白序列(SEQ ID NO:1),即在每个轻链N末端上一个。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
中,与免疫球蛋白连接的肽可对配体具有亲和力,并且因此可用于检测配体。
[028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包含人源化抗体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Fc属于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人源化抗体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促进Fc介导的抗体效应子功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人源化抗体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促进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
[028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小于约100、10、1、0.1、0.01μM的解离常数(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约0.01、0.05、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50、75或100μM(包括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小于500、100、10或1nM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小于约5、10、20、30、40、50、60、70、80、90、100、250、500、750、
1000、2000或2200nM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约5、10、20、30、40、50、60、70、80、90、100、250、500、750、1000、2000或2200nM(包括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约40‑50nM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40‑50nM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小于50nM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以小于c11‑
1F4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的Kd的Kd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028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小于约0.01、0.1或1μM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约0.001、0.01、0.05、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或10μM(包括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
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小于约1、10、100或1000nM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约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0、250、
500、750或1000nM(包括这些值之间的任何值或范围)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
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约17nM、7nM、16nM、
75nM或95nM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小于约10nM、20nM、80nM或100nM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小于c11‑1F4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的EC50的抗体浓度(EC50)下以半数最大结合与人淀粉样蛋白原
纤维结合。
[0284] 用于计算解离常数和EC50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包括例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铕连接免疫吸附测定(EuLIS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通过测量与Len(1‑22)单体肽的结合来确定解离常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EuLISA测定
EC5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EuLISA测定EC50以测量与rVλ6Wil原纤维、Per125 wtATTR提取物、Ken ATTR提取物、SHI ALλ肝脏提取物或TAL ALκ肝脏提取物结合的水平。
[028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125 123 124 131 89 99m
检测标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放射性核素(例如,I‑ 、I‑ 、I‑ 、I‑ 、Zr‑ 、Tc‑ 、Cu
64 76 18
‑ 、Br‑ 、F‑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素;和荧光团等。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可检测地标记蛋白质的任何手段都可用于和/或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例如,抗体‑肽融合蛋白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标记,或用荧光标签或化学发光标签进行标记。示例性放射性同
18 111 99m 123 125
位素包括例如 F、 In、 Tc以及 I和 I。这些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可使用众所周知的化
学方法连接至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化学方法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使用螯合剂,例如,如与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轻链蛋白共价连接的DTPA或DOTA。示例性荧光或化学发光标签包
括荧光素、德克萨斯红、罗丹明、Alexa染料和荧光素酶,它们可通过与赖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侧链反应而与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荧光微孔板读数仪或荧光计,使用对于所使用的标签而言适当的激发和发射波长来检测标记。
例如,可根据放射性发射的类型使用伽马或闪烁计数器以及通过使用适合于准确检测特定
放射性核素的能量窗口来检测放射性标记。然而,任何其它合适的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技
125
术也可用于检测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 I。
[028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rVλ6Wil原纤维、Per125 wtATTR提取物、KEN hATTR提取物、SHI ALλ肝脏提取物和/或TAL ALκ肝脏提取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淀粉样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生成性λ6可变结构域蛋白(Vλ
6Wil)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免疫球蛋白轻链(AL)、Aβ(1‑40)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或淀粉样蛋白生成性Aβ前体蛋白或血清淀粉样蛋白蛋白质A(AA)。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包含以下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形式:免疫球蛋白重链(AH)、β2‑微球蛋白(Aβ2M)、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变体(ATTR)、载脂蛋白AI(AApoAI)、载脂蛋白AII
(AApoAII)、凝溶胶蛋白(AGel)、溶菌酶(ALys)、白细胞趋化因子(ALect2)、纤维蛋白原a变体(AFib)、胱抑素变体(ACys)、降钙素((ACal)、乳凝集素(AMed)、胰岛淀粉样蛋白多肽
(AIAPP)、催乳素(APro)、胰岛素(AIns)、前体蛋白(APrP)、α‑突触核蛋白(AαSyn)、tau(ATau)、心房利钠因子(AANF)或IAAP、ALκ4、Alλ1其它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由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肽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片段或蛋白质结构域。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或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包含重组淀粉样蛋白生成性蛋白质。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是疾病病理学的一部分。
[028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与人淀粉样蛋白的结合促进对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吞噬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调理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调理rVλ6Wil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巨噬细胞存在下使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与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促进巨噬细胞对人淀粉样蛋
白原纤维的摄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巨噬细胞存在下使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与本公开
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促进对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调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与人淀粉样蛋白的结合在与对照抗体(例如,hIgG和/或c11‑1F4)相等或更大的程度上促进对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吞噬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促进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
[028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体内特征,所述体内特征选自与参考抗体相比改善的生物分布、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和增强的吞噬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参考抗体相比,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改善的生物分布,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全身器官中是可检测到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改善的生物分布,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肝、脾、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中的一种或多种中是可检测到的和血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参考抗体相比,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全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体内对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淀粉样蛋白底物具
有反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肝、脾、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和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反应性。与参考抗体相比,融合蛋白表现出增强的吞噬作用,其中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吞噬作用水平增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淀粉样蛋白底物的
清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对淀粉样蛋白底物的吞噬作用增强和清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淀粉样蛋白底物与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体内接触为患有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个体提供治疗益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
抗体未被工程化以结合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不包含淀粉样蛋白
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不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参考抗体充当阴性对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1同种型。
[0289] 本文还提供了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组合物,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
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N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组合物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至少80%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完整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至少80%、85%、90%、91%、92%、93%、94%、
95%、96%、97%、98%、99%或99.5%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完整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是未经历蛋白水解降解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由全长抗体‑肽融合蛋白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7‑92组成的组的全长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
[029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具有由存在于组合物中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量定义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是未经历蛋白水解降解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由全长抗体‑肽融合蛋白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7‑92组成的组的全长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具有至少80%的纯度。例如,纯度为80%的组合物包含80%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具有至少80%、85%、90%、91%、
92%、93%、94%、95%、96%、97%、98%、99%或99.5%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由全长抗体‑肽融合蛋白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7‑92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29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N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连
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
[029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裂解产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含可变轻链区、恒定轻链区、间隔区和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淀粉样蛋白反应
性肽连接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或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N末端或C末端缺乏一个或多个残
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在N末端至C末端方向上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间隔区、可变轻链区和恒定轻链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
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
包含不超过20%、15%、12%、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7‑9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7‑9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与SEQ ID NO:89‑9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
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9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9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与SEQ ID NO:9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
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含有淀粉样
蛋白反应性肽的轻链或重链,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15%、12%、10%、9%、
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
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C末
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融合的抗体,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被截短1、2、3、4、5、6、7、8、
9、10或15个氨基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完整融合蛋白相比,裂解产物在N末端或C末端缺乏至少1、2、3、4、5、6、7、8、9、10或15个氨基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
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15%、12%、
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
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
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
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15%、
12%、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
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15%、12%、
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
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
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缺乏C末
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
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C末端的一个
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包含不超过20%、15%、
12%、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
[029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对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的EC50结合亲和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500nM、400nM、300nM、200nM、100nM、50nM、40nM、30nM、20nM、10nM、5nM、4nM、3nM、2nM或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是约或小于10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是约或小于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C50结合亲和力是约或小于1.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不同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人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合成淀粉样蛋白底物,EC50结合亲和力是相同或不同的。
[029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体内特征,所述体内特征选自与参考抗体相比改善的生物分布、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和增强的吞噬作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参考抗体相比,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改善的生物分布,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全身器官中是可检测到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改善的生物分布,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肝、脾、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中的一种或多种中是可检测到的和血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参考抗体相比,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全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体内对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反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肝、脾、心脏、肾、脑、肌肉、胰腺、胃、上肠、下肠和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反应性。
与参考抗体相比,融合蛋白表现出增强的吞噬作用,其中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吞噬作用水平增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淀粉样蛋白底物的清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体
内与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导致对淀粉样蛋白底物的吞噬作用增强和清除。在一些实施方
案中,使淀粉样蛋白底物与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体内接触为患有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个
体提供治疗益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不结合淀粉样蛋白底物。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参考抗体不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抗体是IgG1同种型。
[030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填充剂、稀释剂、赋形剂、溶剂或包封材料或其组合。
[0301]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公开的组合物可被配制来经由任何施用途径递送。这可包括例如气雾剂、经鼻、口服、经粘膜、经皮、肠胃外或肠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是静脉内或皮下施用。
[0302] 提供了包含抗体‑肽融合蛋白抗体的药物制剂。药物组合物和制剂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另
外的治疗剂。
[0303] 术语“药物制剂”是指以允许包含在其中的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有效的形式的制剂,并且其不含有对将施用制剂的受试者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的其它组分。
[0304]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对受试者无毒的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外的成分。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缓冲液、赋形剂、稳定剂或防腐剂。
[0305] 在一些方面,缓冲剂包含在组合物中。合适的缓冲剂包括例如柠檬酸、柠檬酸钠、磷酸、磷酸以及各种其它酸和盐。在一些方面,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缓冲剂的混合物。缓冲剂或其混合物通常以总组合物的约0.001重量%至约4重量%的量存在。用于制备可施用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是已知的。示例性方法更详细地描述于,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第21版(2005年5月1日)。
[0306] 本文还提供了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307]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可通过分离或纯化获得。蛋白质纯化技术在一个层面上涉及将细胞、组织或器官均质化和粗分级分离为肽和非肽级分。其它蛋白质纯化技术包括例如用硫酸铵、聚乙二醇(PEG)、抗体等沉淀,或通过热变性,然后:离心;
色谱步骤,如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反相、羟基磷灰石和亲和色谱;等电聚焦;凝胶电泳,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这些和其它技术的组合。
[0308] 各种色谱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排阻色谱、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和反相色谱。纯化肽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是快速高效液相色谱(FPLC)或甚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Fc结构域可通过GGGYS接头序列(SEQ ID NO:27)连接至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0309] III.诊断和检测方法
[0310] 本文还提供了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
[031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中的任一者,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以及检测来自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可使用本文描述
的任一种可检测标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被确定为无淀粉样蛋白或患有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或一种或多种相关的
浆细胞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含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
通过间隔区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
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
[031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一种检测配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配体与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中的任一者接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肽对所述配体具有结合亲和力,以及测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配体。可使用本文描述的任一种可检测标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31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可用各种剂标记,以允许在体内和体外测定125 123 131
中检测它们,如在纯化融合肽之后。这可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性核素(例如,I‑ 、I‑ 、I‑ 、
89 99m 64 76 18
Zr‑ 、Tc‑ 、Cu‑ 、Br‑ 、F‑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素;荧光团等。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可检测地标记蛋白质的任何手段都可用于和/或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例如,抗体或其片段和/或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可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标记,或用荧光标签或化学
18 111 99m 123 125
发光标签进行标记。示例性放射性同位素包括例如 F、 In、 Tc和 I以及 I。这些和其
它放射性同位素可使用众所周知的化学方法连接至分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所述化学方法
可能涉及或可能不涉及使用螯合剂,例如,如与抗体的轻链蛋白共价连接的DTPA或DOTA。示例性荧光或化学发光标签包括荧光素、德克萨斯红、罗丹明、Alexa染料和荧光素酶,它们可通过与赖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侧链的反应而与蛋白质缀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荧光微孔板读数仪或荧光计,使用对于所使用的标签而言适当的激发和发
射波长来检测标记。例如,可根据放射性发射的类型使用伽马或闪烁计数器以及通过使用
适合于准确检测特定放射性核素的能量窗口来检测放射性标记。然而,任何其它合适的检
测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也可用于检测标记。
[0314] 关于淀粉样变性,例如,这种标记可用于诊断淀粉样蛋白的存在,以确定淀粉样蛋白负荷来监测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特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的能力,监测淀粉样变性的进展,和/或监测受试者对淀粉样蛋白治疗(包括与向受试者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相关
的治疗)的反应。例如,将抗体‑肽融合蛋白用如本文所述的可检测标记进行标记,然后施用于患有或疑似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例如,淀粉样变性、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或相关浆细胞病)的受试者。此后,可对受试者进行成像,例如以检测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存在。
[0315]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定量来自可检测标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从而提供受试者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水平的指示。例如,可将信号强度与标准信号阈值进行比较,高于所述标准信号阈值存在淀粉样变性,但低于所述标准信号阈值淀粉样变性不存
在或处于低水平。受试者可被诊断为具有淀粉样蛋白,在这种情况下可施用治疗,如化学疗法、皮质类固醇药物(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和/或替佐米(Velcade)。另外地或可替代地,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可施用于受试者,以努力如本文所述治疗受试者。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将受试者分层为一个或多个组,如低淀粉样蛋白负荷、中等淀粉样蛋白负荷或高淀粉样蛋白负荷,然后进行相应地治疗。为了监测治疗进展,可向受试者重新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并因此重新评估它们的淀粉样蛋白负荷。
[0316] IV.治疗方法
[0317] 本文还提供了治疗患有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31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治疗淀粉样蛋白疾病(例如,淀粉样变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中的任一者。
[0319]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是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是散发性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或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是II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唐氏综合征、荷兰型遗传性脑出血伴淀粉样变性、脑β‑淀粉样蛋白血管病、海绵状脑病、甲状腺肿瘤、帕金森氏病、路易体痴呆、tau蛋白病、亨廷顿氏病、老年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家族性血液透析、老年性系统性衰老、衰老性垂体病症、医源性综合征、海绵状脑病、反应性慢性炎症、甲状腺肿瘤、骨髓瘤或其它形式的癌症的AA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性、AH淀粉样变性、Aβ淀粉样变性、ATTR淀粉样变性、hATTR淀粉样变形、ALect2淀粉样变性和IAPP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L、AH、Aβ2M、ATTR、甲状腺素运载蛋白、AA、AApoAI、AApoAII、AApoAIV、AApoCII、AApoCII、AGel、ALys、ALEct2、AFib、ACys、ACal、AMed、AIAPP、APro、AIns、APrP、ASPC、AGal7、ACor、Aker、ALac、AOAPP、ASem1、AEnf或Aβ淀粉样变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导致淀粉样蛋白的清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与正常衰老相关的淀粉样蛋白。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用于受试者的淀粉样变性或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后中。
[03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是局部淀粉样变性。
[032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经由皮内、皮下、肌内、心内、血管内、静脉内、眼内、动脉内、硬膜外、脊柱内、体外、鞘内、腹膜内、胸膜内、管腔内、玻璃体内、海绵窦内、脑室内、骨内、关节内、细胞内或途径施用。
[032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足够的量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以诱导免疫系统的细胞(例如巨噬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吞噬作用。
[03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是哺乳动物,如灵长类动物、、啮齿动物或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是人。
[0324] 本文还提供了靶向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以进行清除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包括使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与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
[032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可有助于疾病的病理学。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可指示受试者中的淀粉样变性或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在一些实施
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患有淀粉样变性的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定位于特定组织或器官系统,诸如肝脏、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
[032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去除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清除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通过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调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结合促进对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吞噬作用和对于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去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调理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从而去除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调理rVλ6Wil原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与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结合在与对照抗体(例如,mIgp5和/或c11‑1F4)相等或更大的程度上促进对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
吞噬作用和/或调理作用。
[032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一种治疗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缀合至可检测标记抗体‑肽融合蛋白,检测所述标记,并且如果检测到信号,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淀粉样变性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放射性标记。在一些实
125 99
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I 、Tc 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荧光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酶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标记是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还包括化学部分,诸如生物素,所述化学部分可经由与特异性同源可检测部分(例如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结合来检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鉴定受试者的肝脏、脾脏或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变性治疗包括本文提供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328] 本文还提供了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包括检测来自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放射性标记。在一些
125 99
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I 、Tc 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荧光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酶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标记是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还包括化学部分,诸如生物素,所述化学部分可经由与特异性同源可检测部分
(例如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结合来检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鉴定受试者的肝脏、脾脏或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032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一种检测配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配体与缀合至可检测标记的抗体‑肽融合物接触,并测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在一些实
125 99
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放射性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I 、Tc 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荧光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检测标记是酶标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标记是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还包括化学部分,诸如生物素,所述化学部分可经由与特异性同源可检测部分(例如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结合来检测。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检测是在体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是在体内。
[0330] V.核酸、载体、宿主细胞和制备肽‑抗体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方法
[0331] 本文还提供了编码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抗体‑肽融合蛋白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何抗体‑肽融合蛋白。
[033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的核酸在一种或多种载体中。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一种包含抗体的重链和轻链的载体,其中所述轻链与肽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肽连接的重链和轻链在不同的载体中。
[033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载体包含编码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
[0334] 对于抗体生产,可将与肽表达载体连接的重链和轻链引入本领域已知的合适的生产细胞系中。表达载体的引入可通过经由电穿孔共转染或本领域可用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转
化技术来完成。然后可选择和扩增产生抗体的细胞系并纯化抗体。然后可通过标准技术如
SDS‑PAGE分析纯化的抗体。
[0335] 还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编码本文所述的任何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核酸。适合于克隆或表达编码抗体的载体的宿主细胞包括本文所述的原核或真核细
胞。例如,可在细菌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特别是在不需要糖基化和Fc效应子功能时。对于抗体片段和多肽在细菌中的表达,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648,237、5,789,199和5,840,
523。(还参见Charlton,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248卷(B.K.C.Lo,编辑,Humana Press,Totowa,NJ,2003),第245‑254页,其描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体片段。)表达后,可将与肽连接的抗体从可溶性级分中的细菌细胞糊中分离出来,并且可进行进一步纯化。
[033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包含载体,所述载体包含编码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
[0337] 适合于表达糖基化抗体的宿主细胞也衍生自多细胞生物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细胞的实例包括植物和昆虫细胞。已鉴别众多可连同昆虫细胞一起使用的杆状病毒株,尤其是用于转染草地黏虫(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
[0338] 也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物作为宿主。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959,177、6,040,498、6,420,548、7,125,978和6,417,429(描述用于在转基因植物中产生抗体的
TM
PLANTIBODIES 技术)。
[0339] 也可使用脊椎动物细胞作为宿主。例如,适合于在悬浮液中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可能是有用的。有用的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系的其它实例是由SV40转化的猴肾CVl系(COS‑
7);人胚肾系(如例如Graham等人,J.Gen Virol.36:59(1977)中所述的293或293细胞);幼
仓鼠肾细胞(BHK);小鼠塞尔托利(Sertoli)细胞(如例如Mather,Biol.Reprod.23:243‑251(1980)中所述的TM4细胞);猴肾细胞(CVl);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76);人宫颈癌细胞
(HELA);犬肾细胞(MDCK;buffalo大鼠肝细胞(BRL 3A);人肺细胞(W138);人肝细胞(Hep G2);小鼠乳腺肿瘤(MMT 060562);如例如Mather等人,Annals N Y.Acad.Sci.383:44‑68
(1982)中所述的TRI细胞;MRC 5细胞;以及FS4细胞。其它有用的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系包括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包括DHFR‑CHO细胞(Urlaub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77:
4216(1980));和骨髓瘤细胞系,如Y0、NS0和Sp2/0。对于适用于抗体生产的某些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系的综述,参见例如,Yazaki和Wu,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248卷
(B.K.C.Lo,编辑,Humana Press,Totowa,NJ),第255‑268页(2003)。
[0340] VI.纯化方法
[0341] 本文还提供了产生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包括在适合于表达编码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条件下培养本公开的宿主细胞并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034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包括i)在适合表达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灌注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宿主细胞;和ii)大约每12‑36小时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
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N末端或C末
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
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
[034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培养宿主细胞。补料分批培养是指培养细胞的方法,其中向细胞培养物补充新鲜培养基,即用新培养基“补料”细胞而不除去用过的培养基。通常,“补料分批”培养过程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并且在培养过程开始后的某个时间将额外组分(例如,营养补充剂)添加到培养物中。营养物质的受控添
加直接影响培养物的生长速率,并且允许避免溢出代谢物的累积(参见例如,Wlaschin,
K.F.等人,"Fedbatch culture and dynamic nutrient feeding,"Cell Culture 
Engineering,101:43‑74(2006)和Lee,J.等人,"Control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s,"Biotechnol.Adv.,17:29‑48(1999))。通常在某点处终止补料分批培养,并且将培养基中的细胞和/或组分收获并任选地纯化。
[034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灌注培养方法培养宿主细胞。灌注是指培养细胞的方法,其中向培养物提供额外的新鲜培养基并从培养物中除去用过的培养基。灌
注在培养物接种后开始,并且可根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地进行。灌注过程中添
加的新鲜培养基通常为培养过程中耗尽的细胞提供营养补充。灌注还允许去除细胞培养物
中的细胞废物产物和有毒副产物。灌注在细胞生长期进行,但也可在细胞已被转移至补料
分批细胞培养物后继续。
[034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包括在适合表达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灌注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宿主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来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灌注培养方法来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
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
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
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
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
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抗体是全长抗体。
[034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还包括连续细胞培养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灌注条件下培养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约每12‑36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约每12‑24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约每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约每24‑36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约每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或36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约每12至16小时、
14至18小时、16至20小时、16至24小时、20至32小时、18至36小时、24至32小时或16至28小时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不超过12、16、20、24、28、32或36小时后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每天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每1、2、3、4、5、6或7天后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每1‑4天、
2‑5天、3‑6天、1‑5天、3‑7天或1‑7天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不超过1、
2、3、4、5、6或7天后回收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
(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
体在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
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
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
实施方案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轻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抗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是全长抗体。
[034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还包括将在回收步骤中回收的抗体‑肽融合物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用于分离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用于将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与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回收的抗体‑肽融合物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一种或多种包含溶解盐的缓冲液洗涤阳离子
交换色谱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低盐缓冲液洗涤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用高盐缓冲液洗涤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首先用低盐缓冲液洗涤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然后施加高盐缓冲液洗脱缓冲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低盐缓冲液从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盐缓冲液从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然后用含有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然后用含有高盐浓度
的第二缓冲液洗脱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与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开洗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导致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富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导致从分离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中去除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然后用含有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然后施加含有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导致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分离。
[034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然后用含有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然后用含有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洗涤,导致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含有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从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不高于200mM、210mM、220mM、230mM、240mM、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或
30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介于200mM与300mM、
210mM与280mM、220mM与260mM、210mM与290mM、240mM与270mM或230mM与260mM之间的盐浓
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约220mM、240mM、260mM或280mM或这些值之间的任何范围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缓冲液包含约200mM至约300mM、或约220mM至约28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约
26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用持续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之后,用含有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洗涤柱从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包含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包含不低于350mM、360mM、370mM、380mM、390mM、
400mM、410mM、420mM、430mM、440mM或45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包含介于350mM与450mM、360mM与430mM、370mM与410mM、360mM与440mM、390mM与
420mM或380mM与410mM之间或这些点之间的任何范围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缓冲液包含介于350mM与450mM之间或介于380mM与420mM之间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约380mM、400mM、420mM或44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包含约400mM的盐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缓冲液的pH介于4.5与6.5、4.7与6.3、5.1与5.7、4.7与6.1、5.5与5.9、或5.3与5.7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缓冲液的pH是约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缓冲液的pH是约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缓冲液的pH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缓冲液的pH不同。
[034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方法包括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然后用含有低盐浓度的第一缓冲液洗涤柱,然后用含有高盐浓度的第二缓冲液洗脱,导致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以负载密度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其中负载密度被定义为每升树脂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克
数(g/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负载密度不超过20、25、30、35、40、45、50或55g/L,这些点之间的任何范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负载密度是至少15、20、25、30、35、40、45或50g/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负载密度介于15与55、20与45、25与50、20与35、30与40、35与50、或20与50g/L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负载密度是50g/L。
[035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包括培养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是CHO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包含编码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包括本文所述的任何抗体‑肽融合蛋白。
[035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还包括测定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是一种用于评估蛋白质纯度的分析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的定量分析。将抗体样品与可更换的SDS凝胶缓冲液混合,然后通过SDS凝胶填充的毛细管进行电泳。使用高压将样品注入毛细管入口。蛋白质通过分离基质的迁移
发生在阳极方向,并且使用UV吸光度检测系统在毛细管远端附近进行定量检测。在一些实
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使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测定,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测定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
[035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纯度,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被纯化为至少80%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由存在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量定义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由全长抗体‑肽融合物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至少80%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5%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介于80%与
100%、82%与96%、85%与90%、84%与92%、80%与88%、90%与98%或95%与100%之间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纯度与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正相关。
[035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纯度,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被纯化为至少80%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具有由存在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量定义的纯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由全长抗体‑肽融合物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不超过20%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包含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裂解产物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包含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不超过20%、15%、
12%、10%、9%、8%、7%、6%、5%、4%、3%、2%、1%或0.5%的裂解产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介于20%与0%、15%与2%、12%与4%、15%与8%、10%与1%、
5%与2%、或2%与0%之间的裂解产物。
[0354] VII.药盒
[0355] 本公开还提供了含有本公开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药盒。本公开的药盒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包含纯化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容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盒还包括用于根据本公开的方法使用的说明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说明书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任何方法施
用如本文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以治疗淀粉样蛋白疾病的描述。
[035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说明书包括如何检测例如受试者中、组织样品中或细胞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描述。药盒还可包括基于鉴定个体是否患有如本文所述的淀粉样蛋白
疾病来选择适于治疗的个体的描述。
[0357] 标签或包装插页指示组合物用于治疗例如本公开的疾病。可提供说明书以实践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
[0358] VIII.实施例
[0359]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其范围。鉴于本公开内容和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技能水平,技术人员将理解以下实施例仅意图是示例性
的,并且在不脱离目前公开的主题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种变化、修改和改变。附图旨在被视为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描述的组成部分。
[0360] 实施例1.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设计
[0361] 以下实施例描述了示例性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抗体融合蛋白构建体的设计。图1‑4中提供了示例性构建体的结构。构建体的氨基酸序列提供于下表E1和表E2中。在表E1‑E2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p5R的氨基酸序列以粗体显示,并且间隔序列以下划线和斜体显示。
[0362] 表E1.抗体‑肽融合蛋白轻链序列
[0363]
[0364]
[0365] 表E2.抗体‑肽融合蛋白重链序列
[0366]
[0367]
[0368]
[0369] 实施例2.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与Len(1‑22)单体肽的结合亲和力
[0370] 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的结合亲和力已被测定,例如,如国际申请号PCT/US2020/060596中所述。下表E3提供测量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与Len(1‑22)单体肽的结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测定的结果。具体地,人源化VH9和VL4序列在有或没有额外氨基酸取代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如表E3的“配体”列中所示。
[0371] 表E3.人源化抗体与Len(1‑22)单体肽的结合的示例性SPR分析
[0372]
[0373]
[0374] 实施例3.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与rVλ6Wil原纤维的结合亲和力
[0375] 与嵌合抗体c11‑1F4相比,例如通过铕连接免疫吸附测定(EuLISA)测试了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结合rVλ6Wil原纤维的能力(图5A)。基于图5A中呈现的数据,c11‑1F4以约72nM的EC50值结合,VH10/VL4以17nM的EC50值结合,VH9/VL4以7nM的EC50值结合,VH8/VL4以16nM的EC50值结合,VH7/VL4以75nM的EC50值结合,并且VH6/VL3以95nM的EC50值结合。VH9/VL4相对于c11‑1F4表现出增加的结合(图5A)。与VH6/VL3相比,VH9/VL4抗体在更大程度上结合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图5A)。
[0376] 如PCT/US2020/060596(其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中进一步描述的,将肽p5和p5R添加至具有VH9/VL4和VH6/VL3的人源化抗体的轻链的N末端。如图5B所示,将肽p5和
p5R添加至VH6/VL3的轻链的N末端使得与rVλ6Wil原纤维的结合增强约30倍(基于EC50)。基于图5B中呈现的数据,VH6/VL3‑p5以3nM的EC50值结合,VH6/VL3‑p5R以3nM的EC50值结合,c11‑1F4以约100nM的EC50值结合,并且VH6/VL3以95nM的EC50值结合。
[0377] 一般而言,具有p5的精氨酸变体(p5R)的变体优于p5变体(图5C和图5D)。
[0378] 如图5E所示,VH9/VL4对rVλ6Wil原纤维具有与鼠亲本相同的反应性。
[0379] 如图5E和图5F所示,VH6/VL3‑p5和VH6/VL3‑p5R两者均表现出与hATTR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结合。基于图5E和图5F中的数据,VH6/VL3‑p5以50nM的EC50值结合至Sno hATTR提取物并且以90nM的EC50值结合至Ken ATTR提取物,并且VH6/VL3‑p5R以47nM的EC50值结合至Sno ATTR提取物,以70nM的EC50值结合至Ken ATTR提取物,并且以85nM的EC50值结合至Per125 wtATTR。
[0380] 以下表E4提供测量mIgp5、hIgG1、c11‑1F4、m11‑1F4、VH6/VL3‑p5、VH9/VL4‑p5和VH9/VL4‑p5R结合rVλ6Wil原纤维、Per125 wtATTR提取物、KEN hATTR提取物、SHI ALλ肝脏提取物和TAL ALκ肝脏提取物的能力的EuLISA的结果。对于抗体和底物的每种组合,显示了测定中的对数转换的EC50、EC50和最大结合水平。未测试标记为“na”的条件。如表E4所示,与p5或p5R融合的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能够结合各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和淀粉样蛋白提取物。VH6/VL3‑p5、VH9/VL4‑p5和VH9/VL4‑p5R以比m11‑1F4和所有其它对照抗体更高的亲和力(基于EC50测量值)结合所有测试的原纤维和提取物。VH9/VL4‑p5R通常表现出比VH9/
VL4‑p5更低的EC50,并且VH9/VL4‑p5通常表现出比VH6/VL3‑p5更低的EC50。
[0381] 表E4.示例性EuLISA数据
[0382]
[0383]
[0384] 实施例4.通过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下拉Wil原纤维底物
[0385] 检查了抗淀粉样蛋白抗体下拉底物的能力,如PCT/US2020/060596中所述。mIgG‑p5在下拉测定中产生了与Wil原纤维和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优异结合(图6)。如以下表E5所
示,VH9/VL4亲本和变体下拉底物的能力相对于mIgp5显著降低。在表E5中,显示的值是结合百分比,并且没有数据的单元格代表未测试的抗体/底物组合。
[0386] 表E5.示例性下拉实验的总结
[0387]
[0388] 测试了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充当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调理素(即,促进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吞噬作用)的能力,如PCT/US2020/060596中所述。与VH6/VL3‑p5和VH6/
VL3‑p5R相比,VH9/VL4‑p5和VH9/VL4‑p5R更好地促进了rVλ6Wil原纤维摄取,这与上述EL ISA结合数据的差异一致(参见图7A和图7B)。如图7C所示,不含肽的VH9/VL4与连接了p5或
p5R的VH6/VL3大致一样好,并且与不含肽的VH6/Vl3相比好许多倍。单独的VH9/VL4是比
c11‑1F4更好的调理素(图7B)。VH6/VL3‑p5和VH6/VL3‑p5R促进了与mIgp5相当水平的原纤维摄取,并且表现优于c11‑1F4(图7A)。VH9/VL4‑p5和VH9/VL4‑p5R也促进了与mIgp5相当水平的原纤维摄取,并且表现优于c11‑1F4(图7B)。出人意料地,与c11‑1F4相比,缀合至p5或p5R肽的人源化抗淀粉样蛋白抗体提供显著更好的调理作用。
[0389] 实施例5.VH9‑D54E/VL4‑N33S‑p5R的补料分批和灌注生产;淀粉样蛋白底物的结合
[0390] 补料分批和其它半连续培养方法由于其高培养密度、高产品产量和灵活的生产力应用而经常用于重组蛋白和抗体的生产。然而,高密度培养物会影响抑制性酶和毒素的活
性,这可能不利于整体生产产量或策略。对哺乳动物细胞早期抗体‑肽融合蛋白构建体表达的评估表明,所述融合蛋白对截短高度敏感,推测是由宿主细胞来源的蛋白酶截短的。灌注是一种连续培养方法,其避免与高密度培养方法(例如补料分批)相关的问题,但灌注的产
量较低且复杂性增加。在此实施例中,使用示例性补料分批和灌注模式培养方法分离VH9‑D54E/VL4‑N33S‑p5R(具有VSPSV间隔区)并评估纯度(完整融合蛋白百分比),如图8A中所概述。测试了使用补料分批和灌注模式培养方法产生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结合亲和力,其中底物是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rVλ6WIL(图8B)。
[0391]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通过补料分批模式和灌注模式培养方法用于蛋白质生产。将细6
胞与新鲜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不含蛋白质)以0.1‑2x 10 个细胞/mL的密度铺板在3–
15cm板上,以120RPM旋转,并在37℃(5% CO2)下孵育。为了产生VH9‑D54E/VL4‑N33S‑
VSPSV‑p5R,在用编码包含VH9‑D54E的抗体重链的质粒和编码包含VL4‑N33S‑VSPSV‑p5R的
6 6
抗体轻链的另一质粒转染前一天,将50‑200x 10 个细胞在新鲜培养基中以1x 10个细胞/
mL传代。洗涤细胞并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进行补料分批模式培养或灌注模式培养。约7天后从补料分批培养物中收集分泌的抗体‑肽融合蛋白(VH9‑D54E/VL4‑N33S‑VSPSV‑p5R)。然后将收集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蛋白A色谱柱上,随后施加至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上。收集来自阴离子交换柱的洗脱液,并将来自此补料分批培养方法的分离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命名
为FB.1(补料分批1)。
[0392] 表E6显示使用替代补料分批培养方法对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的质谱纯度分析。
[0393] 表E6.在替代补料分批模式培养方法后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质谱(MS)纯度分析
[0394] 抗体轻链 %(第10天) %(第14天)截短的 27.0 39.9
全长 73.0 60.1
[0395] 为了弥补补料分批细胞培养期间观察到的截短,对灌注细胞培养进行了评估。灌注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生长,其中使细胞培养物通过膜套筒,所述膜套筒保留细胞但允许
蛋白质远离细胞和细胞碎片通过。1或7天后收集分泌的抗体‑肽融合蛋白(VH9‑D54E/VL4‑N33S‑VSPSV‑p5R),并立即进行样品加工。然后将分泌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蛋白A色谱柱上,随后施加至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上。收集来自阴离子交换柱的洗脱液并进一步进行阳
离子交换(CEX)色谱,其中将样品以介于20.0与50.0g/L之间的负载密度负载到树脂上,用
包含260mM NaCl(pH 5.5)的洗涤缓冲液洗涤,然后用包含400mM Na CL(pH 5.5)的洗脱缓
冲液洗脱。将抗体‑肽融合蛋白施加至CEX柱允许将截短形式的抗体‑肽融合蛋白与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离。在使用洗涤缓冲液的洗涤步骤期间,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截短形式被去除。用洗脱缓冲液洗脱完整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收集来自CEX柱的洗脱液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分析,以确定分离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使用灌注法和CEX柱色谱法实现了超过99%的纯度(表E7)。此洗脱液被命名为PF.1(灌注1),并准备用
于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分析。
[0396] 表E7.CEX色谱后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分析
[0397]
[0398] 为了评估通过补料分批或灌注模式生产方案获得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纯度的功能结果,制备了FB.1和PF.1抗体‑肽融合蛋白用于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分析。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rVλ6WIL被用作研究FB.1或PF.1的结合亲和力的底物。将FB.1抗体‑肽融合蛋白从
100nM开始以2倍连续稀释添加至孔中,并且将PF.1抗体‑肽融合蛋白从5nM开始以2倍连续
稀释添加到孔中。在添加生物素化的山羊抗人Fc反应性第二抗体和链霉亲和素‑铕缀合物
后,通过测量时间分辨荧光来评估结合的FB.1或PF.1的检测。计算三个重复样品的平均值
和标准偏差(SD),并在用对数x轴(Prism)的S形四参数逻辑(4PL)方程拟合后确定效力
(EC50)(图8B)。
[0399] FB.1与rVλ6WIL结合的估计效力(EC50)值是13.4nM,而PF.1与rVλ6WIL结合的EC50值是0.15nM。这些数据证明,使用灌注模式培养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方法产生的高纯度完整抗体,并且肽融合蛋白(PF.1)对rVλ6WIL淀粉样蛋白底物的结合亲和力显著高于使用补料
分批培养方法生产的抗体‑肽融合蛋白(FB.1)。对于下文中的所有实施例,使用此实施例中描述的灌注培养和阳离子交换色谱方法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
[0400] 实施例6.PF.1(VH9‑D54E/VL4‑N33S‑p5R)在小鼠中的生物分布
[0401] 在本研究中,PF.1(带有VSPSV间隔区的VH9‑D54E/VL4‑N33S‑p5R)由稳定转染的CHO细胞表达,并通过灌注组织培养方法产生1天。如实施例5中所述,通过蛋白A和阳离子交换色谱纯化PF.1抗体‑肽融合物。通过氧化掺入酪氨酸侧链中,用碘125放射性标记PF.1抗体‑肽融合物和对照hIgG1。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离游离放射性碘,并通过SDS‑PAGE和放射自显影评估放射性纯度(图9A)。试剂的重链和轻链蛋白均经放射性标记,并且没有游离
放射性碘的证据。PF.1的轻链是均匀的(单一种类),并且由于p5R肽的存在而与对照IgG1相比具有明显更高的分子量。
[0402] 将大约100μCi(10μg试剂)静脉内注射(IV)到患有系统性AA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肝脏和脾脏)的小鼠的侧尾静脉中。在注射后24小时,通过过量异氟烷对小鼠(每组n=3)实施安乐死,并获取SPECT/CT图像(图9B)。125I‑PF.1图像揭示了AA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胃肠道中放射性的保留,这与注射后24小时时AA小鼠中的125I‑hIgG1图像形成对比。此外,与对照试剂相比,施用125I‑PF.1的动物的小鼠心脏心房区域中的放射性在视觉上更高,这可能表明此小鼠模型中血池放射性更高或与稀少的心脏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结合。
[0403] 此后立即收集样品或器官和血液用于测量组织相关的放射性,作为器官中试剂的生物分布的量度,其中生物分布被定义为每克组织测量到的注射剂量的百分比。每组检查
三只小鼠,并计算平均生物分布和标准偏差(SD)。器官分析包括肌肉、肝脏、胰腺、脾脏、左肾、右肾、胃、上肠、下肠、心脏、肺和血液。此分析揭示了与对照hIgG1相比,125I‑PF.1在肝脏、脾脏、肾和胃中的保留显著更高(图9C)。这表明PF.1试剂被淀粉样蛋白选择性地保留在这些器官中。
[0404] 然后使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术评估了放射性标记试剂在小鼠器官中的分布。简言之,将组织样品在10%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24小时,包埋在石蜡块中,并在载玻片上制备6μm厚的组织切片。将载玻片暴露于照相乳剂持续三天,然后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剂复
染。黑色银颗粒的沉积证明了组织中存在放射性。在所有评估的器官中,观察到125I‑PF.1的结合与组织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相关,表明与病理的特异性结合(图9D),显示肝脏、脾脏和心脏的代表性切片(条形=500μm)。相比之下,没有观察到125I‑hIgG1对照的保留。
[0405] 实施例7.PF.1与人体组织中的淀粉样蛋白的结合
[0406] 从含有ATTR(图10A)、AL(图10B和10C)或ALETC2(图10D)淀粉样蛋白的若干人组织制备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还对来自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患者的额外脑组织样
品进行了评估(图10E)。使用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组织用生物素化PF.1(带VSPSV间隔
区的VH9‑D54E/VL4‑N33S‑p5R;PBS中2μg/mL)染色,并在添加二氨基联苯胺(黑色箭头)后进行可视化。用碱性刚果红溶液(白色箭头)对组织染色后,通过刚果红荧光可视化来自相同
组织的载玻片中淀粉样蛋白的存在。
[0407] 在两个ATTRv淀粉样变性样品(T60A KEN和T60A SNO)(图10A)和两个AL淀粉样变性样品(ALκTAL和ALκBAB)(图10B)中,PF.1特异性结合至心肌细胞周围的心脏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类似地,观察到肾脏中的AL淀粉样蛋白沉积物(ALκHUN和ALκJON)与淀粉样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图10C)。在肾和脾脏组织样品中观察到PF.1与ALECT2淀粉样蛋白的特异性结
合(图10D)。最后,在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患者脑中由Aβ淀粉样蛋白组成的弥漫性斑块和核心斑块被PF.1染色呈阳性(图10E)。
[0408] 这些数据证明了PF.1与不同组织中不同类型的组织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特异性反应性。因此,由p5R肽介导的PF.1的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通过使用来自四种最常见形式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而证明。
[0409] 实施例8.PF.1对人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体内吞噬作用
[0410] 将人AL(B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样品用pH敏感性染料琥珀酰亚胺基‑pHrodo红色荧光团进行标记。pHrodo红色在pH 7.5下表现出微弱的荧光,但随着pH变得更酸性,荧光增强,正如在吞噬作用后的巨噬细胞的吞噬溶酶体中所发现。将人AL(B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约10%w/w pHrodo红色标记材料)与PF.1(带VSPSV间隔区的VH9‑D54E/VL4‑N33S‑p5R;每
2mg AL提取物500μg PF.1)预孵育大约30分钟。作为对照,将AL提取物在相似体积的不含
PF.1的PBS中孵育。将免疫功能低下(NU/NU)小鼠(每组n=4)背部皮下施用2mgPF.1包被的
AL提取物。通过对异氟烷(空气中1%‑2%)麻醉下的小鼠进行光学成像,检测来自pHrodo红色标记的淀粉样蛋白的荧光发射。注射淀粉样蛋白后1天、5天、7天、10天和12天对小鼠进行成像并对荧光发射进行定量。
[0411] 淀粉样蛋白与PF.1的预孵育导致注射后12天内淀粉样蛋白的吞噬作用快速且持续地增加,如通过pHrodo红色荧光发射的增加所证明的(图11A)。相比之下,来自单独的淀粉样蛋白提取物(对照)的荧光发射显著较低(图11A)。在注射后12天,PF.1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荧光发射的差异在处理组中明显增强(代表性小鼠在图11B中示出)。
[0412] 这些数据证明淀粉样蛋白结合的PF.1可增强体内吞噬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吞噬作用。
[0413] 实施例9.PF.1对人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体外吞噬作用
[0414] 将人AL提取物(ALκ或ALλ)和人ATTR(v或wt)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用pH敏感染料琥珀酰亚胺基‑pHrodo红色荧光团标记,用于离体吞噬测定。通过添加佛波醇肉豆蔻酸酯乙酸酯(PMA)激活人THP‑1细胞,并将其接种到24孔组织培养板的孔中。将20‑μg淀粉样蛋白提取物添加到孔中,并添加递增量的PF.1(带有VSPSV间隔区的VH9‑D54E/VL4‑N33S‑p5R)或对照hIgG1抗体(6nM、20nM、60nM和200nM),并将板在37℃下孵育1小时。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
(Keyance BZ X800)观察孔,并为每个孔捕获四张数字图像(4倍物镜)。使用光谱分割对每
个图像中的荧光进行定量,并确定四个图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图12A‑12D)。
[0415] 结果表明,PF.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强活化的人THP‑1巨噬细胞对多种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吞噬作用,在这些测定条件下对于ALκ提取物(图12A)、ALλ提取物(图12B)、
ATTRv提取物(图12C)和ATTRwt提取物(图12D)在约60nM PF.1下观察到最大效果。由于淀粉
样蛋白底物的吞噬作用增加而导致的荧光发射的增强在所有情况下均显著大于对照
hIgG1。
[0416] 这些数据证明PF.1对人淀粉样蛋白的调理作用导致人巨噬细胞对所述物质的显著吞噬作用。
[0417] 实施例10.PF.1有效结合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
[0418] 合成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rVλ6WIL和Aβ(1‑40))以及人AL提取物(ALλ或ALκ)以及人ATTRV和ATTRwt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用作研究PF.1的结合亲和力的底物。将抗体‑肽缀合物从100nM开始以2倍连续稀释添加到孔中。对于含有rVλ6WIL的孔,将抗体‑肽缀合物从5nM开始以2倍连续稀释添加到孔中。在添加生物素化的山羊抗人Fc反应性第二抗体和链霉亲和素‑铕缀合物后,通过测量时间分辨荧光来评估结合的PF.1(带VSPSV间隔区的VH9‑D54E/
VL4‑N33S‑p5R)的检测。计算三个重复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并在用对数x轴
(Prism)的S形四参数逻辑(4PL)方程拟合后确定效力(EC50)(图13A)。在平行测定中使用非
反应性hIgG1作为阴性对照(图13B)。
[0419] PF.1与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的估计效力(EC50)值范围为0.15nM(对于合成原纤维)至0.6nM(对于ALκ(GRA)淀粉样蛋白提取物)(表E8)。这些数据证明PF.1对合成原纤维以及人AL和ATTR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高亲和力结合。
[0420] 表E8.PF.1与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结合的EC50值
[0421] 淀粉样蛋白底物 EC50(nM)rVλ6WIL 0.15
Aβ(1‑40) 0.15
ATTRwt(125) 0.18
ATTRv(T60A,KEN) 0.45
ALλ(SHI) 0.32
ALκ(TAL) 0.40
ALλ(BAL) 0.36
ALλ(GRA) 0.60
[0422] Aβ(1‑40),Aβ的40个氨基酸型式;wt,野生型;v,变体类型;T60A,甲状腺素运载蛋白中的突变。125、KEN、SHI、TAL、BAL和GRA是Alκ和ALλ原纤维的患者样品名称。
[0423] 实施例11.PF.7对合成淀粉样蛋白底物的体外结合
[0424] 在本研究中,VH9‑D54E/VL4‑N33S‑p5R(带有VSPSV间隔区)由CHO细胞表达,并使用针对PF.1所述类似的方法通过灌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7天。将抗体‑肽融合物通过蛋白A和阳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分离的材料被命名为PF.7。合成淀粉样蛋白样原纤维(Tau 441、α‑突触核蛋白和Aβ(1‑40))用作PF.7结合分析的底物。PF.7从100nM开始以2倍连续稀释添加至孔中。在添加生物素化的山羊抗人Fc反应性第二抗体和链霉亲和素‑铕缀合物后,通过测量时间分辨荧光来评估结合的PF.7的检测。计算三个重复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并
在用对数x轴(Prism)的S形四参数逻辑(4PL)方程拟合后确定效力(EC50)(图14)。在平行测
定中使用非反应性hIgG1作为阴性对照(图13B)。
[0425] 对于α‑突触核蛋白、Tau 441和Aβ(1‑40),PF.7与不同原纤维底物结合的估计效力(EC50)值是127nM、1.3uM和0.4nM(表E9)。
[0426] 表E9.对于合成原纤维底物,PF.7的EC50值。
[0427]合成原纤维底物 EC50(nM
α‑突触核蛋白 127nM
Tau 441 1300nM
Aβ(1‑40) 0.4nM
[0428] 实施例12.人血清增强了PF.1对人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的体外吞噬作用。
[0429] 将合成rVλ6WIL(Wil)原纤维和人ALκ(TAL)淀粉样蛋白提取物用pH敏感性染料琥珀酰亚胺基‑pHrodo红色荧光团标记,用于离体吞噬测定。通过添加佛波醇肉豆蔻酸酯乙酸酯(PMA)激活人THP‑1细胞,并将其接种到24孔组织培养板的孔中。在存在或不存在20%人血清作为补体来源的情况下,将20‑μg质量的淀粉样蛋白提取物添加到含有60nM PF.1(带有VSPSV间隔区的VH9‑D54E/VL4‑N33S‑p5R)的孔中。将板在37℃下孵育1小时。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Keyance BZ X800)观察孔,并为每个孔捕获四张数字图像(4倍物镜)。使用光谱
分割对每个图像中的荧光进行定量,并确定四个图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D)(图15)。
[0430] 结果证明,在激活的人THP‑1巨噬细胞对PF.1进行调理作用后,作为补体来源的人血清显著增强了淀粉样蛋白底物的吞噬。
[0431] 这些数据证明,作为补体来源的人血清可显著增强PF.1对人淀粉样蛋白的调理作用和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0432] IX.示例性实施方案
[0433] 1.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
下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
[0434] 2.如实施方案1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连接至轻链的C末端。
[0435] 3.如实施方案1或实施方案2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间隔区是肽间隔区。
[0436] 4.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轻链还包含轻链恒定区,并且所述重链包含重链恒定区。
[0437] 5.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
[0438] 6.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和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439] 7.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
和/或所述重链的N末端和/或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与所述
抗体连接,其中所述间隔区包含选自由SEQ ID NO: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0440] 8.如实施方案7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所述重链的N末端连接。
[0441] 9.如实施方案7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或所述重链的C末端连接。
[0442] 10.如实施方案7‑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轻链还包含轻链恒定区,并且所述重链包含重链恒定区。
[0443] 11.如实施方案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
[0444] 12.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5%序列同一性的
氨基酸序列。
[0445] 13.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至少两种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并且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是相同的肽或不
同的肽。
[0446] 14.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447] 15.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0448] 16.如实施方案1‑13和15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a)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b)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或c)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449] 17.如实施方案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由SEQ ID NO:32‑42组成的组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0] 18.如实施方案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H包含由SEQ ID NO:43‑63组成的组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1] 19.如实施方案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a)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所
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
酸序列;c)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
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
SEQ ID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e)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f)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
基酸序列,所述VH包含SEQ ID 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2] 20.如实施方案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3] 21.如实施方案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4] 22.如实施方案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5] 23.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全长抗体、Fab片段或scFv。
[0456] 24.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包含Fc区。
[0457] 25.如实施方案24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Fc区属于IgG1、IgG2、IgG3或IgG4同种型。
[0458] 26.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a)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连接至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N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
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
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第一多肽
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以
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与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
体的重链C末端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c)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与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
维的抗体的轻链C末端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
肽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d)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与结合至人
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轻链C末端连接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以及第三多肽和第四
多肽,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的重链,其中所述
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
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59] 27.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
[0460] 28.如前述实施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rVλ6Wil、Aβ、Aβ(1‑40)、IAAP、ALκ4、Alλ1或ATTR原纤维。
[0461] 29.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462] 30.一种或多种核酸,所述一种或多种核酸编码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463] 31.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如实施方案30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
[0464] 32.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如实施方案31所述的载体。
[0465] 33.如实施方案32所述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任选地是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
[0466] 34.一种制备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适合于表达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条件下培养如实施方案32或实施方案33所述的宿主细胞。
[0467] 35.如实施方案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0468] 36.一种治疗患有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469] 37.如实施方案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是系统性或局部淀粉样变性。
[0470] 38.如实施方案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L、AH、Aβ2M、ATTR、AA、AApoAI、AApoAII、AGel、ALys、ALECT2、AFib、ACys、ACal、AMed、AIAPP、APro、AIns、APrP或Aβ淀粉样变性。
[0471] 39.如实施方案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导致淀粉样蛋白的清除。
[0472] 40.如实施方案36‑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是人。
[0473] 41.一种靶向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以进行清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淀粉样蛋白沉积物与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
[0474] 42.如实施方案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沉积物被去除。
[0475] 43.如实施方案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通过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调理。
[0476] 44.一种治疗患有或疑似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通过以下来确定所述受试者是否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i)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
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和ii)确定是否能够从所述受试者检测到与所述可检测标记相关的信号;并且b)如果检
测到所述信号,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淀粉样变性治疗。
[0477] 45.如实施方案4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未检测到信号,则监测所述受试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后期发展。
[0478] 46.如实施方案4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高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受试者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0479] 47.如实施方案44‑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变性治疗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480] 48.如实施方案47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导致所述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清除。
[0481] 49.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以及检测来自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
[0482] 50.如实施方案44‑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被确定为无淀粉样蛋白或患有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多发性骨髓瘤(MM)或一种或多种相关的
浆细胞病。
[0483] 51.一种检测配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配体与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接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肽对所述配体具有结合亲和力,以及测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配体。
[0484] 52.一种药盒,所述药盒包含如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用于如实施方案36‑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
[0485] 1A.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486]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0487] 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重链或轻链
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
[0488] 其中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抗体连接。
[0489] 2A.如实施方案1A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轻链包含轻链恒定区,并且所述重链包含重链恒定区。
[0490] 3A.如实施方案1A或2A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所述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
[0491] 4A.如实施方案1A或2A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间隔区选自由SEQ ID NO:83和SEQ ID NO:86组成的组。
[0492] 5A.如实施方案1A‑4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与如SEQ ID NO:1‑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一个具有至少85%、90%、95%、
96%、97%、98%、99%、99.5%或10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0493] 6A.如实施方案1A‑5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并且其中每条轻链在C末端与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连接。
[0494] 7A.如实施方案1A‑6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
[0495] 8A.如实施方案1A‑7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
[0496] 9A.如实施方案1A‑8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
[0497] a)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498] b)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或
[0499] c)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1‑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500] 10A.如实施方案1A‑8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501] 其中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并且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
[0502] 11A.如实施方案1A‑8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
[0503] a)所述VL包含SEQ ID 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4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04] b)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05] c)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06] d)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07] e)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0508] f)所述VL包含SEQ ID NO:3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H包含SEQ ID NO:4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09] 12A.如实施方案1A‑11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5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10] 13A.如实施方案1A‑12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是全长抗体。
[0511] 14A.如实施方案13A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Fc区属于IgG1同种型。
[0512] 15A.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513] 结合至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所述抗体包含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轻链的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以及各自包含所述抗体的重链的第三和第四多肽,以及
[0514] 连接至所述轻链或所述重链的N末端或C末端的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其中
[0515] a)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7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16] b)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17] c)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0518] d)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包含SEQ ID 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并且所述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包含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519] 16A.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520]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
[0521] 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
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
[0522] 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选自由SEQ ID NO:23‑24、27、83‑86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0523] 17A.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524] 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
[0525] 结合至人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其中所述VH包含:包含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包含SEQ ID NO:
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包含SEQ ID 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VL包含:包含SEQ ID NO:6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1、包含SEQ ID 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L3;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链的C末端连接,
[0526] 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包含SEQ ID 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间隔区与所述抗体连接。
[0527] 18A.如实施方案1A‑17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对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小于1.5nM的EC50。
[0528] 19A.如实施方案1A‑18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缀合至可检测标记,其中所述可检测标记包括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
[0529] 20A.如实施方案19A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射性标记是I‑123、I‑124、F‑18、ZR‑89或Tc‑99m。
[0530] 21A.如实施方案1A‑20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体内特征,所述体内特征选自与参考IgG抗体相比改善的生物分布、泛淀粉样蛋白反应性和增强的吞噬作用。
[0531] 22A.如实施方案1A‑21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结合至rVλ6Wil、Aβ、Aβ(1‑40)、IAAP、ALκ4、Alλ1、ATTR、α‑突触核蛋白或Tau 441原纤维。
[0532] 23A.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0533] 抗体‑肽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534] 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0535] ii)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重
链或所述轻链的N末端或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
隔区的情况下与所述抗体连接;并且
[0536] 其中至少90%的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是完整的。
[0537] 24A.如实施方案23A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实施方案1A‑22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538] 25A.如实施方案23A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不超过10%的裂解产物,其中所述裂解产物包含与SEQ ID NO:8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或C末端的一个
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重链或与SEQ ID 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缺乏N末端或C末端
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轻链。
[0539] 26A.如实施方案23A‑25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抗体‑肽融合蛋白对一种或多种淀粉样蛋白底物表现出EC50结合亲和力,其中所述EC50结合亲和力小于1.5nM。
[0540] 27A.如实施方案23A‑26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541] 28A.一种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如实施方案1A‑22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542] 29A.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如实施方案28A所述的多核苷酸。
[0543] 30A.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如实施方案29A所述的载体。
[0544] 31A.如实施方案30A所述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哺乳动物细胞,任选地是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
[0545] 32A.一种产生抗体‑肽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546] a)在适合表达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灌注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包含编码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载体的宿主细胞;以及
[0547] b)大约每12‑36小时回收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0548] 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
[0549] i)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
[0550] ii)能够诱导吞噬作用并充当调理素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含有重链可变区(VH)的重链和含有轻链可变区(VL)的轻链,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和抗体在所述轻
链的C末端连接,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反应性肽通过间隔区或在没有间隔区的情况下与所
述抗体连接。
[0551] 33A.如实施方案32A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步骤b)中回收的抗体‑肽融合物施加至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并从所述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
[0552] 34A.如实施方案33A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与截短的抗体‑肽融合蛋白分开洗脱。
[0553] 35A.如实施方案32A‑34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如实施方案1A‑22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
[0554] 36A.如实施方案32A‑35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CHO细胞。
[0555] 37A.如实施方案32A‑36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纯度使用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测定,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液相色谱法(LC)、质谱法(MS)或其组合。
[0556] 38A.如实施方案32A‑37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被纯化为至少90%的完整抗体‑肽融合蛋白。
[0557] 39A.一种抗体‑肽融合蛋白,其通过如实施方案32A‑38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产生。
[0558] 40A.一种治疗患有包含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
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0559] 41A.如实施方案40A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是系统性或局部淀粉样变性。
[0560] 42A.如实施方案40A或41A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相关病症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L、AH、Aβ2M、ATTR、甲状腺素运载蛋白、AA、AApoAI、AApoAII、AGel、ALys、ALEct2、AFib、ACys、ACal、AMed、AIAPP、APro、AIns、APrP、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或Aβ淀粉样变性。
[0561] 43A.如实施方案40A‑42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通过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进行调理。
[0562] 44A.如实施方案40A‑43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治疗受试者引起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吞噬。
[0563] 45A.一种治疗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或疑似患有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疾病的受试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564] a)通过以下确定所述受试者是否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0565] i)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
记,以及
[0566] ii)确定是否能够从所述受试者检测到与所述可检测标记相关的信号;并且
[0567] b)如果检测到所述信号,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淀粉样变性治疗。
[0568] 46A.如实施方案45A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未检测到信号,则监测所述受试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后期发展。
[0569] 47A.如实施方案45A或46A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测定所述信号的强度并将所述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高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受试者具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物。
[0570] 48A.如实施方案45A‑47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通过SPECT/CT成像、PET/CT成像、γ闪烁扫描术或光学成像来检测。
[0571] 49A.如实施方案45A‑48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淀粉样变性治疗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
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0572] 50A.一种鉴定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以及检测来自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信号。
[0573] 51A.一种监测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清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574] 使所述受试者中的淀粉样蛋白底物与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接触,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包含可检测标记,并且其中所述抗体‑肽融合蛋白的肽对淀粉样蛋白底物具有结合亲
和力;以及
[0575] 测定来自所述可检测标记的信号,从而检测所述淀粉样蛋白清除。
[0576] 52A.如实施方案40A‑51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是人。
[0577] 53A.一种药盒,所述药盒包含如实施方案1A‑22A和39A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如实施方案23A‑27A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如实施方案40A‑52A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
[0578] 示例性序列
[0579] 所有多核苷酸序列均以5’→3方向描绘。所有多肽序列均以N末端至C末端方向描绘。
[0580] 11‑1F4 VH序列(SEQ ID NO:15)QVQLKESGPGLVAPSQSLSI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KDISKSQVLFKLNSLQTDDTATYYCVTLDYWGQGTSVTVSS
[0581] 11‑1F4 VL序列(SEQ ID NO:16)
[0582] DVVMTQTPLSLPVSLGDQ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KPGQSPK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LGLYFCFQTTYVPNTFGGGTKLEIK
[0583] 11‑1F4 CDR‑H1序列(SEQ ID NO:17)
[0584] GFSLSSYGVS
[0585] 11‑1F4 CDR‑H2序列(SEQ ID NO:18)
[0586] VIWGDGSTNYHPNLMS
[0587] 11‑1F4 CDR‑H3序列(SEQ ID NO:19)
[0588] LDY
[0589] 11‑1F4 CDR‑L1序列(SEQ ID NO:20)
[0590] RSSQSLVHRNGNTYLH
[0591] 11‑1F4 CDR‑L2序列(SEQ ID NO:21)
[0592] KVSNRFS
[0593] 11‑1F4 CDR‑L3序列(SEQ ID NO:22)
[0594] FQTTYVPNT
[0595] 5’间隔序列(SEQ ID NO:23)
[0596] AQAGQAGQAQGGGYS
[0597] 3’间隔序列(SEQ ID NO:24)
[0598] VTPTV
[0599] Igp5轻链构建体(SEQ ID NO:25)
[0600] AQAGQAGQAQGGGYSKAQKAQAKQAKQAQKAQKAQAKQAKQVTPTVDVVMTQTPLSLPVSLGDQ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KPGQSPK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LGLYFCFQTTYVP
NTFGGGTKLEIK
[0601] p5‑3’间隔区‑11‑1F4 VL序列(SEQ ID NO:26)
[0602] KAQKAQAKQAKQAQKAQKAQAKQAKQVTPTVDVVMTQTPLSLPVSLGDQ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KPGQSPK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LGL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03] 接头序列(SEQ ID NO:27)
[0604] GGGYS
[0605] IGKV2‑30*02‑人种系序列(SEQ ID NO:28)
[0606]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SDGNTYLNWFQQRPGQSPRRLIYKVSNRD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GTHWPP
[0607] 人VL受体序列(SEQ ID NO:29)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SDGNTYLNWFQQRPGQSPRRLIYKVSNRD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FQTTYVPNTFGGGTKLEIK
[0608] IGHV4‑4*08‑人种系序列(SEQ ID NO:30)
[0609]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ISSYYWSWIRQPPGKGLEWIGYIYT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
[0610] 人VL受体序列(SEQ ID NO:31)
[0611]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ISSYYWSWIRQPPGKGLEWIGYIYT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LDYWGQGTSVTVSS
[0612] VL1(SEQ ID NO:32)
[0613]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NGNTYLHWFQQRPGQSPRR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FQTTYVPNTFGGGTKLEIK
[0614] VL2(SEQ ID NO:33)
[0615]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RPGQSPRR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FQTTYVPNTFGGGTKLEIK
[0616] VL3(SEQ ID NO:34)
[0617]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NGNTYLHWYL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L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18] VL4(SEQ ID NO:35)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N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19] VL4‑N33S(SEQ ID NO:36)
[0620]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S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21] VL4‑N33Q(SEQ ID NO:37)
[0622]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Q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23] VL4‑N33E(SEQ ID NO:38)
[0624]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E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25] VL4‑N33A(SEQ ID NO:39)
[0626]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A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27] VL4‑N33H(SEQ ID NO:40)
[0628]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H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29] VL4‑G34A(SEQ ID NO:41)
[0630]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A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31] VL4‑G34V(SEQ ID NO:42)
[0632]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HRVGNTYLHWFQQRPGQSPR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FCFQTTYVPNTFGGGTKLEIK
[0633] VH1(SEQ ID NO:43)
[0634]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IGVIWGDGSTNYHPNLM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LDYWGQGTSVTVSS
[0635] VH2(SEQ ID NO:44)
[0636]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LDYWGQGTSVTVSS
[0637] VH3(SEQ ID NO:45)
[0638]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IGVIWGDGSTNYHPNLMSRLSISVDTSKNQFSLKLSSVTAADTATYYCVTLDYWGQGTSVTVSS
[0639] VH4(SEQ ID NO:46)
[0640]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LDYWGQGTSVTVSS
[0641] VH5(SEQ ID NO:47)
[0642]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VTLDYWGQGTSVTVSS
[0643] VH6(SEQ ID NO:48)
[0644]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V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KDTSKNQFSLKLSSVTAADTATYYCVTLDYWGQGTSVTVSS
[0645] VH7(SEQ ID NO:49)
[0646]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IGVIWGDGSTNYHPNLMSRVTISKDTSKNQVLLKLSSVTAADTAVYYCVTLDYWGQGTSVTVSS
[0647] VH8(SEQ ID NO:50)
[0648]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IGVIWGDGSTNYHPNLMSRVTISKDTSKSQFSLKLSSVTAADTAVYYCVTLDYWGQGTSVTVSS
[0649] VH9(SEQ ID NO:51)
[0650]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51] VH10(SEQ ID NO:52)
[0652]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MSRLSISKDTSKSQVLLKLSSVTAADTAVYYCVTLDYWGQGTSVTVSS
[0653] VH9‑D54S(SEQ ID NO:53)
[0654]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S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55] VH9‑D54Q(SEQ ID NO:54)
[0656]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Q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57] VH9‑D54E(SEQ ID NO:55)
[0658]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E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59] VH9‑D54A(SEQ ID NO:56)
[0660]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A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61] VH9‑D54H(SEQ ID NO:57)
[0662]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HG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63] VH9‑G55A(SEQ ID NO:58)
[0664]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A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65] VH9‑G55V(SEQ ID NO:59)
[0666]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VSTNYHPNLM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67] VH9‑M64V(SEQ ID NO:60)
[0668]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V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69] VH9‑M64I(SEQ ID NO:61)
[0670]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I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71] VH9‑M64L(SEQ ID NO:62)
[0672]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L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73] VH9‑M64A(SEQ ID NO:63)
[0674]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FSLSSYGVSWIRQPPGKGLEWLGVIWGDGSTNYHPNLASRVTISVDTSKSQVLFKLSSVTAADTAVYYCATLDYWGQGTSVTVSS
[0675] VL4‑N33S CDR‑L1(SEQ ID NO:64)
[0676] RSSQSLVHRSGNTYLH
[0677] VL4‑N33Q CDR‑L1(SEQ ID NO:65)
[0678] RSSQSLVHRQGNTYLH
[0679] VL4‑N33E CDR‑L1(SEQ ID NO:66)
[0680] RSSQSLVHREGNTYLH
[0681] VL4‑N33A CDR‑L1(SEQ ID NO:67)
[0682] RSSQSLVHRAGNTYLH
[0683] VL4‑N33H CDR‑L1(SEQ ID NO:68)
[0684] RSSQSLVHRHGNTYLH
[0685] VL4‑G34A CDR‑L1(SEQ ID NO:69)
[0686] RSSQSLVHRNANTYLH
[0687] VL4‑G34V CDR‑L1(SEQ ID NO:70)
[0688] RSSQSLVHRNVNTYLH
[0689] VH9‑D54S CDR‑H2(SEQ ID NO:71)
[0690] VIWGSGSTNYHPNLMS
[0691] VH9‑D54Q CDR‑H2(SEQ ID NO:72)
[0692] VIWGQGSTNYHPNLMS
[0693] VH9‑D54E CDR‑H2(SEQ ID NO:73)
[0694] VIWGEGSTNYHPNLMS
[0695] VH9‑D54A CDR‑H2(SEQ ID NO:74)
[0696] VIWGAGSTNYHPNLMS
[0697] VH9‑D54H CDR‑H2(SEQ ID NO:75)
[0698] VIWGHGSTNYHPNLMS
[0699] VH9‑G55A CDR‑H2(SEQ ID NO:76)
[0700] VIWGDASTNYHPNLMS
[0701] VH9‑G55V CDR‑H2(SEQ ID NO:77)
[0702] VIWGDVSTNYHPNLMS
[0703] VH9‑M64V CDR‑H2(SEQ ID NO:78)
[0704] VIWGDGSTNYHPNLVS
[0705] VH9‑M64I CDR‑H2(SEQ ID NO:79)
[0706] VIWGDGSTNYHPNLIS
[0707] VH9‑M64L CDR‑H2(SEQ ID NO:80)
[0708] VIWGDGSTNYHPNLLS
[0709] VH9‑M64A CDR‑H2(SEQ ID NO:81)
[0710] VIWGDGSTNYHPNLAS
[0711] Ig轻链的N末端(SEQ ID NO:82)
[0712] DVVMTQTP
[0713] 刚性短间隔区(SEQ ID NO:83)
[0714] VSPSV
[0715] 刚性长间隔区(SEQ ID NO:84)
[0716] VSPSVVSPSV
[0717] 柔性短间隔区(SEQ ID NO:85)
[0718] GGGSGG
[0719] 柔性长间隔区(SEQ ID NO:86)
[0720] GGGGSGGG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