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鞍具;家具罩面 / 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申请号 CN202210274665.6 申请日 2022-03-21 公开(公告)号 CN114772542B 公开(公告)日 2024-01-05
申请人 稳健医疗(崇阳)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建全; 雷明昌; 程刚金; 吴帅; 米泓泽;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卷结构(1)、贴合及大 包边 结构(2)、小包边结构(3)、 超 声波 缝宽边结构分切结构(7)、纵向折叠结构(8)和出料结构(9)。本 专利 可实现一次性枕套的自动生产与折叠,可提升生产效率。(4)、 超声波 缝长边结构(5)、横向折叠结构(6)、
权利要求

1.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卷结构(1)、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小包边结构(3)、声波缝宽边结构(4)、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横向折叠结构(6)、分切结构(7)、纵向折叠结构(8)和出料结构(9);
所述放卷结构(1)用于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所述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的宽度小;
所述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用于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所述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
所述小包边结构(3)用于将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所述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
所述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用于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进行封合;
所述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用于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形成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
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用于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所述分切结构(7)用于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
所述纵向折叠结构(8)用于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所述出料结构(9)用于将产品向后输出;
所述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与小包边结构(3)之间设有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
所述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包括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前斜板(21)、前斜板(21)下端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后斜板(22)、后斜板(22)右侧上方且与其平行的前折边板(23)和后斜板(22)上端上方的贴合对辊(24),所述前斜板(21)与后斜板(22)构成V形,所述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由放卷结构(1)输出斜向后下至前斜板(21)的下侧,所述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至后斜板(22)与前折边板(23)之间,所述贴合对辊(2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前下方,所述前斜板(21)的右侧边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且其后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所述后斜板(22)的右侧边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前折边板(23)的左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且其前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
所述小包边结构(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引导平面(31)、引导平面(31)左侧且向内翻折形成的后折边板(32)、引导平面(31)的前侧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引导斜面(33)和引导斜面(33)下方的包边牵引辊(34),所述包边牵引辊(3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后下方,所述织物(10)绕过包边牵引辊(34)的下侧并向上至引导斜面(33);所述后折边板(32)位于织物(10)的相邻上方,其右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右设置,其引导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所述引导平面(31)的左侧边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位于窄织物(11)左侧边的相邻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与横向折叠结构(6)之间设有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与分切结构(7)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93),所述分切结构(7)与纵向折叠结构(8)之间设有第二输送带(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分别位于织物(10)的左右两边且其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压轮(41)和焊接压轮(41)正下方的下焊接头(42),所述焊接压轮(41)与下焊接头(42)分别位于织物(10)侧边的上下两侧,所述下焊接头(42)的上侧与引导平面(31)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辊(51)、焊接辊(51)正上方且能上下运动的上焊接头(52)、焊接辊(51)前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两根前牵引辊(53)和焊接辊(51)后侧的一根后牵引辊(54),所述上焊接头(52)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织物(10)的上方,所述焊接辊(51)位于织物(10)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焊接辊(51)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平齐,所述织物(10)依次绕过前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上侧、焊接辊(51)的上侧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所述焊接辊(51)的顶部沿左右向设有条状触点,所述上焊接头(52)的下端与条形触点配合且其将织物(10)向下顶压在焊接辊(51)上形成焊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设于后牵引辊(54)的后下方,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两个折叠机构及之间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折叠辊(61)和折叠辊(61)相邻后方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折叠引导板(62),所述折叠辊(61)位于对应的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或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的后下方,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上端至对应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或第一输送带(93)的前下方,所述折叠辊(61)位于织物(10)的左侧或右侧且其一端位于织物(10)的中部,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内侧由前至后由折叠辊(61)的一端斜向折边辊(6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外侧位于折叠辊(61)的一端的外侧;所述织物(10)的左侧或右侧绕过折叠辊(61)的下侧,其另一侧由折叠引导板(62)向内对折;折叠后的织物(10)紧贴折叠引导板(62)的下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折叠结构(8)包括上同步输送带(81)、上同步输送带(81)正下方的前三输送带(82)、前三角输送带(82)正后方的后三角输送带(83)、后三角输送带(83)上方的后输送带(84)、后三角输送带(83)正下方的下同步输送带(85)、竖向设置且能上下运动的竖向插板(86)和沿前后向设置且能前后向运动的横向插板(87),所述前三角输送带(82)包括联动的前横向输送面和前竖向输送面,所述后三角输送带(83)包括联动的后竖向输送面和后横向输送面,所述前横向输送面、上同步输送带(81)、后输送带(84)、后横向输送面和下同步输送带(85)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前竖向输送面与后竖向输送面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前后两侧,所述前竖向输送面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端下侧,所述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前端上侧,所述上同步输送带(81)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相邻上方共同形成第二输送带(94),所述后输送带(84)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方且其与前横向输送面平齐,所述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前竖向输送面的相邻后方,所述后输送带(84)与前横向输送面之间和后竖向输送面与前竖向输送面之间均具有能供竖向插板(86)向下插入的竖向间隙(88),所述竖向插板(86)位于织物(10)的上方且其位于竖向间隙(88)的正上方,所述下同步输送带(85)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正下方且其之间具有能供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的横向间隙(89),所述横向插板(87)位于织物(10)的前方且其位于横向间隙(89)的正前方;所述织物(10)的中部位于竖向间隙(88)处时,所述竖向插板(86)向下插入竖向间隙(88)中将织物(10)进行一次纵向折叠;所述织物(10)的中部位于横向间隙(89)处时,所述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横向间隙(89)中将织物(10)进行二次纵向折叠。
7.采用权利要求1公开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制备一次性枕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放卷结构(1)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所述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的宽度小;
(2)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所述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
(3)小包边结构(3)将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所述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
(4)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进行封合;
(5)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形成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
(6)横向折叠结构(6)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7)分切结构(7)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
(8)纵向折叠结构(8)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9)出料结构(9)将产品向后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均为无纺布,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为1‑2cm,所述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的焊接宽度为1‑2cm,所述焊接部的宽度为2‑4cm,所述宽延伸边(14)的内端与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搭接宽度为
1.5‑4.0cm。

说明书全文

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次性枕头罩是医疗、美容以及卫生用品中常用的一种产品,其产品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增量大。当前市场上所用产品均为手工产品,工艺为手工缝制,且该工艺不适应机械化批量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低,人工耗费大,在如今人工费用急剧增加的当下急需改进生产工艺,完成机械化生产,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可实现一次性枕套的自动生产与折叠,可提升生产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卷结构1、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小包边结构3、声波缝宽边结构4、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横向折叠结构6、分切结构7、纵向折叠结构8和出料结构9;所述放卷结构1用于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所述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的宽度小;所述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用于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所述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所述小包边结构3用于将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所述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所述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用于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进行封合;所述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用于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形成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用于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所述分切结构7用于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所述纵向折叠结构8用于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所述出料结构9用于将产品向后输出。
[0005]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与小包边结构3之间设有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所述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与横向折叠结构6之间设有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与分切结构7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93,所述分切结构7与纵向折叠结构8之间设有第二输送带94。
[0006]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包括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前斜板21、前斜板21下端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后斜板22、后斜板22右侧上方且与其平行的前折边板23和后斜板22上端上方的贴合对辊24,所述前斜板21与后斜板22构成V形,所述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由放卷结构1输出斜向后下至前斜板21的下侧,所述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至后斜板22与前折边板23之间,所述贴合对辊2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前下方,所述前斜板21的右侧边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且其后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所述后斜板22的右侧边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前折边板23的左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且其前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
[0007]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包边结构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引导平面31、引导平面31左侧且向内翻折形成的后折边板32、引导平面31的前侧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引导斜面33和引导斜面33下方的包边牵引辊34,所述包边牵引辊3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后下方,所述织物10绕过包边牵引辊34的下侧并向上至引导斜面33;所述后折边板32位于织物10的相邻上方,其右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右设置,其引导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所述引导平面31的左侧边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位于窄织物11左侧边的相邻外侧。
[0008]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分别位于织物10的左右两边且其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压轮41和焊接压轮41正下方的下焊接头42,所述焊接压轮41与下焊接头42分别位于织物10侧边的上下两侧,所述下焊接头42的上侧与引导平面31平齐。
[0009]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辊51、焊接辊51正上方且能上下运动的上焊接头52、焊接辊51前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两根前牵引辊53和焊接辊51后侧的一根后牵引辊54,所述上焊接头52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织物10的上方,所述焊接辊51位于织物10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焊接辊51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平齐,所述织物10依次绕过前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上侧、焊接辊51的上侧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所述焊接辊51的顶部沿左右向设有条状触点,所述上焊接头52的下端与条形触点配合且其将织物10向下顶压在焊接辊51上形成焊接部。
[0010]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设于后牵引辊54的后下方,所述横向折叠结构6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两个折叠机构及之间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折叠辊61和折叠辊61相邻后方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折叠引导板62,所述折叠辊61位于对应的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或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的后下方,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上端至对应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或第一输送带93的前下方,所述折叠辊61位于织物10的左侧或右侧且其一端位于织物10的中部,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内侧由前至后由折叠辊61的一端斜向折边辊6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折叠引导板62的外侧位于折叠辊61的一端的外侧;所述织物10的左侧或右侧绕过折叠辊61的下侧,其另一侧由折叠引导板62向内对折;折叠后的织物10紧贴折叠引导板62的下侧设置。
[0011]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纵向折叠结构8包括上同步输送带81、上同步输送带81正下方的前三输送带82、前三角输送带82正后方的后三角输送带83、后三角输送带83上方的后输送带84、后三角输送带83正下方的下同步输送带85、竖向设置且能上下运动的竖向插板86和沿前后向设置且能前后向运动的横向插板87,所述前三角输送带82包括联动的前横向输送面和前竖向输送面,所述后三角输送带83包括联动的后竖向输送面和后横向输送面,所述前横向输送面、上同步输送带81、后输送带84、后横向输送面和下同步输送带85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前竖向输送面与后竖向输送面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前后两侧,所述前竖向输送面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端下侧,所述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前端上侧,所述上同步输送带81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相邻上方共同形成第二输送带94,所述后输送带84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方且其与前横向输送面平齐,所述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前竖向输送面的相邻后方,所述后输送带84与前横向输送面之间和后竖向输送面与前竖向输送面之间均具有能供竖向插板86向下插入的竖向间隙88,所述竖向插板86位于织物10的上方且其位于竖向间隙88的正上方,所述下同步输送带85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正下方且其之间具有能供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的横向间隙89,所述横向插板87位于织物10的前方且其位于横向间隙89的正前方;所述织物10的中部位于竖向间隙88处时,所述竖向插板
86向下插入竖向间隙88中将织物10进行一次纵向折叠;所述织物10的中部位于横向间隙89处时,所述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横向间隙89中将织物10进行二次纵向折叠。
[0012]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 (1)放卷结构1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所述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的宽度小;
[0014] (2)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所述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
[0015] (3)小包边结构3将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所述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
[0016] (4)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进行封合;
[0017] (5)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形成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
[0018] (6)横向折叠结构6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0019] (7)分切结构7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
[0020] (8)纵向折叠结构8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0021] (9)出料结构9将产品向后输出。
[0022]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均为无纺布,所述窄延伸边13的宽度为1‑2cm,所述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的焊接宽度为1‑2cm,所述焊接部的宽度为2‑4cm,所述宽延伸边14的内端与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搭接宽度为1.5‑4.0cm。
[002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可实现一次性枕套的自动生产与折叠,可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贴合及大包边结构和小包边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贴合及大包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小包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超声波缝宽边结构与超声波缝长边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横向折叠结构与第三对辊牵引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是分切结构、纵向折叠结构和出料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是窄织物与宽织物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是织物经大包边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是织物经小包边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2是织物经超声波缝宽边结构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3是织物经超声波缝长边结构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4是一次性枕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1放卷结构、2贴合及大包边结构、3小包边结构、4超声波缝宽边结构、5超声波缝长边结构、6横向折叠结构、7分切结构、8纵向折叠结构、9出料结构、10织物;
[0039] 11窄织物、12宽织物、13窄延伸边、14宽延伸边、15第一折痕、16第二折痕;
[0040] 21前斜板、22后斜板、23前折边板、24贴合对辊;
[0041] 31引导平面、32后折边板、33引导斜面、34包边牵引辊;
[0042] 41焊接压轮、42下焊接头;
[0043] 51焊接辊、52上焊接头、53前牵引辊、54后牵引辊;
[0044] 61折叠辊、62折叠引导板;
[0045] 81上同步输送带、82前三角输送带、83后三角输送带、84后输送带、85下同步输送带、86竖向插板、87横向插板、88竖向间隙、89横向间隙;
[0046] 91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2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3第一输送带、94第二输送带、95第三对辊牵引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8] 实施例1
[0049] 参见图1‑14,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卷结构1、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小包边结构3、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横向折叠结构6、分切结构7、纵向折叠结构8和出料结构9等。
[0050] 其中,放卷结构1用于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宽织物12较窄织物11宽且其宽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通常大于4cm)的宽度小。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特定义宽织物12的左侧为窄延伸边13,右侧为宽延伸边14,但并不作为本专利的限定。
[0051] 其中,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用于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同时向上)翻折(形成第一折痕15)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用于放入枕芯),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
[0052] 其中,小包边结构3用于将窄延伸边13向内(同时向上)翻折(形成第二折痕16)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第二折痕16与第一折痕15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左右两侧。
[0053] 其中,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用于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分别位于第二折痕16与第一折痕15处)进行封合。
[0054] 其中,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用于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距离根据一次性枕套的宽度进行设计)形成焊接部,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其沿左右向的中线为分切位置)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
[0055] 其中,横向折叠结构6用于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本实施例具体为2次。
[0056] 其中,分切结构7用于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具体地,分切结构7为辊切结构。
[0057] 其中,纵向折叠结构8用于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本实施例具体为2次。
[0058] 其中,出料结构9用于将产品向后输出。
[0059] 其中,参见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与小包边结构3之间设有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沿左右向设置,由上下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上下两侧的压辊与主动辊构成,其他对辊牵引结构同理),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与横向折叠结构6之间设有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横向折叠结构6与分切结构7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93(沿前后向设置,由上下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上下两侧的两条皮带构成,其他输送带同理),分切结构7与纵向折叠结构8之间设有第二输送带94。
[0060] 其中,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包括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的前斜板21(具体为直角梯形板,其直角边沿前后向设置,下表面光滑)、前斜板21下端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后斜板22(具体为矩形板,下表面光滑)、后斜板22右侧上方且与其平行的前折边板23和后斜板22上端上方(后上方)的贴合对辊24(由上下并排设置的两根被动辊构成,两根被动辊沿左右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上下两侧)等。前斜板21的前端右侧相对于宽织物12的右侧向外延伸,宽织物12的右侧相对于后斜板22的右侧向外延伸,前斜板21的左侧边与后斜板22的左侧边平齐并相对于宽织物12的左侧边向外延伸,前折边板23的内侧(左侧)相对于宽织物12(翻折后)的内侧(左侧)。前斜板21与后斜板22构成V形,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由放卷结构1输出斜向后下至前斜板21的下侧,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至后斜板22与前折边板23之间,贴合对辊2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前下方。前斜板21的右侧边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为直角梯形的斜边)且其后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后斜板22的右侧边沿前后向设置,前折边板23的左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左设置且其前端与后斜板22的右侧边的前端相接。
[0061] 其中,参见图1‑2和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包边结构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引导平面31(具体为平设置的矩形板,上表面光滑)、引导平面31左侧且向内翻折形成的后折边板32、引导平面31的前侧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引导斜面33(倾斜设置的矩形板、上表面光滑)和引导斜面33下方(前下方)的包边牵引辊34等,包边牵引辊34位于第一对辊牵引结构91的后下方,织物10绕过包边牵引辊34的下侧并向上至引导斜面33的上侧。引导平面31与引导斜面33的对应端平齐。后折边板32位于织物10的相邻上方,其右侧边的前部由前至后斜向右设置,其引导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引导平面31的左侧边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位于窄织物11左侧边的相邻外侧。引导斜面33的设置能保证包边效果更好。
[0062] 其中,参见图1和5,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两个轮式焊接机构分别位于织物10的左右两边(分别位于第二折痕16与第一折痕15处)且其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压轮41(转动设置,宽度具体为1‑2cm)和焊接压轮41正下方的下焊接头42(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焊接压轮41与下焊接头42分别位于织物10侧边的上下两侧,下焊接头42的上侧与引导平面31平齐。
[0063] 其中,参见图1和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焊接辊51(由相应的结构驱动旋转,通常每旋转一周进行一次焊接)、焊接辊51正上方且能上下运动(由相应的结构驱动,如气缸)的上焊接头52(竖向设置的状结构,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焊接辊51前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两根前牵引辊53和焊接辊51后侧的一根后牵引辊54等。上焊接头52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织物10的上方,焊接辊51位于织物10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焊接辊51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平齐,织物10依次绕过前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下侧、后方的前牵引辊53的上侧、焊接辊51的上侧和后牵引辊54的上侧。焊接辊51的顶部沿左右向设有条状触点(可随焊接辊51旋转),上焊接头52的下端与条形触点配合且其将织物
10向下顶压在焊接辊51上形成焊接部。
[0064] 其中,参见图1和6‑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设于后牵引辊54的后下方,横向折叠结构6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两个折叠机构及之间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折叠机构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折叠辊61和折叠辊61相邻后方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的折叠引导板62(为倾斜设置的直角板,其表面光滑,其一条直角边沿前后向设置,其另一条直角(顶边)边沿左右向设置)等,折叠辊61位于对应的第二对辊牵引结构92(对应前方的折叠机构)或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对应后方的折叠机构)的后下方,折叠引导板62的上端至对应的第三对辊牵引结构95(对应前方的折叠机构)或第一输送带93(对应后方的折叠机构)的前下方,折叠引导板62的后端右侧和折叠辊61的右端相对于织物10的右侧向外延伸。折叠辊61位于织物10的左侧或右侧且其一端(如左端)位于织物10的中部,折叠引导板62的内侧(右侧)由前至后由折叠辊61的一端(左端)斜向折边辊61的另一端(右端)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的底边,折叠引导板62的外侧(左侧)位于折叠辊61的一端(左端)的外侧(左侧)。织物
10的左侧或右侧(具体为右侧)绕过折叠辊61的下侧,其另一侧(左侧)由折叠引导板62向内对折。折叠后的织物10紧贴折叠引导板62的下侧设置。
[0065] 其中,参见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纵向折叠结构8包括上同步输送带81(下侧向后输送)、上同步输送带81正下方的前三角输送带82、前三角输送带82正后方的后三角输送带83、后三角输送带83上方的后输送带84(向后输送)、后三角输送带83正下方的下同步输送带85(上侧向后输送)、竖向设置且能上下运动的竖向插板86(由相应的结构驱动,具体为矩形板)和沿前后向设置且能前后向运动的横向插板87(由相应的结构驱动,具体为矩形板)等。其中,前三角输送带82包括联动的前横向输送面和前竖向输送面,具体由呈直角形分布的三根驱动辊及其上的皮带构成。后三角输送带83包括联动的后竖向输送面和后横向输送面,具体由呈直角形分布的三根驱动辊及其上的皮带构成。前横向输送面、上同步输送带81、后输送带84、后横向输送面和下同步输送带85均沿前后向设置,前竖向输送面与后竖向输送面均竖向设置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前后两侧,前竖向输送面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端下侧,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前端上侧,上同步输送带81和前横向输送面均位于分切结构7的后方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上下两侧。上同步输送带81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相邻上方共同形成第二输送带94。后输送带84位于前横向输送面的后方且其与前横向输送面平齐(或较前横向输送面稍低)以便于织物10由前横向输送面至后输送带84。后竖向输送面位于前竖向输送面的相邻后方,后输送带84与前横向输送面之间和后竖向输送面与前竖向输送面之间均具有能供竖向插板86向下插入的竖向间隙88(竖向设置)。竖向插板86位于织物10的上方且其位于竖向间隙88的正上方,后横向输送面和下同步输送带85均位于出料结构9的前方且分别位于织物10的上下两侧。下同步输送带85位于后横向输送面的正下方且其之间具有能供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的横向间隙89(沿前后向设置),横向插板87位于织物10的前方且其位于横向间隙89的正前方。织物10(此时沿前后向)的中部位于竖向间隙88处时,竖向插板86向下插入竖向间隙88中将织物10进行一次纵向折叠。织物10(此时竖向)的中部位于横向间隙89处时,横向插板87向后插入横向间隙89中将织物10进行二次纵向折叠。
[0066] 实施例2
[0067] 参见图1‑14,实施例2提供了一次性枕套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实施例1公开的一次性枕套的制备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8] (1)放卷结构1向后上下并排输出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宽织物12的左右两边相对于窄织物11的对应边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窄延伸边13与宽延伸边14,窄延伸边13的宽度较宽延伸边14的宽度小。
[0069] (2)贴合及大包边结构2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贴合并让宽延伸边14向内翻折让宽延伸边14的内端搭接在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上侧,宽延伸边14的第一折痕15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外侧且其之间的距离≥3cm。
[0070] (3)小包边结构3将窄延伸边13向内翻折将窄织物11的对应边进行包边,窄延伸边13的第二折痕16位于窄织物11对应边的相邻外侧。
[0071] (4)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采用超声波沿前后向对织物10的左右两边进行封合。
[0072] (5)超声波缝长边结构5采用超声波将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封合在一起并前后等间距地形成焊接部,焊接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条状区域且其位于相邻两个一次性枕套之间。
[0073] (6)横向折叠结构6将织物10在宽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0074] (7)分切结构7于焊接部的中间位置将织物10进行前后分切。
[0075] (8)纵向折叠结构8将织物10在长度方向上对折至少一次。
[0076] (9)出料结构9将产品向后输出。
[0077]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窄织物11与宽织物12均为无纺布,窄延伸边13的宽度为1‑2cm,超声波缝宽边结构4的焊接宽度为1‑2cm,焊接部的宽度为2‑4cm,宽延伸边14的内端与窄织物11的对应边的搭接宽度为1.5‑4.0cm。
[0078]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007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