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三七灸贴

申请号 CN202310469225.0 申请日 2023-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6712324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3
申请人 云南郑保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玉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三七 艾 灸贴,包括: 基层 ,所述基层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并在发热包层周围设有 硅 凝胶粘贴层。所述基层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处设有透气孔,并在外表面粘贴有 覆盖 透气孔的气密帖。所述发热包层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 棉 布。所述棉布固定在基层上。所述药层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以 质量 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30份、艾叶200‑300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40份、白芷1‑2份。发明三七 艾灸 贴通过三七和艾灸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药贴的药效。同时,本发明通过复配酸枣仁和白芷,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三七艾灸帖的起效时间,提高了第一组分的透皮 给药 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三七灸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2),并在发热包层(2)周围设有凝胶粘贴层(5);所述基层(1)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2)处设有透气孔(101),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101)的气密帖(6);所述发热包层(2)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3)、布(4);所述棉布(4)固定在基层(1)上;
所述药层(3)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30份、艾叶200‑300份;
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40份、白芷1‑2份;
所述药层(3)的制备方法包括:
S1. 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S2. 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S3. 加入混合物A质量8‑10倍量的,煎煮至水分余量20‑30%,得到混合物B;
S4. 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乙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
S5. 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
S6. 混合物D加热至37‑40℃,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所述配合物E包括:β‑甘油磷酸钠;
S7. 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S8. 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8‑3.2%,醋酸的浓度为0.08‑0.12mol/L;
步骤S6所述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所述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3.8%,醋酸的浓度为0.08‑0.12mol/L,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为:5‑8%;
步骤S6所述配合物E还包括:过硫酸;所述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6%,过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01‑0.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包层(2)的发热时间为40±
5min,发热温度为40‑45℃;所述药层(3)的厚度为1mm±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层(3)与棉布(4)之间铺设有磁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15份、艾叶200‑30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还包括:
益母草20‑30份、红花10‑15份、干姜20‑30份、当归5‑10份、黄芪3‑5份、巴戟天1‑3份、川
5‑1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20‑30份、艾叶250‑300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还包括:
川芎10‑15份、鸡血藤20‑30份、红花10‑15份、忍冬藤5‑10份、蒲公英20‑30份、莪术5‑10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三七灸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七艾灸贴。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通过热烘烤艾条、艾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而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 常规的艾灸方法为燃烧艾条或电加热艾草包的方式。燃烧艾条一般会伴随着大量烟雾的产生,容易引发呼吸道问题,同时艾条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的操作,否则容易灼伤患者,不易于患者自己使用。电加热艾草包有效克服了燃烧艾条的问题,但是也限制了必须在有电的地方使用,且电加热艾草包一般需要配置电源、电加热器等,艾草包也较大,因此装置整体较大,不易于携带。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艾灸帖,但是由于艾灸是一种头皮给药的作用方式,传统的艾灸帖为冷贴,作用时间很长,药效相对也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艾灸帖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并在发热包层周围设有凝胶粘贴层。所述基层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处设有透气孔,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的气密帖。所述发热包层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布。所述棉布固定在基层上。
[0006] 所述药层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0007] 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30份、艾叶200‑300份。
[0008] 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40份、白芷1‑2份。
[0009]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药层,该药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0] 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011] 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012] 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10倍量的,煎煮至水分余量20‑30%,得到混合物B。
[0013]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乙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
[0014] S5.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
[0015] S6.混合物D加热至37‑40℃,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
[0016] 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0017]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
[0018]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混合物C,该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8‑3.2%,醋酸的浓度为0.08‑0.12mol/L。
[0019]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步骤S6所述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6%。
[0020]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混合物C,该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3.8%,醋酸的浓度为0.08‑0.12mol/L,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为:5‑8%。
[0021]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配合物E,包括:β‑甘油磷酸钠和过硫酸。步骤S6所述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6%,过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01‑0.03%。
[0022]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发热包层,该发热包层的发热时间为40±5min,发热温度为40‑45℃。
[0023] 为此,本发明还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药层,该药层的厚度为1mm±0.1mm。
[0024] 本发明示例性的在药层与棉布之间铺设有磁球。磁力球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功效。
[0025]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10‑15份、艾叶200‑300份。
[0026]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10‑15份、艾叶200‑300份、益母草20‑30份、红花10‑15份、干姜20‑30份、当归5‑10份、黄芪3‑5份、巴戟天1‑3份、川膝5‑10份。
[0027]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20‑30份、艾叶250‑300份。
[0028] 本发明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20‑30份、艾叶250‑300份、川芎10‑15份、鸡血藤20‑30份、红花10‑15份、忍冬藤5‑10份、蒲公英20‑30份、莪术5‑10份。
[0029]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0] 1.本发明三七艾灸贴可实现方便的热灸,且本发明相比纯艾灸帖,通过三七和艾灸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药贴的药效。
[0031] 2.本发明通过复配酸枣仁和白芷,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三七艾灸帖的起效时间,提高了第一组分的透皮给药效率。
[0032] 3.本发明采用自制的水凝胶基体作为药物载体,显著降低了药膏的重金属含量,并可充分发挥本发明的药物药效。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5]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的发热包层2的发热时间为40±5min,发热温度为40‑45℃。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研究确定,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热灸时间为40分钟左右为宜,温度以40‑50℃为宜。因此发热包的发热时间不应当过长或过短,发热温度不应当过高或过低。
[0036] 药层3的厚度为1mm±0.1mm。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研究确定,该药层厚度适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艾灸的功效,且不存在药物浪费的问题。
[0037] 本发明三七艾灸贴保存时,以气密胶带封闭药层3和棉布4。使用时,首先揭下气密胶带,将三七艾灸贴的药层3对准待热灸穴位。然后将三七艾灸贴贴附在待热灸穴位处。最后揭下气密帖6,使得发热包层2开始发热。
[0038] 根据需要,本发明发热包层2由透气膜包覆粉、活性炭、盐、蛭石、水组成。
[0039] 实施例1
[0040] 一种三七艾灸贴,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基层1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2,并在发热包层2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5。基层1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2处设有透气孔101,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101的气密帖6。发热包层2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3、棉布4。棉布4固定在基层1上。
[0041] 以质量份数计,药层3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0042] 以质量份数计,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2份、艾叶260份。
[0043] 以质量份数计,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8份、白芷2份。
[0044] 该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45] 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046] 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047] 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048]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醋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0%,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0049] S5.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
[0050] S6.混合物D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0051] 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0052]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053] 实施例2
[005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组份还包括:益母草25份、红花13份、干姜15份、当归8份、黄芪4份、巴戟天2份、川牛膝6份。
[0055] 实施例3
[005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6%,醋酸的浓度为0.1mol/L,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为:6%;
[0057] 步骤S6配合物E包括:β‑甘油磷酸钠和过硫酸钾。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6%,过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02%。
[0058] 对比例1
[005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60] 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061] 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062] 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063]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C。
[0064] S5.混合物C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黄丹和植物油,得到混合物D。
[0065] S6.持续加热搅拌至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0066]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067] 对比例2
[006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层3包括:312份艾叶。该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69] S1.将艾叶破碎后待用。
[0070] S2.将破碎后的艾叶放入煎煮器皿中。
[0071] S3.加入艾叶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072]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醋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0%,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0073] S5.将混合物C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C出现胶状现象。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0074] 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C凝胶完成胶体F。
[0075]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076] 对比例3
[007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层3包括:三七32份、艾叶280份。该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78] S1.将艾叶破碎后待用。
[0079] S2.将破碎后的艾叶放入煎煮器皿中。
[0080] S3.加入艾叶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081]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醋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0%,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0082] S5.将混合物C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C出现胶状现象。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0083] 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C凝胶完成胶体F。
[0084]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085] 对比例4
[008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40份。
[0087] 对比例5
[008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组份包括:白芷2份。
[0089] 对比例6
[009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91] 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092] 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和第二组分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093] 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094]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醋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0%,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0095] S5.混合物C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C出现胶状现象。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0096] S6.停止搅拌,待混合物C凝胶完成胶体F。
[0097] S7.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098]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针对妇女痛经,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艾灸穴位。于经期艾灸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经期自患者发现来经第一天起连续艾灸3天,每天一次,每次艾灸时间40分钟左右,温度40‑50℃。治疗期间避孕。
[0099] 参考《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前后医生依据患者主诉及表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数值分为:
[0100] 重度痛经:积分为l3‑l5分。
[0101] 中度痛经:积分为8‑12分。
[0102] 轻度痛经:积分为5‑7分。
[0103] 评分表如下:
[0104]
[0105]
[0106] 每组实验组选30位患者,参照组患者选30位,参照组采用电加热艾草包。每组患者均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每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差3岁以内,每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评分,以进行如下疗效判定:
[0107] 一、以每次治疗后患者疼痛感的下降为评价标准:
[0108] 显效:无痛感或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50%以上。
[0109] 有效: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25%‑50%。
[0110] 无效: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不足25%,或评分相比治疗前上升,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需停止艾灸。
[0111] 二、以每次治疗期间患者感觉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的时间为生效时间,以生效时间评价标准:
[0112] 显效:三次治疗平均生效时间低于20分钟,单次治疗生效时间不超过25分钟。
[0113] 有效:三次治疗平均生效时间为20‑40分钟,单次治疗评价一不为无效。
[0114] 弱效:单次治疗周期内患者无感觉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单次治疗评价一中没有无效评价。
[0115] 无效:单次治疗周期内患者无感觉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单次治疗评价一中存在无效评价。
[0116] 三、以患者完成治疗后下一次月经期的评分相比治疗前评分的下降为评价标准:
[0117] 显效:无痛感或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80%以上。
[0118] 有效: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50%‑80%。
[0119] 弱效: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30%‑50%。
[0120] 无效: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不足30%,或评分相比治疗前上升,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需停止艾灸。
[0121] 四、以患者完成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痛经的次数和复发时疼痛评分下降程度为评价标准。由于痛经复发是多源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本评价标准中排除了患者复发痛经的原因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未遵医嘱(如宫寒者于经期前或经期中食用生冷、未注意保暖,气虚血亏者于经期前或经期中过度劳累而未充分休息者,等)的复发次数。
[0122] 显效:无复发。
[0123] 有效:复发次数低于2次,且复发时无明显痛感。
[0124] 弱效:除显效、有效、无效外的复发情形。
[0125] 无效:复发次数4‑6次,或复发时有明显痛感,或复发时痛感上升。
[0126] 实验组合参照组治疗及评价结果如以下列表所示,其中:
[0127] 显效率=(显效人数)/30*100%。
[0128] 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弱效人数)/30*100%。
[0129] 表1.参照组评价结果
[0130]
[0131] 表2.实施例1实验组评价结果
[0132]
[0133] 表3.实施例2实验组评价结果
[0134]
[0135] 表4.实施例3实验组评价结果
[0136]
[0137] 表5.对比例1实验组评价结果
[0138]
[0139] 表6.对比例2实验组评价结果
[0140]
[0141] 表7.对比例3实验组评价结果
[0142]
[0143] 表8.对比例4实验组评价结果
[0144]
[0145] 表9.对比例5实验组评价结果
[0146]
[0147] 表10.对比例6实验组评价结果
[0148]
[0149] 通过以上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可知:
[0150] 1.由表1和表2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相比采用传统的电加热艾灸,本发明有效率可提升至100%,生效时间也从电加热艾灸包的显效13.3%提升至本发明的76.7%,即采用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绝大多数患者可在20分钟内感到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同时本发明三七艾灸贴也在复发率和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下降程度)相比传统电加热艾灸取得了有效率100%以及显效率的显著提升。可见,本发明三七艾灸贴在治疗妇女痛经方面,相比传统艾灸,在生效时间、治疗效果上均有了显著进步。
[0151] 2.由表2和表3对比可知,益母草、红花、干姜、当归、黄芪、巴戟天、川牛膝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治疗功效。
[0152] 3.由表2和表4对比可知,丙烯酸的加入不会导致本发明三七艾灸贴功效的下降。根据患者使用反馈信息可知,采用实施例3的三七艾灸贴,使用后药层完整度较好,不会出现破碎或掉渣的问题。采用实施例1的三七艾灸贴,部分患者使用后出现药层有碎渣脱落或药层开裂的问题。
[0153] 4.由表2和表5对比可知,采用传统的黑膏制备方法,不仅重金属含量较高,且药效的发挥不如本发明壳聚糖凝胶体系。
[0154] 5.由表1和表6对比可知,在仅含有艾草时,采用本发明结构的艾灸帖与电加热艾草包的效果较为相近,即本发明结构的艾灸帖可基本实现传统电加热艾草包的治疗效果。
[0155] 6.由表2和表7对比可知,第二组分的加入对本发明三七艾灸贴药效的发挥不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第二组分的加入可显著提升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生效时间,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二组分物质的相互配合可显著改善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透皮给药效率,使得药效可以及早发挥。
[0156] 7.由表2、表7、表8、表9对比可知,酸枣仁的加入对改善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生效时间起到主要作用,白芷单独加入时并无明显改善生效时间的作用,但是当白芷与酸枣仁一同使用时,可进一步提升酸枣仁的功效。
[0157] 8.由表2和表10对比可知,在本发明药层制备过程中,第二组分的加入并非随意选择或调整的,第二组分需要在第一组份较低温度下加入才能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如在高温状态下加入,则第二组分提升透皮给药效率的作用会明显下降。
[0158] 实施例4
[0159] 一种三七艾灸贴,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基层1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2,并在发热包层2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5。基层1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2处设有透气孔101,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101的气密帖6。发热包层2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3、棉布4。棉布4固定在基层1上。
[0160] 以质量份数计,药层3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0161] 以质量份数计,第一组份包括:三七25份、艾叶285份。
[0162] 以质量份数计,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8份、白芷2份。
[0163] 该药层3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164] 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165] 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166] 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5%,得到混合物B。
[0167] 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醋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0%,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0168] S5.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
[0169] S6.混合物D加热至38℃,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配合物E为β‑甘油磷酸钠,混合物D中β‑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0170] 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0171] 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
[0172] 实施例5
[017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还包括:川芎12份、鸡血藤25份、红花13份、忍冬藤8份、蒲公英22份、莪术7份。
[0174] 对比例7
[0175]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第一组份包括:艾叶310份。
[0176] 对比例8
[0177] 与对比例7的区别在于:不添加第二组分。
[0178] 对比例9
[0179]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第一组份包括:三七310份。
[0180] 对比例10
[0181] 与对比例9的区别在于:不添加第二组分。
[0182]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针对因软组织挫伤引起的血瘀肿痛,根据挫伤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艾灸穴位。每天艾灸2次,每次40分钟,两次艾灸间隔时间3‑5小时。
[0183] 以患者疼痛感消失,如有血瘀导致的瘀肿,则以肿痛均消失为治愈。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式如下:
[0184] 显效:治愈时间≤3天。
[0185] 有效:治愈时间为4‑7天。
[0186] 无效:热灸8天仍未达到治愈,或因出现不良反应而停止热灸。
[0187] 每组实验组选40位患者,参照组患者选40位,参照组采用电加热艾草包,每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差3岁以内。
[0188] 实验组合参照组治疗及评价结果如以下列表所示,其中:
[0189] 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40*100%。
[0190] 表11.软组织挫伤治疗效果对照表
[0191]
[0192]
[0193] 通过以上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可知:
[0194] 1.由实施例4和参照组对比可知,相比于传统电加热艾灸,本发明三七艾灸贴可显著改善艾灸对因软组织挫伤引起的血瘀肿痛的治疗效果。
[0195] 2.由实施例4和实施例5对比可知,川芎、鸡血藤、红花、忍冬藤、蒲公英、莪术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本发明三七艾灸贴的功效。
[0196] 3.由参照组、对比例7和对比例9对比可知,单纯采用艾草虽然也有治疗因软组织挫伤引起的血瘀肿痛的效果,但是治疗效果远低于纯三七热灸的效果,尤其是显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纯艾草的显效率远低于纯三七的显效率。
[0197] 4.由实施例4和对比例9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三七艾灸贴可实现传统三七贴对因软组织挫伤引起的血瘀肿痛的治疗效果。然而本发明三七艾灸帖中三七含量较少,艾草含量较高,而艾草的用药成本远远低于三七。因此本发明实现了以较低用药成本实现了原本需要较高用药成本采用实现的疗效。
[0198] 5.由对比例7、对比例8、对比例9和对比例10对比可知,本发明第二组分提高第一组份透皮给药效率主要针对的是对艾草有效成分的透皮给药效率提升,对三七有效成分的透皮给药效率提升不明显。
[019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