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后缘襟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一种襟翼故障感知方法及系统 CN202310514178.7 2023-05-09 CN116244837B 2023-07-28 刘贞报; 李子豪; 刘昕; 党庆庆; 赵闻; 王潇
本发明一种襟翼故障感知方法及系统,属于自动化检测领域;方法步骤包括:襟翼超限事件监测,构建待监测参数的测量数据集合;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判断故障的阈值样本数据;基于预处理后的测量值数据和阈值样本数据,构建GRU神经网络后缘襟翼性能评估模型;将训练好GRU神经网络后缘襟翼性能评估模型进行保存,在预测数据阶段对监测参数进行时序数据的预测,得到故障预测结果。本发明减少了故障数据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并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学习、训练做出准确的故障感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做出故障响应的问题。
122 一种襟翼故障感知方法及系统 CN202310514178.7 2023-05-09 CN116244837A 2023-06-09 刘贞报; 李子豪; 刘昕; 党庆庆; 赵闻; 王潇
本发明一种襟翼故障感知方法及系统,属于自动化检测领域;方法步骤包括:襟翼超限事件监测,构建待监测参数的测量数据集合;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判断故障的阈值样本数据;基于预处理后的测量值数据和阈值样本数据,构建GRU神经网络后缘襟翼性能评估模型;将训练好GRU神经网络后缘襟翼性能评估模型进行保存,在预测数据阶段对监测参数进行时序数据的预测,得到故障预测结果。本发明减少了故障数据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并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学习、训练做出准确的故障感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做出故障响应的问题。
123 一种飞翼型飞机的增升方法 CN201110430848.4 2011-12-20 CN103171758A 2013-06-26 王维军; 窦炳耀; 黄健
本发明针对飞翼型飞机操纵效率低下,起降性能差的弱点,提出了一种飞翼型飞机的增升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满足起降阶段对升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飞翼的起飞降落能力。该增升方法为矢量力与前后缘襟翼等增升装置的配合适用。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在起飞降落阶段能够提供满足该任务段的升力和阻力,但飞翼型飞机自身难以配平俯仰力矩。通过在飞翼重心之前引入矢量力,通过力和力矩两方面提升起降性能——力矩用来配平增升装置产生的低头力矩,力可以平衡部分重量。该增升方法应用于飞翼型飞机,技术简单,效果明显。
124 基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提高水陆两栖飞机抗浪性能的方法 CN202110272004.5 2021-03-12 CN113071667A 2021-07-06 肖天航; 朱震浩; 支豪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提高水陆两栖飞机抗浪性能的方法,其飞机的基础机械增升装置采用前缘缝翼、主机翼以及后缘襟翼的形式,在后缘襟翼铰链处布置吹气孔,通过管道系统引导发动机的高压气流吹到襟翼表面,形成内吹式襟翼;类似的,在尾翼舵面的铰链处布置吹气孔,尾翼内部布置的小型发动机产生高压气流,再通过管道引导其吹向舵面。本发明通过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更高效的实现增升以及尾翼和舵面效益,最大化地提高两栖飞机起降阶段的升力系数,通过减小起降速度、起降滑跑距离以及保证稳定的操纵性的方式提高两栖飞机抗浪性。
125 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 CN201910344825.8 2019-04-26 CN110294102B 2023-05-23 史佑民; 安刚; 康宁
本发明属于飞行控制机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所述一体式襟副翼是将外侧后缘襟翼和副翼合成的整体翼面;该复合运动机构在机翼梁架上通过铰链四杆和襟副翼支撑杆一对襟副翼的前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一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在机翼梁架上还通过三角架和襟副翼支撑杆二对襟副翼的中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二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本运动机构通过在原襟翼驱动机构上增加作动筒和连杆机构,并取消了现有飞机的副翼翼面,利用一体式襟副翼的翼面实现襟翼和副翼的功能,能够通过该一体式襟副翼,实现原来的后缘襟翼增升和副翼横滚操纵的功能。
126 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富勒襟翼作动机构 CN202110415336.4 2021-04-18 CN113135283A 2021-07-20 郭庆; 徐浩嘉; 李景轩; 徐曾婷; 薛云龙
本发明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富勒襟翼作动机构,属于无人机机翼领域;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杆架、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固定机架和舵机,固定机架安装在机翼内,其外轮廓与机翼后缘上下表面相匹配,作为整个作动机构的固定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杆架和第三连杆均为直杆结构,并在两端均开有连接通孔;第四连杆为异形杆,作为整个机构的输出部分,与后缘襟翼的翼表面相连接,其一端为直杆,另一端外轮廓与后缘襟翼的型面一致;各连杆之间通过销钉铰接。利用本发明作动机构可以使小型无人机机翼后缘富勒襟翼在驱动下精准到达三个指定运动位置,完成0度到71度之间的偏转,同时襟翼可后探约140个单位,从而增大机翼面积和翼型弯度。
127 一种机翼增升装置及机翼增升方法 CN202011498954.1 2020-12-17 CN112572773A 2021-03-30 罗振兵; 李石清; 刘强; 刘志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增升装置及机翼增升方法,包括机翼上表面、机翼下表面、机翼后缘与机翼增升结构,所述机翼增升结构包括设在机翼上表面与机翼下表面之间的第一射流腔与第二射流腔,以及设在第一射流腔与第二射流腔之间的隔离板;机翼增升结构还包括设在机翼后缘上的第一射流口与第二射流口,第一射流口与第一射流腔连通,第二射流口与第二射流腔连通,第一射流腔位于机翼上表面与隔离板之间,第二射流腔位于机翼下表面与隔离板之间,以构成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结构。基于合成双射流技术产生柯恩达效应与虚拟后缘襟翼的双重效果,将传统环量增升技术与虚拟后缘襟翼效应组合,达到增升目的,并提高传统环量增升技术的增升效率。
128 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CN201611225690.6 2016-12-27 CN106741846A 2017-05-31 李俊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雷达罩,雷达罩的前端设有空速管,雷达罩后端的机身内部设有座舱,座舱后侧的机身顶部设有背鳍,背鳍两侧的机身侧边位置处设有鸭翼,鸭翼后侧设有可变后掠翼,可变后掠翼后侧的机身尾部两侧设有尾翼,两尾翼之间的机身尾部设有尾喷,尾喷与尾翼之间的机身上还设有垂尾;所述可变后掠翼上设有翼根、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前缘襟翼与前缘缝翼连接且在同一直线上,后缘襟翼内侧的可变后掠翼上设有扰流板。本发明能够使现役后掠翼战斗机在战斗中进入前掠翼,提升战斗机的近空格斗能力,并且使用可旋转伸缩导弹挂架,使得导弹可以多角度发射,使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大幅度加强。
129 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富勒襟翼作动机构 CN202110415336.4 2021-04-18 CN113135283B 2023-01-20 郭庆; 徐浩嘉; 李景轩; 徐曾婷; 薛云龙
本发明一种小体积高精度的富勒襟翼作动机构,属于无人机机翼领域;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杆架、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固定机架和舵机,固定机架安装在机翼内,其外轮廓与机翼后缘上下表面相匹配,作为整个作动机构的固定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连杆架和第三连杆均为直杆结构,并在两端均开有连接通孔;第四连杆为异形杆,作为整个机构的输出部分,与后缘襟翼的翼表面相连接,其一端为直杆,另一端外轮廓与后缘襟翼的型面一致;各连杆之间通过销钉铰接。利用本发明作动机构可以使小型无人机机翼后缘富勒襟翼在驱动下精准到达三个指定运动位置,完成0度到71度之间的偏转,同时襟翼可后探约140个单位,从而增大机翼面积和翼型弯度。
130 一种采用分布式涵道动力的短距起降无人机 CN201810315808.7 2018-04-10 CN108569399A 2018-09-25 张炜; 马一元; 白志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分布式涵道动力的短距起降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机身为两个,前机翼联通且横贯于两个机身前部,后机翼连通且横贯于两个机身尾部,垂直尾翼分别安装在两个机身的尾部正上方,本发明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方案提高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降低了动力系统的重量、震动和耗油率;通过分布布置在机翼后缘襟翼上表面的涵道动力组抽吸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提高了机翼的气动效率;动力系统的分布布置避免了单个发动机发生故障导致无人机失控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通过后缘襟翼带动涵道动力组偏转改变推力方向缩短了无人机起降阶段的滑跑距离,提高了无人机的起降性能,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131 一种采用分布式涵道动力的短距起降无人机 CN201810315808.7 2018-04-10 CN108569399B 2022-07-26 张炜; 马一元; 白志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分布式涵道动力的短距起降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机身为两个,前机翼联通且横贯于两个机身前部,后机翼连通且横贯于两个机身尾部,垂直尾翼分别安装在两个机身的尾部正上方,本发明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方案提高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降低了动力系统的重量、震动和耗油率;通过分布布置在机翼后缘襟翼上表面的涵道动力组抽吸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提高了机翼的气动效率;动力系统的分布布置避免了单个发动机发生故障导致无人机失控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通过后缘襟翼带动涵道动力组偏转改变推力方向缩短了无人机起降阶段的滑跑距离,提高了无人机的起降性能,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132 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 CN201910344825.8 2019-04-26 CN110294102A 2019-10-01 史佑民; 安刚; 康宁
本发明属于飞行控制机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所述一体式襟副翼是将外侧后缘襟翼和副翼合成的整体翼面;该复合运动机构在机翼梁架上通过铰链四杆和襟副翼支撑杆一对襟副翼的前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一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在机翼梁架上还通过三角架和襟副翼支撑杆二对襟副翼的中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二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本运动机构通过在原襟翼驱动机构上增加作动筒和连杆机构,并取消了现有飞机的副翼翼面,利用一体式襟副翼的翼面实现襟翼和副翼的功能,能够通过该一体式襟副翼,实现原来的后缘襟翼增升和副翼横滚操纵的功能。
133 一种后退襟翼滑轨及具有其的飞机 CN201521015950.8 2015-12-09 CN205293063U 2016-06-08 王海龙; 耿玉新; 卢志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退襟翼滑轨及具有其的飞机。所述后退襟翼滑轨为滑轨组,所述滑轨组一端设置在机翼上,另一端向机翼的外方向弯曲延伸,且外方向为后缘襟翼的运动方向,所述滑轨组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后缘襟翼连接,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滑轨组上运动,从而使所述后缘襟翼沿所述滑轨组上运动;所述滑轨组包括起始点、中间段以及终止点,所述起始点设置在所述机翼上,所述起始点向所述中间段方向延伸,其所延伸的曲线的曲率逐渐变大。在本实用新型的后退襟翼滑轨中,起始点向中间段方向延伸,其伸的曲线的曲率逐渐变大,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后缘襟翼在沿滑轨组运动时产生渐变的后退量。
134 一种双通道大型客机的高升力装置 CN201120328985.2 2011-09-02 CN202320772U 2012-07-11 周广东; 申海荣; 巴玉龙; 张国栋; 刘沛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通道大型客机的高升力装置,包括前缘缝翼、主翼和后缘襟翼,前缘缝翼的外侧形状与机翼翼型的前缘外形相同,主翼的前缘形状和前缘缝翼的内侧形状相同,主翼的后缘形状和后缘襟翼的头部形状相同,前缘缝翼的内侧形状与后缘襟翼的头部形状都由椭圆方程和二次曲线形成,并设定了前缘缝翼、主翼和后缘襟翼的弦长比例以及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在起飞状态和着陆状态下的缝道参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升力装置比单独翼型实现了在起飞状态下使飞机满足较大升力系数要求的同时,具有最大的升力比,在着陆状态下,能够使飞机有最大的升力系数。
135 一种可短距起降的轻小型飞翼载人机 CN201210335831.5 2012-09-11 CN102826215B 2015-05-20 王维军; 窦炳耀; 黄健; 刘江涛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短距起降(STOL)能力的飞翼布局的轻小型飞机。本发明通过机身、机翼、驾驶舱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了飞翼“低阻”巡航优势的同时,对该飞翼引入重心前矢量力,配合前后缘襟翼设计,实现了飞翼飞机短距起降的能力。相比同级别轻小型飞机,综合性能优越。
136 风力涡轮机控制表面铰链 CN200980151808.7 2009-11-30 CN102257269A 2011-11-23 C·H·韦斯特加德
一种具有多个后缘襟翼的风力涡轮机转子叶片,其上表面形成为连续的叶片表层。所述襟翼在所述表层绕铰合线转动。所述铰合线具有多个隔开的槽以防止所述铰链当叶片在襟翼方向上偏转时弹出。所述槽用软质可变形材料填充并且槽周围的表层在制造过程中被强化。
137 用于风轮机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1080006347.7 2010-02-02 CN102301132A 2011-12-28 G·A·M·范库伊克; R·O·鲍耶; K·B·黑尔斯
一种风轮机具有带轮毂的转子,轮毂容纳用于每个叶片的遥感设备比如激光雷达。每个激光雷达具有在叶片前面沿着相应叶片大致径向地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视向。激光雷达具有多距离门并且在每个距离处感测的风参数可用来控制叶片上的表面,比如后缘襟翼。
138 一种靶机飞控系统及飞行控制方法 CN201510512615.7 2015-08-19 CN105035332B 2017-01-04 王有闯; 宋玉成; 修宏明; 王国龙; 朱平; 廖华龙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机飞控系统及飞行控制方法,其包括飞行执行单元、传感器单元及飞行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机翼面积、靶机升力和飞行转速之间存在的联系来严格控制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摆动的角度,以此保证靶机具有足够的升力的同时还节省了飞机发动机动力的消耗。
139 一种靶机飞控系统及飞行控制方法 CN201510512615.7 2015-08-19 CN105035332A 2015-11-11 王有闯; 宋玉成; 修宏明; 王国龙; 朱平; 廖华龙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机飞控系统及飞行控制方法,其包括飞行执行单元、传感器单元及飞行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机翼面积、靶机升力和飞行转速之间存在的联系来严格控制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摆动的角度,以此保证靶机具有足够的升力的同时还节省了飞机发动机动力的消耗。
140 一种可短距起降的轻小型飞翼载人机 CN201210335831.5 2012-09-11 CN102826215A 2012-12-19 王维军; 窦炳耀; 黄健; 刘江涛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短距起降(STOL)能力的飞翼布局的轻小型飞机。本发明通过机身、机翼、驾驶舱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了飞翼“低阻”巡航优势的同时,对该飞翼引入重心前矢量力,配合前后缘襟翼设计,实现了飞翼飞机短距起降的能力。相比同级别轻小型飞机,综合性能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