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覆盖物和覆层 / 盖顶 / 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

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

阅读:1057发布:2020-08-30

IPRDB可以提供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收放前顶盖(11)的驱动机构(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承组件(12a,12b,15,16a,16b,17和18),以提供顶盖(11)的垂直运动;以及第二滑动支承结构(13a,13b,21a,21b,22a,22b,30,31a,31b,33a,33b及34a,34b),以提供前顶盖(11)的水平运动。第一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以及横向管状横梁(15),它们结合形成倒U形翻车保护件(110)。该翻车保护件(110)用于在翻车事故中为机动车(1)内的乘客提供翻车保护。,下面是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机动车收放顶盖组件,包括:

第一支承组件(12a,12b,15,16a,16b),用于提供顶盖(11)的基本垂直的运动;以及第二支承组件(13a,13b),用于提供所述顶盖(11)的基本水平的运动,其中,通过利用第二支承组件(13a,13b)使所述顶盖(11)从使用位置向后滑动并且利用第一支承组件(12a,12b,15,16a,16b)降低所述顶盖,使得所述顶盖(11)能够从使用位置移动至存放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组件(12a,12b,15,16a,16b)包括构成翻车保护系统的一部分的倒U型翻车保护件(12a,12b,15),所述翻车保护系统用于在发生翻车事故时保护机动车内的乘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倒U型翻车保护件包括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以及横向延伸件(15),所述横向延伸件将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上端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的上端(12b)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滑动地连接至基本垂直布置的第一导轨(16a),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至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滑动地连接至基本垂直布置的第二导轨(16b),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于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部分,从而提供所述顶盖(11)在其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的垂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支承组件包括:第一纵向延伸轨(13a),所述第一纵向延伸轨固定于所述顶盖(11)的第一纵向边缘附近,与固定于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上端附近的第一导向组件(21a,22a)滑动配合,以提供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纵向延伸轨(13b),所述第二纵向延伸轨固定于所述顶盖(11)的第二纵向边缘附近,与固定于所述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的上端附近的第二导向组件(21b,22b)滑动配合,以提供所述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与所述顶盖(11)之间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上端的第一支架(21a),并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上端的第二支架(21b),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21a)的辊(22a),以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轨(13a)配合,并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1b)的辊(22b),以与所述第二纵向延伸轨(13b)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翻车保护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所述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自由端;以及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b),所述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的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翻车保护致动器(50a,50b)均具有:底部支承件(55),用于将来自相应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的负荷传递至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以及力产生装置(53),用于在需要翻车保护时推动所述底部支承件(55)与所述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翻车保护致动器均具有内部支承管,用于当翻车保护致动器(50a,50b)已展开时将来自相应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的负荷直接传递至相应底部支承件(55)。

9.一种机动车,其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翻车保护系统进一步包括电子控制器(100),用于基于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1)接收的信号确定何时需要翻车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其中,当顶盖(11)处于存放位置时,由所述电子控制器(100)控制的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和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a,50b)的启动使所述倒U型翻车保护件(12a,12b,15)上升,以对所述机动车(1)内的乘客提供保护。

11.一种机动车,其具有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翻车保护系统进一步包括电子控制器(100),用于基于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1)接收的信号确定何时需要翻车保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其中,当顶盖(11)处于存放位置时,由所述电子控制器(100)控制的所述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和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a,50b)的启动使所述倒U型翻车保护件(12a,12b,15)上升,以对所述机动车(1)内的乘客提供保护。

说明书全文

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收放机动车顶盖(roof panel)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从诸如欧洲专利局公开号1564053中可以知道,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收放(stowable)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具有在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多个刚性板。
[0003] 带有可收放顶盖的机动车的一个问题是,由这种顶盖结构所提供的翻车保护通常小于由固定顶盖所提供的翻车保护。
[0004] 为了减轻对机动车乘客的这一风险的增加,从诸如美国专利号3,508,785和GB2,425,093中可进一步得知,提供了能够在发生翻车的情况下对乘客提供保护的可展开装置。
[0005] 从JP 62-198517中进一步得知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承组件,用于提供顶盖的基本上垂直的运动;以及第二滑动支承组件,用于提供顶盖的基本上水平的运动。通过利用第二支承组件使顶盖从使用位置向后滑动以及利用第一支承组件降低顶盖,可使顶盖从使用位置移动至存放位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可收放顶盖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简单但坚实的结构以提供改善的翻车保护,并可以低成本制造所述驱动机构。
[000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可收放顶盖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承组件,用于提供顶盖的基本上垂直的运动;以及第二滑动支承组件,用于提供顶盖的基本上水平的运动,通过利用第二支承组件使顶盖从使用位置向后滑动以及利用第一支承组件降低顶盖,可使顶盖从使用位置移动至存放位置,其中,第一支承组件包括构成翻车保护系统的一部分的倒U型翻车保护件,所述翻车保护系统用于在发生翻车的情况下保护车内的乘客。
[0008] 通过使用第一支承组件将顶盖从存放位置升起并利用第二支承组件使顶盖向前滑动,可以进一步操作驱动机构以使顶盖从存放位置移动至其使用位置。
[0009] 通过第二支承组件,顶盖组件可从使用位置移动至后方位置,然后通过第一支承组件降低至存放位置。
[0010] 通过利用第一支承组件将顶盖从存放位置升起然后利用第二支承组件使顶盖向前滑动,可以进一步操作驱动机构以使顶盖从存放位置移动至其使用位置。
[0011] 倒U形翻车保护件可包括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以及将第一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各自的上端连接在一起的横向延伸件。
[0012] 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可滑动地连接至固定于机动车车身结构部分的基本上垂直布置的第一导轨,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可滑动地连接至固定于机动车车身结构部分的基本上垂直布置的第二导轨,从而提供顶盖在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的垂直运动。
[0013] 顶盖可以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边缘,并且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的上端与顶盖的第一纵向边缘连接,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的上端与顶盖的第二纵向边缘连接。
[0014] 顶盖可以是前顶盖。
[0015] 第二滑动支承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纵向延伸轨,其固定于顶盖的第一纵向边缘附近,并与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上端附近的第一导向组件滑动地配合,从而提供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纵向延伸轨,其固定于顶盖的第二纵向边缘附近,并与固定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的上端附近的第二导向组件滑动地配合,从而提供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与顶盖之间的连接。
[0016] 第一导向组件可以包括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上端的第一支架,并且第二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上端的第二支架,其中,第一导向组件进一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辊,所述辊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一支架以与第一纵向延伸轨配合,并且第二导向组件进一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辊,所述辊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二支架以与第二纵向延伸轨配合。
[0017] 第一纵向延伸轨沿其一个边缘可形成有齿形轨道以与由第一支架可转动地支撑的齿轮配合,并且第二纵向延伸轨沿其一个边缘可形成有齿形轨道以与由第二支架可转动地支撑的齿轮配合,每个齿轮可驱动地连接至用于产生顶盖的基本上水平滑动的电动机。
[0018] 翻车保护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的自由端的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和固定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的自由端的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
[0019] 每个翻车保护致动器可以具有:底部支承件,用于将来自相应向上延伸支承件的负荷传递到机动车的车身结构;以及力产生装置,用于在需要翻车保护时将底部支承件与向上延伸支承件推动得分离开。
[0020] 每个翻车保护致动器可以具有内部支承管,从而当致动器已展开时直接将负荷从相应的向上延伸支承件传递到相应的底部支承件。
[0021] 力产生装置可以是烟火装置和弹簧装置中的一种。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构造的组件,其中翻车保护系统进一步包括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基于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收到的信号来确定何时需要进行翻车保护。
[0023] 当顶盖处于其存放位置时,由电子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和第二致动器的驱动使U形翻车保护件被升起以便对机动车内的乘客提供翻车保护。
[0024] 当顶盖处于其使用位置时,由电子控制器控制的第一和第二致动器的驱动可能会导致每个致动器的底部支承件移动得与机动车的结构部件相接触,从而将来自构成U形翻车保护件一部分的相应向上延伸支承件的负荷传递至机动车的结构部件,从而对机动车内的乘客提供翻车保护。
[0025] 机动车可包括具有至少一排座椅的乘客厢,并当顶盖处于使用位置时,顶盖位于各排座椅上方,而当顶盖移到存放位置时,顶盖位于各排座椅的后面。
[0026] 机动车可以具有前排座椅、后排座椅以及位于后排座椅后面的行李厢,并当顶盖处于使用位置时,顶盖位于前排座椅的上方,而当顶盖移动到存放位置时,顶盖位于前排座椅的后面,因而覆盖在后排座椅和行李厢上面。
[0027] 顶盖可以是前顶盖,并且机动车还包括可收放的后顶盖,其安放在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这样,当前顶盖移动至存放位置时,前顶盖位于前排座椅的后面,从而覆盖在后排座椅、收起的后顶盖以及行李厢上面。

附图说明

[0028] 现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0029] 图1是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驱动机构的机动车后部的所截取的局部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其各自使用位置的可收放前顶盖和后顶盖;
[0030] 图2至12是与图1类似的截面图,示出了前顶盖和后顶盖处于各个收放阶段;
[0031] 图13是与图1类似的截面图,示出了前顶盖和后顶盖处于其各自存放位置;
[0032] 图14是用于前顶盖的驱动机构的示图,其示出了与图1中示出的前顶盖位置相一致的处于其使用位置的前顶盖;
[0033] 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示图,其示出了用于前顶盖的驱动机构,其中在前顶盖在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前顶盖处于与图9中示出的前顶盖位置相一致的后部位置;
[0034] 图16是与图14类似的示图,其示出了用于前顶盖的驱动机构,其中在前顶盖在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前顶盖处于与图12中示出的前顶盖位置一致的部分较低位置;
[0035] 图17是与图14类似的示图,其示出了用于前顶盖的驱动机构,其中前顶盖处于与图13中示出的前顶盖位置一致的完全下降或存放位置;
[0036] 图18是图14至17中示出的驱动机构的部分的后部放大示图;
[0037] 图19是与图18类似的示图,但是其中示出了左侧驱动机构的一部分;
[0038] 图20是沿图18中的X箭头方向的视图;
[0039] 图21是机动车后部的示图,其示出了处于升起位置的翻车保护件;
[0040] 图22是穿过用于图21所示的翻车保护件的致动器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预展开状态的致动器;
[0041] 图23是图22上标记为“P”的区域的放大图;
[0042] 图24与图22类似的视图,但其示出了处于展开状态的致动器部件;以及[0043] 图25是翻车保护系统的轮廓图,其包括一个翻车保护件和两个图21至24所示类型的致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参照附图,其中示出了机动车1,该机动车具有限定了乘客厢3的车身结构,该乘客厢内安装有前排座椅4f和后排座椅4r。行李厢5设置在后排座椅4r后面。
[0045] 机动车1具有包括前顶盖11和后顶盖6的两片式(two piece)可收放顶盖组件,并且,通过将前顶盖11和后顶盖6收起,机动车可由4/5座舱背式车型转变为两座敞篷车。
[0046] 前顶盖11具有:在机动车1上横向延伸的前部边缘;在机动车1上横向延伸的后部边缘;第一纵向延伸边缘,其沿着机动车1的左侧边缘在前部边缘与后部边缘之间纵向延伸;以及第二纵向延伸边缘,其沿着机动车1的右侧边缘在前部边缘与后部边缘之间纵向延伸。
[0047] 当前顶盖11和后顶盖6都处于如图1所示的其使用位置时,前顶盖11的前部边缘密闭邻接于挡风玻璃边缘2的横向部分,而前顶盖11的后部边缘密闭邻接于后顶盖6的前部边缘。
[0048] 设置驱动机构10以使前顶盖11在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移动。
[0049] 驱动机构10包括:第一滑动支承组件,用以提供前顶盖11基本上垂直的运动;以及第二滑动支承组件,以提供前顶盖11基本上水平的运动。通过使用第二支承组件使前顶盖11向后滑动至后部位置以及利用第一支承组件使前顶盖11下降至其存放位置,前顶盖11可从其使用位置移动至其存放位置。虽然在示例中假定前顶盖11在降下之前已完全向后移动到它的后部位置,但是应理解的是,这些操作可以以同步的方式同时进行。
[0050] 第一滑动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或左侧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其通过滑块件45滑动地连接至基本上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16a,该第一导轨固定至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的部分;以及第二或右侧向上延伸支承件12b,其滑动地连接至基本上垂直设置的第二导轨16b,该第二导轨固定至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的部分。
[0051] 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上端与前顶盖11的第一纵向边缘连接,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的上端与前顶盖11的第二纵向边缘连接。
[0052] 无接头(endless)驱动电缆17连接至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以相对于机动车1的车身结构提升或降低第一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设置电动机18以移动无接头驱动电缆17。应理解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使用其它装置(诸如气压泵或液压泵)来提升和降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使用无接头驱动电缆。
[0053] 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上端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的上端通过管状横梁15形式的横向延伸件连接在一起。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以及管状横梁15相结合构成倒U形翻车保护件或翻车防护杆,当前顶盖11处于使用位置时,倒U形翻车保护件或翻车防护杆可在机动车1发生翻车事故时增加乘客的安全性。此外,如参照图21至25所详细描述的,当前顶盖11处于存放位置时,通过将辅助致动器50a、50b布置成连接至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并且当感应到将发生翻车时,使用辅助致动器50a、50b将翻车防护杆向上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管状横梁15位于机动车1的一乘客预测头顶位置的上方),该翻车保护件也可以向上展开,以对机动车
1中的乘客提供保护。
[0054] 应理解的是,可将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以及管状横梁15制成为三个独立的部件,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倒“U”,或者它们都可以形成为单一管状件的部件。同样应理解的是,这些零件可通过挤压工艺低成本地制造。
[0055] 第二滑动支承组件包括:第一纵向延伸轨13a(参见图19),其固定于前顶盖11的第一纵向边缘附近,该第一纵向延伸轨与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上端的第一导向组件滑动地配合,从而提供了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与前顶盖11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纵向延伸轨13b,其固定于前顶盖11的第二纵向边缘附近,该第二纵向延伸轨与固定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上端的第二导向组件滑动地配合,从而提供了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与前顶盖11之间的连接。
[0056] 第一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上端的第一支架21a,以及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一支架21a上两个间隔设置的辊22a,以与第一纵向延伸轨13a配合。
[0057] 第二导向组件(其为第一导向组件的镜像并详细示出在图18和图20中)包括固定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上端的第二支架21b,以及可转动地固定于第二支架21b的两个间隔设置的辊22b,以与第二纵向延伸轨13b配合。
[0058] 应理解的是,也可以用简单的滑块来代替辊,但优选使用辊,因为移动前顶盖11需要较小的驱动力。
[0059] 当前顶盖11在其使用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移动时,辊22a与辊22b之间的间隔必须足以对前顶盖提供充分的支承,从而防止前顶盖11的角位移。当前顶盖11位于如图15至17所示的后部位置时,通过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传递的负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前顶盖采用了悬臂形式并且没有提供平衡作用,而且其任一端都未由机动车1的另一结构部件支撑。应理解的是,当前顶盖11处于其使用位置时也可用作悬臂,但在这个位置中前顶盖11的前部边缘由挡风玻璃边缘2支撑,而前顶盖11的后部边缘由后顶盖6支撑。
[006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我们发现辊之间具有200毫米的中心距可以对前顶盖11提供充分的稳定性。
[0061] 为了提供使前顶盖11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装置,第一纵向延伸轨13a沿其一个边缘形成有齿形轨道34a,该齿形轨道用于与由第一支架21a可转动地支撑的齿轮33a配合,并且,第二纵向延伸轨13b沿其一个边缘也形成有相应的齿形轨道34b,该齿形轨道用于与由第二支架21b可转动地支撑的齿轮33b配合。
[0062] 这两个齿轮33a、33b通过各自的轴31a、31b可驱动地连接至电动机30,该电动机用于产生前顶盖11基本上水平的滑动。这两个轴31a、31b通过齿轮箱(该齿轮箱与电动机30一体形成)连接至电动机30,以使第一导轨13a和第二导轨13b相对于它们各自的支架21a、21b的运动是同步和一致的,从而防止了前顶盖11水平运动时发生干扰。电动机30连接至管状横梁15。
[0063] 应理解的是,也可使用其它的装置来水平移动前顶盖11,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使用齿轮和齿形轨道装置。
[0064] 虽然在示例中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导向组件的支架21a、21b直接连接至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上端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的上端,应理解的是,它们可以通过其它装置(诸如通过管状横梁15)连接。同样应理解的是,第一纵向延伸轨13a和第二纵向延伸轨13b可以在距后顶盖11纵向边缘一小段距离处连接至后顶盖的下侧。
[0065] 如下所述的,驱动机构10的操作从图1所示的前顶盖11和后顶盖6的使用位置开始。当前顶盖11处于其使用位置时其位于前排座椅4f的上方,并且前顶盖11的后部边缘位于后排座椅4r的上方。
[0066] 为了收起前顶盖11和后顶盖6,第一步操作开始于后顶盖6的收起,在这个初始过程中用于前顶盖的驱动机构10不起作用。可以使用适当的机构(诸如英国专利公开号2420530中公开的机构或者四连杆机构)来实现后顶盖6的这种收起。
[0067] 如图4所示的,当后顶盖6已部分收起时,通过合适的传感器装置启动驱动机构10以开始前顶盖11的收起。电动机30被驱动,并且两个齿轮33a、33b开始旋转,由于这两个齿轮与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轨13a、13b上的齿形轨道34a、34b啮合,因而使得前顶盖11开始沿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向后移动,如图5所示的。
[0068] 如图6至8所示,前顶盖11的这种向后运动随着后顶盖6的收起而继续,直到前顶盖11到达后部位置,在该后部位置中,如图9所示,每个导向组件的前辊都已接近与其啮合的纵向延伸轨13a、13b的前端。使用适当的传感器来确定辊何时已到达这一位置,并且来自这个传感器的信号还用来激活第一滑动支承组件的电动机18。
[0069] 在收起过程的余下部分,前顶盖11保持在该后部位置。
[0070] 然后,如图10所示,通过激励电动机18(该电动机驱动无接头驱动电缆17,使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相对于与其接合的第一导轨16a和第二导轨16b滑动),前顶盖11随着后顶盖6的继续收起而下降。
[0071] 如图11和12所示的,在后顶盖6已经达到其存放位置后,前顶盖11继续向下运动,直到前顶盖11达到如图13所示的其存放位置,此时关闭电动机18。在收起过程的最后阶段,机动车1两侧的风门(图中仅示出右侧风门7)通过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接触而打开,以使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完全下降。
[0072] 处于存放位置的后顶盖6存放在前排座椅4f与后排座椅4r之间,因此当前顶盖11处于存放位置时,前顶盖11位于前排座椅4f后面以覆盖在后排座椅4r、收起的后顶盖
6以及行李厢5上,前顶盖形成用于这些部件的盖子。
[0073] 应理解的是,为了将前顶盖11从其存放位置移至其使用位置,相反操作如下:即,首先通过第一滑动支承组件使前顶盖11向上垂直移动,随后,通过第二滑动支承组件使其从后部位置向前移至其使用位置。在这个动作过程中,后顶盖6也将以同步的方式从其存放位置移至其使用位置,以使其不会干扰前顶盖11的移动。
[0074] 参照图21至25,其中示出了翻车保护系统,该翻车保护系统优选部分地由用于移动前顶盖11的机构提供。
[0075] 参照图25,翻车保护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100,该电子控制器布置成用于从至少一个车辆姿态传感器(attitude sensor)101处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该车辆姿态传感器用来判定机动车1是处于翻车过程中还是可能会翻车。
[0076] 电子控制器100可以是独立的单元或可形成为另一电子控制单元(诸如底盘控制器)的一部分。电子控制器100可操作地连接至两个翻车保护致动器50a、50b,这两个翻车保护致动器连接至翻车保护件110,该翻车保护件由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以及管状横梁15构成。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连接,而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b与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12b连接。
[0077] 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和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b有着相同的结构并具有相似编号的部件。图中仅示出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0078] 参照图22至24,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包括:活塞件,该活塞件具有固定于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的内部以在它们之间提供可驱动连接的头部51,和带有钩状末端62的细长活塞杆52;内部支承管54,其一端固定至底部支承件55;螺旋压缩弹簧53,介于活塞头51与底部支承件55之间;翻车保护闭锁机构,用于选择性地将翻车保护致动器50a保持在预展开状态下;以及翻车展开闭锁机构,用于在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展开后将其保持在伸展状态下。
[0079] 翻车保护闭锁机构包括旋转棘爪61,其由弹簧偏压以与活塞杆52的钩状末端62啮合。由电子控制器100控制的电子操作释放致动器63被设置成与棘爪61合作,从而当需要展开翻车保护件110时选择性地解除棘爪61与钩状末端62的接合。
[0080] 翻车展开闭锁机构包括:固定至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端部的支承环82、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承环82上的锯齿状棘爪81、以及固定至内部支承管54自由端的锯齿状轴环83。当翻车保护闭锁机构被释放时,第一向上延伸支承件12a和底部支承件55被推动得彼此远离,因而使得锯齿状棘爪81与锯齿状轴环83啮合以保持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处于伸展状态。锯齿状轴环83还具有外围凸缘,当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展开时该外围凸缘充当终点挡块。凸缘与支承环82相互作用以防止翻车保护致动器50a超程(超过所需行程)。
[0081] 翻车保护系统的操作如下。
[0082] 当前顶盖11处于使用位置时,底部支承件55从机动车1的结构部件65移动距离“X”(如图24),该结构部件65被加固以便在机动车1发生翻车的情况下吸收负荷。当从车辆姿态传感器101收到的单个信号或多个信号表明正在发生翻车事故或是预测将发生翻车事故时,电子控制器100是可操作的,以便通过操作释放致动器63而展开致动器50a、50b。释放致动器63的启动导致棘爪61旋转得脱离与活塞杆52的钩状末端62的啮合。储存在弹簧53中的能量随后被释放,导致底部支承件55被向下推压离开各个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直至底部支承件55接触车身结构65。
[0083] 因此,由电子控制器100控制的第一翻车保护致动器50a和第二翻车保护致动器50b的启动使每个致动器50a、50b的底部支承件55移动得与机动车1的相应结构部件65接触,从而在发生翻车事故的情况下允许将来自U型翻车保护件110的负荷直接传递至机动车1的结构部件65。
[0084] 当前顶盖11处于存放位置时,每个底部支承件55都已经定位得靠在机动车1的相应结构部件65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子控制器100根据车辆姿态传感器101确定翻车事故正在发生或是即将发生并启动释放致动器63的话,则翻车保护件110将上升到一个位置,使得管状横梁15位于机动车1的乘客头部预期高度的上方。
[0085] 如之前所述的一样,释放致动器63的启动导致棘爪61旋转得脱离与活塞杆52的钩状末端62的啮合,从而允许储存在弹簧53中的能量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储存能量的释放导致各个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被向上推动得离开底部支承件55,并且底部支承件55将来自弹簧53的力反弹至底部支承件所停靠的车身结构的结构部件65。
[0086] 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各自的支承环82与锯齿状轴环83的凸缘相接合。向上延伸支承件12a、12b的这种向上运动导致锯齿状棘爪81与锯齿状轴环83上的锯齿啮合,从而将翻车保护件110保持在升起位置,以便允许翻车事故中的力能够通过内部支承管54直接传递至车身结构的结构部件65。如图21所示,翻车保护件110的向上移动也导致前顶盖11绕着后端枢转。
[0087] 虽然已经参照实施例通过举例描述了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翻车保护致动器包括保持在压缩状态的弹簧,将理解的是,烟火装置或其它任何能够迅速展开翻车保护件110的致动器都可使用。
[0088]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在移动机动车1的前顶盖方面的应用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将理解的是,机动车可具有包括两个以上顶盖的可收放顶盖结构,在那种情况下,可以用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将位于使用位置中的中间顶盖收在前顶盖和后顶盖之间。
[0089]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制造成本非常低廉,因为第一和第二向上延伸支承件、第一和第二导轨、管状横梁以及两个纵向延伸轨都可制造成挤压件。
[0090] 同样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允许翻车保护系统由顶盖收放机构形成,因此节约大量成本。
[009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参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或替换实施例进行一处或多处修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