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首饰 / 亭部 / 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

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

阅读:740发布:2020-05-11

IPRDB可以提供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在从台面上及冠部面上观察该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时,极为明亮,反射图案数较多。该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具有与圆钻型切工相同的冠部,其亭部具有由水平分割平面划分的第一亭部和第二亭部。第二亭部是八棱锥体,其侧面成为第二亭部主刻面。第一亭部是顶面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平截头十六棱锥体,其侧面为第一下腰面。第一亭部主刻面自腰围通过第一下腰面之间而延伸到第二亭部主刻面之间。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与以往的圆钻型切工相比极为明亮,具有2倍的反射图案数。,下面是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该钻石的切工设计包括:腰围,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包括由上部外周围成的上部水平截面和由下部外周围成的与上部水平截面平行的下部水平截面;冠部,其在腰围上部水平截面之上为自腰围向上形成的大致平截头多棱锥体,并且具有形成平截头多棱锥体的顶面的正八边形台面;亭部,其在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下自腰围向下地形成,为具有底顶点的大致多棱锥体,在将自多棱锥体亭部的底顶点通过台面中心的直线作为Z轴、将包括该Z轴在内的分别通过台面的8个顶点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将通过第一平面中的一个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且与Z轴垂直的直线作为X轴、将通过垂直于Z轴和X轴的第一平面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且与Z轴和X轴垂直的直线作为Y轴、将包括Z轴在内的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所夹着的角二等分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时,上述冠部包括上述台面、8个冠部主刻面、8个星刻面和16个上腰面,

各冠部主刻面是将台面的顶点和通过该顶点的第一平面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点作为对顶点的四边形平面,该四边形平面的另外两个对顶点分别位于与该第一平面相邻的第二平面上,两个相邻的冠部主刻面共有上述另外两个对顶点中的1个顶点,各星刻面是将台面的一边作为底边、由该底边和将该底边的两端分别作为顶点的相邻的两个冠部主刻面所共有的顶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各上腰面是由各个冠部主刻面所具有的边中的一端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1个边和通过该边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点形成的三角形,亭部包括由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平行的水平分割平面划分成的第一亭部和第二亭部,第一亭部包括8个第一亭部主刻面和16个第一下腰面,

各第一亭部主刻面是与第一平面垂直的四边形平面,其将第一平面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作为1个顶点,将距该第一平面相同距离的在水平分割平面上的两个点作为对顶点,在第一平面上具有另一顶点,各第一下腰面是位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和水平分割平面之间的四边形平面,其与第一亭部主刻面共有将第一亭部主刻面的处于腰围下部外周上的顶点和水平分割平面上的1个顶点连结起来的边,该第一下腰面位于该边和第二平面之间,第二亭部包括8个第二亭部主刻面,各第二亭部主刻面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之间,是由下述边围成的六边形平面,这些边为:将分别与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一平面相交的相邻的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各自的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上述另一顶点和底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上述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共有的、将上述另一顶点和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将位于相邻的上述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下腰面各自的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顶点和该两个第一下腰面所共有的第二平面上的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而且,在处于第一亭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第一亭部角(p1)为40~

46°、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横轴、将处于冠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冠部角(c)作为纵轴的坐标图中,该钻石具有坐标(p1、c)位于连结(40、29.6)、(43、14.4)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14.4)、(46、14.4)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和连结(40、36.3)、(43、23.3)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23.3)、(46、17.8)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的冠部角(c),并且,在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横轴、将处于第二亭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第二亭部角(p2)作为纵轴的坐标图中,该钻石具有坐标(p1、p2)位于连结(40、35.7)、(44、37.55)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4、37.55)、(46、37.3)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和连结(40、

39.35)、(46、39.35)这两点而成的直线之间的区域的第二亭部角(p2),该钻石在使腰围下部外周与X轴相交的点的X轴坐标为2.0时,处于X轴上的台面的正八边形顶点的X轴坐标(del)为0.9~1.2。

说明书全文

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用钻石(diamond)的切工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让观察钻石的人感到更加美观的新式切工设计。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获得闪亮的钻石及装饰品,对钻石进行用于装饰的切割,从而获得了具有58个刻面的圆钻型切工(round brilliantcut)装饰用钻石及装饰品。
[0003] 作为用于增加圆钻型切工装饰用钻石的亮度的设计,数学家托尔科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所提倡的理想式切工是亭部角(pavilion angle)为40.75度,冠部角(crown angle)为34.50度,台面(Table)直径为腰围(Girdle)直径的53%。作为发展该切工而成的设计,有被称作GIA(GemologicalInstitute of America的缩写)系统的设计。
[0004] 本发明人对增加装饰用钻石的亮度的切工进行研究,作为在从台面(Table facet)上方观察圆钻型切工钻石时能够同时观察射入冠部面而从冠部面出射的光、射入台面而从冠部面出射的光、射入冠部面而从台面出射的光的切工设计,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亭部角p处于满足37.5°~45°、并且使冠部角(c)处于满足-3.5×p+163.6≥c≥-3.8333×p+174.232的范围的设计。亭部角p的中心值为38.5°,冠部角(c)的中心值为
27.92°。为了在圆钻型切工钻石中同时强调台面亮度和冠部面亮度,台面的直径为腰围直径的40~60%,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进一步提出了钻石中台面的直径为腰围直径的33~
60%。
[0005] 光从外部入射到钻石内、该入射的光在钻石内反射而由观察者所感觉到装饰用钻石的亮度。钻石的亮度大小取决于该反射光的量。反射光的量通常以物理反射光量来评价。
[0006] 但是,人类的知觉并不是由物理反射光量来决定的。为了让观察钻石的人感到美观,需使人所感觉到的光量、即生理或者心理上的视觉反射光的量较多。关于人所感知到的光量,存在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和史蒂文森(Stevenson)定律(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费希纳定律中,使视觉光的量为物理光量的对数。在将光源视作点光源而应用史蒂文森定律时,物理光量的平方根为视觉光的量。无论根据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森定律哪一个定律,都有一定量的差异,但大部分的结论是相同的,大体上认为没有错误。因此,发明人为了评价钻石的反射光量,根据史蒂文森定律求得视觉光的量,在其为反射光时作为视觉反射光的量,评价钻石的亮度。来自钻石的反射光的量因照明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专利文献
2中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即,作为实际条件,在来自同样亮度的平面光源的入射光中,除去被观察的人遮挡的入射光和来自足够远的地方的入射光之外,使用由剩余入射光的反射光来评价有效视觉反射光的量,从而提出了能够增大有效视觉反射光的量的圆钻型切工钻石的设计。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43541号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0318号公报
[0009] 非专利文献1:松田隆夫著培风馆发行“视觉”2000年版10~12页

发明内容

[0010] 通过研究使钻石的圆钻型切工设计变形进一步增大有效视觉反射光的量而完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台面上及冠部面上观察钻石时感到极为明亮、且具有反射图案数较多的两层亭部的装饰用钻石。
[0011] 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包括:腰围,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包括由上部外周围成的上部水平截面和由下部外周围成的与上部水平截面平行的下部水平截面;冠部,其在腰围上部水平截面之上为自腰围向上形成的大致平截头多棱锥体,并且具有形成平截头多棱锥体的顶面的正八边形台面;亭部,其在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下自腰围向下地形成,为具有底顶点的大致多棱锥体;亭部包括由平行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的水平分割平面划分成的第一亭部和第二亭部构成。另外,在第一亭部与第二亭部之间未必是刻面(Facet)这样的面,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划分第一亭部和第二亭部的水平平面称作“水平分割平面”。
[0012] 冠部包括台面、8个冠部主刻面(Bezel facet)、8个星刻面(Star facet)和16个上腰面(Upper girdle facet)。第一亭部包括8个第一亭部主刻面(Pavilion main facet)和16个第一下腰面(Lower girdle facet)。第二亭部包括8个第二亭部主刻面。
[0013] 在本发明的钻石中,将自多棱锥体亭部的底顶点通过台面中心的直线作为Z轴,将包括该Z轴在内的、分别通过台面的8个顶点的平面作为第一平面,将通过第一平面中的一个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且与Z轴垂直的直线作为X轴,将通过垂直于Z轴和X轴的第一平面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且与Z轴和X轴垂直的直线作为Y轴,将包括Z轴在内的、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所夹着的角二等分的平面作为第二平面。
[0014] 在冠部中,各冠部主刻面是将台面的顶点和通过该顶点的第一平面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点作为对顶点的四边形平面,该四边形平面的另外两个对顶点分别位于与该第一平面相邻的第二平面上,两个相邻的冠部主刻面共有上述另外两个对顶点中的1个顶点。各星刻面是将台面的一边作为底边、由该底边和将该底边的两端分别作为顶点的相邻的两个冠部主刻面所共有的顶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各上腰面是由各个冠部主刻面所具有的边中的一端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1个边和通过该边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与腰围上部外周相交的点形成的三角形。
[0015] 第二亭部处于底顶点与水平分割平面之间,是在各第一平面具有通过底顶点的棱线的八棱锥体,八棱锥体的各侧面形成第二亭部主刻面。第一亭部处于腰围下部外周与水平分割平面之间,是在各第一平面与各第二平面具有棱线的平截头十六棱锥体,平截头十六棱锥体的各侧面形成第一下腰面。第一亭部主刻面是将第一平面与腰围下部外周交叉的点作为1个顶点、与第一平面垂直且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具有规定角度(相当于之后说明的“第一亭部角”)的四边形平面,该第一亭部主刻面延伸到第二亭部,该第一亭部主刻面的另一顶点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上,另两个顶点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这两个顶点距第一平面相同距离。第一亭部主刻面延伸到第二亭部,切削掉第二亭部的八棱锥体的各侧面一部分而自第二亭部的八棱锥体的各侧面形成第二亭部主刻面,切削掉第一亭部的平截头十六面锥体的各侧面一部分而自第一亭部的平截头十六面锥体的各侧面形成第一下腰面。另外,第二亭部主刻面延伸到第一亭部,该第二亭部主刻面的1个顶点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腰面之间的棱线上,因此,第一亭部的平截头十六面锥体的各侧面进一步被第二亭部主刻面切削而成为第一下腰面。
[0016] 因此,在第一亭部中,各第一亭部主刻面是与第一平面垂直的四边形平面,其将第一平面与腰围下部外周相交的点作为1个顶点,将距该第一平面相同距离的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两个点作为对顶点,在第一平面上具有另一顶点。各第一下腰面可以说是位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和水平分割平面之间的四边形平面,其与第一亭部主刻面共有将第一亭部主刻面的处于腰围下部外周上的顶点和水平分割平面上的1个顶点连结起来的边,该第一下腰面位于该边和第二平面之间。
[0017] 在第二亭部中,各第二亭部主刻面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之间,是由下述边围成的六边形平面,上述边为:将分别与该上述两个相邻的第一平面相交的相邻的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各自的位于第一平面上的上述另一顶点和底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上述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共有的、将上述另一顶点和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将位于相邻的上述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两个第一下腰面各自的位于水平分割平面上的顶点和该两个第一下腰面所共有的第二平面上的顶点连结起来的两条边。
[0018] 而且,在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中,在处于第一亭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第一亭部角(p1)为40~46°、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横轴、将处于冠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冠部角(c)作为纵轴的坐标图中,该钻石具有坐标(p1、c)位于连结(40、29.6)、(43、14.4)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14.4)、(46、14.4)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和连结(40、36.3)、(43、23.3)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23.3)、(46、17.8)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的冠部角(c),并且,在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横轴、将处于第二亭部主刻面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之间的第二亭部角(p2)作为纵轴的坐标图中,该钻石具有坐标(p1、p2)为位于连结(40、35.7)、(44、37.55)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4、37.55)、(46、37.3)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和连结(40、39.35)、(46、39.35)这两点而成的直线之间的区域的第二亭部角(p2)。
[0019] 该钻石在使腰围下部外周与X轴相交的点的X轴坐标为2.0时,台面的正八边形顶点的处于X轴上的X轴坐标(del)为0.9~1.2。
[0020] 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远远大于优等级的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400。
[0021] 另外,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图案数接近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图案数67的2倍,大于发明人提出的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图案数85。
[0022] 这样,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不仅反射光的亮度大于以往,其反射图案数也较多,因此适合用作装饰。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俯视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侧视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仰视图。
[0026] 图4是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ZX面的说明剖面图。
[0027] 图5是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第二平面的说明剖面图。
[0028]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冠部角和第一亭部角的区域的、以第一亭部角为横轴并以冠部角为纵轴的坐标图。
[0029]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第二亭部角和第一亭部角的区域的、以第一亭部角为横轴并以第二亭部角为纵轴的坐标图。
[0030] 图8是将第一亭部角作为参数地表示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与冠部角的关系的坐标图。
[0031] 图9是将第一亭部角作为参数地表示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与第二亭部角的关系的坐标图。
[003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图案的图。
[0033] 图11是表示以往的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图案的图。
[0034] 图12是表示发明人之前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图案的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0036] 100、钻石;102、第一平面;104、第二平面;110、冠部;112、台面;114、冠部主刻面;116、星刻面;118、上腰面;120、腰围;122、上部外周;124、上部水平截面;126、下部外周;
128、下部水平截面;130、亭部;132、第一亭部;134、水平分割平面;136、第一亭部主刻面;
138、第一下腰面;142、第二亭部;146、第二亭部主刻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具有两层亭部的钻石的构造
[0038]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具有两层亭部的钻石100的外观图,图4和图5表示其剖视说明图,图1是俯视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仰视图。在此,钻石100的上表面是正八边形的台面112,腰围120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其处于由腰围上部外周122围成的上部水平截面124和由腰围下部外周126围成的与上部水平截面124平行的下部水平截面128之间。在腰围上部水平截面124的上部存在自腰围120向上形成的大致平截头多棱锥体的冠部110,正八边形台面112形成平截头多棱锥体的顶面。在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的下部存在自腰围120向下形成的大致正八棱锥体的亭部130,在亭部130的中心底顶点G存在被称作底尖(Culet)的部分。在冠部110的外周通常存在8个冠部主刻面114,在台面外边与冠部主刻面114之间形成有8个星刻面116,在腰围120与冠部主刻面114之间形成有16个上腰面118。在亭部130的高度的大致中间具有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平行的水平分割平面134,由此,亭部130被分为处于水平分割平面134上方的第一亭部132和处于水平分割平面134下方的第二亭部142。在第一亭部132的外周形成有8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并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之间形成有两个第一下腰面138,合计16个第一下腰面138。腰围120的外表面与台面112垂直。而且,第二亭部142在其外周具有8个第二亭部主刻面146。
[0039] 将自八棱锥体亭部130的底顶点G通过台面中心的直线称作Z轴,将包括Z轴在内的、通过台面的八边形各顶点的平面称作第一平面102,将通过Z轴的、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102所夹着的角二等分的平面称作第二平面104。
[0040] 鉴于说明上的原因,如图1~图5所示,在钻石100内采用正交坐标轴(右手坐标系),使该正交坐标轴的Z轴与自八棱锥体亭部底顶点G通过台面中心的上述直线(Z轴)一致。将通过第一平面102中的一个与腰围下部外周126相交的点、且与Z轴垂直的直线作为X轴,将与Z轴和X轴垂直的直线作为Y轴。X轴、Y轴及Z轴的原点O是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的中心。钻石100绕Z轴8次对称,Z轴与台面112、腰围上部水平截面124、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及亭部水平分割平面134垂直。另外,在图4中,Y轴自原点O指向纸面里侧,因此未表示。
[0041] 第一平面是ZX面、YZ面和使这些面绕Z轴旋转45°而获得的面,在图1和图3中表示为102。第二平面是使第一平面102绕Z轴旋转22.5°而获得的面,在图1和图3中表示为104。
[0042] 参照图1,各冠部主刻面114是将正八边形台面112的1个顶点(例如图1的A点)和点B作为对顶点的四边形平面,该点B是通过该顶点A的第一平面102(例如ZX面)与腰围上部外周122相交的点,该四边形平面的另外两个对顶点C、D位于与该冠部主刻面相邻的第二平面104上,相邻的两个冠部主刻面114共有顶点C或D。各星刻面116是由正八边形台面112的一边AA′和顶点C形成的三角形AA′C,该顶点C是分别以该边AA′的两端A和A′为1个顶点的两个冠部主刻面114所共有的点。各上腰面118是由冠部主刻面114各自所具有的边中的与腰围上部外周122相交的一边(例如CB)和点E形成的平面,该点E是通过该边的另一端C的第二平面104与腰围上部外周122相交的点。
[0043] 参照图2和图3,第一亭部132的各第一亭部主刻面136是与第一平面垂直的四边形平面FKHK′,其将第一平面102(例如ZX面)与腰围下部外周126相交的点F作为顶点,将距第一平面102相同距离的水平分割平面的两点K和K′作为对顶点,将第一平面上的顶点H作为另一顶点。各第一下腰面138是四边形平面FJLK,其由腰围下部外周126的被相邻的第一平面102和第二平面104夹着的部分FJ、第一亭部主刻面136上顶点F位于该第一平面102上的边FK、通过第二平面104与腰围下部外周126相交的点J且与相邻的第一下腰面共有的第二平面104上的边JL围成的。第一亭部132是亭部130的位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和水平分割平面134之间的一部分,各第一亭部主刻面136通过水平分割平面134朝向底顶点G突出。第一亭部132的外周面由8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和16个第一下腰面138构成。若除去第一亭部主刻面136的自水平分割平面134朝向底顶点G突出的部分来考虑,则可认为第一亭部132是在水平分割平面134上具有顶面、将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作为底面的平截头十六棱锥体,平截头十六棱锥体的各侧面与第一下腰面138相对应,各侧面的一部分除去第一亭部主刻面136和第二亭部主刻面146的延伸部分而得到的部分为第一下腰面138。
[0044] 在第二亭部142中,各第二亭部主刻面146是六边形平面GHKLK″H′,其将亭部底顶点G作为顶点,由边KL和K″L、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102上的两边GH和GH′、相邻的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的边HK和H′K″围成,上述的边KL和K″L是将顶点K、K″和顶点L连结起来而成的,该顶点K、K″是相邻的两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之间的两个第一下腰面138各自的位于水平分割平面134上的顶点;该顶点L是这两个第一下腰面138所共有的位于第二平面上的顶点。第二亭部142是亭部130的处于水平分割平面134与亭部底顶点G之间的一部分,各第二亭部主刻面146通过水平分割平面134朝向腰围120突出。第二亭部142的外周面由8个第二亭部主刻面146构成。若除去第一亭部主刻面136通过水平分割平面134朝向底顶点G突出的部分和第二亭部主刻面146通过水平分割平面134朝向腰围120突出的部分来考虑,可以认为第二亭部142是以底顶点G为顶点、在水平分割平面134上具有底面的八棱锥体,八棱锥体的各侧面与第二亭部主刻面146相对应,各侧面的一部分除去第一亭部主刻面136的部分为第二亭部主刻面146。
[0045] 各个冠部主刻面114和各个第一亭部主刻面136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平面104之间。第一亭部主刻面136处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平面104之间,与第一平面102垂直。相邻的两个上腰面118的共有边CE和相邻的两个第一下腰面138的共有边LJ处于第二平面104上。各星刻面116、共有边CE的两个上腰面118、共有边LJ的两个第一下腰面138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平面102之间。这两个上腰面118和这两个第一下腰面138处于隔着腰围120大致相对的位置。
[0046] 另外,各个第一平面102在各冠部主刻面114的中央和各第一亭部主刻面136的中央进行分割。因此,各冠部主刻面114与各第一亭部主刻面136隔着腰围120大致相对。
[0047] 在以下说明中,以腰围半径为基准表示钻石的各部尺寸。即,用将腰围下部外周126与X轴相交的点的X轴坐标设为2.0时的各部的X轴坐标来表示。腰围高度(h)是腰围120的Z轴方向尺寸,用将腰围半径设为2.0时的值来表示。
[0048] 在图4所示的ZX面的剖面图及图5所示的第二平面104的剖面图中,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此,将冠部110的冠部主刻面114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XY面)所成的角度、即冠部角表示为c,将第一亭部132的第一亭部主刻面
136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XY面)所成的角度、即第一亭部角表示为p1。另外,将第二亭部142的第二亭部主刻面146与腰围下部水平截面128(XY面)所成的角度、即第二亭部角表示为p2。在本说明书中,将处于冠部的冠部主刻面、星刻面、上腰面统称为冠部面,将处于亭部的第一亭部主刻面和第二亭部主刻面及第一下腰面统称为亭部面。
[0049] 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分别用X轴坐标来表示腰围高度(h)、台面半径(del)、直到星刻面前端的距离(fx)、沿着第二亭部的直到第一亭部主刻面下部顶点的距离(Gd)、亭部的水平分割平面的位置(ax)。如图1所示,台面半径(del)是台面112的正八边形顶点A的处于X轴上的X轴坐标,优选处于0.9~1.2的范围。在台面半径小于0.9时,在第一亭部反射的光难以直接到达台面,台面变暗。相反,在台面半径大于1.2时,冠部面变暗。另外,在台面半径处于0.9~1.2的范围之外时,反射图案数变少。因此,台面半径(del)优选为0.9~1.2。直到星刻面前端的距离(fx)是与包含X轴的第一平面交叉的冠部主刻面114和相邻的冠部主刻面114所共有的顶点C(或者D)的X轴坐标,是从Z轴到星刻面前端的距离在ZX面的投影。沿着第二亭部142的直到第一亭部主刻面下部顶点的距离(Gd)是第一亭部主刻面136的处于亭部底顶点G侧的顶点H的X轴坐标。另外,为了表示将亭部130分为第一亭部132和第二亭部142的水平分割平面134的部位,使用水平分割平面的外周边与包含X轴的第一平面的交点的X轴坐标(ax)。
[0050] 为了规定钻石的大小(尺寸),除台面半径、亭部角及冠部角之外,有时也采用冠部高度、亭部深度、全深(Total depth),但只要提供台面半径、第一亭部角(p1)、第二亭部(p2)及冠部角(c),它们就能唯一地确定,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没有提及。
[0051] 反射评价指数的导入
[0052] 在以下的研究中,将钻石设置为钻石的Z轴处于铅直的方向,利用来自均匀分布的光源的光向水平顶棚上进行照射,从该Z轴上观察钻石。以与Z轴成小于20°的角度入射到钻石的台面、冠部面的光被观察的人遮挡的概率较高。另外,以与Z轴成大于45°的角度入射的光不仅因距离导致衰减而使照度较低而且被障碍物遮挡的概率较大,因此,对反射的贡献很少。因此,根据入射光相对于Z轴的入射角度,考虑贡献率地求得反射图案的光量。
[0053] 人的视觉将很小的光点的强度感觉为刺激量。因而,利用物理方法求得的反射图案的光量也需要换算为感觉为刺激的视觉量。根据史蒂文森定律,在小光点的情况下,作为人所感觉到的刺激强度的视觉量与物理光量的平方根成比例。
[0054] 应用该定律,以能感觉到美观的最小物理反射光量为单位,求得表示为其倍数的每个反射图案的光量的平方根,将其总和作为反射评价指数。另外,在求得物理反射光量时,切成将钻石的半径200等分而成的网格,针对每个网格求得增加了贡献率的反射光的量,将对于同一个图案相加而得到的和作为该图案的物理反射光的量。由于钻石半径为几2
mm左右,因此,各网格为几百μm。考虑到人能够识别到的大小,仅对具有100网格以上的面积的图案计算视觉量,将其总和作为反射评价指数。
[0055] 即,反射评价指数=∑{(考虑到每个100网格以上图案的贡献率得出的物理反射1/2
光量)/能够感觉到的最小物理反射光量的单位} 。另外,在此∑是反射图案的总和。
[0056] 反射评价指数
[0057] 在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中,在腰围半径为2.0、台面半径(直到八边形顶点的半径)(del)为1.0时,使第一亭部角(p1)为40°、41°、42°、43°、44°、45°、46°,使冠部角(c)从14°变到37°,求得反射评价指数,在图8中,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参数地用坐标图表示反射评价指数与冠部角(c)的关系。由图8可知,在第一亭部角(p1)为40°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29.6~36.3°,在第一亭部角(p1)为41°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24.4~34°,在第一亭部角(p1)为42°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17~28.6°,在第一亭部角(p1)为43°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14.4~23.3°,在第一亭部角(p1)为44°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14.2~22.3°,在第一亭部角(p1)为45°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14.2~20.8°,在第一亭部角(p1)为46°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范围为14.4~17.8°。图6将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冠部角(c)的范围相对于第一亭部角(p 1)表示于坐标图中。在第一亭部角(p1)处于40~47°的范围内时,第一亭部角(p1)与冠部角(c)的区域判断为,在图6所示的坐标图上,按照(p1、c)的坐标位于连结(40、29.6)、(43、14.4)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14.4)、(46、14.4)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和连结(40、36.3)、(43、23.3)而成的直线与连结(43、23.3)、(46、17.8)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之间。如图6所示可知,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优选冠部角的范围根据第一亭部角的值而变化。
[0058] 接着,在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中,在腰围半径为2.0、台面半径(del)为1.0时,使第一亭部角(p1)为40°、41°、42°、43°、44°、45°、46°,使第二亭部角(p2)从35°变到40°,求得反射评价指数,在图9中,将第一亭部角(p1)作为参数地用坐标图表示反射评价指数与第二亭部角(p2)的关系。由图9可知,在第一亭部角(p1)为40°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5.7~39.35°,在第一亭部角(p1)为41°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6~39.8°,在第一亭部角(p1)为42°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6.2~39.4°,在第一亭部角(p1)为43°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6.65~39.85°,在第一亭部角(p1)为
44°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7.55~39.8°,在第一亭部角(p1)为45°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7.45~39.6°,在第一亭部角(p1)为46°时,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范围为37.3~39.35°。图7将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的第二亭部角(p2)的范围相对于第一亭部角(p1)表示于坐标图中。在第一亭部角(p1)处于40~46°的范围内时,第一亭部角(p1)与第二亭部角(p2)的区域判断为,在图7所示的坐标图上,按照(p1、p2)的坐标位于连结(40、35.7)、(44、37.55)而成的直线和连结(44、37.55)、(46、37.3)而成的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上方,且位于连结(40、
39.35)、(46、39.35)而成的直线的下方。
[0059] 另外,在以往的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中,在亭部角为41.4°、冠部角为32.8°、腰围半径为2.0、台面半径(del)为1.14、星刻面前端距离(fx)为1.454、下腰面下部前端距离(Gd)为0.4、腰围高度(h)为0.12时,求得反射评价指数为370,在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中,反射评价指数最高不超过400。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中,在第一亭部角为40~46°的范围内反射评价指数大于430。在图8和图9中,用实线表示以往例的反射评价指数等级为400,考虑到各种条件下的富余,将比其更高的430作为本发明的下限反射评价指数来用虚线表示。为了将第一亭部角、第二亭部角和冠部角做成适当的组合而使反射评价指数高于430,需要在第一亭部角为40~46°的范围内使第二亭部角和冠部角为图6和图7所示的区域内的值。
[0060] 反射图案数
[0061] 图10表示在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中,将第一亭部角为43°、第二亭部角为39°、冠部角为20°、腰围半径为2.0、台面半径(del)为1.0时具有100网格以上的面积的反射图案描画于被X轴和Y轴夹着的台面和冠部面上。其反射图案数为117个。图11表示在以上说明的以往的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中,将具有100网格以上的面积的反射图案描画于被X轴和Y轴夹着的台面和冠部面上。其反射图案数为67个。另外,图12表示在带有以上说明的参数的、由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圆钻型切工钻石中,将具有100网格以上的面积的反射图案描画于被X轴和Y轴夹着的台面和冠部面上。其反射图案数为85个。
[0062] 工业实用性
[0063] 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的反射图案数接近以往的优等级圆钻型切工钻石的反射图案数的2倍,而且是发明人之前提出的明亮型切工(Brilliant cut)的1.2倍。因此,本发明的两层亭部装饰用钻石能够用作装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