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缓冲器

阅读:416发布:2020-05-12

IPRDB可以提供缓冲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器。在本缓冲器(1)中,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沿缸体(2)的轴向排列配置有产生阻尼力的阀块(101)、以及使该阀块(101)的阻尼力可变的电磁阀块(100),沿缸体(2)的轴向分开而配置有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以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由此,能够减小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沿从外筒(3)向外侧的径向的专用空间。,下面是缓冲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缸体,其封入有工作流体;

贮存器,其与所述缸体内连通,封入有工作流体及气体;

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所述缸体中,将所述缸体的内部划分为一侧室与另一侧室;

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

一侧通路,其与所述缸体的一侧室连通,并且与所述贮存器内连通;

另一侧通路,其与所述缸体的另一侧室连通,并且与所述贮存器内连通;

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一侧通路,在所述活塞杆的收缩行程中控制从所述一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另一侧通路,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行程中控制从所述另一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及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各自具有产生阻尼力的阻尼力产生部、以及使所述阻尼力产生部的阻尼力可变的电磁阀,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与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电磁阀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与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电磁阀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与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沿所述缸体的轴向分开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配置在所述缸体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电磁阀配置在所述缸体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电磁阀配置在所述缸体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配置在所述缸体的轴向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的端部设有引导所述活塞杆、且封闭所述缸体的端部开口的封闭部件,在所述封闭部件形成有所述另一侧通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具有连通所述缸体的另一侧室与所述贮存器的贮存器通路,所述另一侧通路与所述贮存器通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封闭部件的所述缸体的轴向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活塞杆滑动接触、并对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封闭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在所述缓冲器的另一侧相对于所述缓冲器的一侧在铅垂方向上时,所述贮存器通路的所述缸体的另一侧室侧开口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另一侧通路之间开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具有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在所述活塞杆的收缩行程中,工作流体从所述缸体的一侧室,经由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阻尼力产生部,流入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与所述贮存器连通,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具有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行程中,工作流体从所述缸体的另一侧室,经由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流入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与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用液室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

说明书全文

缓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其配置在机动车及铁路车辆的悬挂装置等中,通过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由此产生阻尼力。

背景技术

[0002] 上述缓冲器通常在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杆连接的活塞,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利用阻尼力产生机构控制因缸体内的活塞滑动而产生的流体的流动,从而产生阻尼力。在阻尼力产生机构中,为了在活塞杆的伸出侧与收缩侧使阻尼力特性不同,分别具有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并且,在上述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中,通过控制向电磁阀的通电电流,能够控制阻尼力特性。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构成为,分别具有通过控制向电磁阀的通电电流能够控制阻尼力特性的伸出侧阻尼阀及收缩侧阻尼阀,上述伸出侧阻尼阀与收缩侧阻尼阀在壳体内,沿缸体的轴向串联而配置。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4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中,因为在壳体内集中配置有伸出侧阻尼阀与收缩侧阻尼阀,所以,存在在外筒的外侧、沿其径向的壳体的专用空间增大、车辆搭载性恶化这样的问题。
[0009]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具有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并且使这些机构沿缸体的径向的专用空间减小。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具有:缸体,其封入有工作流体;贮存器,其与所述缸体内连通,封入有工作流体及气体;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所述缸体中,将所述缸体的内部划分为一侧室与另一侧室;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连结,另一端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一侧通路,其与所述缸体的一侧室连通,并且与所述贮存器内连通;另一侧通路,其与所述缸体的另一侧室连通,并且与所述贮存器内连通;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一侧通路,在所述活塞杆的收缩行程中控制从所述一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另一侧通路,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行程中控制从所述另一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0012] 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及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各自具有产生阻尼力的阻尼力产生部、以及使所述阻尼力产生部的阻尼力可变的电磁阀,
[0013] 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与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的电磁阀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排列配置,
[0014] 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所述阻尼力产生部与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的电磁阀沿所述缸体的轴向排列配置,
[0015] 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与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沿所述缸体的轴向分开而配置。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能够使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中、沿缸体的径向的专用空间减小。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视图。
[0019]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本缓冲器的基阀周边的剖视放大图。
[0020]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杆导向件周边的剖视放大图。
[0021]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的剖视放大图。
[0022] 图6(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前视图,图6(b)是底视图。
[0023]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视图。
[0024]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6]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1b、1c采用双流型,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1b、1c作为在车体与车厢之间、以立式状态安装的铁路车辆用垂直运动阻尼器而采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在立式状态下安装的铁路车辆用垂直运动阻尼器为例表示,但也可以应用在左右运动阻尼器、以及偏航阻尼器中。并且,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1b、1c用作机动车的阻尼器。
[0027] 首先,基于图1~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
[0028]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构成为在缸体2的外侧同心状地设有外筒3。在缸体2与外筒3之间形成有贮存器4。在缸体2内可滑动地嵌装有活塞5。利用该活塞5,将缸体2内划分为缸体上室2A与缸体下室2B两个室。需要说明的是,缸体下室2B相当于缸体2的一侧室,缸体上室2A相当于缸体2的另一侧室。活塞杆6的下端与活塞5连结。
[0029] 活塞杆6上端侧通过缸体上室2A,贯穿插入在缸体2及外筒3的上端部安装的杆导向件10及密封部件12中,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在活塞杆6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与车体侧连结的连结用环状支架14。在缸体2的下端部设有划分出缸体下室2B与贮存器4的基阀16。外筒3的下端开口由盖体18封闭。在盖体18一体地形成有与车厢侧连结的连结用环状支架19。需要说明的是,在缸体2内封入有油液作为工作流体,在贮存器4内封入有油液及气体。
[0030] 在活塞5设有使缸体上室2A与缸体下室2B之间连通的通路21、22。在通路21设有安全阀24,其在缸体上室2A侧的油液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将压力向缸体下室2B侧释放。另一方面,在通路22设有安全阀25,其在缸体下室2B侧的油液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将压力向缸体上室2A侧释放。
[0031] 如图1及图3所示,在基阀16设有使缸体下室2B与贮存器4连通的通路31、32。基阀16的外周面与缸体2的内周面之间由密封部件(未图示)液密性地进行密封。在通路31设有只容许油液从贮存器4向缸体下室2B流通的止回阀36。另一方面,在通路32设有安全阀40,其在缸体下室2B侧的油液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开阀,将压力向贮存器4侧释放。
[0032] 在缸体2的、基阀16附近的周壁,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流通孔44。在缸体2的外周面配置有圆筒状的导向部件45,以覆盖各流通孔44。在导向部件45的内周面形成有环状槽部46。导向部件45的环状槽部46内由配置在导向部件45的内周面与缸体2的外周面之间的多个密封部件48、48液密性地密封。在导向部件45的周壁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并与环状槽部46连通的支承孔50。在外筒3的周壁部,在导向部件45的与支承孔50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外筒侧支承孔51。在导向部件45的支承孔50与外筒3的外筒侧支承孔51中贯穿插入有收缩侧连通管52。收缩侧连通管52在缸体2的径向上延伸。收缩侧连通管52的外周面与导向部件45的支承孔50的内周面之间由密封部件53液密性地密封。该收缩侧连通管52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连通。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配置在外筒3的下端外周面。由此,缸体下室2B经由各流通孔44、导向部件45的环状槽部46以及收缩侧连通管52,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相当于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
[0033] 如图1及图4所示,杆导向件10封闭缸体2及外筒3的上端开口。杆导向件10引导活塞杆6的轴向的移动。杆导向件10相当于封闭部件。外筒3的内周面与杆导向件10的外周面抵接。缸体2的上端与在杆导向件10的下表面形成的收纳凹部57连接。在杆导向件10形成有活塞杆6所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58。缸体2的上端外周面与杆导向件10的收纳凹部57的内周面由密封部件59液密性地进行密封。在贯穿插入孔58的上部内周面与活塞杆6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12。利用该密封部件12,可滑动地支承活塞杆6,对贯穿插入孔58的内周面与活塞杆6的外周面之间液密性地进行密封。
[0034] 在杆导向件10的贯穿插入孔58的下部内周面形成有向缸体上室2A开口的环状槽部62。在杆导向件10形成有与缸体上室2A连通的第一流通路64。第一流通路64由从缸体上室2A沿缸体2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流通路65、以及与该第一轴向流通路65的上端连通且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径向流通路66构成。在外筒3的周壁部,在与第一径向流通路6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外筒侧支承孔67。伸出侧连通管69贯穿插入在第一径向流通路66的一部分及外筒侧支承孔67中。伸出侧连通管69在缸体2的径向上延伸。在伸出侧连通管69的外周面与第一径向流通路66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对其液密性地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70。该伸出侧连通管69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连通。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配置在外筒3的上端外周面。由此,缸体上室2A经由第一流通路64及伸出侧连通管69,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流路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相当于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
[0035] 另外,在杆导向件10形成有与缸体上室2A连通的第二流通路76。该第二流通路76由从缸体上室2A沿缸体2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流通路77、与该第二轴向流通路77的上端连通且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径向流通路78、以及与第二径向流通路78在和活塞杆6分离的位置连通且沿缸体2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连接孔79构成。第二径向流通路78与在杆导向件10的内周面设置的、向缸体上室2A开口的环状槽部62连通。第二轴向连接孔79与贮存器用管82连接,贮存器用管82与第二流通路76连通。贮存器用管82在贮存器4内,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其下端在贮存器4内,与导向部件45接近并配置在油液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流通路76及贮存器用管82相当于贮存器通路。
[0036] 接着,说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因为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只说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适当省略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说明。
[0037] 如图1及图5所示,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大体上由电磁阀块100、阀块101、以及连通块102构成。上述电磁阀块100、阀块101以及连通块102配置在同轴上,并与缸体2的轴向平行地进行配置。电磁阀块100配置在最上部。在电磁阀块100的下方配置有阀块101。在该阀块的下方配置有连通块102。需要说明的是,阀块101相当于阻尼力产生部。电磁阀块100使对主阀120的开阀压力进行控制的电磁阀驱动的压力控制阀即先导阀123工作。
[0038] 电磁阀块100构成为,在电磁阀壳体108的上部固定有芯体112,并且以将在电磁阀壳体108内于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进行支承的柱塞105与连结在柱塞105的中空操纵杆106进行组装的状态压入并固定有芯体113。电磁阀壳体108形成为圆筒状。电磁阀壳体108的上端开口由上部盖体110进行封闭。导线115从上部盖体110向外筒3的周向延伸,导线115向外筒3弯曲而配置。导线115与铁路车辆的车载车载控制器等连接。这样,通过导线115向周向延伸,与向外筒3延伸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导线115的布线。
[0039] 线圈111、芯体112、113、柱塞105以及操纵杆106构成电磁阀促动器。而且,通过经由导线115与线圈111通电,对应于电流,在柱塞105(操纵杆106)产生轴向的推力。
[0040] 阀块101及连通块102收纳在上端开口的壳体主体117内。壳体主体117与电磁阀壳体108由密封部件118液密性地进行连接,利用安装部件116固定在壳体主体117,由此而进行安装。阀块101具有:主阀120、该主阀120落座的主体121、先导销122、先导阀123、该先导阀123落座的先导体124、以及失效阀125。在主体121的径向中央设置的、在轴向上贯通的支承孔127中支承有先导销122。在主体121,沿周线设有多个在轴向上贯通的通路129。主体121的支承孔127及各通路129与在后面叙述的连通块102的连通体175设置的连通路103连通。在主体121的下端的各通路129周围的部位与连通块102的连通体175上端的连通路103周围的部位之间由密封部件131液密性地进行密封。
[0041] 先导销122形成为圆筒状。在该先导销122形成有使下端部开口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孔口通路133、以及与该孔口通路133连通且使上端部开口并在轴向上延伸的大径流通路134。在先导销122的上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切口部135。从该先导销122的轴向中间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设有环状突出设置部137。先导销122的下端部支承在主体
121的支承孔127,将支承孔127与先导销122的大径流通路134及孔口通路133连通。在先导销122的环状突出设置部137与主体121之间支承有作为主阀120的主盘阀140。
[0042] 在先导销122的上端侧配置有先导体124。该先导体124剖面形成为大致H字状。先导体124的上端开口由在径向中央具有贯通孔142的保持板143封闭。在贯通孔142中贯穿插入操纵杆106。其结果是,在先导体124与保持板143之间形成有阀室145。在保持板143的贯通孔142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多个连通路147。在从保持板143与电磁阀块100的电磁阀壳体108的底部之间至先导体124的上部外周的范围内配置有垫片148。该垫片148由具有贯穿插入孔149的圆板部150、以及从该圆板部150的外周缘向下端侧延伸的圆筒状壁部151形成。圆筒状壁部151沿周向形成为波状。圆板部150在从其贯穿插入孔149的内周面放射状地至圆筒状壁部151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多个切口部152。
[0043] 另一方面,在由配置于主体121的上端的主盘阀140、以及先导体124的下端侧包围的范围内形成有背压室155。在先导体124的径向中央形成有小径连通孔157。在先导体124,在从小径连通孔157向下方连续的大径支承孔中支承有先导销122。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与先导销122的大径流通路134及孔口通路133连通。在先导销122的环状突出设置部137与先导体124之间支承有带狭缝的盘体159及挠性盘体160。在先导体124,沿周向设有多个与阀室145连通的通路162。而且,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与背压室155通过在先导销
122设置的各切口部135、以及带狭缝的盘体159的狭缝进行连通。
[0044] 先导阀123在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周围的部位离落座。该先导阀123具有:先导阀部件164、以及将该先导阀部件164向与先导体124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薄厚板状的弹簧部件165。先导阀部件164在先导体124离落座,开闭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该先导阀部件164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具有:在下端设置的贯通孔166、以及与该贯通孔166连通且收纳操纵杆106的下端部的收纳孔167。操纵杆106的下端部收纳在先导阀部件164的收纳孔
167中。在先导阀部件164的靠近上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设置的弹簧承载部
169。在弹簧承载部169的上端侧与保持板143之间层压有多个失效阀125即失效盘体171。在主体121及先导体124与壳体主体117之间形成有第一液室173。
[0045] 连通块102具有: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连通路103的圆筒状连通体175、在连通体175与第一液室173连通而设置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流通孔176、以及沿各流通孔176的下端开口配置的止回阀177。在连通体175与壳体主体117之间形成有第二液室179。连通体175的连通路103与主体121的支承孔127及各通路129连通。在连通体175的连通路103周围,沿周向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在轴向上贯通的流通孔176。各流通孔176的上端在第一液室173开口。在各流通孔176的下端开口配置有开闭其下端开口的止回阀177。止回阀177只容许油液从第一液室173向第二液室179流通。止回阀177具有:与各流通孔176的下端开口抵接的圆板状阀体181、以及将该阀体181向各流通孔176的下端开口所封闭的方向施力的弹簧
182。
[0046] 在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与缸体2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支承块184。在壳体主体117的缸体2侧的周壁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壳体侧支承孔186及壳体侧连通孔187。壳体侧连通孔187位于比壳体侧支承孔186更靠近上侧。另一方面,在支承块184分别形成有与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支承孔186连通且在径向上贯通的块侧支承孔189、以及与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连通且在径向上贯通的块侧连通孔190。在支承块184的块侧支承孔189、以及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支承孔186支承有收缩侧连通管52。壳体侧支承孔186的内周面与收缩侧连通管52的外周面之间由密封部件191进行密封。块侧连通孔190及壳体侧连通孔187周边的、支承块184与壳体主体117之间由密封部件197液密性地进行密封。收缩侧连通管52与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二液室179连通。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及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与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连通,并且与在外筒3设置的外筒侧连通孔192连通,并经由外筒侧连通孔192与贮存器4连通。
[0047] 接着,针对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作用进行说明。
[0048] 当向电磁阀块100的线圈111通电时,利用操纵杆106,先导阀部件164克服弹簧部件165的施力而前进,其前端落座于先导体124。由此,利用向线圈111的通电电流,控制先导阀123的开阀压力,能够利用先导阀123执行压力控制。
[0049] 也就是说,当收缩行程中油液从缸体下室2B经由收缩侧连通管52而流入第二液室179时,在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中,油液流入连通块102的连通体175的连通路103,在主阀120的主盘阀140开阀前(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从先导销122的孔口通路133及大径流通路134,经由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推开先导阀123的先导阀部件164,流入阀室145内。然后,阀室145的油液从保持板143的各连通路147,经由垫片148的切口部152、壳体主体
117内的第一液室173、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以及设置在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向贮存器4流动。因此,当活塞速度上升、缸体2的缸体上室2A侧的压力达到主盘阀140的开阀压力时,流入连通体175的连通路103的油液通过主体
121的各通路129,推开主盘阀140,直接向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流动。
[0050] 这样,在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中,在主阀120的主盘阀140开阀前(活塞速度的低速区域),利用先导销122的孔口通路133以及先导阀123的先导阀部件164的开阀压力产生阻尼力。另外,在主盘阀140开阀后(活塞速度的高速区域),对应于主盘阀140的开度,产生阻尼力。然后,利用向线圈111的通电电流,调整先导阀123的开阀压力,由此,与活塞速度无关,能够直接控制阻尼力。即,利用先导阀123的开阀压力,油液经由先导体124的小径连通孔157、先导销122的切口部135、带狭缝的盘体159的狭缝,流入背压室155,由此,背压室155的内压发生变化。因为该背压室155的内压作用于主盘阀140的闭阀方向,所以,通过控制先导阀123的开阀压力,能够同时调整主盘阀140的开阀压力,由此,能够扩大阻尼力特性的调整范围。
[0051] 另外,在由于线圈111的断线、车载控制器的故障等事故的产生、失去柱塞105(操纵杆106)的推力的情况下,先导阀部件164因弹簧部件165的施力而后退,形成弹簧承载部169的上端面与失效阀125的各失效盘体171抵接的状态。而且,在该先导阀部件164的状态下,阀室145内的油液推开各失效阀125(各失效盘体171),经由保持板143的各连通路147及垫片148的切口部152,流向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这样,油液从阀室145向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的流动由各失效阀125(各失效盘体171)进行控制,所以,通过设定各失效阀125(各失效盘体171)的开阀压力,能够产生所希望的阻尼力,并且能够调整背压室155的内压、即主盘阀140的开阀压力。其结果是,即使在事故时也能够得到适当的阻尼力。
[0052] 虽然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是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相同的结构,但如图1所示,连通块102配置在最上方。在该连通块102的下方配置有阀块101。在该阀块101的下方配置有电磁阀块100。由此,使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电磁阀块100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电磁阀块100对置而进行配置。在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中,伸出侧连通管
69支承在设置于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支承孔194、以及设置于支承块193的块侧支承孔
195。另外,如图2所示,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第一液室173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
74的第一液室173通过在轴向上延伸的连通管200进行连通。
[0053] 需要说明的是,缸体2的各流通孔44、导向部件45的环状槽部46、收缩侧连通管52、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第二及第一液室179、173、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以及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相当于一侧通路。另一方面,杆导向件10的第一流通路64、伸出侧连通管69、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第二及第一液室179、173、连通管200、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第一液室173、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
187、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以及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相当于另一侧通路。
[0054] 另外,如图6所示,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由保护盖体220一体地进行保护。将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来自电磁阀块100的导线115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来自电磁阀块100的导线115集中作为一条配线222而构成。该配线222从保护盖体220向外部延伸,由在外筒3的外周面配置的、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案内块
225、以及夹持部件226进行引导,与车载控制器等连接。
[0055]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作用。
[0056] 在活塞杆6的收缩行程中,通过缸体2内的活塞5的移动,基阀16的止回阀36关闭,对缸体下室2B侧的油液进行加压,缸体下室2B的油液经由缸体2的各流通孔44以及导向部件45的环状槽部46,流入收缩侧连通管52。流入收缩侧连通管52的油液流入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由此而产生规定的阻尼力。之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内的油液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的第一液室173,经由壳体侧连通孔187、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及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流入贮存器4。
[0057] 该收缩行程中相当于活塞5移动的量的油液从贮存器4,经由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连通管200、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第二液室179(止回阀177打开)、伸出侧连通管69以及第一流通路64,流入缸体上室2A进行补充。需要说明的是,当缸体下室2B的压力达到活塞5的安全阀25的开阀压力时,安全阀25打开,将缸体下室2B的压力向缸体上室2A释放,由此,防止缸体下室2B的压力过度上升。另外,当缸体下室2B的压力达到基阀16的安全阀40的开阀压力时,安全阀
40打开,将缸体下室2B的压力向贮存器4释放,由此,防止缸体下室2B的压力过度上升。
[0058] 另一方面,在活塞杆6的伸出行程中,通过缸体2内的活塞5的移动,对缸体上室2A的油液进行加压,缸体上室2A的油液分支而流入第一流通路64及第二流通路76。流入第一流通路64的油液从伸出侧连通管69流入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由此而产生规定的阻尼力。之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内的油液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的第一液室173,经由连通管200、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的第一液室173、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以及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流入贮存器4。另一方面,流入第二流通路76的油液经由贮存器用管82,流入贮存器4。
[0059] 该伸出行程中相当于活塞5移动的量的油液从贮存器4,经由外筒3的外筒侧连通孔192、支承块184的块侧连通孔190、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的壳体侧连通孔187、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第二液室179(止回阀177打开)、收缩侧连通管52以及缸体2的各流通孔44,流入缸体下室2B。另外,相当于活塞5移动的量的油液从贮存器4打开基阀16的止回阀36,经由通路31,流入缸体下室2B进行补充。需要说明的是,当缸体上室2A的压力达到活塞5的安全阀24的开阀压力时,安全阀24打开,将缸体上室2A的压力向缸体下室2B释放,由此,防止缸体上室2A的压力过度上升。
[0060]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沿缸体2的轴向排列配置有电磁阀块100、阀块101、以及连通块102。另外,沿缸体2的轴向分离而配置有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以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由此,能够在外筒3的外侧有效地使用沿轴向的空间,能够减小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外筒3的外侧的沿径向的专用空间。
[0061] 可是,在现有的缓冲器((日本)特开平6-330977号公报)中,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沿缸体的径向排列配置有盘阀与比例电磁阀,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来自比例电磁阀的导线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的来自比例电磁阀的导线在沿缸体的径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延伸,所以,难以进行各导线的布线,可能会增大专用空间。
[0062]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沿缸体2的轴向分开进行配置,使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电磁阀块100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电磁阀块100对置而进行配置。由此,容易进行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来自电磁阀块100的导线115、以及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来自电磁阀块100的导线115的布线,能够减小包括配线222(集中了各导线115、115的配线)的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专用空间。
[0063]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因为在分别封闭外筒3及缸体2的上端开口的杆导向件10形成有与缸体上室2A及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连通的第一流通路64,所以,能够使伸出行程中的缸体上室2A的油液容易地经由第一流通路64,流入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
[0064]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在杆导向件10设有与缸体上室2A连通的第二流通路76,在第二流通路76连接并设有与贮存器4连通的贮存器用管82。由此,能够容易地排出缸体上室2A内的空气。
[0065] 接着,基于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在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时,只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不同之处。
[0066]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中,除去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配置的、连通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与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的连通管200。而且,在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的缸体2侧的周壁部设有与壳体主体117的第一液室173连通、且在径向上贯通的壳体侧支承孔205。在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侧的支承块193,在与壳体侧支承孔205对置的位置设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块侧支承孔206。在外筒3的周壁部,在与块侧支承孔206对置的位置也设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外筒侧支承孔207。构成为,在上述壳体侧支承孔205、块侧支承孔206及外筒侧支承孔207中贯穿插入有弯曲为L字状的贮存器用管210,使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由贮存器用管210直接与贮存器4连通。贮存器用管
210的下端位于贮存器4的油液内。
[0067]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中,不会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所述,使从缸体上室2A流入的油液经由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55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而是能够由贮存器用管210,从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的壳体主体117内的第一液室173直接流入贮存器4。
[0068] 接着,基于图8,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在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时,只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的不同之处。
[0069]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除去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的杆导向件10设置的第二流通路76的、从缸体上室2A沿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流通路77,构成为将在杆导向件10的内周面设置的、向缸体上室2A开口的环状槽部62与第一流通路64通过径向通路213进行连通。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构成为使第二流通路76的第二径向流通路78的高度比第一流通路64的第一径向流通路66的高度高。换句话说,在密封部件12与第一流通路64的第一径向流通路66之间,第二流通路76的第二径向流通路78向缸体上室2A开口。
[0070] 由此,能够抑制缸体上室2A内的空气向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74排出,促进向贮存器4的排出。
[007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为具有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可以针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添加、删除、置换其它的结构。
[0072]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26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7-104552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2017年5月26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7-104552号专利申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作为整体而包含在本申请中。
[0073] 附图标记说明
[0074] 1a,1b,1c缓冲器;
[0075] 2缸体;
[0076] 2A缸体上室(另一侧室);
[0077] 2B缸体下室(一侧室);
[0078] 3外筒;
[0079] 4贮存器;
[0080] 5活塞;
[0081] 6活塞杆;
[0082] 10杆导向件(封闭部件);
[0083] 55收缩侧阻尼力产生机构(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
[0084] 74伸出侧阻尼力产生机构(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
[0085] 76第二流通路(贮存器通路);
[0086] 82贮存器用管(贮存器通路);
[0087] 100电磁阀块(电磁阀);
[0088] 101阀块(阻尼力产生部);
[0089] 173第一液室(液室);
[0090] 200连通管;
[0091] 210贮存器用管。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