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专利标题: 一种基于残能驱动的全组分回收废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 申请号:CN202411241580.3 申请日:2024-09-05
- 公开(公告)号:CN1191209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 发明人: 孙峙 , 王玥 , 李成 , 钱小龙 , 王宏亮 , 郑晓洪 , 吕伟光 , 康飞
-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过程大厦
- 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专利权人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过程大厦
- 代理机构: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王道川
- 主分类号: C22B7/00
- IPC分类号: C22B7/00 ; H01M10/54 ; H01M10/0525 ; C22B26/12 ; C22B47/00 ; C22B1/00 ; C22B15/00 ; C22B21/00 ; C22B23/00 ; C01B32/215 ; C01G45/10 ; C01D15/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残能驱动的全组分回收废锂离子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残余电量的废锂离子电池置于充满惰性气体的密闭环境中,诱导电池发生内短路,使残余电量转化为热量,进而引发隔膜和电解液受热分解,得到内短路产物;将内短路产物进行破碎和筛分,得到的筛下物为黑粉1号,筛上物为集流体箔;使用浸出剂对黑粉1号进行浸出,得到浆料;对浆料进行湿式磁选以分离出金属粉,余留物为黑粉2号和含锂浸出液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方法简化了废电池的回收流程,充分利用了电池自身的残余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和回收效率,且几乎不存在能量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IPC结构图谱:
C | 化学;冶金 |
--C22 | 冶金(铁的冶金入C21);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
----C22B | 金属的生产或精炼;原材料的预处理 |
------C22B7/00 | 处理非矿石原材料(如废料)以生产有色金属或其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