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液化系统和方法

申请号 CN202280040923.2 申请日 2022-06-08 公开(公告)号 CN117881938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查特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B·A·海尔曼; T·P·古沙纳斯; R·维佩拉; M·R·瓦特; D·A·小杜科特;
摘要 用于 液化 氢气进料流的系统和方法使用预冷却制冷剂用于预冷却进料流,其中预冷却制冷剂被压缩、冷却,然后分离以提供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和液体流。高压蒸气流被冷却并被引导至冷蒸气分离器,在此形成冷分离器液体和蒸气流。冷分离器蒸气流被冷却和膨胀,以在 热交换器 系统中提供预冷却制冷流。高压预冷却制冷剂液体和冷分离器液体流被冷却和膨胀,并被引导至预冷却制冷流。在压缩和冷却之后,高压主制冷剂蒸气在热交换器系统中进一步冷却,然后使用 热膨胀 器和冷膨胀器膨胀,得到的膨胀主制冷剂流用于通 过热 交换器系统中的热交换液化预冷却氢进料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流的系统,包括:
a.热交换器系统,其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主制冷通道、预冷却制冷通道、高压蒸气冷却通道、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和高压液体冷却通道;
b.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
c.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所述热膨胀器具有与主制冷剂压缩系统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出口;
d.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所述冷膨胀器具有与主制冷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出口;
e.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
f.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
g.预冷却混合制冷剂压缩系统,包括预冷却压缩机,其配置成接收和压缩预冷却混合制冷剂流并将压缩的混合制冷剂流引导至预冷却后冷却器,所述预冷却后冷却器具有与高压分离装置流体连通的后冷却器出口,该高压分离装置具有配置成将混合制冷剂蒸气引导至高压蒸气冷却通道的混合制冷剂蒸气出口和配置成将混合制冷剂液体引导至高压液体冷却通道的混合制冷剂液体出口;
h.冷蒸气分离器,其具有配置成接收来自高压蒸气冷却通道的流体的入口,所述冷蒸气分离器具有配置成将蒸气引导至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的冷蒸气分离器蒸气出口和配置成将液体引导至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的冷蒸气分离器液体出口;
i.第一膨胀装置,配置成接收来自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的流体并使其膨胀,并将膨胀的流体引导至预冷却制冷剂通道;
j.所述高压液体冷却通道和所述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各自与预冷却制冷通道流体连通;
k.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混合制冷剂的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热交换器和冷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流过所述热热交换器的流高于约80K,而流过所述冷热交换器的流低于约80K。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冷却制冷通道仅形成在所述热热交换器中,并且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形成在所述冷热交换器和热热交换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制冷剂选自氢;氦;氖和氦的混合物;氖、氦和氢的混合物以及氢和氦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冷却混合制冷剂流包括选自氮、甲烷、乙烯、乙烷、丙烷、戊烷和包括异丁烷或正丁烷的丁烷混合物的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冷却混合制冷剂流包括选自氮、甲烷、乙烯、乙烷、丙烷、戊烷和包括异丁烷或正丁烷的丁烷混合物的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第二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的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将所述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冷膨胀器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包括配置成接收来自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气流的第一压缩机、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压缩机的流体的第一后冷却器、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后冷却器的流体的第二压缩机和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二压缩机的流体的第二后冷却器,所述第二后冷却器与热交换器系统的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其中第二压缩机配置成接收来自热交换器系统的第一主制冷通道的蒸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压缩系统配置为在第一压缩级之前合并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热交换器和冷热交换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仅穿过冷热交换器,离开冷热交换器并将蒸气引导至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并且其中,所述预冷却制冷通道仅穿过热热交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是为调节压缩机提供动涡轮机,所述调节压缩机配置为接收和压缩来自所述第二主制冷通道的主制冷剂蒸气流,并将压缩的蒸气引导至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冷却通道中的催化剂,使得当氢在冷却通道中被冷却和/或液化时,完成氢从邻位态到对位态的转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系列热膨胀器,包括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所述一系列热膨胀器与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流体连通,以及一系列冷膨胀器,包括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所述一系列冷膨胀器与所述主制冷通道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系列热膨胀器和所述一系列冷膨胀器包括涡轮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l.第二膨胀装置,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高压液体冷却通道的流体并使其膨胀,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与所述预冷却制冷通道流体连通;
m.第三膨胀装置,配置为接收和膨胀来自所述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的流体,所述第三膨胀装置与预冷却制冷通道流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是为压缩机提供动力的涡轮机,并且还包括:
l.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冷膨胀器,其中,所述冷膨胀器出口配置成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m.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n.补充冷膨胀装置,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o.热交换器系统内的补充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为接收和冷却来自所述冷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补充冷膨胀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膨胀器是第一热膨胀器,所述第一热膨胀器配置成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还包括:
l.第二热膨胀器,其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的第一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m.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的第二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所述冷膨胀器;
n.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第二主制冷通道,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冷膨胀器是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冷膨胀器,并且还包括:
l.第二冷膨胀器,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m.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冷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冷膨胀器;
n.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第二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还包括:
l.中间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
m.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冷膨胀器,其中,所述冷膨胀器出口配置成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n.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第二主制冷通道,所述热膨胀器是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热膨胀器,并且所述冷膨胀器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且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还包括:
l.第二热膨胀器,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
m.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热膨胀器;
n.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热交换器和冷热交换器,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仅在冷热交换器中的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仅在冷热交换器中的第二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引导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到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冷膨胀器配置成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且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到第二主制冷通道,并且其中,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冷压缩和冷却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
24.一种液化氢气进料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以下方式使用混合制冷剂预冷却氢气进料流:
i)压缩和冷却混合制冷剂流以形成高压混合制冷剂流;
ii)分离高压混合制冷剂流以形成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流和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
iii)在热交换器中冷却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流,以形成混合相流;
iv)用冷蒸气分离器分离混合相流,以形成冷分离器蒸气流和冷分离器液体流;
v)冷凝冷分离器蒸气流并闪蒸,以形成低温制冷剂流;
vi)在热交换器中冷却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以形成冷却的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
vii)冷却冷分离器液体流以形成冷却的冷分离器液体流,并将冷却的冷分离器液体流与冷却的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合并,以形成中温制冷剂流;
viii)合并中温制冷剂流和低温制冷剂流以形成合并的预冷却制冷剂流;
ix)使氢气进料流与合并的预冷却制冷剂流在热交换器中热接触,以形成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
b.通过以下方式使用主制冷剂液化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
i)压缩和冷却第一蒸发的主制冷剂和第二蒸发的主制冷剂,以形成高压主制冷剂;
ii)在热膨胀器中膨胀高压主制冷剂,以形成第一膨胀的主制冷剂;
iii)在冷膨胀器中膨胀高压主制冷剂,以形成第二膨胀的主制冷剂;
iv)使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与第一和第二膨胀的制冷剂热接触,以形成第一和第二蒸发的主制冷剂和液化的氢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制冷剂选自氢;氦以及氢和氦的混合物。
26.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
a.热交换器系统,其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
b.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
c.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所述热膨胀器具有与热交换器系统和主制冷剂压缩系统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出口;
d.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所述冷膨胀器具有与主制冷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出口;
e.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与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流体连通;
f.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
g.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
h.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使得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被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
i.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是为压缩机或发电机提供动力的涡轮机,并且还包括:
j.热交换器系统内的所述中间冷却通道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冷膨胀器,其中,所述冷膨胀器出口配置成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k.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l.补充冷膨胀装置,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m.热交换器系统内的补充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所述冷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补充冷膨胀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膨胀器是第一热膨胀器,所述第一热膨胀器配置成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还包括:
j.第二热膨胀器,其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的第一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所述主制冷通道;
k.热交换器系统内的所述中间冷却通道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的第二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冷膨胀器;
l.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第一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主制冷通道是第二主制冷通道,并且所述热膨胀器配置为从所述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且还包括:
j.中间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
k.热交换器系统内的所述中间冷却通道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冷膨胀器,其中,所述冷膨胀器出口配置成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一部分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l.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31.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
a.热交换器系统,其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第一主制冷通道、第二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
b.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
c.热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
d.第一冷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
e.第二冷膨胀器,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f.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冷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冷膨胀器;
g.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
h.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
i.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使得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被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
j.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以及
k.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32.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
a.热交换器系统,其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第一主制冷通道、第二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
b.主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
c.第一热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
d.第二热膨胀器,其配置为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
e.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其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热膨胀器;
f.冷膨胀器,其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
g.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
h.所述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
i.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使得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被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
j.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以及
k.主进料膨胀装置,其配置为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被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说明书全文

液化系统和方法

[0001] 优先权请求
[0002] 本申请要求2021年6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208,245的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液化氢气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液化氢的系统和方法,其包括使用主制冷剂的主冷却回路和使用预冷却制冷剂的预冷却回路。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氢作为替代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此外,燃料电池技术的使用,例如在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中,正在增长。
[0005] 与其他低温流体比如液态天然气一样,氢以液态形式运输和储存更有效。
[0006] 氢在非常低的温度(约‑253℃/20.3K)下液化,因此,氢液化系统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氢或氦或两者的混合物通常用作制冷剂来液化氢。从能量使用的度来看,这种制冷剂使用起来很昂贵,因为它们的分子尺寸很小,并且需要相关的能量来处理。
[0007] 氢液化中效率的提高和能量使用的相应降低是所希望的。

发明内容

[0008] 本主题的多个方面可以在下面描述和要求保护的设备和系统中单独或一起实施。这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文所述主题的其他方面结合使用,并且对这些方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排除这些方面的单独使用或者这些方面的单独权利要求或者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不同组合。
[0009] 在一方面,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流的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系统,该热交换器系统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主制冷通道、预冷却制冷通道、高压蒸气冷却通道、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和高压液体冷却通道。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热膨胀器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热膨胀器具有与主制冷剂压缩系统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出口。冷膨胀器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所述冷膨胀器具有与主制冷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出口。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预冷却混合制冷剂压缩系统包括预冷却压缩机,该预冷却压缩机配置成接收和压缩混合制冷剂流,并将压缩的混合制冷剂流引导至预冷却后冷却器。预冷却后冷却器具有与高压分离装置流体连通的后冷却器出口,该高压分离装置具有配置成将混合制冷剂蒸气引导至高压蒸气冷却通道的混合制冷剂蒸气出口和配置成将混合制冷剂液体引导至高压液体冷却通道的混合制冷剂液体出口。冷蒸气分离器具有配置成接收来自高压蒸气冷却通道的流体的入口。冷蒸气分离器具有冷蒸气分离器蒸气出口和冷蒸气分离器液体出口,冷蒸气分离器蒸气出口配置成将蒸气引导至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冷蒸气分离器液体出口配置成将液体引导至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第一膨胀装置配置成接收来自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的流体并使其膨胀,并将膨胀的流体引导至预冷却制冷剂通道。高压液体冷却通道和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流体连通。所述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混合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
[0010] 在另一方面,一种液化氢气进料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压缩和冷却混合制冷剂流以形成高压混合制冷剂流,使用混合制冷剂预冷却氢气进料流,分离高压混合制冷剂流以形成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流和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在热交换器中冷却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流,以形成混合相流,用冷蒸气分离器分离混合相流,以形成冷分离器蒸气流和冷分离器液体流,冷凝冷分离器蒸气流并闪蒸,以形成冷温度制冷剂流,在热交换器中冷却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以形成冷却的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冷却冷分离器液体流以形成冷却的冷分离器液体流,并将冷却的冷分离器液体流与冷却的高压混合制冷剂液体流合并,以形成中温制冷剂流,合并中温制冷剂流和冷温度制冷剂流以形成合并的预冷却制冷剂流,在热交换器中使氢气进料流与合并的预冷却制冷剂流热接触以形成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压缩和冷却第一蒸发的主制冷剂和第二蒸发的主制冷剂,使用主制冷剂液化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以形成高压主制冷剂,在热膨胀器中膨胀高压主制冷剂,以形成第一膨胀的主制冷剂,在冷膨胀器中膨胀高压主制冷剂,以形成第二膨胀的主制冷剂,使预冷却的氢气进料流与第一和第二膨胀制冷剂热接触,以形成第一和第二蒸发的主制冷剂和液化的氢流。
[0011]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系统,该热交换器系统具有配置为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热膨胀器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具有与热交换器系统和主制冷剂压缩系统流体连通的热膨胀器出口。冷膨胀器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流体连通,并且具有与主制冷通道流体连通的冷膨胀器出口。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与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流体连通。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以便将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
[0012]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系统,该热交换器系统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第一主制冷通道、第二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热膨胀器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第一冷膨胀器配置成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第二冷膨胀器配置成将流体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冷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冷膨胀器。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以便将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主进料膨胀装置配置成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
[0013]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液化氢气进料的系统包括热交换器系统,该热交换器系统具有配置成接收氢气进料流的进料气体入口、产品出口、与进料气体入口和产品出口流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第一主制冷通道、第二主制冷通道和预冷却制冷通道。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将经调节的主制冷剂引导至主制冷剂进料通道。第一热膨胀器配置成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一部分。第二热膨胀器配置成将流体引导至第一主制冷通道。热交换器系统内的中间冷却通道配置成接收和冷却来自第一热膨胀器的流体,并将流体引导至第二热膨胀器。冷膨胀器配置为从主制冷剂进料通道接收主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二主制冷通道。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中的主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和液化。主制冷剂压缩系统配置成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的蒸发的主制冷剂,从而提供经调节的主制冷剂。预冷却制冷剂压缩系统,其配置为接收、压缩和冷却来自预冷却制冷剂通道出口的预冷却制冷剂蒸气,使得经调节的预冷却制冷剂被提供给预冷却制冷剂通道的入口。冷却通道配置成使得其中的氢通过与预冷却制冷通道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进行逆流热交换而被冷却。主进料膨胀装置配置成接收和膨胀已在主制冷剂进料通道中进一步冷却的主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并将主制冷剂的膨胀的第三部分引导至热交换器系统。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15] 图2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16] 图3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17] 图4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18] 图5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19] 图6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20] 图7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21] 图8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八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22] 图9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九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23] 图10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十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0024] 图11是说明本公开的氢液化过程和系统的第十一实施例的过程流程图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公开的氢液化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示出。该系统在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中液化氢气进料流10,所述热交换器使用总体以12表示的主或主要冷却回路和总体以14表示的预冷却回路。主冷却回路12使用氢作为制冷剂,但也可以使用氦;氖和氦的混合物;氖、氦和氢的混合物或者氢和氦的混合物,仅作为示例。预冷却回路14使用混合制冷剂,但是如下文将描述,本公开的替代实施例可以使用氮作为预冷却制冷剂,仅作为示例。
[0026] 预冷却回路14将氢进料流10冷却到约80‑90K,并且可以使用在授予Gushanas等人的美国专利号9441877或授予Ducote等人的美国专利号10480851中公开的混合制冷剂制冷系统和方法,它们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主冷却回路12进一步将氢冷却到约20K。
[0027] 参考图1,氢气进料流10在热热交换器16的冷却通道30a的第一部分中被冷却,仅作为示例,该热交换器16可以是钎焊的热交换器,例如可从乔治亚州的鲍尔格朗德(Ball Ground)的查特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art Energy&Chemicals)获得。
[0028] 这里应注意的是,通道(热交换器的内部和外部)和流有时都用图中所示的相同元件编号表示。此外,如本文所用,并且如本领域所知,热交换器是这样的装置或装置中的区域,其中在不同温度的两个或更多个流之间,或者在流和环境之间发生间接热交换。如本文所用,除非另有说明,术语“连通”通常指流体连通。此外,尽管连通的两种流体可以在混合时交换热量,但这种交换不会被认为与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相同。如本文所用,术语“降低压”(或其变体)不涉及相变,而术语“闪蒸”(或其变体)涉及相变,甚至包括部分相变。如本文所用,术语“高”、“中”、“热”等是相对于可比较的物流而言的,这是本领域的惯例。
[0029] 离开热热交换器16的冷却流18可被引导至吸附剂容器22和24中的任一个。优选地,一次操作一个容器,使得所有的流通过一个容器,并且当它被耗尽时,流被重新引导到另一容器。当正在操作的容器耗尽时,耗尽的容器然后被再生并准备使用。仅作为示例,吸附剂容器22和24可以是或类似于分子筛容器,或者它们可以是胶容器。容器22和24被设计用来除去少量在氢液化的冷步骤中会冻结的污染物。污染物在百万分之几的范围内(通常小于20ppm)。这些污染物可能包括氮、氩、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离开容器22和24的流被重新结合并被导向催化剂容器26。催化剂用于将氢从氢的邻位态转化为氢的对位态。合适的催化剂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如图1所示,催化剂可以安装在与热交换器分开的容器中,或者催化剂可以放置在热交换器16中,或者在氢冷却时放置在沿着热交换器的多个容器中,或者放置在本领域中已知的许多其他位置
[0030] 在另一实施例中,催化剂可以位于热热交换器16和/或冷热交换器32的通道内,氢流体流过这些通道,使得氢从邻位态到对位态的转化可以在氢被冷却和液化的同时完成。
[0031] 继续图1,离开催化剂容器26的流28随着其分别通过热热交换器16和冷热交换器32的冷却通道30b的第二部分而被进一步冷却和液化,液态氢流34离开冷热交换器32。仅作为示例,热热交换器16可用于处理高于80K的流,而冷热交换器32可用于处理低于/冷于80K的流。
[0032] 流34通过膨胀装置36膨胀或闪蒸,膨胀装置36可以是焦‑汤姆逊(JT)或其他膨胀装置,所得混合相流38进入分离装置42。所得液体流44离开分离装置42,并被导出系统用于储存、运输。蒸气流46离开分离装置42,并被引导返回通过冷和热热交换器,以恢复制冷并帮助冷却氢进料流。
[0033] 类似于催化剂容器26,分离装置42可以包含催化剂材料。
[0034]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两个热交换器(热热交换器16和冷热交换器32)被图示为热交换器系统,但具有热端和冷端的单个热交换器可替代地可以用作热交换器系统,或者多于两个热交换器可替代地可以用作热交换器系统。
[0035] 主冷却回路12将已经压缩到高压(例如约400至800psig)的氢制冷剂气体流52(仅作为示例,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或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可以用于替代实施例中)提供给在其中被冷却的热换热器16和冷换热器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32之后,该流被分流,使得第一部分54被引导至一系列热膨胀器56a、56b和56c,而第二部分在冷热交换器32中进一步冷却之后,作为流62被引导至一系列冷膨胀器64a和64b(热和冷膨胀器分别示出为3和2个膨胀器,但可以少于或多于这些数目)。虽然在图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系列热膨胀器和一系列冷膨胀器,但也可以用单个热膨胀器或其他膨胀装置代替一系列热膨胀器56a‑56c,用单个冷膨胀器或其他膨胀装置代替一系列冷膨胀器64a和64b。这同样适用于其余附图的实施例。此外,在存在多个热膨胀装置的实施例中,热膨胀装置可以并联布置。类似地,在有多个冷膨胀装置的实施例中,冷膨胀装置可以并联布置。
[0036] 仅作为示例,热膨胀器56a、56b和56c以及冷膨胀器64a和64b可以是涡轮机、焦耳‑汤姆逊(JT)阀和/或本领域中用作膨胀器或膨胀装置的其他装置。术语“膨胀器”和“膨胀装置”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并被视为具有相同的含义。该系列热膨胀器和/或该系列冷膨胀器中的每个或两者也可以是膨胀器或膨胀装置类型的混合(例如串联有JT阀的涡轮机等)。该系列“热”氢膨胀器步骤(在热膨胀器56a、56b和56c中)优选在低于80K的温度下进行,产生的流58低于第一热膨胀器(56a)的入口温度。该系列“冷”氢膨胀器步骤(在冷膨胀器64a和64b中)优选发生在从“冷”氢膨胀器系列排出的液体流66接近20K的温度下。
[0037] 氢流58和66被引导通过相应的第一主制冷通道70a和70b(分别在冷和热热交换器32、16中)和第二主制冷通道72a和72b(分别在冷和热热交换器32、16中),以通过逆流热交换(热接触)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30a和30b中的氢进料流10。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主制冷通道可以合并成单个主制冷通道,其穿过冷热交换器和热热交换器。
[0038] 蒸发的氢制冷剂流74和76离开热热交换器并合并成单一流78,该单一流78进入使用第一压缩机级82a和第一后冷却器84a完成的第一压缩和冷却级(第一后冷却器84a可以使用环境空气或替代的流体用于冷却)。在82b和84b、82c和84c以及82d和84d处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和冷却级,前述高压氢制冷剂蒸气流52离开最后一级后冷却器84d。压缩和冷却级的数量可以不同于图示的数量。实际上,在图1的实施例和所有附图的实施例中,可以只有单个压缩级。此外,在存在多个压缩级的实施例中,压缩级可由单个压缩机的级或由多个单独的压缩机来执行。
[0039] 通过在两个膨胀器服务(热膨胀器56a‑56c和冷膨胀器64a‑64b)之间分流氢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与单个膨胀循环相比消耗更少的功率。虽然基于比差,四个串联的热膨胀器是优选的,并且两个串联的冷膨胀器是优选的,但热膨胀器和冷膨胀器系列中的每个都可以使用替代数量的膨胀器。
[0040] 从两个膨胀器服务离开热热交换器16的热气流74和76以相同的压力离开。可替代地,热膨胀器排出物可以与冷膨胀器排出物混合(在加热到与热膨胀器排出物相同的温度之后),以便简化热交换器层布置。
[0041] 转向图1的预冷却回路14,所用的混合制冷剂(MR)优选由氮、甲烷、乙烯、丙烷和正丁烷构成。异丁烷可以用来代替正丁烷,以提供额外的冻结裕度(由于操作需要,乙烷也可以用来代替乙烯)。仅作为示例,MR流92的压力可以是28psig或2barg。
[0042] 流92进入使用第一压缩机级94a和第一后冷却器96a(其可以使用环境空气或替代的流体用于冷却)完成的第一压缩和冷却级。在94b和96b以及94c和96c处执行进一步的压缩和冷却级。压缩和冷却级的数量可以不同于图示的数量。实际上,在图1的实施例和所有附图的实施例中,预冷却回路14中可能只有单个压缩级。此外,在存在多个压缩级的实施例中,压缩级可由单个压缩机的级或由多个单独的压缩机来执行。抽吸分离装置98a设置在压缩机94a的入口处,以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类似的抽吸分离装置98b和98c设置在随后的压缩和冷却级之间。此外,来自预冷却回路14的级间压缩的抽吸分离装置98b和98c的液体可被送至热热交换器16进行冷却、膨胀,然后返回至热热交换器以在其中提供制冷,如授予Gushanas等人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号9441877中所示。
[0043] 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期间保持在MR流的露点以上,在抽吸分离装置中不会产生液体。因此,液体不需要送或处理,从而降低了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0044] 由最后一个排放冷却器96c提供的冷却足以液化部分MR流102。流102中存在的蒸气和液体在进入冷热热交换器16之前被分离。流102离开最后的压缩和冷却级,并为此目的行进到高压分离装置104。
[0045] 仅作为示例,离开高压分离装置104的MR液体和蒸气流106和108分别处于约640psig的压力下。
[0046] 热热交换器16包括高压蒸气冷却通道112,其冷却高压MR蒸气流108以形成混合相冷分离器MR进料流114。混合相冷分离器MR进料流114被导向冷蒸气分离器116。冷蒸气分离器116将冷分离器进料流114分离成冷分离器MR蒸气流118和冷分离器MR液体流122。
[0047] 热热交换器16还包括冷分离器蒸气冷却通道124,其具有与冷蒸气分离器116连通的入口,以便接收冷分离器MR蒸气流118。冷分离器MR蒸气流在通道124中被冷却,以形成冷凝的冷温度MR流126,其用膨胀装置128闪蒸,以形成膨胀的冷温度MR流132,其被引导至预冷却制冷通道134。流过热热交换器16的预冷却制冷通道134的MR流通过逆流热交换为冷却通道30a的第一部分内的氢气进料流10提供预冷却。
[0048]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膨胀装置128(和这里公开的所有“膨胀装置”或“膨胀器”的情况一样)可以是阀(例如焦耳汤普森阀)、涡轮机或节流孔。
[0049] 冷分离器MR液体流122在冷分离器液体冷却通道136中被冷却,以形成过冷的冷分离器MR液体流,其在膨胀装置138中被闪蒸。
[0050] 高压液体冷却通道142冷却高压MR液体流106以形成过冷的高压MR液体流,其在膨胀装置144中闪蒸。离开膨胀装置138和144的流被合并以形成中温流146,其被导向预冷却制冷通道134。在替代实施例中,膨胀装置138和144可以取消,并用用于流146的单个膨胀装置代替,使得合并的流136和142膨胀。
[0051] 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图1系统的改进版本中,氢制冷剂膨胀以形成具有两种不同压力的氢制冷剂流258和266,流258和266分别在单独通道270a、270b和272a、272b中通过热和冷热交换器216、232。如图2所示,产生的蒸气流274和276被导向压缩级中的两个不同位置。这可能会略微提高过程效率,并降低通过热膨胀器的比焓差。
膨胀器之间较低的比焓差将有助于提高膨胀器的效率。
[0052] 此外,在图2的实施例中,热膨胀器256a、256b和256c以及冷膨胀器264a和264b可以某种方式制动。可替代地,参考图3,在流366在进入第一压缩机级382a之前经由调节压缩机302a、302b、302c和304a和304b在热和冷热交换器316、332中提供制冷之后,来自热膨胀器356a、356b和356c以及冷膨胀器364a和364b的功率用于再压缩来自冷膨胀器364a和364b的氢制冷剂流366。图3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2相同。
[0053] 在图4的实施例中,在冷热交换器432中提供制冷之后,两个氢制冷剂流402和404被合并,然后在作为蒸气离开冷热交换器432之后经由压缩机405压缩,从而实现冷温压缩。压缩流被导入后冷却器407,所得流409被导入热热交换器416进行冷却。
[0054] 氢制冷剂流402和404在MR冷端温度(仅作为示例,其可以是约120K)下抽回,并且可以经由压缩机406压缩至700至1200psig,仅作为示例,这取决于压缩机405的压缩机类型和吸入温度。温度和压力的这种选择允许氢流409与氢气进料流410以及高压MR液体和蒸气流406和408一起被进料到热热交换器416。
[0055] 在图5的系统中,虽然主冷却回路512与图1的主冷却回路12相同,但是氮用作预冷却回路514中的制冷剂。离开最后压缩和冷却级(压缩机594和后冷却器596)的氮制冷剂流502被分成流504和506。流506在膨胀器508a中膨胀,然后作为流512被引导到预冷却制冷通道509。流504在热热交换器516内的预冷却制冷剂调节通道511a中进一步冷却,得到的流分成流518和522。流518在膨胀器508b中膨胀,然后作为流524被引导到预冷却制冷通道509。
流522在热热交换器516中的预冷却制冷剂调节通道511b中被进一步冷却,得到的流526在膨胀器508c中膨胀,然后作为流528被引导到预冷却制冷通道509。
[0056] 膨胀器508a‑508c可以是涡轮机或本领域中用作膨胀器或膨胀装置的其他装置。
[0057] 因此,图5的系统使用氮膨胀来预冷却氢气进料流510,而不是图1‑4的混合制冷剂。氮膨胀过程通常比液氮过程更有效。
[0058] 在图6的系统中,主冷却回路612将氢制冷剂气体流652(仅作为示例,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或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提供给在其中被冷却的热热交换器616和冷热交换器6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632之后,该流的一部分654被分流并被引导至热膨胀器656。产生的膨胀制冷剂流被引导通过冷热交换器632的中间冷却通道661。所得的冷却流被导向冷膨胀器664。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的氢流669被引导通过主制冷通道672a和672b(分别在冷热交换器632和热热交换器616中),以通过逆流热交换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630a和630b中的氢气进料流610。蒸发的主制冷剂流674返回到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
[0059] 氢制冷剂流的剩余部分682在冷热交换器中被进一步冷却,然后在离开热交换器后,通过主进料膨胀装置比如JT阀684膨胀。产生的膨胀流体685通过冷和热热交换器的制冷通道687a和687b被导回,以在其中提供制冷。所得的蒸发的制冷剂流被引导回主冷却回路612的压缩系统。
[0060] 热膨胀器656和冷膨胀器664分别通过驱动压缩机657和665做功。可替代地,膨胀器也可以给发电机提供动力,或者也可以连接到制动器。在压缩机657中压缩之后,工作流体在后冷却器658中冷却,然后在膨胀装置中膨胀,例如JT阀660,产生的流返回到压缩机。类似地,在压缩机665中压缩之后,工作流体在后冷却器667中冷却,然后在膨胀装置中膨胀,例如JT阀668,产生的流返回到压缩机。图6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1的系统相同。虽然在图6(和图1)中示出了混合制冷剂预冷却回路,但在图6和其余附图中呈现的所有实施例中,可以替代地使用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氮的替代制冷剂的预冷却回路。冷蒸气分离器装置(图1中的116)也可以从图6的预冷却回路和其余附图中给出的所有实施例中去除。
[0061] 图7的系统向冷热交换器732添加补充中间冷却通道700,并向图6的系统添加补充冷膨胀装置702。结果,氢制冷剂流769经历了进一步的冷却和膨胀级(与图6的流669相比)。图7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6的系统相同。
[0062] 图8中示出了主冷却回路的热和冷膨胀器的另一替代布置。在图8的系统中,主冷却回路812将氢制冷剂气体流852(仅作为示例,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和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使用)提供到在其中被冷却的热热交换器816和冷热交换器8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832之后,流的一部分854被分流并被引导至第一热膨胀器856a。离开热膨胀器856a的膨胀制冷剂流的第一部分被引导至第二热膨胀器
856b。离开第二热膨胀器856b的膨胀制冷剂流858被分别引导至热交换器832和816的主制冷通道872a和872b。
[0063] 如图8所示,离开热膨胀器856a的膨胀制冷剂流的第二部分被引导通过冷热交换器832的中间冷却通道861。所得的冷却流被导向冷膨胀器864。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的氢流869被引导通过主制冷通道872a和872b(分别在冷和热热交换器832、816中),以通过逆流热交换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830a和830b中的氢气进料流810。蒸发的主制冷剂流874返回到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如图8所示,可以用混合制冷剂进行预冷却,或者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用氮进行预冷却。图8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6和7的系统相同。
[0064] 图9示出了主冷却回路的热和冷膨胀器的另一替代布置。在图9的系统中,主冷却回路912将氢制冷剂气体流952(仅作为示例,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和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使用)提供到在其中被冷却的热热交换器916和冷热交换器9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932之后,该流的第一部分954a被分流并被引导至热膨胀器956。产生的膨胀制冷剂流被分别引导至冷和热热交换器932、916的第一主制冷通道970a和970b,以在其中提供制冷。产生的蒸发制冷剂被引导至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
[0065] 如图9所示,冷却的氢制冷剂流的第二部分954b分流并被引导通过第一冷膨胀器964a,其引导膨胀的制冷剂流通过冷热交换器932的中间冷却通道961。所得的冷却流被导向第二冷膨胀器964b。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的氢流969被分别引导通过冷和热热交换器832、
816中的第二主制冷通道972a和972b,以通过逆流热交换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930a和930b中的氢气进料流910。蒸发的主制冷剂流974返回到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图9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6至图8的系统相同。
[0066] 图10示出了主冷却回路的热和冷膨胀器的另一替代布置。在图10的系统中,主冷却回路1012将氢制冷剂气体流1052(仅作为示例,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和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使用)提供给在其中被冷却的热交换器1016和冷热交换器10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1032之后,该流的第一部分1054a被分流并被引导至热膨胀器1056。产生的膨胀制冷剂流被引导通过冷热交换器1032的中间冷却通道
1061。所得的冷却流被导向冷膨胀器1064。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的氢流1069被引导分别通过冷和热热交换器1032、1016中的第二主制冷通道1072a和1072b,以通过逆流热交换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1030a和1030b中的氢气进料流1010。蒸发的主制冷剂流1074返回到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
[0067] 如图10中进一步所示,冷却的氢制冷剂流的第二部分1054b分流并被引导通过中间膨胀器1066。产生的膨胀制冷剂流被分别引导至冷和热热交换器1032、1016的第一主制冷通道1070a和1070b,以在其中提供制冷。所得的蒸发制冷剂被引导至主冷却回路1012的压缩系统。
[0068] 图10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6至9的系统相同。
[0069] 图11示出了主冷却回路的热和冷膨胀器的另一替代布置。在图11的系统中,主冷却回路1112将氢制冷剂气体流1052(仅作为示例,氦或者氖和氦的混合物或者氖、氦和氢的混合物或者氦和氢的混合物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使用)提供给在其中被冷却的热交换器1116和冷热交换器1132。在进入冷热交换器1132之后,该流的第一部分1154a被分流并被引导至第一热膨胀器1156a。产生的膨胀制冷剂流被引导通过冷热交换器1132的中间冷却通道1161。所得的冷却流被导向第二热膨胀器1156b。进一步冷却和膨胀的氢流1158被引导分别通过冷和热热交换器1132、1116中的第一主制冷通道1170a和1070b,以通过逆流热交换冷却和液化冷却通道1130a和1130b中的氢气进料流1110。产生的蒸发制冷剂被提供给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
[0070] 如图11中进一步所示,冷却的氢制冷剂流的第二部分1154b分流并被引导通过冷膨胀器1164。所得的膨胀制冷剂流1169被分别引导至冷和热热交换器1132、1116的第二主制冷通道1172a和1172b。蒸发的主制冷剂流1174返回到主冷却回路的压缩系统。
[0071] 图11的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图6至10的系统相同。
[0072]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改变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