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

申请号 CN202410244755.X 申请日 2024-03-05 公开(公告)号 CN11788543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南京迅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东;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其涉及彩色印刷领域技术领域,其包括: 箱体 ,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给纸单元、印刷单元、烘干单元和收纸单元;待印件的一端与给纸单元相连接,并分别穿过印刷单元和烘干单元,另一端与收纸单元相连接;印刷单元包括印刷机构、刮刀机构、清洗机构、油墨箱和干燥箱;印刷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内 侧壁 上,用于印刷待印件;刮刀机构的两端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且与印刷机构的印刷辊相抵接;印刷辊上设置有若干印刷槽;清洗机构设置在印刷机构的一侧;油墨箱与印刷机构相连接;干燥箱设置在箱体的内侧壁上,且邻近印刷机构设置。本申请利用油墨箱内的匀墨组件能够充分的搅拌油墨,保证了油墨的品质,提高了印刷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给纸单元、印刷单元(2)、烘干单元和收纸单元;待印件的一端与所述给纸单元相连接,并分别穿过所述印刷单元(2)和所述烘干单元,另一端与所述收纸单元相连接;
所述印刷单元(2)包括印刷机构(3)、刮刀机构(4)、清洗机构(5)、油墨箱(6)和干燥箱(7);所述印刷机构(3)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用于印刷待印件;所述刮刀机构(4)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印刷机构(3)的印刷辊(31)相抵接;所述印刷辊(31)上设置有若干印刷槽(32);所述清洗机构(5)设置在所述印刷机构(3)的一侧;所述油墨箱(6)与所述印刷机构(3)相连接;所述干燥箱(7)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且邻近所述印刷机构(3)设置;
所述油墨箱(6)内设置有匀墨组件,所述油墨箱(6)上设置有动组件(61),所述匀墨组件包括第一匀墨件(62)和第二匀墨件(63),所述动力组件(61)与所述第一匀墨件(62)和所述第二匀墨件(63)相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匀墨件(62)与所述第二匀墨件(63)转动,且所述第一匀墨件(62)和所述第二匀墨件(63)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匀墨件(62)设置在所述第二匀墨件(63)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构(3)还包括压力辊(33)和墨盒(34),所述印刷辊(31)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压力辊(33)位于所述印刷辊(31)的一侧,且能够与所述印刷辊(31)相抵或分离,代印件设位于所述压力辊(33)和所述印刷辊(31)之间;所述墨盒(34)设置在所述印刷辊(31)的下方,且与所述油墨箱(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61)包括匀墨驱动器、主动轮(611)、从动轮(612)、连接皮带(613)、连接杆(614)和旋转齿条(615);所述主动轮(611)与所述匀墨驱动器连接,所述从动轮(612)设置在所述主动轮(611)的一侧,且均套设在所述连接皮带(613)内;所述连接杆(614)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612)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齿条(615)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齿条(615)与所述第一匀墨件(6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匀墨件(62)包括第一旋转器(621)、第一搅拌杆(624)和第一搅拌板(625);所述第一旋转器(6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主动齿(622),底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623),所述第一主动齿(622)的外侧套设有限位套(626),所述旋转齿条(615)穿过所述限位套(626),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622)相啮合;所述第一锥形齿(623)与所述第二匀墨件(63)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6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器(621)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板(62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匀墨件(63)包括第二旋转器(631)、第二搅拌杆(635)、第二搅拌板(636)和中间旋转器(633);所述第一旋转器(621)和所述第二旋转器(631)套设在同一根轴上,所述中间旋转器(633)穿过轴,且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锥形齿(634);所述第二旋转器(63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锥形齿(632);两个所述第三锥形齿(63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锥形齿(623)相啮合,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齿(632)啮合;所述第二搅拌杆(63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器(631)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板(636)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机构(4)包括刮刀驱动器(41)、固定齿(42)、移动锥齿(43)、螺纹杆(44)、移动筒(45)和刮刀板(46);所述固定齿(42)邻近所述印刷机构(3)设置,且固定齿(42)的一侧面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齿,所述移动锥齿(43)与所述固定齿(42)上的齿相啮合;所述移动锥齿(43)内套设有螺纹杆(44),螺纹杆(44)的一端与所述刮刀驱动器(4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筒(45)螺纹连接;所述移动筒(45)与所述刮刀板(4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5)包括清洗筒(51)、清洗器(53)和移动驱动器(52),所述清洗器(53)设置在所述清洗筒(51)上,且与所述印刷槽(32)在所述印刷辊(31)上的位置对应一致,所述清洗筒(51)与所述刮刀机构(4)位于所述印刷辊(31)相对的一侧,且内部设有清洗剂;所述移动驱动器(5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清洗筒(51)的两端相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清洗筒(51)移动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器(53)包括发热隔层(534)、喷管(531)、毛刷(532)和加压(533);所述喷管(531)设置在所述清洗筒(51)上,且与所述清洗筒(5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加压泵(533)设置在所述清洗筒(51)上,且与所述喷管(531)相连接;所述发热隔层(534)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喷管(531)的管壁内;所述毛刷(532)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喷管(5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7)包括加热组件(71)和排组件(72),所述排风组件(72)与所述加热组件(71)相连接;所述加热组件(71)包括若干根加热管(711)和风扇(712),所述风扇(712)设置在所述加热管(711)和所述印刷辊(31)之间;所述排风组件(72)排风箱(721)和吸风泵(722);所述排风箱(721)设置在所述干燥箱(7)的底部,且与所述干燥箱(7)相通;所述排风箱(721)靠近所述箱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723)和出风通道(724);所述吸风泵(722)设置在所述排风箱(721)内,且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干燥箱(7)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的管道邻近所述出风通道(724)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2)还包括回收机构(8),所述回收机构(8)包括回收箱(81)、第一回收通道(82)、第二回收通道(83)和溢流通道(84);所述回收箱(81)设置在所述墨盒(34)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回收通道(82)、所述溢流通道(84)均设置在所述墨盒(34)和所述回收箱(81)之间;所述第二回收通道(83)设置在所述回收箱(81)和所述油墨箱(6)之间,且所述第二回收通道(83)上设置有压力泵。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彩色印刷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0002] 凹版印刷机是一种高效、多色的印刷设备,专设计用于在各种材料上进行高质量的图案和文字印刷。凹版印刷时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其特点是在凹版上的图案或文字部分储存油墨,然后通过压将油墨转移到印刷材料上,通常是纸张、塑料或金属。这种印刷机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纺织品、纸张等的彩色印刷领域。
[0003] 早期的凹版印刷机为单色或双色,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印刷质量受操作者技能影响较大。随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发展了四色及更多色彩的凹版印刷机,并引入了自动化控制,使得调色、上墨、压印等过程更加精准和稳定。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八色凹版印刷机实现了更高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0004] 但是,现有的八色凹版印刷机在进行印刷时,需要预先存储一定量的油墨,存储在油墨箱中的油墨由于长时间放置会产生分层或沉淀的现象,导致印刷到纸张上的油墨品质降低,从而降低了印刷的效果,浪费了资源,提高了成本。此外,长时间使用后的印刷机的印刷辊也存在油墨粘结等问题,导致影响印刷效果,目前没有针对印刷辊的凹槽清洗的装置。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八色凹版印刷机油墨分层或沉淀导致印刷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
[0006] 本申请提供的八色凹版印刷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八色凹版印刷机,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给纸单元、印刷单元、烘干单元和收纸单元;待印件的一端与所述给纸单元相连接,并分别穿过所述印刷单元和所述烘干单元,另一端与所述收纸单元相连接;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印刷机构、刮刀机构、清洗机构、油墨箱和干燥箱;所述印刷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用于印刷待印件;所述刮刀机构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印刷机构的印刷辊相抵接;所述印刷辊上设置有若干印刷槽;所述清洗机构设置在所述印刷机构的一侧;所述油墨箱与所述印刷机构相连接;所述干燥箱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且邻近所述印刷机构设置;所述油墨箱内设置有匀墨组件,所述油墨箱上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匀墨组件包括第一匀墨件和第二匀墨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一匀墨件和所述第二匀墨件相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匀墨件与所述第二匀墨件转动,且所述第一匀墨件和所述第二匀墨件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匀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匀墨件的外侧。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印刷机构对待印件进行印刷,利用刮刀机构能够对印刷机构的印刷辊表面上的油墨进行刮取,以能够保证印刷槽内的油墨沾附到纸张上,提高了印刷的可靠性。利用清洗机构能够对长时间时候后的印刷机构上的印刷槽进行清洗,避免印刷槽内的粘结凝固的油墨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印刷的品质,此外还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利用油墨箱能够实时为印刷机构提供油墨,利用油墨箱内的匀墨组件,能够不断的对油墨箱内存储的油墨进行搅拌,避免了油墨由于长时间放置导致的分层或沉淀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印刷的品质,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成本。利用干燥箱能够在清洗机构对印刷机构清洗后进行干燥处理,降低空气中的湿度,避免湿度太大影响纸张的干燥性,提高了印刷的品质和效果。
[0008]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印刷机构还包括压力辊和墨盒,所述印刷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压力辊位于所述印刷辊的一侧,且能够与所述印刷辊相抵或分离,代印件设位于所述压力辊和所述印刷辊之间;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印刷辊的下方,且与所述油墨箱相连接。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力辊能够将纸张压附在印刷辊上,保证印刷槽内的油墨能够可靠的、稳定的沾附在纸张上,提高了印刷的可靠性。
[0010]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匀墨驱动器、主动轮、从动轮、连接皮带、连接杆和旋转齿条;所述主动轮与所述匀墨驱动器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的一侧,且均套设在所述连接皮带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齿条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齿条与所述第一匀墨件相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匀墨驱动器驱动主动轮转动,并带动连接皮带和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旋转齿条在第一匀墨件上移动,为动力组件驱动第一匀墨件转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匀墨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印刷效果。
[0012]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匀墨件包括第一旋转器、第一搅拌杆和第一搅拌板;所述第一旋转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主动齿,底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主动齿的外侧套设有限位套,所述旋转齿条穿过所述限位套,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相啮合;所述第一锥形齿与所述第二匀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板相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旋转器与旋转齿条啮合,保证了动力组件能够稳定的带动第一匀墨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搅拌板在油墨箱内翻转、搅拌油墨,提高了匀墨的效果。
[0014]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匀墨件包括第二旋转器、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板和中间旋转器;所述第一旋转器和所述第二旋转器套设在同一根轴上,所述中间旋转器穿过轴,且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锥形齿;所述第二旋转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锥形齿;两个所述第三锥形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锥形齿相啮合,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齿啮合;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板相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间旋转器的第三锥形齿与第一锥形齿啮合,且与第二锥形齿啮合,能够保证第一匀墨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匀墨件与其反向旋转,保证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油墨箱内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搅拌油墨,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油墨的均匀度,提高了印刷效果。
[0016]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刮刀机构包括刮刀驱动器、固定齿、移动锥齿、螺纹杆、移动筒和刮刀板;所述固定齿邻近所述印刷机构设置,且固定齿的一侧面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齿,所述移动锥齿与所述固定齿上的齿相啮合;所述移动锥齿内套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刮刀驱动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筒螺纹连接;所述移动筒与所述刮刀板相连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此设置能够驱动刮刀板移动以调节刮刀板的位置的同时,还能调节刮刀板的度,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后刮刀板与印刷辊不贴合时,调节刮刀板的位置,使得刮刀板与印刷辊的表面贴合,避免了印刷辊上出现刮刀痕迹或油墨刮痕的情况,提高了印刷品质。
[0018]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筒、清洗器和移动驱动器,所述清洗器设置在所述清洗筒上,且与所述印刷槽在所述印刷辊上的位置对应一致,所述清洗筒与所述刮刀机构位于所述印刷辊相对的一侧,且内部设有清洗剂;所述移动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清洗筒的两端相连接,能够驱动所述清洗筒移动和转动。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洗筒能够为清洗器提供清洗剂,并通过清洗器设置在清洗筒上的位置与印刷槽在印刷辊上的位置对应一致的设置,能够准确的清洗印刷槽内的油墨污垢,避免印刷槽内的污垢难以被清洗导致残留的情况,提高了清洗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0020]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清洗器包括发热隔层、喷管、毛刷和加压;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清洗筒上,且与所述清洗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加压泵设置在所述清洗筒上,且与所述喷管相连接;所述发热隔层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喷管的管壁内;所述毛刷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喷管上。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发热隔层轴向设置在喷管的管壁内,能够对喷管进行加热,以能够对喷管内流经的清洗剂加热,提高了清洗剂清洗污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清洗的效果。利用毛刷能够擦拭印刷槽内的污渍,进一步提高了清洗的效果。利用加压泵能够增加喷管喷射的压力,进而增加了清洗剂喷射在印刷槽内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0022]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干燥箱包括加热组件和排组件,所述排风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根加热管和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印刷辊之间;所述排风组件排风箱和吸风泵;所述排风箱设置在所述干燥箱的底部,且与所述干燥箱相通;所述排风箱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和出风通道;所述吸风泵设置在所述排风箱内,且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干燥箱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的管道邻近所述出风通道设置。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热组件能够对清洗后的印刷辊进行烘干,避免清洗后的印刷辊和印刷槽上存在水渍的情况,保证了印刷的品质,同时也降低了空气中的湿度,避免纸质受潮,为纸张的印刷提供保障。利用排风组件,能够对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风进行过滤排出,保证了加热组件内的温度恒定,避免了温度过高对器械造成影响,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0024]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印刷单元还包括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箱、第一回收通道、第二回收通道和溢流通道;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墨盒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回收通道、所述溢流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墨盒和所述回收箱之间;所述第二回收通道设置在所述回收箱和所述油墨箱之间,且所述第二回收通道上设置有压力泵。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回收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回收通道和第二回收通道回收墨盒内多余的油墨,为清洗墨盒提供便捷,也能够将油墨传输回油墨箱中,避免油墨长时间放置在墨盒内导致沉淀、分层的情况,保证了油墨的品质。利用溢流通道能够避免墨盒中的油墨过多溢出的情况出现。利用排水通道能够通过将清洗后的污水通过回收箱排出。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匀墨组件能够在油墨箱内不同位置进行不同方向的翻转和搅拌,提高了匀
墨的效果,避免油墨长时间存储导致的分层或沉淀现象的出现,保证了油墨的品质,提高了印刷的效果,避免资源的浪费;
2.利用清洗机构能够对长时间印刷的印刷辊以及印刷辊上的印刷槽进行清洗,避
免印刷槽内粘结凝固的油墨对下一次印刷产生影响,提高了印刷的品质和机器的使用寿命;
3.利用刮刀机构能够在调节刮刀板位置的同时调节刮刀板的角度,避免刮刀板与
印刷辊之间产生间隙导致待印件上出现多余的油墨痕迹,提高了印刷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内部部分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截面图。
[0030]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刮刀机构和部分刮刀板的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油墨箱的内部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3]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干燥箱的截面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印刷单元;3、印刷机构;31、印刷辊;32、印刷槽;33、压力辊;34、墨盒;4、刮刀机构;41、刮刀驱动器;42、固定齿;43、移动锥齿;44、螺纹杆;45、移动筒;46、刮刀板;5、清洗机构;51、清洗筒;52、移动驱动器;53、清洗器;531、喷管;532、毛刷;533、加压泵;534、发热隔层;6、油墨箱;61、动力组件;611、主动轮;612、从动轮;613、连接皮带;614、连接杆;615、旋转齿条;62、第一匀墨件;621、第一旋转器;622、第一主动齿;623、第一锥形齿;624、第一搅拌杆;625、第一搅拌板;626、限位套;63、第二匀墨件;631、第二旋转器;632、第二锥形齿;633、中间旋转器;634、第三锥形齿;635、第二搅拌杆;636、第二搅拌板;7、干燥箱;71、加热组件;711、加热管;712、风扇;72、排风组件;721、排风箱;722、吸风泵;723、过滤网;724、出风通道;8、回收机构;81、回收箱;82、第一回收通道;83、第二回收通道;84、溢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003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0038] 本申请的八色凹版印刷机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给纸单元、印刷单元2、烘干单元和收纸单元。待印件为纸张,纸张的一端连接在给纸单元上,另一端分别穿过印刷单元2和烘干单元,并连接在给纸单元上。
[0039] 如图1、2、3所示,印刷单元2包括印刷机构3、刮刀机构4、清洗机构5、油墨箱6、干燥箱7和回收机构8。印刷机构3包括印刷辊31、压力辊33和墨盒34。印刷辊3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且一端延伸并与电机相连接,电机安装在箱体1上。印刷辊31的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印刷槽32。压力辊33设置在印刷辊31的上方,压力辊3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且在箱体1外侧连接有气缸,气缸驱动压力辊33在竖向上移动,以能够与印刷辊31相抵接或分离。待印纸张设置在印刷辊31与压力辊33之间。墨盒34的两端连接在箱体1上,且位于印刷辊31的下方,并与油墨箱6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0040] 气缸驱动压力辊33,并带动待印纸张移动,使其压在印刷辊31上,电机驱动印刷辊31转动,印刷辊31浸在墨盒34内的部分沾上油墨,印刷辊31转动后在经过刮刀机构4后,表面的油墨被刮取下来;再转动直至带有油墨的印刷槽32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印刷槽32内的油墨被沾附在纸张上,最后纸张被输送至烘干单元后被收卷在收纸单元上。
[0041] 如图2、3、4所示,刮刀机构4包括刮刀驱动器41、固定齿42、移动锥齿43、螺纹杆44、移动筒45和刮刀板46。两个固定齿42分别设置在墨盒34内相对的内侧壁上,且相对的一侧面上沿外圈周向设置有一圈倾斜向外的齿。在固定齿4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刮刀驱动器41,刮刀驱动器41为刮刀电机,刮刀电机与移动锥齿43相连接,移动锥齿43转动设置在齿上,且刮刀电机通过连接板与固定齿42相连接;换言之,移动锥齿43在刮刀电机的驱动下,以固定齿42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在固定齿42的外圈上做圆周运动。移动锥齿43内穿设有螺纹杆44,螺纹杆44的一端与刮刀电机相连接,螺纹杆44的另一端与移动筒45螺纹连接,移动筒45安装在刮刀板46上。此外,还包括刮刀盒,将刮刀机构4包裹起来,刮刀板46的刀头端伸出刮刀盒。
[0042] 启动刮刀电机,刮刀电机驱动移动锥齿43在固定齿42上做圆周运动,与此同时穿设在移动锥齿43内的螺纹杆44随着移动锥齿43一同转动,与螺纹杆44螺纹连接的移动筒45带着刮刀板46移动,以调节刮刀板46的位置或角度,使刮刀板46紧紧贴合在印刷辊31表面。
[0043] 如图2、3、5所示,油墨箱6设置在墨盒34的上方,油墨箱6上设置有进墨口,底部设置有出墨管道,出墨管道的输出端伸入墨盒34内。油墨箱6内设置有匀墨组件,油墨箱6上设置有动力组件61,匀墨组件包括第一匀墨件62和第二匀墨件63。动力组件61与第一匀墨件62和第二匀墨件63相连接,并驱动第一匀墨件62与第二匀墨件63转动,且第一匀墨件62和第二匀墨件63旋向相反,第一匀墨件62设置在第二匀墨件63的外侧,即第二匀墨件63被第一匀墨件62包围。
[0044] 如图6所示,动力组件61包括匀墨驱动器、主动轮611、从动轮612、连接皮带613、连接杆614和旋转齿条615。主动轮611与匀墨驱动器连接,从动轮612设置在主动轮611的一侧,且主动轮611和从动轮612均套设在连接皮带613内。连接杆614的一端与从动轮612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旋转齿条615的端部转动连接。
[0045] 第一匀墨件62包括第一旋转器621、第一搅拌杆624和第一搅拌板625。第一旋转器6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主动齿622,底部设置有第一锥形齿623,第一主动齿622的外侧转动套设有限位套626,旋转齿条615套设在限位套626内,并与第一主动齿622相啮合。第一搅拌杆62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旋转器621上,另一端与第一搅拌板625相连接,且第一搅拌杆624呈“L”型。第一搅拌板625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设置。
[0046] 第二匀墨件63包括第二旋转器631、第二搅拌杆635、第二搅拌板636和中间旋转器633。第一旋转器621和第二旋转器631套设在同一根轴上,中间旋转器633穿过轴,且与轴垂直设置,并且中间旋转器633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三锥形齿634。第二旋转器63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锥形齿632,两个第三锥形齿634的分别与第一锥形齿623、第二锥形齿632相啮合,实现了第一匀墨件62转动并带动第二匀墨件63反向转动的效果。第二搅拌杆635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旋转器631上,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板636相连接,第二搅拌杆635呈“L”型。第二搅拌板
636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设置。
[0047] 启动匀墨电机,匀墨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611转动,并带动连接皮带613和从动轮61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614以及与连接杆614连接的旋转齿条615转动,旋转齿条615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主动齿622转动,并带动第一搅拌板625在油墨箱6内转动。第一匀墨件62底部的一锥形齿转动并带动第三锥形齿63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632转动,带动第二匀墨件63和第二搅拌杆635转动,第二搅拌板636在油墨箱6内与第一搅拌板625做反方向的转动。
[0048] 如图2、3、6所示,清洗机构5包括清洗筒51、清洗器53和移动驱动器52。清洗器53设置在清洗筒51上,且与印刷槽32在印刷辊31上的位置对应一致。清洗器53包括发热隔层534、喷管531、毛刷532和加压泵533。喷管531设置在清洗筒51上,且与清洗筒51的内部相连通。加压泵533设置在清洗筒51上,且与喷管531的一端相连接。发热隔层534沿轴向设置在喷管531的管壁内。毛刷532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喷管531外部上。
[0049] 清洗筒51与刮刀机构4位于印刷辊31相对的一侧,且内部装有清洗剂。清洗筒51一端连接有注入管道。移动驱动器52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与清洗筒51的两端相连接,能够驱动清洗筒51移动并靠近印刷辊31。移动驱动器52为气缸,气缸驱动清洗筒51靠近或远离印刷辊31。
[0050] 启动移动驱动器52,清洗筒51靠近驱动辊移动,直至与驱动辊表面相抵,此时喷管531和毛刷532伸入印刷槽32内。加压泵533驱动喷管531喷出清洗剂,发热隔层534对喷管
531加热,喷管531喷出清洗剂对印刷槽32进行冲洗,毛刷532对印刷槽32进行清洗和擦除。
[0051] 如图2、3、7所示,干燥箱7包括加热组件71和排风组件72。排风组件72与加热组件71相连通。加热组件71包括若干根加热管711和风扇712,风扇712设置在加热管711和印刷辊31之间。排风组件72排风箱721和吸风泵722。排风箱721设置在干燥箱7的底部,且与干燥箱7相通。排风扇712靠近箱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网723和出风通道724。吸风泵722设置在排风箱721内,且一端通过管道与干燥箱7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的管道出口邻近出风通道724设置。
[0052] 打开加热管711和风扇712,风扇712将热风定向吹向印刷辊31及印刷辊31的四周,能够对清洗后的印刷机构3快速烘干。打开吸风泵722,将干燥箱7的热风抽取并从出风通道724排出,保证了干燥箱7内的温度恒定。
[0053] 如图2、3所示,回收机构8包括回收箱81、第一回收通道82、第二回收通道83和溢流通道84。回收箱81设置在墨盒34的下方,且固定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第一回收通道82、溢流通道84均设置在墨盒34和回收箱81之间。第二回收通道83设置在回收箱81和油墨箱6之间,且第二回收通道83上设置有压力泵。回收箱81的底部设置有带门的出料管道。第一回收通道82、溢流通道84上均设置有过滤网723,第一回收通道82上还均设有阀门。
[0054] 墨盒34内的油墨太多,超过溢流通道84顶部时,油墨通过溢流通道84流入回收箱81。印刷机长时间不使用,即打开第一回收通道82上的阀门,墨盒34内的油墨被排入回收箱
81内。打开压力泵,回收箱81内的油墨通过第二回收通道83回到油墨箱6内。
[0055] 本实施例的八色凹版印刷机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打开给纸单元,待印纸张穿过印刷单元2被印刷,再穿过烘干单元被烘干,最后通过收纸单元被收卷。
[0056] 待印纸张经过印刷单元2时,气缸驱动压力辊33下移并与转动的印刷辊31抵接,将待印纸张抵接在印刷辊31上。打开油墨箱6,油墨箱6内的油墨通过管道流入墨盒34内,直至印刷辊31部分浸润在油墨内。启动刮刀机构4,刮刀板46刮取印刷辊31表面的油墨,刮取的油墨落回墨盒34内。印刷槽32内的油墨转动经过纸张时,油墨被沾附在纸张上。在此期间油墨箱6内的匀墨机构一直对油墨进行搅拌。
[0057] 在印刷机长时间印刷后,取下给纸单元和收纸单元,启动移动驱动器52,驱动清洗筒51靠近并抵接在驱动辊上,且清洗筒51转动,通过毛刷532和喷管531对驱动辊、驱动槽以及墨盒34进行清洗。清洗后启动加热管711和风扇712,印刷机构3进行烘干。
[005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