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一种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和无线闭塞中心

申请号 CN202410189195.2 申请日 2024-02-20 公开(公告)号 CN11786421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小辉; 赵晓刚; 王洋; 张潇潇; 宋倩宁;
摘要 一种行车 许可 控制方法,应用于 无线闭塞中心 ,包括:获取列车进路出站 信号 机的 位置 和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获取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范围内轨道的坡度信息计算得到的平均轨道坡度;以及,获取所述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平均轨道坡度、所述列车目标速度和线路最高允许速度,确定的所述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降到列车目标速度的 制动 距离 ;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的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根据所述实际行车许可距离生成行车许可,并发送给所述车载设备。本 申请 可以避免行车时提前起模。
权利要求

1.一种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应用于无线闭塞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列车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和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获取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范围内轨道的坡度信息计算得到的平均轨道坡度;以及,获取所述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平均轨道坡度、所述列车目标速度和线路最高允许速度,确定的所述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降到列车目标速度的制动距离;其中,所述目标速度为列车制动后到达行车许可终点时的速度;
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的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根据所述实际行车许可距离生成行车许可,并发送给所述车载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根据进路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公里标确定;
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进路侧线和正线分界点处的道岔公里标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预设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轨道坡度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G为平均轨道坡度;G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坡度值;L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长度值,n为轨道段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制动距离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其中,s为制动距离;vt为列车目标速度,v0为线路最高允许速度;dpTable为所述列车经过处理后的制动减速度值;agrad为所述平均轨道坡度影响下所述列车的制动减速度调整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减去所述列车长度和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与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
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获得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包括:
所述制动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并重新计算所述第一距离,直至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将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或者,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延长一个闭塞区间的长度;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更新后的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行车许可距离为
10KM。
10.一种无线闭塞中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

说明书全文

一种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和无线闭塞中心

技术领域

[0001] 本文涉及轨道列车控制技术,尤指一种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和无线闭塞中心。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3级(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3;简称CTCS‑3)列控系统中,车载设备通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 Railways;简称GSM‑R)网络与RBC进行双向通信,实现车地列车控制信息的安全传输。其中,无线闭塞中心(Radio Block Center;简称RBC)属于信号地面设施部分,是CTCS‑3的核心设备。RBC根据计算机联(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相邻RBC、集中交通控制系统(CTC)提供的地面设备状态信息和车载设备提供的位置报告信息、从列车最近相关应答器组(Last Relevant Balise Group,简称LRBG)到允许列车到达的行车许可终点(End of Movement Authority,简称EOA)之间的全部线路数据(线路数据包括行车许可的长度、线路速度、线路坡度、线路条件、临时限速信息、危险停车点等信息)等,实时计算行车许可关键参数,为管辖范围内的列车生成行车许可(Movement Authorisation,简称MA),并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给车载设备,以控制列车安全运行。
[0003] 车载设备负责接收来自地面信号系统的数据命令信息,包括应答器信息、轨道电路信息、RBC信息等(控车必须的信息有LRBG、允许运行距离、区段信息、进路信息、行车许可终点、P5包链接应答器组信息、P21包坡度信息、P27包速度信息、P68包分相区信息、RBC切换信息、等级转换信息等)。车载设备从RBC接收的信息包括系统版本、行车许可MA、有条件紧急停车、无条件紧急停车、引导授权、调车授权、列车数据确认等。车载设备将上述信息结合测速测距等信息,生成列车的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并通过司机操作界面(Driver Machine Interface,简称DMI)显示列车的运行速度、允许速度、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等信息,帮助司机监控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0004] 列车的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由车载设备根据行车许可MA、列车的制动性能、轨道坡度因素等计算获得。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表示了允许司机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保证列车在监控曲线下可以安全运行。如图1a所示,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由顶棚速度监视区(Ceiling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CSM)和目标速度监视区(Target Speed Monitoring Section,TSM)组成。其中顶棚速度监视区指限制速度为常数的区域,目标速度监视区指限制速度下降到较低的限制速度值或限制速度为0KM/H的目标点的区域。起模点(Starting Point in the TSM)为顶棚速度监视区和目标速度监视区的交界点。
[0005] 车载设备根据行车许可MA范围内的轨道坡度信息、列车制动性能因素,计算出从最高允许限速降到0KM/H的距离作为列车制动距离。如图1c所示,当制动距离小于等于行车许可长度MA时,说明列车可以保证在行车许可终点前安全地从最高允许速度降速并且停车。当制动距离大于行车许可长度时,说明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降速并且停车所需要的长度会越过行车许可终点,为保证列车能够停在行车许可终点前停车,如图1b所示,必须提前降低列车行驶速度,也就是列车会提前起模,起模点提前的距离与列车的制动性能相关。
[0006] 在实际运营场景中,当遇到提前起模时,如果行车许可终点前方的轨道无列车占用,则RBC随着列车的运行持续更新列车的LRBG信息,并将列车MA正常向前方延伸,列车的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曲线时也会相应地将允许速度提高。这样虽然不会影响运营效率,但是仍然会对司机的判断造成干扰,用户体验不够友好。
[0007] 当前RBC中MA信息是静态配置的。通常,正线的MA长度为20KM,侧线为10KM,运营场景中一般在发线(侧线)发车。某些线路如郑万重庆段、贵广高铁、成自宜高铁线路有较多的连续长、大下坡度,默认的MA长度可能不能满足列车的制动要求。在出站后有大下坡的场景中,容易发生出站过程中,由于MA长度不足导致列车没有到达顶棚速度区直接进入降速区,从而可能导致司机的误判。以制动距离最长的车辆型号CRH380B为例,按照‑5‰的坡度计算,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为最不利情况下,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为350KM/H降到0KM/H所需的制动距离长度为15KM,超出了侧线MA默认的10KM距离,此时侧线发车可能会出现提前起模的情况。发明内容
[0008]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行车许可长度,避免行车时出现提前起模的情况。
[000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许可控制方法,应用于无线闭塞中心,包括:
[0010] 获取列车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和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0011] 获取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范围内轨道的坡度信息计算得到的平均轨道坡度;以及,获取所述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平均轨道坡度、所述列车目标速度和线路最高允许速度,确定的所述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降到列车目标速度的制动距离;其中,所述目标速度为列车制动后到达行车许可终点时的速度;
[0012] 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的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13] 根据所述实际行车许可距离生成行车许可,并发送给所述车载设备。
[0014]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根据进路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公里标确定;
[0015] 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进路侧线和正线分界点处的道岔公里标确定。
[0016]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17] 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预设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0018]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平均轨道坡度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0019]
[0020] 其中,G′为平均轨道坡度;G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坡度值;L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长度值,n为轨道段的数量。
[0021]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列车制动距离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0022]
[0023] 其中,s为制动距离;vt为列车目标速度,v0为线路最高允许速度;dpTable为所述列车经过处理后的制动减速度值;agrad为所述平均轨道坡度影响下所述列车的制动减速度调整参数。
[0024]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25]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减去所述列车长度和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与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
[0026] 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获得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27]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包括:
[0028] 所述制动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并重新计算所述第一距离,直至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将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29] 或者,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3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31]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延长一个闭塞区间的长度;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更新后的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
[0032]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行车许可距离为10KM。
[0033]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闭塞中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
[0034]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行车许可长度,避免行车时出现提前起模的情况。
[0035]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7] 图1a为相关技术中顶棚速度/目标速度监视区示意图;
[0038] 图1b为提前起模场景下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示意图;
[0039] 图1c为正常情况下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示意图;
[0040]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许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的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示意图;
[0042]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的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示意图;
[0043]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站点D站场简图;
[0044]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路简图;
[0045]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许可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0046]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RH380B车型制动距离参数计算表;
[0047]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轮循环结果输出;
[0048]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轮循环结果输出;
[0049]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闭塞中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0051]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0052]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0053]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行车许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0054] 步骤101、获取列车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和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0055] 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选择列车的出站口,再选择列车经过该出站口的一条侧线发车进路,确定该进路上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的位置。
[0056] 步骤102、获取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范围内轨道的坡度信息计算得到的平均轨道坡度;以及,获取所述车载设备根据所述平均轨道坡度、所述列车目标速度和线路最高允许速度,确定的所述列车从最高允许速度降到列车目标速度的制动距离。
[0057] 本实施例中,目标速度为列车制动后到达行车许可终点时的速度。
[0058] 步骤103、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的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59] 步骤104、根据所述实际行车许可距离生成行车许可,并发送给所述车载设备。
[0060] 本实施例中,列车车载设备接收RBC发送的行车许可信息,并根据该行车许可信息控制列车行驶。
[006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轨道的平均坡度因素对列车制动距离和起模点的影响,并根据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列车的长度、制动距离以及初始行车许可距离,重新确定列车实际行车许可距离,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为列车计算行车许可长度,避免行车时出现提前起模的情况。
[0062]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根据进路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公里标确定;
[0063] 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根据进路侧线和正线分界点处的道岔公里标确定。
[0064] 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设计院出具的原始线路数据的《应答器位置表》来检索进路上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的公里标,将公里标作为列车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0065]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设计院出具的原始线路数据的《进路信息表》中“速度/长度”数据,识别第一步中选取的进路中的变速点,变速点通常为侧线和正线分界点处的道岔。然后在原始数据的《道岔信息表》中找到该道岔的公里标,将公里标确定为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比如,将45KM/H或80KM/H升到正线310KM/H或350KM/H处的公里标作为进路变速点的位置。
[0066] 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和进路变速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0067]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计算所述列车的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68] 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预设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
[0069] 本实施例中,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方式具体为:按照列车出站口的方向(正向,或者反向),预设侧线MA的初始值为L公里,找到大于L公里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EOA(按照RBC设计EOA的原则,通常EOA为信号机防护1m的位置),根据原始线路数据的《正线信号数据表》可查找到信号机的公里标。则初始行车许可距离为进路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的位置到EOA的距离的最长MA长度。
[007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平均轨道坡度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0071]
[0072] 其中,G′为平均轨道坡度;G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坡度值;Ln为每段轨道坡度的长度值,n为轨道段的数量。
[0073] 本实施例中,计算平均轨道坡度具体包括:基于原始路线数据的《线路坡度表》,获取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范围内轨道的所有坡度信息,再根据上述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这段MA范围的平均轨道坡度值。
[0074]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列车制动距离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0075]
[0076] 其中,s为制动距离;vt为列车目标速度,v0为线路最高允许速度;dpTable为所述列车经过处理后的制动减速度值;agrad为所述平均轨道坡度影响下所述列车的制动减速度调整参数。
[0077]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列车制动距离计算公式,获得列车基于自身制动特性和平均轨道坡度信息从最高允许速度降至目标速度需要的制动距离。
[0078]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制定列车型号对应的制动距离参数表,并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列车制动距离。具体为:
[0079] 基于已有的车型的制动距离参数计算表,将平均坡度值输入计算表相应位置,计算出车载制动距离。其中,各车型的制动距离参数表是指综合考虑车辆制动性能、车载设备保护系统、车辆延迟时间、车长等因素,在设定目标速度和坡度值的输入后,计算出的车辆制动距离汇总表,制动距离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0080]
[0081] 其中:s为制动距离;vt为列车目标速度,v0为初始速度;a为列车的制动减速度。
[0082] 其中制动减速度a是基于车辆参数提供的制动减速度值进行处理后,结合平均坡度综合计算而来,即:
[0083]
[0084] 其中:dpTable为经过处理后的制动减速度值,不同车型该数组的参数值差异较大;agrad为平均坡度影响下的制动减速度调整参数。
[0085] 以CRH380B车型为例,根据本实现方式计算得到的CRH380B车型制动距离参数计算表如图8所示。CRH380B车型的制动距离参数表中第一列目标速度、坡度两个数值需要手动填写,其他参数均由车载固有的算法决定,TRAIN SPEED列为初始速度,P列为制动距离计算结果。通过查表可以得到目标速度为0KM/H时,从400KM/H‑0KM/H的任意初始速度降到0KM/H分别所需的制动距离。具体应用时,根据线路最高允许速度值(310KM/H或350KM/H或其他数值)查表,可知列车从最高速度降到目标速度所需要的制动距离。
[0086]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许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所述列车长度、所述制动距离、以及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确定实际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87]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减去所述列车长度和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与所述进路变速点的位置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
[0088] 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获得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89] 本实施例中,在计算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时,需要同时考虑进路出站信号机到进路变速点的距离,以及升速时车载车尾保持功能。因而需要判断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减去列车的长度和进路出站信号机与进路变速点的距离得到的第一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关系。
[009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制动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修正,包括:
[0091] 所述制动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并重新计算所述第一距离,直至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将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92] 或者,所述制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93] 本实施例中,列车在侧线发车场景下的距离速度曲线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0094] 1)当制动距离等于第一距离时,考虑到算法有一定误差,并且列车的定位功能有一定的精度窗口,将该临界情况按照MA长度不足来处理,并对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延长,直至制动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或者;制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时,符合图3的情况,估算到列车会提前起模,因此需要对初始行车许可距离进行延长,直至制动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来防止列车行驶时提前起模的状况发生。
[0095] 2)制动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符合图4的情况,不会发生提前起模的情况。因此,可以将初始行车许可距离直接作为实际行车许可距离。
[0096] 本实施例中可以分别将上述估算步骤中的每一步输出结果,以及本步骤是否起模的判断结果填写在MA估算方法分步结果记录表中。MA估算方法分步结果记录表的每一行为一轮计算的结果,每一列与上述估算步骤中的每一步输出结果相对应,分别是车站名、出站口、应答器名称、应答器公里标、道岔公里标、EOA终点、MA长度、平均坡度、制动距离、是否起模。
[0097]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延长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包括:
[0098] 将所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延长一个闭塞区间的长度;将距离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大于更新后的行车许可距离的第一个行车许可终点与所述进路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的距离作为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
[0099] 本实施例中,延长初始行车许可的方式可以包括:将初始行车许可距离延长一个闭塞区间的长度,并找到对应的新的EOA位置,重新计算进路出站信号机与新的EOA的距离作为修正后的行车许可距离。
[010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行车许可距离为10KM。
[0101]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无线闭塞中心,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3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
[01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103] 1、根据线路的原始工程数据和列车的参数即可计算出有效防止列车行车时提前起模的MA长度,从而避免了后续数据配置和仿真测试验证环节返工,提高了工程效率和数据生成正确率,节省了项目成本。
[0104] 2、提出地面产品数据设计的新思路,即引入车载数据的因素,全面掌握车地信息,将车、地控制子系统充分结合成一个“集成”控制系统进行综合的工程应用设计。
[0105] 3、在产品规格限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估算MA的长度,相对现有方案中以模糊的经验值配置MA长度的方法,具有更加缜密的逻辑性和具象化,优势显著。
[0106] 下面以一个完整的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流程:
[0107]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1套RBC,第一RBC管辖范围中,共包含站点A、站点B、站点C、站点D、站点E、站点F共6个联锁车站,连接相应范围中的CTC、以及TSRS。
[0108] 图6中站点A左侧为C2区域,站点F右侧与第二RBC相邻,这两端的出站口不做统计,其余站包括:站点A的XN/S、站点B、站点C、站点D、站点E、站点F的X/SN口处。
[0109] 在第一轮循环中MA长度按照既有经验值配置,侧线为10公里,根据本申请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计算后得到图9的数据。以图5所示的站点D为例,详细介绍其中一行数据的计算过程,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0110] 第一步201:选择出站口:选取站点D的SN出站口为列车出站口;选取经过站点D下行正向SN出站口的X3‑>SN发车进路,在《应答器位置表》中找到出站信号机BX3应答器的公里标为K83+358。
[0111] 第二步202:识别进路变速点:通过查找《进路信息表》可知侧线转正线的变速点为18号道岔,该道岔的公里标为K83+840,并且得到出站信号机应答器与变速点道岔的距离为
83840‑83358=482(米)。
[0112] 第三步203:确定初始行车许可距离:按照默认侧线初始行车许可长度10KM的配置,找到大于10KM的第一条EOA,经查找数据为0937信号机前的EOA,该EOA公里标为K93+788,MA初始值长度为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到EOA的长度,通过将出站信号机应答器与EOA公里标相减,可得到初始行车许可距离为93788‑83358=10430(米)。
[0113] 第四步204:计算平均轨道坡度:在线路坡度表中查找到MA范围内的所有坡度值,根据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MA范围内的平均坡度值为‑1.39‰。
[0114] 第五步205:计算制动距离:在制动距离参数表中,第一列“坡度”处输入‑0.00139,目标速度输入0,由于MA范围内最高速度为310KM/H,因而查表310KM/H降到0KM/H需要的制动距离长度为10897.95米。
[0115] 第六步206:判断制动距离与第一距离的关系:综合考虑车载要经过道岔之后转入正线才开始提速,而且列车前端经过道岔之后还要经过一段车尾保持距离才开始重新计算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模式曲线,因而考虑上述两个因素,判断车载制动距离与(MA长度‑出站信号机应答器与进路道岔的距离‑车尾保持长度)的第一距离的关系,通过计算可得10897.95>(10430‑482‑210),表示MA长度不足,车载会提前起模,需要修改MA长度后进行第二轮计算。
[0116] 通过首轮计算得到如图9所示第一轮循环结果输出结果,其中加粗部分的站点B的SN/S、站点C的XN、站点D的SN/S、站点E的SN口侧线出站发车会出现“车来不及起模,侧线转正线后直接进入TSM区的情况”。在实验室仿真环境中跑车验证后,可以看到在上述这些出站口出站前确实出现了起模,验证结论与估算的结论一致。但是在列车向前移动更新出站应答器之后,MA按正线规则延长,模式曲线更新后速度能回到顶棚速度监视区,列车可以正常提速。
[0117] 闭塞分区为RBC控制的最小单元,按照运行方向,每个闭塞末端会设置一个EOA(下个闭塞分区入口处的防护信号机前1m)。针对上述表3中“是否起模”为是的行,为了防止列车提前起模,因而需要将MA长度向外逐一延伸一个闭塞,找到延伸后的EOA的位置,增加MA长度。数据如下:
[0118] (1)站点B的SN出站口BX3应答器向右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3188米,S出站口BX4应答器向右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3183米;
[0119] (2)站点C的XN出站口BS3/BS4/BS5/BS6应答器向左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3148米;
[0120] (3)站点D的SN出站口BX3/BX5应答器向右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2598米,S出站口BX4/BX6应答器向右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2073米;
[0121] (4)站点E的SN出站口BX3/BX4应答器向右侧线MA的长度增加到12306米。
[0122] 计算出每个出站口处延长一个闭塞后的EOA终点后,更新图9中的“EOA终点”列公里标,重复上述方法中的第二至六步,得到第二轮循环的平均坡度和制动距离,并且更新“是否起模”的结论。结果第二轮循环结果输出如图10所示。
[0123] 图10中可以看到首轮数据中发生提前起模的出站口已经全部变为“否”,粗体的MA都是经过延长的MA。至此可以确定表中所有MA的长度,执行第七步207。依据此表进行数据配置,经仿真验证后证实出站口处正常发车未出现车提前起模的情况,与预测结论一致。
[0124] 本申请提供的行车许可控制方法,优化了现有方案中RBC通过既有经验将MA长度配置为固定值的方法,充分利用CTCS‑3系统中车地双向通信的特点,结合车载的处理逻辑,更准确地预估车载行车曲线,科学地设计RBC需要发送的MA的长度。在工程应用设计初期,在数据设计工序就确定好MA的长度,而不是经仿真测试验证阶段再发现并修改问题,避免数据设计、仿真测试等环节的多次返工,有效缩短工期,大大地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及产出精度,并且节省人资源的消耗,能够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客户(司机)满意度,有利于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
[012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