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扶手安装构造

阅读:1059发布:2020-10-07

IPRDB可以提供扶手安装构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内支架(40)包括:遮盖靠背架(30)内侧的侧壁(43)、遮盖后侧的侧壁(41)、以及遮盖前侧的侧壁(42)。外支架(50)包括:支承扶手(20)并遮盖靠背架(30)外侧的支承侧壁(51)、以及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重叠而布置的侧壁(52)。支承侧壁(51)经由螺栓(85)和螺母(86)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连接。利用贯通内支架(40)的侧壁(41)、外支架(50)的侧壁(52)、靠背架(30)、内支架(40)的侧壁(42)的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下面是扶手安装构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扶手安装构造,包括:

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

支架体,具有以至少遮盖前述框架构件的前侧、后侧和外侧的方式而分别布置的前侧壁构件、后侧壁构件以及外侧壁构件,所述外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任一方直接连接,另一方面也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另一方直接或者经由紧固构件而连接,并且扶手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

贯通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的贯通螺栓;以及被紧固到所述贯通螺栓的螺母,利用所述贯通螺栓和所述螺母将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一起紧固到所述框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体包括由所述外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直接连接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

所述内支架仅由所述前侧壁构件构成;或者,

所述内支架包括:

所述前侧壁构件;

内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以及第1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与所述后侧壁构件重叠布置,所述第1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后侧壁构件共同被所述贯通螺栓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体包括由所述外侧壁构件和所述前侧壁构件直接连接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

所述内支架包括:

所述后侧壁构件;

内侧壁构件,与所述后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

第2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与所述前侧壁构件重叠布置,所述第2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共同被所述贯通螺栓所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体包括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直接连接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

所述内支架包括:

内侧壁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并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所述内侧壁构件经由紧固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任一方连接;以及第3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另一方重叠布置,所述第3重叠侧壁构件被所述贯通螺栓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体包括:

外支架,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直接连接有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以及加强构件,被固定到所述外侧壁构件的外侧面,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外侧壁构件一起将所述扶手可旋转地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所述框架构件由管材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在所述外侧壁构件的与所述框架构件相对的内侧面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布置有在所述贯通螺栓的紧固时防止所述框架构件发生塑性变形的防塑性变形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安装构造,所述支架体的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是以在所述贯通螺栓的紧固之前在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而布置,在使用所述贯通螺栓和所述螺母进行紧固时,所述防塑形变构件对抗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的弹力而允许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发生位移直到至少所述间隙消失。

说明书全文

扶手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以前,存在着在工厂出厂阶段将扶手安装在汽车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等座椅上的情况、和在工厂出厂后进行安装的情况即进行后安装的情况(专利文献1)。在工厂出厂阶段安装扶手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扶手的安装强度,经常将扶手安装支架焊接安装在靠背架上。
[0003] 另一方面,在扶手的后安装中,将扶手安装支架本身后安装在靠背架上。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二种扶手安装支架的后安装方法。在第1方法中,为了可以在工厂出厂后由经销商对扶手进行后安装,通过焊接将用于旋合安装扶手安装支架的多个支架连接螺母预先固定在座椅框架的侧面上。然后,用螺栓将前述扶手安装支架紧固到该连接螺母,其后安装扶手。通过以这种方式将连接螺母焊接固定,在用前述螺栓将扶手安装支架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其安装强度。
[0005] 第2方法是以将具有U字形截面的支承构件的一个侧壁锁定在座椅框架内侧表面的方式将该支承构件定位,并将止动件布置在与前述支承构件的前述一个侧壁的对侧的侧壁上。在该第2方法中,在将分别形成于前述止动件、前述支承构件和扶手安装支架中的安装孔加以整合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这些安装孔中。将插入的螺栓紧固到螺母中,该螺母被焊接固定到前述支承构件的对侧的侧壁的内表面。在该第2方法中,前述螺母被焊接固定到支承构件上,因此在用前述螺栓将扶手安装支架加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其安装强度。
[0006] 专利文献2揭示了专利申请时扶手安装构造的技术水平。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工厂出厂阶段将扶手固定到被固定在座椅靠背架上的支架,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推测前述支架被焊接固定到前述框架。此外,专利文献3同样揭示了专利申请时扶手安装构造的技术水平,并且公开了利用焊接将支架固定到座椅靠背架上,从而将扶手固定到该支架上。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8857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9134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67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第1方法或第2方法中,在对扶手施行后安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扶手安装支架的安装强度,必须将紧固螺母焊接到座椅框架上,或者将螺母焊接到支承构件上。
[0014]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无需将对扶手施行后安装时所使用的构件焊接的情况下,确保扶手安装强度的扶手安装构造。
[0015]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扶手安装构造,包括: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支架体,具有以至少遮盖前述框架构件的前侧、后侧和外侧的方式而分别布置的前侧壁构件、后侧壁构件以及外侧壁构件,所述外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任一方直接连接,另一方面也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另一方直接或者经由紧固构件而连接,并且扶手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贯通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的贯通螺栓;以及被紧固到所述贯通螺栓的螺母,利用所述贯通螺栓和所述螺母将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一起紧固到所述框架构件。
[0017] 也可以是,所述支架体包括由所述外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直接连接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内支架仅由所述前侧壁构件构成;或者,所述内支架包括:所述前侧壁构件;内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以及第1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与所述后侧壁构件重叠布置,所述第1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后侧壁构件共同被所述贯通螺栓贯通。
[0018] 或者,也可以是,所述支架体包括由所述外侧壁构件和所述前侧壁构件直接连接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所述后侧壁构件;内侧壁构件,与所述后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第2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并且与所述前侧壁构件重叠布置,所述第2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共同被所述贯通螺栓所贯通。
[0019] 或者,也可以是,所述支架体包括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直接连接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而成的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内侧壁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并将所述框架构件遮盖,所述内侧壁构件经由紧固构件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任一方连接;以及第3重叠侧壁构件,与所述内侧壁构件直接连接,与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中的另一方重叠布置,所述第3重叠侧壁构件被所述贯通螺栓贯通。
[0020] 或者,也可以是,所述支架体包括:外支架,在所述外侧壁构件上直接连接有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以及加强构件,被固定到所述外侧壁构件的外侧面,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外侧壁构件一起将所述扶手可旋转地支承。
[0021] 在此,本发明适用于由管材形成前述框架构件的情况。
[0022]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外侧壁构件的与所述框架构件相对的内侧面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布置有在所述贯通螺栓的紧固时防止所述框架构件发生塑性变形的防塑性变形构件。
[0023] 此外,优选所述支架体的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是以在所述贯通螺栓的紧固之前在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而布置,在使用所述贯通螺栓和所述螺母进行紧固时,所述防塑形变构件对抗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的弹力而允许所述前侧壁构件和所述后侧壁构件发生位移直到至少所述间隙消失。
[0024] 发明效果
[0025] 根据上述扶手安装构造,可以在无需将在对扶手施行后安装时所使用的构件焊接的情况下,确保扶手的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应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座椅的立体图。
[0027]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0028]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0029]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0030]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内支架的立体图。
[0031]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外支架的立体图。
[0032]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0033] 图8(a)是将图4的一部分简化而描绘的图,图8(b)、(c)和(d)分别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8(a)的图。
[0034] 图9是应用了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10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0036]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0037] 图12是沿图10的12-12线的剖视图。
[0038] 图13是沿图10的13-13线的剖视图。
[0039] 图14是第6实施方式的内支架的立体图。
[0040] 图15是第6实施方式的外支架的立体图。
[0041] 图16是应用了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0042] 图17是示出了第7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0043] 图18是沿图17的18-18线的剖视图。
[0044] 图19(A)是沿图17的19A-19A线的剖视图、图19(B)是沿图17的19B-19B线的剖视图。
[0045] 图20是第7实施方式的外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第1实施方式:第1、第2和第5实施方式的支持)
[0047] 下面,参照图1~图6来说明用于将扶手后安装到车辆用座椅的扶手安装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就坐在车辆用座椅10中的乘员的视点为基准。
[0048] 首先,对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车辆用座椅10包括就座部10A、座椅靠背10B、和左右一对扶手20。在就座部10A内设置有未图示的就座框架。支承前述座椅靠背10B的左右一对靠背架30经由未图示的倾斜调节机构而连接到该就座框架的左右后端。作为框架构件的靠背架30是由金属制圆管状的管材所组成,并且在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上延伸。通过用座垫和表皮覆盖前述就座框架而构成就座部10A。
[0049]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0050] 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特征性结构在于,经由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将扶手20安装到前述靠背架30。
[0051] 由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构成支架体100。
[0052] 另外,用于将左侧扶手20安装到左侧靠背架30的各构件与用于将右侧扶手20安装到右侧靠背架30的各构件是相互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左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的说明,下面对车辆用座椅10的右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因此,在关于右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的以下说明中,右方表示右侧靠背架30的外侧,左方表示右侧靠背架30的内侧。另外,左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中的右方相当于左侧靠背架30的内侧,左方相当于左侧靠背架30的外侧。
[0053] 如图5中所示,内支架40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由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对侧壁41,42和将这两个侧壁41,42连接的侧壁4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41,42和侧壁43形成为平板状。侧壁41,42经由后述的间隔件74与靠背架30抵接,同时侧壁43与靠背架30直接抵接或者靠近布置。
[0054] 通过将内支架40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侧壁43遮盖靠背架30的内侧(左侧),侧壁41遮盖靠背架30后侧,侧壁42遮盖靠背架30的前侧。
[0055] 侧壁41相当于第1重叠侧壁构件。
[0056] 另外,内支架40的侧壁43也可以沿靠背架30的周面弯曲而抵接。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内支架40遮盖靠背架30。如图2、图4和图5中所示,在内支架40的侧壁42的下部,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折弯形成有与侧壁43平行地或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连接片44。
[0057] 如图5中所示,在内支架40的两个侧壁41,42中分别贯通形成有一对安装孔41a,42a和安装孔41b,42b。侧壁41的安装孔41a和安装孔41b分别与侧壁42的安装孔
42a和安装孔42b同轴地布置。
[0058] 如图2和图4中所示,内支架40以从前后用两个侧壁41,42夹持靠背架30的方式通过多个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而被紧固到靠背架30。各螺栓70插入于内支架40的安装孔41a,42a或安装孔41b,42b、和在靠背架30中形成的贯通孔32。
[0059] 贯通孔32可以在制造商处预先形成,或者也可以在销售店处在扶手的后安装时形成。
[0060] 另外,在图4中,在侧壁41与靠背架30之间、以及在侧壁42与靠背架30之间分别布置有间隔件74。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的数量分别为2个,但在将靠背架30形成圆管状的情况下,其数量为3个以上,亦可随之增加内支架40的安装孔的数量。
[0061] 如图6中所示,外支架50是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由平板状支承侧壁51和平板状侧壁52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平板状侧壁52通过与前述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前述支承侧壁51以遮盖靠背架30的外侧的方式而布置,并起到支承扶手20的作用。侧壁52被安装在靠背架3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的支承侧壁51相当于外侧壁构件,外支架50的侧壁52相当于后侧壁构件,内支架40的侧壁42相当于前侧壁构件。
[0062] 外支架50的侧壁52中贯通形成有分别与内支架40的安装孔41a,41b重合的安装孔52a,52b。在将侧壁52布置在前述内支架40的侧壁4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利用分别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安装孔52a,52b的一对前述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而紧固外支架50。即,利用前述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内支架40的侧壁41,42和外支架50的侧壁52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
[0063] 如图6中所示,从支承侧壁51的下端设置有向前方突出而形成的连接片54。如图4中所示,在与内支架40的连接片44重叠的状态下,利用被焊接固定到连接片54的螺栓85和与该螺栓85旋合的螺母86将两个连接片44,54相互连接。螺栓85和螺母86相当于紧固构件。
[0064] 将两个连接片44,54连接,同时利用前述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由此如图4中所示,两个支架40,50具有在穿过两个连接片44,54的面上的横截面呈环状的构造。
[0065] 如图3中所示,在外支架50的支承侧壁51上安装有前述扶手20。即,在支承侧壁51中穿透设置有轴孔51a,在后述的从扶手20突出的轴80的前端贯通轴孔51a的状态下,将扶手20安装到外支架50。
[0066] 接着,对扶手2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67] 如图1中所示,扶手20具有细长的形状。在扶手20的内部设置有扶手框架21,扶手框架21被未图示的垫和表皮框架22所遮盖。扶手框架21的除了基端之外的部位,如图4中所示,具有利用一对连接壁25,26将沿扶手20的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侧壁23,24连接的结构。前述侧壁24被布置成比侧壁23更靠近靠背架30侧。
[0068] 如图3中所示,扶手框架21的基端通过平行布置的侧壁23,24被前述连接壁25连接而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
[0069] 在扶手框架21的基端的侧壁23,24中,分别形成有相互同轴定位的贯通孔23a,24a。贯通孔23a的直径小于贯通孔24a。限制管27从靠背架30侧插入前述贯通孔
24a中,限制管27的插入端与侧壁23的内表面抵接。限制管27具有从侧壁24向靠背架
30突出的突出部27a。以布置在前述支承侧壁51和表皮框架22之间的方式,在突出部27a中嵌合有环状的间隔件28。间隔件28是由浸渍有润滑油的浸渍金属所形成。
[0070] 限制管27的突出部27a的前端嵌合到外支架50的支承侧壁51的轴孔51a中,外支架50被安装到靠背架30。
[0071] 如图3中所示,螺栓的轴部即轴80贯通扶手框架21的贯通孔23a和限制管27,在从外支架50的支承侧壁51突出的轴80的前端旋合有螺母82直到螺母82与限制管27的端部抵接。即,螺母82相对于轴80的旋合量受到前述限制管27的限制。利用该限制管27对螺母82的限制,将扶手20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侧壁51上。
[0072] 如图6中所示,在支承侧壁51的上表面形成有大致为1/4圆弧的导面51b。导面51b的曲率中心与轴孔51a的中心一致。在导面51b的上端部形成有止动面51c,在连接片
54的上表面设置有止动面54a。
[0073] 如图2中所示,在表皮框架22的靠背架30侧的侧面形成有被前述导面51b引导的突出部22a。
[0074] 扶手20在止动面54a,51c之间的范围内自由转动。然后,突出部22a被前述导面51b引导而被卡止在止动面54a时,扶手20成为从座椅靠背10B向前方延伸的姿态,突出部
22a被卡止在止动面51c上时,扶手20成为向上方延伸的姿态。
[0075] 如图2中所示,在支承侧壁51中,在比止动面51c靠后的位置安装固定有具有弹性的遮盖片51d;遮盖片51d能够与导面51b合作而弹性地夹持与止动面51c抵接的突出部22a。此外,遮盖片51d在突出部22a移动到止动面51c附近的情况下从上方遮盖突出部22a,因此具有防止人手指被夹在突出部22a和止动面51c之间的功能。另外,遮盖片51d仅实现防止人手指被夹在突出部22a和止动面51c之间的功能,因此也可以是仅从上方遮盖止动面51c的结构。
[0076] 如图1、图3和图4中所示,以从扶手20的对侧遮盖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的方式布置有护盖90。如图3和图6中所示,利用拧入设置在外支架50的侧壁52上的螺孔52c的螺栓92,以及如图3和图5中所示,利用拧入被固定到内支架40的侧壁42上的护盖支架94的螺孔94a中的螺栓96,来安装并固定护盖90。
[0077]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
[0078] 然后,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扶手安装构造中,在对扶手20施行后安装的情况下,扶手20与外支架50形成利用轴80和螺母82组装在一起的组件。
[0079] 然后,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靠背架30与内支架40的侧壁41之间以及在靠背架30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之间分别有间隔件74,并且在使内支架40的安装孔41a,41b与靠背架30的贯通孔32重合的状态下,以遮盖靠背架30的前后和左侧的方式布置内支架40。
[0080] 在此状态下,将前述组件的外支架50的侧壁52与内支架40的侧壁41重叠,使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a,52b分别与内支架40的安装孔41a,41b重合。然后,在将各贯通螺栓70插通安装孔52a,41a、贯通孔32和安装孔42a、以及安装孔52b,41b、贯通孔32和安装孔42b之后,利用螺母72将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
[0081] 之后,如图3和图4中所示,以遮盖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的方式布置护盖90,将螺栓92,96拧入外支架50的螺孔52c和内支架40的螺孔94a,由此安装固定护盖90。
[0082]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将螺母82紧固到从扶手20的内侧插通而在支承侧壁51的内侧面上突出的轴80的前端。替代于此,也可以将轴80从支承侧壁51的内侧插通而从扶手20内的扶手框架21中突出,在轴80的前端紧固螺母82。这种变更只要改变支架体100的外支架50与内支架40的组装顺序就能够应对。即,通过改变支架体100的组装顺序,可以变更轴80与螺母82的位置关系。
[0083]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扶手安装构造中,以夹持靠背架30的方式布置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利用螺栓85和螺母86将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紧固在一起,因此可以在无焊接的情况下实现高刚性,即使施加到扶手20的横向负荷(左右方向的负荷)增大也可以承受。
[0084] 此外,因为将外支架50、内支架40和靠背架30紧固在一起,所以两个支架40,50在无焊接的情况下牢固地连接,从而可以承受施加给扶手20的负荷。
[0085] 此外,因为设置有护盖90,所以即使在后安装中将扶手20安装到靠背架30上,也可以通过用前述护盖90遮盖两个支架40,50而消除危害的可能性。
[0086]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螺栓92,96拧出,将护盖90从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中卸下,并解除各贯通螺栓70与螺母72的连接,从而将前述组件从靠背架30中取出。
[0087] 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0088] (1)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包括:靠背架30;以及支架体100,具有以遮盖靠背架30的前侧、后侧、内侧和外侧的方式而分别布置的侧壁42(前侧壁构件)、侧壁52(后侧壁构件)、侧壁43(内侧壁构件)和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通过与侧壁52(后侧壁构件)形成一体而与侧壁52直接连接,另一方面经由螺栓85和螺母86(紧固构件)而与侧壁42(前侧壁构件)和侧壁43(内侧壁构件)连接。在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上可旋转地支承扶手20。
[0089] 此外,扶手安装构造包括:将侧壁42(前侧壁构件)、靠背架30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全部贯通的贯通螺栓70、以及将贯通螺栓70紧固的螺母72。
[0090] 此外,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侧壁42(前侧壁构件)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
[0091]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可以在无需对扶手后安装时所使用构件施行焊接的情况下,确保扶手的安装强度。
[0092] 此外,由于能够将扶手后安装,所以能够不在制造商处而在销售店处进行扶手的组装。此外,由于能够进行后安装,所以也能够根据用户的愿望增加扶手的变化。
[0093] (2)在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前述靠背架30是由管材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由管材所构成的靠背架30可以获得上述(1)的效果。
[0094] (3)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支架体100包括:由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与侧壁52(后侧壁构件)一体形成而成的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
[0095] 此外,内支架40包括:侧壁42(前侧壁构件)、与侧壁42形成一体并且被布置在靠背架30的内侧并遮盖靠背架30的侧壁43(内侧壁构件)、以及与侧壁43形成一体的侧壁41。前述侧壁41以与侧壁52(后侧壁构件)重叠的方式被布置,贯通螺栓70贯通侧壁41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的两者。
[0096] 上述的扶手安装构造具有:在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的状态下,由两个支架40,50包围前述靠背架30的环状构造。
[0097]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紧固在一起而成为环状,由此可以提高扶手安装构造的刚性。
[0098] (4)在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贯通螺栓70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内支架40、外支架50和靠背架30。
[0099] 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贯通螺栓70,与从靠背架30的前方插通相比,座椅10的就座部10A(座椅座垫)不会成为障碍,可以容易地施行扶手20的后安装操作。
[0100] (5)在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内支架40由侧壁43(内侧壁构件)、侧壁41(第1重叠侧壁构件)和侧壁42(前侧壁构件)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此外,外支架50由支承侧壁51和侧壁52(相对侧壁)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简单形状的支架40,50,可以获得上述(1)的效果。
[0101] (第2实施方式)
[0102] 参照图7对第2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仅与第1实施方式部分地不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或相当的结构,附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所示,扶手框架21的侧壁23位于与靠背架30相反侧的表皮框架22的侧壁(图7中的右侧的侧壁)的内侧接近的位置。然后,不同之处是,如相同附图中所示,轴80从表皮框架22的外侧插通。轴80的头部被附着在表皮框架22外表面的密封材料84所覆盖。
[0103] 即使形成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04] (第3~第5实施方式)
[0105] 接着,参照图8(b)~图8(d)对第3~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8(b)~图8(d)中,请参考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的图8(a)来理解。
[0106] 在图8(a)中,将图4中所示的扶手20、扶手框架21、护盖90、间隔件74省略,同时将其他重要部分结构简化。图8(a)所示出的重要部分结构有靠背架30、内支架40(侧壁41,42,43)、外支架50(支承侧壁51、侧壁52、连接片54)、和螺栓85。
[0107] 另一方面,在图8(b)~图8(d)中,也将前述的扶手20、扶手框架21、护盖90、间隔件74省略。
[0108] (第3实施方式:权利要求3的支持)
[0109] 如图8(b)中所示,支架体100的内支架40包括:遮盖靠背架30的内侧(左侧)的侧壁43(内侧壁构件);通过与侧壁43形成一体而与侧壁43直接连接同时遮盖靠背架30的后侧的侧壁41(后侧壁构件);以及通过与侧壁43形成一体而与侧壁43直接连接的侧壁42(第2重叠侧壁)。
[0110] 在第3实施方式中,内支架40由侧壁41,42,4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侧壁43可以是平板状,或者也可以沿靠背架30的周面而弯曲。
[0111] 外支架50包括:将扶手20(在图8(b)中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承并且以遮盖靠背架30的外侧(右侧)的方式而布置的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以及通过与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并且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第2重叠侧壁)重叠并相对布置的侧壁52(前侧壁构件)。在第3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由侧壁51、52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
[0112] 然后,通过用螺栓85和螺母86将设置在侧壁41上的连接片44与设置在支承侧壁51后部的连接片54紧固,而使前述支承侧壁51与内支架40的侧壁41(后侧壁构件)相互连接。螺栓85和螺母86相当于紧固构件。
[0113] 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包括: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内支架40的前述侧壁41(后侧壁构件)、靠背架30、外支架50的侧壁52(前侧壁构件)、和内支架40的侧壁42(第2重叠侧壁构件)的贯通螺栓70;以及被紧固到贯通螺栓70的螺母72。
[0114] 然后,在第3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上述内支架40与外支架50紧固在一起。
[0115]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16] (第4实施方式:权利要求4的支持)
[0117] 如图8(c)中所示,支架体100的内支架40包括:遮盖靠背架30的内侧(左侧)的侧壁43(内侧壁构件);以及通过与侧壁43形成一体而与侧壁43直接连接并且遮盖靠背架30的后侧的侧壁41(第3重叠侧壁)。内支架40由侧壁41和侧壁43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
[0118] 外支架50包括: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将扶手20(在图8(c)中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承并且以遮盖靠背架30的外侧(右侧)的方式而布置;以及侧壁52(后侧壁构件),通过与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并且与内支架40的侧壁41重叠并相对布置。
[0119] 此外,外支架50还包括:通过与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并且遮盖靠背架30的前侧的侧壁53(前侧壁构件)。然后,通过用螺栓85和螺母86将设置在侧壁43上的连接片45与设置在侧壁53的前部的连接片55连接,从而将外支架50的侧壁53(前侧壁构件)与内支架40的侧壁43(内侧壁构件)相互连接。螺栓85和螺母86相当于紧固构件。
[0120] 第4实施方式的外支架50由支承侧壁51和侧壁52,5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
[012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包括: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外支架50的前述侧壁52(后侧壁构件)、内支架40的前述侧壁41(第3重叠侧壁构件)、靠背架30、和外支架50的侧壁53(前侧壁构件)的贯通螺栓70;以及被紧固到贯通螺栓70的螺母72。
[0122] 然后,第4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是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上述内支架40和外支架5紧固在一起。
[0123] 因此,第4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具有:在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的状态下,利用这两个支架40,50包围前述靠背架30的环状构造。
[0124]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第4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也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25] (第5实施方式:权力要求4的支持)
[0126] 如图8(d)中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内支架40包括:遮盖靠背架30的内侧(左侧)的侧壁43(内侧壁构件)、以及通过与前述侧壁43(内侧壁构件)形成一体而与侧壁43直接连接并且遮盖靠背架30前侧的侧壁41(第3重叠侧壁构件)。内支架40由侧壁41和侧壁43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
[0127] 外支架50包括:将扶手20(在图8(d)中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承并且以遮盖靠背架30的外侧(右侧)的方式而布置的支承侧壁51、以及通过与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并且与内支架40的侧壁41重叠并相对布置的侧壁52(前侧壁构件)。
[0128] 此外,外支架50还包括侧壁53(后侧壁构件),该侧壁53通过与前述支承侧壁51形成一体而与支承侧壁51直接连接并且遮盖靠背架30的后侧。然后,通过用螺栓85和螺母86将设置在侧壁53上的连接片56与设置在侧壁43的后部的连接片46紧固连接,而将外支架50的侧壁53(后侧壁构件)与内支架40的侧壁43相互连接。螺栓85和螺母86相当于紧固构件。
[0129] 在第5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由支承侧壁51和侧壁52,5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
[0130] 此外,第5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包括:贯通螺栓70,从靠背架30的后方插通外支架50的前述侧壁52(前侧壁构件)、内支架40的前述侧壁41(第3重叠侧壁构件)、靠背架30、和外支架50的侧壁53(后侧壁构件);以及被紧固到贯通螺栓70的螺母72。然后,在第5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上述内支架40与外支架50紧固在一起。
[0131] 因此,第5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具有:在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外支架50和内支架4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的形态下,由两个支架40,50包围前述靠背架30的环状构造。
[0132] 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33] (第6实施方式)
[0134] 接着,参照图9~图15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和后述的第7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35] 此外,在第6实施方式和后述的第7实施方式中,用于将左侧扶手20安装到左侧靠背架30的各构件与用于将右侧扶手20安装到右侧靠背架30的各构件互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在图9和图16中,在与左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相关的各构件中,为了便于说明,附上与右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相关构件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下面,对车辆用座椅10的右侧靠背架30的扶手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0136] 如图3中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内支架40由侧壁41,42,4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在第6实施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和图10~图14中所示,省略了侧壁41、43,从而内支架40由侧壁42构成。
[0137] 然后,如图14中所示,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在侧壁42中沿支承侧壁51折弯地设置有连接片44。
[0138] 如图12中所示,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利用被焊接固定到连接片54的螺栓85和旋合到螺栓85的螺母86,将内支架40(即,侧壁42)紧固到外支架50的连接片54。螺栓85和螺母86相当于紧固构件。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被螺栓85插通的连接片44的安装孔44a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由于安装孔44a是长孔,因而在使用后述的螺栓70和螺母72进行紧固时,能够进行使内支架40向靠背架30移动的调整。另外,该调整是以后述的支承侧壁51与支承金属件29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而进行。
[0139] 此外,如图3中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轴80是螺栓的轴部,在贯通扶手框架21的状态下被安装固定。相对于此,在第6实施方式中,如图11中所示,轴80具有利用焊接等被固定到截面呈U字形的支承金属件29上的基端,该支承金属件29被固定到扶手框架21。然后,轴80的前端贯通支承侧壁51与螺母82旋合。在螺母82与支承金属件29之间,布置有具有凸缘的限制管27。为了确保将前述螺母82旋合到轴80的前端时支承侧壁51与支承金属件29之间的间隙,限制管27限制支承侧壁51向支承金属件29的移动。在此间隙中,布置有从从外插入支承金属件29的间隔件28、波形垫圈31、和间隔件33;在支承金属件29(即,扶手20)转动时,赋予摩擦阻力。
[0140] 如图10、图12和图13中所示,以用侧壁52和侧壁42夹持靠背架30的方式,利用多个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将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
[0141] 将各螺栓70插入内支架40的安装孔42a和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a或者内支架40的安装孔42b和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b、以及在靠背架30中所形成的贯通孔32。另外,图13中,为了示出使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进行紧固前的状态,用虚拟线(即双点划线)示出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然后,在相同的附图中示出在后述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侧壁
42之间存在仅为距离a的间隙。
[0142] 如图15中所示,在外支架50中设置有金属制防塑性变形构件88,利用焊接将该防塑性变形构件固定到支承侧壁51的内侧面和侧壁52。即,在支承侧壁51的与靠背架30相对的内侧面与靠背架30之间,设置有从支承侧壁51的与靠背架30相对的内侧面延伸出的防塑性变形构件88。另外,也可以不将防塑性变形构件88固定到侧壁52的内侧面。如图15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塑性变形构件88形成为板状。但是,防塑性变形构件88并不局限于板状,也可以是例如块状。
[0143] 如图13中所示,将防塑性变形构件88布置在内支架40的侧壁42与外支架50的侧壁52之间。
[0144] 然后,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之间存在少许间隙(即,距离a)的状态下,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对抗侧壁42、52的弹力以便将两个支架40,50紧固到靠背架30上。该紧固是用预先设定的紧固扭矩而施行,该预先设定的紧固扭矩为直到使前述间隙(即,距离a)消失进而引起靠背架30的弹力不消失的微小变形。由此,利用靠背架30的弹性和前述两个支架40,50的弹性来防止松动的产生。
[0145] 此外,如图10、图11和图15中所示,将具有螺孔95a的护盖支架95焊接并固定在外支架50的侧壁52的后表面上。
[0146] 如图11中所示,以从内侧遮盖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的方式布置护盖90。然后,通过将螺栓96,98旋合到护盖支架95的螺孔95a和内支架40的螺孔94a中而安装固定护盖90。
[0147]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支架体100的内支架40的侧壁42相当于前侧壁构件,构成支架体100的外支架50的支承侧壁51相当于外侧壁构件,侧壁52相当于后侧壁构件。
[0148] (第6实施方式的作用)
[0149] 接着,对第6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50] 这里,预先在靠背架30中形成贯通孔32。首先,将扶手20的轴80插通限制管27、间隔件28、波形垫圈31、间隔件33和外支架50,再用螺母82进行组装。此外,通过用螺栓85和螺母86将内支架40组装到外支架50,而形成组件。
[0151] 然后,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以在其外支架50与内支架40之间夹入靠背架30的方式布置前述组件。此外,使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a和内支架40的安装孔42a以及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b和内支架40的安装孔42b与靠背架30的各贯通孔32重合。在此状态下,将各贯通螺栓70插通安装孔52a,42a和贯通孔32以及安装孔52b,42b和贯通孔32,然后用螺母72将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一起紧固到靠背架30。
[0152] 在这种情况下,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之间存在少许间隙(即,距离a)的状态下,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对抗侧壁42、52的弹力以便将两个支架40,50紧固到靠背架30。该紧固是用直到使前述间隙消失进而引起靠背架30的弹力不消失的微小变形的预先设定的紧固扭矩而施行。
[0153] 之后,如图11中所示,通过将螺栓96,98拧入护盖支架95的螺孔95a和内支架40的螺孔94a,而安装护盖90。
[0154] 第6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1)、(2)和(4)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0155] (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的与靠背架30相对的内侧面与靠背架30之间,布置有防止贯通螺栓70拧紧时靠背架30发生塑性变形的防塑性变形构件88。
[0156]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利用防塑形构件88来防止贯通螺栓的紧固时靠背架30的塑性变形。
[015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防塑性变形构件88和由管材所构成的靠背架30,来代替具有防止贯通螺栓70与螺母72之间的紧固的扭矩下降的效果的波形垫圈等弹性垫圈的作用。
[0158]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贯通螺栓70的紧固之前,支架体100的侧壁42(前侧壁构件)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是以与靠背架30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而布置。然后,在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进行紧固时,防塑性变形构件88对抗侧壁42(前侧壁构件)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的弹力从而允许侧壁42和侧壁52发生位移直到至少前述间隙(即,距离a)消失。
[0159] 因此,利用允许侧壁42、52发生位移直到间隙消失的弹力,可以防止产生松动。
[016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贯通螺栓70拧紧时,靠背架30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所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也可以防止贯通螺栓70与螺母72的紧固时产生松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靠背架30的弹性和前述两个支架40、50的弹性来防止松动。
[0161] 另外,利用防塑性变形构件88限制为不允许靠背架30发生变形,另一方面也可以允许支架体100发生弹性变形。
[0162] (第7实施方式:对权利要求5的支持)
[0163] 接着,参照图16~图20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第7实施方式中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6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
[0164] 在第7实施方式中,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是将内支架省略,由外支架50和加强构件60构成支架体100。
[0165] 具体地,如图20中所示,外支架50由支承侧壁51、作为后侧壁构件的侧壁52、和作为前侧壁构件的侧壁53形成为截面呈U字形。如图20中所示,在侧壁53中,形成有分别与侧壁52的安装孔52a,52b同轴的安装孔53a,53b。另外,在图8(c)中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的结构也相当于将内支架40和连接片55省略的结构。加强构件60是金属制成并且形成板状,利用焊接等将加强构件60一体地固定到支承侧壁51的外侧面。
[0166] 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6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侧壁51中设置有导面51b和止动面51c,但在第7实施方式中,将支承侧壁51的导面51b和止动面51c省略。
[0167] 作为替代,如图17和图20中所示,在加强构件60上设置有导面61b、止动面61c和止动面61d。此外,如图18中所示,在加强构件60中设置有与支承侧壁51的轴孔51a处于同轴的轴孔61a。轴孔61a、导面61b和止动面61c,61d的相互间位置关系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轴孔51a、导面51b和止动面51c,54a相同。因此,导面61b、止动面61c,61d分别对于设置在扶手20上的突出部22a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导面51b、止动面51c,54a相同的功能。
[0168] 此外,如图11中所示,在第6实施方式中,护盖支架94被固定在内支架40的侧壁42上。相对于此,在第7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8和图20中所示,不同之处是护盖支架
94被固定在侧壁53上。
[0169] 此外,如图19(A)中所示,在第7实施方式中,利用焊接将防塑性变形构件88固定到支承侧壁51的内侧面。此外,以在用贯通螺栓70紧固之前,处于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侧壁52的内侧面之间以及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侧壁53的内侧面之间分别存在少许间隙(即,距离a、b)的状态的方式,设定防塑性变形构件88的尺寸。另外,优选地距离a与距离b的尺寸彼此相同,但如果没有大的差异也可以彼此不同。
[0170] 然后,利用分别插通安装孔52a,53a和安装孔52b,53b的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对抗侧壁52,53的弹性力,将外支架50紧固到靠背架30。该紧固是用直到使前述间隙(即,距离a,b)消失进而发生靠背架30的弹力不消失的微小变形的紧固扭矩而执行。
[01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盖片51d被固定到加强构件60。
[0172] (第7实施方式的作用)
[0173] 接着,对第7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174] 如图19(A)和图19(B)中所示,预先在靠背架30中形成贯通孔32。
[0175] 然后,如图18中所示,通过在限制管27、波形垫圈31和支架体100的轴孔61a,51a中插通扶手20的轴80,再利用螺母82进行组装,而成为组件。
[0176] 然后,如图19(A)和图19(B)中所示,以在外支架50的侧壁52,53之间夹持靠背架30的方式来布置前述组件。
[0177] 此外,使外支架50的安装孔52a,53a和安装孔52b,53b与靠背架30的各贯通孔32重合。在此状态下,在将各贯通螺栓70分别插通安装孔52a,53a和贯通孔32以及安装孔52b,53b和贯通孔32之后,利用螺母72将外支架50的侧壁52,53一起紧固到靠背架
30。
[0178] 在这种情况下,在防塑性变形构件88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之间存在少许间隙(即,距离a、b)的状态下,利用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对抗侧壁52,53的弹力而将两个侧壁52,53紧固到靠背架30。该紧固是用预先设定的紧固扭矩而执行,预先设定的紧固扭矩为直到使前述间隙消失进而引起不会使靠背架30的弹力消失的微小变形。
[0179] 之后,如图18中所示,通过将螺栓96,98拧入护盖支架94,95的螺孔94a,95a中,而安装护盖90。
[0180] 在第7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1)、(2)和(4)以及第6实施方式的(1)和(2)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0181] (1)本实施方式的支架体100包括通过将侧壁53(前侧壁构件)和侧壁52(后侧壁构件)与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一体形成而直接连接的外支架50。此外,支架体100包括被固定到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的外侧面并且将支承侧壁51(外侧壁构件)和扶手20可旋转地支承的加强构件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形成将内支架省略的简化构成的支架体。在第1~第6实施方式中,用于组装内支架40和外支架50的紧固构件是必需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该紧固构件。
[0182] 另外,也可以以下述方式改变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
[0183] 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用于将扶手后安装到车辆用座椅的扶手安装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将扶手后安装到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以外的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框架构件的情况。
[0184]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圆管状的管材形成靠背架30,但也可由四角形管材形成靠背架30。
[0185] 此外,也可以由棒材代替管材而形成靠背架30。
[0186]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的各数量设为复数,但在以上述方式用四角形管材形成靠背架3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的数量仅设为1个。即使如此地将贯通螺栓70和螺母72的数量仅设为各自为1个,在用四角形管材形成靠背架30的情况下,因为内支架40的侧壁41,42和侧壁43是平板状,所以如果控制贯通螺栓
70与螺母72的连接力,便可以确保支架具有充分的安装强度。
[0187]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内支架40设为截面呈U字形,也可以设为截面呈C字形。即,不仅侧壁43而且内支架40的侧壁41,42也可以沿靠背架30的周面而弯曲。
[0188] 在图8(b)中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的侧壁52与内支架40的侧壁42以侧壁52位于比侧壁42更接近靠背架30的位置的方式而重叠,但也可以以侧壁42位于比侧壁52更接近靠背架30的位置的方式而重叠。
[0189] 在图8(c)和图8(d)中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中,外支架50的侧壁52与内支架40的侧壁以侧壁41位于比侧壁52更接近靠背架30的位置的方式而重叠,但也可以以侧壁52位于比侧壁41更接近靠背架30的位置的方式而重叠。
[0190] 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使贯通螺栓70从后方贯通外支架和内支架,但也可以从前方贯通外支架和内支架再用螺母72进行紧固。
[0191] 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扶手安装构造中,也可以将防塑性变形构件88固定到支承侧壁51的内侧面。
[0192]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93] 10…车辆用座椅、20…扶手、30…靠背架、40…内支架、41…侧壁、42…侧壁、43…侧壁、50…外支架、51…支承侧壁、52…侧壁、53…侧壁、70…贯通螺栓、72…螺母、88…防塑性变形构件、100…支架体。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