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人机工程学 / 无障碍技术 / 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

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

阅读:1098发布:2020-09-17

IPRDB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运输车辆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租车中使用的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形式。解决出租车行李摆放空间不足、乘客舱空间拥挤狭小、不方便残疾人乘用、还存在驾驶员个人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包括车内双排座位置空间,设置在该位置空间前侧的驾驶室,其特征是所述的驾驶室的座椅后侧与朝副驾驶室一侧设有隔板,副驾驶室设为行李摆放区,副驾驶室紧靠驾驶室一侧的隔板位置装有折叠椅,车辆后座设有主客座;在驾驶室的一侧设有双开门,副驾驶室一侧设单开门。有效地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无障碍地提供残疾人轮椅上下车,防止行李倒向后座乘员,保障乘员安全。,下面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包括车内双排座位置空间,设置在该位置空间前侧的驾驶室(1),其特征是所述的驾驶室(1)的座椅后侧及驾驶室(1)与副驾驶室之间设有隔板(2),副驾驶室设为行李摆放区(3),副驾驶室紧靠驾驶室(1)一侧的透明隔板(2)位置装有折叠椅(6),车辆后座设有主客座(5);在驾驶室的一侧设有双开门,副驾驶室一侧设单开门(4),驾驶室与车辆后座的主客座(5)之间设有隔离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开门(4)的门铰链设在副驾驶室的前右侧,与驾驶室一侧的前门铰链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客座(5)设有两个成人座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采用高强度透明玻璃制作,隔板(2)与车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朝副驾驶室的一侧设有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椅(6)翻折成座椅形式后具有靠背。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输车辆内部空间布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租车中使用的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形式。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场上的出租车行李摆放空间不足、乘客舱空间拥挤狭小、不方便残疾人乘用、还存在驾驶员个人安全隐患等缺点。而现有的车内布置形式虽有对座椅布置或内部结构的细节进行设计,但还没有对出租车的乘坐内部空间有具体的发明创造。
[0003] 如中国专利号申请号为200620081511.1电动小公共汽车车内布局结构,其优点是该车内布局结构合理设置有走道可使乘客在车内行走,车座底部内装有电瓶拆装较方便,降低了更换电瓶的复杂程序和劳动强度。如专利号为ZL03123720.7一种车辆的座椅布置,包括一个具有从前部开始依次呈阶梯状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地板,一个安装在地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排座椅,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的第二部分且能向前折叠成大致水平状态的第二排座椅,一个使用时安装在地板的第三部分、且可以跟相连的座椅底座一起向后旋转到水平状态的第三排座椅。这种结构在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被向前折叠,且第三排座椅的座椅底座被向后旋转了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具有平坦底面的行李舱。
[0004] 又如专利号为ZL200820117256.0一种车辆前排座椅布置结构,包括车辆前排的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座椅和制动系统的驻车手柄,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还设置有前排中间座椅,车辆前排中间座椅上设置有安全带机构,驻车手柄位于驾驶员座椅与左前车门之间。该实用新型车辆前排座椅布置结构采用前排布置三个座椅,增加车辆核定的乘员量。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75476.2用于车辆的座椅布置,包括至少两个前后布置的车辆座椅,座椅靠背相对于关联的座位部分可折叠成一装货物的底板位置,用于提供至少带有位于后排的车辆座椅的、包括一头枕的座椅靠背的一装货底板。位于前排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包括凹部,处于装载底板位置的位于后排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以这样一方式可插入凹部内,可以形成一基本无间隙的装载底板。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出租车行李摆放空间不足、乘客舱空间拥挤狭小、不方便残疾人乘用、还存在驾驶员个人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布置合理有效,实用性强,驾驶位与乘客位有效分开,并充分利用车内空间的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形式。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形式,包括车内双排座位置空间,设置在该位置空间前侧的驾驶室,其特征是所述的驾驶室的座椅后侧及驾驶室与副驾驶室之间设有隔板,副驾驶室设为行李摆放区,副驾驶室紧靠驾驶室一侧的隔板位置装有折叠椅,车辆后座设有主客座;在驾驶室的一侧设有双开门,副驾驶室一侧设单开门,驾驶室与车辆后座的主客座之间设有隔离装置。
[0007] 这种主要用于出租车内部坐椅的布局,充分利用了车内空间,副驾驶室侧的单开门提供了乘车人员上下车的最大空间,尤其是残障人员,简易的隔离装置,一侧固定在隔板上,另一侧固定在车门下部框架上,用于隔离行李,防止行李倒向乘客舱的乘员,保证乘员安全。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开门的门铰链设在副驾驶室的前右侧,与驾驶室一侧的前门铰链相对应。单开门具有较大的上下车空间,提供给残疾人无障碍上下车,单开门可以设计成比驾驶室一侧两扇门的合计长度小一些。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客座设有两个成人座位。两个大人座位之间也可以设有一个儿童座位,当然儿童位也可以不用考虑,两个大人座位可单独设计也可连体式设计。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采用高强度透明安全玻璃制作,隔板与车体固定。透明玻璃使用车内视线不受阻挡,采用其它有安全性的透明材料具有这一效果的同样可以应用。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朝副驾驶室的一侧设有窗口。隔板与副驾驶室一侧设有小形长方形孔作为窗口,主要用于传递钱币、发票之类,但人的手一般不能全部伸进窗口。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折叠椅翻折成座椅形式后具有靠背。为了行驶中的乘员安全,折叠椅具有靠背并设有安全带是必要的,由于考虑最大的可利用空间,折叠椅的靠背无需很高,与座垫大小相同即可,有利于折叠收拢,折叠椅可折叠90度。
[0013]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是:
[0014] 1.更有效地保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0015] 2.宽大的内部乘座空间能使残疾人轮椅在车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0016] 3.右侧采用个性化的单门设计,保证了宽大的进出空间,无障碍地提供残疾人轮椅上下车;
[0017] 4.固定在副驾驶室与汽车后座之间的简易隔离装置,在折叠椅上不坐人时,简易隔离装置能防止行李倒向主客客舱的乘员,保障乘员安全。
[0018]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实用性强,结构设计合理,既能让司机安全驾驶,又能让乘客乘座舒服,并方便残疾人乘坐的新型的汽车内部布置形式。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布置示意图。
[0020] 图中:1.驾驶室,2.隔板,3.行李摆放区,4.单开门,5.主客座,6.折叠椅,7、隔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2] 参见图1,本实施例选一辆三厢车型作为设计对象,按中国车辆规定,驾驶室1设在车辆车厢内的左前方,留有驾驶室1足够的空间位置后,在驾驶室1的座椅后侧与朝副驾驶室的一侧都设置高强度透明玻璃制作的隔板2,隔板2上开设宽度3cm长度10cm的长方形孔,用来收取钱币,孔的大小以不能伸进成人的手掌为准,隔板2朝车头方向可延伸至仪表台上方至前挡风玻璃10cm处。
[0023] 副驾驶室位置主要设计行李摆放区3,副驾驶室紧靠驾驶室1一侧的透明隔板2下方位置装一折叠椅6,折叠椅6上设有靠辈,靠背的长宽尺寸与折叠椅的座垫长宽尺寸一样大,折叠椅6翻开后,座垫架下部与车底板设有支撑脚。
[0024] 当不使用折叠椅时,副驾驶室主要作为行李摆放区3来使用。
[0025] 朝驾驶室的一侧按现有技术设计双开门,即驾驶员使用的前门和乘坐人员使用的后门,而朝副驾驶室一侧设计成单开门4,由于在副驾驶室与汽车后排的主客座5之间设有相对于车底板高度为100mm的简易隔离装置7,简易的隔离装置7一侧固定在隔板上,另一侧固定在右车门下部框架上,这样,副驾驶室与后排主客座5相通,使得残疾人轮椅推上车后仍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如果放置了行李箱会通过简易隔离装置7防止行李倒向后排主客座5的乘员。
[0026] 主客座5设计成两边两个大人座位、中间有一个儿童位的方案,儿童座位的靠背能向前翻折成水平,靠背的后面设有工具盒,向前翻折后成水平可以放置水杯等小物件。
[0027]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