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改造脚轮组件

申请号 CN202210920999.6 申请日 2022-08-02 公开(公告)号 CN116160800A 公开(公告)日 2023-05-26
申请人 阳江市阳东区祖小日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立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脚轮 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包括脚轮和 支架 ,所述脚轮沿 水 平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改造脚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于待移动物品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所述连接板为外径D1的圆板,所述脚轮的直径为D2,D1:D2≥5:4。本 申请 中限定了连接板的外径D1与脚轮的直径D2的比例关系范围,在保证连接板与待移动物品之间的缓冲的同时,还能降低连接板与待移动物品因冲击形成的张 角 过大而易直接撕脱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包括脚轮和支架,所述脚轮沿平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脚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于待移动物品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所述连接板为外径D1的圆板,所述脚轮的直径为D2,D1:D2≥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的轴向尺寸为L1,满足L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的轴向尺寸为L1,满足D1≥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区和非连接区,所述非连接区设置于所述连接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区和至少一个非连接区,所述非连接区设置于相邻的连接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可分离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设有粘贴区和非粘贴区,所述粘贴区围绕所述非粘贴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区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环形区域,所述非粘贴区包括设置于环形区域内的圆形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区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第一环形区域,所述非粘贴区包括设置于第一环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环形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沿第一轴线转动安装于连接板,所述脚轮在水平方向沿第二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偏离所述第一轴线。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改造脚轮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脚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造脚轮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脚轮是一种方便用户搬运重物的装置。在使用时,将脚轮安装在重物下方,推动重物移动时,利用脚轮与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取代原本的滑动摩擦,使用户更加省的搬运。
[0003] 脚轮与待搬运重物安装时,通常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即脚轮通过一连接件固定在待移动物品的底部,脚轮与待移动物品形成可靠的连接后,再通过推动待移动物品的方
式进行搬运。其中,连接件通常选用螺栓结构,但是通过螺栓安装的方式需要在待移动物品
下方打孔,导致带搬运物品受损。而且,当脚轮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待移动物品下方时,在搬
运物品过程中,脚轮与物品之间为刚性连接,脚轮如果因障碍物而遭受撞击,并不能很好的
缓冲冲击力,脚轮与物品的连接处在受到多次冲击后发生形变、松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靠
性逐渐降低,直至脱落,寿命较短。
[0004] 为了避免因脚轮与待移动物品刚性连接时,遇到障碍产生冲击对连接可靠性的影响,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将脚轮粘贴在待移动物品上的结构,通常将脚轮和待移动物
品用胶粘接。但是粘接的方式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仍会因受力撞击发生松脱掉落的问
题。
[0005] 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将脚轮和待移动物品设置为魔术贴连接结构,魔术贴的粘钩面和粘毛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张力,当脚轮撞击障碍物时,粘钩面和粘毛面能够张开一定
度,从而缓冲撞击力,避免待移动物品受损。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影响脚轮组
件连接可靠性的因素过多,脚轮固定在一连接板上,连接板再通过魔术贴与待移动物品连
接,在移动过程中撞击障碍物时,魔术贴粘钩面和粘毛面的冲击力通常较大,无法确保粘钩
面和粘毛面受到冲击后张开的角度能保证复原粘接。且随着张角的逐渐增加,能够将魔术
贴的粘钩面和粘毛面撕脱开的力并非线性力,粘钩面和粘毛面之间的连接力也并非线性变
化的,当达到二者连接力的临界后,脚轮组件会直接脱离待移动物品。当连接板直接脱离待
移动物品后,无法使采用魔术贴粘贴的脚轮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还会因脚轮的脱离而导
致待移动物品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发明提供一种改造脚轮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轮组件安装在待移动物品下方后,会因脚
轮尺寸与连接表面尺寸适配不当而降低连接可靠性的问题。
[0007]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改造脚轮组件,包括脚轮和支架,所述脚轮沿水平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改造脚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支架沿竖
直方向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
于待移动物品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魔术贴粘贴连接,所述连接板为外径D1的圆
板,所述脚轮的直径为D2,D1:D2≥5:4。
[0008]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轮的轴向尺寸为L1,满足L1>D2。
[0009]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轮的轴向尺寸为L1,满足D1≥L1。
[0010]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区和非连接区,所述非连接区设置于所述连接区内。
[0011]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区和至少一个非连接区,所述非连接区设置于相邻的连接区之间。
[0012]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可分离地连接。
[0013]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设有粘贴区和非粘贴区,所述粘贴区围绕所述非粘贴区。
[0014]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粘贴区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环形区域,所述非粘贴区包括设置于环形区域内的圆形区域。
[0015]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粘贴区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之间第一环形区域,所述非粘贴区包括设置于第一环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环
形区域。
[0016] 作为一种改造脚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沿第一轴线转动安装于连接板,所述脚轮在水平方向沿第二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轴线所在的
竖直面偏离所述第一轴线。
[0017]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 1.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脚轮组件进行改进,多个脚轮组件通过各自的第二连接体固定在待移动物品的下方,移动物品时以固定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小,移动物
品更加省力。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柔性粘贴固定,并能够利用粘贴的特性
在脚轮组件受到冲击时使连接板和待移动物品之间形成更大的张角,以缓冲更多的冲力。
更进一步的是,为了避免脚轮组件与待移动物品撕脱,本申请中限定了连接板的外径D1与
脚轮的直径D2的比例关系范围,在保证连接板与待移动物品之间的缓冲的同时,还能降低
连接板与待移动物品因冲击形成的张角过大而易直接撕脱的问题。
[0019] 2.本申请还限定了脚轮的轴向尺寸L1大于脚轮的直径D2,通过采用更宽的脚轮,增加脚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在脚轮受到冲击时,以连接板边缘为受力点抵接于待移动
物品底面,脚轮长度方向的尺寸较短,相应的力臂较短,能够减少因脚轮受力过大导致连接
板撕脱的问题。
[0020] 3.本申请还限定了脚轮的轴向尺寸L1小于等于连接板的外径D1,在脚轮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时,无论受力方向在水平面的朝向在哪个方向,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处
沿受力方向的最大力臂不超过脚轮的轴向尺寸,力臂长度较短,减少因脚轮受力过大导致
脚轮组件整体撕脱的问题。
[0021] 4.本申请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设置多个连接区和至少一个非连接区,当脚轮组件受到冲击后,沿着冲击方向,即便连接区为了保证缓冲能够逐渐向中间的非连
接区处剥离,但当剥离至非连接区时,非连接区不对连接板产生作用力,可以允许连接板与
待移动物品表面之间形成更大的张角角度,从而实现在避免脚轮组件撕脱的前提下,形成
更好的缓冲效果。
[0022] 5.本申请的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也设置为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能够在脚轮组件收到冲击后形成一定的张角角度,结合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也能形成张角角度,可
使脚轮组件与待移动物品底面的张角达到非剥离状态下的最大角度,提高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板和待搬运物品形成张角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脚轮组件的侧视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区与非连接区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区与非连接区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体粘贴区和非粘贴区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脚轮,2‑支架,3‑连接板,4‑第一连接体,5‑第二连接体,6‑轴承,7‑连接区,8‑非连接区,9‑粘贴区,10‑非粘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4]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
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
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
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
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
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
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0] 首先,对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技术中的脚轮1组件虽然通过魔术贴的方式改进为可张角的结构,但受限于设置魔术贴的基板尺寸、结构等原
因,在合计遭受冲击的过程中,魔术贴所能张开的张角角度有限,不足以充分的缓冲冲击,
仍会将冲击传递至待移动物品,导致待移动物品受到磕碰损伤。而如果当冲击过大,则会使
脚轮1组件直接脱离待移动物品,导致对待移动物品的支撑失衡,更易损坏待移动物品。考
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改进的脚轮1组件,通过限定脚轮1与连接板3的尺寸比例
关系,以降低脚轮1组件与待移动物品脱离的险。
[0041] 具体采取的方案是:
[0042]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的一种改造脚轮1组件,包括多个脚轮1和与每个脚轮1配套的支架2,脚轮1沿水平方向转动安装于支架2,改造脚轮1组件还包括连接板3、
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连接板3用于安装支架2,支架2沿竖直方向转动安装于连接板
3,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多个方向上的灵活转动。优选的,支架2通过铆钉与连接板3转动
连接。为了使支架2转动更加顺畅、灵活,支架2通过轴承6(优选滚珠轴承)安装在连接板3下
方。轴承6可根据需要设置为端面轴承6,将端面轴承6设置在支架2上表面与连接板3下表面
之间,以利于支架2和连接板3形成相对运动。第一连接体4固定于连接板3,并且第一连接体
4与第二连接体5相对设置,并且二者可分离的连接,第二连接体5固定于待移动物品的下
方,并与第一连接体4柔性连接。优选的,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为魔术贴粘贴连接。当
搬运物品时,为保持平衡,将至少3个改造脚轮1组件安装于待移动物品的底面,第一连接体
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会由于魔术贴的特性形成对水平作用力和竖直作用力的缓冲作用力。
无论待移动物品处于静止状态需要推动,还是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障碍物阻挡产生冲击,第
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均能由于这种柔性连接产生缓冲效果。此外,第一连接体4和
第二连接体5连接过程是由若干粘钩和粘毛形成的,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第
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形成的张角角度,进一步的增加了整个脚轮1组件相对于待
移动物品表面的倾斜角度,提高缓冲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支架2沿竖直方向转动的状态,为
支架2未受到水平作用力的状态,而当支架2受到水平作用力后,其转动轴心会发生一定的
偏斜,在本申请中仍将其视为竖直方向。为了避免脚轮1组件与待移动物品撕脱,连接板3为
外径D1的圆板,脚轮1的直径为D2,D1:D2≥5:4。更进一步的,连接板3为外径D1的圆板,脚轮
1的直径为D2,D1:D2=5: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脚轮1的直径D2=38mm,连接板3的外
径D1=50mm,采用此尺寸时,脚轮1与待移动物品的连接可靠性较高。
[0043] 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连接时,二者之间采用魔术贴连接会使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且由于魔术贴本身就是柔性材质(尼龙或者涤纶材质)连接板3与
待移动物品之间的距离随着受力的增加而逐渐被压缩,并由于魔术贴自身粘钩面和粘毛面
的连接为柔性连接,使得连接板3和待移动物品之间的间隙更大,以此形成的连接板3和待
移动物品之间的相对距离也越大,进一步的形成于二者之间的张角也随之增大。随着连接
板3与待移动物品之间张角逐渐增大,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之间的连接面积会逐渐降低,
能够使脚轮1组件撕脱的力会随之降低,当连接板3的外径D1和脚轮1直径D2之比D1:D2<5:
4时,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之间更易形成大的张角,脚轮1组件更易撕脱。通过限定连接板3
直径与脚轮1直径的比例关系,在保证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之间的缓冲的同时,还能降低
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因冲击形成的张角过大而易直接撕脱的问题。
[0044] 如图1、图2、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脚轮1的结构更加稳定,脚轮1的轴向尺寸为L1,满足L1>D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较为窄的脚轮1,本实施方式中采用
更宽的脚轮1,可使脚轮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少脚轮1所受到的应力集中,提高脚轮1
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脚轮1更宽,当脚轮1受到垂直于宽度方向的冲击时,以连接板3边缘
为受力点抵接于待移动物品底面,脚轮1长度方向的尺寸较短,相应的力臂较短,能够减少
因脚轮1受力过大导致撕脱的问题。结合前述实施方式中,将连接板3的外径D1和脚轮1的直
径D2设置为D1:D2≥5:4,并进一步的将脚轮1设置为轴向尺寸L1大于直径D2的宽轮,以提高
改造轮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0045] 如图1、图2、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将脚轮1设置为轴向尺寸L1小于等于连接板3的外径D1。由于连接板3通过第一连接体4与设置在待移动物品底面的第二
连接体5粘贴连接,即二者连接的最大面积为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的接触面积,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为了避免造成尺寸多余,将第一连接体4的尺寸与连接板
3的尺寸设置为相同。在脚轮1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时,由于脚轮1的轴向长度小于连接板3的
外径,无论受力方向在水平面的朝向在哪个方向,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连接处沿受
力方向的最大力臂不超过脚轮1的轴向尺寸,以此降低力臂长度,减少因脚轮1受力过大导
致脚轮1组件整体撕脱的问题。
[0046] 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可以都相对的设置为圆形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分别设有连接区7和非连接区8,非连接区8设置
于连接区7内。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部分连接,当脚轮1组件受到冲击时,沿着冲
击方向,连接区7逐渐向着中间的间断处剥离,当剥离至非连接区8后,非连接区8允许连接
板3和待移动物品获得更大的张角角度,从而在避免脚轮1组件撕脱的前提下,形成更好的
缓冲效果。
[0047] 此外,由于非连接区8没有作用力,当脚轮1组件受到水平冲击力的时候,连接板3和待移动物品的连接作用面积相对而言更小,产生的连接作用力更小,允许连接板3和待移
动物品产生更大的相对位移,提高缓冲效果。
[0048]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区7和至少一个非连接区8,非连接区8设置于相邻的连接区7之间。非连接区8在连接区7之间,
使连接区7沿一个水平方向形成多段不连续结构,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受到外力冲击剥离脚
轮1,沿剥离方向需依次经过连接区7、非连接区8、连接区7,相对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沿
剥离方向,至少需依次经过连接区7、非连接区8、连接区7、非连接区8、连接区7才会形成完
全剥离,增加了脚轮1被剥离所需要的力,脚轮1更不易被剥离,可靠性更高。
[0049] 由于连接板3和待移动物品表面之间能够形成的张角角度因结构限制而有限,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和第一连接体4可分离地连接。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之间
也能够形成一定的角度,配合第一连接体4和第二连接体5之间形成角度,进一步的增加了
整个脚轮1组件相对于待移动物品表面的倾斜角度,在脚轮1组件遇到障碍物时,提高缓冲
效果。
[0050]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和第一连接体4之间设有粘贴区9和非粘贴区10,粘贴区9围绕非粘贴区10。粘贴区9起到胶粘固连的作用,非粘贴区10则起到增加连
接板3和待移动物品表面之间张角的作用。为了避免在移动待移动物品遇到冲击时直接将
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脱开,非粘贴区10设置在内侧,粘贴区9设置为外侧,非粘贴区10在
同一水平方向上至少将粘贴区9分成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若在第一连接段所在区域
产生撞击,则可使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在第一连接段脱开,并由第二连接段保持第一连
接体4和连接板3的连接,以保证二者能够连接复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
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虽然沿径向方西解释为分开的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段和第二
连接段可以沿圆周间隔均匀的布置,或者直接连接成一个环形。
[0051]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粘贴区9包括设置于连接板3和第一连接体4之间环形区域,非粘贴区10包括设置于环形区域内的圆形区域。现有脚轮1组件尤其是采用魔术
贴设置连接的脚轮1组件通常为圆形结构,与支架2连接的板在与魔术贴粘贴式也为整圆式
粘贴,通过提高粘贴面积使魔术贴更加牢固的粘在板上,但是这类结构缺限制了脚轮1组件
能够形成的张角大小。本实施方式将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设置为环形粘接,
环形区域表面涂覆胶水,使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体4可保持可靠粘贴,环形区域内部则不涂
覆搅水,即在缓刑区域内第一连接体4与连接板3之间不具有力的作用,剥离过程中的应力
均匀分布至环形区域,实现应力分散。此外,由于采用了环形的粘贴方式,当脚轮1组件在任
意水平方向受到冲击力时,均能将冲力沿环形周向超两侧均匀分散,避免应力过于集中而
造成第一连接体4与连接板3的快速撕脱。当设置非粘贴区10为环形区域内的圆形区域时,
可使非粘贴区10的面积最大,从而使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之间的整体贴合力更小,更易
达到较大的张角。
[0052] 前述实施方式中,将环形的粘贴区9内部的空间都设置为非粘贴区10,提高了非粘贴区10的面积,使连接板3和第一连接体4之间能够产生更大的张角。在另一种未图示的实
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连接体4和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粘贴区9包括设置于连接板
3和第一连接体4之间第一环形区域,非粘贴区10包括设置于环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第二环
形区域。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粘贴区9、非粘贴区10、粘贴区9,当脚
轮1组件受到撞击剥离时,先将最外圈的粘贴区9剥离,并通过非粘贴区10提高连接板3相对
于待移动物品底面的张角,当张角达到最大仍无法缓冲冲击时,继续剥离内圈的粘贴区9,
随着内圈的粘贴区9剥离,连接板3与待移动物品底面之间的张角达到最大,由于粘贴区9为
环形区域,当一侧剥离时,另一侧仍保持连接,当剥离位置未达到连接板3的中间位置时,还
能通过保持连接的粘贴区9使连接板3和待移动物品连接复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是,也可进一步的增加粘贴区9和非粘贴区10的设置,如有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粘贴区9、非粘
贴区10、粘贴区9、非粘贴区10、粘贴区9的多层环形结构,以此根据需要保证粘贴可靠性的
同时,提高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体4之间能够形成的张角角度。
[005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2在竖直方向沿第一轴线转动安装于连接板3,脚轮1在水平方向沿第二轴线转动安装于支架2,第二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偏离第一轴线。由于脚轮1转
动轴线所在竖直面偏离支架2的转动轴线,使脚轮1偏离支架2的重心,形成偏心结构。由于
支架2可以沿着竖直方向转动,配合脚轮1自身的转动方向,实现万向转动。为了保证脚轮1
在任意方向受到冲击时,都能形成较大的张角,至少连接板3的外缘为圆形。连接板3相对于
待移动物品张开时,连接板3的外缘可以作为支点,支撑在待移动物品底面,将连接板3设置
为圆形能够确保脚轮1组件万向转动时,快速调整张角的周向方向,保证脚轮1组件在轴向
的任意方向都可以缓冲冲力。
[0054] 为了确认上述实施方式所实现的作用效果,制作多个具有不同尺寸比例参数的脚轮1组件样品,对各样品的连接板3D1和脚轮1直径D2比例关系进行多次变更,并对各样品进
行耐冲击试验。
[0055] 耐冲击试验的概要如下所述。
[0056] 首先,准备连接板3D1和脚轮1直径D2的比例关系不同的多个脚轮1组件样品,采用如下表所示的样本:
[0057] 表一样本尺寸标示
[0058]
[0059] 其次,将上述脚轮1组件安装待移动物品底部。根据需要设置在待移动物品底部共4处脚轮1组件,分布在待移动物品底面的四角处。
[0060] 再次,在待移动物品的移动方向设置一障碍物
[0061] 再次,沿待移动物品的重心所在水平方向推动待移动物品,并逐步增加推力,记录脚轮1组件撞击障碍物凸块时的脱落剥离情况如下:
[0062] 表二样本剥离时的推力标示
[0063]
[0064] 由表二可知,结合样本1和样本5,当样本1中的脚轮1组件的连接板3直径与脚轮1直径之比明显小于5:4时,脚轮1组件在较小的50N推力作用下就会剥离,而当样本5中的连
接板3直径与脚轮1直径之比略小于5:4时,增加推力至70N才会使脚轮1组件剥离。结合样本
1和样本2,当样本1中的脚轮1直径小于脚轮1轴向长度,脚轮1组件在50N推力作用下剥离,
而当样本2中脚轮1轴向长度明显小于脚轮1直径时,脚轮1组件在40N推力作用下就会剥离。
结合样本5和样本6,当样本5中的脚轮1组件的连接板3直径与脚轮1直径之比略小于5:4时,
脚轮1组件在70N推力作用下剥离,而当样本7中的脚轮1组件的连接板3直径与脚轮1直径之
比大于5:4时,脚轮1组件在80N推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可靠连接。结合样本7与样本8,样本7和
样本8的区别在于脚轮1轴向长度的不同,两个样本中的脚轮1组件在受到80N的推力作用下
受到冲击仍能保持连接,表明脚轮1组件的连接板3直径和脚轮1直径之比在保持连接可靠
性方面为相对重要的因素。结合样本9与样本10,样本9与样本10的区别在于脚轮1的轴向长
度不同,在满足连接板3直径与脚轮1直径之比大于5:4的同时,样本9中的脚轮1轴向长度大
于脚轮1直径,样本10中的脚轮1轴向长度小于脚轮1直径,进行测试时样本10在受到90N推
力作用下受到冲击发生剥离,而样本9在受到100N推力作用下受到冲击才发生剥离,由此可
以说明脚轮1的轴向长度与脚轮1直径的大小关系也会影响脚轮1组件连接的可靠性,在其
他尺寸因素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脚轮1相对增宽,其剥离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0065] 综上,当脚轮1组件连接板3的直径D1与脚轮1的直径D2满足D1:D2≥5:4,脚轮1的轴向尺寸L1与脚轮1的直径D2满足L1>D2,脚轮1的轴向尺寸L1与连接板3的直径D1满足D1
≥L1时,脚轮1组件的连接可靠性最优。
[0066] 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
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
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
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