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线轴 / 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及其中使用的线轴壳体

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及其中使用的线轴壳体

阅读:1040发布:2020-09-26

IPRDB可以提供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及其中使用的线轴壳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以及在该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体,前述水平旋转釜可以可靠地夹紧切断后的下线。在下线拉出口(106)的相邻位置设置空间部,在该空间部处支撑夹线器(113),并使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从夹线器的支撑部分朝向夹紧面与夹线器(113)的抵接部分而逐渐减小,从而可以使被切断的下线从空间部向夹紧面与夹线器(113)的抵接部分逐渐进入,前述下线拉出口(106)形成在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侧,用于将来自线轴(104)的下线拉出至外部,前述夹线器与设置在线轴壳体的表面FS侧夹紧面弹性抵接,在该空间部与夹紧面之间夹紧切断后的下线。,下面是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及其中使用的线轴壳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具有:外釜,其玻旋转驱动;

内釜,其可自由旋转地收容在前述外釜中;

线轴壳体,其在内部收容线轴,与该线轴一起安装在前述内釜 上;

下线拉出部,其贯穿前述线轴壳体的内外表面而形成,用于将 来自前述线轴的下线向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拉出;

固定部,其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

夹紧面,其从前述固定部开始,经过前述下线拉出部和前述线 轴壳体中心之间的位置,沿从前述下线拉出部拉出的下线的缝线路 径,朝向前述线轴壳体的外周侧,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

夹线器,其一端侧支撑在前述固定部上,另一端侧与前述夹紧 面弹性抵接,以在其与前述夹紧面之间夹紧下述下线,该下线随着缝 纫机的线切断机构的切断动作而从前述缝线路径偏移,向前述线轴壳 体的中心侧靠近;以及空间部,其容许下线进入,在该空间部中,随着从与前述下线 拉出部相邻的前述夹线器支撑部分开始朝向前述夹线器与前述夹紧 面的抵接部分,前述夹紧面和前述夹线器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前述线轴壳体在从前述线轴至前述下线拉出部之间的位置处, 具有对被拉拽的下线施加恢复力的下线恢复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线轴壳体上插入与螺钉孔螺合的调节螺钉,前述螺钉孔 位于前述空间部,前端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形成台阶,前述夹紧面位于该台阶的 较低位置处,前述夹线器相对于前述线轴壳体的支撑部分,利用前述台阶而 定位在高于前述夹紧面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相对于前述线轴壳体表面以凹状凹入而形成,前述 夹线器的一端侧在该凹入的位置嵌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前述夹线器由板簧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前述夹线器的另一端侧从与前述线轴壳体的外周面相连续的前 述夹紧面的末端突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其特征在于,与前述线轴壳体外周面相连续的前述夹紧面的末端,形成为曲 面状。

9.一种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体,该线轴壳体在 内部收容线轴,与该线轴一起安装在水平旋转釜的内釜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线拉出部,其贯穿前述线轴壳体的内外表面而形成,用于将 来自前述线轴的下线向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拉出;

固定部,其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

夹紧面,其从前述固定部开始,经过前述下线拉出部和前述线 轴壳体中心之间的位置,沿从前述下线拉出部拉出的下线的缝线路 径,朝向前述线轴壳体的外周侧,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

夹线器,其一端侧支撑在前述固定部上,另一端侧与前述夹紧 面弹性抵接,以在其与前述夹紧面之间夹紧下述下线,该下线随着缝 纫机的线切断机构的切断动作而从前述缝线路径偏移,向前述线轴壳 体的中心侧靠近;以及空间部,其容许下线进入,在该空间部中,随着从与前述下线 拉出部相邻的前述夹线器支撑部分开始朝向前述夹线器与前述夹紧 面的抵接部分,前述夹紧面和前述夹线器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 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线轴壳体在从前述线轴至前述下线拉出部之间的位置处, 具有对被拉拽的下线施加恢复力的下线恢复弹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 轴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线轴壳体上插入与螺钉孔螺合的调节螺钉,前述螺钉孔 位于前述空间部,前端形成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 轴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线轴壳体的表面侧形成台阶,前述夹紧面位于该台阶的 较低位置处,前述夹线器相对于前述线轴壳体的支撑部分,利用前述台阶而 定位在高于前述夹紧面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 轴壳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相对于前述线轴壳体表面以凹状凹入而形成,前述 夹线器的一端侧在该凹入的位置嵌合。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 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夹线器由板簧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 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夹线器的另一端侧从与前述线轴壳体的外周面相连续的前 述夹紧面的末端突出。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 轴壳体,其特征在于,与前述线轴壳体外周面相连续的前述夹紧面的末端,形成为曲 面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带有单针停止机构的双针缝纫机中使用的水平旋 转釜、及在该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双针缝纫机,其具有单针停止机构,可以使两 根针的上下动作独立地停止(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双针缝纫机在 双针进行并列缝制的过程中,将缝制方向以例如直角进行方向转换的 情况下,使内侧针的停止动作而仅使外侧针动作,仅形成外侧线迹。 根据图12(a)~(b)说明这种并列缝制中的方向转换。
如图12(a)所示,在使用双针缝纫机形成并列的线迹301时, 例如为了将缝制方向向右侧转换,在内侧线迹的方向转换点b处使右 侧(内侧)针的上下动作停止,仅由左侧(外侧)针继续进行缝制(参 照图12(b))。并且,在仅由左侧针(左针)形成相当于双针间隔 的线迹之后,以左针所在的位置c为中心,使布料向图12的顺时针 方向转动(参照图12(c))。由此,图12(b)中的d点、a点及b 点,分别定位在图12(c)中的d’点、a’点及b’点。因此,保持使右 侧针动作停止的状态,继续由左针进行缝制,直至d’点(参照图12 (d))。在这一阶段,解除右针的动作停止,重新开始使用双针的 缝制(参照图12(e))。此时,右针进行的缝制从b’点重新开始。 由此,可以一边进行并列缝制,一边应对缝制方向的方向转换。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所述,有时在双针缝纫机上设置切断 机构,其可以在缝制结束之后,将上线及下线一起切断。在设有线切 断机构的情况下,为了在后面的缝制中使由上线形成的线环与下线可 靠地缠绕,需要保持下线。实现这种下线保持的是下线保持机构,其 保持被线切断机构切断的下线(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在图13中,说明现有的伴随并列缝制过程中的缝制方向(箭头) 的方向转换的问题,在使缝制动作停止的内测针的缝制中使用的缝 线,因布料方向转换而使下线303被拉出多于上线302。之所以会发 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对应于方向转换动作而布料移动,下线被拉出与 其相当的量。因此,如图13所示,在进行方向转换后的内侧线迹301 中,成为下线303相对于上线302被拉出的状态。
因此,目前,在安装于水平旋转釜的内釜上的线轴壳体上,设 置用于拉拽被拉出的下线而使其恢复(吸收松弛)的结构。由此,即 使在进行并列缝制时进行缝制方向的方向转换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 发生下线303相对于上线302凸出这一图13所示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09-117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0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的倾向是缝制条件多样化,例如,有时使用粗线作为上 线而使用细线作为下线。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前述线切断机构的情 况下使用的下线的保持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细的线作为下 线的情况下,存在下线机构对下线保持不足,容易使所保持的下线脱 落的问题。反之,如果下线保持机构过于牢固地保持下线,则在后面 缝制开始时,下线不会从下线保持机构脱落,从而无法可靠地形成线 迹。
这种下线从下线保持机构脱落的现象,在如前所述在线轴壳体 上设置用于拉拽下线而使其恢复(吸收松弛)的恢复机构的情况下, 会更加严重。即,如果下线从下线保持机构脱落,则因为恢复机构将 脱落的下线拉回,所以下线会被完全拉回线轴壳体内。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从水平旋转釜的内釜取出线轴壳体及线轴,在将下线拉出后,再 将线轴壳体及线轴重新放置到内釜中,这种作业非常繁杂。
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应用下述技术,即,与设置在线切断机 构上的下线保持机构不同地,在安装于水平旋转釜的内釜上的线轴壳 体上,也设置夹紧被切断的下线的夹线机构。该夹紧机构使夹线器与 线轴壳体的表面侧抵接,利用夹线器夹紧被切断的下线,前述夹线器 位于用于将收容在内部的线轴的下线拉出至外部的下线拉出部的附 近,具有弹性。由此,即使下线从下线保持机构脱落,因为利用夹紧 机构夹紧切断后的下线,所以可以防止上述恢复机构将下线向线轴壳 体内部拉回。
这种夹紧机构在耐久性方面存在难点。也就是说,因为与前述 下线保持机构相同的原因,必须使夹紧机构的夹线器具有缓和的下线 夹紧力,以使夹紧机构不会过于牢固地保持下线,但如果按照这种方 式构成夹线器,必然容易产生塑形变形等,难以维持期待的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这几点提出的,可以得到一种缝纫机水平旋转釜 及在该水平旋转釜中使用的线轴壳体,其可以根据不同的缝线种类可 靠地夹紧切断后的下线,并简单地进行调整。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形成于线轴壳体表面侧而将来自 线轴的下线向外部拉出的下线拉出部的相邻位置设置空间部,在该空 间部处支撑夹线器,前述夹紧面与前述夹线器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 从前述夹线器的支撑部分朝向前述夹紧面与前述夹线器的抵接部分 逐渐减小,并容许前述下线进入,前述夹线器与设置在线轴壳体表面 侧的夹紧面弹性抵接,在其与该夹紧面之间夹紧下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使被切断的下线从形成于夹紧面和夹线器之 间的空间部,逐渐朝向夹紧面与夹线器的抵接部分进入,所以即使在 夹线器上产生塑性变形,也可以可靠地在夹紧面和夹线器之间夹紧具 有相互不同的粗细或柔软性的各种下线,因此,可以在利用线切断机 构将线切断之后,顺利地重新开始缝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具有安装在双针缝纫 机上的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及用于切断缝线的线切断机构的固定切 刀及可动切刀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水平旋转釜与可动切刀间的位置关系的正 视图。
图3(a)~(c)是表示线切断机构切断缝线时的可动切刀的动 作及下线保持机构保持下线的过程的斜视图。
图4是线切断机构及下线保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背面侧的线轴壳体的底视图。
图6是与背面侧一起表示从线轴拉出的下线的路径的线轴壳体 的底视图。
图7是表示从线轴拉出的下线的路径的线轴壳体的一部分的侧 视图。
图8是与从线轴拉出的下线被下线拉出部拉出的状态一起,表 示夹紧机构安装前的线轴壳体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夹紧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夹紧机构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夹紧机构的又一例子的侧视图。
图12(a)~(e)是用于说明并列缝制时的缝制方向的转换动 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方向转换部分的缝制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未图示整体的缝纫机,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设置并列 配置的两根缝针204,在隔着这两根针204的两个侧方的针板下方位 置,设置两个水平旋转釜101。
水平旋转釜101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外釜102;内釜103,其 可以自由旋转地收容在该外釜102中;以及线轴壳体105,其在内部 收容线轴104,与该线轴104一起安装在内釜103上。内釜103利用 由螺钉固定在外釜102上的内釜按压部102a,收容在外釜102内, 以使其不会脱落。
内釜103利用内釜按压部102a保持在外釜102内,用于固定安 装该线轴壳体105的中心轴103a、及线轴壳体105的插销片103b, 向上方突出。
这种水平旋转釜101,其外釜102与釜轴(未图示)连结,该釜 轴与缝纫机主轴(未图示)联动而进行转动,在缝制时,在由设置在 缝纫机侧的未图示的内釜止动器阻止内釜103旋转的状态下,进行旋 转驱动。此时,在两个水平旋转釜101中,其各自的外釜102沿同一 个旋转方向旋转驱动。由此,设置在外釜102上的尖端102b,捕捉 随着针204的上下移动产生的上线302(参照图2)的线环302a,使 捕捉到的上线302与从线轴壳体105收容的线轴104拉出的下线303 (参照图2)缠绕,在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未图示)上形成平行的 线迹301(参照图12及图13)。
在线轴壳体105上形成作为下线拉出部的下线拉出106,其用 于将来自线轴104的下线303向外部拉出。并且,在该下线拉出口 106附近设置夹紧机构107,其夹紧由缝纫机所具有的线切断机构201 切断的下线30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线拉出部作为孔状的下线拉出口106 而形成,但作为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狭缝状。
在图2中,线切断机构201具有可以使可动切刀203在与针204 的上下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自由进退的构造。可动切刀203的进退 位置相比于外釜102所具有的尖端102b的旋转轨迹,略位于上方。
在图3(a)~(c)中,线切断机构201的可动切刀203,由未 图示的驱动源驱动,与固定切刀202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进行往复直线 运动,其运动方向为从固定切刀202处凸出,然后拉回。在这种可动 切刀203的下表面配置夹紧板206,该夹紧板206被作为板簧的夹紧 弹簧207预紧,与可动切刀203的下表面抵接。由此,可动切刀203 被夹紧板206上推,维持其上表面与固定切刀202抵接的状态。
在可动切刀203上形成捕捉部203a。该捕捉部203a具有下述构 造:通过驱动可动切刀203使其从固定切刀202凸出,到达上线302 及下线303所在的位置,然后从该位置将可动切刀203向固定切刀 202拉回时,可以同时勾挂上线302及下线303。这种捕捉部203a 在勾挂上线302及下线303的部分的里侧,即与可动切刀203的表面 连接的部分上具有刀刃部203a-1。刀刃部203a-1从可动切203前 端侧朝向后端侧具有锐角形状,其具有下述作用:在将可动切刀203 向固定切202拉回时,通过与固定切刀202的协同动作,切断捕捉 部203a所勾挂的上线302及下线303。
在图4中,夹紧板206被夹紧弹簧207预紧而与可动切刀203 的下表面抵接,由此,可动切刀203被夹紧板206上推,成为与固定 切刀202抵接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固定切刀202的前端部以45度 左右的角度弯折,维持与可动切203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夹紧板 206的前端部以曲柄形状弯折,与可动切刀203的下表面面接触。夹 紧弹簧207从可动切刀203与前述夹紧板206的面接触部分的相反侧 与夹紧板206抵接,将夹紧板206向可动切刀203的下表面按压。
另外,图4表示可动切203相对于固定切刀202拉回后的状 态,可知在这种状态下,捕捉部203a不会从固定切刀202凸出。
以上说明的线切断机构201在切断上线302及下线303时,使 可动切203从固定切刀202凸出,直至上线203及下线303所在的 位置(图3(a))。然后,再次将可动切刀203拉回固定切刀202 (图3(b))。因此,上线302及下线303一起被可动切203的 捕捉部203a勾挂,在该状态下,再次将可动切刀203拉回固定切刀 302(图3(c))。由此,捕捉部203a勾挂的上线302及下线303, 通过固定切刀202和设置在可动切203上的刀刃部203a-1的协同 动作而被切断。这是线切断机构201的功能。并且,被切断的上线 302及下线303被夹持保持在可动切刀203的下表面和夹紧板206之 间。这是下线保持机构205的功能。
在图5中,在线轴壳体105的内部,沿其底面及内周设置下线 恢复弹簧108。该下线恢复弹簧108的一端利用螺钉S1固定在线轴 壳体105的内部底面,另一端穿过线轴壳体105的侧壁被引导至外部, 成为可以勾挂下线303的钩子109。因此,下线恢复弹簧108构成为, 可以使钩子109沿线轴壳体105的外周面在规定范围内移动。下线恢 复弹簧108具有产生恢复力的弹性,可以使钩子109从初始位置开始 移动规定的移动量。移动后的钩子109利用下线恢复弹簧108的弹性 恢复至初始位置。
从线轴104拉出的下线303在图6所示的路径中,经过下线恢 复弹簧108的钩子109,穿过下线拉出口106而向线轴壳体105的表 面FS侧拉出。
在图7中,对于下线303的路径进一步具体地说明。即,从线 轴104(参照图4)拉出的下线303,从被线调整弹簧110遮挡而形 成的拉出部111拉出至线轴105的侧壁,穿过线轴壳体105的侧壁与 线调整弹簧110之间,在反转部112处以U形反转。并且,在钩挂 在钩子109上之后,再一次以U形反转,穿过下线拉出口106,向线 轴壳体105的表面FS侧拉出。
在图8中,对于夹紧机构107进行说明。作为其主要结构的夹 线器113,由夹线器安装部114安装在线轴壳体105上。夹线器安装 部114具有:固定部115,其用于固定夹线器113的一端侧;以及夹 紧面116,其与夹线器113抵接。固定部115与下线拉出口106相邻 配置,形成为以凹状凹入的形状,以使夹线器113与其嵌合。在该固 定部115上设置螺钉孔117,其螺合固定夹线器113的螺钉S2。在 夹紧面116上形成螺钉孔118,其用于使设置在夹线器113上的调节 螺钉S3的前端部与其螺合。
在这里,对于下线拉出106、固定部115、夹紧面116与夹线 器113间的关系,更详细地说明。首先,从下线拉出口106拉出的下 线303,在通常缝制时,经过图8所例示的缝线路径GE。夹紧面116 形成为连续的形状,其从固定部115开始,穿过下线拉出口106与线 轴壳体105中心间的位置,沿下线303的缝线路径GE,朝向线轴壳 体105的外周侧。夹线器113设置为,利用螺钉S2将其一端侧固定 在固定部115上,使另一端侧与夹紧面116弹性地抵接。在这里,重 要的是,夹线器113的前端部略微从与线轴壳体105的外周面连续的 夹紧面116的末端突出,并使与线轴壳体105的外周面OP相连续的 夹紧面116的末端形成为曲面状。
然后,下线303的路径伴随缝纫机的线切断机构201切断上线 302及下线303的动作而从通常缝制时的缝线路径GE偏移,如图8 箭头所示,向线轴壳体105的中心侧靠近。夹线器113被安装为,将 这样从缝线路径GE偏移并向线轴壳体105中心侧靠近的下线303, 夹紧在其与夹紧面116之间。
下面,对于夹紧机构107,说明三种其实施方式。图9、图10 及图11分别表示夹紧机构107的不同实施方式。
在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夹线器113由具有弹性的部件 即板簧形成。这种夹线器113的一端固定支撑在线轴壳体105的夹线 器安装部114所具有的固定部115上。该固定通过使穿过夹线器113 的螺钉S2与形成在固定部115上的螺钉孔117螺合拧紧而实现。并 且,夹线器113的另一端侧,利用自身的弹性与夹线器安装部114 的夹紧面116弹性地抵接。
在这里,重要的是,在夹线器113与夹紧面116之间形成空间 部SP。而且,该空间部SP形成为下述形状,即,随着从夹线器113 的支撑部分朝向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的抵接部分,夹紧面116 与夹线器113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由此,在将被线切断机构 201切断的下线303引导至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时,下线303 在空间部SP中,从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间的相对距离较宽的部 分逐渐进入较窄的部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这种空间部 SP的形状,使夹线器113以弯曲形状形成。
此外,在夹线器113上插入调节螺钉S3,该调节螺钉S3的前 端与形成在夹线器安装部114的夹紧面116上的螺钉孔118螺合。因 此,可以通过拧紧调节螺钉S3,增大设定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 的抵接力。反之,通过松开调节螺钉S3,可以将夹紧面116与夹线 器113的抵接力设定得较小。
而且,如图9所示,固定部115以凹状凹入,其形成为,使将 夹线器113固定在该固定部115上的螺钉S2,不从线轴壳体105的 表面FS突出。不仅如此,调节螺钉S3也形成为,在其可调整的整 个范围内,不会从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突出。
在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夹线器安装部114上,在固 定部115和夹紧面116之间形成图8所示的台阶ST。因该台阶ST, 固定部115较高,而夹紧面116较低。其差值作为一个例子为0.3mm 左右。通过按照这种方式构成夹线器安装部114,作为夹线器113, 可以不使用图9所示的弯曲形状,而是使用平板状的部件、例如平板 状的板簧而容易地构成。利用由台阶ST形成的固定部115与夹紧面 116的高度差,可以可靠地形成空间部SP。在使用这种平板状的板 簧构成夹线器113的情况下,通过调节螺钉S3的拧紧,可以使将一 端侧固定在固定部115上的夹线器113的另一端侧与夹紧面116抵 接。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机构107中,因为其与第一实施 方式同样地,也使固定部115以凹状凹入,所以其形成为,在该固定 部115上固定夹线器113的螺钉S2及调节螺钉S3均不会从螺线管 壳体105表面FS突出。
在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取代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板 簧,使用具有弹性的线状部件作为夹线器113。该夹线器113在一端 具有例如模塑成型的树脂制的保持部H,在该保持部H的制造时采 用嵌入成型。相对于夹线器安装部114的固定部115,保持部H由螺 钉S2固定,夹线器113与夹紧面116弹性抵接。在该例子中,表示 了在夹线器安装部114上形成台阶ST的一个例子,但作为变形例, 也可以如图9所示弯曲形成线状部件而构成夹线器113。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固定 部115以凹状凹入,所以其形成为,在该固定部115上固定夹线器 113的螺钉S2及调节螺钉S3,均不会从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突 出。
在这种结构中,在线切断机构201将上线302及下线303切断 的情况下,下线303不仅被线切断机构201所具有的下线保持机构 205保持,还被形成在线轴壳体105上的夹紧机构107夹紧而保持。 夹紧机构107对下线303夹紧保持,在下线303从下线保持机构205 脱落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在具有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的夹紧机构 107中,伴随由线切断结构201进行的上线302及下线303的切断动 作而被拉拽的下线303,被夹入夹紧面116和夹线器113之间,由此, 实现下线303的夹紧动作。之所以要进行这种下线303的夹紧,是因 为对应于由线切断机构201进行的切断动作,下线303在下线拉出口 106部分处也产生张力,并且,其会从缝线路径GE偏移,向线轴壳 体105的中心方向靠近。此时,下线303相对于形成在夹紧面116 与夹线器113的相对部分的空间部SP,首先从夹紧面116与夹线器 113之间的相对距离较长的部分开始进入。然后,下线303对应于其 粗细及柔软性,在最适当的位置被夹入夹紧面116和夹线器113之间, 并被保持。由此,即使夹线器113发生随着时间变化等的塑形变形, 下线303也可以在被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找到自身的夹紧 位置为可靠夹紧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在夹线器113上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因为可 以通过拧紧调节螺钉S3增大夹紧面116相对于夹线器113的抵接压 力,所以调节螺钉S3可以进行微量调整以及夹紧力的恢复。
这样,可以维持夹紧机构107夹紧保持下线303的可靠性。该 作用效果,在采用由下线恢复弹簧108对下线303施加恢复力的结构 的情况下,从可以可靠地防止切断的下线303被下线恢复弹簧108 拉拽,而被拉回线轴壳体105内部的问题的角度考虑,可以说具有极 大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下线恢复弹簧108通过在带有单针停止机 构的双针缝纫机中使用,有助于防止发生在进行缝制方向的方向转换 时发生的图13所例示的问题。反之,在由线切断机构201对上线302 及下线303进行切断时,在线切断机构201所具有的下线保持机构 205对下线303的保持、夹紧机构107对下线303的夹紧保持都失败 的情况下,会发生下线恢复弹簧108拉拽被切断的下线303,将其拉 回线轴壳体105内部的危险性。
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即使在夹线器113上发生 随时间变化等的塑性变形,也可以夹紧保持下线303,所以可以维持 夹紧机构107对下线303的夹紧保持,用户不必担心下线恢复弹簧 108会拉拽被切断的下线303而将其拉回线轴壳体105内部。
另外,如前所述,夹线器113的前端部略微从与线轴壳体105 的外周面OP相连续的夹紧面116的末端突出。并且,与线轴壳体105 的外周面OP相连续的夹紧面116的末端以曲面状形成。
对于上述内容的技术性意义进行说明。在图9及图10所示的夹 紧机构107中,作为夹线器113,使用端面形成为直角的楔状的板簧。 因此,在下线303进入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时,下线303 容易被夹线器113成为楔状的端面勾挂。因此,可能使下线303很难 进入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或下线303被勾挂而被切断。
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使夹线器113的前端部略 微从与线轴壳体105外周面OP相连续的夹紧面116的末端突出,所 以可以提高下线303进入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的容易性。另 外,使与线轴壳体105的外周面OP相连续的夹紧面116的末端形成 为曲面状,也有助于提高下线303进入夹紧面116与夹线器113之间 的容易性。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机构107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下 线303的夹紧保持的可靠性。
此外,设置可以调节夹线器113相对于夹紧面116的抵接力的 调节螺钉S3。对于该调节螺钉S3的作用效果已经进行了说明,即, 在夹线器113上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因为可以通过拧紧调节螺钉 S3,增大夹线器113相对于夹紧面116的抵接压力,所以调节螺钉 S3可以进行微调以及可以恢复夹紧力。与此相对,调节螺钉S3还可 以用于与下线303的粗细相对应的夹线器113相对于夹紧面116的抵 接压力调节。也就是说,夹线器113夹紧下线303的力过强,也不会 产生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在由线切断机构201将上线302及下线 303切断之后重新开始缝制时,必须迅速地使下线303从夹紧机构107 脱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应于所使用的下线303的粗细 或材质等,利用调节螺钉S3调节夹线器113相对于夹紧面116的抵 接压力,可以将夹紧机构107夹紧下线303的夹紧力设定为理想状态。
并且,相对于线轴壳体105的外表面FS,固定部115形成为以 凹状凹入的形状。夹线器113以与这种固定部115嵌合的状态收容, 并利用螺钉S2将一端侧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固定部115以使固定 夹线器113的螺钉S2刚好不会从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突出的高 度形成。不仅如此,对于用于调节夹紧面116相对于夹线器113的抵 接压力调节螺钉S3,也可以形成为,在可以进行调整的整个范围内, 不会从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突出。由此,在缝制时,上线302可 以顺滑地在线轴壳体105的表面FS移动,从而可靠地防止上线302 的断线等。特别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在线轴壳体105的表 面FS,形成高于螺钉S2及调节螺钉S3的高度且光滑地隆起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使固定部115以凹状凹入而形成的情况 相同的作用效果。
最后,本申请的申请人通过实验验证以上说明的夹紧机构107 的优良特性,确认了其效果的持续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