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轴承类 / 气体轴承 / 线性压缩机

线性压缩机

阅读:225发布:2021-02-20

IPRDB可以提供线性压缩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包括:线性马达,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运动,压缩单元,连接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活塞在气缸进行往复运动,来在所述气缸形成压缩空间,多个吐出盖,所述多个吐出盖具有各自的吐出空间,以容纳从所述压缩空间排出的制冷剂,所述各自的吐出空间依次连通,以及,气体轴承,将容纳于所述多个吐出盖中的一个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从而利用制冷剂润滑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的至少一部分向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部露出。,下面是线性压缩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线性马达,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运动,

压缩单元,连接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活塞在气缸进行往复运动,来在所述气缸形成压缩空间,多个吐出盖,具有各自的吐出空间,以容纳从所述压缩空间排出的制冷剂,所述各自的吐出空间依次连通,以及,气体轴承,将容纳于所述多个吐出盖中的一个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从而利用制冷剂润滑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

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的至少一部分向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中,构成该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向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部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且具有第一吐出空间的吐出盖称为第一盖、将具有与所述第一盖的第一吐出空间连通的第二吐出空间的吐出盖称为第二盖时,所述第二盖与构成所述第一吐出空间的所述第一盖的前面部分的外侧面相接并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吐出盖中的至少一个吐出盖,形成有用于固定该吐出盖的固定部,向所述固定部的外部延伸形成有至少弯折一次以上的放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具有用于构成吐出空间的空间部,在所述空间部形成有向朝向所述压缩单元的方向凹陷的吐出引导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吐出引导槽插入并容纳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吐出盖中的、除了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之外的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出引导槽的一部分被其它吐出盖覆盖,所述连接管贯通用于覆盖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其它吐出盖,来插入于所述吐出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与除了与所述压缩空间相接的吐出盖之外的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以与所述压缩空间连通的顺序为基准时,构成第一个吐出空间的第一吐出空间与构成第二个吐出空间的第二吐出空间连通,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吐出空间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的吐出盖的空间部的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相向的部位,在径向上凸出来形成凸出部,以容纳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或者,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的吐出盖的空间部的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相向的部位,在径向上凹陷来形成凹陷部,以不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形成有使所述吐出空间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的第一气体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周边,设置有用于围绕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密封构件。

说明书全文

线性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活塞和气缸之间形成压缩空间,使活塞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对流体进行压缩。已知往复运动式压缩机包括:曲柄式,将旋转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运动,来压缩制冷剂,以及,振动式,利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线性马达压缩制冷剂。将振动式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称为线性压缩机,这样的线性压缩机不存在因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机械损失,因此具有提高效率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3] 根据润滑方式不同,线性压缩机可分为油润滑型线性压缩机和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如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KR10-2015-0040027)所公开,在油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在外壳的内部储存一定量的油,利用该油来润滑气缸和活塞之间。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KR10-2016-0024217)所公开,在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不在外壳的内部储存油,将从压缩空间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到气缸和活塞之间,并利用该制冷剂的气体力润滑气缸和活塞之间。
[0004] 在如上所述的油润滑型线性压缩机和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均利用框架支撑用于构成线性马达的定子的外定子和内定子。由此,在外定子和内定子之间,恒定地维持能够使动子进行往复运动的空隙。另外,在框架的外周面插入内定子,在框架的内周面插入气缸,由此在径向和轴向上支撑内定子和气缸。
[0005] 此外,在气体润滑型的情况下,为了在框架的内周面和气缸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构成气体轴承的制冷剂通路,框架与气缸以确保规定间隙的方式组装。
[0006]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利用高温的制冷剂气体润滑气缸和活塞之间,因此该气缸与活塞被制冷剂加热,由此吸入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或者在该压缩空间压缩的制冷剂过热,从而存在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的问题。
[0007] 另外,在现有的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从气缸的压缩空间吐出到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对该吐出盖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吐出盖向与该吐出盖接触的框架传递热来加热气缸,从而还存在加重上述的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的问题。
[0008] 另外,在现有的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从气缸的压缩空间吐出到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直接接触到框架和气缸,该框架与气缸一同被加热,从而还存在进一步加重上述的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的问题。
[0009] 另外,在现有的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为了减小从压缩空间吐出的制冷剂的脉动,将依次连通的多个吐出盖重叠设置,但是,这样在吐出盖的情况下,放热效果降低,从而可加重上述的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尤其,就与框架相接的吐出盖而言,与压缩空间直接连通而相比于其它吐出盖具有更高的温度,在该吐出盖位于其它吐出盖的内侧时,温度最高的吐出盖不能与外壳的制冷剂接触,从而具有放热更难的问题。
[0010] 另外,在现有的气体润滑型线性压缩机中,吐出盖与外壳之间的间隔远,使相对于相同制冷剂量的、经过吐出盖和外壳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速减小,由此经过吐出盖和外壳之间的制冷剂的对流热传递系数减小,从而存在整个吐出盖的放热效果进一步降低的问题。这样,如上所述,吐出盖通过与该吐出盖接触的框架对气缸进行加热,可进一步加重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能够抑制:气缸和活塞被制冷剂加热,而使吸入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或者在该压缩空间压缩的制冷剂过热而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012]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阻断吐出盖和框架之间的热传导,从而能够抑制框架被吐出盖加热。
[0013]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阻断吐出到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与框架和气缸接触,从而抑制框架和气缸被吐出到吐出盖的制冷剂加热,由此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
[0014]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扩大了具有相对高的温度的吐出盖的放热面积,来提高该吐出盖的冷却效果,从而减少从吐出盖传递到框架的热。
[0015]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使润滑气缸和活塞之间的制冷剂以相对低的温度流入,从而能够抑制气缸和活塞被加热。
[0016]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提高经过吐出盖和外壳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速,来增加对流热传递系数,从而能够使吐出盖迅速地冷却。
[0017]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马达,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运动,压缩单元,连接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活塞在气缸进行往复运动,来在所述气缸形成压缩空间,多个吐出盖,所述多个吐出盖具有各自的吐出空间,以容纳从所述压缩空间排出的制冷剂,所述各自的吐出空间依次连通,以及,气体轴承,将容纳于所述多个吐出盖中的一个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从而利用制冷剂润滑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之间;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的至少一部分向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部露出。
[0018] 在此,在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中,构成该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向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部露出。
[0019] 并且,在将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且具有第一吐出空间的吐出盖称为第一盖、将具有与所述第一盖的第一吐出空间连通的第二吐出空间的吐出盖称为第二盖时,所述第二盖与构成所述第一吐出空间的所述第一盖的前面部分的外侧面相接来进行固定。
[0020] 并且,构成所述第一吐出空间的第一盖的前面部分的外侧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二盖的范围外露出。
[0021] 并且,在所述多个吐出盖中的至少一个吐出盖,形成有用于与其它构件接触来固定的固定部;形成有放热部,所述放热部向所述固定部的外部延伸且弯折至少一次。
[0022] 在此,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具有用于构成吐出空间的空间部;在所述空间部形成有吐出引导槽,所述吐出引导槽向朝向所述压缩单元的方向凹陷而成。
[0023] 并且,在所述吐出引导槽插入并容纳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吐出盖中的、除了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之外的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
[0024] 并且,所述吐出引导槽的一部分被其它吐出盖覆盖,所述连接管贯通用于覆盖所述吐出引导槽的其它吐出盖,来插入于所述吐出引导槽。
[0025] 在此,在所述吐出盖和压缩单元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构件由导热率低于所述吐出盖的导热率的材料构成,所述隔热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范围。
[0026] 在此,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与除了与所述压缩空间相接的吐出盖之外的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
[0027] 并且,在以与所述压缩空间连通的顺序为基准时,构成第一个吐出空间的第一吐出空间与构成第二个吐出空间的第二吐出空间连通;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吐出空间连通。
[0028] 并且,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的吐出盖的空间部的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相向的部位,在径向上凸出来形成凸出部,以容纳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
[0029] 并且,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的吐出盖的空间部的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相向的部位,在径向上凹陷来形成凹陷部,以不与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重叠。
[0030] 并且,在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形成有用于覆盖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形成第一气体通孔,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使所述吐出空间与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
[0031] 并且,在所述吐出盖和压缩单元之间设置有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构件阻断热从所述吐出盖传递到压缩单元,所述隔热构件与所述固定部重叠,在所述隔热构件形成有第二气体通孔,所述第二气体通孔与所述第一气体通孔连通,从而使所述吐出空间与气体轴承的入口连通。
[0032] 并且,在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周边,设置有用于围绕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的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可与所述隔热构件或者所述固定部紧贴。
[0033] 另外,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密封的内部空间,线性马达,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该线性马达的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运动,压缩单元,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隔开设置,连接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活塞在气缸内进行往复运动,来在所述气缸形成压缩空间,以及,多个吐出盖,所述多个吐出盖具有各自的吐出空间,以容纳从所述压缩空间排出的制冷剂,所述各自的吐出空间依次连通;在与所述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中,构成该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露出。
[0034] 另外,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密封的内部空间,线性马达,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该线性马达的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往复运动,压缩单元,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隔开设置,连接于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活塞在气缸内进行往复运动,来在所述气缸形成压缩空间,气体轴承,将从所述压缩空间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气缸和所述活塞之间,来润滑所述气缸和所述活塞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吐出盖,结合于所述压缩单元,具有用于容纳从所述压缩空间排出的制冷剂的吐出空间;所述气体轴承的入口与除了与所述压缩空间相接的吐出盖之外的其它吐出盖的吐出空间连通。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中,通过使构成多个吐出盖中的与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的吐出空间的外侧面向外壳的内部空间露出,提高具有最高温度的吐出盖的放热效果,从而减少从吐出盖传递到压缩单元的热,由此能够抑制吸入流路和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来提高压缩机效率。
[0036] 另外,将气体轴承的入口与从压缩空间起的至少第二个以后的吐出盖连通,来使温度相对低的制冷剂流入到气体轴承,从而能够抑制气缸和活塞被加热。由此能够抑制吸入流路和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来提高压缩机效率。
[0037] 另外,通过在吐出盖和压缩单元之间设置隔热盖,能够阻断热从吐出盖传导至压缩单元,并且阻断容纳于吐出盖的制冷剂与构成压缩单元的框架或者气缸直接接触或者减小接触面积,从而能够阻断制冷剂的热传递到框架或者气缸。由此能够抑制吸入流路和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来提高压缩机效率。
[0038] 另外,隔热盖覆盖框架的前方面或者气缸的前方面,由此,阻断或者减小容纳于吐出盖的制冷剂与框架或者气缸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容纳于吐出盖的制冷剂,框架或者气缸以对流热传递方式被加热。由此也能够抑制吸入流路和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来提高压缩机效率。
[0039] 另外,在隔热盖和压缩单元之间,形成与外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隔热空间部,从而在隔热空间部填充吸入压的制冷剂,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断从吐出盖传递的热,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效率。
[0040] 另外,在吐出盖延伸形成放热部,来减小吐出盖和外壳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在外壳的内部空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加快。由此,对流热传递系数增大,在吐出盖和外壳之间的热传达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能够使吐出盖更加迅速地放热。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0042] 图2是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分解来示出的立体图。
[0043] 图3是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来示出的立体图。
[0044] 图4是将图3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于框架来示出的纵剖视图。
[0045] 图5是沿图4的Ⅳ-Ⅳ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0046] 图6是示出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的第一盖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7] 图7是示出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的其它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0048] 图8是示出了图7的吐出盖组装体的各个盖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49] 图9和图10是示出了在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隔热盖的状态下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0050] 图1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的吐出盖组装体的其它实施例剖切来示出的立体图。
[0051] 图12是将图11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于框架来示出的纵剖视图。
[0052] 图13是放大示出了图12中的轴承入口槽的周边的纵剖视图。
[0053] 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图13中的轴承入口槽与第二空间部连通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54] 图16是将图11的线性压缩机包括隔热盖的实施例的一部分分解来示出的立体图。
[0055] 图17是将图16的实施例组装来示出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0056] 图18是示出了图13中的隔热盖的其它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根据附图示出的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
[0058] 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执行:在吸入流体并进行压缩之后,吐出所压缩的流体的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可作为制冷循环的构成要素,以下,流体以在制冷循环循环的制冷剂为例进行说明。
[0059]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0中,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形成封闭的空间,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可设置有框架120,通过后述的支撑弹簧116、117对该框架120进行弹性支撑。在框架120可结合支撑有线性马达130,在线性马达130可结合有压缩单元140,该压缩单元140将制冷剂吸入来压缩之后吐出。由此,压缩单元140与线性马达130可一同结合于框架120,来被外壳110弹性支撑。
[0060] 外壳110可由导热材料形成。由此,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产生的热可通过外壳110来放热到外部。
[0061] 并且,外壳110可由壳体111、第一壳体盖112以及第二壳体盖113构成,其中,所述壳体111的两端开放,来形成为大致在横向上长的圆筒形,所述第一壳体盖112结合于壳体111的后方侧,所述第二壳体盖113结合于壳体111的前方侧。由此,外壳110在横向上横放,并且,以附图为基准,第一壳体盖112可结合于壳体111的右侧,第二壳体盖113可结合于壳体111的左侧。在广义上,第一壳体盖112与第二壳体盖113可构成壳体111的一部分。
[0062] 根据线性马达130的大小,壳体111的内径可多样地形成,但是在本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0中,取消油轴承且适用了气体轴承,由此无需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填充油。因此,壳体111的内径优选为以尽量小的方式形成,例如,可形成为具有使后述的框架120的凸缘部122不与外壳110的内周面111a接触的程度的间隔。由此,与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相比,本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0的壳体111的外经可形成为非常小。
[0063] 如上所述,第一壳体盖112结合于壳体111,来密封壳体111的后方侧,在第一壳体盖112可插入结合有吸入管114。
[0064] 并且,在第一壳体盖112的内周面结合有圆筒形的吸入侧支撑构件116a,吸入侧支撑构件116a可结合固定于由板簧构成的第一支撑弹簧116。在吸入侧支撑构件116a可插入结合有吸入导向件116b。第一支撑弹簧116的中央部结合于如上所述的吸入导向件116b,另一方面,第一支撑弹簧116的边缘可紧固结合于后述的后盖134。由此,就包括后盖134的压缩机本体C的后方侧而言,可通过第一支撑弹簧116来在径向上弹性支撑于包括第一壳体盖112的外壳110。
[0065] 其中,吸入导向件116b形成为圆筒形来连通于吸入管114,从而利用吸入管114吸入的制冷剂可经由吸入导向件116b,来顺畅地流入后述的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
[0066] 并且,在吸入侧支撑构件116a和吸入导向件116b之间,可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构成的减振构件116c。由此,能够阻断:可能在通过吸入管114吸入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吸入导向件116b传递到吸入侧支撑构件116a。
[0067]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壳体盖113结合于壳体111,以密封壳体111的前方侧,在第二壳体盖113,可插入结合有连接于后述的环状管115a的吐出管115。由此,就从压缩空间103b吐出的制冷剂而言,在经过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之后,通过环状管115a和吐出管115来排出到制冷循环。
[0068] 并且,在第二壳体盖113的内侧面或者与该第二壳体盖113的内侧面相接的壳体111的内周面,可结合有吐出侧支撑构件117a,在吐出侧支撑构件117a可结合有由板簧构成的第二支撑弹簧117。
[0069] 第二支撑弹簧117的中心部可结合于:与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结合的支撑导向件117b、支撑盖117c以及第一支撑支架117d。第一支撑支架117d可插入第二支撑支架113a而在轴向和径向上被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支架113a固定于第二壳体盖113的内周面。由此,就包括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的压缩机本体C的前方侧而言,通过第二支撑弹簧117在径向上弹性支撑于包括第二壳体盖113的外壳110。
[0070] 此外,在外壳110的内部,设置有构成压缩机本体C的一部分的框架120。并且,在框架120可结合支撑有:由线性马达130构成的马达组装体以及构成压缩单元140的气缸141。由此,框架120可与线性马达130和压缩单元140一同通过第一支撑弹簧116和第二支撑弹簧
117弹性支撑于外壳110。
[0071] 其中,框架120可由主体部121和凸缘部122构成,所述主体部121形成为圆筒形,所述凸缘部122从主体部121的前方端向径向延伸。
[0072] 在主体部121的外周面可结合有后述的内定子132,在所述主体部121的内周面可结合有气缸141。并且,在凸缘部122的后方面可结合有后述的外定子131,在所述凸缘部122的前方面可结合有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
[0073] 在凸缘部122的前方面一侧可形成有轴承入口槽125a,所述轴承入口槽125a构成后述的气体轴承的一部分,并且可形成有从轴承入口槽125a向主体部121的内周面贯通的轴承连通孔125b,在主体部121的内周面可形成有与轴承连通孔125b连通的轴承连通槽125c。
[0074] 轴承入口槽125a向轴向凹陷规定长度而形成,轴承连通孔125b可以以截面积小于轴承入口槽125a的截面积的孔,朝向主体部121的内周面倾斜地形成。并且,轴承连通槽125c可在主体部121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规定深度和轴向长度的环形。但是,轴承连通槽
125c可形成于与主体部121的内周面相接的气缸141的外周面,或者也可分两半分别形成于主体部121的内周面和气缸141的外周面。
[0075] 另外,在与轴承连通槽125c相对应的气缸141可形成有轴承孔141a,该轴承孔141a在气体轴承构成一种喷嘴部。对此,在对气缸进行说明时再进行说明。
[0076] 此外,线性马达130可由定子130a以及动子130b构成,所述动子130b相对于所述定子130a进行往复运动。
[0077] 定子130a可由外定子131和内定子132构成,所述外定子131固定于框架120的凸缘部122,所述内定子132隔开规定空隙130c而配置于外定子131的内侧。内定子132可插入结合于框架120的所述主体部121的外周面,以围绕框架120的主体部121。
[0078] 外定子131包括线圈缠绕体135以及定子芯136,所述定子芯136以围绕线圈缠绕体135的方式层叠,线圈缠绕体135可包括绕线管135a以及线圈135b,所述线圈135b沿着绕线管135a的圆周方向缠绕。线圈135b的截面可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作为一例,可具有六边形的形状。
[0079] 并且,定子芯136可由多个层压板以放射状层叠而成,也可以由多个层压块(lamination block)沿圆周方向层叠而成。
[0080] 另外,在外定子131的另一侧可设置有定子盖137。由此,外定子131的一侧部可被框架120支撑,外定子131的另一侧部可被定子盖137支撑。
[0081] 内定子132可插入固定于框架120的外周面。这样的内定子132可由多个叠片以放射状层叠而成。
[0082] 此外,动子130b可由磁体保持件133a以及支撑于该磁体保持件133a的磁体133b构成。磁体保持件133a形成为圆筒形,该磁体保持件133a的一端结合于后述的活塞142,另一端可以以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于外定子131和内定子132之间的空隙。
[0083] 磁体133b可粘接固定于磁体保持件133a的外周面,或者,可利用单独的固定环(未图示)进行固定。由此,磁体133b可借助在外定子131和内定子132之间形成的相互电磁力,与磁体保持件133a一同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0084] 另外,在磁体保持件133a的另一端,与活塞142一同结合有弹簧支撑部138,在弹簧支撑部138的两侧,可设置有用于使线性马达130的动子130b与压缩单元140的活塞142共振的第一共振弹簧139a和第二共振弹簧139b。
[0085] 其中,第一共振弹簧139a可设置于定子盖137的后方面和弹簧支撑部138的前方面之间,第二共振弹簧139b可设置于弹簧支撑部138的后方面和后盖134的前方面之间。如上所述,后盖134可结合于定子盖137,来在轴向上支撑第二共振弹簧139b的另一端。由此,线性马达130的动子130b和压缩单元140的活塞142可利用线性马达130的电磁力和共振弹簧139a、139b的弹力,在轴向上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将制冷剂向压缩空间103b吸入来压缩之后吐出。
[0086] 此外,压缩单元140可包括气缸141、活塞142、吸入阀143、吐出阀组装体144。
[0087] 气缸141形成为圆筒形,并在该气缸14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空间103b,该气缸141可插入固定于框架120的内周面。在气缸141的后方侧可设置有后述的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该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将制冷剂吸入到压缩空间103b,在气缸141的前方侧可设置有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该吐出盖组装体160将在压缩空间103b压缩的制冷剂吐出。
[0088] 并且,在气缸141可形成有气体轴承的剩余一部分,该气体轴承的剩余一部分通过向气缸141与活塞142之间供应吐出气体,来对该气缸141与活塞之间进行气体润滑。例如,在气缸141可形成有轴承孔141a,该轴承孔141a在与轴承连通槽125c连通的位置,在径向上贯通,从而将流入轴承连通槽125c的压缩后的制冷剂引导到气缸141的内周面和活塞142的外周面。当然,如上所述,在从加工方面考虑时,将轴承连通槽125c形成于气缸141的外周面会更加有利。
[0089] 轴承孔141a的入口可较宽地形成,而出口可形成为细小通孔来起到喷嘴的作用。在轴承孔141a的入口部,可设置有用于阻断异物流入的过滤器(未图示)。过滤器可以是由金属构成的网过滤器,也可以通过缠绕如细线等构件来形成。因此,轴承孔141a的入口和出口可以以独立地连通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一个,另外,轴承孔141a的入口和出口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入口形成为环形槽,出口沿着该环形槽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
[0090] 另外,轴承孔141a可以以气缸141的轴向中间为基准,只在与压缩空间103b靠近侧(以下,称为前方侧)形成,也可以考虑活塞142的下沉而也在相反侧的后方侧形成。
[0091] 在活塞142的内部具有吸入流路103a,该活塞142可形成为前方端局部开放而后方端完全开放的圆筒形。并且,如上所述,活塞142的作为开放端的后方端可与磁体保持件133a连接,来与磁体保持件133a一同进行往复运动。
[0092] 另外,在活塞142的前方端形成有吸入端口142a,该吸入端口142a使吸入流路103a和压缩空间103b之间连通,在活塞142的前方面可设置有吸入阀143,该吸入阀143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吸入端口142a。由此,在打开吸入阀143时,吸入到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的制冷剂可经过所述活塞142的吸入流路103a和吸入端口142a,来吸入至气缸141的压缩空间103b。
[0093] 在气缸141的前方端可装卸地设置有吐出阀组装体144,该吐出阀组装体144用于开闭压缩空间103b。
[0094] 吐出阀组装体144可由吐出阀144a和阀弹簧144b构成,所述阀弹簧144b设置于吐出阀144a的前方侧,来对所述吐出阀144a进行弹性支撑。吐出阀组装体144可由压缩线圈弹簧形成,但在考虑到占有空间或者可靠性的方面时,吐出阀组装体144可由板簧形成。由此,当压缩空间103b的压力为吐出压力以上时,阀弹簧144b向前方发生变形来使吐出阀144a开放,制冷剂从压缩空间103b吐出并排出到后述的吐出盖组装体160的第一吐出空间104a。并且,当制冷剂的排出结束时,阀弹簧144b向吐出阀144a提供复原力,来使吐出阀144a关闭。
[0095] 此外,在活塞142的后方端结合有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该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使在吸入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衰减。
[0096] 吸入消音器组装体150可由吸入消音器151和内部导向件152构成,所述吸入消音器151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连通,所述内部导向件152连接于吸入消音器151的一侧,来将制冷剂引导到吸入端口142a。
[0097] 吸入消音器151设置于活塞142的外部,在该吸入消音器151的内部,可通过隔板来形成多个消音空间102。吸入消音器151虽然可由金属形成,但是考虑到重量或绝缘性,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
[0098] 内部导向件152形成为管状,以连通于吸入消音器的消音空间,该内部导向件152可深深地插入活塞142的吸入流路103a。内部导向件152可形成为两端的内径相同的圆筒形,但是根据情况,也可形成为使作为吐出侧的前方端的内径大于相反侧的后方端的内径。
[0099] 此外,在框架120的前方面可结合有吐出盖组装体160,该吐出盖组装体160使在从吐出空间103b吐出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衰减。
[0100] 吐出盖组装体160可容纳吐出阀组装体144且设置于气缸的前方侧。由此,吐出盖组装体160可固定结合于构成框架120的一部分的凸缘部122的前方面。
[0101] 其中,吐出盖组装体160由导热材料形成。由此,在高温的制冷剂流入吐出盖组装体160时,所述制冷剂所包含的热通过吐出盖组装体160传递到外壳110,来放热到压缩机的外部。
[0102] 吐出盖组装体160可由一个吐出盖构成,也可配置为使多个吐出盖依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吐出盖为三个的情况。
[0103] 图2是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分解来示出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1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来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的吐出盖组装体剖切来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将图4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于框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104] 参照这些附图,在吐出盖为三个时,与框架120相接而第一个结合的吐出盖(以下,称为第一盖)161的吐出空间(以下,称为第一吐出空间)104a,可与结合于第一盖161的前方侧的第二个吐出盖(以下,称为第二盖)162的吐出空间(以下,称为第二吐出空间)104b连通;第二吐出空间104b可与结合于第二盖162的前方侧的第三个吐出盖(以下,称为第三盖)163的吐出空间(以下,称为第三吐出空间)104c连通。
[0105] 如图2所示,可在第一盖16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一空间部161a,在第二盖16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二空间部162a,在第三盖163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三空间部163a。
[0106] 并且,可在第一空间部161a形成有用于容纳压缩空间103b的第一吐出空间104a,在第二空间部162a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第二吐出空间104b,在第三空间部163a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第三吐出空间104c。
[0107] 并且,第一吐出空间104a可利用吐出阀144a选择性地与压缩空间103b连通,第二吐出空间104b可与第一吐出空间104a连通,第三吐出空间104c可与第二吐出空间104b连通。由此,从压缩空间103b吐出的制冷剂可在依次经过第一吐出空间104a—第二吐出空间104b—第三吐出空间104c,来使吐出噪音衰减之后,通过连通于第三空间部163a的环状管
115a和吐出管115排出到外壳110的外部。
[0108] 其中,可使第一空间部161a完全容纳于第二空间部162a的内部。但是,在该情况下,相对高温的第一空间部161a完全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隔离,而排除了与相对低温的吸入制冷剂之间的接触。于是,第一盖161不易放热而对框架120进行加热。因此,优选第一空间部161a的至少一部分向第二空间部162a的外部露出。对此,后面再进行说明。
[0109] 在第一空间部161a可形成有第一连通孔105a,第一连通孔105a可容纳于第二吐出空间104b。由此,第一吐出空间104a与第二吐出空间104b可利用第一连通孔105a直接连通。
[0110] 第二空间部162a可形成为,不完全容纳于第三空间部163a而使第二空间部162a的一部分向第三空间部163a的范围外露出。但是,在该情况下,第二空间部162a和第三空间部163a的轴向长度变长,由此可能使压缩机的整体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在第二空间部162a没有完全容纳于第三空间部163a时,第二空间部162a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从而可相应地提高第二盖162的放热效果。对此后面再进行说明。
[0111] 因此,第二空间部162a可形成为小于第三空间部163a,来使第三空间部163a完全容纳第二空间部162a,并将后述的第三固定部163b与第二固定部162b一同焊接固定于第一空间部161a。
[0112] 并且,就第二吐出空间104b与第三吐出空间104c而言,可在第二空间部162a形成连通孔,来使第二吐出空间104b与第三吐出空间104c直接连通。但是,在该情况下,没有衰减脉动噪音,可能使压缩机的整体的吐出噪音变大。因此,可利用连接管106来使第二空间部162a的第二吐出空间104b和第三空间部163a的第三吐出空间104c之间连通。
[0113] 但是,在第二空间部162a完全容纳于第三空间部163a时,不易利用连接管106连接第二吐出空间104b与第三吐出空间104c。在该情况下,连接管的一端经过设置于后述的第二固定部162b的第二连通孔105b,来在设置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吐出引导槽161d与第二吐出空间104b连通。当然,连接管106的另一端与设置于第三空间部163a的第三连通孔105c相连接,结果,第二吐出空间104b与第三吐出空间104c可利用连接管106连通。
[0114] 虽然在附图中未图示,随着使第一空间部161a向第二空间部162a的范围外露出,也可通过额外的连接管(未图示)连接第一吐出空间104a和第二吐出空间104b之间。在该情况下,连接管的长度变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第一盖161和第二盖162之间的噪音衰减效果。
[0115] 此外,优选,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径D1大于气缸141的内径D2。并且,第一空间部161a可形成为,具有能够容纳构成如上所述的气体轴承的入口的轴承入口槽125a的宽度。
[0116] 其中,在后述的隔热盖170的第二隔热部172覆盖轴承入口槽125a时,可在所述第二隔热部172形成气体通孔170c。在轴承入口槽125a被第二隔热部172覆盖的状态下,轴承入口槽125a可利用气体通孔170c与第一吐出空间104a连通。
[0117] 并且,第一空间部161a也可在后述的第一固定部161b多段弯折为两段以上,来向前方侧凸出。但是,随着第二空间部162a的深度较浅地形成,第一空间部161a可弯折一段而仅使中央部凸出。由此,在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部,可还设置有能够插入固定吐出阀组装体144的环形的支撑架144c。
[0118] 并且,第一空间部161a可由第一前面部分161a1和第一侧壁部分161a2构成。所述第一前面部分161a1构成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轴向一侧面,所述第一侧壁部分161a2从第一前面部分161a1的边缘延伸,且构成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径向侧面。
[0119] 在第一前面部分161a1的中央部分形成如上所述的凸出部(未图示),在凸出部的周边可形成第一连通孔105a,该第一连通孔105a将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引导到第二吐出空间104b。可形成多个第一连通孔105a来围绕凸出部。
[0120] 另外,在第一前面部分161a1的一侧边缘附近,可向朝向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吐出引导槽161d。吐出引导槽161d可形成为,越朝向前方侧(开口侧)而截面积变得越大,以便即使吐出引导槽161d的一部分被后述的第二固定部162b覆盖,吐出引导槽161d的局部也能够开放。
[0121] 第一侧壁部分161a2形成为具有规定高度,由于在第一前面部分161a1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吐出阀组装体144的支撑架144c,因此,优选第一侧壁部分161a2形成为,具有能够使吐出阀组装体144在第一吐出空间104a稳定地运动的高度。
[0122] 并且,就第一侧壁部分161a2而言,随着后述的第二固定部162b固定于第一前面部分161a1的外侧面,可使第一侧壁部分161a2的整个外侧面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由此,就吐出到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70℃左右的高温制冷剂而言,可通过第一盖161的侧壁部分161a2与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盖161迅速地放热。
[0123] 另外,在进行前面投影时,第二空间部162a的面积可小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面积。由此,第二空间部162a可在径向上位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范围内。并且,第二空间部162a的体积可显著地小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体积。
[0124] 另外,在进行前面投影时,第三空间部163a的面积可小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面积且大于第二空间部162a的面积。由此,如上所述,第三空间部163a可完全容纳第二空间部162a,并与第二空间部162a一同焊接固定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前面部分161a1的外侧面。并且,在第三空间部163a可形成有第三连通孔105c,连接管106的另一端插入该第三连通孔
105c来与第三吐出空间104c连通。
[0125] 此外,在第一盖161可还形成有从第一空间部161a的边缘延伸的第一固定部161b,在第二盖162可还形成有从第二空间部162a的边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62b,在第三盖163可还形成有从第三空间部163a的边缘延伸的第三固定部163b。各个固定部161b、162b、163b可从各个空间部161a、162a、163a向径向延伸而形成为凸缘形状,以紧贴固定于框架120的凸缘部122前方面,在第二固定部162b可形成有第二连通孔105b,连接管106插入该第二连通孔105b。
[0126] 由此,第一固定部161b隔着垫片(gasket)165紧贴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框架120,第二固定部162b可与第三固定部163b一同紧贴并焊接结合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前方部分161a1外侧面。
[0127]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如下面那样进行动作。
[0128] 即,当向线性马达130的线圈135b施加电流时,在外定子131和内定子132之间形成磁通量,借助因该磁通量产生的电磁力,使由磁体保持件133a和磁体133b构成的动子130b在外定子131和内定子132之间的空隙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0129] 于是,连接于磁体保持件133a的活塞142在气缸141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压缩空间103b的体积增加或者减小。此时,当活塞142后退而压缩空间103b的体积增加时,吸入阀143开放,来将吸入流路103a的制冷剂吸入到压缩空间103b,另一方面,当活塞142前进而压缩空间103b的体积减小时,活塞142对压缩空间103b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进行了压缩的该制冷剂使吐出阀144a开放并排出到第一吐出空间104a。
[0130] 于是,就排出到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而言,经过气体轴承的轴承入口槽125a、轴承连通孔125b以及轴承连通槽125c,并通过气缸141的轴承孔141a来供应到所述气缸141的内周面和活塞142的外周面之间,从而相对于气缸141支撑活塞142。另一方面,剩余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一连通孔105a移动到第二吐出空间104b之后,通过第二连通孔105b、连接管106以及第三连通孔105c移动到第三吐出空间104c,从而使噪音衰减。移动到该第三吐出空间104c的制冷剂反复进行:通过环状管115a和吐出管115排出到压缩机的外部,来移动到制冷循环的冷凝器的一系列过程。
[0131] 此时,线性马达130产生马达热,吐出盖组装体160被压缩空间103b所吐出的制冷剂传递压缩热。该马达热和压缩热分别通过框架120传递到气缸141和活塞142。
[0132] 于是,不仅吸入到活塞142的吸入流路103a的制冷剂被加热,而且吸入到气缸141的压缩空间103b的制冷剂也被加热,从而使制冷剂的比容上升来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由此使整个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133] 尤其,在线性压缩机适用油轴承时,温度相对较低的油在气缸和活塞之间循环,来降低压缩部的温度,但是,在本实施例这样取消油轴承而适用气体轴承时,随着高温的制冷剂流入到气缸和活塞之间,使压缩部的温度进一步上升,由此,可进一步加重如上所述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
[0134] 此外,由于从压缩空间吐出到吐出盖组装体的制冷剂,使吐出盖组装体的温度、尤其是与框架相接的第一盖维持在大致70℃左右的高温状态,由此,接触于吐出盖组装体的框架、以及与容纳于吐出盖组装体的制冷剂接触的气缸的温度也会上升。于是,如上所述的制冷剂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上升,来降低压缩机效率。
[0135]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中,使在吐出盖组装体160中容纳最高温度的制冷剂的第一盖161的空间部161a向维持较低温度的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由此,能够通过外壳110的制冷剂,迅速地对容纳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制冷剂的热进行放热。
[0136] 由此,阻断吐出盖组装体160对框架120或者气缸141进行过度加热,从而抑制吸入到压缩空间103b的制冷剂或者被压缩的制冷剂过热,由此能够事先防止在压缩单元中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37] 此外,如图6所示,当从第一固定部161b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61c时,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盖161的放热效果。第一延伸部161c可从第一固定部161b弯折而在与外壳110的内周面平行的方向上形成。
[0138] 于是,第一盖161的放热面积扩大:与第一延伸部161c的延伸程度对应的大小,由此热可从第一盖161迅速地移动到外壳110,来提高第一盖的放热效果。
[0139] 并且,由于第一延伸部161c,使第一盖161的外周面和外壳1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使经过第一盖161和外壳110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速加快,从而使对流热传递系数增加。于是,第一盖161和外壳110之间的热传达率显著增加,来使第一盖161更加迅速地放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压缩单元140中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40]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吐出盖组装体中的第一盖的空间部向外壳的内部空间露出,但是,如图7所示,不仅是第一盖161,第二盖162或者第三盖163等所有吐出盖的空间部161a、162a、163a都可以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
[0141] 为此,第一空间部161a可形成为宽于第二空间部162a,第二空间部162a可形成为宽于第三空间部163a,将第一固定部161b通过螺栓组装于框架120,另一方面,将第二固定部162b焊接结合于第一空间部161a且将第三固定部163b可焊接结合于第二空间部162a。由此,第一空间部161a的侧壁部分161a2、第二空间部162a的侧壁部分162a2以及第三空间部163a的侧壁部分163a2可分别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
[0142] 如图8所示,在该情况下,还可以从固定部161b、162b、163b分别形成各自的延伸部161c、162c、163c。
[0143] 如上所述,当各个盖161、162、163的空间部161a、162a、163a向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露出时,进一步提高各个盖161、162、163的放热效果,从而可提高整个吐出盖组装体160的放热效果。于是,可减少从吐出盖组装体160传递到框架120或者气缸141的热,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在压缩单元140中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44] 此外,也可以在框架的前方面和与框架的前方面相向的吐出盖组装体之间设置隔热盖,来阻断吐出盖组装体的热传递到框架或者气缸。由此,抑制吸入的制冷剂或者被压缩的制冷剂过热,从而能够事先防止在压缩单元中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45] 参照图1至图4,隔热盖170设置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和第一盖161的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该隔热盖170可与所述第一盖161一同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框架120。隔热盖170可由导热率低于第一盖161的导热率的材料形成。由此,隔热盖170可抑制第一盖161与框架120直接接触,来阻断第一盖161所含有的热传递到框架120。
[0146] 其中,隔热盖170可形成为环形,隔热盖170的径向宽度可与第一固定部161b的径向宽度大致相同。于是,隔热盖170可仅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来仅阻断第一盖161的热通过第一固定部161b传递到框架120。
[0147] 但是,随着第一盖161的第一空间部161a具有能够容纳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的中央部的宽度,若如上所述那样隔热盖170仅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则在阻断第一空间部161a的制冷剂直接接触于框架120和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来加热框架120和气缸141的方面,受到限制。
[0148] 因此,就本实施例的隔热盖170而言,隔热盖170的一部分可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来阻断因传导而产生的热传递,另一方面,隔热盖170的一部分可位于框架120、气缸141与第一空间部161a之间,来阻断因对流而产生的热传递。以下,将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一隔热部171,将位于框架120、气缸141与第一空间部
161a之间的部分称为第二隔热部172。第一隔热部171构成隔热盖170的外侧部,第二隔热部
172构成隔热盖170的内侧部。
[0149] 在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可形成外侧凸部122c和内侧凸部122d,在外侧凸部122c和内侧凸部122d之间可形成以规定深度凹陷的间隔槽122e。间隔槽122e可被如上所述的隔热盖170覆盖,来形成一种隔热空间部V。
[0150] 其中,构成隔热空间部V的间隔槽122e可被设置于隔热盖170和内侧凸部122d之间的空间部密封构件166密封,来与第一吐出空间104a分离。由此,即使间隔槽122e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连通而填充吸入压的制冷剂,也能够防止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向间隔槽122e泄露。
[0151] 另外,在间隔槽122e可形成用于构成气体轴承的入口的轴承入口槽125a。轴承入口槽125a被隔热盖170覆盖,因此,可在隔热盖170的外周面170a和内周面170b之间形成气体通孔170c。并且,在轴承入口槽125a的周边以围绕的方式设置有轴承密封构件167,由此密封轴承入口槽125a和间隔槽122e之间。
[0152] 如上所述,当相对较凉的制冷剂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流入到隔热空间部V时,可进一步有效地阻断从第一吐出空间104a朝向框架120或者气缸141的热,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框架120或者气缸141被加热。
[0153] 此外,如图9所示,隔热盖170可覆盖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但是可以如图10所示,使隔热盖170越过框架120,来覆盖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当隔热盖170覆盖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时,不仅能够阻断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与框架120接触,而且也能够阻断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与气缸141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阻断因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而使框架120和气缸141过热。
[0154] 因此,框架的温度维持在大致60℃以下,来抑制吸入流路或者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由此,减少制冷剂的吸入损失和压缩损失,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0155] 此外,下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0156] 即,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多个吐出盖中的与压缩单元相接的吐出盖、即第一盖的至少部分向外壳的内部空间露出,从而对吐出到第一吐出空间的制冷剂的热迅速地进行放热。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容纳于第一吐出空间的制冷剂供应到气体轴承时,流入到气缸和活塞之间的制冷剂的温度也会升高。于是,气缸和活塞被制冷剂加热,导致吸入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或者在所述压缩空间压缩的制冷剂过热,当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时,吸入的制冷剂的比容增大,可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57] 由此,轴承入口槽也可连通于制冷剂温度低于第一吐出空间的制冷剂温度的吐出空间,例如第二吐出空间。图1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的吐出盖组装体的另一实施例剖切来示出的立体图,图12是将图11的吐出盖组装体组装于框架来示出的纵剖视图,图13是放大示出了图12中的轴承入口槽的周边的纵剖视图,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图13中的轴承入口槽与第二空间部连通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158] 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轴承入口槽125a可与第二盖的第二空间部104b相连通。
[0159] 其中,以活塞142的中心为基准,到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1大于到气缸141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21,但是小于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侧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3。由此,如图13所示,轴承入口槽125a可在构成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第一空间部161a的外部,位于构成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第二空间部162a的内部。
[0160] 但是,当到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1小于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侧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3时,第一空间部161a的侧面可形成为正圆形,但是当到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1大于或者等于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侧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3时,第一空间部161a的侧面也可能形成为非正圆形。
[0161] 例如,如图14所示,当到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1大于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侧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3时,在所述第一空间部161a的侧面中的与轴承入口槽125a相向的部分,形成向中心侧凹陷的凹陷部161a1,使轴承入口槽125a位于所述凹陷部
161a1的外侧,由此可将轴承入口槽125a从第一吐出空间104a排除。
[0162] 由此,轴承入口槽125a并不是位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外部来与第一吐出空间104a连通,而位于第二空间部162a的内部来与第二吐出空间104b连通。于是,如图11至图13所示,就流入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制冷剂而言,并不是压缩空间103b所吐出的制冷剂直接从第一吐出空间104a流入的,而是经过第一吐出空间104a移动到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制冷剂从第二吐出空间104b流入的。
[0163] 其中,第二空间部162a的侧面可形成为正圆形,也可根据情况形成为非正圆形。但是,当第二空间部162a的侧面形成为正圆形时,所述第二空间部162a的内径应当大于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径D13,但是,当第二空间部162a的侧面形成为非正圆形时,到所述第二空间部162a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4也可形成为小于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外侧内周面为止的距离D13。
[0164] 如图15所示,当第二空间部162a的侧面形成为非正圆形时,可形成向外侧扩张能够容纳轴承入口槽125a的大小的凸出部162a1。由此,第二空间部162a通过第一连通孔105a与第一空间部161a连通的同时,通过后述的第一气体通孔161b1与轴承入口槽125a连通。
[0165] 并且,第一空间部161a可从后述的第一固定部161b弯折一段而向前方侧凸出形成。但是,优选第一空间部161a弯折两端以上而形成多个阶梯面S1、S2。
[0166] 例如,在第一空间部161a以靠近框架的顺序形成第一阶梯面S1和第二阶梯面S2,在第一阶梯面S1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一连通孔105a,另一方面,在第二阶梯面S2可插入吐出阀组装体,来在轴向上进行支撑。
[0167] 由此,第一连通孔105a配置为与阀弹簧144b相比更靠近气缸141,从而能够减小从压缩空间103b吐出到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由此,向第一吐出空间104a吐出的制冷剂,可通过第一连通孔105a迅速地移动到第二吐出空间104b。
[0168] 其中,在固定于第二阶梯面S2的吐出阀组装体144中,吐出阀144a被由板簧构成的阀弹簧144b弹性支撑而在轴向上移动,来开闭气缸141的压缩空间103b。因此,优选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深度D12形成为至少大于吐出阀144a的厚度D3。
[0169] 此外,可还在第一盖161形成从第一空间部161a的边缘延伸的第一固定部161b,在第二盖162形成从第二空间部162a的边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62b,在第三盖163形成从第三空间部163a的边缘延伸的第三固定部163b。由此,第一盖161通过第一固定部161b结合于框架120,第二盖162通过第二固定部162b结合于第一盖161,第三盖163可通过第三固定部163b结合于第二盖162。
[0170] 其中,各个空间部161a、162a、163a凸出地形成来分别具有吐出空间104a、104b、104c,另一方面,各个固定部161b、162b、163b可从各个空间部161a、162a、163a向径向延伸而形成为凸缘形状,以紧贴固定于框架120的凸缘部122前方面。
[0171] 第一固定部161b和第二固定部162b可在较宽地形成且相互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相同的螺栓紧固连接于框架120的凸缘部122,第三固定部163b可与第一固定部161b和第二固定部162b相比较窄地形成,来焊接或者附着于第二盖162的前方面而进行固定。
[0172] 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固定部161b和框架120之间设置用于隔热的垫片165,在垫片165的内侧可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制冷剂泄漏的第一密封构件
166。垫片165由导热率小于第一盖161的导热率的材料形成,第一密封构件166可适用由橡胶等导热率低的材料构成的O型环(O-ring)。
[0173] 并且,如上所述,第一空间部161a与轴承入口槽125a相比更靠内侧,因此,第一固定部161b可覆盖轴承入口槽125a,来向径向延伸形成。因此,可在第一固定部161b的与轴承入口槽125a相向的位置贯通形成有第一气体通孔161b1,以使第二吐出空间104b连通于轴承入口槽125a。此时,在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制冷剂流入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过程中,可在第一盖161和框架120之间泄漏,因此,可在轴承入口槽125a的周边设置O型环(O-ring)等第二密封构件167。
[0174]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作用效果为如下。
[0175] 如上所述,在适用气体轴承的情况下,当高温的制冷剂流入到气缸141和活塞142之间时,压缩部的温度进一步上升,从而可进一步加重如上所述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因此,在制冷剂从构成吐出盖组装体160的各个盖中的、最先容纳压缩空间103b所吐出的制冷剂的第一盖161的吐出空间104a流入到气体轴承时,高温状态的制冷剂直接供应到气缸141和活塞142之间,从而可能进一步提高气缸141和活塞142的温度。
[0176] 但是,如本实施例所述,在将比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对更低的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制冷剂供应到气体轴承时,能够抑制气缸和活塞的温度被过度加热。即,就流入到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而言,随着所述第一盖161利用填充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的低温的制冷剂进行放热而降低到大致60℃左右,且该制冷剂移动到第二吐出空间104b后供应到气体轴承,将减少从吐出盖组装体160向压缩部侧传递的热。由此,抑制吸入的制冷剂或者压缩的制冷剂过热,从而能够事先防止在压缩单元产生吸入损失或者压缩损失。
[0177]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压缩机的另一实施例为如下。
[0178] 即,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部和框架的前方面之间设置垫片,从而对第一固定部与框架相接触的面积的一部分进行隔热,但是,在没有垫片的部分,第一固定部与框架直接接触来增大了因导热而产生的热传递。不仅如此,框架的前方面或者气缸的前方面向第一吐出空间露出,从而可使第一吐出空间的制冷剂与框架或者气缸接触,来进一步提高框架和气缸的温度。
[0179]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部和框架的前方面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隔热盖,来阻断第一固定部的热进行传导到框架或者第一吐出空间的制冷剂接触于框架或气缸,从而能够防止框架和气缸被加热。
[0180] 图16是将图11的线性压缩机包括隔热盖的实施例的一部分分解来示出的立体图,图17是将图16的实施例组装来示出一部分的纵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隔热盖可与如上所述的其他实施例的隔热盖大致类似地形成而组装。
[0181] 例如,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盖170包括:第一隔热部171,构成隔热盖170的外侧部,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以及第二隔热部172,构成隔热盖170的内侧部,位于框架120、气缸141与第一空间部161a之间。
[0182] 第一隔热部171的一部分放置在设置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的外侧凸部122c来被支撑,另一方面,第二隔热部172可在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隔开的状态下,紧贴在设置于所述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的第一密封构件166来被支撑。
[0183] 其中,在外侧凸部122c和内侧凸部122d之间形成间隔槽122e,所述间隔槽122e凹陷规定深度来构成一种隔热空间部V,间隔槽122e可通过与外侧凸部122c之间的开口来与外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在构成隔热空间部V的间隔槽122e填充相对低温的吸入压的制冷剂。
[0184] 隔热盖170的第二隔热部172可放置在内侧凸部122d来被支撑。由此,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被隔热盖170覆盖,从而可在框架120的间隔槽122e和隔热盖170的后方面之间形成如上所述的隔热空间部V。
[0185] 另外,在内侧凸部122d可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一密封构件166的第一密封构件插入槽122f,所述第一密封构件166设置于内侧凸部122d与隔热盖170的后方面之间,来密封第一吐出空间104a和隔热空间部V之间。
[0186] 第一密封构件166紧贴于隔热盖170的内侧后方面,使间隔槽122e不仅与形成于第一盖161的第一空间部161a的第一吐出空间104a分离,而且与形成于气缸141的内部的压缩空间103b分离,从而能够使间隔槽122e维持密封状态。
[0187] 此外,在间隔槽122e的内部可形成如上所述的轴承入口槽125a。随着轴承入口槽125a连通于第二吐出空间104b,以围绕轴承入口槽125a的方式形成第二密封构件插入槽
122g,在第二密封构件插入槽122g可插入第二密封构件167。
[0188] 在第二隔热部172的外周面170a和内周面170b之间,形成用于使第二吐出空间104b的制冷剂流入到轴承入口槽125a的第二气体通孔170c,第二气体通孔170c可与第一气体通孔161b1形成在同轴线上。
[0189]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隔热盖170中,第一隔热部171位于框架120和第一固定部161b之间,来阻断第一固定部161b的热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框架120。并且,第二隔热部172位于框架120、气缸141与第一空间部161a之间,来阻断容纳于第一空间部161a的制冷剂的热通过对流传递到框架120。
[0190] 即,在由导热率低的材料构成的隔热盖170的第一隔热部171位于第一固定部161b和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之间时,可阻断热从第一盖161向框架120方向进行传导,从而能够抑制框架120被加热。
[0191] 并且,隔热盖170的第二隔热部172位于第一空间部161a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之间,由此阻断构成第一空间部161a的内部的第一吐出空间104a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之间。于是,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不能直接接触于框架120或者气缸141,从而能够抑制框架120或者气缸141直接被第一盖161的制冷剂加热。
[0192] 此外,在隔热盖170的第二隔热部172与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之间,形成由间隔槽122e构成的隔热空间部V,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01向隔热空间部V流入相对凉的制冷剂。
因此,从第一吐出空间104a朝向框架120或者气缸141的热被隔热空间部V阻断,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框架120或者气缸141被加热。
[0193] 因此,框架的温度维持在大致60℃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吸入流路或者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过热,由此能够减少制冷剂的吸入损失和压缩损失,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0194] 此外,本实施例的隔热盖的第二隔热部也可以越过框架来覆盖气缸的一部分。图18是示出了图13的隔热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0195] 如在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随着隔热盖170完全覆盖框架120的前方面122b,可阻断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直接接触于框架120。不仅如此,随着隔热盖170覆盖气缸141的前方面141b的一部分,也可减小第一吐出空间104a的制冷剂直接接触的气缸141的面积。
[0196] 由此,减少框架120和气缸141被制冷剂加热,来相应地抑制压缩空间和吸入空间的制冷剂过热,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
[0197]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轴承入口槽连通于第二盖的吐出空间,但是根据情况,轴承入口槽也可连通于第三盖的吐出空间。在该情况下,第三盖可形成为能够将第一盖和第二盖全部容纳的宽度,但是根据情况,第三盖也可形成为小于第一盖和第二盖、且利用额外的连接管连接于轴承入口槽。
[0198]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以在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的外壳的内部设置包括压缩单元的压缩机本体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同样适用于取消外壳、且压缩机本体支撑于外罩来露出的情况。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