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齿轮 / 行星齿轮组 / 行星轮 / 行星齿轮机构

行星齿轮机构

阅读:1034发布:2020-06-13

IPRDB可以提供行星齿轮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具有:太阳轮(10);行星轮(20),其与太阳轮(10)啮合;行星架(31),其具有枢转支承行星轮(20)的行星轴(30);以及齿圈(40),其与行星轮(20)啮合,行星轮(20)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201)及第2内径部(202),该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配置在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第1轴承部件(51)具有适合第1内径部(201)的外径,第2轴承部件(52)具有适合第2内径部(201)的外径,该行星齿轮机构采用使2个轴承部件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而介于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结构,同时组装性良好。,下面是行星齿轮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行星架,其具有枢转支承所述行星轮的行星轴;

以及齿圈,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所述行星轮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及第2内径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配置在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和第2轴承部件,所述第1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1内径部的外径,所述第2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2内径部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在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2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同轴地具有外径不同的第1外径部及第2外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在所述第1外径部与所述第2外径部之间具有外径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在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同轴地配置有在轴向上被分开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齿轮部与第2齿轮部的外径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具备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环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大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大的轴承部件大致相等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第1齿轮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齿轮部的外径大,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1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第2内径部与所述第2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行星轴中,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行星轮的第1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行星轮的第2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具备环状部件,所述环状部件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所述第2轴承部件之间,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及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均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径比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大、且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小,而且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径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大、且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大。

1.(修改后)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

行星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

行星架,其具有枢转支承所述行星轮的行星轴;以及齿圈,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所述行星轮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及第2内径部,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行星轴同轴地具有外径不同的第1外径部及第2外径部,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配置在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和第2轴承部件,所述第1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1内径部的外径,所述第2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2内径部的外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具备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环状部件,所述环状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大的外径,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及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均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2.(修改后)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

行星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

行星架,其具有枢转支承所述行星轮的行星轴;以及齿圈,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所述行星轮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及第2内径部,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配置在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和第2轴承部件,所述第1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1内径部的外径,所述第2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2内径部的外径,在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同轴地配置有在轴向上被分开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所述第1齿轮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齿轮部的外径大,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1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第2内径部与所述第2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同轴地具有外径不同的第1外径部及第2外径部。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具备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环状部件。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大的外径。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在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同轴地配置有在轴向上被分开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齿轮部与第2齿轮部的外径不同。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

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第1齿轮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齿轮部的外径大,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1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第2内径部与所述第2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9.(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4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大的轴承部件大致相等的外径。

10.(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4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径比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大、且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小,而且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径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大、且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

11.(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行星轮的第1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行星轮的第2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1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在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2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

1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在所述第1外径部与所述第2外径部之间具有外径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

14.(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3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大。

说明书全文

行星齿轮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而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轮,其与该太阳轮啮合;行星架,其具有枢转支承行星轮的行星轴;以及齿圈,其与该行星轮啮合。
[0003] 这样的行星齿轮机构例如应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7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行星齿轮机构中,行星轮例如借助滚针轴承这样的轴承部件,由行星轴枢转支承。
[0009] 在行星轮的轴向尺寸比较大的情况下,轴承部件也必须与其对应。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不将轴承部件设为轴向尺寸长的单个部件,而是采用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应用2个轴承部件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构成为,在2个轴承部件之间夹有轴环,使用各自的轴向尺寸比较短的多个轴承部件,能够枢转支承轴向尺寸比较长的行星轮。
[0010] 然而,对于如上所述采用使2个轴承部件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而介于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结构、同时实现了制造时的组装性的提高的行星齿轮机构,并未提出特别的技术。
[0011]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采用使2个轴承部件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而介于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结构,同时组装性良好。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1)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具有:太阳轮(例如后述的太阳轮10);行星轮(例如后述的行星轮20),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行星架(例如后述的行星架31),其具有枢转支承所述行星轮的行星轴(例如后述的行星轴30);以及齿圈(例如后述的齿圈40),其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0014] 所述行星轮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例如后述的第1内径部201)及第2内径部(例如后述的第2内径部202),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配置在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例如后述的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例如后述的第2轴承部件52),所述第1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1内径部的外径,所述第2轴承部件具有适合所述第2内径部的外径。
[0015] 在上述(1)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第1轴承部件的外径适合行星轮的第1内径部,第2轴承部件的外径适合行星轮的第2内径部,且第1内径部与第2内径部的内径不同。因此,对于第1轴承部件和第2轴承部件的装入顺序,没有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因此,预防了误组装,组装性良好。
[0016] (2)根据上述(1)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在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2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例如后述的内径阶梯部203)。
[0017] 关于上述(2)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在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2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因此,内径阶梯部在配置于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轴承部件(在后述的例子中为第2轴承部件52)的轴向定位方面发挥作用,组装性良好。
[0018] (3)根据上述(1)或(2)中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同轴地具有外径不同的第1外径部(例如后述的第1外径部301)及第2外径部(例如后述的第2外径部302)。
[0019] 关于上述(3)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或(2)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轴的外径在第1外径部与第2外径部处是不同的,因此能够配合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尺寸之差,将配置在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轴承部件的径向厚度尺寸设为恒定。因此,能够采用不需要非标准轴承部件的结构,组装性良好。
[0020] (4)根据上述(3)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轴在所述第1外径部与所述第2外径部之间具有外径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例如后述的外径阶梯部303)。
[0021] 关于上述(4)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3)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轴在所述第1外径部与所述第2外径部之间具有外径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因此,外径阶梯部在配置于所述行星轴与所述行星轮之间的轴承部件(在后述的例子中为第1轴承部件51)的轴向定位方面发挥作用,组装性良好。
[0022] (5)根据上述(1)至(4)中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在所述行星轮的外周同轴地配置有在轴向上被分开的第1齿轮部(例如后述的第1齿轮部21)和第2齿轮部(例如后述的第2齿轮部22)。
[0023] 关于上述(5)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至(4)中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轮被配置成,第1齿轮部与第2齿轮部同轴地在轴向上被分开。因此,能够采用由所述行星轮在轴向上分离的位置处以所需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024] (6)根据上述(5)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第1齿轮部与第2齿轮部的外径不同。
[0025] 关于上述(6)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5)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轮所述第1齿轮部与第2齿轮部的外径不同,因此能够采用以行星轮自身所具有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026] (7)根据上述(1)至(6)中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还具备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环状部件(例如后述的轴环53)。
[0027] 关于上述(7)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至(6)中的任意一项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在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之间安插有环状部件,因此能够增加作为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第2轴承部件组合而成的轴承部件的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支点间距离,因此能够提高作为轴承部件的耐久性。
[0028] (8)根据上述(7)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小的轴承部件(例如后述的第1轴承部件51)大的外径。
[0029] 关于上述(8)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7)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环状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的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大的外径,因此根据外径的差异容易识别环状部件与轴承部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误组装的风险。
[0030] (9)根据上述(7)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环状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大的轴承部件(例如后述的第2轴承部件52)大致相等的外径。
[0031] 关于上述(9)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7)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环状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轴承部件及第2轴承部件中外径大的轴承部件大致相等的外径,因此能够采用将环状部件和外径较大的轴承部件收纳在行星轮的同一内径部(在后述的例子中为第2内径部202)中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032] (10)根据上述(6)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第1齿轮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齿轮部的外径大,所述第1内径部与所述第1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第2内径部与所述第2齿轮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0033] 关于上述(10)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6)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轮的内径部的各部位成为上述那样的尺寸关系,因此在行星轴的相对前端侧施加有大的倾斜方向的外力的第1齿轮部的被枢转支承部分相对地形成得厚。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损坏的风险。
[0034] (11)根据上述(3)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中,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小,所述行星轴中,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比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行星轮的第1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所述行星轮的第2内径部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
[0035] 关于上述(11)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3)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轮的内径部的各部位与所述行星轴的外径部的各部位成为上述那样的尺寸关系,因此所述行星轮的内径与所述行星轴的外径之间的轴承嵌入安装空间(径向的间隔)在轴向位置不同的部位处的差小。因此,轴承的转动体的尺寸没有很大的差别,易于适应组装零件的标准化。
[0036] (12)根据上述(11)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还具备安插于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所述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环状部件(例如后述的轴环53),在组装了所述行星轮及所述行星轴的状态下,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及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均成为在所述行星轴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径比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大,且与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2内径部的内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小,而且,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径与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1外径部的外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大,且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小。
[0037] 关于上述(12)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1)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环状部件收纳在所述第1轴承部件与所述第2轴承部件之间的上述那样的特定位置。因此,能够将环状部件沿轴向夹入形成于行星轮的内径侧的内径阶梯部(例如后述的内径阶梯部203)的肩部与形成于行星轴的外径侧的外径阶梯部(例如后述的外径阶梯部303)的肩部之间,从而进行限位。
[0038] (13)根据上述(11)或(12)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大。
[0039] 关于上述(13)的行星齿轮机构,在上述(11)或(12)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特别是所述行星轮的所述第1内径部的内径比所述行星轴的所述第2外径部的外径大,因此所述行星轮的内径与所述行星轴的外径之间的轴承嵌入安装空间(径向的间隔)在轴向位置不同的部位处的差小。因此,轴承的转动体的尺寸没有很大的差别,易于适应组装零件的标准化。
[0040] 发明效果
[0041]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采用使2个轴承部件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而介于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的结构,同时组装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纵剖视图。
[0043] 图2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44] 图3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45] 图4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46] 图5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纵剖视图。该行星齿轮机构1具有:太阳轮10;行星轮20,其与该太阳轮10啮合;行星架31,其具有枢转支承行星轮20的行星轴30;以及齿圈40,其与行星轮20啮合。
[0048] 太阳轮10形成于被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而转动的输入轴11。在输入轴11的内径侧同轴地设置有输出轴60。
[0049] 此外,行星架31形成如下形状:臂部310从大致筒状的基部向径向伸出,该大致筒状的基部同轴地设置在输出轴60的外周侧,且设置为能够经由轴承312与输入轴11相对移位。并且,行星轴30以自身的轴线方向与输入轴11及输出轴6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在臂部310的前端附近部位。本例中的臂部310悬臂式支承行星轴30。
[0050] 此外,齿圈40由连结部41支承,连结部41具有关于输入轴11及输出轴60的轴线向放射方向延伸的部分。
[0051] 另外,在输出轴60的内部,沿轴向形成有输出轴内润滑油路61,在臂部310的内部形成有臂部内润滑油路311,在行星轴30内形成有行星轴内润滑油路320。
[0052] 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中,设置有多个同样规格的行星轮20,与各行星轮20对应地,还具备多个行星轴30,在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一个行星轮20和与此对应的行星轴30。
[0053] 行星轮20同轴地具有内径不同的第1内径部201及第2内径部202,并且,在第1内径部201与第2内径部202之间,具有内径关于轴向位置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203。如图所示,在本例的行星轮20中,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相对小,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相对大。此外,行星轮20被配置为其形成有第2内径部202的部位位于臂部310侧。
[0054] 此外,在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在轴向上分离地设置有:第1轴承部件51,其具有适合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外径;以及第2轴承部件52,其具有适合第2内径部202的外径。
[0055] 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例如是作为转动体的滚针轴承,适合行星轮20的上述那样的内径形状,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相对小,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相对大。
[0056] 此处,对于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所谓外径是外圈的外径尺寸。如果增大外径,则能够扩大PCD(Pitch Circle Diameter;节圆直径),由于使作为转动体的滚子的数量、直径尺寸增加,在高扭矩的传递部位是有利的。在本例的情况下,第2轴承部件52与第1轴承部件51相比,PCD较大,作为在高扭矩的传递部位处的轴承部件很合适。
[0057] 另一方面,行星轴30同轴地具有外径不同的第1外径部301及第2外径部302,并且,在第1外径部301与第2外径部302之间,具有外径关于轴向位置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303。如图所示,在本例中,第1外径部301的外径相对小,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相对大。此外,行星轴30被配置为其形成有第2外径部302的部位位于臂部310侧。
[0058] 图1的行星轮20中,在轴向上被分开的第1齿轮部21与第2齿轮部22同轴地配置,第1齿轮部21与第2齿轮部22外径不同。即,行星轮20构成第1齿轮部21直径相对大、第2齿轮部
22直径小的所谓双行星轮(双小齿轮)。此外,行星轮20被配置为其第2齿轮部22侧为臂部
310侧。
[0059] 此外,在行星轴30的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之间安插有环状部件即轴环53。如上所述,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相对小,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相对大。如图所示,轴环
53具有比该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大的外径,且具有与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外径。
[0060] 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比行星轴30的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大。
[0061] 在上述的行星齿轮机构1中,当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从输入轴11输入从而太阳轮10旋转时,经由与太阳轮10啮合的行星轮20的第1齿轮部21及行星轮20的第2齿轮部22而减速后的旋转通过行星架31输出到输出轴60。即,在与行星轮20的直径相对大的第1齿轮部21侧相比直径相对小的第2齿轮部22中,高扭矩被传递。
[0062] 行星轴30的与第2齿轮部22对应的部分是第2外径部302,由于该部分的直径比第1外径部301大外径阶梯部303的阶梯量,很适合作为高扭矩传递部的支轴。
[0063] 此外,在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安插有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但具有适合直径相对大的第2内径部202的外径的第2轴承部件52更容易增大PCD。因此,第2轴承部件52更容易使用作为轴承的容量大的轴承部件,可以设为适合在传递高扭矩的第2齿轮部22的正下部位处使用的耐久性优异的轴承部件。
[0064] 此外,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的结构是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直列且同轴地排列在轴向上,在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之间安插有轴环53。
[0065] 因此,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由于能够增加作为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组合而成的轴承部件的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支点间距离,作为轴承部件的耐久性优异。
[0066] 如上所述,已知如下的结构:将轴承部件在轴向上同轴地分开而应用2个轴承部件,在两个轴承部件之间夹设轴环,使用2个同样规格的比较短的轴承部件和1个轴环,获得在枢转支承行星轮的情况下的支点间距离。然而,在单纯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组装性产生问题。
[0067] 即,一般而言,在由行星轴枢转支承行星轮的部分,行星轴的外径及行星轮的内径在轴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在这样的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插入同样规格的比较短的2个轴承部件和1个轴环的作业中,2个轴承部件和1个轴环不管按怎样的插入顺序,都能够简单插入。因此,本来的话,应该按1个轴环位于2个轴承部件之间这样的次序插入这些轴承部件和轴环,但存在允许按1个轴环位于端部侧这样的次序误组装的风险。
[0068] 与此相对,在图1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行星轮20的内径是第2内径部202比第1内径部201直径大,与此对应地,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比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大。
[0069] 因此,对于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的装入顺序,减少了产生错误的风险。因此,预防了误组装,组装性良好。
[0070] 特别是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仅收纳在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
[0071] 此外,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被配置成,轴向的位置被限制在行星轮20的内径的内径阶梯部203与行星轴30的外径的外径阶梯部303之间。
[0072] 更广泛地说,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具有比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中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大的外径。因此,根据外径的不同,容易识别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与轴承部件(在图1的例子中为第1轴承部件51),有效避免了误组装的风险。
[0073] 此外,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具有与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中外径大的轴承部件(图1的例子中为第2轴承部件52)大致相等的外径,因此能够采用将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和第2轴承部件52收纳在行星轮20的同一内径部(图1的例子中为第2内径部202)中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074] 在本例的情况下,轴环53使用了径向厚度尺寸比两个轴承部件51及52大的轴环。因此,关于轴环53,也仅收纳于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中,没有产生上述那样的误组装的余地。因此,本质上预防了误组装。
[007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中,如上所述,在形成于行星轮20的内径和行星轴30的外径上的内径阶梯部203与外径阶梯部303之间,收纳有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因此,轴环53在轴向上被进行了适当的限位,伴随于此,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
52在轴向上被进行了适当的限位。因此,组装性良好。
[0076] 此外,对于图1的行星齿轮机构1,关于组装性良好这方面,可以例举以下几点。
[0077] 即,由于行星轴30的外径在第1外径部301与第2外径部302处是不同的,能够配合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与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尺寸之差,将配置在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的径向厚度尺寸设为恒定。因此,能够采用不需要非标准轴承部件的结构,组装性良好。
[0078] 此外,行星轮20被配置为,第1齿轮部21和第2齿轮部22同轴地在轴向上被分开,因此能够采用由行星轮20在轴向上分离的位置处以所需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079] 此外,在行星轮20中,第1齿轮部21与第2齿轮部22的外径不同,因此能够采用以行星轮20自身所具有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行星齿轮机构1,因此组装性良好。
[0080] 另外,在将行星轮20的内径制造成具有上述那样的内径阶梯部203的形状时,通过应用专用的阶梯钻,能够以一次加工进行制造。
[0081] 此外,如果内径阶梯部203及外径阶梯部303处的直径尺寸的扩大(缩小)为2mm左右,则上述防止误组装具有充分的效果。
[0082] 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比行星轴30的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大。
[0083] 因此,行星轮20的内径与行星轴30的外径之间的轴承嵌入安装空间(径向的间隔)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的尺寸差小。因此,应用的轴承的转动体的尺寸没有很大的差别,易于适应组装零件的标准化。
[0084] 图2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85] 在图2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0086] 在图1的实施方式的行星轮20中,第1齿轮部21直径相对大,第2齿轮部22直径小,与此相对,图2的变形例在行星轮20a的第1齿轮部21a与第2齿轮部22a的外径相等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因此,图1的行星轮20是其自身具有减速功能的所谓双行星轮,与此相对,在该图2的变形例中,行星轮20a自身不减速地将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齿圈(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齿圈的尺寸及配置适合行星轮20a的第2齿轮部22a。
[0087] 在图2的变形例中,行星轮20a的内周侧与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行星轮20实质上同样地形成。即,具有内径相对小的第1内径部201和内径相对大的第2内径部202,在这些内径尺寸不同的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阶梯部203。
[0088] 此外,行星轴30同轴地具有外径相对小的第1外径部301及外径相对大的第2外径部302,而且,在第1外径部301与第2外径部302之间,具有外径关于轴向位置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303。
[0089] 在行星轮20a与行星轴30之间,以与图1的例子同样的方式设置有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第1轴承部件51具有适合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外径,第2轴承部件52具有适合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的外径。配合行星轮20的上述那样的内径形状,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相对小,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相对大。
[0090] 因此,在图2的变形例中,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仅收纳于各自的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没有发生误组装的余地。
[0091] 与图1的例子同样地,在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之间,在行星轮20a的内径阶梯部203与行星轴30的外径阶梯部303之间的空间内,安插有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其径向的厚度尺寸比两个轴承部件51及52大。
[0092] 因此,关于轴环53,也仅收纳于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中,没有发生上述那样的误组装的余地。因此,本质上预防了误组装。
[0093]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形成于行星轮20的内径和行星轴30的外径上的内径阶梯部203与外径阶梯部303之间收纳有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因此轴环53在轴向上被进行了适当的限位。
[0094] 图3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95] 在图3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0096] 在图3的变形例中,行星轴30a不像图1的例子中的行星轴30那样具有外径阶梯部303,而是具有外径在轴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恒定的外径部301a。
[0097] 行星轴30a如上所述与图1的行星轴30不同,但行星轮20与图1的例子相同。
[0098] 因此,在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与行星轴30a的外径部301a之间的径向间隔比图1的例子中的第2内径部202与第2外径部302之间的径向间隔宽,与配置有轴环53的部位处的第2内径部202与第1外径部301之间的径向间隔实质上相等。
[0099] 与此对应地,对于设置在行星轮20与行星轴30a之间的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a,在径向的厚度尺寸上,第2轴承部件52a相对大。即,本例中的第2轴承部件52a应用的是外径尺寸及径向的厚度尺寸均比图1的第2轴承部件52大的轴承部件。
[0100] 因此,在图3的例子中,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a也仅收纳于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没有发生误组装的余地。
[0101] 图4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102] 在图2中,对与图1和图2的对应部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0103] 与已描述的图2对照容易理解图4,图4的行星轮20b与图2的行星轮20a形式不同,但在其他方面大致相同。即,图4的行星轮20b具有单一的齿轮部21c,不像图2的行星轮20a中的那样将齿轮部分为第1齿轮部21a和第2齿轮部22a。
[0104] 由于图4的例子的作用效果与已描述的图2中的例子大致相同,在这一点上,沿用关于图2的已有的说明。
[0105] 图5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106] 在图5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附加相同的标号进行表示,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0107] 在图5的例子中,采用不使用图1至图4的例子中那样的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53的结构。因此,第1轴承部件51b及第2轴承部件52b采用如下的尺寸:与图1中的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相比,它们在轴向上相对的一侧分别延长了一些。
[0108] 此外,行星轮20c采用如下的尺寸:第1内径部201b及第2内径部202b与图1中的第1内径部201及第2内径部202相比,它们在轴向上相对的一侧分别延长了一些。在这些第1内径部201b与第2内径部202b之间形成有内径阶梯部203a。
[0109] 此外,行星轴30b采用如下的尺寸:第1外径部301b及第2外径部302b与图1中的第1外径部301及第2外径部302相比,它们在轴向上相对的一侧分别延长了一些。在这些第1外径部301b与第2外径部302b之间形成有外径阶梯部303a。
[0110] 在图5的例子中,行星轮20c的内径也是第2内径部202b比第1内径部201a直径大,与此对应地,第2轴承部件52b的外径也比第1轴承部件51b的外径大。因此,第1轴承部件51b和第2轴承部件52b仅收纳在正确的位置,原理上在组装顺序错误的状态下不能插入。
[0111] 此外,由于是不使用作为环状部件的轴环的方式,因此本来就不会产生涉及轴环的误组装的问题。
[0112] 总结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的作用效果。
[0113] (1)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第1轴承部件51的外径适合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第2轴承部件52的外径适合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且第1内径部201与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不同。因此,对于第1轴承部件51和第2轴承部件52的装入顺序,没有产生错误的可能性。
因此,预防了误组装,组装性良好。
[0114] (2)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在第1内径部201与第2内径部202之间具有内径呈阶梯变化的内径阶梯部203。因此,内径阶梯部203在配置于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在上述的例子中为第2轴承部件52)的轴向定位方面发挥作用,组装性良好。
[0115] (3)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轴30的外径在第1外径部301与第2外径部302处是不同的,因此能够配合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与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尺寸之差,将配置在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第1轴承部件51、第2轴承部件52)的径向厚度尺寸设为恒定。因此,能够采用不需要非标准轴承部件的结构,组装性良好。
[0116] (4)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轴30在第1外径部301与第2外径部302之间具有外径呈阶梯变化的外径阶梯部303。因此,外径阶梯部303在配置于行星轴30与行星轮20之间的轴承部件(在上述的例子中为第1轴承部件51)的轴向定位方面发挥作用,组装性良好。
[0117] (5)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在行星轮20的外周,第1齿轮部21和第2齿轮部22同轴地在轴向上被分开配置。因此,能够采用由行星轮20在轴向上分离的位置处以所需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118] (6)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轮20中,第1齿轮部21与第2齿轮部22的外径不同,因此能够采用以行星轮20自身所具有的减速比进行旋转力的传递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119] (7)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在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之间安插有环状部件53,因此能够增加作为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组合而成的轴承部件的从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支点间距离,因此能够提高作为轴承部件的耐久性。
[0120] (8)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环状部件53具有比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中的外径小的轴承部件(在上述的例子中为第1轴承部件51)大的外径,因此根据外径的差异容易识别环状部件53与轴承部件(第1轴承部件51),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误组装的风险。
[0121] (9)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环状部件53具有与第1轴承部件51及第2轴承部件52中的外径大的轴承部件(在上述的例子中为第2轴承部件52)大致相等的外径,因此能够采用将环状部件53和外径较大的轴承部件(第2轴承部件52)收纳在行星轮20的同一内径部(在上述的例子中为第2内径部202)中的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组装性良好。
[0122] (10)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轮20中,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比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小,第1齿轮部21的外径比第2齿轮部22的外径大,第1内径部201与第1齿轮部21成为在行星轴30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第2内径部202与第2齿轮部22成为在行星轴30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在行星轴30的相对前端侧施加有大的倾斜方向的外力的第1齿轮部21的被枢转支承部分相对地形成得厚。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损坏的风险。
[0123] (11)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轮20中,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比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小,行星轴30中,第1外径部301的外径比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小,在组装了行星轮20及行星轴30的状态下,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与行星轴30的第1外径部301成为在行星轴30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并且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与行星轴30的第2外径部
302成为在行星轴30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行星轮20的内径与行星轴30的外径之间的轴承嵌入安装空间(径向的间隔)在轴向位置不同的部位处的差小。因此,轴承的转动体的尺寸没有很大的差别,易于适应组装零件的标准化。
[0124] (12)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还具备安插于第1轴承部件51与第2轴承部件52之间的环状部件53,在组装了行星轮20及行星轴30的状态下,环状部件53与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及行星轴30的第1外径部301均成为在行星轴30的轴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环状部件53的外径比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大,且与行星轮20的第2内径部202的内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小,而且,环状部件53的内径与行星轴30的第1外径部301的外径大致相等或者比其大,且比行星轴30的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小。因此,能够将环状部件53沿轴向夹入形成于行星轮20的内径侧的内径阶梯部203的肩部与形成于行星轴30的外径侧的外径阶梯部303的肩部之间,从而进行限位。
[0125] (13)在行星齿轮机构1中,特别是行星轮20的第1内径部201的内径比行星轴30的第2外径部302的外径大,因此行星轮20的内径与行星轴30的外径之间的轴承嵌入安装空间(径向的间隔)在轴向位置不同的部位处的差小。因此,轴承的转动体的尺寸没有很大的差别,易于适应组装零件的标准化。
[0126] 在以上参照图2至图5所说明的任意变形例中,也都提供了消除发生轴承部件的误组装的风险的、组装性良好的行星齿轮机构。
[0127] 另外,本发明除了上述方式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加以实施。
[0128] 在上述的各例中,采用了小齿轮的内径相对大的部分与行星轴的外径相对大的部分对应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小齿轮的内径相对小的部分与行星轴的外径相对小的部分对应。
[0129] 然而,不限于该方式,还可以采用小齿轮的内径相对大的部分与行星轴的外径相对小的部分对应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2个轴承部件的直径尺寸的差异更大,防止误组装的效果显著。
[0130] 此外,轴承部件不限于应用滚针轴承作为转动体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其他的转动体,例如滚珠轴承。
[0131] 标号说明
[0132] 1:行星齿轮机构;
[0133] 10:太阳轮;
[0134] 20:行星轮;
[0135] 21:第1齿轮部;
[0136] 22:第2齿轮部;
[0137] 30:行星轴;
[0138] 31:行星架;
[0139] 40:齿圈;
[0140] 51:第1轴承部件;
[0141] 52:第2轴承部件;
[0142] 53:轴环(环状部件);
[0143] 201:第1内径部;
[0144] 202:第2内径部;
[0145] 203:内径阶梯部;
[0146] 301:第1外径部;
[0147] 302:第2外径部;
[0148] 303:外径阶梯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