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专利标题: 一种生物质气化耦合碱性电解槽制氢的二甲醚-电联产工艺
- 申请号:CN202411811478.2 申请日:2024-12-10
- 公开(公告)号:CN1198756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 发明人: 崔培哲 , 马茹茹 , 王英龙 , 李鑫 , 朱兆友
- 申请人: 青岛科技大学
- 申请人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 专利权人: 青岛科技大学
- 当前专利权人: 青岛科技大学
- 当前专利权人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 主分类号: C10J3/72
- IPC分类号: C10J3/72 ; F01K25/10 ; F01K27/00 ; C07C29/151 ; C07C31/04 ; C07C41/09 ; C07C4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耦合碱性电解槽制氢的二甲醚‑电联产工艺,气化炉以蒸汽和氧气为气化剂,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粗合成气Syngas。粗合成气的热量可以通过换热器加热气化剂水蒸汽,通过换热器将合成气的多余热量传递到超临界状态下的CO2,进行循环发电。由于合成气中含有H2S,会干涉后面甲醇的合成,因此设置了一个分离器将Syngas 2中的H2S进行脱除。经过余热利用和净化后的合成气Syngas 3,不能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碱性电解水单元产生氢气与合成气Syngas 3混合,使合成气的SN达到2.03,满足甲醇合成的需求。气体Syngas 4经过冷却和压缩后进入甲醇合成反应器,产生甲醇和其他气体。甲醇经过加热和压缩后进入DME合成反应器。反应器出口物流经过冷却后进入蒸馏塔,将DME分离出来。蒸馏塔底部出口物流进入蒸馏塔将甲醇和水分离,其中甲醇循环回R‑DME。该系统创新地耦合碱性电解水制氢单元和S‑CO2布雷顿循环单元,可将玉米秸秆生物质高效地转化为DME和电力。
IPC结构图谱:
C | 化学;冶金 |
--C10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含一氧化碳的工业气体;燃料;润滑剂;泥煤 |
----C10J | 由固态含碳物料生产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合成气或生产含这些气体的混合物;空气或其他气体的增碳 |
------C10J3/00 | 由固态含碳燃料制造含一氧化碳的可燃气体 |
--------C10J3/72 | .其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