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油,脂肪和蜡 / 润滑油 / 合成润滑油

合成润滑油

阅读:1032发布:2020-11-03

IPRDB可以提供合成润滑油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以含有从一种以上4元以上~10元以下、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和一种以上特定羰基化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为特征的合成润滑油,含有含该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冷冻机油和氢氟烃的冷冻机工质组合物,以及这些环状缩醛类中的新型化合物及其制法。按照本发明,提供了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优异的、不因水解而产生羧酸、吸湿性低而且廉价的合成润滑油。此外,还可以提供电绝缘性、吸湿性优异、不因水解而产生羧酸而且廉价的冷冻机工质组合物。,下面是合成润滑油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所述环状缩 酮或环状缩醛是从一种或一种以上4元以上~10元以下(包括4元和10 元)、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与一种或一种以上通式(I)所示羰基化合 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2表 示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R1和R2合在一起表示 2~3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2.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所述环状缩 酮或环状缩醛是从一种或一种以上4元以上~8元以下(包括4元和8 元)、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与一种或一种以上通式(II)所示羰基化合 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 示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R3和R4合在一起表示 2~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多元醇没有醚键。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多元醇有一个醚键。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含 有1,3-二氧戊环结构和/或1,3-二噁烷结构。

6.权利要求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 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所述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是从4元或6元、4~ 25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醇与一种或一种以上通式(II)所示羰基化合物 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

7.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式(IIIa)、 (IIIb)、(IVa)或(IVb)所示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 示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R3和R4合在一起表示 2~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8.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式(V)或(VI) 所示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 示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R3和R4合在一起表示 2~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9.冷冻机工质组合物,其中含有含权利要求2-8中任何一项所述 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冷冻机油和氢氟烃。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冻机工质组合物,其中以氢氟烃/冷冻机油 =50/1~1/20(重量比)含有氢氟烃和冷冻机油。

11.以下通式(i)或(ii)所示的环状缩醛类, 式中R5表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3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4 -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表示1~21个碳原子的直链 或支链烷基,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 基。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R5为氢原子时R6是3个 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4~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为1~ 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时R6是2~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 基。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R5为氢原子时R6是3~ 12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者R5为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时R6是2~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14.权利要求11~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六元醇 残基是从山梨糖醇产生的。

15.通式(i)或(ii)所示的权利要求11所述环状缩醛类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如下式(iii)所示六元醇与通式(iv)所示羰基化 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在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式中R5表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3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 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表示1~21个碳原子的直 链或支链烷基,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 烷基。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六元醇是山梨糖醇。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有特定结构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化合物为基油的合 成润滑油。此外,还涉及使用了这种合成润滑油的冷冻机工质组合物。

进而,本发明还涉及可用作制备极性油、有机溶剂、润滑剂、合成 润滑油、冷冻机油等,或作为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极性油、合成润 滑油、冷冻机油等的中间体的环状缩醛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换油间隔的延长、节能需求、或机械装置的高性能 化、小型化等,要求润滑油具备的性能也变得更加苛刻,尤其是对热稳 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优异的润滑油有强烈需求。此外,氟利昂引起的臭氧 层破坏,二氧化碳、甲烷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废气中二氧化硫或NOx 引起的森林破坏,化学物质泄漏引起的土壤、湖泊污染等,这样一些全 球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紧迫,在润滑油方面也要求有相应对策。
为了满足提高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的要求,已开发了聚亚烷基二 醇等醚类或脂肪族二酯或受阻酯等酯类,并用于机油、工质,滑脂基油、 齿轮油、压延油、精密机械油等。
然而,聚亚烷基二醇等醚类由于与历来使用的矿物油相比极性太 高,因而有①吸湿性大、②不溶解历来使用的添加剂等缺点。作为与这 种聚亚烷基二醇相比极性不太高的醚,有特公平1-29240号公报所述 的从烷基卤和多醇合成的醚,但所生成的醚中残留微量卤素,有使热稳 定性、氧化稳定性恶化的可能性。
此外,在酯方面,也有会水解生成羧酸而腐蚀金属这样的问题,或 由于对金属的吸附性优异而使摩擦系数降低这样的长处,但反过来也有 损害油性改进剂或极压剂等的效果这样的缺点。
因此,需要这样的极性不太高、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优异、不会 因水解等而产生羧酸、吸湿性低的合成润滑油。
另一方面,从全球环境的观点来看,为了保护臭氧层,冷藏库或汽 车空调器中使用的二氯二氟甲烷(CFC-12)在使用上受到法律限制, 1995年底决定禁止使用。随后,房间空调器等中使用的氯二氟甲烷 (HCFC-22)的使用也有法律限制。因此,作为这种CFC-12或HCFC -22的代用品,开发了不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例如,1,1,1,2-四氟 乙烷(HFC-134a)或二氟甲烷(HFC-32)或五氟乙烷(HFC- 125)。
但是,由于氢氟烃的极性比CFC-12或HCFC-22高,因而如果 使用先有技术上一般使用的萘系矿物油或聚-α-烯烃、烷基苯等润滑 油作为冷冻机油,则这些润滑油与氢氟烃的兼容性差,在低温下会发生 两层分离。如果发生两层分离,则油回流恶化,并在作为热交换器的冷 凝器或蒸发器附近附着一层厚油膜而妨碍传热,而且成为润滑不良或启 动时引起发泡等重要缺点的原因。因此,先有技术的冷冻机油不能用来 作为这些新制冷剂氛围下的冷冻机油。因而需要与氢氟烃兼容性好的润 滑油。
而且,就润滑性而言,在CFC-12或HCFC-22中,也会发生部 分分解而生成氯化氢,这种氯化氢与摩擦表面反应形成氯化物皮膜,有 改善润滑性这样的效果。然而,由于在不含有氯原子的氢氟烃中不能期 待这样的效果,因而在与氢氟烃一起使用的冷冻机油中需要润滑性比先 有技术产品更加优异的润滑油。
此外,作为与氢氟烃一起使用的冷冻机油,还必须在与氢氟烃共存 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进而,在电冰箱或房间空调器等压缩式冷冻机中,由于存在着绝缘 材料或漆包线等用于马达中的有机材料,因而作为由氢氟烃和冷冻机油 组成的工质,必须对这些有机材料不产生不良影响,其电绝缘性也必须 是良好的。
作为可以与氢氟烃如1,1,1,2-四氟乙烷(HFC-134a)共用的 冷冻机油,在美国专利第4,755,316号说明书(特表平2-502385号公 报)或特开平3-14894号公报(欧洲专利第377122号)、特开平2- 182780号公报(WO90/05172号)等中公开了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
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由于极性比萘类矿物油高,因而与HFC- 134a的低温相溶性确实是良好的。然而,如美国专利第4,755,316号说 明书中所述,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有当温度上升时反而发生两相分离 这样的问题。而且,对于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来说,除此之外还有几 个问题。其一是电绝缘性差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能 用于马达内藏于压缩机内的电冰箱用冷冻机或空调用冷冻机中。因此, 有人提出这类化合物可用于没有这样一种忧虑的汽车空调用途。另一个 问题是吸湿性大。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中的水分会使HFC-134a共 存下的热稳定性恶化,或者使PET薄膜等有机材料发生水解。通过减少 每单位重量的醚键数目,可以改善电绝缘性和减少吸湿性,但与氢氟烃 的相溶性恶化。因此,聚亚烷基二醇这样的醚类化合物不能同时兼备与 氢氟烃的相溶性和电绝缘性、吸湿性的特性。
为了改善这样一些电绝缘性、吸湿性等的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的 问题,已开发了酯类化合物或碳酸酯类化合物。例如,作为能与1,1,1,2 -四氟乙烷(HFC-134a)共用的冷冻机油,美国专利第4,851,144 号说明书(特开平2-276894号公报)或特开平2-158693号公报中 公开了聚亚烷基二醇化合物与酯油的混合油,特表平3-505602号公报 (WO90/12849号)、特开平3-128991号公报、特开平3-128992 号公报、特开平3-88892号公报、特开平3-179091号公报中公开了 酯油。此外,特开平2-132178号公报、特开平3-149295号公报、 欧洲专利第421,298号说明书中公开了碳酸酯油。
酯类化合物或碳酸酯类化合物与氢氟烃的相溶性优异,在氢氟烃共 存下的热稳定性也是优异的。与聚亚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相比,电绝缘性 是极其优异的,而且吸温性也是颇低的。然而,与CFC-12-矿物油 体系先有技术工质相比,在氢氟烃-酯油体系或氢氟烃-碳酸酯油体系 中氟利昂和油的极性都提高了,也容易含水。因此,酯会发生水解而生 成羧酸,所生成的羧酸会腐蚀金属,因而有引起磨耗的问题。此外,碳 酸酯油会发生水解而生成非凝缩性二氧化碳,因而也会产生使制冷能力 下降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由于房间空调器的制冷剂灌装通常是在现场进行的,这一 点与在工厂进行灌装的电冰箱的情况不同,因而几乎不可能防止水分的 混入,使得氢氟烃-酯油体系或氢氟烃-碳酸酯油体系在房间空调器中 的可靠性令人担心。
此外,作为能改善聚亚烷基二醇的电绝缘性问题的聚醚化合物,WO 93/24435号公报中公开了聚乙烯醚类化合物。这种聚乙烯醚类化合物是 通过使乙烯醚类单体聚合、加氢得到的,据公开,这种化合物与氢氟烃 的相溶性良好,在电绝缘性方面也是良好。然而,聚乙烯醚类化合物是 用聚合法合成的,生成物有分子量分布色散,因而一部分高分子量物质 有可能成为毛细管堵塞的原因,而且有可能使其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恶 化。此外,其后处理方法繁杂,又在原料中使用了不稳定的乙烯醚类单 体,因而很难说一定能达到高收率。尤其在低聚合度的情况下(聚合度6 左右)有收率下降这样的缺点。而且,乙烯醚类单体因结构而异,有时 难以得到原料,因而变得价格高昂。
另一方面,特开平4-320498号公报、特开平6-57243号公报描 述了在冷冻机工质中使用环状缩酮、环状缩醛的实例。前者描述了从一 元醇或二元醇与酮或醛得到的缩酮或缩醛用于配制酯类或聚亚烷基二醇 类合成润滑油,后者是分子内含有缩酮或缩醛基的、甘油、三(羟甲基) 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的酯或碳酸酯衍生物。前者的缩醛、 缩酮有分子量小、沸点、闪点低这样的缺点,后者的缩醛、缩酮由于制 备时经历两个以上步骤因而有价格高昂这样的缺点,而且其中一些有难 以达到高纯度的缺点。此外,后者作为缩醛、缩酮具体公开的化合物, 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醚键,因而有不能充分提高电绝缘性这样的问题。
这样,迄今为止开发的氢氟烃-聚亚烷基二醇体系有吸湿性、电绝 缘性方面的问题,氢氟烃-酯体系、氢氟烃-碳酸酯体系有耐水解性方 面的问题,而且,任何一个体系与先有的CFC-12-矿物油体系相比, 都有容易含水、引起热稳定性下降或有机材料恶化、金属腐蚀或磨耗等 问题,作为冷冻机工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此外,聚乙烯醚类化合物由 于具有分子量分布而含有一部分高分子量化合物,这有使相溶性降低的 缺点,而且由于原料种类受限制,也有增大成本这样的缺点。进而,迄 今为止报告的缩酮或缩醛都有分子量低、价格高这样的缺点。
可是,以往的环状缩醛主要用丙酮作为酮,多数情况下用来作为糖 或多醇合成领域的保护基。最近,从甲醛和乙二醇合成的1,3-二氧戊 环已作为有机溶剂上市。
另一方面,作为从山梨糖醇和苯甲醛合成的环状缩醛,二亚苄基山 梨糖醇已知是一种凝胶化剂,而从不饱和醛和山梨糖醇合成的环状缩醛 则用来作为一种聚合物原料。
此外,从山梨糖醇和丙酮、甲醛、乙醛或丁醛合成的环状缩醛类是 已知的,但有比这更长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缩醛则是未知的。而且,从 山梨糖醇和异丁醛合成的环状缩醛也是未知的。
就环状缩醛类的用途而言,除以上所述的有机溶剂或油墨、涂料等 的溶剂或添加剂以及凝胶化剂、聚合物原料外,还知道可用作吸收式冷 冻机的吸收剂(特开昭59-25892号公报)、冷冻机油的脱水剂(特开 平4-320498号公报、特开平6-57243号公报)等。
迄今为止,一直是为了保护六元醇如山梨糖醇或甘露糖醇这样一些 化合物或进行结构鉴定才合成其与丙酮的环状缩酮的,但这种环状缩酮 具有高熔点,难以用于极性油、合成润滑油或冷冻机油这样一些要求在 室温附近呈液体性状的用途。尽管烷基链上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缩酮具有 较低熔点这样的特征,但也有稳定性较差这样的缺点。此外,具有苯基 等芳香环的环状缩酮有发生凝胶化这样的特征,不适合于极性油、合成 润滑油或冷冻机油等用途。另一方面,使用乙二醇等元数少的醇合成的 环状缩醛类粘度较低,也不适合于合成润滑油或冷冻机油这样的用途。
发明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优异、不因水解 等而产生羧酸、吸湿性低而且廉价的合成润滑油,或者提供与氢氟烃的 相溶性、电绝缘性、吸湿性等性能优异、不因水解等而产生羧酸而且廉 价的冷冻机工质用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特别适合于合成润滑油或冷冻机 油这样一些用途的新型环状缩醛类。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用简单 方法以高收率得到这种新型环状缩醛类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者等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注意到 具有不产生羧酸或二氧化碳的结构的醚类化合物,发现有特定结构的缩 酮或缩醛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电绝缘性,并成功地使之兼备先有醚类化合 物不能兼备的与氢氟烃的相溶性和电绝缘性、吸湿性,终于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涉及
(1)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从一种以上(包括一种,下同) 4元以上~10元以下(包括4元和10元,下同)、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 与一种以上通式(I)所示羰基化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 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2表 示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者R1和R2合在一起表 示2~3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2)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从一种以上4元以上~8元以 下、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与一种以上通式(II)所示羰基化合物或其活 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示 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者R3和R4合在一起表示2~ 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3)上述(1)或(2)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多元醇不具有 醚键;
(4)上述(1)或(2)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多元醇具有一 个醚键;
(5)上述(3)或(4)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中环状缩酮或环 状缩醛含有1,3-二氧戊环结构和/或1,3-二噁烷结构;
(6)上述(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合成润滑油,其特征 在于含有从4元或6元、4~25个碳原子的饱和脂族醇与一种以上通式 (II)所示羰基化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 状缩醛;
(7)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一种以上式(IIIa)、(IIIb)、 (IVa)或(IVb)所示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示 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者R3和R4合在一起表示2~ 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8)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含有一种以上式(V)或(VI)所 示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 示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者R3和R4合在一起表 示2~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是1~13个;
(9)冷冻机工质组合物,其中包括含有上述(2)~(8)中任 何一项所述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冷冻机油和氢氟烃;
(10)上述(9)所述冷冻机工质组合物,其中以氢氟烃/冷冻机油 =50/1~1/20(重量比)含有氢氟烃和冷冻机油;
(11)以下通式(i)或(ii)所示的环状缩醛类, 式中R5表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3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或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表示1~21个碳原子的 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 链烷基;
(12)上述(11)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R5是氢原子而R6是3 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4~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是 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而R6是2~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 链烷基;
(13)上述(11)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R5是氢原子而R6是3~ 12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者R5是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而R6是2~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14)上述(11)~(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环状缩醛类,其中 6元醇残基是从山梨糖醇衍生的;
(15)通式(i)或(ii)所示的上述(11)所述环状缩醛类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式(iii)所示的六元醇与通式(iv)所示的羰 基化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式中R5表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3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或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表示1~21个碳原子的 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 链烷基;
(16)上述(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6元醇是山梨糖醇。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本发明包括涉及含有特定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合成润滑油以及冷 冻机工质组合物,和涉及这些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中有特定结构的新型 化合物。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称前者为第一发明、后者为第二发 明,以下分别说明各发明。首先说明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是4~10元、元数为偶数的多元醇。在多 元醇的元数为奇数的情况下,必然残存未反应的羟基而使粘度增大,因 而不好。而且,在用于冷冻机工质中的情况下,如果残存羟基,则与氢 氟烃的相溶性恶化,因而不好。通过使未反应羟基发生烷基化反应来形 成醚结构,可以改善粘度或与氢氟烃的相溶性,但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反 应步骤增加,因而不好。而且,因此而难以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具体地 说,有赤藓醇、二聚甘油、阿拉伯糖、核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 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4,7-二氧杂癸烷-1,2,9,10 -四醇、5-甲基-4,7-二氧杂癸烷-1,2,9,10-四醇、4,7,10- 三氧杂十三烷-1,2,12,13-四醇、1,6-二甲氧基己烷-2,3,4,5- 四醇、3,4-二乙氧基己烷-1,2,5,6-四醇等多元醇,或季戊四醇、 二聚三(羟甲基)乙烷、二聚三(羟甲基)丙烷、二聚季戊四醇、三聚 季戊四醇、2,9-二乙基-2,9-二(羟甲基)-4,7-二氧杂癸烷- 1,10-二醇、2,12-二乙基-2,12-二(羟甲基)-5,8-二甲基-4, 7,10-三氧杂十三烷-1,13-二醇等受阻醇。其中,4,7-二氧杂癸 烷-1,2,9,10-四醇、5-甲基-4,7-二氧杂癸烷-1,2,9,10-四 醇、4,7,10-三氧杂十三烷-1,2,12,13-四醇、1,6-二甲氧基己烷 -2,3,4,5-四醇、3,4-二乙氧基己烷-1,2,5,6-四醇、2,9-二 乙基-2,9-二(羟甲基)-4,7-二氧杂癸烷-1,10-二醇、2,12 -二乙基-2,12-二(羟甲基)-5,8-二甲基-4,7,10-三氧杂十三 烷-1,13-二醇这样一些具有2个以上醚键的多元醇;由于工业上不容 易得到而且制备过程中需要许多步骤,因而成本高,所以不好。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的元数是4元、6元、8元或10元,但较 好的是4元、6元或8元,更好的是4元或6元。如果大于10元,则所 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粘度会太高。而如果小于4元,则分子量 太低,从而使沸点、闪点偏低,因而不好。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有4~25个碳原子、较好有4~20个碳 原子。若超过25个碳原子,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粘度会太 高。而若少于4个碳原子,则分子量会太低,从而使沸点、闪点偏低, 因而不好。
此外,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是饱和脂族醇。如果有不饱和键, 则由于热稳定性恶化而不好。
进而,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如果从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这样 的观点来看,则最好是分子内不具有醚键。而即使具有醚键,较好的也 是一个醚键。如果有两个以上,则由于电绝缘性恶化,因而在第一发明 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电绝缘油或冷冻机工质等中的情况下是不好 的。分子内不具有醚键的多元醇的具体实例是赤藓醇、山梨糖醇、甘露 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季戊四醇等,有一个 醚键的多元醇的具体实例是二聚甘油、二聚三(羟甲基)丙烷、二聚三 (羟甲基)乙烷等。
而且,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中的情况 下,多元醇的元数较好的是4元、6元或8元,更好的是4元或6元。 若多元醇的元数大于8元,则粘度会太高,而且与氢氟烃的相溶性会恶 化。而如果多元醇的元数小于4元,则分子量太低,从而使沸点、闪点 偏低,因而不好。此外,碳原子数较好的是4~20个、更好的是4~15 个、尤其好的是4~10个。若碳原子数大于20个,则与氢氟烃的相溶 性恶化,因而不好。而若碳原子数少于4个,则分子量会太低,从而使 沸点、闪点偏低,也不好。而且,在使用季戊四醇这样对称性高的醇的 情况下,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熔点偏高,因而,不宜作为冷 冻机工质用途。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羰基化合物是通式(I)所示的酮或醛。
通式(I)所示酮或醛的碳原子数是2~37个、较好的是2~25 个、更好的是2~17个。碳原子数若超过37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 或环状缩醛的粘度会太高,因而不好。
R1表示氢原子或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较好的 是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更好的是表 示氢原子或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2表示1~18 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较好的是表示1~12个碳原子的直 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更好的是表示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 状烷基。或者,R1和R2合在一起表示2~36个碳原子、较好的是2~ 24个碳原子、更好的是2~1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而且,R1和R2可以 相同也可以不同。
R1或R2的碳原子数若超过18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的粘度会太高,因而不好。而且,R1和R2合在一起形成的亚烷基的碳 原子数若超过36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粘度会太高而不 好。
具体地说,作为R1和R2是烷基的酮,可以列举丙酮、甲基·乙基 酮、甲基·丙基酮、二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丁基酮、乙基·丙 基酮、甲基·仲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基·异丙基酮、甲基·叔 丁基酮、甲基·戊基酮、乙基·丁基酮、二异丙基酮、甲基·异戊基酮、 二丙基酮、异丙基·丙基酮、甲基·新戊基酮、乙基·叔丁基酮、甲基·己 基酮、乙基·戊基酮、6-甲基-2-庚酮、4-甲基-3-庚酮、 2-甲基-3-庚酮、5-甲基-3-庚酮、甲基·环己基酮、甲基·庚 基酮、乙基·己基酮、二丁基酮、二异丁基酮、甲基·辛基酮、甲基·壬 基酮、二戊基酮、甲基·癸基酮、甲基·十一烷基酮、二己基酮、5- (2′,2′,5′-三甲基环己基)-2-戊酮、6,10-二甲基-2-十一(烷) 酮、甲基·十三烷基酮、二庚基酮、甲基·十四烷基酮、二辛基酮、甲 基·十五烷基酮、二异辛基酮、甲基·十六烷基酮、6,10,14-三甲基 -2-十五(烷)酮、二壬基酮、甲基·十七烷基酮、甲基·十八烷基 酮、二癸基酮等。
此外,作为R1和R2合在一起形成亚烷基的酮,可以列举环丙酮、 环丁酮、环戊酮、环己酮、2-甲基环戊酮、3-甲基环戊酮、2-甲 基环己酮、3-甲基环己酮、4-甲基环己酮、环庚酮、2,4-二甲基 环己酮、  2,6-二甲基环己酮、环辛酮、2-乙基环己酮、3-乙基环 己酮、4-乙基环己酮、3,5,5-三甲基环己酮、2-叔丁基环己酮、4 -叔丁基环己酮、2-异丙基-4-甲基环己酮、环癸酮、环十二烷酮 等。
进而,作为R1是氢原子的醛,可以列举乙醛、丙醛、丁醛、异丁醛、 戊醛、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戊醛、3-甲基戊醛、 4-甲基戊醛、2-乙基丁醛、2,3-二甲基丁醛、3,3-二甲基丁醛、 环戊基乙醛、庚醛、2-甲基己醛、3-甲基己醛、4-甲基己醛、 5-甲基己醛、2-乙基戊醛、环己基乙醛、辛醛、2-甲基庚醛、 2-乙基己醛、2-丙基戊醛、2,4,4-三甲基戊醛、壬醛、3,5,5- 三甲基己醛、癸醛、异癸醛、3,7-二甲基辛醛、2-异丙基-5-甲 基己醛、十一(烷)醛、十二(烷)醛、十三(烷)醛、异十三(烷) 醛、十六(烷)醛、异十八(烷)醛、十八(烷)醛、2-甲基十八(烷) 醛等。
而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用基油中的情 况下,通式(I)中较好的是通式(II)所示的酮或醛。
通式(II)所示酮或醛的碳原子数是2~25个、较好的是2~17 个、更好的是2~11个。碳原子数若超过25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 或环状缩醛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恶化,因而不好。
R3表示氢原子或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较好的 是氢原子或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更好的是氢原子 或1~5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R4表示1~12个碳原子 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较好的是1~8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 状烷基,更好的是1~5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基。或者,R3 和R4合在一起表示2~1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较好的是4~10个碳原子 的亚烷基,更好的是4~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 数是1~13个,较好的是1~10个、更好的是1~5个。
R3或R4的碳原子数若超过12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恶化,因而不好。此外,R3和R4合在一起形成的亚 烷基的碳原子数若超过13个,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氢氟烃 的相溶性恶化,因而不好。而且,R3和R4的合计碳原子数若超过13个, 则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恶化,因而不好。
进而,从所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来看, R3、R4的烷基与其具有直链结构不如具有支链或环状结构,而且R3和 R4合在一起,与其形成亚烷基不如不形成。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通式(I)、(II)所示的酮,可以容易地通过 脂肪酸高温脱羧二聚反应或烯烃催化氧化反应(Wacker法)或仲醇氧化 脱氢或环烷烃氧化等得到。在Wacker法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酮可以通过 精馏分离精制成纯品。而第一发明中使用的通式(I)、(II)所示的 醛,可以容易地通过诸如脂肪醇脱氢反应、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羰基 合成法)、脂肪酰氯的Rosenmund还原或脂肪酸直接加氢得到。在羰基 合成法的情况下,生成直链醛和支链醛,但两者都可以通过精馏分离精 制成纯品。
此外,作为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羰基化合物的活泼衍生物,有从以上 所述酮、醛与1~6个碳原子的低级醇通过酸催化容易合成的缩酮、缩 醛。作为1~6个碳原子的低级醇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甲醇、乙醇、 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戊醇、异戊醇、新戊 醇、1-甲基丁醇、1,1-二甲基丙醇、1-乙基丙醇、己醇、异己醇、 2-乙基丁醇、1-甲基戊醇、1,3-二甲基丁醇、1-乙基丁醇等。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环状缩醛可以按以下所述方法得到。多元醇 与上述酮的反应是缩酮化反应,这个反应是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 酸等酸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的,相对于多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 0.1~10%(摩尔)、较好的是1.0~7.0%(摩尔)、更好的是1.0~ 5.0%(摩尔)。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 辛烷、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石油英(ligroin)、石油醚等惰性 溶剂中或其混合溶液中,因所使用酮的沸点而异,在40~130℃、较好 在60~100℃的温度进行,较好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水。因情况而 异,有时在减压下进行反应也是有效的。若温度比这低,则反应不能进 行;而若比这高,则会发生着色强烈的副反应,因而也不好。可以在通 氮气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行。反 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的是5~200小时。所得到的环状缩 酮中和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通过白土处理、结晶、 蒸发等操作进行精制。
此外,多元醇与上述醛的反应是缩醛化反应,这个反应是使用对甲 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的,相对于多元醇而 言,催化剂用量为0.01~5.0%(摩尔)、更好的是0.1~2.0%(摩尔)。 这种方法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己 烷、环己烷、戊烷、丁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或其混合溶剂中, 因所使用醛的沸点而异,在20~130℃、较好在40~100℃的温度进 行,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水。因情况而异,有时在减压下进行 反应也是有效的。若温度低,则反应不能进行;而若温度高,则发生着 色强烈的副反应。此外,也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气 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的 是1~30小时。所得到的环状缩醛中和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 后可以用白土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此外,多元醇与酮的活泼衍生物缩酮的反应是转缩酮化反应 (transketalization),这个反应是使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 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的,相对于多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0.1~10 %(摩尔)、较好的是1.0~7.0%(摩尔)、更好的是1.0~5.0%(摩 尔)。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 烷、己烷、环己烷、戊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中或其混合溶剂 中,因所使用的缩酮和所生成的低级醇的沸点而异,在40~150℃、较 好在70~130℃的温度进行,较好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低级醇。因情 况而异,有时在减压下进行反应也是有效的。若温度比这低,则反应不 能进行;若比这高,则会发生着色强烈的副反应,因而不好。此外,也 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 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的是5~200小时。得到的环 状缩酮中和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用白土处理、结晶、 蒸馏等操作精制。
此外,多元醇与醛的活泼衍生物缩醛的反应是转缩醛化反应 (transacetalization),这个反应是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 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的,相对于多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0.01~5.0% (摩尔)、较好的是0.1~2.0%(摩尔)。这种方法不用溶剂,或在二 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己烷、环己烷、戊烷、丁烷、 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或其混合溶剂中,因所使用的缩醛和所生成 的低级醇的沸点而异,在20~150℃、较好在50~130℃的温度进行, 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低级醇。因情况而异,有时在减压下进行 反应也是有效的。若温度低,则反应不能进行,而若温度高,则会发生 着色强烈的副反应。此外,也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 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 的是1~30小时。得到的环状缩醛中和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 后可以用白土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与多元醇反应的酮或酮的活泼衍生物缩酮或者醛或醛的活泼衍生物 缩醛(以下简称羰基化合物)的比率,是每1摩尔多元醇A/2摩尔羰基 化合物(A是多元醇的元数)。为提高反应速度,也可以采用以比A/2 摩尔过剩的羰基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再除去过剩的羰基化合物 的方法。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可以使一种以上的多元醇,与一 种以上的酮或酮的活泼衍生物缩酮或者醛或醛的活泼衍生物缩醛反应来 获得。此外,单独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也可以混合起来使用。例 如,从1摩尔山梨糖醇和3摩尔甲基·乙基酮得到的环状缩酮(40℃粘 度63.1mm2/s)以及从1摩尔二聚甘油和2摩尔甲基·乙基酮得到的环 状缩酮(40℃粘度7.69mm2/s)可以分别合成,然后将两者混合,调整 到所希望的粘度。作为具体实例,从1摩尔山梨糖醇和3摩尔甲基·乙 基酮得到的1摩尔环状缩酮与从1摩尔二聚甘油和2摩尔甲基·乙基酮 得到的1摩尔环状缩酮混合,可以得到VG22润滑油。或者,使1摩尔 山梨糖醇和1摩尔二聚甘油与5摩尔甲基·乙基酮反应,可以得到上述 混合物。此外,使1摩尔山梨糖醇与两种酮或醛,例如2摩尔3,5,5- 三甲基己醛、1摩尔甲基·乙基酮反应,也可以得到第一发明的环状缩 酮或环状缩醛。
而且,所得到的环状缩酮、环状缩醛中存在的未反应的羟基越少越 好,这样的未反应羟基以平均值计,相对于原料多元醇的羟基数而言, 要在20%以下、较好在10%以下,更好的是在5%以下、尤其好的是 在3%以下。若有超过20%的未反应羟基残存,则粘度会太高,沸点或 闪点也会太低,因而不好。在这种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 的基油中的情况下,未反应羟基尤其是越少越好,要在10%以下、较好 在5%以下、更好的是在3%以下、尤其好的是在2%以下、最好是在1 %以下。若有超过10%的未反应羟基残存,则与氢氟烃的相溶性或电绝 缘性会恶化,因而不好。
此外,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电绝缘油或冷冻机工 质的基油中的情况下,多元醇不具有醚键的结构者,其电绝缘性较高, 因而较好。因此,从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 糖醇、蒜糖醇等六元醇或赤藓醇等多元醇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比从二聚甘油或二聚三(羟甲基)丙烷等具有一个醚键的醇得到的环状 缩酮或环状缩醛好。
进而,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电绝缘油或冷冻机工 质的基油中的情况下,含有1,3-二氧戊环结构和/或1,3-二噁烷结构 者,由于电绝缘性高,因而较好。而且,其中尤其含有1,3-二氧戊环 结构者是特别好的。因此,较好采用赤藓醇、二聚甘油、山梨糖醇、甘 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等在邻位上有羟基的 醇。而且,在使用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 醇、蒜糖醇等六元醇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式IIIa和式IIIb所示的环状缩 酮或环状缩醛,但具有3个1,3-二氧戊环结构的式IIIa化合物因其电 绝缘性高而较好。而在使用赤藓醇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式IVa或式IVb 所示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但具有2个1,3-二氧戊环结构的式IVa 化合物因其电绝缘性高而较好。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 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等六元醇或赤藓醇若与酮或缩酮反应,则容易 生成式IIIa、式IVa的环状缩酮,而若与醛或缩醛反应,则容易生成式 IIIb、式IVb的环状缩醛。因此,对于这些醇,较好的是使用酮或缩酮进 行反应。
再者,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的基油中 的情况下,多元醇的元数为偶数者中,式(III)所示从六元醇得到的环 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或式(IV)~(VI)所示从赤藓醇、二聚甘油、 二聚三(羟甲基)丙烷等四元醇得到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从与氢氟 烃的相溶性或电绝缘性、熔点、粘度等各种物理性质取得平衡的观点来 看,是特别好的。即使同样是四元醇,式(VIIa)或式(VIIb)所示从 对称性良好的季戊四醇得到的环状缩酮因其在室温下均呈固体状,因而 也不好。在式(III)~(VI)所示的化合物中,较好的是有1,3-二 氧戊环结构的(IIIa)、(IIIb)、(IVa)、(V)所示化合物,其 中尤以只具有1,3-二氧戊环结构的(IIIa)、(IVa)、(V)所示 的化合物为好,其中更好的是多元醇部分不具有醚键的(IIIa)、(IVa) 所示的化合物。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熔点较好在10℃以下、更好的是 在-10℃以下、特别好的是在-30℃以下。像(VIIa)、(VIIb)这 样熔点超过10℃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虽然单独作为润滑油使用时不 好,但可以通过与熔点低的第一发明的其它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或其它 润滑油混合并限制其添加量来使用。 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其100℃的粘度较好在 1mm2/s以上~100mm2/s以下,更好的是在1mm2/s以上~50mm2/s以下, 尤其好的是在1mm2/s以上~30mm2/s以下。
此外,在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的 基油中的情况下,与氢氟烃的两相分离温度越低越好,希望在10℃以下、 较好在0℃以下、更好的是在-10℃以下,尤其好的是在-30℃以下。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可以与其它润滑油混合使用。作为 其它润滑油,可以列举矿物油或聚丁烯、聚-α-烯烃、烷基苯等烃类 合成油,脂肪族双酯或新戊基多醇酯、聚亚烷基二醇、聚苯基醚、碳酸 酯、磷酸酯、硅酸酯、硅油、全氟聚醚等,具体实例可参阅新版《润滑 的物理化学》(幸书房)或《润滑油的基础与应用》(Corona公司)等。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其它润滑油的混合比率,理想的 是混合润滑油中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含量在0.1%(重量)以上,较好 在1.0%(重量)以上,更好的是在5.0%(重量),特别好的是在10 %(重量)以上。若含量低于0.1%(重量),则提高润滑性的效果或防 止酯或碳酸酯等水解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而且,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 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的基油中的情况下,混合的其它润滑油以 与氢氟烃的相溶性优异者为好,较好的是新戊基多醇酯或聚亚烷基二 醇、碳酸酯等。然而,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氢氟烃的相 溶性十分优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两相分离温度不超过10℃的范围内与 诸如在两相分离温度在-30℃以下,较好在-50℃以下的情况下与氢 氟烃的相溶性不良的润滑油例如烷基苯或矿物油混合。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由于与氢氟烃的相溶性优异、电绝 缘性也优异,因而可以作为与氢氟烃的混合物用于冷冻机工质中。而且, 由于电绝缘性优异,因而可以用于电绝缘油中。此外,由于分子内有环 结构,因而可以用于牵引油(traction oils)中。进而,由于润滑性或 耐热性优异,因而可以用于机油或涡轮机油、齿轮油、液压油、轴承油、 金属加工油、压缩机油、滑脂基油等中。再者,由于润滑性优异,因而 可以用作低硫轻油添加剂。而且,由于分子内还含有许多氧原子,因而 也可以用作辛烷值增效剂(octane value booster)这样的燃料油添加 剂。
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中的情况下,本 发明的冷冻机工质组合物中氢氟烃与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环状缩酮或环 状缩醛的冷冻机油的混合比率,通常是氢氟烃/冷冻机油=50/1~1/20 (重量比)、较好的是10/1~1/5(重量比)。氢氟烃的比率若高于氢 氟烃/冷冻机油=50/1,则氢氟烃-冷冻机油混合溶液的粘度会下降,从而 有使润滑性恶化的可能性,因而不好。而氢氟烃的比率若低于氢氟烃/冷 冻机油=1/20,则有冷冻能力不足的可能性,因而也不好。
第一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氢氟烃,系指二氟甲烷(HFC-32)、1,1 -二氟乙烷(HFC-152a)、1,1,1-三氟乙烷(HFC-143a)、 1,1,1,2-四氟乙烷(HFC-134a)、1,1,2,2-四氟乙烷(HFC- 134)、五氟乙烷(HFC-125)等,尤其好的是1,1,1,2-四氟乙烷、 二氟甲烷、五氟乙烷、1,1,1-三氟乙烷。这些氢氟烃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2种或3种以上氢氟烃混合使用。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中,必要时也可以添加通常使用的 抗氧剂、极压剂、油性改进剂、消泡剂、洗涤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 剂、防锈剂、抗乳化剂等润滑油添加剂。例如,可作为抗氧剂使用的, 有2,6-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苯苯酚、4,4′-亚甲 基二(2,6-二叔丁基苯酚)等苯酚类抗氧剂,或P,P-二辛基苯基胺、 一辛基二苯基胺、吩噻嗪、3,7-二辛基吩噻嗪、苯基-1-萘胺、苯 基-2-萘胺、烷基苯基-1-萘胺、烷基苯基-2-萘胺等胺类抗氧 剂,或烷基二硫化物、硫代二丙酸酯、苯并噻唑等硫类抗氧剂,或二烷 基二硫代磷酸锌、二芳基二硫代磷酸锌等。其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第一 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是0.05~2.0%(重量)。
可作为极压剂、油性改进剂使用的,的诸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二芳基二硫代磷酸锌等锌化合物,或硫代二丙酸酯、二烷基硫醚、二苄 基硫醚、二烷基多硫化物、烷基硫醇、二苯并噻吩、2,2′-二硫代二(苯 并噻唑)等硫化合物,磷酸三芳酯或亚磷酸三芳酯、亚磷酸三烷酯或磷 酸三烷酯等磷化合物,氯代石蜡烃等氯化合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二 硫代磷酸钼、二硫化钼等钼化合物,全氟烷基聚醚、三氟氯乙烯聚合物、 氟化石墨等氟化合物,脂肪酸改性聚硅氧烷等硅化合物,石墨等。其添 加量,相对于含有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是 0.05~10%(重量)。
可作为消泡剂使用的,有二甲基聚硅氧烷等硅油或硅酸二乙酯等有 机硅酸酯类等。其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 的润滑油而言,是0.0005~1%(重量)。
可作为洗涤剂分散剂使用的,有磺酸盐、酚盐、水杨酸盐、磷酸盐、 聚丁烯基琥珀酰亚胺、聚丁烯基琥珀酸酯等。其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第 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是0.05~10%(重量)。
在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用于冷冻机工质中的情况下,作 为添加剂,可添加用于保护金属表面的苯并三唑和/或苯并三唑衍生物, 也可添加用于提高润滑性的磷酸三芳酯和/或亚磷酸三芳酯,还可添加用 于提高热稳定性的、有捕获自由基能力的苯酚类化合物或有螯合能力的 金属钝化剂等。
可用于第一发明的磷酸三芳酯或亚磷酸三芳酯,有18~70个碳原 子,更好的是有18~50个碳原子。具体地说,可以列举磷酸三苯酯、 磷酸三(羟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羟苯酯)·二苯酯、 磷酸(二甲苯酯)·二苯酯、磷酸三(三溴苯酯)、磷酸三(二溴苯酯)、 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磷酸三(壬基苯酯)等磷酸三芳酯、 或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羟苯酯)、亚磷酸三(二甲苯酯)、亚磷 酸(羟苯酯)·二苯酯、亚磷酸(二甲苯酯)·二苯酯、亚磷酸三(2, 4-叔丁基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酯)、亚磷酸三(三溴苯酯)、亚 磷酸三(二溴苯酯)等亚磷酸三芳酯,较好的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羟 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亚磷 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羟苯酯)、亚磷酸三(二甲苯酯)、亚磷酸三(2, 4-二叔丁基苯酯)。磷酸三芳酯和/或亚磷酸三芳酯的添加量,相对于 含有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通常是0.1~5.0% (重量)。较好的是0.5~2.0%(重量)。
可用于第一发明的苯并三唑和/或苯并三唑衍生物的添加量,相对于 含有本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通常是0.001~0.1% (重量)、较好的是0.003~0.03%(重量)。而且,可用于本发明的 苯并三唑、苯并三唑衍生物有6~50个碳原子,较好的是有6~30个 碳原子。具体地说,可以列举苯并三唑、5-甲基-1H苯并三唑、 1-(二辛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1-(二辛基氨基甲基)-5-甲基 苯并三唑、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 -3′,5′-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 -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3′-叔丁基-5′-甲基 -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2′-羟 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5′-二叔戊基-2′-羟基苯基) 苯并三唑、2-(5′-叔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2′- 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 苯并三唑、  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基 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较好的是苯并三唑、5-甲基-1H -苯并三唑等。
可用于第一发明的金属钝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含有本发明的环状 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通常是0.001~2.0%(重量)、较好的 是0.003~0.5%(重量)。可用于本发明的金属钝化剂较好的是有螯合 能力的,而且有5~50个碳原子、较好有5~20个碳原子。具体地说, 可以列举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乙烷、N,N′-二亚水杨基 -1,2-二氨基丙烷、N-亚水杨基-N′-二甲基-1,2-二氨基乙 烷、N,N′-二亚水杨基肼、N,N′-二(α,5-二甲基亚水杨基)-1,2 -二氨基乙烷、N,N′-二(α,5-二甲基亚水杨基)-1,3-丙二胺、 N,N′-二(α,5-二甲基亚水杨基)-1,6-己二胺、N,N′-二(α,5 -二甲基亚水杨基)-1,10-癸二胺、N,N′-二(α,5-二甲基亚水 杨基)亚乙基四胺、水杨醛肟、2-羟基-5-甲基乙酰苯肟、乙酰丙 酮、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2-乙基己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 二乙酯、丙二酸2-乙基己酯、氨茴酸、次氮基三乙酸、二羟基乙基甘 氨酸、羟基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羟基乙基亚胺基二乙酸、乙二胺、3- 巯基-1,2-丙二醇、茜素、醌茜、巯基苯并噻唑等,较好的是N,N′- 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乙烷、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丙 烷、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茜素、醌茜等。
可用于第一发明的、有自由基捕获能力的苯酚类化合物的添加量, 相对于含有本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润滑油而言,通常是0.05~ 2.0%(重量)、较好的是0.05~0.5%(重量)。可用于本发明的苯酚 类化合物有6~100个碳原子、较好的是有10~80个碳原子。具体地 说,可以列举2,6-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4,4′-亚甲基二(2,6-二叔丁基苯酚)、4′,4-偏亚丁基二(3-甲 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 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酚)、4,4′-偏亚异丙基二 苯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四[亚甲基-3-(3,5-二叔 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1,3-三(2-甲基-4-羟基 -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 丁基-4-羟基苄基)苯、2,2′-二羟基-3,3′-二(α-甲基环己基) -5,5′-二甲基-二苯基甲烷、2,2′-偏亚异丁基二(4,6-二甲基苯 酚)、二[3,3-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2,6 -二(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1,1′ -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2,5-二叔戊基氢醌、2,5-二叔丁基 氢醌、1,4-二羟基蒽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2,4-二苯 甲酰间苯二酚、4-叔丁基儿茶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 -羟基-4-甲氧基苯酰苯、2,4-二羟基苯酰苯、2,2′-二羟基-4 -甲氧基苯酰苯、2,4,5-三羟基苯酰苯、α-生育酚、对苯二甲酸二 [2-(2-羟基-5-甲基-3-叔丁基苄基)-4-甲基-6-叔丁 基苯酯]、三甘醇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 酯]、1,6-己二醇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酚)丙酸酯]、 3,9-二[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 -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较好的是2,6- 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4′-亚甲基二(2,6 -二叔丁基苯酚)、4,4′-偏亚丁基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二(4 -甲基-6-叔丁基苯酚)、4,4′-偏亚异丙基二苯酚、2,4-二甲基 -6-叔丁基苯酚、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 丙酸酯]甲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 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 苯、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2′-羟基-3′-叔丁 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对苯二甲酸二[2-(2-羟基-5 -甲基-3-叔丁基苄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酯]、三甘醇二[3 -(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二 [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此外,也可以添加有机锡化合物、硼化合物等能使氟利昂制冷剂稳 定的添加剂。其添加量,相对于含有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 润滑油而言,是0.001~10%(重量)。
以下说明第二发明。
第一发明的环状缩酮和环状缩醛中,式(IIIa)、式(IIIb)所示 的化合物是新型化合物,以下以涉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环状缩醛类(通 式(i)或(ii)所示的化合物)的发明作为第二发明加以说明。在第 二发明中,把第一发明所述的环状缩酮、环状缩醛总称为“环状缩醛类”。 式中R5表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3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 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R5表示1~21个碳原子的直 链或支链烷基,在这种情况下,R6表示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 烷基。
在通式(i)或(ii)所示的化合物中,作为能给出六元醇残基的 六元醇,具体地可列举如下所示的六元醇。即,用己糖还原得到的己糖 醇,如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乳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 等。
其中,从可得性或价格的观点来看,最好的是山梨糖醇。
通式(i)或(ii)中,在R5为氢原子的情况下,R6是3个碳原子 的支链烷基,或者4~21个碳原子的支链或支链烷基,较好的是3个碳 原子的支链饱和烷基或4~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烷基,更好的 是3~12个碳原子的支链饱和烷基。
R6所示的3个碳原子支链烷基,具体地是指异丙基。
而作为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具体地可列举如下。
即,作为直链烷基,可以列举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 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 基等。
作为α-甲基支链的烷基,可以列举1-甲基丙基、1-甲基丁基、 1-甲基戊基、1-甲基己基、1-甲基庚基、1-甲基辛基、1-甲基 壬基、1-甲基癸基、1-甲基十一烷基、1-甲基十八烷基等。
作为α-支链的烷基,可以列举1-乙基丙基、1-乙基丁基、 1-乙基戊基、1-丙基丁基、1-乙基己基、1-丙基戊基、1-乙基 庚基、1-丙基己基、1-丁基戊基、1-戊基己基、1-己基庚基、 1-辛基壬基、1-己基十一烷基、1-癸基十一烷基等。
作为存在着α-支链和一个以上除α-支链以外的支链的α-多支 链烷基,可以列举1,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 基丁基、1-乙基-2-甲基丙基、二异丙基甲基、1,4-二甲基戊基、 1-异丙基丁基、1,3,3-三甲基丁基、1,5-二甲基己基、1-乙基- 2-甲基戊基、1-丁基-2-甲基丙基、1-乙基-3-甲基戊基、二 异丁基甲基、1,5,9-三甲基癸基等。
作为β-支链烷基,可以列举2-甲基丙基、2-甲基丁基、2- 甲基戊基、2-乙基丁基、2-甲基己基、2-乙基戊基、2-甲基庚 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等。
作为存在着β-支链和一个以上除α-支链和β-支链以外的支链 的β-多支链烷基,可以列举2,3-二甲基丁基、2,4,4-三甲基戊基、 2-异丙基-5-甲基己基等。
作为存在着一个以上除α-支链和β-支链以外的支链的其它支链 烷基,可以列举3-甲基丁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3,3- 二甲基丁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3,5,5- 三甲基己基、异癸基、3,7-二甲基辛基、异十七烷基等。
作为α-位上不存在氢原子且α-位上有三级碳原子的烷基,可以 列举1,1-二甲基乙基、1-甲基环丙基、1,1-二甲基丙基、1-甲 基环丁基、1,1-二甲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甲基环戊 基、1,1-二甲基戊基、1-甲基-1-乙基丁基、1,1-二乙基丙基、 1,1-二乙基丁基等。
作为β-位上不存在氢原子且β-位上有三级碳原子的烷基,可以 列举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丁基、1,2,2-三甲基丙基、1 -乙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2- 异丙基丁基等。
作为α-位、β-位上都不存在氢原子且α-位、β-位上都有三 级碳原子的烷基,可以列举1,1,2,2-四甲基丙基、1,1,2,2-四甲基 丁基、1,1,2,2-四甲基己基等。
此外,在通式(i)或(ii)中,在R5是1~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 支链烷基的情况下,R6是2~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更好的 是,R5是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烷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 R6较好的是2~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烷基。
在上述情况下,作为R5所示1~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具体地说,除上述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具体例外,还可 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因此,作为R6所示2~21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具体地说, 除上述4~21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具体例外,还可以列举乙 基、丙基、异丙基。
作为如上的通式(i)或(ii)所示环状缩醛类,可以列举如下的 具体实例(化合物名称和结构式),但不限于这些。
(1)1.2∶3.4∶5.6-三-O-(2-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
(2)1.3∶2.4∶5.6-三-O-(2-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
(3)1.2∶3.4∶5.6-三-O-(3,5,5-三甲基偏亚己基)山梨 糖醇
(4)1.3∶2.4∶5.6-三-O-(3,5,5-三甲基偏亚己基)山梨 糖醇
(5)1.2∶3.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
(6)1.3∶2.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
(7)1.2∶3.4∶5.6-三-O-(1,3-二甲基偏亚丁基)山梨糖 醇
(8)1.3∶2.4∶5.6-三-O-(1,3-二甲基偏亚丁基)山梨糖 醇

(9)1.2∶3.4∶5.6-三-O-(偏亚己基)山梨糖醇
(10)1.3∶2.4∶5.6-三-O-(偏亚己基)山梨糖醇
(11)1.2∶3.4∶5.6-三-O-(偏亚异十八烷基)山梨糖醇
(12)1.3∶2.4∶5.6-三-O-(偏亚异十八烷基)山梨糖醇
(13)1.2∶3.4∶5.6-三-O-(2-乙基偏亚己基)山梨糖醇
(14)1.3∶2.4∶5.6-三-O-(2-乙基偏亚己基)山梨糖醇
(15)1.2∶3.4∶5.6-三-O-(1-十七烷基偏亚十八烷基)山 梨糖醇
(16)1.3∶2.4∶5.6-三-O-(1-十七烷基偏亚十八烷基)山 梨糖醇
(17)1.2∶3.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甘露糖醇
(18)1.3∶2.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甘露糖醇
以上环状缩醛类可以用第二发明的制备方法适当地制备,但不限于 此。
此外,第二发明的环状缩醛类既可用作极性油、有机溶剂、润滑剂、 合成润滑油、冷冻机油,也可用作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极性油、合 成润滑油、冷冻机油等的制备中间体。
以下说明第二发明的环状缩醛类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使六元醇与羰基 化合物(酮或醛)或其活泼衍生物(缩酮或缩醛)发生反应。该反应的 反应式如下所示。 式中R5和R6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而且,R7表示1~6个碳原子的 直链或支链烷基。
即,用酸催化剂,使式(iii)所示的山梨糖醇或甘露糖醇等六元醇 与通式(iv)所示的酮或醛等羰基化合物或其活泼衍生物发生脱水反应 或脱醇反应,得到通式(i)或(ii)的环状缩醛类。在用酮的情况下, 主要得到通式(i);而在用醛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通式(I)和(ii) 的混合物。在醛中有α-支链烷基者,通式(i)的含量较多。而若进 行短时间反应,则通式(ii)的含量增多。
作为可以使用的六元醇,可列举上述式(iii)所示的那些,具体地 说,可以列举用己糖还原得到的己糖醇,即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半乳 糖醇、艾杜糖醇、塔罗糖醇、蒜糖醇等。其中,从可得性或价格的观点 来看,山梨糖醇是最好的。
在第二发明的方法中可以使用的羰基化合物有酮或醛,其中的酮可 容易地借助于脂肪酸高温脱羧二聚反应或烯烃催化氧化反应(Wacker 法)或二级醇氧化、脱氢或环烷烃氧化等方法得到。在Wacker法的情况 下,所得到的酮有分布,但可利用精馏法分离精制成纯品。酮的具体实 例可以列举如下,但不一定限于这些。
例如,作为甲基·烷基酮,可以列举甲基·乙基酮、甲基·丙基酮、 甲基·丁基酮、甲基·戊基酮、甲基·己基酮、甲基·庚基酮、甲基·辛 基酮、甲基·壬基酮、甲基·十一烷基酮、甲基·十七烷基酮等。
作为二烷基酮,可以列举二乙基酮、乙基·丙基酮、乙基·丁基酮、 二丙基酮、乙基·戊基酮、乙基·己基酮、二丁基酮、二戊基酮、二己 基酮、二(十一烷基)酮、二(十七烷基)酮等。
作为多支链酮,可以列举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仲丁基酮、甲基·异 丁基酮、乙基·异丙基酮、甲基·叔丁基酮、二异丙基酮、甲基·异戊 基酮、异丙基·丙基酮、甲基·新戊基酮、乙基·叔丁基酮、6-甲基 -2-庚酮、4-甲基-3-庚酮、2-甲基-3-庚酮、5-甲基-3 -庚酮、二异丁基酮、6,10-二甲基-2-十一烷酮等。
此外,可以使用的醛,可容易地借助于诸如脂肪醇脱氢反应、烯烃 的氢甲酰化反应(羰基合成法)、脂肪酰氯的Rosenmund还原或脂肪酸 直接加氢等方法得到。在羰基合成法的情况下,会生成直链醛和支链醛, 但可以用精馏法分离精制成纯品。各该烷基醛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如 下,但不一定限于这些。
例如,作为直链烷基醛,可以列举戊醛、己醛、庚醛、辛醛、癸醛、 十二(烷)醛、十四(烷)醛、十八(烷)醛、山萮醛等。
作为α-支链烷基醛,可以列举异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 戊醛、2-乙基丁醛、2-甲基己醛、2-乙基戊醛、2-甲基庚醛、 2-乙基己醛、2-丙基戊醛等。
作为除α-支链上的α-支链外还存在一个以上支链的α-多支链 烷基,可以列举2,3-二甲基丁醛、2,4,4-三甲基戊醛、2-异丙基 -5-甲基己醛等。
作为存在着一个以上除α-支链外的支链的其它支链烷基醛,可以 列举异戊醛、3-甲基戊醛、4-甲基戊醛、3,3-二甲基丁醛、3- 甲基己醛、4-甲基己醛、5-甲基己醛、3,5,5-三甲基己醛、异癸 醛、3,7-二甲基辛醛、异十八(烷)醛等。
此外,作为在第二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羰基化合物的活泼衍生物,是 利用酸催化剂可容易地从以上所述酮、醛与1~6个碳原子的低级醇合 成的通式(iv′)所示缩酮和缩醛。作为能给出R7残基的、1~6个碳原 子的低级醇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 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戊醇、异戊醇、新戊醇、1-甲基丁醇、1,1 -二甲基丙醇、1-乙基丙醇、己醇、异己醇、2-乙基丁醇、1-甲 基戊醇、1,3-二甲基丁醇、1-乙基丁醇等。
在第二发明中,式(iii)所示六元醇与酮的反应是缩酮化反应,酮 与式(iii)所示六元醇的摩尔比是1.5~15、较好的是2.7~7.5。这 个反应是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的, 相对于式(iii)所示六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0.1~10%(摩尔)、 较好的是1.0~5%(摩尔)。
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 己烷、环己烷、戊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中或其混合溶剂中, 因所使用酮的沸点而异,在30~130℃、较好在60~100℃的温度进 行,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水。如果温度在这些范围内,则有利 于反应进行,这是由于有减少因副反应而引起的着色的倾向。此外,也 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 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的是5~200小时。所得到的 环状缩酮(i)或(ii)中和之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 用吸附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此外,式(iii)所示六元醇与醛的反应是缩醛化反应,醛与式(iii) 所示六元醇的摩尔比是1.5~6、较好的是2.7~3.8。这个反应使用对 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相对于式(iii) 所示六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0.01~5%(摩尔)、较好的是0.1~ 2%(摩尔)。
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 己烷、环己烷、戊烷、丁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或其混合溶剂 中,因所使用醛的沸点而异,在20~130℃、较好在40~100℃的温 度进行,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生成的水。如果温度在这些范围内,则 有利于反应进行,这是由于有减少因副反应而引起的着色的趋势。而且 也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 进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较好的是1~30小时。所得到的 环状缩醛(i)或(ii)中和之后进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 用吸附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此外,式(iii)所示六元醇与酮的活泼衍生物缩酮(iv′)的反应是 转缩酮化反应,缩酮(iv′)与式(iii)所示六元醇的摩尔比是1.5~15、 较好的是2.7~7.5。这个反应使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化 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相对于式(iii)所示六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0.1~ 10%(摩尔)、较好的是1.0~5%(摩尔)。
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 己烷、环己烷、戊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中或其混合溶剂中, 因所使用的缩酮(iv′)和所生成的低级醇的沸点而异,在40~150℃、 较好在70~130℃的温度进行,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所生成的低级 醇。如果温度在这些范围内,则有利于反应进行,这是由于有减少因副 反应而引起着色的趋势。此外,也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干 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常 较好的是5~200小时。得到的环状缩酮(i)或(ii)中和之后进行 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用吸附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进而,式(iii)所示六元醇与醛的活泼衍生物缩醛(iv′)的反应是 转缩醛化反应,缩醛(iv′)与式(iii)所示六元醇的摩尔比是1.5~6、 较好的是2.7~3.8。这个反应使用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硫酸等酸催化 剂作为催化剂进行,相对于式(iii)所示六元醇而言,催化剂用量是 0.01~5%(摩尔)、较好是0.1~2%(摩尔)。
这个反应不用溶剂,或在二甲苯、甲苯、苯、辛烷、异辛烷、庚烷、 己烷、环己烷、戊烷、丁烷、石油英、石油醚等惰性溶剂或其混合溶剂 中,因所使用的缩醛(iv′)和所生成的低级醇的沸点而异,在20~150 ℃、较好在50~130℃的温度进行,较好的是边进行边除去所生成的低 级醇。如果温度在这些范围内,则有利于反应进行,这是由于有减少因 副反应而引起着色的趋势。此外,也可以在通氮条件下、氮气氛围下和 干燥空气氛围下等任何一种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因各种条件而异,通 常较好的是1~30小时。所得到的环状缩醛(i)或(ii)中和之后进 行过滤、洗涤等前处理,然后可以用吸附处理、结晶、蒸馏等操作精制。
按照第二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如前所述使用醛的情况下,可以得到 通式(i)和(ii)的混合物,但作为使两者分离的方法,可以用通常 的有机化合物分离精制手段进行,例如,可以用精馏、柱色谱法、薄层 色谱法、分步结晶法、制备型HPLC(液体色谱法)、制备型气相色谱法 等进行分离。然而,两者由于物理性质等近似,因而可以不将两者分离, 而原样作为合成润滑油、冷冻机油等使用。
按照第二发明的制备方法,能以比简单方法更高的收率得到上述的 环状缩醛类。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制备例、实施例、合成例和试验例,但本发明不 受这些实例的任何限制。要注意的是,制备例和实施例是第一发明所涉 及的,而合成例和试验例则是第二发明所涉及的。
制备例1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添加D-山梨糖醇336.8g(1.85mol)、甲基·乙基 酮800.0g(11.1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6g(0.092mol)和己 烷200ml。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9~79℃进行8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19.6g(0.185mol,对甲 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2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200g洗涤,用 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甲基·乙基酮。进一步减压蒸馏, 得到环状缩酮A1(羟基值12.9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7.3%)。 然后,一部分环状缩酮A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酮A2(羟 基值0.0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8%)。
制备例2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和带有冷凝器的 脱水管。向所述烧瓶中添加D-山梨糖醇450.0g(2.47mol)、异丁醛 588.0g(8.15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4.7g(0.025mol)和沸点30~ 60℃的石油醚400ml。在干燥空气氛围下,在常压于40~65℃进行15 小时反应,将水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5.24g (0.049mol,对甲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 加水1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 水100g洗涤,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石油醚和过剩的异丁醛,进一 步减压蒸馏,得到环状缩醛B(羟基值6.0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 99.0%)。
制备例3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带有冷凝器的 脱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D-山梨糖醇450.0g(2.47mol)、正丁醛 588.0g(8.15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4.7g(0.025mol)和己烷 400ml。在干燥空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2~83℃进行5小时反应,将 水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5.24g(0.049mol,对 甲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 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 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正丁醛,进一步减压蒸馏,得 到环状缩醛C1(羟基值13.1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7.8%)。然 后,一部分环状缩醛C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醛C2(羟 基值4.1mg 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3%)。
制备例4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带冷凝器的脱 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D-山梨糖醇363.8g(2.00mol)、甲基·异 丁基酮1200g(12.0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8.99g(0.100mol) 和己烷300ml。在干燥空气氛围下,在常压于93~98℃进行23小时反 应,将水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21.16g (0.200mol,对甲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 加水2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 水200g洗涤,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甲基·异丁基酮, 进一步用减压蒸馏法除去低沸点成分。得到的粗缩酮657.6g通过活性白 土进行过滤,得到环状缩酮D1(羟基值34.3mgKOH/g,气相色谱法纯 度93.1%)。一部分环状缩酮D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酮 D2(羟基值0.0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6%)。
制备例5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带冷凝器的脱 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D-山梨糖醇170.8g(0.937mol)、3,5,5 -三甲基己醛400.0g(2.81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8g (0.0094mol)和己烷400ml。在干燥空气氛围下,在常压于79~81 ℃进行8小时反应,将水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70℃,添加碳酸钠 1.99g(0.019mol,对甲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70℃搅拌30 分钟。加水1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 和食盐水100g洗涤,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进一步用减压蒸 馏法除去低沸点成分。向得到的粗缩醛500.9g中添加己烷500ml,通过 活性白土进行过滤,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得到环状缩 醛E(羟基值27.2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3.2%)。
制备例6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有冷凝器的脱 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二聚甘油166.0g(1.00mol)、甲基·乙基酮 288.0g(4.00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3.80g(0.020mol)和己烷 100ml。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6~81℃进行15小时反应,将水蒸 出。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4.24g(0.040mol,对甲苯 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水100g洗涤,用旋转蒸发 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甲基·乙基酮,进一步用减压蒸馏法除去 低沸点成分。向所得到的粗缩酮223.0g中添加活性氧化铝0.6g,在50 ℃搅拌30分钟。进行过滤后,得到环状缩酮F1(羟基值15.7mgKOH/g, 气相色谱法纯度96.7%)。然后,一部分环状缩酮F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 精制,得到环状缩酮F2(羟基值0.0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7%)。
制备例7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二聚甘油100.0g(0.602mol)、甲基·异丁基酮 180.8g(1.81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2.29g(0.012mol)和甲苯 300ml。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110~119℃进行55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2.54g(0.024mol,对甲 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50g洗涤,用旋 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甲苯和过剩的甲基·异丁基酮,进一步进行减压 蒸馏,得到环状缩酮G1(羟基值26.2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5.1 %)。然后,一部分环状缩酮G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酮 G2(羟基值1.6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5%)。
制备例8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和带冷凝器的脱 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二聚甘油332.4g(2.00mol)、二异丁基酮853.4g (6.00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7.61g(0.040mol)和己烷500ml。 在干燥空气气流下,在常压于96~97℃进行123小时反应,将水蒸出。 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8.48g(0.080mol,对甲苯磺酸 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搅 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用旋转 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进一步减压蒸馏除去二异丁基酮。向所得到 的粗缩酮666.7g中添加己烷400ml,通过活性白土进行过滤,然后用旋 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得到环状缩酮H(羟基值4.0mgKOH/g, 气相色谱法纯度98.0%)。
制备例9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二聚甘油166.0g(1.00mol)、3,5,5-三甲基 己醛289.7g(2.04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90g(0.010mol)和 己烷150ml。在氮气流下,在常压于75~92℃进行8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2.12g(0.020mol,对甲 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用 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进一步用减压蒸馏法除去低沸点成分。 向所得到粗缩醛405.5g中添加活性氧化铝1.2g,在50℃搅拌30分钟。 进行过滤后,得到环状缩醛I1(羟基值23.1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 94.3%)。然后,一部分环状缩醛I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 缩醛I2(羟基值2.7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1%)。
制备例10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二聚甘油100.0g(0.602mol)、6-十一烷酮 205.g(1.20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2.29g(0.012mol)和甲苯 300ml。在氮气流下,在常压于122~124℃进行48小时反应,将水蒸 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2.54g(0.024mol,对甲苯 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50g洗涤,用旋 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甲苯,进一步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环状缩酮J1(羟 基值13.2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6.5%)。然后,一部分环状缩 酮J1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酮J2(羟基值0.9mgKOH/g, 气相色谱法纯度99.0%)。
制备例11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内消旋赤藓醇122.0g(1.00mol)、甲基·乙基 酮288.0g(4.00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3.80g(0.020mol)和己 烷100ml。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3~78℃进行15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4.24g(0.040mol,对甲 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水100g洗涤,用旋转蒸发 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甲基·乙基酮,进一步进行减压蒸馏,得 到环状缩酮K(羟基值1.0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9.4%)。
制备例12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氯化钙管和带冷凝器的脱 水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内消旋赤藓醇270.0g(2.21mol)、3,5,5- 三甲基己醛629.0g(4.42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4.21g(0.022mol) 和己烷600ml。在干燥空气氛围下,在常压于76~83℃进行7小时反 应,将水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4.68g(0.040mol, 对甲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100g, 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 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进一步用减压蒸馏法除去低沸点成 分。向所得到的粗缩醛781.8g中添加己烷400ml,通过活性白土进行过 滤,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得到环状缩醛L1(羟基值 20.2mgKOH/g,气相色谱法纯度95.3%)。然后,一部分环状缩醛L1 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醛L2(羟基值5.1mgKOH/g,气相 色谱法纯度98.0%)。
制备例13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通氮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 管。向所述烧瓶中加入D-甘露糖醇336.8g(1.85mol)、甲基·乙基 酮800.0g(11.1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6g(0.092mol)和己 烷200ml。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8~76℃进行10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添加碳酸钠19.6g(0.185mol,对甲 苯磺酸的2倍当量)进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加水2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200g洗涤,用 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己烷和过剩的甲基·乙基酮。进一步减压蒸馏, 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环状缩酮M(羟基值0.2mgKOH/g,气相色谱法 纯度99.6%)。
制备例14
在3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管。向 所述烧瓶中加入三(羟甲基)丙烷500g(3.73mol)、2,2-二甲氧基 丙烷777g(7.46mol)和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4.17g(0.075mol)。 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0~70℃进行2小时反应,将甲醇蒸出。反 应结束后,进行与制备例13同样的后处理,进一步进行减压蒸馏,得到 1,3-二氧杂-5-乙基-2,2-二甲基-5-环己基甲醇(Na)584.9g (收率90%,羟基值322.6mgKOH/g)。
在2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滴液漏斗,进行 氮气置换。向所述烧瓶中加入氢化钠(含量60%,油状)20.0g (0.5mol)、1,2-二甲氧基乙烷450ml和二甲基亚砜150ml。在氮气 氛围下,在室温,用15分钟时间滴加上述得到的化合物(Na)87.1g (0.5mol),进一步搅拌1小时,随后用30分钟时间添加乙二醇二对 甲苯磺酸酯(东京化成公司制)粉末77.0g(0.208mol)。在氮气氛围 下在70℃搅拌过夜,然后加水750ml、二乙基醚500ml,分层,水层用 二乙基醚300ml萃取2次。合并有机层,用5%碳酸钠水溶液300ml洗 涤3次,用无水硫酸钠和无水碳酸钠的混合物干燥。用旋转蒸发器除去 溶剂,得到油状物质115.3g。进一步用硅胶柱色谱法(以己烷/乙酸乙酯 为展开溶剂)将其精制,得到乙二醇二[1,3-二氧杂-5-乙基-2,2 -二甲基-5-环己基]甲基醚(Nb)51g(柱色谱法纯度99%,羟基 值0.0mgKOH/g)。
在1升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器。向所述烧瓶中加 入上述得到的化合物(Nb)50g(0.13mol)、乙醇500ml和1N盐酸 50ml。在氮气氛围下,在80~100℃回流,进行5小时反应,然后冷 却到室温,用1N氢氧化钠中和。在减压下完全蒸出溶剂,所得到的残留 物溶解在水中,进行电渗析后除去水分,得到2,9-二乙基-2,9-二 (羟甲基)-4,7-二氧杂癸烷-1,10-二醇(Nc)37.6g。
在300ml的4口烧瓶上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带冷凝器的脱水管。 向所述烧瓶中加入上述得到的化合物(Nc)37g(0.13mol)、甲基·乙 基酮28.1g(0.39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0.49g(0.0026mol)和 己烷50g。在氮气氛围下,在常压于60~70℃进行8小时反应,将水 蒸出。反应结束后,进行与制备例13同样的后处理,用旋转蒸发器除去 溶剂,得到油状物质52.3g。进一步用硅胶柱色谱法(以己烷/乙酸乙酯 为展开溶剂)将其精制,得到乙二醇二[1,3-二氧杂-2,5-二乙基-2 -甲基-5-环己基]甲基醚(环状缩酮N)45g(柱色谱法纯度98.5 %,羟基值0.0mgKOH/g)。
制备例15
向3升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三(羟甲基)丙烷292.1g(2.18mol)、 丙酮474.0g(8.17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6.0g(0.0315mol)和 己烷900ml,回流24小时,将产生的水排除到系统外。反应物用氢氧化 钠水溶液中和后,在减压下蒸馏,合成了5-羟甲基-5-乙基-2,2 -二甲基-1,3-二噁烷。
然后,向500ml不锈钢制高压釜(配备搅拌器、液体导入管、气体 排出管、温度计)中加入上述5-羟甲基-5-乙基-2,2-二甲基- 1,3-二噁烷17.4g(0.1mol)、28%(重量)甲醇钠甲醇溶液0.19g (0.001mol)和甲苯5ml,在110℃加热下用1小时时间从常压缓缓减 压(0.4mmHg),使低沸点成分从气体排出管蒸出。密闭后,在110℃, 用8小时时间把环氧丙烷58.0g(1.0mol)从液体导入管导入高压釜中。 冷却后,向反应物中添加28%(重量)甲醇钠甲醇溶液21.2g(0.11mol) 和甲苯150ml,在110℃加热下用2小时时间从常压缓缓减压 (0.4mmHg),使低沸点成分从气体排出管蒸出。
冷却后,添加甲基碘15.6g(0.11mol),密闭,在60℃加热3小 时,进一步在90℃加热5小时。冷却后添加2.8g Kyoward600(碱吸附 剂,协和化学工业公司制),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到用于比较品的油 fa(气相色谱法纯度78%)。一部分fa进一步用柱色谱法精制,得到 用于比较品的油f(气相色谱法纯度85%)。
实施例1
测定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N的 羟基值(JISK-0070)以及从这种羟基值求出的、未反应羟基与原料 多元醇的羟基数的比例,40℃和100℃的动力粘度(JISH-2283), 流动点(JISK-2269)。其结果列于表1。此外,还测定了用于比较 品的油a~f的40℃和100℃的动力粘度(JISK-2283)、流动点(JIS K-2269)。其结果列于表2中。
     表1                    环状缩酮·缩醛  40℃粘度  (mm2/s)   100℃粘度   (mm2/s)    流动点    (℃)   原料醇      原料酮·醛   羟基值   (mgKOH/g)  未反应羟基     (%)  A1   山梨糖醇    甲基·乙基酮     12.9     1.3     66.9     4.62     -32.5  A2   山梨糖醇    甲基·乙基酮     0.0     0.0     63.1     4.54     -32.5  B   山梨糖醇    异丁基醛     6.0     0.61     167.8     5.81     -25.0  C1   山梨糖醇    正丁基醛     13.1     1.3     68.2     5.49     -37.5  C2   山梨糖醇    正丁基醛     4.1     0.42     65.6     5.42     -37.5  D1   山梨糖醇    甲基·异丁基酮     34.3     4.2     62.3     5.61     -27.5  D2   山梨糖醇    甲基·异丁基酮     0.0     0.0     53.9     5.36     -27.5  E   山梨糖醇    3,5,5-三甲基己醛     27.2     4.3     394.6     15.5     -20.0>  F1   二聚甘油    甲基·乙基酮     15.7     1.9     7.69     1.97     -45.0>  F2   二聚甘油    甲基·乙基酮     0.0     0.0     6.82     1.87     -45.0>  G1   二聚甘油    甲基·异丁基酮     26.2     3.8     9.08     2.35     -20.0>  G2   二聚甘油    甲基·异丁基酮     1.6     0.24     7.83     2.16     -20.0>
表1(续)
表2
实施例2
考察了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 D2、F1~I2、K、M、N与1,1,1,2-四氟乙烷(HFC-134a),或 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或1,1,1,2 -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及五氟乙烷(HFC-125)的混合制冷剂的相溶 性。
测定了表3所示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D2、F1~I2、K、 M、N与1,1,1,2-四氟乙烷(HFC-134a)、或1,1,1,2-四氟乙烷 和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或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 甲烷及五氟乙烷(HFC-125)的混合制冷剂的组合物即本发明品1~ 20,和用于比较品的油a(环烷油)与1,1,1,2-四氟乙烷的组合物即比 较品1在低温下的两相分离温度。结果列于表3中。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品与氢氟烃在低温下的相溶性是优异的。 本发明品中,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A2、B、D1、D2、F1、F2、 G2、K、M的组合物是特别优异的。此外,环状缩酮A1与A2(本发明 品1与2)、D1与D2(本发明品6与7)、环状缩醛I1与I2(本发明 品11与17)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未反应羟基越少,与氢氟烃的相溶 性就越好。
表3         组成                       二相分离温度(℃)     油种       氢氟烃                       油浓度(体积%)     1     6     10     20     30     40     50   本   发   明   品   1   环状缩酮A1   HFC134a    -67    -55    -60    -67    -66    -68     -69   2   环状缩酮A2   HFC134a    -70>    -70>    -70>    -70>     -70>   3   环状缩酮A2   HFC134a/HFC32   (70/30重量比)    -70>    -70>    -57    -53    -54     -57   4   环状缩醛B   HFC134a    -70>    -62    -44    -39    -39     -42   5   环状缩醛C1   HFC134a     9     13     14     15     15   6   环状缩酮D1   HFC134a    -4     2     6     5.5     5   7   环状缩酮D2   HFC134a    -17    -1     5     4.5     2   8   环状缩酮F1   HFC134a    -70>    -70>    -70>    -70>    -70>    -70>    -70>   9   环状缩酮F1   HFC134a/HFC32   (70/30重量比)    -70>    -70>    -70>    -70>    -70>   10   环状缩酮H   HFC134a    -10     13     16     13     4   11   环状缩醛I1  HFC134a    -13     10     14     11    -2    比较品1   a(环烷油) HFC134a     20<     20<     20<     20<     20<     20< 表3(续)             组成     二相分离温度(℃)   油种     氢氟烃     油浓度(体积%)   本   发   明   品    1    6    10    20    30    40    50   12   环状缩酮A2   HFC134a/HFC32/HFC125   (52/23/25重量比)   -70>   -70>   -70>   -70>   -70>   -70>   -70>   13   环状缩酮F2   HFC134a   -70>   -70>   -70>   -70>   -70>   -70>   -70>   14   环状缩酮F2   HFC134a/HFC32   (70/30重量比)   -70>   -70>   -70>   -70>   -70>   -70>   -70>   15   环状缩醛F2   HFC134a/HFC32/HFC125   (52/23/25重量比)   -70>   -70>   -70>   -70>   -70>   -70>   -70>   16   环状缩酮G2   HFC134a   -70>   -70>   -70>   -70>   -70>   -70>   -70>   17   环状缩酮I2   HFC134a   -19    9    12    9    3   18   环状缩酮K   HFC134a   -27   -20   -17   -15   -15   19   环状缩酮M   HFC134a   -46   -38   -30   -27   -28   20   环状缩酮N   HFC134a   -70>   -70>   -70>   -70>   -70>
实施例3
考察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2与1,1,1,2-四氟乙 烷(HFC-134a)的组合物即本发明品2在高温下的相溶性。向容积 为372cm3、配备窥镜的高压釜中加入60.0g环状缩酮A2和240.0gHFC -134a,边适当搅拌边从室温加热到100℃,用目测法观察混合溶液的 分离状态。
本发明品2(油浓度20%(重量))从室温到100℃都是均匀溶解 的,没有观察到分离状态。同样取20.0g环状缩酮A2和380.0g HFC- 134a,考察其分离状态,也显示出本发明品2(油浓度5%(重量)) 从室温到100℃都是均匀溶解的,没有观察到分离状态。
同样,油浓度10%(重量)、30%(重量)、40%(重量)、50 %(重量)的本发明品2也显示出从室温到100℃都是均匀溶解的、没 有观察到分离状态。
实施例4
考察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1、A2、B、C2、 D1、D2、F2、I1、J2、K、L1、M、N和用于比较品的油b(聚亚 烷基二醇)、f的电绝缘性。此外,同样也考察了环状缩酮A2与用于比 较品的油b的混合物(50∶50(重量比))的电绝缘性。
测定按JISC-2101进行,即测定25℃的体积电阻率。结果列于表 4中。
                                              表4                油种  体积电阻率(Ω·cm)     用     于     本     发     明     品     的     油     环状缩酮A1     环状缩酮A2     环状缩酮D1     环状缩酮D2 环状缩酮A2+用于比较品的     油b(50∶50重量比)     环状缩醛B     环状缩醛C2     环状缩酮F2     环状缩醛I2     环状缩酮J2     环状缩酮K     环状缩醛L2     环状缩酮M     环状缩酮N     1.7×1015     9.4×1015     4.7×1014     5.8×1015     1.5×1013     3.6×1014     1.7×1013     2.1×1015     1.8×1014     1.3×1014     8.9×1015     7.8×1015     3.9×1015     5.4×1012 用于比 较例的油   b(聚亚烷基二醇)     7.8×1011   f     8.3×1011
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品的体积电阻率高,电绝缘性均优于比较 例b、f。此外,本发明品中使用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与聚亚烷基二 醇混合,也能改善聚亚烷基二醇的电绝缘性。而且,环状缩酮A1与A2、 D1与D2比较,也表明未反应羟基越少者电绝缘性越好。进而,环状缩 酮A2与环状缩醛B、C2比较,还表明从酮得到的环状缩酮A2比从醛得 到的环状缩醛B、C2有更好的电绝缘性。通过NMR(核磁共振)分析 和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环状缩酮A2全部为IIIa结构,而环状缩醛B、 C的IIIa结构/IIIb结构比分别为56/44、36/66。因此,有1,3-二氧戊 环结构者,电绝缘性更优异。另一方面,多元醇部分有2个醚键的环状 缩酮N,与多元醇部分有1个醚键或没有醚键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 M相比,电绝缘性较差。
实施例5
为了考察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 A2、B、D2、F1、G2、K、M与1,1,1,2-四氟乙烷(HFC-134a)、 或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混合制冷剂、或1,1,1,2-四氟乙烷和 二氟甲烷及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的组合物即本发明品1、2、3、4、 7、8、12、16、18、19的热稳定性,在以下所示条件下进行封管试 验。
即,预先使水分浓度达到10ppm以下、酸值达到0.03(mgKOH/g) 以下配制的润滑油10g,和氢氟烃5g一起装入玻璃管中,添加铁、铜、 铝作为催化剂,封管。在175℃进行14天试验,然后考察氢氟烃与油的 组合物的外观以及有无析出物,打开封管,除去氢氟烃,然后测定油的 酸值。结果列于表5中。
从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品都是外观良好、也无析出物、而且酸值 也不上升,热稳定性良好。
                                表5                试验后的物理性质     外观   有无析出物   油的酸值(mgKOH/g)   本   发   明   品   1     无变化     无       0.03>   2     无变化     无       0.03>   3     无变化     无       0.03>   4     无变化     无       0.03>   7     无变化     无       0.03>   8     无变化     无       0.03>   12     无变化     无       0.03>   16     无变化     无       0.03>   18     无变化     无       0.03>   19     无变化     无       0.03>
实施例6
为了考察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 A2、B、D2、F1、G2、K、M与1,1,1,2-四氟乙烷(HFC-134a)、 或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混合制冷剂、或1,1,1,2-四氟乙烷和 二氟甲烷及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的组合物即本发明品1、2、3、4、 7、8、12、16、18、19以及用于比较品的油c、d(酯)与1,1,1, 2-四氟乙烷(HFC-1 34a)的组合物即比较品2、3在水存在下的热 稳定性,在以下所示条件下进行封管试验。此外,对于环状缩酮A1和用 于比较品的油c的混合物(50∶50重量比)与1,1,1,2-四氟乙烷(HFC -134a)的组合物即本发明品21,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
即,预先使水浓度达到3000ppm、酸值达到0.03(mgKOH/g) 以下配制的润滑油10g,与氢氟烃5g一起装入玻璃管中,加入铁、铜、 铝作为催化剂,封管。在175℃进行14天试验后,观察氢氟烃与油的组 合物的外观以及有无析出物,打开封管,除去氢氟烃后测定油的酸值。 结果列于表6中。
从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品都是外观良好,也无析出物而且酸值也 不上升,在水存在下的热稳定性是良好的。此外,如本发明品21所示, 在酯中加入本发明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可以防止酯的水解。
                                表6                  试验后的物理性质     外观   有无析出物   油的酸值(mgKOH/g)   本   发   明   品   1     无变化     无       0.03>   2     无变化     无       0.03>   3     无变化     无       0.03>   4     无变化     无       0.03>   7     无变化     无       0.03>   8     无变化     无       0.03>   12     无变化     无       0.03>   16     无变化     无       0.03>   18     无变化     无       0.03>   19     无变化     无       0.03>   21     无变化     无       0.03>   比   较   品   2     无变化     无       6.7   3     无变化     无       4.4
实施例7
对于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A1、B与 1,1,1,2-四氟乙烷(HFC-134a)的组合物即本发明1、4,以及用 于比较品的油d、e(酯)与1,1,1,2-四氟乙烷(HFC-134a)的组 合物即比较品3、4,用Falex试验考察了耐磨耗性。
将油100ml加温到80℃,以每小时10L的速度通入1,1,1,2-四 氟乙烷(HFC-134a),以150(1b)的负荷运转4小时,测定运转 后V滑块(block)与销钉(pin)的磨耗量。结果列于表7中。
从表7可以看出,本发明品都是磨耗量少、耐磨耗性优异。
                                表7     磨耗量(mg)    本发明品1    本发明品4      3.7      1.5     比较品3     比较品4      16.4      8.1
实施例8
考察了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2与用于比较品的 油b(聚亚烷基二醇)、c(酯)的吸湿性。
在内径18mm、容积约10ml的玻璃管中加入预先使水分浓度达到 50ppm以下配制的油2g,置于25℃、湿度80%的恒温槽内。放置一定 时间后,用Karl Fischer法(JISK-2275)测定油的水分浓度。结果 列于表8中。
从表8可以看出,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或环状缩醛的吸湿性大 大低于聚亚烷基二醇,但与酯大约相同。
                                表8                            水分浓度(ppm)    0日     1日     3日     6日     9日 用于本发明的油A2    45     1,965     2,575     2,588     2,697 用于比较品的油b    47     13,400     17,600     19,100     19,800 用于比较品的油c    23     1,352     1,742     1,780     1,779
实施例9
对于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1、A2和用于比较 品的油e(酯),用市售旋转式压缩机进行压缩机试验。
在旋转式压缩机中注入预先使水分浓度达到20ppm以下配制的油 170g、1,1,1,2-四氟乙烷(HFC-134a)60g,在压缩机壳温度140 ℃进行500小时的连续运行。
500小时结束后,环状缩酮A1、A2与用于比较品的油e相比,着色 少、羟基值也没变化,而且在气相色谱分析或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中也没 有发现分解物或聚合物的存在,表明油的稳定性是良好的。此外,如表9 所示,就滑动部件的磨耗而言,环状缩酮A1、A2与用于比较品的油e 相比,磨耗小,因而润滑性优异。而且,就排出部分的污泥附着状态而 言,环状缩酮A1、A2也比用于比较品的油e少,因而是良好的。
                              表9    叶轮末端磨耗   叶轮侧面上的粘着 用于本发明的油A1     5μm        无 用于本发明的油A2     5μm        无 用于比较品的油e     20μm         有
实施例10
对于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2,用Falez试验考 察其润滑性。
在低硫轻油(S=0.04%)中添加环状缩酮A2,使之达到50ppm, 在25℃的氛围下以150(1b)的负荷运转3小时,测定运转后V滑块 (block)和销钉(pin)的磨耗量。结果列于表10中。
从表10可以看出,添加了环状缩酮A2的本发明品22与不添加A2 的比较品5相比,磨耗量小,而且与硫磺浓度0.2%的轻油(比较品6) 相比,磨耗量也还是小的,表明润滑性优异。
                                 表10  磨耗量(mg) 本发明品22  低硫轻油(S=0.04%) +环状缩酮A2 50ppm     20.0 比较品5 低硫轻油(S=0.04%)     38.0 比较品6 轻油(0.2%)     24.8
实施例11
对于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2,用曾田摆(Soda′s pendulum)试验考察其润滑性。
在低硫轻油(S=0.04%)中添加环状缩酮A2,使之达到50ppm, 测定25℃的摩擦系数。结果列于表11中。
从表11可以看出,添加了环状缩酮A2的本发明品22的摩擦系数比 不添加的比较品5小,而且也比硫磺浓度0.2%的轻油(比较品6)的摩 擦系数低,表明润滑性优异。
                         表11    摩擦系数 本发明品22     0.164 比较品5     0.328 比较品6     0.304
实施例12
为了考察制备例得到的、用于本发明品的环状缩酮A2、D2、F2、 I2、K、L2、M和用于比较品的油b(聚亚烷基二醇)的电绝缘性,按 照JISC-2101测定25℃的比介电常数。结果列于表12中。
从表12可以看出,本发明品的比介电常数低,均具有良好的电绝缘 性。
此外,与含一个醚键的环状缩酮F2、环状缩醛I2相比,不含醚键的 环状缩酮A2、D2、K、M、环状缩醛L2的比介电常数低,表明电绝缘 性优异。
                                            表12      油种  比介电常数     用     于     本     发     明     品     的     油 环状缩酮A2     2.92 环状缩酮D2     2.78 环状缩酮F2     3.47 环状缩醛I2     3.22 环状缩酮K     2.65 环状缩醛L2     2.50 环状缩酮M     2.89 用于比较品的油 b(聚亚烷基二醇)     5.31
合成例1 1.2∶3.4∶5.6-三-O-(2-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1)和 1.3∶2.4∶5.6-三-O-(2-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2)的 混合物的合成
配备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氯化钙管和搅拌器的3 升反应容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450g(2.470mol)、异丁基醛588g (8.154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4.70g(0.0247mol)和石油醚(沸 点30~60℃)400ml。边搅拌边升温,在40~65℃进行15小时反应, 蒸出计算量的水。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加碳酸钠5.24g (0.0494mol),在60℃搅拌30分钟后,加水100g,在60℃搅拌30 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蒸发,得到粗 标题化合物(1)、(2)的混合物868.03g。此混合物减压蒸馏,得到 标题化合物(1)、(2)的混合物800.17g。
收率94.0%,沸点137~149℃/0.3~0.6mmHg,气相色谱法纯 度99.0%(标题化合物(1)/(2)的混合物比为88/12(重量比)), 羟基值6.0mgKOH/g(理论值0)。
标题化合物(1)、(2)的混合物的光谱
IR(NEAT,cm-1):2972,2936,2884(C-H伸缩),1476,1406,1368 (C-H变角),1194,1106,1038(C-O-C伸缩),722(CH2摇摆)
1HNMR(CDCl3,δppm):
0.58~1.49(18H,多重线,-CH3)
1.53~2.13(3H,多重线,-CH(CH3)2)
3.32~3.70,4.50~4.97(3H,多重线,(-O-)2CH-)
3.70~4.50(8H,多重线,-CH2CHCHCHCHCH2-)
从标题化合物(1)、(2)的混合物1.0g,用制备型硅胶薄层色 谱法,以己烷/乙酸乙酯=9/1作为展开溶剂,分别得到Rf值0.6~0.7 部分的标题化合物(1)0.63g,和Rf值0.5部分的标题化合物(2) 0.09g。
标题化合物(1)的13CNMR(CDCl3、δppm):107.7~109.1 表示五元环缩醛结构。
标题化合物(2)的13CNMR(CDCl3、δppm):107.7~109.1、 104.9分别表示五元环缩醛、六元环缩醛结构(107.7~109.1的峰与 104.9的峰的强度比是1比2)。
合成例2 1.2∶3.4∶5.6-三-O-(3,5,5-三甲基偏亚己基)山梨糖醇(3) 和1.3∶2.4∶5.6-三-O-(3,5,5-三甲基偏亚己基)山梨糖醇 (4)的混合物的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氯化钙管和搅拌器的 3升反应容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170.76g(0.937mol)、3,5,5 -三甲基己醛400g(2.812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8g (0.00936mol)和己烷400ml。边搅拌边升温,在79~81℃进行8小 时反应,蒸出计算量的水。反应结束后冷却到70℃,添加碳酸钠1.99g (0.0188mol)进行中和,在70℃搅拌30分钟后,加水100g,在60 ℃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之后,用饱和食盐水100g洗涤, 蒸发,得到粗标题化合物(3)、(4)的混合物529.51g。此混合物减 压蒸馏(沸点27~85℃/0.5~0.9mmHg),去掉初馏物,所得到的残 渣500.87g溶解在己烷500ml中,通过活性白土25.04g(相对于残渣5 %重量)进行加压过滤(PTFE,0.2μm),用己烷洗涤,使己烷溶液 中的己烷完全蒸发,得到标题化合物(3)、(4)的混合物501.14g。
收率96.4%,气相色谱法纯度93.2%(标题化合物(3)/(4)的 混合比是31/69(重量)),羟基值27.2mgKOH/g(理论值0)。
IR(NEAT,cm-1)∶2960,2908,2876(C-H伸缩),1476,1414,1396, 1368(C-H变角),1132,1098,1042(C-O-C伸缩),714(CH2摇摆)
1HNMR(CDCl3,δppm):
0.77~1.40(42H,多重线,-CH(CH3)CH2C(CH3)3)
1.40~2.49(9H,多重线,-CH2CH(CH3)CH2C(CH3)3)
3.88~3.68,4.48~5.15(3H,多重线,(-O-)2CH-)
3.68~4.42(8H,多重线,-CH2CHCHCHCHCH2-)
合成例3 1.3∶2.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5)的 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通氮管和搅拌器的3 升反应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336.84g(1.849mol)、甲基·乙基酮 800g(11.094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58g(0.092mol)和己烷 200ml。边搅拌边升温,在69~79℃进行8小时反应,蒸出计算量的 水。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19.6g(0.185mol)进行中和, 在60℃搅拌30分钟后加水2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 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200g洗涤,蒸发,得到粗标题化合物(5) 643.75g。此物减压蒸馏,得到标题化合物(5)606.71g。
收率95.3%,沸点136~140℃/0.6mmHg,气相色谱法纯度97.3 %,羟基值12.9mgKOH/g(理论值0)。
合成例4
1.2∶3.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山梨糖醇(5)的 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和搅拌器的2升反应容 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168.4g(0.93mol)、甲基·乙基酮400g (5.6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8.8g(0.046mol)和己烷100g。在 氮气氛围下边搅拌边升温,在65~72℃进行7小时反应,蒸出计算量 的水。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添加碳酸钠9.8g(0.09mol)进行中和, 在60℃搅拌30分钟后加水1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 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到中性,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 出己烷,得到粗标题化合物(5)293.5g。
粗收率92.2%,羟基值18.0mgKOH/g(理论值0)。
此物100g溶解在己烷100ml中,用硅胶柱色谱法精制。收集以己烷 /乙酸乙酯=8/2溶出的级分,蒸发,得到标题化合物(5)95g。
气相色谱法纯度99.7%,羟基值0mgKOH/g(理论值0)。
IR(NEAT,cm-1):2980,2938,2890(C-H伸缩),1470,1380(C-H变角),1242,1194,1140,1080(C-O-C伸缩),717(CH2摇摆)
1HNMR(CDCl3,δppm):
0.72~1.10(9H,多重线,-CH2CH3)
1.10~1.48(9H,多重线,(-O-)2C(CH3)-)
1.48~1.90(6H,多重线,-CH2CH3)
3.71~4.31(8H,多重线,-CH2CHCHCHCHCH2-)
合成例5
1.2∶3.4∶5.6-三-O-(1,3-二甲基偏亚丁基)山梨糖醇(7) 的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氯化钙管和搅拌器的 3升反应容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363.76g(1.997mol)、甲基·异 丁基酮1200g(11.981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8.99g(0.0998mol 和己烷300ml。边搅拌边升温,在93~98℃进行23小时反应,蒸出计 算量的水。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加碳酸钠21.16g(0.1996mol)进 行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后加水2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 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200g洗涤,蒸发,得到粗标题化合物 (7)736.65g。此物减压蒸馏(沸点30.5~141℃/2~0.7mmHg), 去掉初馏物,得到的残渣657.62g通过活性白土(相对于残渣5%重量) 加压过滤(PTFE,0.2μm),得到标题化合物(7)637.44g。
收率74.5%,气相色谱法纯度93.1%,羟基值34.3mgKOH/g(理 论值0)。
合成例6
1.2∶3.4∶5.6-三-O-(1,3-二甲基偏亚丁基)山梨糖醇(7) 的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通氮管和搅拌器的1 升反应容器中,加入D-山梨糖醇127.5g(0.7mol)、甲基·异丁基酮 420.7g(4.2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6.7g(0.035mol)和甲苯100g。 在氮气流下,边搅拌边升温,在92℃进行8小时减压脱水反应。反应结 束后冷却到60℃,加碳酸钠10.6g(0.1mol)进行中和,在60℃搅拌 30分钟后,加水6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除去下层后,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到中性。蒸出甲苯,得到粗标题化合物(7)247.2g。
粗收率82.4%,羟基值33.2mgKOH/g(理论值0)。
此物100g溶解在己烷100ml中,用硅胶柱色谱法精制。收集以己烷 /乙酸乙酯=8/2溶出的级分,蒸发,得到标题化合物(7)90g。
气相色谱法纯度99.4%,羟基值0mgKOH/g(理论值0)。
IR(NEAT,cm-1):2984,2956,2876(C-H伸缩),1470,1378(C-H变角),1242,1186,1148,1096(C-O-C伸缩),718(CH2摇摆)
1HNMR(CDCl3,δppm):
0.78~1.10(18H,多重线,-CH2CH(CH3)2)
1.22~1.47(9H,多重线,(-O-)2C(CH3)-)
1.47~1.68(6H,多重线,-CH2CH(CH3)2)
1.68~2.03(3H,多重线,-CH2CH(CH3)2)
3.71~4.38(8H,多重线,-CH2CHCHCHCHCH2-)
合成例7
1.2∶3.4∶5.6-三-O-(1-甲基偏亚丙基)甘露糖醇(17)的 合成:
配备了温度计、回流冷凝器、Dean-Stark阱和搅拌器的3升反应容 器中,加入D-甘露糖醇336.84g(1.849mol)、甲基·乙基酮800.0g (11.094mol)、对甲苯磺酸-水合物17.58g(0.092mol)和己烷200ml。 在氮气氛围下,边搅拌边升温,在68~76℃进行10小时反应,蒸出计 算量的水。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加碳酸钠19.6g(0.185mol)进行 中和,在60℃搅拌30分钟之后加水200g,在60℃搅拌30分钟,静置 分层。除去下层后,用饱和食盐水200g洗涤,蒸发,得到粗标题化合物 (17)639.06g。此物减压蒸馏进行部分精制,得到标题化合物(17) 605.76g(收率95.1%)。
沸点136~140℃/0.3mmHg,气相色谱法纯度94.2%,羟基值12.7mg KOH/g(理论值0)。
40℃的动力粘度37.65mm2/s,100℃的动力粘度3.726mm2/s。
此物150g溶解在己烷150ml中,用硅胶柱色谱法精制。收集以己烷 /乙酸乙酯=8/2溶出的级分,蒸发,得到标题化合物(17)135g。
气相色谱法纯度99.6%,羟基值0.2mgKOH/g(理论值0)。
IR(NEAT,cm-1):2986,2944,2890(C-H伸缩),1467,1377(C-H 变角),1242,1191,1137,1077(C-O-C伸缩),708(CH2摇摆)
1HNMR(CDCl3,δppm):
0.72~1.13(9H,多重线,-CH2CH3)
1.13~1.50(9H,多重线,(-O-)2C(CH3)-)
1.50~1.90(6H,多重线,-CH2CH3)
3.88~4.37(8H,多重线,-CH2CHCHCHCHCH2-)
试验例1
测定合成例得到的本发明环状缩醛类的40℃和100℃动力粘度 (JISK-2283)、流动点(JISK-2269)。其结果列于表13中。
                           表13         化合物   40℃粘度   (mm2/s)  100℃粘度  (mm2/s)    流动点     (℃) 本发明化合物(1)与(2)的 混合物(用合成例1合成)     167.8     5.81     -25.0 本发明化合物(3)与(4)的 混合物(用合成例2合成)     394.6     15.5     <-20.0 本发明化合物(5) (用合成例4合成)     63.1     4.54     -32.5 本发明化合物(7) (用合成例6合成)     53.9     5.36     -27.5 本发明化合物(17) (用合成例7合成)     35.2     3.63     -45.0 比较品1(环烷油:SUNISO 4GS, 日本SUN石油公司制)     55.5     5.87     -40.0  比较品2(聚亚烷基二醇:Newpol  LB-285,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     60.3     11.4     -40.0  比较品3(三(羟甲基)丙烷/2  -甲基己酸、2-乙基戊酸、  3,5,5-三甲基己酸酯)     31.4     5.31     <-45.0 比较品4(季戊四醇/2-乙基己 酸、3,5,5-三甲基己酸酯)     62.2     7.99     <45.0
试验例2
测定了合成例得到本发明环状缩醛类和比较品与1,1,1,2-四氟乙烷 (HFC-134a)的相溶性。即,测定油浓度各为10%(体积)、20 %(体积)、30%(体积)、40%(体积)、50%(体积)时,对1,1,1,2 -四氟乙烷的低温下两相分离温度。其结果列于表14。
                                     表14     化合物     低温分离温度(℃)   10%   (体积)   20%   (体积)   30%   (体积)   40%   (体积)   50% (体积) 本发明化合物(1) 与(2)的混合物(用 合成例1合成)     -62     -44     -39     -39     -42 本发明化合物(5) (用合成例4合成)     <-70     <-70     <-70     <-70     <-70 本发明化合物(7) (用合成例6合成)     -17     -1     5     4.5     2 本发明化合物 (17)(用合成例7 合成)     -46     -38     -30     -27     -28 比较品1(环烷油: SUNISO 4GS,日本 SUN石油公司制)     >20     >20     >20     >20     >20
从表14可以看出,本发明品的相溶性比比较品优异。
试验例3
测定合成例得到的本发明环状缩醛类和比较品的25℃体积电阻率 (按照JISC-2101测定)。其结果列于表15中。
                                 表15             化合物   体积电阻率(Ω.cm) 本发明化合物(1)与(2)的混合物(用合成例 1合成)     3.6×1014 本发明化合物(5)(用合成例4合成)     9.4×1015 本发明化合物(7)(用合成例6合成)     5.8×1015 本发明化合物(17)(用合成例7合成)     3.9×1015 比较品2(聚亚烷基二醇:Newpol LB- 285,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     7.8×1011
从表15可以看出,本发明品的体积电阻率优于比较品。
试验例4
对于合成例得到的本发明环状缩醛类与1,1,1,2-四氟乙烷(HFC- 134a)的组合物以及作为比较品的酯与1,1,1,2-四氟乙烷(HFC- 134a)的组合物,用Falex试验考察其耐磨耗性。
油100ml加温到80℃,以每小时101通入1,1,1,2-四氟乙烷(HFC -134a),在150(1b)的负荷下运转4小时,测定运转后V滑块(block) 和销钉(pin)的磨耗量。其结果列于表16中。
从表16可以看出,本发明品的磨耗量都很小,表明耐磨耗性优异。
                            表16             化合物   磨耗量(mg) 本发明化合物(1)与(2)的混合物(用合成例1 合成)      1.5 本发明化合物(5)(用合成例3合成)      3.7 比较品3(三(羟甲基)丙烷/2-甲基己酸、2-乙 基戊酸、3,5,5-三甲基己酸酯)      16.4 比较品4(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3,5,5-三甲基 己酸酯)      8.1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优异、不因水解而产生羧酸、吸 湿性低而且廉价的合成润滑油。此外,这样的合成润滑油与氢氟烃配制, 可以提供电绝缘性、吸湿性优异、不因水解而产生羧酸而且廉价的冷冻 机工质组合物。进而,按照本发明,可用作合成润滑油的新型环状缩醛 类,是从廉价的原料用简便的方法以高收率、高纯度得到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