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处理和涂层 / 表面处理 / 表面处理装置

表面处理装置

阅读:1023发布:2020-08-22

IPRDB可以提供表面处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装置,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在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配置有第一密封部(54),并且在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配置有第二密封部(64)。另外,在比第二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气流产生装置(70)的吹出口(72),气流产生装置(70)产生朝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因此,即便在线材(12)上残留有弹丸等,该弹丸等也会借助气流而返回到腔室(18)的内侧。,下面是表面处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抛射装置,其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处理对象物抛射弹丸;

腔室,其在内部形成有利用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来实现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并且形成有搬入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入口及搬出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出口;

第一密封部,其具备第一筒状部和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筒状部配置于所述腔室的搬入口侧,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体配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当有所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

第二密封部,其具备第二筒状部和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于所述腔室的搬出口侧,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体配置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当有所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以及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密封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该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朝向所述腔室的内侧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具备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密封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可供所述被处理对象物在轴心部通过的筒状体,并且在所述筒状体上形成有通风孔,该通风孔从所述筒状体的外周侧朝向轴心部侧而倾斜到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用于使所述气流的风向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被设置成形成于所述筒状体的绕轴心部的整周的通风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体及所述第二密封体由多个长条件构成,且形成迷宫式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体及所述第二密封体所形成的迷宫式构造,是通过使刷毛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密封体及所述第二密封体中,使用了其刷毛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并且将所述多个刷部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将各刷部件的刷毛的方向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所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所述弹丸循环到所述抛射装置;

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所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所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集尘器,其与所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对倾斜部,所述一对倾斜部朝向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倾斜到下方侧,在所述一对倾斜部的下端部间配置所述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腔室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所述一对倾斜部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腔室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所述一对倾斜部的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的内部的底部侧配置有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用于向所述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侧输送弹丸。

说明书全文

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向线材等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抛射弹丸而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表面处理装置中,例如有向腔室内搬入线材等,并且向搬入的线材等表面抛射弹丸而进行喷丸处理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334759公报)。
[0003] 但是,在该装置中,弹丸等有时会飞散而从装置内漏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漏出的情况出现的表面处理装置。
[0005] 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具有:抛射装置,其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处理对象物抛射弹丸;腔室,其在内部形成有利用由上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来实现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并且形成有搬入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入口及搬出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出口;第一密封部,其具备第一筒状部和第一密封体,上述第一筒状部配置于上述腔室的搬入口侧,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上述第一密封体配置于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当有上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在上述被处理对象物与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上述第一密封体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第二密封部,其具备第二筒状部和第二密封体,上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于上述腔室的搬出口侧,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上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上述第二密封体配置于上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当有上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上述被处理对象物与上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上述第二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以及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配置在比上述第二密封部更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该气体产生装置产生朝向上述腔室的内侧的气流。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从腔室的搬入口搬入的被处理对象物在到达腔室的抛射室后,利用抛射装置对其抛射弹丸。经过抛射处理后的被处理对象物从腔室的搬出口搬出。另外,在腔室的搬入口侧配置有第一密封部,在该第一密封部,在可供被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配置有第一密封体。当有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被处理对象物与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第一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利用第一密封体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入口侧漏出。
[0007] 与此相对,在腔室的搬出口侧配置有第二密封部,在该第二密封部,在可供被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配置有第二密封体。当有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被处理对象物与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第二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基本上利用第二密封体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出口侧漏出。但是,伴随着被处理对象物从搬出口侧搬出,残留于被处理对象物上的弹丸也可能被搬出。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中,在比第二密封部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朝向腔室的内侧的气流,因此即便在被处理对象物上残留有弹丸,亦可使该弹丸返回到腔室的内侧。
[0008] 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方面的构成中,上述气流产生装置具备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密封部更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可供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在轴心部通过的筒状体,并且在上述筒状体上形成有通风孔,该通风孔从上述筒状体的外周侧朝向轴心部侧而倾斜到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用于使上述气流的风向定向。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气流产生装置的筒状体配置于比第二密封部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供被处理对象物在筒状体的轴心部通过,在该筒状体形成有通风孔,该通气孔从上述筒状体的外周侧朝向轴心部侧而倾斜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用于使气流的风向定向,因此,流过通风孔而流出到筒状体的内侧的空气碰到被处理对象物及筒状体的内周面,并且流向腔室的内侧。因此,容易形成朝向腔室的内侧的气流。
[0010] 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2方面的构成中,上述通风孔被设置成形成于上述筒状体的绕轴心部的整周的通风缝隙。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通风孔被设为形成于筒状体的绕轴心部的整周的通风缝隙,故能够对被处理对象物从其外周全方位吹出空气。因此,使残留于被处理对象物上的弹丸有效地返回到腔室的内侧。
[0012] 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第3方面中的任一构成中,上述第一密封体及上述第二密封体由多个长条件构成,且形成迷宫式构造。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由多个长条件构成且形成迷宫式构造,故抛射后的弹丸很难从搬入口侧及搬出口侧漏出。此外,本发明中所说的迷宫式构造是指将未被密封的部分交替沿互为不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间隔排列,由此避免弹丸或粉尘通过未被密封的部分的构造。
[0014] 本发明的第5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4方面的构成中,上述第一密封体及上述第二密封体所形成的迷宫式构造,是通过使刷毛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而形成的。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所形成的迷宫式构造,是通过使刷毛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而形成的,故使抛射后的弹丸更难从搬入口侧及搬出口侧漏出。另外,残留在被处理对象物的弹丸可通过第二密封体的刷毛刮动而除去。
[0016] 本发明的第6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5方面的构成中,在上述第一密封体及上述第二密封体中,使用了其刷毛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并且将上述多个刷部件沿着上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将各刷部件的刷毛的方向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
[0017]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在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中,使用了其刷毛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并且将上述多个刷部件沿着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将各刷部件的刷毛的方向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迷宫式构造。
[0018] 本发明的第7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第6方面中的任一构成中,沿着上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多个上述第二密封部。
[0019] 根据第7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沿着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多个第二密封部。,故有效地抑制了弹丸的漏出。
[0020] 第8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第7方面中的任一构成中,具有: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上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上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上述弹丸循环到上述抛射装置;分离器,其被设置在上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上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抛射后的上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集尘器,其与上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抛射装置抛射后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朝向腔室的上方侧输送,利用包括斗式提升机的循环装置循环至抛射装置。在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设置分离器,利用分离器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抛射后的弹丸中破损的弹丸。另外,利用与分离器连接的集尘器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由于通过该集尘器的抽吸且借助分离器等使腔室的内部成为负压,故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朝向腔室的内侧的气流容易进入到腔室的内部,使通过第二密封部后的弹丸有效地返回到腔室的内侧。即,既能够循环利用弹丸,又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弹丸、异物漏出到装置外。
[0022] 本发明的第9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8方面的构成中,在上述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对倾斜部,上述一对倾斜部朝向沿着上述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倾斜到下方侧,在上述一对倾斜部的下端部间配置上述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面所涉及的面处理装置,由于在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对倾斜部,上述一对倾斜部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倾斜到下方侧,因此抛射后落下的弹丸沿着一对倾斜部滑落,由此弹丸被收集到沿着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侧。另外,由于在一对倾斜部的下端部间配置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故能够利用斗式提升机将收集的弹丸输送到腔室的上方侧,利用包括斗式提升机的循环装置循环至抛射装置。
[0024] 本发明的第10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9方面的构成中,将上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通过将设置于腔室的底部的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落到倾斜部上的弹丸容易沿着倾斜部流动。另外,通过设定为A≤45°,抑制了装置的高度尺寸。
[0026] 本发明的第1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9或第10方面的构成中,将上述腔室的沿上述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上述一对倾斜部的沿上述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将腔室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一对倾斜部的沿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因此,落到倾斜部上的弹丸被倾斜部收集到狭小且限定的范围,利用斗式提升机可高效地输送到腔室的上方侧。
[0028] 本发明的第1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8方面的构成中,在上述腔室的内部的底部侧配置有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用于向上述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侧输送弹丸。
[0029]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于在腔室的内部的底部侧配置有向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侧输送弹丸的螺旋输送机,故抛射后落下的弹丸被螺旋输送机向斗式提升机的下端部侧输送而收集在一起。如此被收集在一起的弹丸通过斗式提升机输送到腔室的上方侧,通过包括斗式提升机的循环装置循环至抛射装置。
[00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具有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的效果。
[0031] 根据本发明的第2~第7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具有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的优异的效果。
[0032] 根据本发明的第8~第1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具有既能够循环利用弹丸,又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弹丸、异物漏出到装置外的优异的效果。
[0033] 本申请主张在日本于2010年8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79872号优先权,以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其一部分。
[0034] 另外,本发明可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但是,详细的说明及特定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的形态,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该详细的说明当然能够作出各种变更、改变。
[0035] 申请人并不打算将记载的实施的形态的每一个形态都贡献给大众,公开的改变、代替案中的未在文字上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的部分在均等论下亦作为发明的一部分。
[0036] 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的记载中,对于名词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没有特别的指示、或从文脉上不能明确作出否定,则应理解为包含单数及多个两方。另外对于本说明书中提供的所有例示或例示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不过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不特别记载于权利要求中,则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的主视图。
[0038] 图2是图1的喷丸装置的左侧视图。
[0039] 图3是对图1的喷丸装置的搬入口侧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0040] 图4是对图1的喷丸装置的搬出口侧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0041] 图5是表示图3的刷的剖视图。图5(A)是沿着图3的5A-5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3的5B-5B线的放大剖视图。
[0042] 图6是从图3的箭头6方向观察并进行图示的放大图。
[0043] 图7是对图4的气流产生装置的局部放大而进行表示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004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的主视图。
[0045] 图9是图8的喷丸装置的左侧视图。
[0046] 图10是图8的喷丸装置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第1实施方式]
[0048] 使用图1~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喷丸装置进行说明。图1中以主视图示出喷丸装置10,图2中以左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10。
[00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中,以金属制的线材12作为被处理对象物。图中标注的箭头X表示输送线材12的输送方向(以下、称作“线材输送方向”。)。
[0050] 在相对于图1所示的喷丸装置10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线材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配置有未图示的线材供给装置。线材供给装置被用于向喷丸装置10供给线材12,包括:卷绕由喷丸装置10进行喷丸处理前的线材12的放卷部、和将从上述放卷部放卷的线材12引导至喷丸装置10的搬入侧引导辊14的引导辊。
[0051] 另外,在相对于喷丸装置10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配置有未图示的卷绕装置。上述卷绕装置具备通过驱动马达而驱动旋转的卷轴,是以规定的速度及规定的张力卷绕由喷丸装置10进行喷丸处理而从搬出侧引导辊16搬出的线材12的装置。此外,对于线材12的输送,除了上述卷绕装置之外,还可应用拉床(是通过拉模将线材12拉伸到规定的粗细的装置、即具备往复运动并夹紧线材12而重复拉伸动作的线材行进驱动机构的装置)等。
[0052] 如图1所示,喷丸装置10具备腔室18。在腔室18的内部形成有通过向线材12抛射弹丸而实现对线材12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18A(也称作“加工室”、“抛丸室”。)。另外,在腔室18形成用于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搬入线材12的搬入口20,并且形成用于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搬出线材12的搬出口22。
[0053] 另外,在腔室18的内部,沿着线材12的输送通路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引导筒部件(引导部件)24。引导筒部件24固定于腔室18,形成为近似筒状。形成于引导筒部件24的引导孔随着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且被配置成引导孔的轴心与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中心一致。
[0054] 在多个引导筒部件24中的设置于搬入口20及搬出口22的引导筒部件24,在各自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部位串联地安装有二个短筒状的引导筒25。形成于引导筒25的引导孔,随着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且被配置为该引导孔的轴心与引导筒部件24的引导孔的轴心一致。
[0055] 另外,在腔室18上,在隔着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上下左右安装有合计四台的抛射装置26。该四台的抛射装置26在线材输送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被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抛射装置26为离心式喷丸抛射装置(叶轮单元、离心抛射机构),即用离心力加速弹丸(喷丸、本实施方式中用钢珠作为示例)对沿线材输送方向输送的线材12抛射。即,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四台抛射装置26,而从上下左右方向对线材12抛射弹丸。该抛射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用于除去附着于线材12的表面的氧化皮、锈等附着物。抛射装置26与未图示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机构)连接。
[0056] 在抛射装置26的上方侧配置有喷丸供给装置28(流量调节装置)。喷丸供给装置28是向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装置,在弹丸的供给部具备可开闭的喷丸闸门28A。喷丸供给装置28通过调整气缸28B的行程,能够改变喷丸闸门28A的开度,通过改变喷丸闸门28A的开度,能够多级地(本实施方式中为二级)改变(可调节)向抛射装置26供给的弹丸的供给量。喷丸供给装置28与ECU(图示省略)连接。此外,喷丸供给装置28对弹丸的供给量的改变也可以根据输送速度等设为无级。
[0057] 循环装置30经由喷丸供给装置28与抛射装置26连结。循环装置30是对由抛射装置26抛射后的弹丸进行输送而向抛射装置26循环的装置,具备配置于腔室18的内部的底部侧的螺旋输送机32及在装置上下方向延伸的斗式提升机34(参照图2)。
[0058] 螺旋输送机32沿水平配置,以线材输送方向作为轴方向延伸,轴部的两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腔室18侧。该螺旋输送机32与驱动马达36连接而在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在腔室18的下部具备能够将滞留的弹丸从图中的左右两侧输送至中央侧的左右对称的螺纹部。
[0059] 斗式提升机34的收集口34D被面向螺旋输送机32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侧配置。换言之,螺旋输送机32被配置为能够向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侧的收集口34D输送弹丸。斗式提升机34为公知构造,故省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在配置于喷丸装置10的上部及下部的滑轮34A(图中仅示出上侧)卷挂环带34B,并且在环带34B上安装多个铲斗34C。而且滑轮34A与马达连接而能够被驱动旋转。由此,斗式提升机34能够用铲斗34C搂起被螺旋输送机32(图1参照)回收的(临时贮存的)弹丸,并且利用马达使滑轮34A旋转,由此将铲斗34C内的弹丸向腔室18的上方侧输送。
[0060]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斗式提升机34的上部侧的附近配置有分离器40。分离器40设置于循环装置30的循环路径,用于分离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从线材表面脱落的细小氧化皮等)、及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后的弹丸(即由抛射装置26抛射后的弹丸)中的破损的的弹丸,在落入可再利用的弹丸的下端部的下方侧配置有弹丸贮存用的储丸斗38。作为分离器40,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应用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具备近似圆筒状的壳体,并且具备引导含有吸入到壳体的弹丸的空气而使上述空气产生回旋流的引导部。此外,也可以取代旋风分离器而应用沉淀腔。另外,集尘器42经由管道41与图1所示的分离器40连接。图1中,将集尘器42模块化从而图示。集尘器42吸引含有粉尘的空气并予以收集。此外,上述粉尘是在腔室18及分离器40产生的粉尘。
[0061] 在喷丸装置10中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搬出侧引导辊16的下游侧),检测线材12的有无的线材检测装置44配置在输送通路的上方侧。线材检测装置44与未图示的ECU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检测装置44虽然仅被设置在喷丸装置10中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但亦可在喷丸装置10中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设置同样的线材检测装置。
[0062]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在比搬入口20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构造部50(第一密封筒),第一密封构造部50的壳体51安装于腔室18。即,第一密封构造部50设置于搬入侧引导辊14与腔室18之间。壳体51的底板部51C在装置下方侧倾斜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当弹丸进入到壳体51内时,能够将该弹丸落入到腔室18侧。此外,壳体51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与腔室18的内部空间以未图示的规定部位连通。另外,在壳体51的上端开口部可拆卸地装配有盖体51D。
[0063] 在第一密封构造部50的壳体51上,在搬入口20的对置部形成有贯通孔51A,在相邻部形成有贯通孔51B,在上游侧的贯通孔51A配置有引导筒部件(引导部件)52。引导筒部件52形成为与配置于腔室18的搬入口20的引导筒部件24呈近乎同样的形状,且配置为与引导筒部件24轴心一致。该引导筒部件52通过缩窄引导孔52A的出口侧而起到抑制线材12在输送时产生摆动的作用。
[0064] 在引导筒部件52与引导筒部件2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部54。第一密封部54具备线材12可通过内侧的第一筒状部56和配置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的第一密封体58。第一密封体58起到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面之间阻止弹丸的漏出的作用。此外,在第一筒状部56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上游部位及最下游部部位,设置有形成输送通路用的贯通孔的平板部56C。
[0065]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在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比搬出口22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构造部60(第二密封筒),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安装于腔室18。即,第二密封构造部60设置于腔室18与搬出侧引导辊16之间。壳体61的底板部61C在装置下方侧倾斜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当弹丸进入壳体61内时,能够将该弹丸落入到腔室18侧。此外,壳体61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与腔室18的内部空间以未图示的规定部位连通。另外,在壳体61的上端开口部可拆卸地装配有盖体61D。
[0066] 在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内设置第二密封部64。第二密封部64沿线材输送方向被串联地配置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第二密封部64线材12具备可通过内侧的第二筒状部66和配置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的第二密封体68。第二密封体68起到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面之间阻止弹丸的漏出的作用。此外,在第二筒状部66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上游部位及最下游部部位设置有形成输送通路用的贯通孔的平板部66C。
[0067] 图5中以剖视图示出第一密封部54,图5(A)是沿着图3的5A-5A线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3的5B-5B线的剖视图。此外,第二密封部64(参照图4)由于具有与第一密封部54实质相同的构造,故省略其图示及说明。
[0068] 如图5所示,第一筒状部56由剖面呈V字形状的收纳槽外壳56A和与收纳槽外壳56A对应配置的剖面呈倒V字形状的盖体56B构成。此外,图5中虽然未作图示,但亦可在收纳槽外壳56A的内侧面及盖体56B的内侧面粘帖橡胶等弹性体。在收纳槽外壳56A上贯通形成弹丸排出孔156。另外,第一筒状部56及第二筒状部6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等、任意的形状。
[0069]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构成为含有多个作为长条件的刷毛158、168。在上述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有多个刷毛158、168朝向单一方向的主视图呈近似四边形状(参照图5)的刷部件58A、68A,并且多个刷部件58A、68A沿线材输送方向被串联配置。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密封体58被配置为各刷部件58A的刷毛158的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图4所示的第二密封体68也被配置为各刷部件68A的刷毛168的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对此省略图示。由此,图3所示的第一密封体58及图4所示的第二密封体68刷毛158、168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由此形成迷宫式构造。此外,刷毛158、
16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亦可应用由树脂纤维形成的刷毛,还可以是树脂制以外的橡胶制、金属制。
[0070] 如图5所示,刷部件58A中,用于保持刷毛158的刷基部258被安装于第一筒状部56,并且刷毛158的部分以在线材输送方向上看呈大致U字状的方式形成有缝隙58B。因缝隙58B而变短的刷毛158的前端被设定为与线材12接触,缝隙58B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线材
12的直径大致相等。图4所示的刷部件68A也具有同样的构造,对此省略图示。
[0071] 如图4所示,在比第二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气流产生装置70的气体流出口的吹出口72。气流产生装置70是产生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的构成部,具备设置于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的上方侧的鼓风机74。鼓风机74被用于导入外气,能够在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作用下工作,排气侧与管道76连接。如图4及图7所示,管道76的下端部与近似矩形箱状的外壳部78的上端连结。在外壳部78的大致高度方向中央部以在线材输送方向贯通的方式一体地配设筒状体的引导筒体80。此外,管道
76及引导筒体80构成气流产生装置70的一部分。
[0072] 引导筒体80配置在比第二密封部64(参照图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形成为大致筒状,线材12可在其轴心部通过。引导筒体80中,沿输送通路贯通的引导孔80A,从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之后以吹出口72为界直径逐渐增大。引导孔80A的轴心被配置为与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中心一致。通过将吹出口72形成最小径的部分,使得从吹出口72喷出的气流高速在线材12的表面流动,容易除去附着的弹丸等,并且能够避免该部分的空气漏到线材12的下游侧。另外,通过使直径在上游侧逐渐增大,能够减低对于气流的阻力的增加。
[0073] 另外,在引导筒体80形成有连通外壳部78的内部空间78A与引导孔80A的作为通风孔的通风缝隙80B。通风缝隙80B形成为用于使朝向腔室18(参照图4)的内侧的气流的风向定向,形成为从引导筒体80的外周侧朝向轴心部侧而倾斜到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遍布形成在引导筒体80的绕轴心部的整周。上述的吹出口72设置于通风缝隙80B的引导孔80A侧的开口部。
[0074] (作用·效果)
[0075]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0076] 如图1所示,从线材供给装置(图示省略)供给出来的线材12,以高度位置被搬入侧引导辊14确定的状态经由第一密封部54从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搬入。在腔室18的抛射室18A中利用抛射装置26对该线材12抛射弹丸,除去附着于线材12的表面的氧化皮、锈等附着物。之后,从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搬出线材12,经由第二密封部64进而在搬出侧引导辊16上通过,再由未图示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
[0077] 如图3所示,在第一密封部54,在线材12可通过的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配置第一密封体58。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面之间第一密封体58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通过第一密封体58阻止了被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入口20侧漏出。
[0078]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密封部64,在线材12可通过的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配置第二密封体68。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面之间第二密封体68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基本上利用第二密封体68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出口22侧漏出。
[0079] 此处,图3及图4所示的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由于由多个刷毛158、168构成且形成迷宫式构造,故有效地抑制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入口20侧及搬出口22侧漏出。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使用刷毛158、168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58A、68A,并且多个刷部件58A、68A被沿线材输送方向串联配置,且各刷部件
58A、68A的刷毛158、168的方向被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参照图5),因此简单地形成了迷宫式构造。如此,由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形成的迷宫式构造,通过以刷毛158、168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差的方式形成,从而抛射后的弹丸很难从搬入口20侧及搬出口22侧漏出。
[0080] 另外,当通过喷丸处理提高了线材12的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会难以除去残留于该表面的弹丸,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图4所示的第二密封体68的刷毛168刮除弹丸。尤其由于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由长条的刷毛构成,故能够利用相比以板材等构成时更为柔软的刷毛,多次刮动来除去附着于表面的弹丸,无需用蛮力去除。
[0081] 进而,由于沿线材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了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搬出口22侧的第二密封部64,从而更加有效地抑制了弹丸的漏出。认为伴随着搬出线材12,残留于线材12上的弹丸、粉尘也有可能与线材12一起被搬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二密封部64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了气流产生装置70的吹出口72,气流产生装置70产生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因此即便在线材12上残留弹丸、粉尘,也能够使该弹丸、粉尘与气流一起回到腔室18的内侧。另外,在第二密封体68从线材12分离的弹丸、粉尘容易与气流一起回到腔室18的内侧。
[0082] 此处,对于气流产生装置70所产生的气流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在气流产生装置70中,借助外壳部78及管道76与鼓风机74连接的引导筒体80被配置在比第二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线材12能够在引导筒体80的轴心部通过,在该引导筒体80形成了通风缝隙80B,该通风缝隙80B从其外周侧朝向轴心部侧而倾斜到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用于使气流的风向定向。
[0083] 因此,空气(外气)被鼓风机74导入,经过管道76及外壳部78流经通风缝隙80B,流出到引导筒体80的内侧,之后撞到线材12及引导筒体80的内周面,同时流向腔室18的内侧。如此一来,容易形成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
[0084] 另外,通风缝隙80B遍布形成在引导筒体80的绕轴心部的整周,故能够全方位地从外周对线材12喷射并吹出空气。因此,有效地使残留于线材12上的弹丸回到腔室18的内侧。
[0085]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腔室18的内部,经抛射装置26抛射而落下的弹丸,在腔室18的内部的底部侧被螺旋输送机32从线材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图中的左右两侧)输送到中央部侧而收集在一起。由于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被配置在螺旋输送机32输送弹丸的目的地处,故收集在一起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通过含有斗式提升机34的循环装置30循环至抛射装置26。在循环装置30的循环路径上设置有分离器40,利用分离器40来分离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抛射后的弹丸中破损的弹丸。
另外,利用与分离器40连接的集尘器42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由于利用该集尘器42的抽吸并借助分离器40等使腔室18的内部成为负压,故由气流产生装置70产生的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容易进入到腔室18的内部,有效地使弹丸回到腔室18的内侧。
[008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
[0087] [第2实施方式]
[0088] 接着,采用图8图1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喷丸装置进行说明。图8中以主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图9中以左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90,图10中以右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90。如上述图所示,喷丸装置90中,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参照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取代螺旋输送机
32(参照图1),而在腔室18的底部形成有倾斜部92。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这样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部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0089] 如图8所示,在腔室18的底部形成沿线材输送方向朝向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倾斜到下方侧的一对倾斜部92。优选将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定为A=28°。另外,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一对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图中的L21与L22之和)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另外,在一对倾斜部92的下端部间配置有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收集34D侧)。
[0090] (作用·效果)
[0091] 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作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
[009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抛射而落下后的弹丸沿一对倾斜部92滑落,使得弹丸收集到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侧。所收集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利用含有斗式提升机34的循环装置30向抛射装置26循环。
[0093] 另外,通过将设置于腔室18的底部的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为25°≤A,使得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容易地沿倾斜部92流动。另一方面,当喷丸装置
90的高度升高时,需要增高机构以提升作业者的操作位置,或者需要挖坑而将喷丸装置90的下部配置于坑内,由此将喷丸装置90设置于偏低的位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为A≤45°,能够抑制喷丸装置90的高度尺寸。
[0094] 另外,由于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一对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满足L2≥(3/4)×L1的关系,故将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通过倾斜部92收集到狭小且被限定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丸收集到可由一台斗式提升机34处理的范围内,弹丸通过一台的斗式提升机34被高效地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
[0095]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009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1等所示的喷丸装置10、90中,应用通过离心力来加速弹丸并进行抛射的离心式喷丸抛射装置作为抛射装置26,但应用于表面处理装置的抛射装置例如还可以是将弹丸与压缩空气一起进行压送而从喷嘴中喷射的气体喷嘴式的抛射装置等其他的抛射装置。
[009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气流产生装置70构成为包含外气导入用的鼓风机74,但气流产生装置例如亦可是构成为含有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并且在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连接的喷嘴的前端具备作为气体流出口的喷射口的气流产生装置等其他的气流产生装置。
[009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流产生装置70虽然具备形成有通风缝隙80B的引导筒体80,但气流产生装置亦可是不具备该筒状体而具备喷嘴朝向输送通路侧而倾斜到腔室的搬出口侧的构造的气流产生装置。
[009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引导筒体80的绕轴心部的整周上形成通风缝隙80B,但例如亦可在筒状体的绕轴心部的周围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通风孔。
[0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形成为迷宫式构造,该构造对于防止弹丸的泄漏而言更为优选,但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是例如仅由朝单一方向延伸的刷毛构成的不形成迷宫式构造的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
[010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由刷毛158、168形成了迷宫式构造,但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是其他的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例如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多个橡胶制的线状体或细带状体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而形成、构成迷宫式构造。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中使用上述多个橡胶制的线状体或细带状体的延伸方向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部件,并且将上述多个部件沿上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配置为各部件的延伸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
[010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使用刷毛158、168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58A、68A,并且多个刷部件58A、68A被沿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各刷部件58A、68A的刷毛158、168的方向被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时呈交叉,但对于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应用下述构成:例如,应用单一的刷部件并通过使其刷毛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来形成迷宫式构造。
[010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保持刷毛158的刷基部258形成为直线状,但保持刷毛的刷基部亦可形成为圆形状、螺旋形状等其他的形状。
[010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64沿输送方向被串联地配置为多个(二个),从避免弹丸的泄漏的角度出发,该构成较为优选,但亦可是配置一个第二密封部的构成。另外,还可以沿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三个以上的第二密封部64。
[010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含有第一密封部54的第一密封构造部50虽然相对于腔室18的搬入口20被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但含有第一密封部的构造部亦可相对于腔室的搬入口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010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含有第二密封部64的第二密封构造部60虽然相对于腔室18的搬出口22被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但含有第二密封部的构造部亦可相对于腔室的搬出口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010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循环装置30,从使弹丸循环而再利用的角度出发,设置循环装置30的构成较为优选,但亦可是不设置循环装置的表面处理装置。
[0108]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从抑制装置的高度尺寸且容易滑落弹丸的角度出发,该构成较为优选,但还可以将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A<25°或A>45°。
[0109]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图8的L21与L22之和)设定为满足L2≥(3/4)×L1的关系,从将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收集到狭小且被限定的范围的角度出发,该设定较为优选,但还可以设定为L2(3/4)×L1。
[011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面处理装置为喷丸装置10、90,但表面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丸硬化装置。
[01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处理对象物为线材12的喷丸装置10、90进行了说明,但表面处理装置还可以是用于对例如被处理对象物从表面处理装置的上游侧放卷而在下游侧被卷绕的带钢、棒状部件、板状部件等其他的被处理对象物进行处理的表面处理装置。
[0112] 此外,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多个变形例来予以实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