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钢铁加工 / 贝氏体 / 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

阅读:1056发布:2020-07-05

IPRDB可以提供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含量(Wt%)为:C0.01%~0.05%,Si 0.05%~0.5%,Mn 1.0%~2.2%,Nb0.015%~0.070%,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0.07%,Mo 0.0%~0.5%,Cu0.0%~1.8%,Ni0.0%~1.0%,Cr 0.0%~0.7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不同强度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钢;该钢种韧脆转变温度在-80℃以下,冷弯成型性能优良,工艺简单、成本低,强度系列化。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管线、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等领域。,下面是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合金成分以Mn、Mo、Cu、Nb、Ti、B为主,以 Cr、Ni、Al为辅,其含量(Wt%)为:C0.01%~0.05%,Si 0.05%~0.5%,Mn1.0%~2.2%, Nb0.015%~0.070%,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0.07%,Mo 0.0%~ 0.5%,Cu0.0%~1.8%,Ni0.0%~1.0%,Cr 0.0%~0.7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420N/mm2时,其化 学成分含量(Wt%)为:C0.01%~0.05%,Si 0.05%~0.5%,Mn1.0%~1.8%,Nb0.015%~0.07%, 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460N/mm2时,在 化学成分中将Mn提高到1.2%~2.0%。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500N/mm2时, 在化学成分含量(Wt%)中添加Mo0.1%~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550N/mm2时,在 化学成分含量(Wt%)Mn1.2%~2.0%,添加Cu0.1%~1.0%,Ni0.1%~0.6%,Mo0.1%~0.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620N/mm2时,在 化学成分含量(Wt%)中Mn1.2%~2.2%,Cu0.2%~1.5%,Mo0.1%~0.5%,Ni0.1%~0.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690N/mm2时,在 化学成分含量(Wt%)中,Mn1.2%~2.2%,Cu0.3%~1.8%,Mo0.1%~0.5%,Ni0.1%~1.0%, Cr 0.0%~0.70%。

8.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在冶炼过程中采用真空处理,轧制 时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钢的轧制按照再结晶和未再结晶两个阶段进行,再结晶 阶段轧制温度大于1000℃,未再结晶阶段轧制温度上限控制在920℃~980℃,下限控制在 Ar3+(0℃~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轧制后采用间歇 冷却方式,终轧后可立即以1℃~25℃/S冷却速度冷却0S~10S,再进行空冷2S~30S,然 后采用集中冷却方式以1℃~40℃/S冷却速度快速冷却至目标终冷温度Bs点以下0℃~150 ℃,最佳终止冷却温度为450℃~6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Cu元素含量超 过0.4%以上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控制在480℃~650℃。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超低碳贝氏体钢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强度、高韧性、焊接性能优良的新钢系, 被国际上称誉为21世纪钢种,它是现代冶金生产技术与物理冶金研究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早期开发的超低碳贝氏体钢中Cr、Ni元素含量较高,成本高,生产比较困难。例如,台湾 中钢联申请的专利(TW258757,发明人JANG J等)“具有好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的低锰系 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的生产工艺”,应用Mo-Ni-Nb系获得超低碳贝氏体钢。其不足之 处在于Mn含量低,Mo、Ni等合金元素加入量大,使钢的成本上升,且对促进全部组织的贝 氏体转变效果不理想,因而钢的强度级别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系列化产品。
再如:美国Bcthlchcm Steel发表的关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论文中,有关超低碳 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贵重元素Cr、Mo的含量高(Cr2.23%,Mo2.35%), 致使钢的成本大大提高,而且过高的Cr、Mo将会导致回火裂纹,降低钢的韧性。在 C.I.Garcia的论文中关于屈服强度大于690N/mm2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也存在类 似的问题,其Mo元素最高达到3.05%,Ni元素最高达到3.63%。同样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情 况形成系列化产品。
二十世纪末,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申请了公开号为CN1218115A的一种“铜硼系低碳及超 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专利,认为生产中难以将碳含量控制在0.02~0.05%之间,故将碳含 量提高到0.08%;严格意义上讲,该钢种不能认为是超低碳贝氏体钢范畴。同样没有根据市 场需求情况形成系列化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从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屈 服强度为420N/mm2、460N/mm2、500N/mm2、550N/mm2、620N/mm2、690N/mm2六个强度级别的超 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钢中C含量在0.05%以下,以成本低廉的Mn元素作为主要元 素,将Mn、Mo、Cu、Nb、Ti、B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充分联合应用,以Cr、Ni作为 辅助元素,并与合理的控轧控冷生产工艺相结合,从而实现不同强度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 钢。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Wt%)为:C 0.01%~0.05%、Si 0.05%~0.5%、Mn 1.0%~2.2%、 Nb 0.015%~0.070%、Ti 0.005%~0.03%、B 0.0005%~0.005%、、Mo 0.0%~0.5%、Cu 0.0%~1.8%、 Ni 0.0%~1.0%、Cr 0.0~0.7%、Al 0.015%~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选择的合金元素在系列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
C:碳对钢的强度、韧性、焊接性能影响很大。C含量低于0.01%时不能形成足够的 在控轧操作中起重要作用的NbC,难以获得高强度,也导致钢的韧性大大降低,而且焊接 热影响区软化;碳高于0.05%时,在生成组织中贝氏体组织减少,使强度、延伸率和韧性 下降。
Mn:锰是提高强度和韧性的有效元素,对贝氏体转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超低碳条 件下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成本十分低廉,因此在本发明中把Mn元素作为主要合金元素。
B:硼元素是超低碳贝氏体钢中较为重要的成分,它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特别是在 超低碳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可有效地抑制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
Nb:铌是控轧控冷钢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有效地延迟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阻止奥 氏体晶粒长大,提高奥氏体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同时改善强度和韧性,它与微量的硼 元素复合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淬透性,促进贝氏体转变。
Ti:加入微量的钛,是为了固定钢中的氮元素,从而确保硼元素的提高淬透性效果。 在最佳状态下,钛、氮形成氮化钛,阻止钢坯在加热、轧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改 善母材和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钛低于0.005%时,固氮效果差,超过0.03%时,固氮效果 达到饱和,过剩的钛将会使钢的韧性恶化。
Si:硅是炼钢脱氧的必要元素,也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当含量低于0.05%时,难于 获得充分的脱氧效果;含量超过0.5%时,钢的清洁度下降,韧性降低,可焊性差。
Al:铝是脱氧元素,可作为AlN形成元素,有效地细化晶粒,其含量不足0.01%时, 效果较小;超过0.07%时,脱氧作用达到饱和;再高则对母材及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有害。
Mo:钼有助于轧制时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微细贝氏体的生成,当含量超过0.5%时,成 本提高,可焊性降低。
Cu:作为合金元素,除了增加强度外,还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低温韧性和耐蚀性。在屈 服强度大于550N/mm2的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加入Cu,可利用Cu-B的综合作用进一步提高钢 的淬透性,促进贝氏体的形成。
Ni:在本发明中添加Ni元素的目的主要是阻止含Cu量高的钢坯在加热或热轧时产生 裂纹的倾向,考虑经济性,在本发明中将Ni含量控制在1.0%以下。
Cr:根据强度级别和钢板厚度的不同,加入适量的Cr元素,以提高钢的强度,但是 该元素也是贵重元素,从经济性和焊接性考虑,在本发明中将Cr含量控制在0.70%以下。
钢中的杂质元素的上限控制在P≤0.02%,S≤0.01%,N≤0.006%为宜。
在本发明中,可根据强度级别不同和钢板厚度不同,适当确定添加元素的种类及含量。 强度级别与合金成分匹配为:
屈服强度大于42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0%~1.8%,Nb 0.015%~0.07%,Ti 0.005%~0.03%,B 0.0005%~0.005%,Al0.015%~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屈服强度大于46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2%~2.0%,Nb 0.015%~0.07%,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 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屈服强度大于50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2%~2.0%,Nb 0.015%~0.07%,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 0.07%,Mo 0.1%~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屈服强度大于55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2%~2.0%,Nb 0.015%~0.07%,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 0.07%,Mo 0.1%~0.5%,Cu 0.1%~1.0%,Ni 0.1%~0.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屈服强度大于62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2%~2.2%,Nb 0.015%~0.07%,Ti 0.005%~0.03%,B 0.0005%~0.005%,Al0.015%~0.07%,Mo 0.1%~0.5%,Cu 0.2%~1.5%,Ni 0.1%~0.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 的杂质元素;
屈服强度大于690N/mm2级别采用化学成分范围(Wt%)为:C 0.01%~0.05%,Si 0.05%~ 0.5%,Mn 1.2%~2.2%,Nb 0.015%~0.070%,Ti 0.005%~0.03%,B 0.0005%~0.005%,Al0.015%~0.07%,Mo 0.1%~0.5%,Cu 0.3%~1.8%,Ni 0.1%~1.0%,Cr 0.0%~0.70%,其余 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实现本发明在生产工艺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在冶炼工艺方面,采用转炉冶炼,顶吹或顶底复合吹炼深脱碳;采用RH真空处理进一 步脱碳,并进行微合金化;Ca处理,结合钢中S含量和出钢量,喂Si-Ca线。
在轧制工艺方面,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轧前钢坯加热最高温度为1100℃~ 1220℃,以便能有相当量的Nb溶入奥氏体,有利于轧后冷却过程中贝氏体的形成。采用再 结晶和未再结晶两阶段控轧,再结晶区轧制温度控制在≥1000℃;未再结晶区轧制温度控 制在950℃~Ar3+(0℃~80℃),积累变形量大于50%;轧后采用间歇冷却方式,终轧后 可立即以1℃~25℃/S冷却速度冷却0S~10S,再进行空冷2S~30S,然后采用集中冷却方 式以1℃~40℃/S冷却速度快速冷却至目标终冷温度Bs点以下0℃~150℃。根据上述各强 度级别的化学成分,最佳终止冷却温度为450℃~630℃。当Cu元素含量超过0.4%时,需 要进行回火处理,以使Cu沉淀析出生成ε-Cu,进一步提高强度和韧性。回火温度控制在 480℃~650℃。
本发明提供的屈服强度为420N/mm2、460N/mm2、500N/mm2、550N/mm2、620N/mm2、690N/mm2 六个强度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钢种强度高、低温韧性好,韧脆转变温度在-80℃以下,冷弯180°d=0也不开 裂,耐寒性强,综合性能稳定;
本发明钢种碳含量低,焊接性能优良,焊前不需要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可简化焊 接工艺;
本发明钢种贵重合金元素含量少,成本低廉;
本发明钢种生产工艺简单、稳定,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冶金企业都能实施;
本发明实现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强度级别系列化,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广 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管线、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 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配方及生产工艺,制造了屈服强度为420N/mm2、460N/mm2、500N/mm2、 550N/mm2、620N/mm2、690N/mm2六个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具体化学成分列入表1,实物 性能检验结果列入表2。
                表1、本发明实施例化学成分(Wt%)   实施例  强度级别 C  Si  Mn  P  S  Nb  Ti  B  Als  Mo  Cu  Ni  Cr     1  420N/mm2 0.034  0.17  1.59  0.015  0.008  0.040  0.010  0.0008  0.025     2  460N/mm2 0.040  0.18  1.71  0.014  0.007  0.043  0.020  0.0016  0.021     3  500N/mm2 0.025  0.22  1.72  0.008  0.004  0.050  0.011  0.0012  0.029  0.18     4  550N/mm2 0.037  0.19  1.74  0.012  0.005  0.054  0.021  0.0017  0.040  0.21  0.26  0.23     5  620N/mm2 0.034  0.20  1.81  0.010  0.005  0.048  0.018  0.0013  0.038  0.23  0.57  0.34     6  690N/mm2 0.019  0.25  2.03  0.010  0.005  0.046  0.019  0.0012  0.031  0.27  0.70  0.32  0.31
                          表2、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物性能   实施例  强度级别 钢板厚度     Rel     Rm     A  Akv,(J)(三个5×10×55试样平均值)   冷弯     mm     N/mm2     N/mm2     %     0℃     -20℃     -40℃     -60℃     -80℃   180°     1  420N/mm2     5     455     570     23     93     92     93     92     90   d=0     2  460N/mm2     6     495     615     22     109     98     94     90     92   d=0     3  500N/mm2     8     545     700     22     94     94     92     90     87   d=0     4  550N/mm2     8     605     750     20     96     93     87     96     89   d=0     5  620N/mm2     10     670     780     17     95     90     88     82     84   d=0     6  690N/mm2     10     790     890     17     115     100     98   d=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