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母端子

阅读:139发布:2020-05-12

IPRDB可以提供母端子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的母端子具备:筒状的壳体;具有从壳体底壁部的前端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从第一弯曲部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从中间部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及从第二弯曲部朝前方延伸且与中间部分离开的前端部且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板簧;将板簧前端部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的第一卡止装置;在板簧中间部位移到下方而接触到板簧前端部的状态下,允许板簧中间部的比上述接触部要前方的部分再向下方位移一定的距离且将其卡止在下死点的侧壁部的第二卡止装置;以及开口于比底壁部的板簧的第二弯曲部或前端部的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要更前侧处的可弯曲片插孔。本发明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有适当的接触力,可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并提升作业性。,下面是母端子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具备有:

具有底壁部(11)、设置在底壁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 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12)、(13)、以及设置在侧壁部 (12)、(13)的上侧且与底壁部(11)相对向的上壁部 (14)、(15),用来让公端子从前面的开口(16)插入的 筒状的壳体(10);

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0)的底壁部(11)的前端且朝 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1)、从第一弯曲部(21)朝后方 延伸的中间部(22)、从中间部(22)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 第二弯曲部(23)、及从第二弯曲部(23)朝前方延伸且是与 中间部(22)分离开的前端部(24)且设置在壳体(10)的 内部的板簧(20);

用来将板簧前端部(24)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12)、 (13)的第一卡止装置(30);

在板簧中间部(22)位移到下方而接触到板簧前端部(24) 的状态下,允许让板簧中间部(22)的比上述接触部(22a) 要前方的部分(22b)更向下方位移一定的距离且将其卡止在下 死点的侧壁部(12)、(13)的第二卡止装置(40);以及开口于比底壁部(11)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 或前端部(24)的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要更前侧处的可 弯曲片插孔(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卡止装置 (30)、(40)是具备有:突出于板簧(20)的宽度方向的 两侧的突起部(31)、(41)、与形成在侧壁部(12)、 (13)用来嵌合突起部(31)、(41)的贯穿孔(32)、 (4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卡止装置 (30)、(40)是具有:突出于板簧(20)的宽度方向的两 侧的突起部(31)、(41)、与朝外侧突出形成于侧壁部 (12)、(13)且用来嵌合突起部(31)、(41)的 突出部(32)、(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突出部(32)、 (42)是形成在比高度方向的中央部要更向上下方向偏离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底壁部 (11)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 的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是被形成为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底壁部(11) 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向 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是被形成为凹陷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底壁部(11)的板 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向下方位 移所抵接的部位是被形成为凹陷部。

说明书全文

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到母连接器的外壳上的母端子,是关于在筒状 的壳体的内部的具备有接触到公端子的板簧的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往的母端子是具备有:用来从前面的开口插入公端子 的筒状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板簧。在日本特开平 9-147950号公报中所揭示的母端子,壳体是具有:底壁 部、是设置在底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及设置 在侧壁部的上侧且与底壁部相对向的上壁部。板簧则具有:一体地 设置在壳体的底壁部的前端且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从第一 弯曲部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从中间部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 弯曲部、及从第二弯曲部朝前方延伸且是与中间部分离开且以其前 端接触于壳体的底壁部的前端部。这个母端子还具有:从壳体的底 壁部立起的第一立起片、及从板簧前端部的前端立起的第二立起 片。在母端子的情况,把公端子从壳体的前面的开口插入到正规的 位置的话,前端部的前端会接触到底壁部,板簧在前端部前端与第 一弯曲部之间是作为弹性区域而发挥其弹性复原力,其与公端子之 间可得到适当的接触力。而公端子从正规位置稍微倾斜地插入的 话,由于会受到下压力而前端部会以整个面部接触到底壁部,而在 板簧作为弹性区域的只有中间部而刚性会变得很高,则防止了板簧 的过度变形。下压力更高的话,藉由让中间部相继接触到第一立起 片及第二立起片则可以防止板簧更过度的变形。
在将母端子卡止在外壳的情况,是在外壳的收容室设置具有可 弯曲性的可弯曲片,且将可弯曲片卡止在母端子,以这种方式来进 行。在该型态中,有将可弯曲片嵌合在开口于母端子的底壁部的可 弯曲片插孔的第一型态、与将可弯曲片卡止在壳体的上壁后端的 第二型态。而上述的母端子,由于必须要以底壁部挡住板簧的前 端部、及由于要在底壁部确保有能切起第一立起片的部分等等的原 因,所以不能采用将可弯曲片插孔开口于底壁部的第一型态,而不 得不采用第二型态。可是,如此一来,在要用精密螺丝起子等来把 可弯曲片从母端子卸下时,则需要把精密螺丝起子等伸到里面把可 弯曲片推起。由于是无法用目视确认而要依赖直觉的作业,所以其 作业性非常差。
发明概述
本发明着眼于这个要点,其目的为,藉由将板簧的前端部前端 及中间部卡止到侧壁部,使其与公端子之间能获得适当的接触力, 并且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且可将可弯曲片插孔开口于底壁部,能 够使将可弯曲片从母端子卸下的作业的作业性提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母端子是具备有:具有底壁部、 设置在底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向的侧壁部、及设置在侧壁 部的上侧且与底壁部相对向的上壁部,用来让公端子从前面的开口 插入的筒状的壳体;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的底壁部的前端且朝后 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从第一弯曲部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从中 间部的后端朝下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及从第二弯曲部朝前方延 伸且是与中间部分离开的前端部且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板簧;用来 将板簧前端部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的第一卡止装置;在板簧中间部 位移到下方而接触到板簧前端部的状态下,允许让板簧中间部的比 上述接触部要前方的部分再向下方位移一定的距离且将其卡止在下 死点的侧壁部的第二卡止装置;以及开口于比底壁部的板簧的第二 弯曲部或前端部的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要更前侧处的可弯 曲片插孔。
在母端子的情况,将母端子插入到外壳的收容室的话,则可弯 曲片会嵌合在可弯曲片插孔,母端子会卡止在外壳。在从壳体前面 的开口插入公端子的情况,由于是藉由第一卡止装置来将板簧的前 端部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所以当公端子被插入到上壁部与板簧之 间进入到正规的位置时,板簧是将前端部前端与第一弯曲部之间做 为弹性区域而发挥其弹性复原力,则其与公端子之间可得到适当的 接触力。产生下压力的话,板簧的第二弯曲部或前端部后端会向下 方位移接触到底壁部,板簧仅把中间部当作弹性区域而发挥弹性复 原力,会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了板簧的过度变形。而下压力等变得 更高的话,则板簧中间部会朝下方位移且接触到板簧前端部,藉此 来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而下压力等变得更高的 话,则板簧中间部的比上述接触部要前方的部分会向下方位移,会 藉由第二卡止装置而被卡止在侧壁部而固定在下死点,藉此来承受 下压力等且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以这样的三个阶段来承受下压力 等且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
在这个情况,由于是藉由第一卡止装置来将板簧的前端部的前 端卡止在侧壁部,在板簧处接触于底壁部的部位会是第二弯曲部或 前端部后端,也就是在板簧的后端附近。而由于是藉由第二卡止装 置将板簧中间部卡止在侧壁部,所以不需要在传统技术中所说明的 立起片,就不需要在底壁部保有用来切起该立起部的部分。因此, 可将可弯曲片插孔开口于底壁部的板簧的第一弯曲部、与板簧的第 二弯曲部或前端部后端朝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分之间,藉此就可以 在壳体的前端附近来进行将可弯曲片从母端子卸下的作业,就可以 用目视来进行作业,提升了作业性。并且,由于在板簧中间部的下 侧在第一弯曲部与前端部前端之间有空间空置着,藉由在这里让可 弯曲片退避,则可以将母端子的高度维持得比低,让母端子小型 化。而在底壁部没有形成可弯曲片插孔的母端子之间则提高了金属 模具的共通化而可以让成本减低。并且由于没有传统的立起片而让 母端子的展开形状变得比简化,减少了弯曲的工程,则能够缩短制 程且提升加工精度。
本发明的母端子,由于是将比板簧的前端部前端及板簧中间部 的接触部要前面的部分卡止在侧壁部,所以可在与公端子之间得到 适当的接触力且防止板簧的过度变形,且可以将可弯曲片插孔开口 于底壁部,可在壳体的前端附近来进行从母端子卸下可弯曲片的作 业,可以用目视来进行作业,可以使作业性提升。并且,由于在板 簧中间部的下侧在第一弯曲部与前端部前端之间的空间可以让可弯 曲片退避,而可将母端子小型化。而在底壁部没有形成可弯曲片插 孔的母端子之间则提高了金属模具的共通化而可以让成本减低,并 且由于没有传统的立起片而让母端子的展开形状变得比简化,减少 了弯曲的工程,则能够缩短制程且提升加工精度。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上述母端子的其中一部分剖开来看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母端子的侧面图。
图4是上述母端子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5是显示在将公端子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母端子 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6是显示在稍微倾斜于正规位置地插入公端子的状态下的上 述母端子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7是显示在比图6要更倾斜地插入公端子的状态下的上述母 端子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8是显示在比第7图要更倾斜地插入公端子的状态下的上述 母端子的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9是将第二实施例的母端子的壳体剖开且省略板簧的中间部 来显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壳体 11:底壁部 12、13:侧壁部 14、15:上壁部 16:开口 20:板簧 21:第一弯曲部 22:中间部 23:第二弯曲部 24:前端部 30:第一卡止装置 40:第二卡止装置 50:可弯曲片插孔 61、62:导片 70:公端子 80:可弯曲片 90:筒壳部
具体实施例说明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图3是显示第一实 施例的母端子。
这个母端子是具备有:从前面的开口16用来让公端子70插 入的筒状的壳体10、与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板簧20。壳体 10则具备有:底壁部11、相对向地设置在底壁部11的宽度方 向的两端的侧壁部12、13、及设置在侧壁部12、13的上侧 且与底壁部11相对向的上壁部14、15。藉由各壁部11~ 15而在前端形成开口16。在这个实施例的情况,壳体10是藉 由弯曲一片板子所形成的。也就是说,壳体10是具备有:底壁部 11、从底壁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立起的侧壁部12、 13、及从侧壁部12、13的上端朝侧边延伸的上壁部14、 15。第一上壁部14是从其中一边的侧壁部12的上端朝侧边延 伸,第二上壁部15则是从另一边的侧壁部13的上端朝侧边延伸 而重叠在第一上壁部14的上侧。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个实施例, 只要是具备有具有底壁部、侧壁部及上壁部且形成为筒状的壳体的 母端子都可以。上壁部没有重叠而是以一片板子构成也可以。在壳 体的后端,是一体地设置有从前后方向来看是形成为略U字型的筒 壳部90。筒壳部90是具备有:设置在前侧用来压接电线的芯线 的电线筒壳部、与设置在后侧用来压接电线的包覆部的绝缘筒壳 部。
如图2~图4所示,板簧20是具备有: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0 的底壁部11的前端朝后上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1、从第一弯曲 部21朝后方延伸的中间部22、从中间部22的后端朝下前方弯 曲的第二弯曲部23、及从第二弯曲部23朝前方延伸且是与中间 部22分离开的前端部24。第一弯曲部21及第二弯曲部23分 别从侧面来看是形成为略横向的U字型。虽然前端部24是在比第 一弯曲部21的更高的位置,且前端部24的前端是在比第一弯曲 部21的更后侧处,而其尺寸主要是以与后述的外壳的可弯曲片 80的关系来决定的。在将公端子70插入之前,在壳体10的底 壁部11与中间部22之间、及中间部22与前端部24之间是分 别空置着空隙。而因应需要在中间部22形成浅凹部,藉由这个浅 凹部来确定与公端子70的接触点。
这个母端子是具备有:用来将板簧20的前端部24的前端卡 止在侧壁部12、13的第一卡止装置30。第一卡止装置30是 具备有:在板簧20的前端部24朝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突起部 31、及形成在侧壁部12、13用来嵌合突起部31的贯穿孔 32。藉由让突起部31会在贯穿孔32的缘部被挡住的方式,让 前端部24的前端会被卡止在侧壁部12、13。
这个母端子是具备有:允许让板簧20的中间部朝下方位移一 定的距离且在下死点将其卡止在侧壁部12、13的第二卡止装置 40。如第7图所示,这个第二卡止装置,在板簧中间部22向下 方位移且接触于板簧前端部24的状态下会开始发挥功能。也就是 说,第二卡止装置40,在这个状态下会允许让板簧中间部22的 比上述接触部22a的更前方的部分22b再向下方位移一定的距 离且将这个部分22b在下死点卡止在侧壁部12、13。第二卡 止装置40则具备有:在板簧中间部22的比上述接触部22a要 更前面的部分22b朝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突起部41、及形成在 侧壁部12、13且用来嵌合突起部41的贯穿孔42。贯穿孔 42是形成到在板簧中间部22接触于板簧前端部24的状态(图7 所示的状态)的突起部41的位置的更下方处,藉此则允许板簧中 间部22的比上述接触部22a要更前面的部分22b向下方位移 一定的距离。而且,如果板簧20受到很大的向下方的力量的话, 突起部41会抵接在贯穿孔42的下缘部,藉此来将板簧中间部 22的比上述接触部22a要更前面的部分22b在下死点卡止在 侧壁部12、13。
当要将这个母端子卡止在外壳时,是在外壳的收容室设置了具 有可弯曲性且前端可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可弯曲片80,将这个可弯 曲片80卡止在母端子。因此,用来让可弯曲片80嵌合的可弯曲 片插孔50是开口于底壁部11。这个可弯曲片插孔50,是形成 在比底壁部11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 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分的更前侧处。在这种情况,最好是将可弯 曲片插孔50的后端缘部设置在比底壁部11的板簧20所抵接的 部位要更非常前侧处。如此一来,板簧20抵接的部位会确实地在 底壁部11的上面部,所以与设定成板簧20是连接固定在可弯曲 片插孔50的后端缘部的方式比比起来,每个制品其板簧20抵 接停止在底壁部11时的角度会比稳定,尺寸管理变得比容易。 61、62是从底壁部11朝下方延伸的导片,当把母端子对外壳 插入时,则会嵌合在形成于外壳的导引沟槽且发挥导引母端子插入 的机能,且发挥了防止以相反方向插入的机能。这个导片61、 62是因应需要而设置的。
底壁部11上的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 端朝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分是形成了凹陷部11a。
虽然母端子的成形方法并不限定,而在这个实施例,母端子是 以一片金属板所成形。以展开形状所成形的复数的母端子是在连于 叶轮的状态由金属板所冲裁出,然后再将各部分弯曲把母端子成形 为最后的形状,最后再将各母端子从叶轮切离开来。
在这个实施例的母端子,将母端子插入到外壳的收容室的话, 则可弯曲片80会嵌合在可弯曲片插孔50,母端子会卡止在外 壳。在从壳体10前面的开口16插入公端子的情况,由于是藉由 第一卡止装置30来将板簧20的前端部24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 12、13,所以当公端子70被插入到上壁部14与板簧20之 间进入到正规的位置时,板簧20是将前端部24的前端与第一弯 曲部21之间做为弹性区域而发挥其弹性复原力,则其与公端子 70之间可得到适当的接触力(参照图5)。产生下压力的话,板簧 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会向下方位移接触到底 壁部11,板簧20仅把中间部22当作弹性区域而发挥弹性复原 力,会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了板簧20的过度变形(参照图6)。而 下压力等变得更高的话,则板簧中间部22会朝下方位移且接触到 板簧前端部24的前端,藉此来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板簧20的过 度变形(参照图7)。而下压力等变得更高的话,则板簧中间部22 会向下方位移,比中间部22的接触部22a要更前方的部分22b 会藉由第二卡止装置40而被卡止在侧壁部12、13而固定在 下死点,藉此来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板簧20的过度变形(参照 图8)。以这样的三个阶段来承受下压力等且防止板簧20的过 度变形。
在这个情况,由于是藉由第一卡止装置30来将板簧20的前 端部24的前端卡止在侧壁部12、13,在板簧20处接触于底 壁部11的部位会是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也就是 在板簧20的后端附近。而由于是藉由第二卡止装置40将板簧中 间部22卡止在侧壁部12、13,所以不需要在传统技术中所说 明的立起片,就不需要在底壁部11保有用来切起该立起部的部分。 因此,可将可弯曲片插孔50开口于底壁部11的板簧20的第一 弯曲部21、与板簧20的第二弯曲部23或前端部24的后端朝 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分之间,藉此就可以在壳体10的前端附近来 进行将可弯曲片80从母端子卸下的作业,就可以用目视来进行作 业,提升了作业性。并且,由于在板簧中间部22的下侧在第一弯 曲部21与前端部24的前端之间有空间空置着,藉由在这里让可 弯曲片80退避,则可以将母端子的高度维持得比低,让母端子小 型化。而在底壁部11没有形成可弯曲片插孔50的母端子之间则 提高了金属模具的共通化而可以让成本减低。并且由于没有传统的 立起片而让母端子的展开形状变得比简化,减少了弯曲的工程,则 能够缩短制程且提升加工精度。
本发明的第一卡止装置,只要是能够发挥将板簧前端部的前端 卡止在侧壁部的功能的构造即可。本发明的第二卡止装置,只要是 能够发挥能允许将比板簧中间部的更前方的部分朝下方位移一定的 距离且在下死点将其卡止在侧壁部的功能的构造即可。这些卡止装 置,可以藉由在侧壁部形成朝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及在板簧形成用 来嵌合该突起部的贯穿孔的方式来实现。在这种情形,突起部是藉 由切起侧面的其中一部份的方式所形成的,贯穿孔则是将板簧的侧 缘部弄弯再贯穿加工而成。可是,如上述的实施例,当要使突起部 31、41突出于板簧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在侧壁部12、 13形成用来嵌合突起部31、41的贯穿孔32、42时,由于 是以冲裁加工形成,不需要弯曲加工,所以加工容易,尺寸管理也 变得很容易。
本发明是包含了将底壁部的板簧的第二弯曲部或前端部后端向 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作成平面的实施例。可是,当将这个部位形 成为凹陷部时,可以减低形成凹陷部11a的深度的壳体10的高 度,所以可让母端子小型化。
图8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比比起来对 突起部31、41的侧壁部12、13的卡止构造不相同,而其它 构造是一样的。于是在相同的构件则加上同一图号,且引用第一实 施例的说明。对突起部31、41的侧壁部12、13的卡止构造 如下。侧壁部12、13是朝外侧突出,藉此而形成了用来嵌合突 起部31的突出部32。这个突出部32例如是以修型加工所形成 的。而且突起部31是嵌合在上述的突出部32。藉由让突起部31 会在突出部32的缘部被挡住的方式,前端部24的前端会被卡止 在侧壁部12、13。而虽然没有图标,在侧壁部12、13也形 成有用来嵌合突起部41的突出部42。这个突出部42也是以修 型加工所成型的。突起部41是嵌合在上述突出部42。藉由让突 起部41会在突出部42的缘部被挡住的方式,让比板簧中间部 22的接触部22a要更前面的部分22b被卡止在侧壁部12、 13。
突出部32、42是形成在比高度方向的中央部要更向上下方 向偏离的部位。
第二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第二实施例, 使突起部31、41朝板簧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当在侧壁 部12、13形成了用来嵌合突起部31、41的突出部32、 42时,是以冲裁加工及修型加工所形成,由于不需要弯曲加工, 加工很容易,尺寸管理也变得很容易。
如第二实施例,当突出部32、42形成在比高度方向的中央 部要更偏离于上下方向的部位时,则发挥了防止以相反方向插入的 机能。也就是说,当要将母端子插入到外壳的收容室时是先将用来 让突出部32、42嵌合的导引沟槽设置成朝向内壁部的内侧。如 此一来,当相反方向插入,也就是把母端子上下颠倒插入收容室进 行错误安装时,突出部32、42就无法嵌合到导引沟槽,就无法 将母端子插入到收容室,藉此来防止以相反方向插入母端子。
本发明是包含了全部的综合了以上的实施例的特征的实施例。
藉由实施例的记载,则可充分地揭示在之前的发明概要中所说 明的第一母端子。且藉由这些实施例的记载,也可充分说明以下说 明的第二~第五的母端子。
第二母端子,在上述第一母端子中,其中卡止装置是具备有: 突出于板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突起部、与形成在侧壁部用来嵌合 突起部的贯穿孔。如此一来,藉由让突起部会在贯穿孔的缘部被挡 住的方式,板簧前端部的前端或比板簧中间部的上述接触部要更前 面的部分会卡止在侧壁部。于是可以用冲裁加工等方式来成型卡止 装置,所以很容易加工,尺寸管理也变得很容易。
第三母端子,在第一或第二母端子中,其中卡止装置是具有: 突出于板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突起部、与朝外侧突出形成于侧壁 部且用来嵌合突起部的突出部。如此一来,藉由让突起部会在突出 部的内壁被挡住的方式,板簧前端部的前端或比板簧中间部的上述 接触部要更前面的部分会卡止在侧壁部。于是可以用修型加工等方 式来成型卡止装置,所以很容易加工,尺寸管理也变得很容易。
第四母端子,在第三母端子中,其中突出部是形成在比高度方 向的中央部要更向上下方向偏离的部位。如此一来,则发挥了防止 以相反方向插入的机能。也就是说,当要将母端子插入到外壳的收 容室时是先将用来让突出部嵌合的导引沟槽设置成朝向内壁部的内 侧。如此一来,当相反方向插入,也就是把母端子上下颠倒插入收 容室进行错误安装时,突出部就无法嵌合到导引沟槽,就无法将母 端子插入到收容室,藉此来防止以相反方向插入母端子。也就是利 用突出部来达到防止以相反方向插入母端子的机能。
第五母端子,在第一、二、三或四的母端子中,其中底壁部的 板簧的第二弯曲部或前端部后端向下方位移所抵接的部位是被形成 为凹陷部。如此一来,就可以减低形成凹陷部深度的壳体的高度, 所以可让母端子小型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