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涡轮风扇 / 涡轮风扇

涡轮风扇

申请号 CN02149479.7 申请日 2002-11-21 公开(公告)号 CN1239829C 公开(公告)日 2006-02-01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承天; 李浚世; 崔圣吾; 朴营民; 朴种汉;
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安装在空调等的机器上起到强制移动空气作用涡轮风扇。本发明的特征包括:形成吸入口的风扇罩;与上述风扇罩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相对,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并设置在中央并且通过发动机驱动的中枢;设置在上述风扇罩和中枢之间并将导入的空气向风扇圆周方向引导的多个扇翼;以及,为抵消上述固定部和中枢之间生成的突出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圆周设置一个把上述固定部和中枢形成一个曲线的曲面副材。本发明的涡轮风扇改善了中枢的构造,使空气更加容易地流入涡轮风扇内部,增加送风量,同时还使噪音减少的涡轮风扇。
权利要求

1.一种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形成吸入口的风扇罩;中枢,其与上述风扇罩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相对,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并设置在中央,并且通过发动机驱动;多个扇翼,其设置在上述风扇罩和中枢之间,并将导入的空气向风扇圆周方向引导;以及为抵消上述固定部和中枢之间生成的突出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圆周面设置一个把上述固定部和中枢形成一个曲线的曲面副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的侧面形状呈阶梯型,在球状体的上侧作成平面,在中央形成可插入中枢固定部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上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孔的内径从与所述中枢相碰一侧向孔的内部逐渐变小,是由紧贴在所述中枢曲面上的接触部,和从上述接触部的上端到上述曲面副材的上端形成具有一定内径的孔,且夹于上述中枢的曲面的插入部两个部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是形成向内凹进的曲面高帽状的圆锥体,其内侧形成一定空间可插入上述中枢的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是由吸音材料制成。

说明书全文

涡轮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空气调节等领域的机器上的通用装置或零部件中的起到强制移动空气作用的通风部件,特别是改善了中枢的构造,使空气更加容易地流入涡轮风扇内部,增加送风量,同时还使噪音减少的涡轮风扇。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涡轮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现有的涡轮风扇20。如图1所示,设置在空调等各种机器内部的卷轴1上,发动机10的旋转轴12连接在旋转中心,如果发动机10驱动,会在卷轴1内旋转并发生送风力,其构造如下:位于上述卷轴1的吸入口,附有吸入空气用的吸孔的风扇罩22,和与上述风扇罩22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相对,上述发动机10的旋转轴12连接在中央的中枢26,以及,设置在上述风扇罩22和中枢26之间,围绕中枢圆周方向保持一定间隔设置数个扇翼30,强制将导进上述风扇罩22吸入口侧的空气向风扇圆周方向引导。
上述风扇罩22正面形状呈环形,其半径与设置在对面的中枢26相比要相对大一些,向内凹进的曲面部随着圆周面形成,以此减少空气导入时的抗力。
上述中枢26的正面形状呈圆形,将其中央部位向前方突出,以慢慢减少从前方导入的空气抗力,同时将空气的移动方向转向风扇圆周方向并吐出。
还有,在上述中枢26突出的中央部位的内侧设置发动机10,在中央部位的正上方设置可插入发动机旋转轴12的固定部14。
并且,上述中枢26的半径要比风扇罩22相对小一些,这是为了能单独铸造涡轮风扇,便于金属型制作。
上述扇翼30的内侧断面成为弯曲状态,位于上述风扇罩22和中枢26内侧,靠近风扇罩的扇翼断面32的长度要与风扇罩圆周断面22a相同,靠近中枢的扇翼断面34与中枢圆周断面26a相比要向外侧突出一点。
此外,在上述卷轴1的吸入口设置钟形口40,这个钟形口中央形成吸孔,上述吸孔内部形成曲面,以便上述涡轮风扇20旋转时吸入空气。
现将上述现有涡轮风扇的运作过程说明如下:
首先,接通电源,发动机10驱动的同时旋转轴12就会带动上述中枢26旋转,中枢26的旋转力传达到数个扇翼30及风扇罩22,随之涡轮风扇20就会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这时,钟形口40前方的空气由于扇翼30所产生的送风力依次通过钟形口40及风扇罩22,吸到风扇罩22和中枢26的内侧,再由中枢26和数个扇翼30吐向风扇的圆周方向。
但是,现有涡轮风扇因为向前突出的中枢26中央插入发动机10旋转轴12的固定部14,所以通过风扇罩22的吸孔吸入的空气随着中枢26的曲面其行进方向转向风扇圆周方向时,由于在上述固定部14所生成的突出部产生抗力,因此就会出现风扇送风效率减少,噪音也随之增加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涡轮风扇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涡轮风扇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涡轮风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涡轮风扇,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涡轮风扇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涡轮风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涡轮风扇,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抵消在中枢的中央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和中枢之间形成的突出部,设置一个在突出部形成曲面的曲面附材,通过风扇罩吸入的空气随着中枢的曲面向风扇的圆周方向转换其行进方向时,可将空气的抗力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提高送风效率,还降低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涡轮风扇,其特点包括:形成吸入口的风扇罩和,与上述风扇罩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相对,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并设置在中央并且通过发动机驱动的中枢和,设置在上述风扇罩和中枢之间并将导入的空气向风扇圆周方向引导的多个扇翼,以及,为抵消上述固定部和中枢之间生成的突出部,在上述固定部的圆周设置一个把上述固定部和中枢形成一个曲线的曲面副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涡轮风扇,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的侧面形状呈阶梯型,在球状体的上侧作成平面,在中央形成可插入中枢固定部的孔。
前述的涡轮风扇,其中所述孔的内径从与所述中枢相碰一侧向孔的内部逐渐变小,是由紧贴在所述中枢曲面上的接触部,和从上述接触部的上端到上述曲面副材的上端形成具有一定内径的孔,且夹于上述中枢的曲面的插入部两个部分组成。
前述的涡轮风扇,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是形成向内凹进的曲面高帽状的圆锥体,其内侧形成一定空间可插入上述中枢的固定部。
前述的涡轮风扇,其中所述的曲面副材是由吸音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特殊结构的涡轮风扇的优点在于: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与设置中枢的部位生成突出部,为使固定部和中枢形成曲面设置一个曲面副材,使通过风扇罩导入的空气便于转向风扇圆周方向,进而提高涡轮风扇的送风力,加之通过由吸音材料制成的曲面副材,噪音也会随之减少。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涡轮风扇,为抵消在中枢的中央插入发动机旋转轴的固定部和中枢之间形成的突出部,设置一个在突出部形成曲面的曲面附材,通过风扇罩吸入的空气随着中枢的曲面向风扇的圆周方向转换其行进方向时,可将空气的抗力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提高送风效率,还降低噪音。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且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涡轮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涡轮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曲面副材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涡轮风扇另一实施例的侧断面图。
图5是图4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曲面副材的外形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的标记:1-卷轴                     10-发动机
12-旋转轴                          14-固定部20-涡轮风扇                        22-风扇罩22a-风扇罩圆周断面                 26-中枢26a-靠近中枢的扇翼断面             30-扇翼32-靠近风扇罩的扇翼断面            34-中枢圆周断面40-钟形口                          51-卷轴60-发动机                          62-旋转轴70-涡轮风扇                        72-风扇罩72a-风扇罩圆周断面                 76-中枢76a-中枢圆周断面                   76b-固定部80-扇翼                            82-靠近风扇罩的扇翼断面84-靠近中枢的扇翼断面              90-钟形口100-曲面副材                       102-孔102a-接触部                        102b-插入部151-卷轴                           160 -发动机162-旋转轴                         170-涡轮风扇172-风扇罩                         176-中枢176a-固定部                        180-扇翼200-曲面副材                       202-空间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涡轮风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2是根据本发明涡轮风扇的一个实施事例的侧断面图。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涡轮风扇70的构造如下:其包括:形成吸孔并设置在卷轴51内侧的风扇罩72;与风扇罩72保持一定的间隔并相对,连接在发动机60并被其驱动的中枢76;设置在上述风扇罩72和中枢76之间并向圆周方向保持一定间隔,可将通过风扇罩72导入的空气转向中枢76向风扇圆周方向并吐出的多个扇翼80;设置在中枢76中央,将通过风扇罩72导入的空气抗力减少到最小程度并能转换其行进方向的曲面副材100。
上述风扇罩72正面形状呈环形并形成吸入口,向内凹进的曲面随着圆周面形成,所以便于吸入的空气转向风扇圆周方向。
上述中枢76正面呈圆形,中央部位凸向风扇罩72的正面,所以通过风扇罩72吸入的空气随凸出的中央部位的曲面,更利于转向风扇的圆周方向。
还有,在上述中枢76凸出的中央部位的内侧设置发动机60,插入发动机旋转轴62的四角型固定部76b凸出在中枢76中央部位的正中间。
另外,上述中枢76的半径要比风扇罩72的相对小一些,这是为了能单独铸造涡轮风扇,便于金属型制作。
还有,在上述中枢76和固定部76b之间形成的突出部设置一个把突出部填满并把上述固定部76b和中枢76形成一个曲线的曲面副材100,这样可将通过风扇罩72导入的空气,沿着中枢76的曲面转向风扇的圆周方向时的空气抗力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此,上述曲面副材100,如图3所示,为使其侧面形状呈阶梯型,在球状体的上侧作成平面,在中央形成可插入中枢76固定部76b的孔102,这个孔102应能插进固定部76b和中枢76之间形成的突出部。
在此,上述孔102的内径从与上述中枢76相碰一侧向孔102的内部逐渐变小,其构造是由紧贴在上述中枢76曲面上的接触部102a和,从上述接触部102a的上端到上述曲面副材100的上端形成一定内径的孔,可插进上述中枢76固定部76b的插入部102b两个部分组成。
接着,上述曲面副材100可抵消中枢76和固定部76b之间的突出部,在减少噪音的同时由聚氨酯泡沫等吸音材料构成,还可倍加降低噪音的效果。
上述扇翼80内侧断面呈弯曲状,位于上述风扇罩72和中枢76的内侧,扇翼80靠近风扇罩的断面82的长度要与风扇罩圆周断面72a长度相同,扇翼80靠近中枢的断面84长度要比中枢圆周断面76a向外再凸出些。
另外,在上述卷轴51的吸入口设置钟形口90,这个钟形口中央形成吸孔,上述吸孔内部形成曲面,便于上述涡轮风扇70旋转时吸入空气。
由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涡轮风扇的运作过程如下:首先,接通电源,发动机60驱动起来,旋转轴62就会带动上述中枢76旋转,中枢76的旋转力传达到数个扇翼80及风扇罩72,涡轮风扇70就以旋转轴62为中心旋转起来。
这时,钟形口90前方的空气由扇翼80所生成的送风力,依次通过钟形口90及风扇罩72,吸到风扇罩72和中枢76的内侧,由中枢76和数个扇翼80吐向风扇圆周方向。
这时,因为在与发动机60旋转轴62相连的固定部76b和中枢76之间形成的突出部上设置了曲面副材100,中枢76和固定部76b形成一个曲线,通过风扇罩72导入的空气随着这一曲线容易转换其行进方向,所以会提高风扇的送风效率,加之通过由吸音材料制成的曲面副材100噪音也会减少。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涡轮风扇另一实施例的侧断面图。
本发明的涡轮风扇另一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是在卷轴151的吸入口内侧设置涡轮风扇170,涡轮风扇170包括风扇罩172,中枢176,多个扇翼180,曲面副材200。但是上述曲面副材200与前一实施例不同,其侧面形状呈高帽状。
参见图5所示,上述曲面副材200的特征在于是在球状体斜面形成向内凹进的曲面高帽状,其内侧形成空间部202,将中枢176的固定部176a及发动机160的旋转轴162囊括其中。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涡轮风扇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